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培训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推荐5篇)

2024-03-10 21:30:4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训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推荐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培训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推荐5篇)》。

第一篇: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他们的消费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学生的消费现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从消费来源、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个别咨询的调查方法,共调查210人。调查以四中各年级学生为对象,其中初一学生120人,占调查人数的57.14%,初二学生50人,占调查人数的23.81%,初三学生40人,占调查人数的19.05%,男生100人,占调查人数的47.62%,女生110人,占调查人数的52.38%,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四中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

1.中学生是经济上不独立的群体,大部分同学消费趋于合理。

调查中发现有95.7%的中学生的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的劳动收入,有4.3%的中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亲戚或政府救济。对父母经济上的依赖是中国学生的共性所在。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趋于合理,每周的生活费用在50元以下的有57.8%,在50-100元的有32.2%,100元以上的有10%。平时上学,走路上学占38.7%,骑自行车上学占30.6%,坐公共汽车占10.7%,其他(坐出租车、父母单位的公车)占7.6%。在花钱时,能考虑到要节约、有计划或能想到父母赚钱辛苦的同学占78.8%。在穿着方面首先考虑到适合自己的有67.8%,不刻意模仿明星穿着打扮的同学占62.7%。这说明同学们能考虑自己的家情,做到适度消费。

2.少数同学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现象严重。

……

3.学生的“人情消费”普遍,浪费现象严重。

……

4.穿着消费趋于高档化

……

5.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协调

……

三、消费现状的原因的分析

任何一种现象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现象相联系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不合理消费是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造成的。

首先整个社会在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现在的中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长们格外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和物质享受。只要有能力,家长对孩子们的消费很少会去限制。即使经济条件不怎么好,有些家长也会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于是,使孩子习惯了“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吃的讲营养,穿的要名牌,用的需高档,玩的求排场”的生活标准。

其次,在社会上一些厂商对商品夸大其词。如,美观诱人的各类学习文具广告,形形色色的各类高档食品、名牌服饰等,漫天飞舞使得缺乏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无所适从。同时,有些大众媒介、影视文化等传播不恰当的消费观念和宣传不适宜的消费内容,使得中学生们过早的熟悉了成人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标准,于是便追求名牌、讲排场,一掷千金。

四、对策和建议

既然学生消费的误区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那么要转变学生的消费观念,纠正学生的不良消费习惯,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1.家庭是学生消费习惯养成的第一因素。家长的行为极易影响学生。因此,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教育子女勤俭节约,教孩子从小就懂得区别需要什么和想买什么。对子女的消费攀比、浪费不可纵容。

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的教育、引导。学校可制定一套引导学生消费的计划和措施,及早引导学生学会理财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社会是学生消费的大环境。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的消费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应协调各方面力量,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消费环境,营造一种节俭光荣、合理消费的社会环境气氛,形成大家齐心协力关心消费教育的合力,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消费导向。

第二篇:问卷调查报告

为了及时了解20xx年我院新生基本信息,为我院20xx年招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事实依据和决策参考,20xx年9月9日,招生就业处对新生进行了一次招生综合情况问卷调查,我们根据需求,在20xx年新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整,新增设了许多开放式选项,以期掌握更加全面详实的信息。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

1、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学校、性别、户籍类别、生源地、专业批次等信息;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部分,主要由招生宣传、志愿填报、录取结果、意见反馈等方面构成。问卷主要为客观题,在需要被调查者提供更具体和充实的信息时,相关问题的答案设置了半开放式的答案,以便更科学和详细的统计数据。

2、调查方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根据各系实际在校人数,每人一份。为了提高问卷的回收率,本次调查以系部为单位,由学院新生辅导员主任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3、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2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8份,有效回收率为95%。在回收的问卷中,从专业批次来看,艺体有144人,占12.33%;一志愿有822人,占70.38 %;二志愿有334人,占28.60%;征集志愿有119人,占10.19%。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招生宣传

高三学生认为高考宣传的最佳时间是“考前2个月”占54.97%,其次是“志愿填报期间”占28.77%,再次是“考前半年”占18.92%。

学生了解高校的最主要途径是“学校的招生简章和报纸杂志”,分别占了74.66%、54.20%,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得出,学生关注的杂志主要是高考辅导试题、资料,其中黑龙江省《学子》杂志关注度较高。其次是校园网和省级招生网站分别占27.91%、25.51%,新生给我校招生网站反馈的意见是,希望招生网页容易找到,页面内容丰富,提供网站留言功能。在高考咨询期间学生最希望获得是“电话咨询”占55.82%,其次是“网络、QQ咨询”占34.50%,学生对我校网络QQ咨询反馈的意见是:在线老师少,回复速度较慢。学生对我校总体情况“基本了解”占62.67%,“了解”占20.46%,“不了解”占17.47%。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得出,在招生期间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手段,学生入学后应及时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2、志愿填报

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高校所在地”占55.65%,“往年分数”占47.35%,“社会声誉”占36.22%,“就业”占35.96%,“师资水平”占24、66%,在报考志愿时学生主要听取:家长(37.76%)、自我决定(73.89%)、高校招生老师(54.11%)、班主任(17.38%)等人的意见。

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得出,对于专科的学生来说,学生和班主任老师的关系紧密程度较低,但一旦能够听取班主任意见的学生,基本上会按照班主任的指导填报志愿。大多数专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受到家长意见的影响,但往往都是自己决定选择哪所高校,而自己在决定选择时,招生老师对其影响较大。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因素有:热门专业46.49%、品牌专业39.55%、就业25.77%、往年分数22.43%、个人兴趣4.62%,学生理想的专业建筑类27.83%、经济类27.14%、机械类23.80%、师范类17.64%、交通运输类16.35%,而在填报我校专业的调查中,高考分数、考生本人较了解学院、家长的意向等选项占据了较大比重。

3、录取结果

在对“你对录取到我校满意吗?”的调查中,基本满意的占61.47%,十分满意的占17.64%,满意的占13.27%,不满意的占7.62%。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大多是学前教育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会计专业、航空服务专业和平面设计专业。选择不满意选项的同学,较之20xx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其中,不满意的同学外省居多,由于我院今年在黑龙江省实行大计划录取,学生往往录取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录取结果的满意度直接影响这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学校应在现有的条件下,继续推行大计划录取制度,尽可能扩大专业选择的自由,在新生入学后,系部应及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在专业介绍方面,如专业的性质、特点、发展前景,专业所需的学科基础,专业与个性的匹配性,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等;帮助和指导学生认识自己,通过就业指导课,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培养学生选择专业的意识、能力和相应的责任感等。

4、意见反馈

在“你对学校招生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这个版块中,我们没有设置选项,留给学生自由回答空间。从调查结果上来看,学生回答积极,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笔者总结以下几点:

(1)加强学校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内容。学生希望进入我校网站直接能看到招生方面的信息,同时在网站上不仅要看到“招生计划”、“历年分数”、“招生政策”等这些“传统项目”,希望能从多方面了解学校,如:学生活动、校园生活、就业情况、食堂住宿等,并配以视频和图片。

(2)提高咨询服务效率,及时回答考生问题。学生反映,在报考期间,学生拨打我校咨询电话往往都是占线,在网上咨询时,回复非常慢,希望学校尽可能快速回答学生问题。

(3)及时公布录取结果,快速发放通知书。学生反映今年我校录取结果公布较慢,在龙招港上查到的都是“院校在阅”,而在我校网上查不到录取信息。因此,学生反复打电话咨询,这也是造成我校咨询电话拥堵的原因之一。

(4)建议在考生报考前学校多提供一些教学资源相关信息,希望学校能提供教学设备、图书馆资源信息、教育设备的分布位置;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在学校相关信息上,希望学校提供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住宿条件、消费水平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优惠政策、管理制度等信息。

三、总结

学生在本次调查活动中,积极踊跃、态度认真,这些有利于我们客观地了解了新生的需要,合理地改善招生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工作部署。总体来说,新生整体状况比较理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新生的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报告中也加以概括总结,希望能为我院20xx年招生工作提供参考。

第三篇:教育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证。而农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负着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缩小社会差距、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使命。但农村教育仍存在师资差、设施差等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研究,让同学们认识到我们现在学习环境的优越。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带动我系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我校学风及骨干校建设。

我系调研小组利用学生返校时间,分别由五位成员带领同学前往当地的农村小学进行调研、并做问卷调查。每组调查问卷共15份,学生10份,教师5份。在同学及老师的配合下,我们工作顺利结束。经过我们各队调研,总结成果发现,每个小学均内部内设有图书馆、阅览室、远程教室等,各室配备均达三级标准。各农村学校现有师生不多,但都开设了7个教学班(包括学前班),虽在各种的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调查中还是发现存在着几个问题:

一、学校合并,学生上学不方便

通过与老师的交谈得知

(1)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各小学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教学楼和设施配Z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现在小学还没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师,有的小学有几台电脑还是毕业生捐献的,基本都是老师有时候用一下,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此外,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学校的篮球场很是泥地,下过雨之后要天晴几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设施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是由于缺乏资金维修或者是去买新的。

(2)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潜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从这次的调查中得知,现在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几个问题: 第一、教师的继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现在很多教师的学历都是中专的水平,但是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师已不多,师专正在减少,演变为师院,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一个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在形成。由于现在小学的学历水平比较低,很难跟得上现在的教育观念,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的质量。

第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在农村小学中,年龄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的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很多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个阶段形式。这种原始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村里的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3)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4)读书无用论回潮导致辍学率反弹

虽然我国宣布在20xx年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是,通过这次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村学生失学的现象还是常有发生,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贫困,少部分是家长不重视教育,特别在打工浪潮涌动的今天学生辍学打工的现象较多。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整体不乐观的大背景下,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学习的农村孩子,一旦毕业无法就业,相对而言对于他们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就得不到回报,而农村义务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畅,即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出口有限和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了知识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使得农村“读书无用论”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小学都没有毕业。在调查中,当提到孩子应该多读书考大学学文化时,有的村民说:“读书有什么用,花钱又多,将来也不分配工作,还不如在家种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点赚钱呢。”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现。农村的经济条件使许多孩子无法圆了他们的大学梦。改变农村的经济现状尚有一定困难,但读书费用是否能降低到农民的平均经济水平所能承担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

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农村教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教育与经济师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的经济得不到发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突破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这个教育瓶颈,改善农村教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的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实施的当务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关键。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学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冲。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条件和生活待遇。加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优化教师资源配Z。

第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和培训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训引导功能,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

三、收获和感悟

这次的社会实践使我们调研对受益匪浅,看到了农村教育发展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也了解到了农村教育的现状。农村义务教育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点,而农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改善农村教育现状,是农村义务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农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农村教育需要国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视和不断的探索。

这次实践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们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社会实践中,也使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篇:员工培训调查报告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十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城市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在本年度五月一日到本年度八月二十日进行了三十份的问卷调查,通过到单位走访、大街上随机调查以及网上发贴,电话沟通等方式对三十位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其中男性农民工朋友占41%,女性农民工朋友为59%。

(1)18岁以下0%

(2)18-20岁为8%

(3)21-25岁为58%

(4)26-30岁为25%

(5)31-35岁为8%

(1)小学0%

(2)初中8%

(3)高中(职高)33%

(1)未婚75%

(2)已婚无子女17%

(1)1个0%

(2)2个8%

(3)3个42%

(4)4个25%

(1)沿海发达地区8%

(2)中部地区90%

(1)直辖市100%

(2)省会城市、地级市、县城、乡镇、村均为0%

(1)事业单位7%

(2)国有企业22%

(3)集体企业17%

(4)民营企业30%

(5)个体企业16%

(6)社区8%

(7)党政机关、军队、三资企业、均为0%

(1)500元以下0%

(2)500-1000元8%

(3)1001-1500元33%

(4)1501-元33%

(5)-2500元17%

(6)2501-3000元8%

(1)是83%

(1)提升学历75%

(2)参加短期培训25%

(1)中专(职高)0%

(2)大专(高职)33%

(3)本科50%

(1)经济学27%

(2)文学20%

(3)历史6%

(4)理学7%

(5)工学7%

(6)管理学33%

(7)哲学、法学、教育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均为0%

(1)脱产学习17%

(2)业余学习83%

(1)广播电视大学、中专技校均为0%

(2)普通高校46%

(3)高等职业技术学校8%

(4)自学考试23%

(1)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生活条件28%

(2)子女上学与就业5%

(3)租购住房17%

(4)劳动报酬及时足额发放5%

(5)同工同酬17%

(6)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5%

(7)就业服务和培训5%

(8)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5%

(9)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11%

跟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在城市中打拼的农民工朋友90%以上为单身的壮年,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而家庭成员普遍偏多,他们选择的都是相对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而这些大中城市中,直辖市为首选,本年度上海、深圳地区最低工资标准都1200左右,而北京相对偏低为950,他们的基本工资大部分都在标准线以上,但由于城市的消费水平较高,租住房开销较大,他们也基本生活在温饱线上,但从他们工作单位的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朋友确工作选择已多元化,可以参加到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去,这样他们在城市的发展前景将是更为广阔的,也将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而城市中也更多的需要这股力量的加入,

而正是由于学历、知识、能力等成为他们发展的阻力,更多的人渴望继续学习,来提升自己,他们更希望通过业余学习的方式而将学历提升至本科则是农民工朋友普遍的理想学习方式。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更希望自己有一技之长,在某个技术领域达到专业水平,以便能立足于城市,在城市中继续生存下去,在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自己的人生舞台。

(1)农民工朋友们有迫切学习的愿望,但时间和金钱均有限;

(2)农民工朋友们的文化基础知识偏低,而现在学校的起点普遍偏高,学习起来较吃力;

农民工朋友们工作密度较大,时间较紧,可通过开设晚课,远程网络授课等方式,让他们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也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与专业,自主的选择课程,这样既可以有时间有随机性,也可以相对减少购买课本的费用,使学习有灵活性与自主性。待学习到一定程度学校或教育机构可定期组织考试及集中问题应答,考试合格者可以得到相应成绩能力认可证书,一方面可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也可能使问题集中在一起解决,省时省力同时也达到了农民工朋友渴望得到认可得到学历证明的愿望。

由于农民工朋友们的文化基础层次良莠不齐,接受能力有快有慢,所以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这样层次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人可以更快更多的学习提高自己,层次较低接受能力较差的人也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基础。

愿所有农民工朋友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得到极大的发挥,在城市中快乐健康!

第五篇:问卷调查分析报告精选

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

武安市实验区“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子项目之七 “农村寄宿制小学低龄学生生活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学校管理的调查与研究”校级子课题之一 “如何把寄宿制学校变成学生的家园园”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南西井中心小学子课题组

王建国王会莲

为更好地积累农村寄宿制办学经验,促进学校工作的不断深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我们对学生就是否把学校当成家园内容的调查问卷600份,收回475份,回收率为93%。本次的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是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评价,现就收到的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情况

在被问及“您对学校的老师工作作风总体评价是怎样”时,有89.2%的学生认为是“优”,9.1%的学生认为是“良”,只有1.7%的学生给予了“一般”的评价;在被问及“你心里有话是否愿意同老师讲”时,有75.6%的学生认为是“愿意”的,有22.8%的学生认为是“少量愿意”,只有1.6%的学生认为是“不愿意”;在被问及“你现在在学校的心情时怎样”时,认为“好”的学生占80.3%,“较好”的学生占18.3%,“一般”的为1.4%。在被问及“你对就读的学校是否喜欢”时,有99.6%的学生回答“喜欢”,只有0.4%的学生认为“不喜欢”;而在被问及“你是否喜欢所在的班级”时,97.6%的学生认为“喜欢”,有36位学生认为“不喜欢”,占2.4%。主要分布在六(2)7人、五(2)5人、六(3)4人、五(2)3人。喜欢才有动力,爱校爱班才可能爱学习,部分孩子对所在班级的“不喜欢”可能有以下的原因:一是与班级中的同学相处不和谐;二是学困生常受到同学或老师的歧视;三是较少

受到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关注。为此我们应面向全体,对孩子不存偏见,把学校、班级建设成孩子们喜爱的家园,用爱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表示满意,也给予了学校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这与全校教师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我们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在今后的育人工作中为人师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培育祖国的未来而奉献,为学校的工作更上新台阶而努力。

二、针对以上情况,采取措施

(1)亲情弥补法。由于远离亲人,寄宿学生内心孤独,对亲情有一种本能的强烈的渴望。父母不能给予孩子的爱,我们教师可以送达呀!于是我们提出了用热情和敬业弥补学生的亲情损失的教育主张。我们要求全校教职工以“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作为职业追求,从内心深处关爱每一位孩子,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我们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给孩子们营造一张爱的大“网”,充当孩子的保护神。如我们建立晚间查铺制度、吃饭登记制度、体检制度、伤病学生特殊护理制度、消毒制度等,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实施全程、全面监管,不是亲人,胜过亲人。热心的服务,细致的制度,学校有家的温馨,营造了浓浓的亲情氛围,填补了孩子的亲情损失,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2)条件吸引法。爱玩、自由、生长是孩子的天性,寄宿制学校只有添置了足够的游乐、学习设施,才能适应孩子的天性,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近三年,购置4万余册图书,开避了数量足够的阅览室,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目前校园设施齐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优越的学习环境,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他们真切地体验到金海比家好,金海比原

就读的学校好,恋家情感快速转变成了爱校情结。

(3)活动调节法。三年来,我们融教育和怡心于一体,每月坚持一次外出教育活动,把学生放回大自然、放回社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调适心理,接受磨砺和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组织滚铁环比赛、球类比赛、棋类活动、校园体育节、体操比赛、科技节、艺术节、口才展示节等创新类活动;课外阅读、智趣活动、兴趣小组训练等求知类活动。

(4)团体辅导法。我们针对寄宿学生情绪易波动、意志较薄弱的问题,采用团体辅导和评比的方式开展正面教育,以鼓励学生自强意志、自我调控,适应寄宿生活。如我们开展的控制零食、不乱扔垃圾、默守秩序、不随意奔跑、向灾区捐款等教育活动,对于规范学生行为,缓解心理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补救矫治法。对个别行为不良,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我们采用个别谈话、定期谈心、学友帮助等方式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促其提高认知水平,调控心理活动,提升心理素质。

(6)心理咨询辅导法。学校建立了班级心理咨询制度,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将大量的心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四个学期来,全体班主任接受了全校600百余位学生的心理咨询,对300多个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他们热情回答学生疑问,巧解学生心结,排忧解难为学生生活导航。

(7)自我教育法。实施自我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动机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监控调节自己,进行价值判断评价自己。通过重新认识自己,明确新的要求,走上健康的自我教育的道路。我们让学生明确知晓在金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要求,熟知新的生活环境,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达到了安心学习的目的。

(8)学科渗透法。学科教学能丰富知识,增长技能,启迪智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形成都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互为依托,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各科教师利用学科教学的机会,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应激水平,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心理调适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原则,提出了封闭办学,开放育人的工作主张,组织了大量开放式育人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接受新的刺激,缓解了审美疲劳,高效地调理了恋家情绪,活跃了学习生活,同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受到磨砺和教育,是倍受学生喜爱的教育方式。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开放式育人的理论,所谓开放式育人是指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走入校园,走入工厂、社区,走入大自然,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样的活动每班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且安排在月假复课后的第三周左右进行,因为这时候孩子们巴望外出的心情最迫切,此时组织活动,他们欣喜若狂,欢呼雀跃,脸上放出异样神彩,这时的教育是最易被孩子们接受的,是最有效的。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回归生活、融入社会的教育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这一成功经验解决了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恋外痼疾,受到县市领导的好评,并多次向相关学校推介。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校长生怕外出活动发生安全问题而不敢带领孩子们外出活动,这是教育的悲哀和不幸。我希望更多的校长冲破这种束缚,让社会生活内容更多地进入我们的课堂,拉近教育与生活的距离,让孩子更真实地接触、认识自然和社会,也受到更多的磨砺。

推荐专题: 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报告 培训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