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集)

2024-03-10 21:24:2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集)》。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建议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建议

城西完小王燕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包括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中小学生由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引发了青少年心理的迅速而不平衡的发展,使他们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时期,他们不善调节自己又不愿向成人袒露心扉,从而诱发了许多心理问题,被人喻为“危险期”.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一、现状

当前我县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为数不少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低,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

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有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扭曲,认为读书是因为迫于父母要求;读书是为了以后挣大钱;更有学生认为学校有同龄人,好玩,所以到学校来。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习兴趣低,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二)焦虑

一方面 因为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值高,同学之间竞争激烈,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大,考试拿高分、表现好使老师和同学喜欢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所以有部分学生显得焦虑、担忧,这种情况在考试前犹为突出。

另一方面学生听闻了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事情,使得部分学生时常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

(三)冷漠、孤僻

有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和问题家庭的学生,由于平时相对缺乏必要的情感教育和沟通,他们对生活中能换起鲜明情感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而且有少数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也感觉不到与同龄人在一起的快乐。

(四)交往障碍

有部分学生自卑、怯弱,有些还存在排斥他人、自我闭锁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交往障碍。课余只顾自己玩,不知道怎么和伙伴一起玩。心里的秘密不知道跟谁一起分享,怎么去分享。生活中发生了问题不知道或不善于与别人沟通。有了不良情绪不知道如何宣泄。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这些学生也很难得到真正的友谊。

(五)攻击性强

少数学生由于平时缺少必要的关爱,缺少情感沟通,对人对事反应冷漠,但如果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则具有很强的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如用脏话、痞话骂人,打架,有时打架甚至是不分轻重,把人往死里打。这种趋向的学生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六)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薄。

大多数学生具有集体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资源。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自私,缺乏责任心,勤劳节俭意识差,面对举手就可解决的小事情也推卸责任,视而不见。

(七)不良情绪:

部分学生会因为一点事情情绪不良,而且这种不良情绪他们又不知道如何进行调节、排遣,于是会一整天或一段时间心情烦躁,情绪低落,不愉快。有些学生还会通过抽烟、逃课、打架等比较极端的方式进行宣泄。

二、成因

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农村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四)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1+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中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三、对策及建议

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农村中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三)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五)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与先进学校间的差距。

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2009年7月

推荐专题: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