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2号文库 > 详情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2024-02-28 23:12:1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第一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教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而影响。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即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修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可见,教师在行为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职业道德,并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升华。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以身作则、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专业知识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专业发展及教育服务;三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方面,教书育人,严谨的科研态度致力于专业科研。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尤其是处于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高校中,学生更是对新鲜社会事物、环境有着先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因此,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高校教师,更应当在这种大环境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对高效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指导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

所谓道德教育,既是通过道德理论和模范事迹的学习,不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和理念内化于心。从而延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将外显的观念不断内化,指导自身素养的形成。

2、加强专业学习,并将理论指导实践教学

高校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各方面专业知识也在有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延展性上,高效教师都要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授予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可见,加强专业学习,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负责,更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表现;加强专业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3、加强科研能力,促进学科专业研究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出色的科研能力,更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落实与专业理论研究中。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从事科研活动。因此,科研是高效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的第二大任务。当今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科研素养可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职业素养。可以说,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加强科研素养,既是在高校教师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4、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直接体现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忱。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对教学的工作的投入上,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极大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一部分,逐渐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三、小结

由此可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只体现在思想的完善上,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外化的过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但要懂得职业道德的范畴,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内化于心;用职业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对自身职业道德状况有一个较为正确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方向,寻找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同时,还应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匹配,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自身道德修养体系,以优良的师风影响学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第二篇: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摘要:当前,高校要想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须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鉴于此,笔者从高校教师自身的角度分析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省;自我激励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这些努力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的地方,就必然有道德。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质就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工作和社会实践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及其结果。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教师,其道德风范的社会影响也会越来越大。高校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整体状况。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教师便是树人的人它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业人员,是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欲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于国于民于己意义重大。

一、我国古代先哲关于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的探讨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认为,要成为有道德的人,不仅要“修己以敬”,而且要“修己以安”、“修己以安百姓”。孔子及其弟子还提出通过“内省”、“自讼”来提高道德修养。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尽其心,养其性”的主张,提出了“存心”、“养气”的道德修养方法。汉代董仲舒、宋代张载和程颐、明代王阳明等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修身”、“省察克冶”、“穷理居敬”、“闭门思过”等方法。我国古代先哲提出的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尽管是唯心的,但是有积极和合理的因素,在当前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研究和倡导这些积极的和合理的因素,大力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二、提高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因此,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1. 实践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毛泽东也说过:“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他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不过有些人故意歪曲地说些反对的话罢了。”同样的道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练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

2. 学习

学习不仅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因此,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首先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如果离开学习,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那样师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俗话说:“艺大根深。”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不仅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积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大量的风土人情、人物典故、奇闻逸事等,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另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理论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提高效率,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

3.反思

反思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优秀教师的标志,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从而也是高校教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所谓“反思”是指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这里特别强调对教育失误的反思。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 内省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是一种自律心理,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内省是道德修养的态度,又是道德修养的方法。它注重良心在修养中的作用。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说的就是见到别人好的地方,要向人家学习,见到别人不好的道德表现,要联系自己,反省检查,引以为戒。内省有几个要求:要严于解剖自己,提高自觉性;要找出最应该记取的道德准则、至理名言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时刻激励自己按照这些准则、信条去做;要向专家型和榜样型教师学习。作为一名教师,从选择这一行业的那天起,就意味着这一生必定是奉献多于索取,许多付出都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许多细致、繁杂的工作都是不为人知的。但是,当我们的学生学业有成、思想进步时,当我们的劳动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认可时,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值得。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只有这样,才会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自我激励

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激励对于提高行为主体行为的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大有裨益。自我激励,是教师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鼓励自己为达到更高师德水平而努力的过程。自我激励是激发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内在动力,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教师自我激励的主要形式有四种:第一种,目标激励,也就是将做一名好教师作为奋斗目标;第二种,成果激励,通过学生对自己肯定的评价来激励自己坚持做下去;第三种,反 思激励,反思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寻找良方.从反思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使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第四种,对比激励,就是通过与其他教师比较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自己改正缺点,做得更好。一个教师只有对其工作倾注了无限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做到了刻苦努力、钻研、精益求精,才能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升华和别人无法体会到的精神享受。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肩负了社会进步的使命,却又永远是幕后英雄,试想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从懵懂无知的孩童经过教师心血的浇灌而培养成才的,教师就是通过自己平凡的劳动成就他人梦想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忠诚于这份事业是无怨无悔的。

3.致知

“致知”是深刻认识和把握各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程。教师在提升自己师德修养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思考人生哲理和做人的道德,准确地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合理性,恰当地把握好自己在教育劳动中的伦理位置。“致知”是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及其情感,从而选择恰当职业行为的重要前提。

4.践履

“践履”这个概念在宋明理学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它的一般意义是行或实践,而其具体内容则多指封建道德的实践躬行。朱熹说:“《大学》之书,虽以格物致知为用力之始,然非谓初不涵养践履,而直从事于此也。”践履是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付诸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道德修养方法。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改造主观世界。只有在现实的与他人相处的道德关系中,才能改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从师德发生与发展的规律看,社会所要求的师德规范是否为教师个人所认同,高校教师个人在处理师德问题时获得了何种情绪体验,道德意志是否坚定,只有在道德践履中才能获得检验。

5.交往

交往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其他教师和学生良好交往有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师德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师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发展。

四、总结

总之,做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好做,但做一个好教师却不好做,要想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并不容易,非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不懈。此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也是教师有所创造和革新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宪问 [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7. [3]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J].东北师 大学报,2000,(5)

第三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高等教育法规作业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号:090102114

姓名:张德宁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职业道德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职业道德信念的形成等。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刻体会它的实质内容和要求,了解确定这些内容要求的客观依据,明确它对教育活动的特殊意义,这是教师履行职责,调整教育活动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个人和事业的关系以及自身品德修养等方面行为的基础。

与人类普遍的认识过程一样,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一般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道德实践这两个阶段。职业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是职业道德观念的积累和形成。掌握道德要领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是道德认识概括化过程。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不仅要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从道德上懂得是非善恶美丑的区别,而且还要在实际生活中分清上述各种界限,培养道德评价判断能力。

(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活动而产生的,是以职业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教师的道德情感是极为丰富的,概括来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方面。这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教师的自尊心、责任感、荣誉感等方面。再次,教师的道德情感表现在对同志的尊重、友谊、热情。

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和表现水平不同的品德因素。它是职业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对职业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有着稳定的调节作用。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积极工作、勇于开拓进取的内部动力,是教师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保持高尚的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

(三)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所谓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它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和炽热的道德情感的有机统一。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一贯性的特点。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也就有了情感支柱。

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正当性、合理性等发自内心的坚定信心。教师的职业道德理想和人生观是道德信念的最高形式。它们决定着教师行为的方向性、目的性、影响着教师取得成就的水平以及道德修养的质量、道德要求内化的程度。

(四)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教师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并作出行为抉择的毅力和坚持精神。教师的职业道德意志是在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职业道德的信念表现。它使教师能够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作出行动的抉择,并在道德行为整体中坚持一贯,长时间地专注于所确定的行为,并最终实现和完成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作用于道德行为的一种坚强的精神力量,是克服行为中各种困难的内部动力,它主要表现在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方面。

第一,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为目的有明确而深刻认识,并使个人的行为完全符合正确目的的意志品质。它要求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积极自觉地献身于教育实践。

第二,坚持性。这种坚持性就是在行动中坚持目标、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的品质。第三,果断性。所谓果断,就是适时决断的品质。这是教师行为的目的性,完成目标的高度自觉性和顽强性的综合表现。

第四,自制力。所谓自制力,就是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

总之,在职业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职业道德意志使教师果断地确定职业道德行为的方向和方式,并控制来自外部或内部的障碍和干扰,在教师教书育人、钻研业务、克服困难、事业有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将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形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关键。

(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不只是由社会道德意识内化为个体道德意识,而是还要在个体道德行为中体现出来的。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指教师在职业道德认识、情感、信念的支配下,在教育活动中对他人、集体、社会作出的可以观察到的客观反映及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即在职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教育事业及他人、集体和社会方面的行为。教育道德行为是教师个体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

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基本要素并非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构成整体发展。

2、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不仅要求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教师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以下的方法是不可忽视的。

一是做到“慎独”。“慎独”既是一种修养方法,又是一种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同时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

二是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条件和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

道德修养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相对而言,自我批评更为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呢?

首先,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所谓正确认识自己,是说要有“自知之明”。

再次,要善于控制自己或“战胜自我”。“战胜自我”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不良的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师德修养,关键在于提高的自觉性。这是由道德和道德修养的特点决定的。道德作为一定社会对人们的行为规范,主要靠人民的自觉自愿才能真正起作用。道德修养是人们道德品质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陶冶,因此,更需要具有自觉性。

第一,深刻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第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第三,克服各种思想障碍。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以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精密的教学技艺去教育、引导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及途径

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及途径

办好一所大学,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品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教师队伍数量在扩大,质量在不断提高。从整体上看,高校教师是一支能够担当起高校教育、科研、教书育人重任的队伍。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近年来,部分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也出现了奉献精神衰退、注重物质追求等现象。教师的职业道德滑坡影响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其特征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总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在高等教育职业活动范围内, 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学术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规范要求的总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主要包括: 特殊性;先进性;示范性;教育性;继承性和时代性;奉献性。高校教师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也是大学精神建设的主体。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学术造诣和善于治学育人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精神的人格化象征,这支队伍中每位教师的个体人格形象与职业道德品质直接折射着其所在大学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质。因大学精神的特殊性,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其特殊性。第一,要有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第二,要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第三,要有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第四,要有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

二、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高校在实践“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宗旨的过程中,肩负着“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责任。我们的教师,是以德治校的主力军,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以德治国,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并且,我们还应该走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迫切需要。要办好一所大学,必须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我们看到,正是由于多年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前赴后继、无私奉献,才创造了突出的办学成绩,铸就了学校的品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否提升办学层次、推进跨越式发展,与师德师风具有直接的内在的联系。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衷共济、敬业奉献,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迫切需要。大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教师是学生健康成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当前,我校师德师风整体是好的,然而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尽人意的状况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校风学风的整体改善,极不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三、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敬业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在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有的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 想方设法到校外兼职, 影响了本职工作。部分教师对缺乏社会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 工作懈怠, 不求进取。缺乏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 不安心教师职业。

2、教学不认真,学术不严谨。在高校以科研为第一评价标准,教学为次要标准的制度下,大量的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方面,很少潜心研究如何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上课敷衍塞责、照本宣科, 应付差事,不认真备课,教学效果差。而科研方面,缺乏科学求实的态度和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急功近利,伪造数据,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这些不正常的现象, 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

3、只教书不育人,教育失规。有的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毫无兴趣,敷衍塞责。育人观念不强,把教书看作是单纯的业务,缺乏育人意识,轻视“ 两课” 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只管学生的学习,不抓学生的思想;有的教师一味追求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忘记了自己的教师责任,在课堂上或对某些问题的解释上,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随意发泄牢骚和怨气,发表学术上乃至政治上都不成熟的观点,造成了对学生思想上乃至行为上的误导。

4、缺乏为人师表意识。有的不注意自身的师德修养, 不注意树立教师风范, 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上课自由散漫,仪表不整, 语言粗俗, 纪律松懈, 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这些行为不仅在学生心目中造成不良的印象, 甚至起到错误示范的作用。

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首要任务。

对社会来说,道德的重建、精神的提升,无疑靠教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一所学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重大而深远的。人们希望今日的教师是社会的道德楷模,是唤醒人们良知的天使。如果教师自身的道德出了问题,岂不是源头出了问题!对一所学校来说,师德滑坡会破坏一所学校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精神特质,降低学校的社会声望,殃及学校发展。一所高校所特有的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象征,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追求、治学风格与文化氛围。一所高校的精神特质是经过长期的培育而逐渐形成的,是一所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如果教风浮躁,教师不能潜心治学,何以谈上学校的精神追求?而失去精神追求,没有精神特质的学校何以谈改革与发展?所以,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将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乃至整个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来抓。

2、加强教师思想教育,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思想基础。

从当前整体情况看,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普遍薄弱的环节。近年来, 高校评价教师的标准局限于职称的评定, 对学历、论文、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教学工作量、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 但是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要求呈现软性和弹性的趋势。不少高校只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而忽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根据《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对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要求, 制定、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的道德要求, 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同时对少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要敢于批评教育, 严格纪律, 严格要求,以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风, 创造教师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一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基本功技术比武,选拔培养教学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举办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展等,努力提供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条件和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二是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如举办师德建设大讨论、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师德报告会、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赛、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三是积极开展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形成教师讲师德、机关树形象、学生抓素质的良好育人氛围。坚持正确的道德舆论导向,对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彰,积极影响和规范教师的言行。

4、科学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是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保障。

一是建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培训机制。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对教师进行思想品德、职业精神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尤其要侧重对新加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进行教育。要加强日常思想政治学习,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教师树立职业形象,加强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的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二是建立宣传示范机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经常举行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再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以“树师表形象,树师德典型”为主题的宣传、交流活动,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榜样的力量鼓舞人、教育人,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经常强调,经常宣传,经常褒奖,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深入人心。

三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以积极的政策领引人。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是教师考评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立学校师德师风指标体系。对师德师风的标准进行量化和细化,对师德建设目标、组织实施、保障措施, 考核评价、奖惩办法提出明确要求, 充分发挥法规制度的约束力。把师德评价纳入教师岗位职务年度考核体系, 考评工作必须做到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职务评聘、评先表优、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记入教师档案,对不能尽职尽责,工作态度不端正,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以及违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的主导力量。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和核心,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的新思路,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推荐专题: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