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合集)》。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一 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这正说明,海湾战争的根本因素不是由于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两种“文明间”的战争,而是经济、政治利益的冲突.贬抑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一个缘由,是有些研究者认为以往中国近代史写的政治史,是阶级斗争史,有的人甚至指责为“阶级斗争为纲”.恩格斯在1888年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2].列宁也说:“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3].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研究的指导,那就离不开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学说.至于将阶级斗争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对不同性质问题的混淆.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的弱化,还因为以往史学界着重于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些重大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再做研究起点较高,向前推进难度较大,要下更大的功夫.然而这些大事件也不是没有可以继续研究的,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完全弄清楚,有些问题也有待深入.即如孙中山,近些年又陆续发现一批有关的资料,还没有很好地加以运用研究;关于他的思想等方面的评论,研究者的见解也颇有分歧;何况迄今尚未有一部学术价值高的、有份量的传记.重大事件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中国近代政治史,不是它的全部内容,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应当忽视.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的研究,扩展了中国近代史的领域,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不宜扬此抑彼,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等都同样需要研究,都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二 注重微观研究,也要重视综合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趋向细化,具体问题的研究受到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的、微观的研究很有必要,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但是过分细化就会流于“碎化”.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不短,人、事繁多,对全部细节或微小问题逐一加以研究,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研究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细化的研究需要斟酌所择取的题目有没有研究价值,而有研究价值的题目也不应只是就事论事,叙事清楚,还要将它置于大背景中来考察,以小见大,说明问题.在具体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要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分门别类的研究,专题的研究,已经做了不少,有条件做综合的研究.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分科、分专业,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各自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在历史学中,又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各种专门史之分.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又有专攻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别.这种分工过于狭窄,过于专门,不利于历史学科的发展,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出精品,也难以做综合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不少都是通晓经、史、子、文学、佛学等,对他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一个方面,应当是全面的.例如魏源,在中国近代史、思想史学著作中,主要是写他的经世思想,尤注重于《海国图志》及其名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经世思想,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名著《海国图志》,无疑要着重论析.然而魏源博学多闻,年轻时究心阳明心学,好读史书,后随父至京师,从胡承珙问汉儒家法,问宋学于姚学shuǎng@①,学《公羊》于刘逢禄,晚年又修禅礼佛.他一生著述甚多,除《海国图志》外,如《曾子章句》、《大学古本》、《庸易通义》、《说文拟雅》、《小学古经》、《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老子本义》、《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诗古微》、《书古微》、《圣武纪》、《元史新编》、《古微堂内外集》等,涉及经、史、子、佛学、诗文,仅经学又及今古文、汉宋学.要对魏源有精深的研究,不能只谈论某些方面,需要综合的研究.这关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问题,应“通识”的要求.一个学科也有上下通、左右通的问题,力求改变过于专门、相互割裂的状态.三 现实与历史不能混同
今天的中国由历史的中国发展而来,现象和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研究者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的,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无疑会引发研究者去思考历史.但是,现实和历史不能等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是无须赘述的常识,似乎是很明白的.然而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界限却时常被混淆.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等等,于是有的研究者就以此去反思历史,阐释历史,认为近代中国一百多年里,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投资建厂、开矿筑路、掠取原料农业品„„,是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应当欢迎他们进来,不应该反抗,当年如果不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现在可能就现代化了.出现这种说法,原因不止一端,但其中有一点,就是将历史与现实混淆起来,将现实中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外国入侵混为一谈.近代史上的所谓“开放”,外国人在中国的投资设厂等等,与现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不能混为一谈,必须历史地去看待它.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的许多特权,把持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是独立自主的,不允许外国附加任何条件,外国人在中国从事经商投资等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相比,其社会性质根本不同,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和观念硬往历史上套,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又如我们现在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稳定、安定团结,于是有些研究者就以之去阐释历史,认定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发展缓慢,不能走向现代化,就是因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稳定,破坏了经济;近代中国没有实现现代化,是革命的结果,革命革糟了,只有改良才能使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农民起义、革命,它们是否只是破坏,这些问题不用多说,如果不存偏见,并不难公正地回答.拿现实去规范历史,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历史人物,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研究历史需要用历史观点来观察问题,“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4].四 要重视历史教育 历史教育包括学校的历史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的教育,它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是不可缺少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5].历史学要在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上发挥作用,就不能局限于专门学术研究方面.历史研究对于提高学科学术水平、发展历史科学当然很重要,但只做提高方面的工作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历史教育,做普及方面的工作.史学工作既要提高又要普及,是两手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现在的问题是提高方面比较硬,史学工作者注重撰写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而这与评职称、提高自身地位等等都有关系.普及工作得不到重视,认为是小儿科,不算学问,评职称也不算数,这种思想观念和实际问题影响了史学工作者对普及的重视,削弱了历史教育.在知识普及方面,科技工作者做得比较好,出版了许多科普书籍和影视片,实际效果也很好.相形之下,历史工作者就做得不够.从学科要求上说,历史工作者对历史普及、历史教育也要重视,学问不能只停留在专家圈子里.我们的历史著作不用说一般青少年不看,就连干部也没有多少接触.因为这些书籍、论文太专门,难懂,人们读不下去,引不起兴趣.一个学科、一门学问如果离开群众,离开社会,恐怕是很难生存的.事实上,广大群众和干部并不是不喜欢历史,不需要历史,而是缺少适合他们喜欢的读物或影视片.史学工作者忽视的历史普及工作,影视工作者都很重视.他们编了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正剧,有“戏说”,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但是,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存在着随意编造历史的严重问题,不仅给观众以歪曲了的历史知识,而更重要的是给予观众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危害很大,应当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值得关注的是青年中历史知识薄弱.据2001年2月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四个城市对14~28岁1065名青少年的调查中,历史试题25道,每道4分,以百分计算,平均分为27.69,及格率只有1.5%.其中有一道题是“谁在1860年烧毁中国的圆明园”,只有31.8%的人答是英法联军,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八国联军.而在中学的历史教学中,有的教学大纲存在着明显的科学性问题,如不写太平天国,却将太平军打洋枪队归之于反侵略斗争;近代化的开端有洋务运动,但没有民族资本企业,等等.历史教育的薄弱,甚至误导,其后果堪忧,史学工作者有责任加强历史普和教育的工作.中国近代是一个世界多种政治体制的实验田,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在进行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还没开始呢.文化上已经90%的西化了,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西方的,数理化,都是西方的.现在试图振兴国学,但我认为没必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C)
A、张作霖 B、郭松龄 C、张学良 D、张作相
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C)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B)A、九江 B、汉口 C、武昌 D、上海
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D)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A)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五卅运动
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B)
A、北京特别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古田会议 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A)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B)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 D、由南方转向北方
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C)A、《战争和战略问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反对本本主义》
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A)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本本 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 D、照搬苏联经验 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C)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3、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A)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14、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B)A、城市 B、农村 C、大城市 D、沿海城市
15、中共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湘赣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陕甘宁根据地
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颁布了(A)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7、将以前“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土地法是(B)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8、土地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使土地归(A)所有。A、农民 B、政府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9、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对待富农的正确政策是(A)A、限制富农 B、打击富农 C、中立富农 D、保护富农 20、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最大恶果是(C)
A、使白区革命力量遭到惨重损失 B、使福建反蒋抗日事变失败 C、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使中国革命丧失了九一八事变后有利的形势
2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D)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 D、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22、1935年1月,(C)的召开,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 B、党的六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3、遵义会议主要纠正了(B)
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王明的“左”倾错误 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 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2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B)当选为主席。
A、周恩来 B、毛泽东 C、朱德 D、刘少奇
2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是(A)A、工农民主政权 B、资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政权 D、地主阶级政权
26、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C)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农民问题 D、统一战线问题
2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C)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 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D、中共仍未找到革命胜利的道路
28、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2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30、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C)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政府大力推行***的军事独裁统治,不断强化其反动国家机器,其手段主要有(ABCD)
A、建立常备武装 B、加强特务统治 C、推行保甲制度 D、制定反动法规
2、国民党所实行的***的军事独裁统治,是为了维护(AB)的利益。A、地主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无产阶级 3、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有(ABC)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平江起义
4、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全局上看,继续坚持革命的阶级有(BCD)A、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贫苦的城市小资产阶级
5、毛泽东在1928年至1930年发表的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理论的著作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6、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BC)
A、土地革命 B、农村根据地建设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7、1928年12月至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法有(CD)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B、《土地法大纲》 C、《井冈山土地法》 D、《兴国土地法》
8、土地革命中所采用的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有(AB)A、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B、在原耕地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C、地主不分田 D、富农分坏田 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出了如下的决定(BCD)
A、彻底清算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B、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 D、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10、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ABC)A、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C、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D、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11、遵义会议后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的成员有(ABC)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稼祥 D、张闻天 12、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先后会师的红军主力有(ABD)A、红一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 C、红三方面军 D、红四方面军
13、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从1928年到1930年,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主要根据地还有(ABCD)等。
A、赣南闽西根据地 B、湘鄂赣根据地
C、闽浙赣根据地 D、广西左右江根据地 14、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有(ABCD)A、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 C、批判党内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D、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5、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主要有(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三、判断题: 1、1927年,随着“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的发生,中国革命转入了低潮。(√)
2、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可以合并在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上面去完成,这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3、遵义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出现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三次大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挫折,造成严重危害。(×)
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6、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7、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以后,实行的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8、毛泽东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杰出代表。(√)
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0、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兴国土地法》。(×)1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2、剥夺了毛泽东对中央根据地红军的领导权的会议是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
13、《兴国土地法》做出的一个原则性改正,目在在于保护富农的利益。(×)
14、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端的是南昌起义。(√)15、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救国探索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中,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道B.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王朝C.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D.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③④ 3.有人说:“如果没有韦石之变或偏师北伐,太平天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仅看到现象而没有抓住本质B.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必然因素C.片面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D.缺乏阶级分析观点4.“天京变乱”曾使太平天国陷入危局,但后来又略有起色。造成太平天国局面有所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
A.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形成了新的领导核心 C.利用了清朝统治者的内部矛盾D.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方针5.太平天国对所占地区农村生产关系的实际影响是
A.基本上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制度B.没有触动旧的土地所有制
C.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减轻了负担D.实行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
6.太平天国时期,曾经出现过英法联军在北方与清朝中央政府为敌;在南方与清朝当局携手,与太平天国 为敌。这种矛盾说明外国侵略者
①要迫使清朝统治者屈服②要利用清政府镇压人民反抗③要保护他们的在华既得权益④要攫取更多的在华权益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7.《资政新篇》载:“倘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这是洪仁歼对哪一件事总结的教训A.安庆失守 B.天京陷落C.北伐失败 D.天京变乱8.《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 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9.中国早期维新派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时C.洋务运动过程中 D.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
10.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11.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是矣。”这一主张的根本依据应是A.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B.日本与中国的国情相同
C.其他国家的改革很不彻底D.日本通过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把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B.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C、维新派取得了光绪帝的支持D.在封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 13.下列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进一步深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的尖锐对立C、社会局势变化无常D.帝国主义对中国争夺的重点已转移 14.辛亥革命前后,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有 ① 以俄为师②民主共和③收回利权④实业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由变法走向革命救国的道路,主要是因为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B.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进一步壮大C、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D.清政府的投降实质被认清 16.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纷纷主张共和,这表明其实质是 A. 放弃了君主立宪的主张B.积极与袁世凯勾结 C、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D.获取政治资本 17.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参加者的属性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C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D活动时间的长短18.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同以前有较大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B.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C.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抗争都是在“瓜分豆剖,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发生的19.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B.尊孔与民主共和绝对不相容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D、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相互依存 20.导致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结局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背信弃义B.义和团自身力量弱小
C.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胁迫D.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模糊 2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意义在于
A.维护了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决心C、抵制了西方国家的武装侵略D.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利益
22.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在同一背景下兴起的两次救亡运动,但终未走在一起共同挽救民族危亡,其主要原因是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级立场决定的②义和团在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上与维新派存在着差异③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西方侵略势力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④义和团放松了对满清王朝的警惕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在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的影响下,当时的北大 ①成为新文化阵营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校园内允许交锋 ③聘任的都是新文化的倡导者 ④不允许封建余孽利用讲坛攻击新文化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24.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内容相近,但实质不同主要是因为 A. 由清政府自上而下推行B.没有制定宪法 C.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25.戊戌变法时期的保国会与辛亥革命时期的同盟会的相同之处有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②具有民权主义意识③具有反帝爱国思想④具有反对民族压迫的民族主义色彩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6.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
A.反对复古尊孔B.主张实业救国C、反对封建主义D.主张民主共和
27.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28.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9.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所以能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主要原因在于①都主张以暴力驱逐列强②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③革命形势的推动和要求④都以暴力推翻清政府为己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0.洪秀全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武装推翻清政府D.修改不平等条约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摘自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二今日天父天兄作事,欲使妖魔生即生,欲使妖魔死即死,略显全能,即可扫荡妖气,四海升平。天父上主皇上帝自始创造天地、海陆、人物于六日中,由是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材料三太平天国制定了十款天条,规定了严格的道德标准(绝对禁止奸淫、嗜杀、贪财„„),要求崇拜上帝,说:肯拜上帝者,无灾无难;不拜上帝者,蛇虎丧人。《天朝田亩制度》进一步规定:除七日礼拜上帝外,太平军还于每日早晚拜上帝„„。同时,上帝教以外的意识形态,包括诸子百家之书一律排斥,“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另外,每年开科取士的题目亦以圣经为主,应试者对于圣经知识的多少,作为获选与否和任职高下的标准。天京事变后,当时天京城里的民谣曰:“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摘自何瑜《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回答(1)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宗教对太平天国的影响。(2)太平天国重视宗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之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材料三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者,势必蒙外资之害。”
——摘自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回答:
(1)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
(2)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积极意义。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三权鼎立之说,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入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家安得不强?
——摘自康有为《请立定宪法开国会折》材料二亲贵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公爵载泽,有被西方报刊称为“最具自由思想的亲王”民政部尚书善耆,有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的端方,„„其中一位重要人物就是后来的摄政王载沣„„为什么这些身居高官的亲贵人物,会成为立宪派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与推动者?从一般原因而言,作为中国人,他们与国内的绅士官僚一样,深受内忧外患的刺激,„„他们深信,中国只要仿效日本实行立宪政体,就可以日臻富强。从特殊原因而言,在这些满清权贵中的核心人物看来,立宪不但可以消除革命派的威胁,而且改革一旦取得实效,将使满族人建立的王朝重新取得汉族人的信任,清王朝也就可以长治久安。
——摘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三立宪实行,越速越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现在日日言准备,遥遥无期,臣恐革命党人为患是小,现在日法协约、日俄协约,大局甚是可危。各国视中国能否实行立宪,以定政策,愚臣以为万万不可不速立宪者,此也。
——摘自张之洞《入京奏对大略》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在清末预备立宪风潮中,不同政治力量倡议立宪的相同和不伺目的。(2)说明清末预备立宪破产的原因。
三、问答题
34.概述近代中国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的演进过程,分析君主立宪制政治思想兴起和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35.有的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经过的每个历程的主要原因。(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
3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在性质、结果方面存在哪些一致和差异?试综合分析导致上述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
推荐专题: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