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本学年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机会,我们调动了所有可用的资源。因为考虑到班主任对学生比较了解,平时和学生接触的时间也比较多。
本学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心理健康老师来担任。同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时间。其次,继续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进程的引导者。本学年,我们努力设计好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以上的改进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了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也达到了我们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的。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强调学校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选派教师参加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对学生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而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我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服务形式有:
a、面谈。
我们对心理辅导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完善了辅导制度,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辅导室找老师谈心交流。
b、书信辅导。
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通过阳光信箱联系沟通。
3、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
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配合班主任教师把学生中出现的心理状况及解决办法及时记录整理。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找到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巧和策略。
4、学校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
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据调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是家庭教育首要问题。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赢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开办好家长学校,普及心理教育基本知识,交流先进经验与做法。
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本学年,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深深认识到,心理健康是一门新的学科,要扎实、专业的开展,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会继续探索,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出一条有特色的新路子,更好地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培训,我认识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材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学生材能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二、通过培训,我体会到:
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材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做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这样材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材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通过培训,我学会了:
1、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材能以积极的一面去影响你的学生。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情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材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这一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会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这颗种子能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我和同事参加了曾都区心理健康班培训,这段时间来,我认真学习,按时完成日志、作业,积极与各位老师交流心得,在心理学专家教授的指引下,在梁老师的帮助下,收获了许多,一篇日志还被推荐,多个主题帖获热评,增长了我不少知识。
做为一名教育管理干部,从这次学习中我有了一些思考。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的教师职业倦怠,经常出现违反师德的现象?如何调试职业怠倦?这是每个管理干部应该知晓的。学校教育管理者过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健康,关注学校的发展,在管理中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我们要在抓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认真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我们的管理工作才会深入人心,产生实效。
看看身边精神状态不好的教师群体,普遍很憔悴,造成教师心理问题有诸多原因,通过分析我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
(一)学校原因。万店中心学校是万店镇唯一的初中,承担着万店教育质量提升的重任,决定了学校的管理、学校的要求都要超过其他学校,这样我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大,长时间超负荷。随着课程改革,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教师的繁重性和复杂性日益显著。教师除了工作日忙碌紧张外,下班时间还要备课、查阅资料,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辅导等。而且,为了适应知识更新加速以及持续不断地教育改革的需要,老师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造成教师必须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
(二)社会原因。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社会、家长所有的期盼都压在了教师的身上,现在学校学生独生子女多,留守孩子多,离异家庭、问题孩子越来越多,家长偏爱,缺少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克服。教师来自于学生家庭及其学生本身的压力远远大于教学任务本身。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很强,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师在面对学生不团结,打仗、打闹、撒谎现象,经常不完成作业情况……感到无可奈何。教师与家长在很多问题上看法不同,一旦学生有什么问题发生,家长找校长告状,写信给上级部门,一味地将责任置于教师身上,不可避免地引起教师情绪的紧张和内心烦躁。
(三)教师个人原因。学校教师自尊好强,工作中宁可身体受累,不愿脸上抹黑。做什么事都想要个好。由于教师的思维方式不同,因而在工作中出现了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少有成就感;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觉得难以适应;教师付出与收获之间不均衡;总担心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工作上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工作头绪太多;教育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常有否定自己过去的痛苦感;身体不适,难以适应紧张而快节奏的工作……从而产生了职业倦怠,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个人的性格也影响其人际关系紧张。比如,有些教师比较自私,从来不顾及别人;某些教师看事物只看表面,产生误解;某些教师讲话不注意场合、分寸,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别人;某些教师孤芳自赏,看不惯周围的人和事;有些教师遇事斤斤计较,不能宽以待人;某些教师老是得理不饶人……教师个性特点无形中影响了自己与同事、家长、学生的沟通交往,造成人际敏感等心理上的问题,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
我认为学校要维护好教师心理健康十分必要,可以做好下列事情:
(一)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与对教师的要求及对他们的理解、关怀密切结合,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每个教师不仅需要政治上、物质上的关心,而且需要情感上的关怀、心理上的支持,真正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特点,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融洽、和谐的心理氛围。加强与广大教师的沟通与联系,建立良好的领导和教师的关系,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在制度上,引进合理的、公平的竞争机制,对教师关注的评优、晋职等敏感的事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在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建立一种成功的激励机制,以多种激励方式让教师能享受到成功感、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归宿感。在教师的个人成长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和胜任工作,给教师提供表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尊重教师渴望了解新知识,出去学习交流的愿望,使教师都有出去交流、学习、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校长在在职权范围内要竭尽全力解决教师超负荷工作问题。给所有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教学自主权。减少学校内部名目繁多的检查和活动等。学校要有计划地拿出资金,购置健身娱乐设备、器材,重视教师的体育锻炼,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
(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使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专人负责教师心理问题,了解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工作上也要给与照顾。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校长要鼓励教师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考虑到“教师心理”这一层面,把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底线。
(三)校长在工作中要用心呵护教师的心灵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校长要关注,教师的心灵成长校长要呵护。在学校工作中校长要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学问、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尊重教师的差异,尊重教师的情感,尊重教师在校园内的权利、义务、地位、价值、利益。公平地对待每位教师,从生活微小处关心教师,让尊重走进教师的心里。在学校工作中校长要善用暗示。对不同性格、不同表现的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合适的语言进行意在言外的暗示方式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这样就容易使人接受,更有利于沟通感情。暗示,使教育的力量能够触及人的灵魂深处。能切实地保护人的自尊。在学校工作中校长要多用赏识。校长要善于发现教师身上的优点甚至会挖掘出老师身上潜在的能力,借此激励教师更好地教学,获取教育的更大成功。所以校长在工作中要经常鼓励、赞扬老师,“好老师是赏识出来的!”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赞赏。在学校工作中校长要巧用批评。我认为一个好校长会很好地把握批评的分寸。
总之,教师在面对职业压力、社会、家长高期望的今天,我们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真正为教师排忧解难,从工作中、生活里、思想上真正帮助、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在教育的这片净土上快乐地工作,愉快地收获。
一、自己成长分析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成长过程中,都可能很多次地问过自己“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似乎不加思索就能作出很多回答,可当我们静下心来做深入的追问时,却发现所有那些现存的回答都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本质。大学的时候,导师曾经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出20个“我是谁?”当做完这活动时,我突然好像看见一个不曾发现的自己;而今,当我重新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完成这游戏时,答案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完善自己,去发现,去挖掘,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希望能最终“实现自己”。
我认为每一个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健康婴儿,都从父母的遗传基因中继承了人类的基本属性,都具备了各种发展的潜力,拥有了成长的无限可能性,至于最终能够成为怎样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成长的经历,社会环境,生活事件所决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小城市-----丹阳市。由于童年时父亲在安徽省铜陵市上班,不在我身边,爷爷、奶奶和母亲的关系不是很好,是母亲一个人把我带大,所以母亲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母亲是一个俭朴之人,平常对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节省。家里一个月也就能吃到一两次肉,很少买衣服,只有我们的衣服小的不能穿了或过年的时候才会买新衣服。母亲原来是做裁缝的,对我们的破衣服会很好的补补再穿。那时候家里不是没有钱,只是母亲心中有更大的目标。母亲和爷爷奶奶关系不是很好,而且我们祖孙三代只住一间上下楼的房子,非常拥挤。母亲是个好强之人,看到别人都建新房子,不想落后别人。那是父亲的工资很低,要建一个房子是很困难的事情。由于父亲不在家,家里四亩多田基本上是母亲一个人劳作,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帮助母亲在农忙的时候做事,我深刻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小时候常受到别人的欺负,由于父亲不在身边,别的小朋友就那我开涮,认为没有人会我出头。但是母亲是个好强之人,出去和别的小朋友家长理论,自然也受了不少气。那时,我认为是我让母亲受气。从此对别人的出击我不在躲闪,而是反击。母亲也教导我不要欺负别人,但别人欺负你,你也不要当懦夫。但是,小朋友间的关系还是让我养成了自卑、孤僻的性格。母亲教导了我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的良好的品质。
我五岁时,我的妹妹出生了。这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妹妹的出生迅速将母亲的注意力从我身上移到妹妹身上。随着妹妹的慢慢长大,原本属于我的东西都要分给她一般。母亲要我带她出去玩,那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一群男生带着一个小女孩去玩,我当时认为她真是一个累赘。每次我把她哭着赶回家,就会迎来母亲的责骂。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对妹妹这件事的看法。有一次,我起床迟到,没有吃早饭就去学校,早读的时候妹妹拿着油条给我吃。那时她只有四岁,母亲讲节俭,早上只喝稀饭,很少买油条之类的早点。我看着妹妹,她依依不舍的把油条递给我,我看着她眼中对油条的渴望,我哭了,我把油条分了她一半。妹妹的到来使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了要有一颗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我学会了要有责任心,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品质。
中学时,由于父亲把全家的户口迁到了铜陵,我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读的中学。初中时,由于和同学不熟,自己自卑、孤僻的性格很少能融入同学的圈子中。后来,我和我的两个同桌慢慢熟悉起来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是他们让我学会了怎样融入陌生的环境,我开始显现我的乐群性,和班里的很多人成为了朋友,养成了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初中读书不是很积极,父亲很生气,多次教训我。在那时我认为父亲就是我的.敌人。父亲不允许我看电视,除了新闻。我开始了解我以外的世界,知道我原来不了解的知识。我学会了全面的看待每个问题。中考时,发挥不理想,差几分就进入重点中学。父亲为了我有更好的前途,毫不犹豫的出钱不我买进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由于我是买进去的,觉得抬不起头来,在班里很少讲话。只有我的同桌和有相同的兴趣,成为我的最好朋友之一。我们在一起做了三年的同桌。高中时父亲对我还是很严格,不过我能理解他,只是我内心的压力得不到很好的疏通,有不服输,使我很焦躁,失眠。回想高中生活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二、职业行为分析
坦率地说,我学心理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自己。高中三年常常会为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感到困惑、迷茫,但是那时无论老师、家长,还是刘墉的书,都没能真正地帮助我。所以在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安徽中医学院心理系。当时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帮助和我一样困惑迷茫的青少年朋友。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得到了很大提高。那时,系里为了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特别与医院联系,要求我们每周进医院一次,做义务咨询。和病人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会由于自己性格、或者错误的认识,为自己设置成长的障碍,这些使我更加坚定了做心理咨询师的愿望,希望和病人们通过咨询的艺术,一起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获得心灵的成长,体验登天的感觉。
当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的道理是不难理解,而将咨询的技术特别化地应用于每一个来访者,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真正学好心理咨询,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与完善。
希望了解某个事件或情况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助到家。
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在笔者从事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教师不健康的心态所引起的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师生敌对、甚至辍学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在笔者接触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也有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停课甚至自杀的案例。这些现状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我们在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影响的是他自己和家人,可一个老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是一批学生或许多批学生”。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如何?调查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质量、职业生涯发展,更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笔者在仙游师范学校暑期举办的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个平台上,展开了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目的与方法
2.1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本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是了解其心理问题的成因;
三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对策,为下一步培训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2.2调查方法:采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SCL90对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于测量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哪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其总分超过160提示阳性症状,其中因子分2-2.9为轻度;3-3.8为中度;3.9及以上为重度。
2.3调查对象:莆田市80所小学,参与调查人数2人,其中女教师188人,男教师76人。
3、结果与分析
3.1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现状
SCL90调查数据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其中表现出轻度心理症状的比例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很多项目出现阳性症状,其中强迫症状比较突出排在第一位,比例为26.8%,表现为脑子变空了,记忆力下降,明知道没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思想、冲动及行为表现。在谈中一老师提到我现在一躺到床上,就开始想我的学生什么时候会打架,若打架会以哪种方式打?哪几个学生可能参加?明知道没必要想却又控制不了,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我真不知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我现在才32岁呢。其次是抑郁,比例为26.6%,表现在精神不振,没有目标感,不想说话,不想上课,自责等。排在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敏感(19.1%)和敌对(17%)。在谈中教师提到人际关系的圈子小,没有什么社会性的交往,同事的性别比例又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爱计较,喜欢咬舌头,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加上目前评聘分开,竞争激烈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紧张。同时有10.9%的老师出现躯体化症状,表现为呼吸系统的不适以及身体的不适感,如头痛、颈背部及肌肉酸痛,有的出现胃口不好,入睡难,早醒多梦等症状。
3.2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女教师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症状较男教师高外,其它因子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对农村的教师与城里的教师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城里的教师与农村的教师在各个因子上都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对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3.3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对各年龄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方差检验,结果显示在总均分上各年龄阶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进一步的事后检验显示,25-30、31-35年龄段的老师与36-40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从平均数上可以显示25-30岁(1.50±0.40)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31-35岁(1.56±0.42)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如36-40岁(1.31±0.28)教师。40岁以上(1.36±0.28)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与31-35(1.56±0.42)年龄段的老师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0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比31-35岁教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25-35岁的教师相对较好。这与教师的角色适应,教学经验,家庭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毕业不久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角色适应能力较差,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等短暂适应后,对教师职业有了认同,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却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多重的社会角色,使得一些老师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引发心理问题。36岁之后,生活多稳定,孩子相对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4、结论
莆田市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SCL90调查显示莆田市小学教师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2%;有3.4%的小学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焦虑和躯体化等方面。调查还得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职称、性别、区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龄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心态相对较好。
5、建议
5.1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自我调适能力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与较的职业压力有关,但是与教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与自我调适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调查结果得出:有62%的被调查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不太了解,只有9.8%的教师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从心理健康知识获取的途径上看,通过培训获取的只占13.4%。当问到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何调适?有36.8%老师回答不知道。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适的方法,使得很多教师对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所措,没有相应的.防御和疏导机制,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加重。莆田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每年200多人,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高度重视,加培训力度,增加培训人数,尽可能做到全员接受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只有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力度,让教师通过正式的渠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习得心理调适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5.2增强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优化校园心理环境
领导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关系到整个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秀屿区70所小学校长,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方法措施?您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吗?从调查中得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67%,只有7.8%校长回答不重视;但问到具体采取什么措施?79.8%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1.6%回答偶尔开会有正面引导,主要靠教师自学吧;37.5%的校长不知道什么是师源性心理障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并未真正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说重视也只是表面文章,停留在口头上。在谈中一部分校长应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都十分陌生,更不用说去引导其他老师或开展相关活动;另有一部分暑期参加培训的老师也应,学校并不重视,看谁方便就叫谁去。通过追,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回去后多数都没有开专题讲座或为学校的心理健康建设做些什么。但从馈中了解到教师本人通过培训后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并能习得一些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因此,希望负责各学校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校长、副校长或分管行政应先接受相关培训,提高管理者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其从管理者角色出发,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促进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朝良性发展之路迈进。
5.3改进心理健康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仙游师范暑期小学心理健康师资培训班,为期10天,从初期的以讲座为主的模式逐渐向以讲座、案例、讨论、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实效性。但仍然存在培训内容过多,专业性过强,教师自我调适内容较少,实例分析与操作层面的训练也相对薄弱。因此,改进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增加实例分析以及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与训练,采用小班上课与辅导,增强培训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
推荐专题: 六一活动总结与反思 心理素质自我评价 现代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