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谈植苗造林的技术要点

2022-10-18 17:23:2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植苗造林的技术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植苗造林的技术要点》。

第一篇:荒山造林的技术要点

荒山造林的技术要点

我们国家在很多地区都有荒山荒地,荒山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恶劣、难以开发利用,不但抑制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为了提高我们国家的土地的利用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在荒山荒地上植树造林。,荒山荒地造林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比较高。接下来我们将主要探讨荒山造林的技术要点:

一、选择优良树种,就地栽植

根据荒山不同的立地条件、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不同立地类型的生长表现,考虑树种来源、劳力、资金条件等因素,本着适地适树和优先选用优良乡土树种的原则进行荒山绿化树种的选择。一般而言,宜林荒地大多干旱瘠薄,因此树种应选择耐瘠薄,抗干旱的苗木。苗木一般选择1~2 a生,侧柏最好使用容器苗,高度25.0 cm以上;刺槐地径1.0 cm以上;核桃地径1.5 cm以上。侧柏一般栽植在山坡的中上部或条件差的山脊,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667 m2;刺槐、核桃适宜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水平阶及梯田成片栽植,密度一般为110~150株/667 m2。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侧柏、刺槐在种植点配置上选用“品”字形,核桃采用正方形的配置方式。根据适者生存的原理,你应该注意的是在哪里造林,就应选择在哪里进行育苗。阴坡育苗阴坡栽,阳坡育苗阳坡栽。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运途运输耗埙,而切能够保证苗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抗性,造林成活率就高。

二、利用地形,巧妙造林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尽量减少破土面,因地制宜。山坡上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状坑穴径30.0~40.0 cm,深20.0~40.0 cm,穴面要稍向内倾斜;鱼鳞坑长径30.0~50.0 cm,短径30.0~40.0 cm,深20.0~40.0 cm,外侧有土埂,半环状,高10.0~20.0 cm,坑面外高里低,坑上方左右两角斜开引水沟,以积蓄坡面径流。对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 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0.8~1.5 m,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0~50.0 cm。对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 宽2.0~5.0 m,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0~50.0 cm,阶外缘培修土埂。荒山荒坡在我省来讲,原指那些石块地,往往被人们作为弃耕地。对此类地如果能够巧用小地形,在石块的间隙植树,巧妙地利用石块构成的小盆地,使石块上的雨水集流于穴内,充分利用雨水保证造林成活,可以起到“径流林业”的功效。

三、起苗要细心,栽苗要仔细

植树的成活率在很大长度上取于起苗和栽植,起苗要求不伤根,离土移栽的苗根应沾泥浆,保证苗栽植前根不干、不伤,栽植时坑内要使根放展,坑内土填好后踩实。每坑植苗后浇一碗“保命水”,水渗后散一层虚土,并用草或石块覆坑面,减少水分蒸发。根据山区土层浅薄,含水量低的特点,造林季节选择以春季、冬季、雨季造林为主。侧柏以雨季造林为主,最适宜的造林时机是进入雨季后下过一二场透地雨,然后天气连阴,此时造林成活率最高。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刺槐、核桃一般以春季、冬季造林为主 栽植时,一定要在根部蘸上泥浆。

四、防干旱、巧妙解决用水

解决干旱荒山造林都是因为缺水而成活率低,特别是刚栽植时的水是“生命”的开始。如何解决用水问题,本文推荐三种模式。

1.在既无地表水、又缺地下水的造林区,建议植树用“固体水”,一般可保持三个月,用“固体水”造林的旱地与用水浇过的地相比成活率、长势基本一样。比用大水漫灌需浇三次水费用可节省10元以上。2.在造林区较近的地方如果能取用地下水或无地表水时,可耻下场铺设临时输水在水源软管送水。

3.方便,位置低时可在高处建固定蓄水池,把水提入池内,再从池向下铺管进行灌溉。

五、造林技术

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一下4个方面的问题:1)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2)栽植时应注意栽植深度,培土深度要比容器高出2.0~3.0 cm,切忌将营养袋露在外面;3)栽前一定要撕破袋底部;4)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散坨。裸根苗造林,首先要把好起苗关,在起苗的前1 d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铁锹深挖,做到根系完整,剔除细弱苗和病苗,对苗木进行分级,并用湿布覆盖,以减少苗木失水,随起随运,及时栽植。刺槐起苗时要进行截干,截干高度为地表以上5.0~10.0 cm。

栽植要点,将苗木放在筐内,遮盖湿布,栽一株拿一株。栽植时先把苗木放入植穴,理好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更不能上翘、外露,同时注意保持深度,然后分层覆土,把肥沃湿润的土壤填于根系,并分次踏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防止干燥空气进入,保持根系湿润。冬季栽植核桃、刺槐,一定要进行培土,注意不能动摇踏实的根部,培土高度比茎干高3.0~5.0 cm。注意:栽植苗木后,栽植深度应高于苗木根颈处原土痕2.0~3.0cm。不同树种对光、热条件,土壤肥瘠,墒情好坏和酸碱度等要求都不相同,因此荒山造林 必须根据树种的特性和经济要求,把各种树栽到适合生长的地方或根据造林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如晋南老百姓总结多年的荒山造林经验,摸索出一套适树造林的办法即垣面川地林网化,选择杨树就不差;沟边阳坡栽刺槐,风口阴坡种油松;地埂核桃河边柳,黄土崖头木瓜稠;塌积土上种臭椿,湿润沟边栽泡桐。

六、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1、松土除草 要适时松土,以保墒和清除杂草。尤其是雨季造林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

2、穴面覆盖 造林后穴面踏实后可再覆一层虚土,或及时盖上枯树枝、碎草、石块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这种方法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有明显作用,应尽量采用。

3、浇水整穴 造林后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栽后2~3 d内浇1次水,以保幼树成活。雨季造林要及时查苗看穴,如苗木被冲压,应及时扒出扶正,被大雨冲毁的穴面,要及时修筑好。

4、扒土扶苗 冬季造林经过培土的苗木,到第2年春天清明天气转暖后,即确定没有寒流入侵时,一定要把土堆扒开,扶正苗木,整好穴面。

第二篇:刺槐造林作业技术要点-北方

刺槐造林作业技术要点-北方

1种苗

1.1造林树种和品种:造林树种为刺槐,品种为普通刺槐。1.2苗木规格

苗木选用合格苗,刺槐为一年生播种苗,地径在0.7cm以上,在苗高50-80cm处截干,苗木根系长20cm以上,大于5cm长一级侧根数≥4根。所有苗木都应保证根系发达、侧根多,茎部挺直粗壮、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无植物检疫对象病虫害。

1.3苗木来源:本工程设计造林苗木由苗圃供苗。1.4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从起苗到栽植的全过程,必须做好苗木的保护工作,尤其是要做到不使苗木根系受伤和失水枯萎。为了保证造林成活,应尽量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并保持苗木根系湿润,不受风吹日晒,运到造林地后及时栽植。对于不能及时栽植的,要迅速假植;假植时,如果土壤干燥,要适量灌水;造林时,要做到取一批栽一批。2林地清理

2.1清理时间:于秋冬或春季整地前,进行林地清理。2.2清理方式和规格

块状清理方式。清理时,对以栽植点为中心的30cm半径范围内的所有刺丛、藤蔓、杂灌等进行割除,割除后就地条状堆腐或运至造林地外堆腐(在造林地内堆积的高度,不得超过80cm),林地清理后保留的杂灌草伐桩高度不大于10cm。清理时,将栽植穴范围内的石块清除干净,放至造林地外,或有规则地放置于造林地的栽植行间。林地清理时,对于造林地内分布的零星乔木,项目组应敦促林木所有者在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林木采伐手续后,予以砍除;对于未砍除的,在施工时应予保留,不得无证采伐。3整地

2.1整地时间:于秋冬或春季造林前,进行整地。

2.2整地方式:人工鱼鳞坑整地方式。整地沿等高线进行,品字型布穴。2.3挖穴规格

长径50cm,短径40cm,外缘半环形土埂高20cm。鱼鳞坑形似半月形的坑穴,整地步骤为:①先将坑面挖成水平状,破土长径50cm;②在坑的外围作一高20cm的土埂;③在土坑内挖穴,短径40cm,穴深40cm;④在坑内靠山坡一侧作一月牙形蓄水沟,蓄水沟大小依坑的规格和土壤水分状况而定。挖穴前,先用皮尺或测绳沿等高线拉直,确定基准水平线(借助简易水准尺),再用锄头沿基准

水平线按株距破土,确定

第三篇:谈植苗造林的技术要点

谈植苗造林的技术要点

摘 要:植苗造林是应用最广而且比较可靠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的特点是苗木带有根系,在正常情况下栽后能较快地恢复机能,适应造林地的环境,顺利成活;在相同的条件下,幼林郁闭早,生长快,成林迅速,林相整齐,并可节省种子,适用于绝大多数树种和多种立地条件,尤其是杂草繁茂或干旱、贫瘠的地方。但事先需要培育苗木,育苗花费的时间长、劳力多。

关键词:植苗;造林;技术;特点 ;要点

植苗造林的特点是苗木带有根系,在正常情况下栽后能较快地恢复机能,适应造林地的环境,顺利成活;在相同的条件下,幼林郁闭早,生长快,成林迅速,林相整齐,并可节省种子,适用于绝大多数树种和多种立地条件,尤其是杂草繁茂或干旱、贫瘠的地方。但事先需要培育苗木,育苗花费的时间长、劳力多。

一.苗木的准备

1.苗木种类

植苗造林使用的苗木,有播种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等。但常因营造的林种不同,使用苗木种类也有所不同。如营造用材林,3种苗木都可使用,而山地造林多用播种苗或移植苗。营造防护林和四旁绿化多用移植大苗。近年来广泛使用容器苗造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有显著的效果。

2.苗木标准

苗木标准包括苗木年龄和苗木品质等几个方面。苗龄大小关系到苗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植苗造林所用苗龄的大小,取决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造林地立地条件和苗木生长情况等。山地大面积造林一般采用1-2年生小苗,因小苗的育苗、起苗、运苗、栽植都比较省工,在起苗过程中根系损伤也少,栽植过程中容易做到根系舒展,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分易于平衡,因此,造林成活率高,生长也比较好。苗木品质是指使用良种培育的符合标准的壮苗,这是保证造林成活、成林、成材的基础。用来造林的苗木,除应具有优良的遗传品质外,还必须是优质的标准壮苗。

3.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植苗造林成活与否的关键在于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如果苗木失水过多,生理机能就会受到破坏,栽植后就不易成活。因此,必须从起苗到栽植的过程中保护好苗木,尤其是要把苗木的根系保护好,不让它受损伤和干燥。这就要求尽量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使起苗与造林紧密衔接。最好是随起随栽,当天起当天栽。在苗木的运输过程中,要保持苗根湿润,不受风吹日晒。运到造林地后,要及时栽植或假植。如果假植时土壤干燥,要适量喷水。从假植沟中取出的苗木,应及时栽植。

二.造林季节

造林是季节性很强的一项工作,造林季节适宜,有利于苗木恢复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最合适的栽植季节,应该是种苗具有较强的发芽生根能力,而且易于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的时期,即苗木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或处于休眠期,苗木茎叶的水分蒸腾量最少,根的再生能力最强的时候。同时,外界环境应是无霜冻、气温低、湿度大,适合苗木生根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此外,还要考虑鸟、兽、病、虫危害的规律及劳力情况等因素。我国地跨寒、温、热3个地带,各个地区地形、地势不同,小气候千差万别,再加上造林树种繁多,特性各异,因此,在确定造林季节时,必须因地因树制宜。从全国来看,一年四季都有适宜的树种用于造林。

造林季节确定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天气。一般多选择雨前、雨后、毛毛雨天、阴雨进行植苗造林,避免在刮西北大风、南风天气造林,因这种天气,气候干燥,蒸腾量大,造林成活率低。就晴天来讲,应尽量避免在阳光强烈、气温高的中午造林。

三.栽植方法

植苗造林可分为裸根苗栽植和带土苗栽植两大类。大面积栽植主要采用裸根苗。

1.裸根苗栽植

即苗木根部不带土的栽植方法。目前,除部分平原地区,草原和沙地采用机械化植苗外,大部分地区多用手工栽植。手工栽植常用的方法有穴植法、靠壁植和缝植等方法。

(1)穴植法。即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穴栽植。它是生产上应用最普通的一种方法。常用于栽植侧根发达的苗木。栽植前,应认真挖好栽植穴,表土和心土分别放置。穴植法栽苗成活的技术关键是穴大根舒、深浅适当、根土密接。

(2)靠壁栽植。又称小坑靠边栽植,类似穴植法。但穴的一壁要垂直,栽植时使苗根紧贴垂直,从另一侧填土培根踩实。栽植工序如穴植。此法省工并可使部分苗根与毛细管未被破坏的土壤密接,能及时供应苗木所需水分,有利苗木成活,所以常用于较干旱地区针叶树小苗的栽植。

2.缝植法

指在植苗点上开缝栽植苗木的方法。栽植时先用锄头(镐)或植苗锹开一缝穴,并前后推挖,缝穴深度略比苗根长,随手将苗木根系放入窄缝中使苗根和土壤紧贴,防止上紧下松和根系弯曲损伤。缝植法栽植效率高,如按操作技术认真栽植,可保证质量。但缝植法只适用于疏松的沙质土和栽植侧根不多的直根系树种的小苗。

3.带土苗的栽植

指起苗时根系带土,将苗木连土团(球)栽植在造林地上的方法。由于根系有土团包裹,能保持原来分布状态,不受损伤,且栽植后根系不易变形,容易恢复吸水吸肥等生理机能,所以苗木成活率高,成林快,能尽快地达到绿化目的。但此法起运苗木困难,栽植费工。带土苗栽植常用于穴盘造林、容器苗造林、城市绿化、四旁植树以及珍贵树种大苗栽植。

容器苗造林具有栽植技术简便,不受造林季节限制,能延长造林期限,便于调配劳力、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采用容器苗造林,从起苗到栽植整个过程中都要认真细致,保持营养土的完整。凡苗根不易穿透的容器(如塑料容器),应予以撤除。栽植时,应注意将容器苗周围的覆土分层压实,而不损坏原带土团,覆土厚度一般应盖过容器2cm左右,并在苗木根兜周围盖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穴盘育苗因成本低,运输方便,现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以上介绍的各种植苗造林方法,都限于手工操作。而在宜林地集中,面积广大,地形平坦的地区,如中国东北、西部一些地方,目前已采用机械造林,使开沟、植苗、培土、镇压连续进行,大幅度提高工效,减轻了栽苗工作繁重的体力劳动,降低成本。目前,平地机械化植苗造林已取得成功经验,山地的植苗造林机械问题,尚有待研究发展。

推荐专题: 谈植苗造林的技术要点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