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2022-10-04 19:47:4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第一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建议》中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认知过程,而是伴随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一种属性。它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其次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第二、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多听,只有不断的输入,才能有适当的输出。

第三、注意对作业的检查。“检查练习本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经常听到教师们反映。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看上一眼无动于衷。好多小时的劳动付之东流,岂不令人心寒。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解决方法首先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一个说错或者写错的词,不仅教师,而且学生听起来都会感到它的不协调,就好象一个具有高度音乐听觉的人,听到一个多物的音符时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样。

当然,人自有惰性,学生的作业不是放任自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定期抽查,不仅可以督促学生,也可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只有布置创造性的作业,用多种灵活的手段从改作业的海洋中摆脱出来,才可以使教师、学生更轻松,使教学更精彩且更有实效。

第二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还记得师范毕业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满含殷切目光,送给我们每人五句处世箴言和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本,同时郑重其事推荐给我们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告诉我们,这本书将会为初为人师的我们解决所有的困顿与迷茫。当时确实信誓旦旦,但最终还是以枯燥无味随手翻了几页就将它束之高阁。今年寒假期间,校领导赠予我们每人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在以完成作业的压力下,只好静下心来再次翻开它,发现它真如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学者,和你面对面针对你工作中的困惑娓娓道来。而在这100条建议当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读书,这一点给我的触动也最深。

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落千钧任翕张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教学过程中,都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有详细深刻的讲解;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教书育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让民族文化知识得到延续;没有丰富的知识,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肩负园丁的使命,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促使我们,尤其是我们语文老师,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人们拥戴的楷模。“胸藏万汇凭吞吐,笔落千钧任翕张”这句千古名言应是我们所有教师一生的追求。

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阅读,阅读,再阅读,无疑是改善学困生的唯一途径。

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学习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学生,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习惯。

学生――祖国的花朵,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国家建设的接班人,首先要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来自于书本。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为他们人生的轨迹;让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他们人生的方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信念。

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那种书香社会里,我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等这样一些人类的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着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可以达到总人口数的80%的比例……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的今天,让我们引领着孩子们从现在开始,认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必修课,让读书成为学生知识来源的“助氧剂”,让读书成为孩子成才的知识窗,让读书从学校辐射到家庭,社会。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和孩子们一起“采得百花酿成蜜”吧,这也应该是我们为人师坚定的职责!

读书可以启迪智慧,让人充实和幸福:读书使人充满力量,去开拓光辉的未来。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起徜徉书海,让阅读丰盈我们的心灵,滋润我们的人生!

第三篇: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

----------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的教育家,他一生撰写过很多的供孩子们阅读的故事和童话,他从一九四八到一九七零年间,详细跟踪观察和研究了二十九个班级,共七百多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10年学习期间的生活,根据大量的实际材料,分析了这些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间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成长过程,揭示了他们的知觉、思维、情感、兴趣、需要、意志的心理发展和言语的不同特点。在他的选集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用事实来说明没有一个孩子未被赋予天资的。今天我们重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就是要认真领会和深入研究他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探究教法,勇于创新,摸索出一条真正适合当地的教学方法。

因为就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而言,确实赶不上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我们不仅在教学中缺少耐心、恒心、爱心,而且还没有忍心,同时还存在以下种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1、不安心工作,一天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2、由于环境条件差,待遇差,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

3、查下生辅导工作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学校与家庭教育配合不够,部分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有点家长不识字,对学校支持不够,所以查下生辅导没有耐心,更无成绩可言。

4、工作量大,没有精力辅导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学生难以获取

更多的知识。

5、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成绩提不高,困难多任务重,汉语会话课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6、学期末的县、乡统考奖罚,为了应付考试,只注重基础训练,忽视全面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担心学生考不好,影响自己的评职称、评先进等。

7、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没有爱心、耐心、恒心,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8、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认识和学习不够,缺乏学习信心等等,这些行为在每个教师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我们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目的,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以上行为的严重性,重新审视自身的缺点。如何克服这些不足和缺点,并把不足转化为工作中的动力,是当前我们作为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作为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老师的言谈举止都在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所以老师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因为老师的某些举动会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一位家长的话使我感触很深,他说:“你们老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能出现教错的现象,你们如果教错了,孩子们也认为是对的,孩子们最听老师的话,我们家长给孩子们纠正错误,孩子们却说老师是怎样怎样教的,可见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是何等的形象”。是啊,老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这是个非常也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的职业,作为老师,不光要给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还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

观、道德观,要和学生交心做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既不神秘也不可怕,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和积极性。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师曾这样说:在课堂上,举手的都是聪明的学生,不举手的则都是笨蛋。于是每次上课时这位老师发现一个小女孩把手举的高高的,但叫她回答问题是都是错的,老师感到很疑惑,就找小女孩私下谈话,小女孩说:‘我如果不举手,老师会说我是笨蛋,再说了同学们也会讥笑我讽刺我,甚至看不起我’。听了小女孩的一番话,老师感到十分惭愧,没想到他的话会深深地伤害了小女孩的自尊心,她向小女孩道歉,并且达成了只有他俩知道的协议:在上课时小女孩如果知道老师提的问题,就举起右手,不知道老师提的问题时举左手,老师也不叫她回答。老师在以后的课堂上发现,小女孩举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多„„”。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儿童虽小但也知道尊重和羞辱的意思,所以我们老师要做到对学生不歧视、不讽刺、不体罚,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严一些,标准高一些,他们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对学习、纪律等各方面较差的学生更不能放任自流,要找他们谈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扑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表扬,肯定他们做出的那怕是一点点的成绩,积极及时地引导,使那些闪光点、成绩成为他们恢复自信并为之而努力向上的起点,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让我们每一位老师记住这样一句话:不要让阳光只照在鲜花上,也要让阳光照在小草的身上,让鲜花和小草共同拥有阳光!

2004..5.21

第四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教育名著,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前十章后,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书中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在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看到这条建议,我回想一下自身,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自己真正读过几本书呢?除了教学必备的几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其他的书可以说是屈指可数......

在第三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学会观察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观察对学生来说的重要就像空气、阳光、水分对于植物生长一样不可或缺,他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还形象的将观察比作是思考知识和识记知识之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发现,个别学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别人,就是缺乏观察或者不会观察的缘故。比如我们的语文,很多语言环境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如果每个学生都学会留心观察,注意思考,阅读就会更通达,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过不了关。这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还是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

实际上乐于观察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许多成年人没有看到的细节,他们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却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善于观察,注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方法和信心,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推荐专题: 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