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计划(大全)

2022-10-04 19:40:0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计划(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计划(大全)》。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总体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丰县中学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年级在徐州市统考中历史成绩居市同级学校前一、二名,高考成绩在全市继续领先的地位。

二、基本理念

1.树立三种意识:备课要有学生意识;教学要有基础意识;训练要有过程意识。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学生收获大小是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三、操作模式

1.课前预习:教师要出示课前历史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可以通过学案,课前选择题等形式,强制性引导学生预习。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讲师精讲:教师讲重点、破难点、释疑点;学生圈圈划划、思索研讨、探究求真。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3.随堂精练:光说不练效果差,真抓实练是根本。讲评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行解题训练,要当堂解决“是什么”的陈述性问题。

4.课后评估:通过典型性、系统性的练习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夯实砸牢坚实基础,强化默写字、句、段回归教材,对核心知识人人过关。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材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岳麓版20xx新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I、III(选修)》为教材,以岳麓版《高中历史I、III(必修)教师教学用书》《高中历史I、III(选修)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参。

三、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必修I―III、选修《历重大改革回眸》、《战争与和平》,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四、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安排

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选修I第七、八、单元教学任务及第五周测试,理科完成必修I复习任务,第三周周六进行第一次模拟测试

第5―7周文科完成第九单元与选修III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及第八周测试,理科完成必修II复习任务并在第六周进行第二次模拟测试。

第8―9周文科完成选修III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教学任务及测试。理科复习必修III及进行第三次模拟测试。

第10周复习准备段考。(节假日放假,则据实际情况往后进行调整)

第11―13周讲评段考试卷及文科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任务。理科全面复习加强练习,进行第四次模拟测试。

第14―15周文科完成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教学任务及测试。第16―18周文科进入复习阶段。理科全面复习,进行第五次模拟测试及准备参加会考。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培训实效化

以课程改革以及新教材的实施使用为契机,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突出培训工作,注意培训的实效,把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在实施时,必须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载体,以活动为纽带,以管理为保证,以质量为归宿”。忠实地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积极建设好校本课程,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完整性;组织好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探索课必中的问题,把握好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新教材的操作规程;加强管理,能把课程理想转变为理想课程,把政策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的习得课程;按规律,扎扎实实抓好质量,使课程改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注重教学骨干的培养,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努力做到课改工作研究化,课改研究过程化。

二、教研工作课题化

历史教研活动要立足于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奠定基础,立足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立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基于这三方面的认识,寻找历史学科师资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课题研究,重视经验的提升和规律的总结推广和应用,真正实现教研室提出的“以研促教”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我们要结合各种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改革,通过专题和课题研究,来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这样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及水平。为使教研工作课题化,我们确立工作目标是:

①继续以苏州市级课题“中学历史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探索”研究为抓手,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将课题研究方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大教学时空,增强实践性,力求突出课题阶段性成果的实效性和示范性。

②针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结合教研活动,本学期我们要求吴江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每人必须确立或参与一项教研教科专题研究,将课题由课题组辐射到全体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来带动本校本组学科教研工作,从而形成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都参与的课题研究的氛围。

③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力求教研工作课题化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市历史教研成果显著,新人辈出。为提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准备将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水平的课题成果或教学论文汇编成册,供全体历史教师学习和参考。

三、教研活动专题化

针对以往教研活动存在着弊端和不足,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实效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都确立一个专题,注重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改革、实践性课题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教研活动专题化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学习教育新理论,不管是哪一级的教研活动,教育理论学习是必备内容之一,尤其是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名家经验、多媒体网络资料等,要创设学习研究的氛围,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学习和研究。

②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加强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新课型的研讨课、录像观摩课的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本学期将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之一,一是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可取之处;二是本堂课有哪些不足之处;三是你认为本堂课最好的教法是什么?

③教研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及作用发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较适当的教学目标,毕业班确立知识能力坡度,加大综合应用能力,高一高二要在新授课上好的基础上处理好“问题探究”的环节,加强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

④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紧紧依靠历史中心组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联络广大青年教师,结合本市示范课活动和重点中学研讨会,使课堂教学模式走“模仿――创新――实效”之路,完善提高吴江市原来三种教学模式,要求骨干教师人人有模式,一般教师个个都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吴江历史教学研究的特色和风格。

四、教师培训能力化

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发挥群体的力量,需要全方面、立体化地规划教研网络,在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同时,本学期要组织和协调好学校历史教研组、中学历史教改协助组、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历史教学研究中心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搞好历史师资队伍建设。

①本学期要将教研组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积极指导教研组的业务工作,特别是在怎样开展好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性上深入研究,使教研真正促进教学,对新教师多听课多鼓励,注重师徒对子工作的形式新效果实。

②“中学历史教改协作组”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摇蓝,由于目前我市部分学校规模原因,跨年级上课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往往“单兵作战”。本学期我们把上岗三年左右、业务水平基础好的教师全部组织起来,确立学习和研讨的主题,结合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组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改经验,创设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给他们压担子,创机会,让他们更快成长。

③继续以中学历史课题研究组为骨干力量,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组老师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求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成绩评价这两个方面积极探索,以科研带动教学,提高整体水平。

④“历史教改中心组”要发挥教改的核心力量作用,要站在教改的最前沿,一方面我们提供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让他们加入名师、特师后备的行列,同时把他们的教学经验推广到各个学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四篇:初高中衔接历史教案

抗日战争的爆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先侵占东北,又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2.使学生知道张学良、杨虎城为联共抗日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使学生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我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教学重点: 西安事变的原因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知道吗?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卢沟桥有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在那里陈列展出着许多的日军侵华的罪证,马么我们今天就以起来学习第六课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讲授新课

(一) “全国抗日救亡高潮”。

1.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怀有野心?

日本侵略军是什么时间向中国东北军发动进攻

板书:九一八事变

2、想一想: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能占领东北三省并侵占华北大片土地?

3.看“读一读”内容,体会东北同胞家乡沦亡的悲愤心情。

沦陷后的东北人民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日本继续侵略下去,中华民族到了什么关头?”

在中华民族生死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

活动:比较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两种不同的主张

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高潮中,蒋介石在干什么?

讨论:“蒋介石的做法错不错?为什么?”

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

板书: 西安事变

讨论:为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教师小结: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同意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 “卢沟桥事变”

1、阅读课文:

从哪里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在加紧侵略我国?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这发生在什么时间?

板书: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讨论:为什么说中国守军二十九军官兵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的?

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我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三、小结:

1.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解决的?

2.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是我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总体思路

历史组教研活动调整更新以完成新形势下的转型。其间调整更新指的是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更新资源库;转型指的是借助大数据分析和网络资源推进教学研究活动。

二、工作目标

1、以潘孝远老师的专题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晒课优课活动为切入口,借助学案,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围绕课堂抓常规,并推陈出新,做好晒课优课活动,力争体现教研组的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的特色。

3、抓好集体备课,特别是学案的编制,结构和知识点要“基于学情”,做到精简易懂好用。

4、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提升学科能力的开发,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具体工作

(一)狠抓教学质量,坚持不懈、深入细致地抓好教学常规

1、强化集体备课

本学期历史组的集体备课将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高一历史集体备课定在周五上午第5节,地点:2号楼305办公室;高二备课组活动时间:高二周四上午第4节。地点:1号楼401办公室),实行“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促进备课组整体教学实力的增强。

2、狠抓课堂

(1)严格课堂管理,认识到位,并常抓不懈。

(2)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以教案、学案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探索适合本学科不同年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小考、学案(自制的或教辅资料的)、教材整合、课件运用、辅助资料选用、习题讲评等环节如何有效衔接,达到课堂的高效,仍需探索并反思总结形成较成型的模式。

(4)课堂小结要追求高浓度,简洁精练,达到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升华。

(5)搞好期中期末,大型考试,做好批改与试卷讲评、试卷分析。

3、继续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和管理

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对两头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继续坚持课前小考并积极倡导全组教师能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主动下班辅导,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为,长期坚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二)贯彻落实学校常规计划,完成以下计划要求:

1、备课组长每周上传学案、试题,保证质量。

2、每堂课前有小考,5分钟左右,及时反馈检查提高教学质量。

3、高一教师要多方参加教研,吸收外来先进经验,搞好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开好选修课,做好学分认定,加深拓展延伸。

(三)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增强科研意识。

全组教师要积极研究xxxx年高考历史试题和反思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方向;积极参加市教育学院组织的教研活动,并在组内交流;积极参加学校定期举行教学讲座和教研活动,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组内教师要增强科研意识。

第六篇:初高中衔接历史教案

一、说教材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本单元是抗争和探索的继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而本课中共的诞生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二、说学情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学生们从小从报纸、新闻等多种渠道对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一些共产主义方面的信仰,对本课的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首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初步感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然后再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来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从而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说重难点

1、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

2、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为了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本课采取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图表资料研习法等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本课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

以中国共产党召开党会为背景图片,以革命金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背景音乐,来创设情景,迅速将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新课教学

(1)十分钟自学,探究三个问题。

探究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探究二、中共一大召开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探究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究,以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步认识。

为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对所存在的问题实行帮扶,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接下来,我安排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交流对文本知识的归纳总结,得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三个:思想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通过对《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地点》的地图观察与分析,可得出中共诞生的组织条件是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培养学生识读和分析历史地图的能力。并通过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两个时期,无产阶级队伍发展数据的对比表格,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中共诞生的阶级条件是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培养学生把图表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最后我安排两组展示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归纳和总结。

(2)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二:中共一大召开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学习: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可以迅速地完成。这块内容的学习我安排另外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学习中,强调学生注意中共“一大”召开地点的变化。由于秘密会议暴露的缘故,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内容及意义是本课的重点。这里我指导学生将会议内容从通过第一个党纲、党的奋斗目标、党的组织原则等方面进行分解,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和记忆。特别熟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巩固提高

为了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增强学生的理解水平,这里我设置了本课第一个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大展示的题目:动脑筋思考陈独秀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由于此探究题目难度比较大,拓展性比较强。因而各小组的合作探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

最后我安排小组间进行交流

推荐专题: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计划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