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几何与图形教学心得体会(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几何与图形教学心得体会(大全)》。
时光荏苒,转眼一学期又已经结束,这学期以来,我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应有的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态度
一个学期以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学习新课程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自实行新课程以来,我是带新课程的新授课,为了加强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我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理论,仔细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及时更新自己的大脑,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和教学一线的同行们交流,积极利用好互联网络,开通了教育教学博客,养成了及时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作为一位年轻的数学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前后,进行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独特的见解,教学前后,都要进行反思,对以后上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矗同时,这些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累经验,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课的第一手材料。
三、关心爱护学生,积极研究学情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担任响应的教学,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了解了学生,才能了解到学情,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与学生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自己的备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还可以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高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四、充分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及考题
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方法灵活,讲练结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氛围,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景,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中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这样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落实常规,确保教学质量
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工作的关键阶段。上课要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授课,以启发式为主,兼顾个别学生,从听讲、笔记、练习、反馈等环节入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光获得应有的智慧,也应掌握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概念课采用启发引导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发生发展的过程,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巩固课坚持“精讲多练”,精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问题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力争使讲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会贯通,并让学生在练习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新课改
首先,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新课改是教育教学的必然,教师要更新观念,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了解课改革的目的。这样才不会在改革当中迷失方向。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要掌握丰厚的专业知识,所谓”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注意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拓宽自身的知识占有。要多渠道采取不同手段获取知识,教师除了看专业书籍,也要借助于网络媒体这一先进的手段进行学习。要多和其它教师交流、沟通,提高合作意识,取长补短。
同时,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要充分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了解不同学生的智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给他们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活跃学生的思维,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七、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八、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总之,教学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常规,还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办法,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课堂,关注每一个环节,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图形与几何”内容变化及教学思考
新标准把“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的调整主要是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中文字表述不够清楚或比较生涩、整体结构不够协调、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的地方作一些调整,以进一步完善几何课程内容体系。
一、核心内容的调整
新标准“图形与几何”部分课程核心内容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对空间观念的内涵进行更概括、更准确的描述;二是首次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1.对空间观念进行再描述。
空间观念历来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一般认为,空间观念是人脑藉由空间知觉所形成的物体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方式的映象。其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描述,展现出再认、保留与回忆图像的思考能力。也就是说,人脑在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获得映象的基础上,要能够借助这些映象展开空间想象和推理,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实验稿首次对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给出了具体的描述:“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 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这对教师认识、理解空间观念的含义和特点,探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标准对空间观念的描述是:“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相对而言,这一描述更具有概括性,更能反映空间观念的本质内涵。具体地说,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1)“抽象”。几何学是研究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空间形式、位置关系和量的关系的学科。几何体是舍弃了现实物体的物质属性,如密度、重量、颜色等,而仅仅从它的空间形式的观点加以考虑的数学对象;平面图形是更一般的概念,其中甚至舍弃了空间的延伸。例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是二维的,直线是一维的,点是没有维的,是精确到极限位置的抽象概念。学生的几何学习要经历对现实物体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舍弃其他属性,对其形状、大小和位置等几何形态进行抽象和概括,进而获得相应的表象,建立几何概念。可见,“抽象”是学生建立几何概念过程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2(2)“想象”。小学几何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公理化体系。学生的几何思维主要诉诸于自身的直观感受和所形成的表象。只有当学生能够以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为基本元素,展开想象和推理,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因此,由几何图形想象实物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等就成为学生几何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而这种借助表象展开想象的能力是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在几何学习过程中的想象主要包括:根据几何图形想象物体形状和大小;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想象图形的转化过程;根据展开图想象几何体的形状;想象现实空间的方位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想象图形的运动方式等。
(3)“描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图形运动和变化现象,而在运动和变化中寻求不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图形运动学习内容的价值所在。学习和探索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就是要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过程中,抽象出图形运动的方式,并能借助已经形成的表象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变化。这既是空间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里的“描述”可以是用语言进行描述,也可以是用图形进行描述。主要内容有:描述图形的轴对称;描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描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4)“画出”。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是思维与外部语言、操作技能协同作用的结果。“画出”是具体的行为,而行为受观念或思想的制约。“画出”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借助表象和已有的 3 经验进行数学地思考。因此,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几何图形也是空间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画出几何图形主要包括画图表示学过的平面图形,组合图形,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方格纸上表示图形的位置,图形的运动和变化等。
2.明确提出发展学生几何直观的课程目标。
新标准将实验稿中“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能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单列出来,作为几何直观加以阐释,以凸显几何直观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具体地说,几何直观是指学生通过几何学习,在掌握几何图形结构特征、空间关系以及度量的基础上,学会借助图形的几何性质表征数学事实,描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探索和发现简单数学规律,初步形成从空间形式和关系的角度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和推理论证(小学不涉及几何证明)的能力。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归纳起来,几何直观的教育价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理解。一方面,数学抽象地反映着客观世界,人们在认识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要借助视觉形象来表征,以更加清晰地把握 4 知识的实质和关键,达到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数学内容和方法的目的。另一方面,直观的背景材料和几何形象能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的机会,促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和再创造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因此,几何直观是揭示数学对象的性质和关系的有力工具,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第二,有助于启迪学生的解题策略。借助几何直观描述数学问题,能强化学生对问题信息及其关系的理解,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提示问题的转化方法,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第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始终是数学教学中一对矛盾。而直观的几何图形是学生最容易利用的数学形象,几何直观可以架起联结具体与抽象的桥梁,起到调和矛盾的作用。借助几何直观,可以促使学生更有成效地展开数学思考,揭示数学对象的性质和关系,获得形式化的数学知识,使思维逐步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层面。因此,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助于发展数学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第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多时候,学生解题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几何直观。解决问题时需要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可借用的几何直观问题,才有可能展开想象和创造性的探求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几何直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理解几何直观还应该弄清几何直观与以下几个概念之间联系:(1)几何直观与直观化。直观化是一个外延相对宽泛的概念,且具有多种表征形式,不仅包括直观的背景材料,如实物、图表、插图、物体模型等,还可以是现实的情景问题、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现实”和外显化的数学模式等。而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过程。(2)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是有着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几何直观是建立在空间观念基础之上的,没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就谈不上几何直观,另一方面借助几何直观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展开想象和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3)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数学对象,即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而几何直观是把抽象的数学对象直观化、可视化,即形成和使用关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以及数学问题的几何表征的过程。
二、具体内容变化
“图形与几何”部分在结构上没有变化,只是把实验稿中“图形与变换”改为“图形的运动”。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调整的幅度也比较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删减的内容。
第一学段,由于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以直观认识为主,图形学习经验并不丰富,基本的操作技能还没有形成。因此,新标准适当删减了 6 一些学生在这个阶段理解或操作有困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删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教学,第一学段只要求“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删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删去“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删去“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千米
2、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删去“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并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移到第三学段,作为“基本事实”进行教学。
2.降低要求的内容。
认识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八个方向,是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有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生活技能。而学生对现实空间良好的方位感的形成,关键在于熟练掌握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因此,新标准适当降低了这方面内容的教学要求,把根据“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改为根据“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四个方向”,并且只要求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四个方向。
3.增加的内容。
实验稿中要求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但没有安排认识扇形的学习内容。新标准在第二学段增加“知道扇形”的要求,使课程内容更加 完整,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圆的认识,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理解。
4.进一步规范课程目标的表述。
新标准对实验稿中表述不够准确、清楚的目标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以使课程目标的表述更准确、规范、完整。例如,在第一学段,将“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改为“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等。在第二学段,将“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改为“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将“欣赏生活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改为“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设计简单的图案”;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等。
三、对教学的几点思考
“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判断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常见几何图形和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 8 关系、运动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空间,发展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关于空间观念的教学。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是多样的,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想象与推理等都是学生感知和体验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关系,建立几何概念,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学生的几何学习是一个不断抽象的过程,即在具体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获得对研究对象的丰富感知,并逐步舍弃其物质属性,建构正确的空间形式和关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由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对具体实物、几何模型、几何图形等材料的观察,通过搭一搭、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做一做、画一画等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及性质之间关系的充分感知,完成对具体对象的抽象,形成相应的空间表象,获得对几何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空间想象的过程。想象是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数学认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几何学习过程中,想象往往伴随着观察、操作等活动展开。学生通过想象能直接、有效地获得物体的位置、物体间距离以及位置关系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概念表征。因此,空间想象是学生几何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发展空间 9 思维、建立空间观念的关键因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借助图形表象展开空间想象的过程,使学生在想象、判断、说理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发展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经历直观推理的过程。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小学生几何学习过程中的推理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直观展开的,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主要是在图形的转化、变换等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归纳和类比、想象和交流等活动中,逐步认识图形的特征及性质,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关于几何直观的教学。
教学中,既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图形直观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用图形直观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逐步养成借助图形直观展开数学思考的习惯。
(1)借助图形表征数学对象。小学数学中,相当一部分数学知识都是伴随着几何意义而存在的,加强数学事实几何意义的阐释,有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表象,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积累表象建构的经验,同时也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象迁移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10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直观表征数学概念、性质、法则,以及量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利用几何图形描述数学概念的能力,他们更易于接受实物或实物图的直观,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时不能采用图形直观。相反,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引领学生逐步由实物直观向图形直观过渡。
(2)借助图形描述问题。一般来说,纯文字形式的问题相对比较抽象,如果能把抽象的问题以直观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就可能主动发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给学生用直观图示描述问题的方法,是发展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学时,一要注意诱发学生画图描述问题的主观愿望。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引导思考:“问题难在哪里?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以诱发学生画图描述问题的心理需要。二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画示意图的技能。通过教师示范并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图,形成必要的技能。三要注意培养画图描述问题的习惯。完成解题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通过比较和交流,帮助学生深刻体会直观图示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3)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加强几何直观教学并不是只要求学生能给出数学知识的图形表征,还要充分发挥图形直观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注意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借助 11 图形直观进行比较、分析和想象,展开直观推理,进而洞察数学对象的结构和关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借助图形解决问题。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提示解题思路、预测结果的作用,是探索数学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帮手。学生在开始接触数学问题时,往往会习惯性地对问题做出一种直观判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几何直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注意引导学生经历利用几何直观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过程,特别是一些可以利用图形直观来描述的问题,不必急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要鼓励学生借助图形直观提出猜想或猜测,并尽可能地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直接利用直观手段求解,以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借助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经验,发展几何直观能力。
初中数学几何与图形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了庄老师“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分析与案例评析专题讲座后,我深有体会,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感想:
一、空间观念的培养
作为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 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成为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
传统的几何课程,内容差不多都是和演绎证明,到了初中后,几乎成了一门纯粹的关于证明的学问。表面上看是遵循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传统要求,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此过程中被无情地扼杀,数学应有的人文功能、应用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尤其是错过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最佳时期。事实上,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必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为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作为设计者要先从自己的想象出发画出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做出实物模型,再根据模型修改设计,直至最终完善成型。这是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求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的思维不断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利用直观进行思考的过程,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生要的作用。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学习内容的原因。 按照《标准》描述的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具体要求是: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较多,亲身体验较多,因此在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之外,还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为此在学习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而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
例如,在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正方体,再想象它的展开图,并把脑子里所想的图形画出来,然后再来进行动手操作,这样能充分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二、推理能力的培养
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演绎推理就是我们熟知的三段论,而合情推理则是指借助归纳、类比、统计等手段得出结论。在初中阶段它是我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第二次教学几何知识是在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这一章除了在探索图形性质、画图、拼摆图形、图案设计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外,还要了解一些关于图形的概念,如:直线、射线、线段、角、角度、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和相关的一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换算以及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关系等等。其实这些内容小学里就已经学过,这里只是要求学生在小学学过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在第五章中,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因此探索和掌握它的基本性质对学生以后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中,课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现实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测量、拼图、折纸和设计图案等,给了学生充分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个性的发挥提供很好的机会。但我们在应用课本情境时,也要有一定的选择和变动。
三、应用意识的培养
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关于应用意识的刻画,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用数学的角度,运用知识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第七章是“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章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折叠、剪纸、图形欣赏与设计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增进学习数学兴趣。
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原来身边有很多轴对称现象,对此学生也有同感,他们不但能发现,而且还能自己进行设计,许多学生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然而在这一章中有一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第三节“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当师生通过观察并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对轴对称的性质进行探索时,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推理能力的发展,对图形美的感受等都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逐渐的发展。
20xx年7月23日,由高新区教育局主办,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承办的“像教育家那样育人”西安高新区第三期千长大培训暨西安高新第二学校“+”教育联合体第六届德育论坛进行了线上直播。
在培训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老师为本次德育论坛做了开场讲话,他强调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理解孩子的情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切动力都源于对孩子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我认为,作为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者,应注重培养每位老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意识,发扬教育家们“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教育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把基础教育落到实处,只有重视基础教育,才能畅谈创新教育。作为一名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我们要始终谨记我们的育人目标,做到眼中有人,站在树根立魂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魂,有根,有脊梁的人。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小事大做,尊重每一位学生,理解包容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心里,对学生有要求也有爱!
拥有博爱之心,怀有坚定信念,具有担当胆魄,求真务实,保持创新思维,永葆乐观心态,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践行者和积极推进者,像教育家那样育人,做现代中国教育人,献身教育事业,让教育事业星火相传。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它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图形、发现规律。
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数学模型。
教师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学生也不必死读书。而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收获如下:
一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
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心得体会
上传: 张云华
更新时间:2014-11-13 11:31:51
学习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心得体会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有几个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的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探索思路预测结果。通过这个数图就把这个复杂的数量关系,很简明很直观的呈现出来,而且从这个图本身,就能发现一些规律,就是一分钟通知一个人,第二次通知的新的人数,就是第一次的两倍,否则你算是算不出来,看图就看出来了。
通过线段、点,以及图形,把通知过程很简捷的表现出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得非常清楚。
“图形与几何”领域,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宽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强调空间和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从第一学段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新《标准》突出用观察、描述、制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设计与推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
新《标准》在第二学段还增加了知道扇形这一内容。扇形的认识,《大纲》(修订版)教材作为选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认识扇形的要求。
认识扇形在《课标修改稿》中确实没有做要求,但在 “ 统计与概率 ” 部分却明确提出了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内容标准,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的需要,《课标修订稿》在认识圆的基础上,增加了初步认识扇形。
简单说对图形认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
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
对图形的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大小、位置、形状之间关系的认识。
推荐专题: 几何与图形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