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五篇)》。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十大危害学生带手机,归纳起来是“一利十弊”。一利是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但弊更加明显,可概括为十弊:
一、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学生用手机作弊、说谎、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后果
二、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记忆力。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伤害,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睡眠质量下降,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质量不好的手机会产生致癌因子,诱发白血病和肿瘤等。
三、扰乱课堂纪律,分散注意力,学业成绩直线下降。上课学生之间相互发短信,短信内容带有挑逗性,学生看后心里难以平静,情绪波动很大。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学习,学业成绩下降。
四、严重败坏考风,彻底击跨学风。学生有了手机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玩手机上,考试基本上都手机作弊,蒙混过关。这种考风使学校的学风每况愈下,素质教育出现大幅度地滑坡。
五、配带手机,学生安全无保障。学生回家路上玩手机,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往往被骗、被打、被抢。
六、黄色泛滥,不利成人成才。手机上网聊天、游戏、发不良短信,严重影响青年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七、亲情疏远,教育虚无飘渺。家长依靠手机对学生进行管理,减少了对学生面对面地教育机会。家庭教育由实变虚,由亲近变疏远。
八、乱交朋友,情感纠纷不断。学生配备手机后,交际范围扩大,与异性同学、社会上很多人内交往频繁。交往不规范、不注意,往往引
起一些是非,制造一些事端。
九、手机消费,加重家庭负担。中学生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消费,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大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十、炫耀攀比,助长享乐思想。学生间比手机好坏,助长学生的攀比之风,出现享乐思想。
为了改变学生们使用手机的现状,学校决定从本月起重点整治校园学生使用手机问题。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
一.使用手机对学生的危害
1.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04年6月我校期末考试发现个别学生用手机作弊;2004年高考在湖北潜江,石首,南漳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再如电白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如将耳机绑在袖子里,考试时将手靠近耳机佯装思考,实质在听通过手机传来的答案.女生则更方便了,有的干脆将耳机戴在耳朵上再用长发遮住,监考老师很难发现.此外,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正确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2.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
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手机短信,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人们相互交流信息,传递情感提供了快捷而简便的现代手段.然而,这又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人们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眼看着众多稚嫩的心灵受此污染,已有媒体惊呼“谁来杀短信黄毒”,却又都苦于缺乏有力的对策.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调情”.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长期接触黄色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短信过多,会使人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3.扰乱课堂纪律
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4,手机辐射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手机长期的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梁宣梅说,现在有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机,以为这对身体没多大影响.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5,引发安全问题,由于手机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消费者难以辩别,再加上使用不当(雷雨天使用,长时间玩电游等),手机爆炸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不法分子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反抗能力较小,专抢学生的手机.2005年4月22日下午,湘潭县一中高二学生朱磊在校园内行走时,被突如其来的雷电击中后当场身亡.事后,经法医鉴定,雷击竟然是由朱磊随身携带的小灵通引来的.2004年7月,一位16岁的加利福尼亚少女因手机突然在衣服口袋中爆炸导致二度烧伤的严重后果.(《中国经济时报》2004/07/29)
6,手机费用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具有关统计表明,学生使用手机的费用每年最低也在500元以上.二,学生佩带手机的原因
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部分学生追求时尚,攀比成风;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发短信等.三,对策
手机渐入校园和课堂,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对学生佩带手机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呢 我认为只堵不疏是不行的,只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而没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是不行的.1,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人先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例如,在上课期间教师不开手机或不带手机进教室,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2,学校要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上海市建平中学是国内最早针对学生使用手机问题采取管理措施的学校.北京的人大附中,四中,首师大附中等京城名校纷纷作出口头和书面要求,不提倡中学生进校带手机.2003年12月1日,湖南师大附中推行“校园文明规约”,提倡学生不要把手机带入学校.2004年以来我校也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地点作了明确规定.在我所带的班还写进班级公约并纳入学生的德育考核.3,学校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作为学校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使学生从自身提高认识,从根本上解决同题.本人曾以“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在班上展开讨论,正反双方都从网上,报刊和现实生活中搜集了大量资料和素材,讨论非常激烈.活动结束时同学的口号是:别让手机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拒绝不良信息,做文明公民!
4,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师生共同收集和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手机的性能和对人体的危害,教学生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衣服口袋里.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书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至于手机引起的犯罪问题,要教学生别给陌生人回信,不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不轻信虚假短信,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等.5,学校要与家长配合.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对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知知甚少,对学生用手机多数时间是发短信和玩游戏,他们也是半信半疑,而对打手机说谎更显几分无奈.因此,作为学校和老师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家长充分认识学生佩带手机的危害,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限制话费,必要时调取通话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等.6,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措施,明确对用手机考试作弊这种行为的处罚手段,彻底杜绝利用手机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让学校和教师”有法可依“.7,社会舆论也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只要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学生佩带手机所带来消极因素就会漫漫改变.8,政府应尽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黄志坚教授说”目前,影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为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二为“望子成龙”中的重心失误,三为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四是网络,短信的监管乏力".现有法律对不良电子信息危害的行为,并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目前仅能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对发送淫秽黄色手机短信的行为进行处罚,这样的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因此,建议政府应尽快完善立法,各有关部门要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远程通信工具和群发通信传播有害信息,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学生早恋的危害及预防
有人说,早恋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不仅如此,早恋还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产生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助的。
一般认为,早恋从以下几个方面危害青少年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
1.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或者认为:“相爱产生动力,促进两人学习”,这些都是极不客观的。实际上,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以对方为航向,感情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成绩没有不下降的,许多早恋者两人交往虽然很隐蔽,之所以最终还是被家长、老师发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下滑引起家长的注意,追问之下,道出实情。
2.早恋更容易使人受到伤害 青少年态度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爱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3.早恋者容易出现性过失 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欲望强烈,容易激动,感情难以自控,行为容易冲动,容易凭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从而出现一些越轨行为,如未婚性行为、未婚先孕。这些行为一旦出现,会让当事者羞于见人,担惊受怕,即使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对成年后感情生活的影响,往往也是难以弥补的。在一个对性犯罪罪犯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首次出现性罪错的年龄在15—19岁之间者男性占50。1%,女性占71.9%。反过来讲,青少年时的性罪错与他们日后走向犯罪道路有着不容否定的关系。
4.“早恋”极难成功 由于早恋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恋者极少走向婚姻的殿堂。父母、学校的干预,两人感情的裂痕,升学、转学、工作等太多的因素都使早恋这个不健康的婴孩中途夭折。据王友平对大中学生的调查,有恋爱史的学生中,有42.9%的人调查时已中断恋爱关系,有30.2%的人表面上虽然保持恋爱关系,但心中明白分手是迟早的事,仍然保持恋爱关系的仅占26.9%。即使早恋走向婚姻,这种婚姻的牢靠性也值得怀疑,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在离婚案件中,男子在23岁之前结婚的占的比例最高,而其中又以19岁结婚者为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别人的现状想到自己的结局,早恋者快悬崖勒马,亡羊补牢。
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令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第一、要认识到早恋的危害,用理智战胜感情
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有人说:事业的引力,爱情的驱力,歧视与压迫的反作用力,是人生的三大动力。因此,早恋处理得好,可以产生“合动力”。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第二,要注意心理卫生
不看不适宜的报刊杂志、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有些青少年早恋或者单恋,喜欢夸大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认为对方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甚至是受自己影响的。对方成绩下降,挨了老师批评,以为这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因此,替对方难过;对方近日精神不振或者瘦了,认为这是因为对方想念自己的缘故,因此,自己很感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青少年在这种对异性的想念和思念中,除了使学习下降外,还能得到什么呢!
第三,要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 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第四,要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要与异性单独交往
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现在没有早恋,也许不久就会早恋,因此,应尽量避免同异性同学单独交往,因为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爱”的火焰,随时都会被异性点燃,到那时,你就是想让它熄灭,也都难以做到。
第五,要设法摆脱早恋
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 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
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谈恋爱的年龄早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是否早恋要以下面两个特点来划定。其一是生活上的自立程度。一些少年,稚气十足,生活和经济尚在父母督促和庇荫下,还处在学习文化技能的紧张阶段,对社会了解的还甚少,就迫不及待地谈恋爱,可谓为时过早。似乎十八、九岁的工人谈恋爱,人们容易接受,如果十八、九岁的学生谈恋爱就不同了。这就是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社会职业方面来考虑的。其二是谈恋爱的年龄和法定最低年龄之间的差距,如果已经达到或接近法定最低婚龄,就可不算早恋;如果和法定最低婚龄还差很远,就应视为早恋。因为法定最低婚龄是根据青少年 的身体、心理发育而规定的。有以上两个标准来衡量,那么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学生谈恋爱,应该算是早恋。因为他们在经济上尚示独立,他们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立;他们的年龄还离法定的最低婚龄相差很远;当然他们的心理上也很不成熟。这样一个身心都正在成长中的女孩子,如果谈恋爱将出现很多问题。
(1)影响学习,磨灭理想。每个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宏伟的抱负,都渴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材,甚至是栋梁之材;任何理想、抱负的实现都离不开勤奋努力,学习知识。
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正是为各方面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的最佳时期,可谓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少女,充满了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对于新生事物极为敏 感,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期。因此,每个青少年都应该全力以赴,专心致志的刻苦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攀登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努力培养和磨炼自己的意志,塑造美好的心灵,为造福人类,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一切准备。如果这个时期被恋爱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这无异于置一生远大前途而不顾。这种所谓的爱情,极可能葬送了青少年的才能、事业和前途,待到以后追悔莫及。
(2)对青少年的心理成熟极为不利。青少年早恋,自知会受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责备和议论,因而就要躲躲藏藏,远离人群,长此下去,影响了与同学、家人的关系。同时,她们的思想上会产生很多负担,影响了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甚至会改变性格,本来活泼、天真的女孩,就会变得孤僻、冷淡,在心理上出现超年龄的现象,对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草率地对待恋爱,会酿成终生苦果。爱情之所以被称为人的终身大事,意味着它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阅历不足,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感情胜过理智。因此,在辨别人和事、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草率行事,一时感情冲动,压过理智,与异性确立了爱情关系,以后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发展、成熟,可能会对对方产生不满,进而冷却或是中断彼此间的感情。这种情况,会引起青少年失望的情绪,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
(4)出现过火行为,引发犯罪。青少年早恋,大多是由于感情的冲动或是出于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这种神秘感、好奇心使他们盲目地效仿成人。当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冲动构成合力时,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线就会被冲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过火行为,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造成青少年心灵上的创伤。如果同时受到黄色书刊或教唆犯的的引诱,就极可能走向道德败坏或违法犯罪。据调查,青少年犯罪里,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过早恋。某省调查表明,在犯罪原因一项里,与追求性刺激有关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2%。爱情之花是圣洁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正确理解她,懂得珍稀她的人,才能栽培并以真诚之水使之永远盛开。对于青少年来说,在爱情生长的土壤还不具备的时候,最明智的办法是筑好防线,集中精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拒绝接受和传播爱情的种子。
谈中学生上网的心理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一、中学生上网的心理原因
1、好奇心理。青少年思维活跃,对新奇事物接受较快,随着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学生也对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位从农村到城里上学的同学这样谈到:“电脑到底都能干什么,有什么好处,听许多同学说看过什么《共和国之辉》、《反恐精英》、《大话西游记》、《第一次亲密接触》,他们谈的津津乐道,我也有去玩一玩的想法,这样不自觉就加入到网民的行列,而且越陷越深。”青年人爱上网,上网的最大诱惑在于能在虚拟时空中探索未知领域、展现自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热衷于探索一切挑战性的问题,甚至行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
2、攀比心理。据从部分上网的学生调查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具备上网件的条件和能力,城区学生比农村学生多,男生比女生熟练程度高,这主要是因为城区学校初中开过信息技术课,而且距街道近,玩的机会多。上高中后,上网成为一种“面子”,没摸过电脑,不会上网被认为是“老土”。这样以来,更多的农村学为了争“面子”而上网,以致最后竟越陷越深。
3、寻求心理。因学生负担过重,课业压力太大,部分控制能力的同学饭后课余,星期天去网吧消遣、聊天、听音乐、玩网络游戏,只是为了娱乐、调节生活。有一位接受调查的男同学说,网络给了他放松心境的机会,进行娱乐的更大空间,每每同聊友一叙天地,同游戏仇敌杀上一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但大多数经常上网的同学,因学习基础太差,每次考试、分班,自尊心受到伤害,尤其在英语、数学科目差距太大,对自已的学业失去了信心,经常请病假、逃学,甚至通宵达旦的上网,寻求心理上的满足。
4、自闭心理。部分上网的中学生认为自已与父母缺乏了解、信任,父母管得太严、干涉过多。即使家中有电脑也不愿意在家中上网。还有部分学生家长因子女在中考时成绩太差,到社会上又年龄太小,硬把子女送到学校,只是为了长身体、混日子,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这些学生除成绩差外,又不参与班集体、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和同学难以沟通,认为交友太难,产生孤独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平凡且无奈,而在网络的虚拟时空中,能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心态,可以潇洒无羁,没有人逼迫,那是一种欢快的感觉。他们任意地装扮、美化自已,以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他们的人格表现出二重性:一方面是现实自我,另一方面是虚拟自我。现实和网络之间矛盾又进一步使他们依恋上网,逃避现实,这样就形成了现实生活中的自闭症。
基于以上种种心理原因,网络在中学生中,有很大的市场,很强的吸引力。
二、中学生上网造成的危害
1、视力下降。现在的中学生,从小就在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安排下,除正常的学习外,星期天还要学习琴棋书画,参加补课班,负担更重,已经有许多同学视力达不到正常水平。现在又长时间上网,面对一个极小而又色彩多变的屏幕,强光对眼睛长时间的刺激,导致视力下降。一位学生在他的上网感受中这样写道:“上几小时网后,眼睛极度疲劳,看东西也恍忽不清,长此下去,眼睛就像被安上了一层厚厚的窗户”。
2、成绩下降。有人说,青少年只要上网就会上瘾——上网就是落网。信息网络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翔实的文字材料,悦耳的音乐旋律,精美的图画,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魅力无穷的网络游戏,青少年就更难以抗拒其诱惑,青少年好奇心强,自我控制力不强,长时间与网络相处,极易在情感上形成对信息网络的依恋,他们可以不看书,但一定要看碟,因为看书要思考,看碟上网是休闲。可以暂时摆脱学习的压力,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结。
3、产生各种疾病。一方面是长期上网,有时达十几个小时,网吧里烟雾缭绕,空气不畅。另一方面,靠平时省吃俭用节约的生活费去上网,身体需用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各种疾病,王某同学谈到他上网感受时这们说:“长时间上网,造成腰痛腿酸,头晕眼花,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网吧就像毒品一样,摧残我们的生命。”
4、人际关系紧张。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责任感不强,亲情关系较冷漠,部分上网的学生,由于长时间上网,学习受到影响。在教室里如坐针毡,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脾气开始暴燥,逃避人际交往,对他人、班里的事漠不关心,个人主义压过集体主义,自由胜过纪律。
5、造成不良行为。网吧大都有“一条龙”服务,在那里的食品、有饮料,甚至还提供通霄上网的服务,这导致了部分中学生把网吧当成了自己的“家”,整天都泡在网吧里。每次上网少则几元,多则10-20元,时间一长,省吃俭用的钱根本不够。这些经常上网的学生就以各种借口向家长要钱,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有求必应。有的向同学、亲朋借钱,有的向网吧老板赊帐,有的干脆偷父母或别人的钱。借钱不还,于是就产生打架、闹事,更有甚者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某同学连续三次偷一个加油站,后被判刑七年,还有2002年“五一”节,还有某同学偷取母亲银行存款两万元去北京会网友,使家长、学校领导、班主任手忙脚乱,到处找人。
心理专家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正处在发育高峰期,他们敏感而脆弱,往往用幻想代替现实,而网络的虚拟性便迎合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
医学专家认为:青少年网虫常出现交际能力困难、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食欲不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沉溺于网吧不能自拔者甚至会厌恶现实生活,走上不归路。
专家的话道出了青少年网虫迅速增多的原因和沉溺于网吧的危害。教育和挽救那些沉迷于网吧中的青少年刻不容缓。
三、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三管齐下
青少年上网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1、对学生的建议 许多学生抱怨上网的时间不足或家长不同意自己上网,其实是没能看到自己或家庭的某些原因:或是成绩不理想,或是有其它的原因。
学习毕竟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对象,在这个现代知识经济社会,没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是难以有出头之日的,不,因该说是难以生存的。除非你以后的专业是网络,但那毕竟是以后的事,再说绝大部分同学的网络水平都很低,而且没有太多的网络潜力。虽然说上网是现代学生的标志,但过分沉迷于网络则是对自己生命的浪费,在学习与上网之间,我们应该学会平衡二者的关系,不走极端,视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应上网而影响学习、生活,同时也不要抱紧书本知识,要懂得使用网络去放眼世界,获取信息。
遨游网络世界,要学会正确分辨是非真假,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更不要被不健康思想入侵自己的头脑;网络毕竟是一种工具,不要过分崇拜,不要太寄希望于网络,要实在过自己的现实生活。而对于没有条件上网的学生,不要过分要求,毕竟网络不是生活必需品。
2、对家长的建议
学生上网本是一件好事,望家长们能以平常心态看待这种新型科技的事物。网络其实就像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电视机,不能以其会影响小孩学习而加以否定,更不要谈“网”色变,说什么报纸上说有孩子死在网吧之类的话,给孩子一个轻松而有节制的环境,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放眼未来。可能的话,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上网,给孩子一个合适的空间,给孩子一个可以在家里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方便的上网空间,同时更是可以监督小孩上网,毕竟这是时代的要求。但是,也不能任由孩子为所欲为,要指导孩子,适度限制孩子,教导孩子,让孩子自觉安排学习同上网的时间。
对于无法购臵电脑或无法在家中上网的家庭,父母应该理解孩子外出上网的原因,适当给予帮助,当然条件是孩子必须遵守学生上网的规则。对于自己孩子因为上网而导致同父母关系愈加疏远者,我们建议父母应该自身去融入孩子的网络生活,告诉孩子自己也是网络的一分子,一起在家上网或到网吧上网,这样让孩子同父母的关系愈加深厚。
3、对学校的建议
互联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在我们的这里,学校方面并不注重学生的上网条件,因为每个学校都以本校的升学率为重,其实这是很不该的。上网已成为衡量中学生是否是现代中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掌握网络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到了大学,上网已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学习生活,总不能等到那时才去学习掌握吧。因此,学校应该是新科技的传播者。应引导学生上网,认识新世界,告诉学生这是很重要的课程,是以后踏进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之一。
实行完善“校校通”的网络建设。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都在实行这种网络建设,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同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每个学校都应该有可以让学生上网的设施,特别是对于内宿的学生,这点显得尤其重要。
4、对社会的建议
在网吧方面,我们希望经营者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学生的利益,经营者应该按照政府的规定,合法经营,适当限制中学生上网,坚决不为中学生提供不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服务。另外拒绝为逃课的学生提供服务,同时应该劝阻学生不要通宵上网。
而对于埋没良心的经营者,我们则寄希望于政府,愿政府方面能尽快合理完善关于网吧的经营准则,鼓励合法网吧的开设,取缔非法网吧的经营。
同时,政府方面也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制定周密的网络服务的法则,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中学生利用网络犯罪或进行获取不良内容的行为的发生;大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中学生工作者;尽可能多的开展各类社会活动,如举行制作爱国网站等的活动形式,促使中学生提高自己的网络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培育自己的爱国思想,让更多的中学生参与到网络中来吧。
中学生使用手机调查报告 贵阳九中高二(9)班
组长:郑盈峰
组员:郑盈峰、成薄雯、陈润泽
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学生消费状况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中学生消费中有许多问题,足以引起中学生朋友和家长们的重视,而有关使用手机的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我们小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
1、中学生用手机在干什么?
通过调查发现,除一些必要的联系外,绝大多数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玩乐。关于学生持有手机的动机调查结果显示:45%认为条件许可,19%虚荣心在作怪盲目攀比,21%娱乐消遣,9%实际需要,6%没有必要。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信,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与桌面上的电脑或手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讯,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同学,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人联系却很少。还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课堂,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游戏,也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信息,有些同学甚至还把手机带进考场,用手机短信息来作弊等。这些难免会带来些弊端。
2、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哪些利与弊?
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综合学生利用手机的现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利与弊的结论。
(1)利的方面:
①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⑤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⑥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⑧方便别人寻找,也方便父母及师长的管理和教育。
⑨便于家长掌控孩子的行踪,防止不必要事件的发生。
(2)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手机给学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影响校园治安。手机是贵重物品,常有偷盗现象。此外,手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也更为突出,已经引发了中学生的犯罪,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欺骗和抢劫的对象。
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⑧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新事物,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无利弊对错。但进入校园后却出现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⑨玩物丧志,是可能导致的结果。
3、老师、家长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如何?
面对手机的种种利弊,老师和家长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大多数老师不提倡高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看看中学生的交友范围,他们一般的交际就在班级和学校里,他有必要带个手机来联系这些同学呢?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强的自制力,在课堂上发短消息或打游戏都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隐蔽地做,定会影响学习。第三,担心手机会成为新型的攀比物,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新型、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中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有些家长认为中学生拥有手机可便于与家中联系、沟通,从而加深彼此的感情,但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对中学生拥有手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中学生拥有手机在浪费金钱的同时,也会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外,有些家长对中学生持有手机表示担心。他们认为,作为学生还是单纯点好,那些有手机的同学如果和社会上的一些人有什么
接触,或约好要做什么事,那真是防不胜防,最担心的就是他们放学后出了校门就做不健康的事。所以,广大老师和学生家长们都对中学生拥有手机持反对意见,有些学校也纷纷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
4、我们对关于学校处理中学生使用手机方面的看法。
针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许多学校都制定了不少有关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制度。而在我们看来,手机进入校园将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学校不应该一味地用强制政策进行阵压,即便是如此,成效也是微乎其微,故手机是不能禁的。要彻底杜绝手机在校园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制定一份合乎情理,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把学生节制在一个合适环境中。想要手机健康地进入学校,学校、老师、学生都应该共同努力。
结论: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既有利也有弊。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使用手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用手机上课发短信息、玩游戏、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行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对手机的使用做到自我约束,充分利用手机的优点,做到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效地使用手机。
中学生手机消费心理研究报告 镇海中学 周超 余敏敏
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购买、使用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同学、家长、老师对此看法不一,各学校、家庭采取的态度也很不一样。中学生在手机消费上究竟有怎样的心理特点呢?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论文中提到的有关数据,详见附录二)
一、手机价格与换机行为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当前拥有的手机价位呈倒抛物线形分布,即中等价位居多。这表明大多数中学生购买手机时比较务实,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和家庭收入水平选择手机。大多数中学生主动拉上父母去买手机,父母的意见也是造成“务实”的原因之一。有趣的是,有一位同学是瞒着父母去买的,其价格在500元以内。在接受调查的中学生中71人曾换过手机,占40.11%这比我们所估计的要多。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毕竟是近一两年来明显增加起来的,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换机现象如此多的主要原因可分成主客观两大类:主观上认为手机过时、用腻及看中新功能的占47.89%;客观原因占52.11%。而因主观原因换机的同学当前手机的价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这其中折射出中学生追求流行的心理特点。有些同学的手机是很先进的,奢侈的消费不应是中学生所有的。另外,有这么多人因手机丢失、失窃而换手机,这便印证了学校认为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观点。在不允使用手机的学校里,学生丢了手机只能哑巴吃黄连,不敢写寻物启示报告,给家里造成经济损失。
二、关于手机话费的分析: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话费过高,也有些家长并不在乎话费的多少,只怕 孩子乱打电话,乱发短信,他们共同关心的是孩子把话费花在了什么地方,是否值得。数据 表明,如我们一般认为的一样,必要的联系和收发短信是两大消费点。短信虽然只需一毛钱 一条,但很多中学生把短信当作QQ一样用来聊天,累积起来费用就相当可观了。有一个同学每月话费100元左右,短信费占了70—80%,平均下来每天要发25条左右,这在有一定年纪的人看起来很不能理解,而中学生们普遍认为很正常。这与中学生对输入法掌握能力远远强于中年人,以及他们习惯的类似QQ的聊天形式有关。另外煲电话粥的人并不很多,一个解释是中学生心疼手机费,宁可另外再用电话卡来打。关于信息套餐,我们发现有些同学深受其困扰,有时一天十块地扣走话费着实令人心疼,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轻易选择来历不明的包月。中学生每个月的的话费很不平衡,有的每月只需10元,有的超过200元,遇上节日假期多的月份甚至会超过500元,但平均值还是比较适中的:68.41元,低于大多数家长对话费的上限:100元。(根据经济状况而定,有的家长认为应该控制在50元以内。)值得欣慰的是,话费特别高的在我们采访过的对象中比较少,说明大多数中学生能理解父母挣钱不容易,并有一定的控制力以减少话费。在被问及是否心疼话费时,45人选择是,25人选择从不(其中六人常煲电话粥),其余人选择有时,这要看和谁打。话费过高的同学走得太极端,有一位同学月月超过500元,这不能不使人担心。中学生话费的来源比较单一,多是打完了让父母再充(91元),自己生活费(零花钱)中拿(70元)或是两者结合(9人),这样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受的监督也多。因此有些人有其它来源,有人是自己赚的(未知年级),很是令人欣慰;有的人从哥哥姐姐那里拿;但有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借钱、敲诈、收保护费(高一年级),令人诈舌!的确有这样的中学生存在,这与日益增长的青少年犯罪率相吻合。这一点引人深思„„
三、关于手机功能的看重点手机饰品及攀比心理的分析: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块内容,我们的统计如下:
我们发现外形、和弦铃声、彩屏和短信储量是同学最为关心的几大功能。对外形的追求是普 遍的,有些同学是按自己的喜好选择漂亮的手机,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过分追求外形来向同 学炫耀。与外形相配的声音也很被看中,拿同样是508元的小灵通来说,尽管UT108比UT218多了游戏功能,并有更多的待机画面和更快捷的输入法,但据我们了解选择的和弦铃声的UT218还是要比UT108的多。这里的原因可能是声音是手机的第二张名片,好听的铃声使自己开心,又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与品味。然而同样是关于声音的功能:录音与收音,选择的同学却很少。如上面分析的,铃声是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的,自然不能“失面子”,而录音与收音功能有其它替代品,花这钱在手机上不太划算。有一位老师曾表示担心学生沉溺于玩手机游戏,而我们的调查显示看重游戏功能的人数居中。这是因为同学们手头的文曲星等有更多游戏,玩起来也方便,而且用手机玩游戏太费电,游戏种类有限,容易生厌,于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足为奇。我们曾采访一个家长,他认为中学生首要看中的功能可能是有摄像头,而实际上这项只排在中后位置,说明中学生虽然关注流行,但结合经济能力,所做的决定是理智的。
手机饰品可说是兴起中的消费热点。市场上的饰品价格少则两三元,多则几十元,同学们对 于饰品的态度就的如“好马佩好鞍”,表现在手机价位较高的同学常换饰品,很多当初选择 没有饰品的同学现在也纷纷挂上了饰品。一说起中学生使用手机,就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中学生的攀比心态。的确存在有这样情况,从对手机外形的看重上,我们也可看出个一二。但情况没有有些人估计的那么严重,绝大多数同学表示不会与旁人比较,至多表示一下对诸如有摄像机的手机的羡慕。在对没有手机的同学调查中我们发现结果就很不统一了。一部分人的表示别人有没有手机与己无关,自己用卡打电话也不见得不方便,没有手机也并不能说明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很差。而有小部分就觉得不爽了,“有部手机怎么着,吊什么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提醒同学们在使用手机时不要表现出炫耀的表情。
四、手机与学校、手机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做这个课题是在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下进行的,学校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原 因有:
1、短信闲聊、玩游戏,贻误学业。
2、不良信息,污染心灵。
3、助长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之风。
4、用手作弊,不利学习及品德塑造。
5、容易在虚拟世界中交往过密,不利身心健康发展。
6、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问题。
7、免疫系统易受辐射,影响身体健康。(摘自《告学生、家长书》)
这些理由是比较有道理的,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理解,但不少人认为学校不应一棍子打死。也有人产生逆反心理,在答卷上写了“无聊”、“去死吧”、“不是人”等过激字 眼,表现出有些中学生强烈的不满情绪,这与一些学校过于强硬的措施可能有关。有趣的是,一些同学明确写道:“支持学校,但我还是会带的。”
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同学比较遵守学校规定,不让带就不带,(尤其是鄞州中学、华 茂外国语学校)说明中学生也非并都这样叛逆。有些学校并不反对学生使用手机,但学校领 导的确也为手机带来的管理上的新问题而头痛不已。象山有所学校就是因为学生用短信作弊 而不得不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这样引发我们对学校如何管理的思考。在此摘抄部分上海市建平中学的规定作参考:(摘自 《校园学生移动通讯工具使用管理暂行条例》)
1、不提倡、不限制,但要加强管理。
2、教学场所不准使用手机,考试时严禁将手机带入考场。
3、每日22点以后不准使用手机。
4、要使用手机的学生,由家长签名后向班主任申请,视具体情况同意。
本课题已近尾声,通过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中学生手机消费心理有了更加全面的 认识,改变了一些旧有的想法,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总之,我们希望社会、学校以及家 长能更好地引导中学生的手机消费,使消费心理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附件一:
中学生手机消费心理研究调查问卷
在做这份调查时,你或许会心存些许顾虑,毕竟学校不提倡甚至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为此,我们采取匿名调查形式,且调查对象涉及全市各县市区,为你解除顾虑。真心聆听来自你的宝贵意见!镇海中学 高一(2)班
中学生手机消费心理研究课题组
基本信息
性别:_______ 年级:________ 学校所在县市区:_________________ 1.你的手机价格是_________(包括预存话费及小灵通)
A.500以内 B.500~1000 C.1000~1500 D.1500~2000 E.2000以上
F.不清楚 购买手机时__________ A.父母全权办理 B.主动拉上父母 C.被迫让父母随行 D.说服父母自己去买 E.瞒着父母去买 F.亲戚或朋友送的 G.其他:__________ 3 你比较看中手机的哪些功能(多选)_____________________(1)外形(2)彩屏(3)有摄相头(4)游戏(5)短信储量(6)上网
(7)输入法快捷(8)耗电量(9)电话簿储量(10)调频收音(1 1)屏保(12)和弦铃声(13)录音(14)按键手感 其他(请补 充):_______________ 4 你是否觉得你的手机不如同学?________A是 B我的比他好 C不去比较 5 你是否换过手机_____ 若有,其原因是:___
A老手机坏掉了 B老手机过时了 C看中了当前流行的新奇功能 D用腻了 E其他 :______________ 6 你当前选择的网络是:_____ A.移动 B.联通 C.小灵通 你为什么选择当前的网络(多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便宜(2)信号好(3)周围朋友,亲戚使用这个网络比较多(4)手机店 推荐(5)健康(6)没啥理由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你的话费通常花在(多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必要的联系(2)聊天,煲电话粥(3)收发短信(包括移动QQ)(4)各种信 息包月套餐(包括下载铃声等)(5)其他___________ 9 你当前的话费来源:__________________ A.打完了让父母再充 B.自己从生活费(零花钱)中拿 C.其他:____________ 10 你在众同学面前使用手机时,特别是没有手机的同学面前时,心里_______ A.很自豪 B.没啥感觉 C.有所遮掩,怕被告发 D.其他_________ 11 你在长时间通话时,是否会心疼话费?_______ A是 B有时,这要看和谁打 C从不 你是否有因使用手机而影响过学习生活?_________ A发短信聊天过多 B控制不住玩游戏 C基本没有 D其他________ 13 你当前的手机饰品__________
A经常换 B买定一个就一直使用 C没有 14 你当前的手机饰品有:___________(多选)A贴纸 B挂件 C收机套 D彩壳 E其他_______ 15 你认为手机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16你认为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
17你如何看待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18你父母对你使用手机的态度? 19你要对我们课题组说的话: 你在做这份问卷时,答案真实率约为________(由于我们选项设置等问题,你可能无从选择,只能选一个较接近的选项,所以真实率不一 定为1,请估计并填写)
附件二:
调查问卷的部分统计结果
地区:市区23 ;鄞州 9 ;镇海 62 ;北仑 6 ;慈溪 8 ;余姚 25 ;奉化 6 ;象山 16 ; 其他地区(上海、绍兴、舟山等)22。共 177份。
1、手机价格
手机价格 人数 百分比 500元以内 7 03.95 500——1000元 32 18.08 1000——1500元 52 29.38 1500——2000元 37 20.90 2000元以上 29 16.38 不清楚 20 11.30
3、看重的手机功能
中学生看重的手机功能统计表
手机功能 人次 百分比 手机功能 人次 百分比 外形 124 70.06 耗电量 67 37.85 彩屏 85 48.02 电话簿储量 43 24.29 有摄相头 47 26.55 调频收音 26 14.69 游戏 60 33.90 屏保 30 16.95
短信储量 85 48.02 和弦铃声 86 48.59 上网 67 37.85 录音 22 12.43
输入法快捷 46 25.99 按键手感 74 41.81
其它:感觉;支持下载;信号好;闪光;手写输入;装有核按钮;007中的任何功能„„
5、是否换过手机: 是71 否106 换机原因:坏掉20(28.17%)过时16(22.54%)看中新奇流行功能10(14.08%)用腻了8(11.27%)其他12(16.90%)
8、话费花在何处
9、话费来源:打完自己充91(51.41%)自己从生活费(零花钱)中拿70(39.55%)两者结合
9(5.08%)其他7(3.95%)
10、在众人面前使用的感受:很自豪7(3.95%)没啥感觉158(89.27%)有所遮掩,怕被告发
12(6.78%)其他0
11、是否心疼花费:是45(25.42%)有时,这要看和谁打107(60.45%)从不25(14.12%)
12、有无影响学习: 发短信聊天过多32(18.08%)控制不住玩游戏3(1.70%)基本没有139(7 8.53%)其他3(1.70%)
13、你当前的手机饰品: 经常换41(23.16%)买定一个就一直使用67(37.85%)没有69(38.98%)20、平均真实率94.03% 口头抽样调查平均花费:68.41元/月
口头抽样调查父母能允许的花费:100元以内
附件三: 我们的研究体会 摸着石头过河 周超
选题时,我就打算选感兴趣的心理类,我们拿到题后,觉得做中学生心理这个课题太大了,于
是决定立一个子课题,最终选定了与我们中学生很有关的手机消费心理。
这是我第一次做研究性课题,什么都不知道。我和余敏敏可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凭着平日里 做心理问卷的印象和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现象的观察,我们很快拟出了问卷,给身边同学看了 以后,又补充了几个他们提的问题,然后付印。之后进行了我们的调查,这部分由余敏敏详述。
数据统计是件很繁琐的事,每每干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就会想想问卷中有趣的答案,有时会 有鼓励的话,促使我们干下去。实话说看见挖苦的话我们自己也觉得没趣,比如“你们很无 聊哎!”、“很费时间”,心理感到特别委屈。手捧着因我们无数次归类、统计而有些发皱 的答卷时,有一股特别充实的成就感。
写论文的时候,如何把一堆数据转化成论文,一开始对我们来说的确有些困难,写了一些之 后给同学看,他们说像是在罗列数据,后来我们将论文改得简洁些,加入更多的分析内容,终于我们写出了初稿。几经修改,定稿。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点点培养新的能力,一点点学习新的方法,真正体验到了研究性学习 的精神所在。特别感谢研究过程中帮助过我们、支持过我们的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朋友!中学生手机消费心理调查采访实况转播 余敏敏
在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我和周超开始了我们的采访与调查工作。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了 三块,分别是:
1、对手机销售商店进行采访。
2、对部分教师、家长采访。
3、对宁波大市中
学生进行调查。在作这部分内容时,对于我们两个从未有经验的女生来说,的确是不小的挑 战。然而,调查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趣事,让我们难忘。
一、对手机销售商店的采访 这个部分是由我来完成的。我选择了余姚话机世界的营业厅作为主要采访地点,另外还选了 一家小型手机店和小灵通销售点进行采访。在采访之前,心里还真是紧张。一方面是从来没 有采访经验,另一方面是不只他们是否会接受采访。最终我还是硬着头皮进去采访。进去之 后,当然是先选一位看上去比较“面善”的营业员。选了一位漂亮的小姐,我开始采访。开 始我必须做自我介绍,讲清做采访的目的。一大堆我的“独白”之后,幸好老天保佑,她同 意回答我的一些问题,让我的一大堆“废话”没有白说。在采访中,她告诉我,中学生普遍 购买手机的情况在近两年中有大幅度上升,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购买 手机。大部分中学生购买的手机价位在1000~2000左右。中学生很看重手机的外形以及信号,这几点在我们之后的调查统计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之后我问了她是怎样看待中学生使用手 机记忆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她说中学生使用手机十分有必要,只要能正确使用,把握分 寸就可以。至于学校,除了在教学去禁止使用手机之外,在生活区禁止使用手机似乎没什么 必要。当然,她作为手机店的销售员,这么说是她的证实看法还是为了促进中学生手机消费,就不得而知了。她的看法仅作为我们做总结时的参考。
二、对部分教师、家长的采访
从客观角度来评价中学生的手机消费,最有发言权的就数教师与家长了。于是,我和周超选 择了几位教师及家长进行了采访。
首先采访的是某高中一位政教主任A老师。他仔细地从电脑中找出了该学校为禁止学生使用手
机而制定的有关条例,并谈了他的看法。作为学校的政教主任,他说,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 机,是为了防止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还有考虑到安全问题,避免手机失窃,造成不必 要的经济损失,好考虑到学生利用手机考试作弊,或者同学之间有不正常的交往。提到学生 在校与家长联系不便,他做出了相关回应。学校会考虑这方面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比方说 在生活区多设几部公用电话。而就A老师个人而言,他也说除了自己的个人观点。手机作为高
科技产品,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因此对于一些消费理智,自制力强,能正确使用手机的学 生而言,使用手机也不是不可以,然而不自觉的学生使用手机将造成严重后果。
之后,我们采访了某位班主任B老师。B老师的主要观点是,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否正确是因人
而异的,自觉的学生使用手机没问题,不自觉的学生使用手机就该禁止。然而学校不可能因 人而异地去制定规章制度,所以只能规定禁止学生使用手机。B老师并不认为学生会因为使用
手机而产生互相攀比的心理。
然后,我们采访了某校一位语文教师C老师。C老师则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没有必要。她认为
作为一个学生使用手机,这样小小年纪,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而且她还认为在学校使用手 机,还可能引起手机失窃之类的现象。她觉得中学生在出门旅游等情况下使用手机还是可以 的,方便与家人联系,在学校使用则没必要。
采访完教师之后,我们随即选取了几位家长进行采访。家长A说,如果给孩子买手机,就怕他
玩游戏,过度发短信,而不买的话,有时想找孩子找不到,心理很急,所以有些矛盾。家长 B说,手机联系方便,有好处,只要孩子能正确使用手机,还是可以的。家长C说,孩子有自
制力就好,不用担心。家长D说,孩子吵着要,没办法就买了。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只要正确使
用手机,中学生手机消费也未尝不可。而且许多家长坦言对孩子的收机话费并不在意,只要 适度就好。在对家长采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有趣的事。因为部分家长拒绝接受采访,因此 我们的工作困难重重,于是我们只好“见缝插针”只要愿意接受采访的,一个也不放过。记 得周超“逮”到一个老阿姨,做完介绍后就要采访。老阿姨说:“我儿子已经结婚了。”晕!管他的,接着问,问她作为一个家长对中学生手机消费有何看法,她还是友好的回答了我 们的问题。
三、对中学生进行调查
我们在王金立老师的帮助下,印好了200份问卷,准备开始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00份好
像是蛮艰巨的任务,幸好我俩身居跨区班,同学来自宁波各地区,让他们帮忙肯定没问题。于是我们按地区分配,又在自己学校里分发了一些,最后留下一部分,我们亲自去宁波市区 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我们认为实地调查可能会很困难,毕竟题量有点大。我们想过很多办法,甚至还考虑过“作问卷,送纪念品”的方法,但最终还是没有采取这个方法。最后,我们
选择了宁波新华书店作为采访地点,找了两个男生(黄拓、施家辉)帮忙,开始了我们的艰 苦工作。
开始只有我和周超在做调查,我俩始终迈不出第一步,拿着调查问卷在那儿徘徊,最后我鼓 足勇气豁出去了,找了一个在买CD的男生,开始第一份
推荐专题: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研究性学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