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大学生心理学结课论文

2022-09-27 21:29:34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学结课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心理学结课论文》。

第一篇:心理学及个人成长论文

我的成长历程

夏日的暖风吹落了绚丽的花朵,而我的人生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如今的自己已不是以前的自己,而是一个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二十一岁的大学生。

回首往昔,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次欢笑、喜悦、难过、哭泣、成功、失败……都历历在目,此刻的自己很想对自己说:成长很美,只是有些痛。

孩提时代,那时似乎是有记忆的却不能肯定,很模糊。若给够自己充足的时间细细回想想必会想出来一些事情,但是我却没有这样做。原因有二。第一,我总感觉那种朦胧模糊的记忆很美好,不想去让其清晰起来。第二,我觉得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也未必会想起来什么,与其那样苦思冥想,不如就让其在模糊朦胧中美丽。

少年时代,那时的自己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总感觉自己与其他小伙伴不一样,总觉得自己在某某方面表现的很不错,想象着自己会成为发明家、科学家、甚至是拯救地球保护人类的英雄。虽然一件让自己引以为豪的事情还没有做出来,但是并不减少我对自己的相信,我相信我是与众不同的、我是独一无二的。 青年时代,此时的自己,多了几份成熟与稳重,少了许多天真与疑惑。当小时候还认为好好学习就会有考一名,但是,一次次的事实、经历告诉自己,考试优秀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好好

思考、好好努力。以前,不懂得人情世故这个成语,老师说出来也甚为不解,但是现在,自己却要让自己变得人情世故而付出努力。

随着成长,心理不断得到发展、完善与成熟。但是总觉得无法发展到自己想要的程度,或许是小学老师曾数过“阳光底下总会有阴影”,我的心里总觉得不够亮堂,总觉得有那么一片灰暗不可抹去清除。之前还很在意,现在好了,或许是长大了,感觉“阳光底下总会有阴影”这句话是对的,不仅仅是在物理现象方面,在各个方面都是正确的。既然是正确的,我又何必去自讨苦吃为难自己产生消极影响呢。这样一想,似乎心中的那份阴影变得透明了许多。

成长在每一时刻,但是高中以前很少感觉的到,或许是心理学的一种行为。但是在大学中你却会吃惊的感觉的到自己在成长。时间的流逝让自己不敢去想,昨天自己是怎样过去的,心理的成长似乎就在刚才那一刻发生。总有一种人生来去匆匆之感。这种感觉我从学习心理学这门学科中知道,我的心理还是不成熟的,成熟的心理不会出现这种感觉,他们只会抓住此刻的光阴是实现不让自己后悔的当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成长与性格、心理密不可分,然而人的成才与成功取决于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培养成的性格与心理。树木可以修剪,人才可以培养,成长很美好,只是有些痛。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课结课报告

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素质的竞争。面对严峻挑战,人们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近年来国内的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明显地影响到他们的智能素质、人格成长和身体健康。因此,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因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处在青春期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心理承受力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第一,大学生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极强的进取心,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看不惯,想不通,从而产生困惑和烦恼,加重了精神负担,出现失落、无聊、发泄心理。第二,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姣姣者,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而且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没有经受过逆境与困难的磨炼,只要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陷入苦恼、失望、愤怒,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心理障碍。第三,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激烈的竞争,繁重、紧张的学习,离开父母后的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不习惯的生活方式使他们难以适应,从在家凡事靠父母必须转向靠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又从各个侧面冲击着他们的心灵和思想,给他们造成压力。越是敏感、进取心强的学生,压力感、紧迫感就越明显,越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人格。第四,大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近几年大学生来自于学业和前途、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越来越突出,大学生自杀、犯罪等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其承受、适应环境的能力势在必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大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足够的、积极的认识,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心理素质。

3、重视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4、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作。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专业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第二,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确立远大的目标、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充实和完善自己;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抽调心理学专业人员以及经过培训的专门人才从学习、生活、品德修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帮助;也可以专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学生选修;还可以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和活动,吸引大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减轻学习的压力;在生活上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正确处理恋爱、婚姻以及同学关系,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在品德修养方面,帮助学生正确、理智地对待挫折,提高其承受力,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会关心集体和他人,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

第四,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对全体教师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广大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第五,重视广大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师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这是因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为人师表,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态度。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第六,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开展多姿多彩的学术和文化活动。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美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启迪其心灵,激发其上进心,培养其愉快情绪,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在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其身心健康。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目前就全国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已有一定规模,但许多高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都还难以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因此,各高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此项工作,不能一哄而上。

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虽有密切联系,但却不能简单地用德育教育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同时还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的简单传授。

3、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引导其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大力加强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一项急待解决且要常抓不懈的重要课题。

第三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2000字范文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目标的局限性思想,而忽视了大多数普通的学生,这样可能导致忽略很多潜在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篇一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扩大教育的范围,促进更多学生进行积极人格的培养,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创造力。辅导员既要起到示范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又要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结合,还要采取一定的团体辅导方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层面都出现了以往未曾遇到的众多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正当其时。大学生是日益庞大的一个群体,由于扩招,数量、质量、生源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未曾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更有效地缓解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采取有效的方式塑造一批健康完美的人才,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之中,做好处于过渡时期的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可以为之后几年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进行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的含义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可以说,它的创建,扭转了以往心理学中对于人类心理中负面因素研究过多,而忽略了个人身上本应具有的正面积极的力量这一局面。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三大领域,即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实施。具体到大学生层面,便可以归结为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激发大学生创造力等方面。这些趋善趋美,以培育塑造积极、优秀品格为旨归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因循旧例、治病救人的缺陷。中医理论中有“治未病”一说,而积极心理学在一定层面上讲,也类似于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践行者,如果做得得当,则不仅能防患于未然,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极心理学对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新生之“新”,在于他们在学习环境、知识结构、角色认知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一种动荡之中,如果不能及时确立一个明确积极的目标来引导他们的人生方向,当代青年群体中常见的茫然、颓废、散漫等负面情绪就会乘虚而入。新生群体是自我角色认知最模糊又最不稳定的一个群体之一,在很多情况之下,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自己的目标,对于自己未来未作有效规划,因此,用一种积极而非消极、自省而非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内在的潜力,树立明确的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应该是最有效的途径。

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是帮助人生活得更美好,而不仅只是活着。用这一宗旨来考量心理学的作用,便会发现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对象其实只是少数问题学生,忽略了或者部分忽略了所谓的“心理健康”学生。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更加强调对于全体学生的一种辅导,这其中既有心理问题学生,又包括一般学生。因此,积极心理学并未否定传统心理学的模式,而是对其的有效完善和补充。在大学新生中问题学生毕竟是少数,虽然应当引起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对其他绝大部分学生的教育。从新生一入学起就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实践,将培养他们独立积极的人格、幸福感、自信心和创造力纳入日常的辅导中,既利于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进而通过这种力量和信念的传递,使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孤独感、不适应感有所缓解,又可为他们开展大学生活树立一个明确有效的目标。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

1.新生辅导员要起到示范的作用。辅导员与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相比,接触到的普通学生要更多一些,因此,辅导员特别是新生辅导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不放弃任何一个言传身教的机会,将自己乐观积极的态度通过有效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新生。例如通过各种班会向学生传达关于责任、人生态度、荣誉感等积极心理学所涵盖的不同主题,通过用身体语言、态度、笑容、轻松的氛围来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并用鲜活的事例向新生传达相关的理论,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帮助他们准确定位,促进自我的发展和实现,引领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开掘自身最大的潜力和创造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同时,辅导员在面对心理问题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时,也要通过确立有效的目标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比如从增强他们的积极体验入手来给予他们自信、自尊的感受,进一步鼓励他们表达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消除内心的阻抗情绪。

2.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学新生,尤其是“90后”的新生,因为多为独生子女,同时又受网络文化、消费文化的影响,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各方面都迥异于之前的学生群体,因此有舆论指出这是同西方“垮掉的一代”相类似的一代人。但他们也有着积极的方面,比如对于独立的追求、自我价值的表达、真诚、不掩饰自我的好恶等。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形成了大学生所生活的主要环境,新生群体背后的家庭,既是他们获得教育机会的坚强后盾,又在无形中影响到了他们性格的形成。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开放抑或保守,家长子女间的关系是否融洽,这将直接影响到新生在一个新环境中的适应和成长。因此,有必要向家长指出这一点,并且请家长做好配合工作,通过不同方面的努力,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信任和支持,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获得自我幸福感的体验。而作为校园和家庭支持者的社会,在这个阵营中也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通过传播有利于积极和独立人格养成的理念,以及控制负面行为信息和舆论,这些都能起到支撑学生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作用。因此,如何将校园、家庭和社会整合在一起,努力营造出一个适合培育人才的环境,是应该从新生一入学起就开始考虑的问题。

3.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相结合。在日渐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如何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就成为学生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积极心理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更加美好的人生,而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为此而做的准备。因此,有论者指出:“目前大学生的发展性困惑,从表面上看是情绪,认知方面的问题,但在更深的层面上,反映的是生活观念与心理发展的滞后。”在价

值不断重塑、文化日趋多元的今天,传统的知识模式和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适应这种变化,应对这种变化,便成为学生工作的一个新的要求。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为以后的就业和自我完善打下基础。而在这之中,积极心理学的介入,无疑会为课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将生涯规划作为一条主线,将学生们自我实现的愿望、潜力的发挥、积极进取的品质穿插进去,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从而为今后的择业和就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4.充分运用团体辅导方式。为新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使新生更快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这是很多高校的惯例。但在这种讲座形式下,新生多是被动的聆听者,而很少会主动参与到其中,所涉及的具体事例也因是他人的感受和体验而少了自省、自察的兴趣。要改变这种被动的角色,就需要在其中充分运用更为积极的团体辅导方式,如提升自我抗压、抗挫折能力的心理拓展训练,演讲讨论等真正使学生融入其中的交流方式,以分享幸福分享快乐为主旨的主题班会。在这种彼此启发、彼此鼓励的交流中,既可以使学生真正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了解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又能使集体凝聚力得到提升,可以说能够起到一种建立自信、体验幸福的积极效果,而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学中所奉行和想要达到的目标。

当然,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必然会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也需要相关部门提供一系列的支持,但它确实为开阔心理健康教育视野提供了一条可资参考的道路,相信随着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也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张燕.积极心理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拓展新视角[J].学习月刊,2010.2.

[2][美]卡尔著.郑雪等译校.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

[3]阳志平.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大学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篇二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研究》

【摘要】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总体良好,与其人格相关显著,人格特征可直接影响到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格 关系

贫困大学生国际上统称为“低收入大学生”(low-income undergraduates ),我国则称为“贫困大学生”(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这一庞大的贫困群体在我国目前一段时间内将会稳定存在,本文通过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测量工具简介

被试。本研究选取西安某高校55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选取非贫困生550人作为参照进行研究。

测量工具。采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所研制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SPA)。本研究使用该系统中的两套量表,即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使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①:该量表以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障碍为评定对象,围绕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制定分量表,共分12个分量表,104项。依照各维度症状的描述,得分较高者表示相关症状比较明显或严重。

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②:该量表以七个维度表现中国大学生的基本人格倾向,分别是:活跃、爽直、坚韧、严谨、处世态度、重情、随和,共有68个项目。该量表分数越极端越不好。

研究结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描述。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SPA)对本文55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统计,发现共有63名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比例约为11.5%。为了对照研究,课题组还选取了非贫困生550人进行筛查,有38名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比例约为6.9%。

对西安某高校2008级全体大学生共5158人进行测评,共回收有效问卷5110套,每4份问卷为一套。经过SPA初步统计,筛查出420名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比例约为8.22%。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比较。F检验结果显示(见表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与人格各因子的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

结论与分析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虽然在比例上高于非贫困生,但相比同龄人群,比例并不是十分高。从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检验可以看出,贫困生在心理健康的焦虑性、社交攻击性和依赖性方面均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

这与现有研究结果也比较一致,王文娟等(2001)运用SCL-90研究表明,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低于非特困生,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躯体化、精神病性等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特困生③;杨素华(2004)运用SCL-90对高职特困生研究表明,普通特困生在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特困生;普通特困生与优秀特困生在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方面差异显著,优秀特困生只有躯体化因子得分高于非特困生④。

本研究在研究工具上与已有研究不同,但结果与其有相似性,说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与人格各因子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人格各因子中活跃性、坚韧性、严谨性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中等偏下的显著负相关,可能过分的活跃、坚韧与严谨均是内心不够自信的表现,故而影响到心理健康各因子。重情、随和与躯体化、焦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强迫、依赖因子呈弱的正相关,可能是由于具有重情与随和这两种心理品质会拥有更多的朋友或关系密切的人,因此他会更加健康。处世态度与焦虑、自卑、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精神病倾向呈弱的正相关,可能是由于处世态度影响了人的思考方式,于是在心理健康的一些方面均不同程度得表现了出来。

有研究认为个性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⑤;人格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密切⑥;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可见,人格因素可以影响和预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人格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但有研究表明,通过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的人格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果抓住大学阶段这样一个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塑造和完善大学生、尤其是完善贫困生的人格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可从新生入校就开设人格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卫生等课程,促进大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塑造其健全人格。(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教育型资助下的贫困大学生优良人格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09M009)

注释

①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等:“《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3月,第102~108页。

②王登峰:“《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3月,第88~94页。

③王文娟,刘玉新,张建卫:“特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第15期,第453页。

④杨素华,罗金凤,唐本钰:“高职特困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第12期,第165~167页。

⑤马燕,刘爱书,杨平等:“青年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第18期,第851~853页。

⑥甘露,肖震宇,侯玉波:“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初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2期,第19~23页。

大学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篇三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摘要】

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高校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因素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不断探索改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由于自身生活阅历的不足和知识的缺乏,加之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许多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都会感到尴尬、困扰和烦闷,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素质的发展。因此,如何避免和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事情。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当代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不稳定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环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矛盾和冲突,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面对新环境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刚刚脱离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离开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呵护,来到了一个完全的陌生的环境,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生活和人际交往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种突变,一些大学生无法很好的适应,遇到问题更是无法处理,造成心理的压抑和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发泄,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抑郁症和迫害症等心理疾病。

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维护,大学生的生活圈子造就了一批新形式的人际关系,他们不单单是学习的伙伴更是生活的伙伴,新的人际关系需要新的方式来维护。有些大学生缺乏社会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差,在社会交往中无法做到沟通合作,因此倍感精神压力,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陷入孤独的进退维谷的状况。

无法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生都是怀着美好的憧憬准备开展校园生活的,但是现实中往往有许多不如意,这时,一些学生采取消极的避世心态,甚至是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另一些学生却妄自尊大,自命清高,愤世嫉俗。这样无法达到心理的平衡,形成万念俱灰或玩世不恭的心态。

在象牙塔下的大学生抗压能力差,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承载着父母无限的爱意,寄托着无限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面临着挫折和压力,容易束手无策,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差,无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形成焦虑、抑郁、叛逆和自卑等不良心理。

网络诱惑下无法形成学习动力,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的督促,但是不同于高中的学习,大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一部分学生将时间用于自我提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差,将时间用在了网络上,沉迷游戏和网聊,影响了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无法解决学习的困难。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入了WTO,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下,很容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而大学生更是处在心理发展不稳定的阶段,面对大量涌入的新鲜事物和新鲜信息,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加强烈,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更大。同时,现如今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大学生投入了社会的竞争中,使得原本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造成心理失衡,倍感竞争的压力,对前途的未知感到恐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造成了学校一切的标准都以成绩来说话,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智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这种重分数轻能力,重集体轻个人,重理性轻感性的教育观,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提升认知,加强教育。

大学生一般都处在十七、八岁期间,正是青年中期时代,这是一个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同中学相比较,大学的生活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远离了父母的陪伴,一切生活都要自立,这对于那些依靠父母形成习惯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而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各种心理压力;大学生活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身边都是来自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的同学,这给同学之间的相处造成了困扰,而一些大学生选择了沉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参加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情感问题开始困扰着大学生,大学时期是情感萌动的时期,而自身的经验不足,加之没有正确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了不正确的恋爱观,出现一些三角恋、单相思甚至是被动恋爱的问题,导致严重的情感压力,最终将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措施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系统化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体系,列为高校公共课的正规课程。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在正常的授课当中穿插着思想健康的教育,全面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而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系统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学习心理、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想结合可以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认识,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要学校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因此应该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4、定期开展校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定期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可以有效的掌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状态,加强引导,使学生在心理问题的早期,早发现早治疗。

重视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自我认识,学会科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适度的释放自身的压力,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科学作息,健康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调节自身的情绪和适压能力,正确的面对现实,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__国,宋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体―载体双赢”模式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05).

[2]唐柏林. 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猜你喜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参考

4.关于大学心理健康的论文2000字

第四篇:心理学与生活结课论文

摘要:心理学是研究和指导人们实现心理健康的科学,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研究阐明了心理学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并对提高生活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学与生活论文

生活质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有明确规定,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一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只有心理健康,人们才能对外界做出良好的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现代心理学证明:心理健康的人,较能充分发挥其心理的潜在能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工作效率也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奉献精神,能耐受挫折和逆境,能够在困境中战胜困难。拥有健康的心理,人的创造力和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财富,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心理健康是成才立业之本。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生理健康,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一个人只有生理健康了才能谈心理健康,而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和维持生理健康。最简单的原因是长期的情绪不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造成容易生病。临床上也有相应的例子证明,已经证明,感冒、肝炎甚至癌症等疾病都与人的心理因素关系极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导致健康的行为,才能使生命发出绚丽的光彩。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集体中受欢迎的人的个性品质,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一致,而集体中受人排斥的、嫌弃的个性品质也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悖。因此,心理健康的程度对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从而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拥有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前提。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人生的辉煌。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被他打败,有的人坚强巧妙的战胜了他,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是一个成功者。一个人的命运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是许多欲成大事的人非常关心的一个人生课题。如果我们能够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汲取新经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并坚强的战胜困难和挫折,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有收获。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实现更好的人生。

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必须学会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要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又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若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太不公平而怨天尤人,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则无法适应现实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就更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讲究心理卫生,必须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讲究心理卫生,主要是指要注意用脑卫生。用脑卫生除了避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有害影响之外,主要是指在使用大脑时候要讲究科学用脑,就是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避免大脑的过度疲劳以致功能衰弱,特别是应有充足的睡眠,以便使劳累一天的.大脑有一个及时而有效的修复过程。

我们自身要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通过积极参与经常进行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得以不断地扩大,不仅可以使人交流经验、增进理解、开阔视野、开朗心胸,还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使人感受到与社会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体验以及充足的社会安全感、责任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增强个人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这是人们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则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许多常见病、多发病都是由此引起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我们要重视心理学的研究,更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依靠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课结课报告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而人生挫折与困惑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基本课题。适度的挫折与困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困惑可以让我们在感到迷茫时静下来思考,找寻解决的方法,寻觅人生的真谛。适当的挫折亦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增强我们的意志与责任心,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帕克森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遇到困惑与挫折并不可怕,谁的人生又会是一帆风顺的呢。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我们遇到挫折与困惑时怎样去应对。

对于我们,虽然身份还是大学生,但是从年龄上来讲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离开父母的襁褓,离开了家里的温室环境,离开了象牙塔的保护,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婚姻,就业,创业,工作等琐事,但是对于那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人凭借着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最是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自然眼高手低,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考研,恋爱等问题上却又屡遭坎坷,第一次经历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对谁都是那一接受的问题,那么对于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和坎坷?这是一个问题。

所谓人生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由此在个人内心深处引起的痛苦体验,通俗的说,人生挫折也就是人们常见的逆境状态与不幸感受。

人生挫折,本质上是人生实践与人理想的矛盾冲突,现实的实践未能达到理想所企盼的目标,使理想未能变成现实。这一理想的落空,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造成人生毁灭感或努力改变现状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自身条件限制使目标无法实现的境况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个人的相貌,身体素质,经济状况,智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原因使个人的需要难以满足而形成挫折感。个人认识的偏差造成理想失落的景象则往往是隐形的。 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失当或追求的理想与奋斗途径方法相背离,都会使奋斗目标无法实现或达到的现实目标与心中企盼的理想目标产生距离,引起内心的失落与不平衡感。

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挫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多种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体人生挫折的概率。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直面正视人生挫折,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

对于我们遇到困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能力与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还包括心理冲突的因素。比如,一个大学生很想专心攻读硕士学位,可又处于热恋之中;读书与恋爱如鱼与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对他来说最佳做法是只选其一,这就是一种“双趋冲突”。又如,一对正谈恋爱的男女,接触几次后就觉得该谈的都谈了,再也没什么可谈的了,俩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显得十分尴尬,可一个人会更觉寂寞。这就叫“双避冲突”人在遭遇困惑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人在遭受挫折与困惑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并加以客服呢?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对于刚刚成为大学生的我们, 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 对于我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包括周围的同学。这会使很多学生刻意的去回避与陌生事物打交道。 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变成了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对这一性格缺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去表达自己,去主动沟通,是很难适 应新环境,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的。

于是,抱着锻炼性格的态度,我加入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可避免的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经过与不同人的接触,大一的这半年,我的性格有了可观的变化,同陌生人在一起,通过沟通的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出来。并且,由于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我同周围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其实,人总会长大,终会脱离父母的襁褓去面对未来属于你的世界。 无论新接触的环境如何陌生, 要学会去面对他们,去接受他们。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或许还不适应自己的改变,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原先的墨守陈规让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妙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应对挫折与困惑的方法

不同的人遇到困惑与挫折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对困惑与挫折的反应也不会一样。一般说,人们面对困惑与挫折时表现的不同反应是由其对目标的理解、心理承受力、情绪调控力三个因素所制约的。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不同的,目标的重要性往往与反应强度成正比。面对困惑与挫折产生不同的反应,还与个人心理素质有关。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时,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表现出较强的承受能力。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与人的性格、阅历、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关联,青年人之所以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走极端,与其人生的社会经历比较简单、缺乏生活的磨练和体验是有必然联系的。人们面对折的反应,首先表露于情绪,能否恰当调控情绪,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反映。有的人之所以在别人看来总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并不是他们不曾有挫折,不曾有困惑烦恼,而是他们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能够从消极的挫折反应中尽快摆脱出来,正视现实,重新认定目标。反之,长时间地被挫折的困惑所缠绕、不能自拔,则可能引致更大的挫折,造成恶性循环。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挫折是的具体的应对方法又是什么呢?

1、首先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困惑与挫折。困惑与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可以说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庆幸,因为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的不是畏惧而是感激,进而摆正心态,从容的面对挫折。

2、适当的宣泄。有时候造成挫折的原因并非自身的能力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残酷的现实,例如职场上常见的裙带关系,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遭受到挫折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心中会存在一股闷气,此时我们就需要把这股闷气宣泄出来,如果任其堆积对我们的健康也没好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宣泄要适度。

3、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果你不会自我宣泄的话,向他人倾诉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效果或许比自我宣泄更好,很多时候家人或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令自己信心倍增,那些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自然会烟消云散。

4、客观和冷静的分析。虽然产生的挫折可能是由于现实的不公,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客观的和冷静的分析产生这次挫折的原因,是能力,是信心,或者是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产生挫折的原因,才能寻求解决之道,进而避免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承受同样的挫折。

5、寻求解决之道。找到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方法战胜由此原因所产生的挫折。例如同等能力的情况下而被淘汰所产生的挫折,此时我们不应该埋怨而是应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优越的能力战胜这个原因可能会带来的挫折,这也正是挫折能使我们成长的原因。

6、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与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7、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乐的良。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认识自我

对于我自己从小成长在一个和谐的村子里,父母不是白领,不是企业家,更不是名门望族,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我从没有因为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而感到卑微,因为我是幸福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不曾像现在这样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离开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现在正是我经历生活的洗礼,成长磨练的机会,自从高三起,也许是为了备战高考,真的,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变化很多,不再去和别人去计较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些事不用去与人讲道理,因为你和他根本没法讲道理。

对于美好的未来我充满了无尽美好的憧憬,随让我知道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的,但只要我不懈的努力,与梦想的距离也会一步一步的接近,虽然对未来还是有点惧但我能够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不该碰什么,我想在未来大学三年生活里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取得应该获得的荣誉,用知识丰富我还未开的大脑一边在步入社会这个激烈的战场上得以坚强的生存下去。

总结

人的一生总有坎坷与挫折,不如意事很多,但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何种困难,我们都不要失去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只要我们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百分百的汗水,即使结果并不如人意,但人生的命运仍旧会给你以幸福的微笑。

推荐专题: 大学生心理学结课论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