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歌曲赏析《我和你》歌曲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歌曲赏析《我和你》歌曲赏析》。
——《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主题歌曲赏析
摘要 3
关键词西游记、鉴赏、简介、歌手、感受
正文 3
一、《西游记》影片简介 3
二、歌曲简介 41、创作背景 42、演唱歌手 43、歌词鉴赏 4
三、结论 4
四、我的感受 5
摘要
1982-1988年拍摄制作的央视版《西游记》,由杨洁导演,六小龄童、迟重瑞、徐少华、汪粤、马德华、闫怀礼主演。该剧一经播出,获得了极高评价,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1998-1999年再次以原班人马拍摄续集,一经播出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可。《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高亢、舒展,有行者的凌云志„„皆可谓剧中音乐精华之浓缩,最能体现作曲家的创作功力。它 已经成为《西游记》的标志性音乐,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个偶像。无论是六小龄童还是蒋大为,都在人们的记忆中刻下了一道抹不去的烙印。
关键词西游记、鉴赏、简介、歌手、感受
正文
一、《西游记》影片简介
央视1982年开拍《西游记》,1988年春节播出,轰动全国,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经典之作。6年时间,一个庞大的摄制组,制成电视剧25集,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慢动作,而央视拍摄此片的不计成本、精心打造,也可见一斑。
这部《西游记》,可以视为名著影视化的普及版,女导演杨洁把吴承恩原著里大量的佛经偈语、晦涩的对白全部删除,只给观众最清楚的故事情节。所以,它可以说是老幼咸宜,得到最广大阶层的追捧,获得“飞天奖”特别奖、“金鹰奖”最佳连续剧一等奖。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被评为中国第六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同时,以一百二十三万多张的选票当选为“中国第二届电视十大明星”首席。
央视版《西游记》的主要亮点,就是上世纪80年代内地最高水平的特技,许多观众还饶有兴趣地在报纸娱乐版努力学习“孙悟空的‘筋斗云’、‘七十二变’究竟是怎样拍成的”之类的文章,尽管这些特技在今天看来已经非常粗糙。
个性到位的表演、平实又不失幽默的台词,传神的配音塑造了剧中众多色彩绚丽的屏幕形象:唐玄藏稳重端庄,孙悟空机敏诙谐,猪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一个个神话人物就这样从数代人的梦中走到了眼前。
该片采用实景为主,内外景结合的拍摄方法。既有金碧辉煌的灵宵宝殿,祥云飘渺的瑶池仙境,金镶玉砌的东海龙宫等棚内场景,又有风光倚丽的园林妙景,名山绝胜以及扬名远近的寺刹道观„„
此外,片中的音乐也达到了同时期电视剧创作的最高境界。由中国音乐文学协会副主席闫肃作词、著名作曲家许镜清作曲的数十首插曲随着《西游记》的无数次播出深入人心,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更是风靡一时,至今仍是四十多岁男性卡拉OK的高点唱率歌曲。
二、歌曲简介
1、创作背景
曲,许镜清,出生于山东龙口。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1980年以后,许镜清介入电影音乐创作,曾为故事片《丹心谱》、《红象》、《九月》等八部电影作曲。1983年许镜清作为第十位候选者开始进入《西游记》的音乐创作,1987年年底完成。《敢问路在何方》和《西游记》的音乐是许镜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二十年来他创作了近百部影视音乐,他的影视歌曲最大特点就是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融合。
词,阎肃,剧作家。原名阎志扬。河北保定人。重庆大学肄业。创作的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1964年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歌剧《江姐》1977年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与人合作的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音协委员。《西游记》歌词多数都是阎肃写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带着一往无前的豪气,也体现了作者的国学功底,既大气又耐听。
2、演唱歌手
1984年《计收猪八戒》、《三打白骨精》两集首播、1986年前11集全播时均由张暴默演唱。25集全播时改为蒋大为演唱。张纪中的新版《西游记》主题曲依旧沿用敢问路在何方,由歌手刀郎演唱。当时这首歌准备用做插曲,这是一首充满男人气质的歌曲。但在录音时,另一位作曲家的一首主题歌已选用了男声,许镜清只好改用了张暴默,作为首唱,张暴默的演唱很有特色,她的声音柔中带刚,柔中有美,非常内在。蒋大为是民族唱法,浑厚饱满,可谓经典。刀郎具有西域味的独特嗓音营造出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独特意境和全新的画面感。
3、歌词鉴赏
歌曲的上下两阙歌词均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引出,此句一出,我们仿佛就看见了莽莽尘沙,遥遥天涯中,猪八戒牵着白马,沙僧挑着担子,师徒四人在茫茫西天取经的路上行走的情景。
上阙的“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与下阕的“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则写出了西行的路上虽遥远凶险,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踏平坎坷,翻山越岭,日出夜落,任你飞花落雪,任你雷电叱咤,我自岿然不动。我们始终不曾更改心中的意愿,朝着那西天圣地奔涉。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与“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则让人想到了孙悟空一路上斩妖除魔的情景。作为西游团队中最为重要的中坚力量,他勇敢好斗,活泼乐观,降妖除怪,屡建奇功,为师傅唐僧除去了不少的障碍,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大功告成。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一句旋律是整首歌的高潮和最动人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这一句,实在是问得很好,“路在脚下”——世上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最远的路途就在脚下,一段伟大的旅程从此开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一番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也是《西游记》给予我们最感人的地方。
三、结论
电视剧《西游记》的音乐开创了在电视剧中电子音乐和民乐及管弦乐队结合的先河。它的音乐创作内涵丰富,旋律优美、格调清新,老少咸宜。该剧片头音乐以器乐曲形式出现,表现手法自由舒展,节奏明快,音色丰富,加之巧妙地运用电声音乐,效果逼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神通广大、叱咤风云的神气和潇洒,可谓画龙点睛之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在片尾出现,旋律高亢舒展,意境悠远深邃,与片头曲前后呼应。前段舒缓深沉,后段激越昂扬,自然贴切地与电视画面契合,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师徒四人百折不回的精神风貌,使人不禁为之动容。
四、我的感受
四大名著电视剧中,主题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深沉、大气,有历史的沧桑感;《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粗犷、豪放,有侠客的豪爽气;《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委婉、凄楚,有儿女的相思情;《西游记》拍摄得最早,如今,我只要一听到《敢问路在何方》,眼前立马会浮现出孙悟空腾云驾雾,唐僧师徒“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夕阳下行走在崇山峻岭中的画面。歌曲虽然有好几个版本,我个人不觉得没有什么高下之别,理解不同唱法不同而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西游记,也都会有一首最让自己心动的歌曲,经典不会因时间而消失。
《歌唱祖国》是一首传唱广泛、脍炙人口的歌曲。歌曲的作者王莘1938年到延安鲁艺学习,师从冼星海、吕骥、向隅,多次担任《黄河大合唱》中“王老七”的角色领唱。在抗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1939年7月7日,陕北公学、鲁艺等四所学校组成了华北联合大学,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那天,鲁艺全体师生冒着倾盆大雨演唱了 《保卫黄河》。惊天的歌声与雷电交织的怒吼,让参加演唱的王莘激动不已。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一首好歌,可以唱得人热血沸腾、听得人激情澎湃。这个抹不去的难忘经历,成为后来王莘创作的动机与动力,也是广播剧《歌唱祖国》的生发核心。
广播剧《歌唱祖国》不仅讲述了歌曲诞生、流传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作者王莘的传奇经历,也为我们每个唱过这首歌的人提供了再一次通过歌声回望岁月与经历的机会。在歌声的回望中,我们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这部广播剧采用了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时空的交错中,作品用声音逻辑建立起了作品的叙事逻辑和叙事节奏,让六十年的歌曲传唱和其中的故事,具有了广播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这部作品的结构很巧妙。它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演唱这首歌切入,让历史与今天瞬间变为立体的两条线索,叙事也就此变得空灵起来。已经故去的王莘与现实中的林妙可对话,以及这种与当代人天上人间的对话方式,创造了在历史与现实间自由转化的叙事空间。这种时空上的跳跃与对话,让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变为了情感与心灵交流的过程。故事的线索丰满了起来,不再呈单一的线性发展。创作者、剧中人、听众,能够在这样的立体框架中同时进入一种相通的经验状态。不同的时代相通的情境,不同的心境相同的认同,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因情感共鸣而产生情感认同。时代的变化,情感的流动之间,形成了这部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
机缘巧合,是这部广播剧又一个成功的重要因素。听众对这首歌的熟知度,以及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背景,固然都为这部广播剧作品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成功基础。而奥运会上林妙可演唱《歌唱祖国》则成为这部广播剧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为这部作品添上了神来之笔。一件刚刚发生的、具有时效性和永久记忆价值的事情与正在创作的作品相关,可以想见创作者的欣喜。当这个社会热点成为作品的重要元素被运用的时候,不仅拉近了它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也无意中成就了这部广播剧特别的结构方式,使得历史与今天的线性承接在立体的叙事空间中变得饱满、具体和深刻。这个热点事件,让广播剧《歌唱祖国》在具有艺术性的同时显现出了现实意义。
唱着这首歌,我们看到的是时代的变化与相同的表达;听着这部广播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文化符号构建的历程。
资料来源于《歌唱祖国爱国主义教育情境文学读本》(瞿新华著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敢问路在何方》《西游记》主题歌曲赏析
摘要 3
关键词西游记、鉴赏、简介、歌手、感受
正文 3
一、《西游记》影片简介 3
二、歌曲简介 41、创作背景 42、演唱歌手 43、歌词鉴赏 4
三、结论 4
四、我的感受 5
摘要
1982-1988年拍摄制作的央视版《西游记》,由杨洁导演,六小龄童、迟重瑞、徐少华、汪粤、马德华、闫怀礼主演。该剧一经播出,获得了极高评价,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1998-1999年再次以原班人马拍摄续集,一经播出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可。《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高亢、舒展,有行者的凌云志„„皆可谓剧中音乐精华之浓缩,最能体现作曲家的创作功力。它 已经成为《西游记》的标志性音乐,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一个偶像。无论是六小龄童还是蒋大为,都在人们的记忆中刻下了一道抹不去的烙印。
关键词西游记、鉴赏、简介、歌手、感受
正文
一、《西游记》影片简介
央视1982年开拍《西游记》,1988年春节播出,轰动全国,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经典之作。6年时间,一个庞大的摄制组,制成电视剧25集,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慢动作,而央视拍摄此片的不计成本、精心打造,也可见一斑。
这部《西游记》,可以视为名著影视化的普及版,女导演杨洁把吴承恩原著里大量的佛经偈语、晦涩的对白全部删除,只给观众最清楚的故事情节。所以,它可以说是老幼咸宜,得到最广大阶层的追捧,获得“飞天奖”特别奖、“金鹰奖”最佳连续剧一等奖。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被评为中国第六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同时,以一百二十三万多张的选票当选为“中国第二届电视十大明星”首席。
央视版《西游记》的主要亮点,就是上世纪80年代内地最高水平的特技,许多观众还饶有兴趣地在报纸娱乐版努力学习“孙悟空的‘筋斗云’、‘七十二变’究竟是怎样拍成的”之类的文章,尽管这些特技在今天看来已经非常粗糙。
个性到位的表演、平实又不失幽默的台词,传神的配音塑造了剧中众多色彩绚丽的屏幕形象:唐玄藏稳重端庄,孙悟空机敏诙谐,猪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一个个神话人物就这样从数代人的梦中走到了眼前。
该片采用实景为主,内外景结合的拍摄方法。既有金碧辉煌的灵宵宝殿,祥云飘渺的瑶池仙境,金镶玉砌的东海龙宫等棚内场景,又有风光倚丽的园林妙景,名山绝胜以及扬名远近的寺刹道观„„
此外,片中的音乐也达到了同时期电视剧创作的最高境界。由中国音乐文学协会副主席闫肃作词、著名作曲家许镜清作曲的数十首插曲随着《西游记》的无数次播出深入人心,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更是风靡一时,至今仍是四十多岁男性卡拉OK的高点唱率歌曲。
二、歌曲简介
1、创作背景
曲,许镜清,出生于山东龙口。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理事。1980年以后,许镜清介入电影音乐创作,曾为故事片《丹心谱》、《红象》、《九月》等八部电影作曲。1983年许镜清作为第十位候选者开始进入《西游记》的音乐创作,1987年年底完成。《敢问路在何方》和《西游记》的音乐是许镜清的成功之作,也是成名之作。二十年来他创作了近百部影视音乐,他的影视歌曲最大特点就是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融合。
词,阎肃,剧作家。原名阎志扬。河北保定人。重庆大学肄业。创作的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下四川》1964年获第三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优秀奖。歌剧《江姐》1977年获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会演创作奖。与人合作的歌剧《忆娘》、京剧《红灯照》197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音协委员。《西游记》歌词多数都是阎肃写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带着一往无前的豪气,也体现了作者的国学功底,既大气又耐听。
2、演唱歌手
1984年《计收猪八戒》、《三打白骨精》两集首播、1986年前11集全播时均由张暴默演唱。25集全播时改为蒋大为演唱。张纪中的新版《西游记》主题曲依旧沿用敢问路在何方,由歌手刀郎演唱。当时这首歌准备用做插曲,这是一首充满男人气质的歌曲。但在录音时,另一位作曲家的一首主题歌已选用了男声,许镜清只好改用了张暴默,作为首唱,张暴默的演唱很有特色,她的声音柔中带刚,柔中有美,非常内在。蒋大为是民族唱法,浑厚饱满,可谓经典。刀郎具有西域味的独特嗓音营造出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独特意境和全新的画面感。
3、歌词鉴赏
歌曲的上下两阙歌词均由“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引出,此句一出,我们仿佛就看见了莽莽尘沙,遥遥天涯中,猪八戒牵着白马,沙僧挑着担子,师徒四人在茫茫西天取经的路上行走的情景。
上阙的“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与下阕的“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则写出了西行的路上虽遥远凶险,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踏平坎坷,翻山越岭,日出夜落,任你飞花落雪,任你雷电叱咤,我自岿然不动。我们始终不曾更改心中的意愿,朝着那西天圣地奔涉。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与“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则让人想到了孙悟空一路上斩妖除魔的情景。作为西游团队中最为重要的中坚力量,他勇敢好斗,活泼乐观,降妖除怪,屡建奇功,为师傅唐僧除去了不少的障碍,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大功告成。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一句旋律是整首歌的高潮和最动人的地方。“敢问路在何方”这一句,实在是问得很好,“路在脚下”——世上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最远的路途就在脚下,一段伟大的旅程从此开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一番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也是《西游记》给予我们最感人的地方。
三、结论
电视剧《西游记》的音乐开创了在电视剧中电子音乐和民乐及管弦乐队结合的先河。它的音乐创作内涵丰富,旋律优美、格调清新,老少咸宜。该剧片头音乐以器乐曲形式出现,表现手法自由舒展,节奏明快,音色丰富,加之巧妙地运用电声音乐,效果逼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神通广大、叱咤风云的神气和潇洒,可谓画龙点睛之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在片尾出现,旋律高亢舒展,意境悠远深邃,与片头曲前后呼应。前段舒缓深沉,后段激越昂扬,自然贴切地与电视画面契合,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师徒四人百折不回的精神风貌,使人不禁为之动容。
四、我的感受
四大名著电视剧中,主题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深沉、大气,有历史的沧桑感;《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粗犷、豪放,有侠客的豪爽气;《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委婉、凄楚,有儿女的相思情;《西游记》拍摄得最早,如今,我只要一听到《敢问路在何方》,眼前立马会浮现出孙悟空腾云驾雾,唐僧师徒“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夕阳下行走在崇山峻岭中的画面。歌曲虽然有好几个版本,我个人不觉得没有什么高下之别,理解不同唱法不同而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西游记,也都会有一首最让自己心动的歌曲,经典不会因时间而消失。
《歌唱祖国》是一首传唱广泛、脍炙人口的歌曲。歌曲的作者王莘1938年到延安鲁艺学习,师从冼星海、吕骥、向隅,多次担任《黄河大合唱》中“王老七”的角色领唱。在抗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1939年7月7日,陕北公学、鲁艺等四所学校组成了华北联合大学,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出席了成立大会。那天,鲁艺全体师生冒着倾盆大雨演唱了 《保卫黄河》。惊天的歌声与雷电交织的怒吼,让参加演唱的王莘激动不已。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一首好歌,可以唱得人热血沸腾、听得人激情澎湃。这个抹不去的难忘经历,成为后来王莘创作的动机与动力,也是广播剧《歌唱祖国》的生发核心。
广播剧《歌唱祖国》不仅讲述了歌曲诞生、流传的故事,不仅讲述了作者王莘的传奇经历,也为我们每个唱过这首歌的人提供了再一次通过歌声回望岁月与经历的机会。在歌声的回望中,我们想起了自己的故事。
这部广播剧采用了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时空的交错中,作品用声音逻辑建立起了作品的叙事逻辑和叙事节奏,让六十年的歌曲传唱和其中的故事,具有了广播剧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这部作品的结构很巧妙。它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林妙可演唱这首歌切入,让历史与今天瞬间变为立体的两条线索,叙事也就此变得空灵起来。已经故去的王莘与现实中的林妙可对话,以及这种与当代人天上人间的对话方式,创造了在历史与现实间自由转化的叙事空间。这种时空上的跳跃与对话,让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变为了情感与心灵交流的过程。故事的线索丰满了起来,不再呈单一的线性发展。创作者、剧中人、听众,能够在这样的立体框架中同时进入一种相通的经验状态。不同的时代相通的情境,不同的心境相同的认同,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因情感共鸣而产生情感认同。时代的变化,情感的流动之间,形成了这部作品的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
机缘巧合,是这部广播剧又一个成功的重要因素。听众对这首歌的熟知度,以及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背景,固然都为这部广播剧作品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成功基础。而奥运会上林妙可演唱《歌唱祖国》则成为这部广播剧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为这部作品添上了神来之笔。一件刚刚发生的、具有时效性和永久记忆价值的事情与正在创作的作品相关,可以想见创作者的欣喜。当这个社会热点成为作品的重要元素被运用的时候,不仅拉近了它与现代生活的距离,也无意中成就了这部广播剧特别的结构方式,使得历史与今天的线性承接在立体的叙事空间中变得饱满、具体和深刻。这个热点事件,让广播剧《歌唱祖国》在具有艺术性的同时显现出了现实意义。
唱着这首歌,我们看到的是时代的变化与相同的表达;听着这部广播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国文化符号构建的历程。
资料来源于《歌唱祖国爱国主义教育情境文学读本》(瞿新华著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歌曲欣赏课
1.东方之珠赏析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01|4.6i” 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特别是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 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它将全
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其画龙点睛之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则 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2.神秘园夜曲赏析
神秘的忧伤。听久了会想要落泪,因为那旋律已非单纯的小提琴曲,而分明是来自心底的声音,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深切的悲悯。但这又并非是悲叹调。悲叹调予人以虚空,而它的悲凄,穿透生命表层,直抵人心。它像是极轻而又极重的划过琴弦,再划过那似有痕也似无痕的空间。
只有心中存留往事及梦里的人才能融入这意境,体味这悲悯。曾经一起笑过的,爱过的,伤过的,梦过的,都飘散成为遥远而清晰的印记。人生永恒的无奈与真实,没有失掉曾经伤感的情怀,没有失掉聆听安静与忧伤的心。
有人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神秘花园,只有自己才能决定园里的一切。而我想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神秘园,也许有时自己也不能明白里面有些什么。但一定有一种声音,是属于那里的。
真正的音乐是在灵魂深处勾勒的东西。神秘园体现的不仅仅是音符,它是缓缓地、轻柔地穿透,直至充溢在脑际,在心灵深处旋出飘渺的景致。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可探究的净土,便是原始的未经雕琢和凿透的心中的圣地。
3.浏阳河2008赏析
第一大段从A1到C1讲述了母亲那一辈,也就是李谷一那一辈的成长,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化的探索,与他们的上一辈一样“经过你那些的经过”,并“也勇于不同”。
第二大段从A2到C2讲述了周笔畅这一辈人的成长,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文化的探索跟上一辈一样,也“经过你那些的经过”,但是“更勇于不同”。
C3和C4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C1、C2,更是一种递进和加强的关系,突出强调了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D段讲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讲到了对故乡,对中国文化的依赖。
C5、C6将“时间”和“河”更加进一步融合在了一起,“浏阳河”这条河从上一代流到这一代还会流到更远的一代,《浏阳河》这首歌也从上一辈流传到了这一辈,也会流传到更远的一辈。那条河和那首歌,“一首歌是一条河”,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随时间一同流传下去,而且会有更好的发展,“多少希望变金黄”。
推荐专题: 歌曲赏析《我和你》歌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