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展示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2022-09-27 21:25:4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展示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展示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篇: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关于成语故事三则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成语故事三则-教案教学设计棒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包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

拟订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学到了许多成语,谁能说 说你所知道的`成语。

指名说

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几则成语故事。

板书:成语故事三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哪三则成语,你能大体说说它的故事吗?

(2)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力求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指名说

三、检查自学:

1、查生字:默写本课的生字,评议。

2、理解:俸禄

结合插图理解:张口结舌

⒊说一说通过预习理解的新词。

四、学习《自相矛盾》

1、师揭示题目,提问:“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呢?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先后说了两句话,指名说一说,及时板书:

戳不穿

能戳穿

⒋同学们,通过老师的板书你发现什么吗?

(他说的两句话前后相抵触)

⒌师小结:这就叫自相矛盾。

⒍练习朗读楚国人说的话。

⒎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周围的其他人有没有犯过自相矛盾这样的错误。

7、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五、小结

第二篇:《回顾拓展》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⒈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⒈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⒉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⒊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⒋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⒌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整体回顾中进一步提炼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⒈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熟读成诵。

⑶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⒉课外拓展。

⑴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⒈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⒉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⒊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⒋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第三篇:成语接龙教学设计

成语接龙教学设计

————楼字龙的成语

一、导入

1、复习“层”字龙

孩子们温故而知新,首先让我们复习复习“层”字龙的成语。

二、新学

(一)读一读

1、听录音跟读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楼”字龙,首先让我们一起跟着录音小声读一读。

2、全班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

3、打乱顺序教读

现在成语的顺序打乱了,你们还能读准吗?哪个大组愿意开火车教大家读。

(二)认一认

生字宝宝们离开了家,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哪个大组想来开火车教大家读。

(三)诵一诵

我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来诵读一次。

(四)猜一猜

1、看图片猜一猜

2、看情境猜一猜

3、看释义猜一猜

(五)用一用

用“知难而进”、“泪如泉涌”进行仿句。

三、读成语故事《才高八斗》

一边读故事,一边思考谢灵运是怎样一个人,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四、互动活动

家长或者老师任意说出一个字,孩子们将以这个字为龙头进行成语接龙。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回顾拓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3、学生通过读故事,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教学重难点:

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2、突破方法:

与课文结合,反复体会,老师适时指导。

【教学准备】

1、生回家充分预习,读熟日积月累。

2、回忆课文内容,准备交流平台。

【教学程序】

一、交流平台

1、生齐读交流平台要求,思考:

交流平台让我们交流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内容:

⑴ 本组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感情的?

⑵ 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思乡感情的。

3、生讨论,共同总结。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日积月累部分的内容,思考:这些句子都是讲什么的?

2、讨论得出结论:

积累表达乡思的诗句。

3、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些句子都是什么意思?

4、全班总结: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的意思是: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这句诗中的游子指的是李白。所谓浮云游子意,人们拿浮云比游子,是说他们的行踪都是飘浮不定的。这句诗的意思是: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去的朋友已好久没有相见了。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充满思念和惆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意思是:他乡的树已经落叶了,夜里,在寒冷的灯光下,也是飘泊他乡的孤独的人啊。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意思是:如果明月有情的话,它应该认识我啊,因为每年我们都能在他乡相见。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意思是:家乡只在我的梦里,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你看那春天的江面上来来往往的人,有几个是回去的呢?

江南几度梅花开,人在天涯鬓斑白了。意思是:记不清东南的梅花开了有多少次了,离开家乡的我已是双鬓斑白了。

5、师引:这些写思乡的诗句,又是通过写什么样的人、事、景、物来反映自己思乡情的呢?

6、生讨论。

7、生交流这些句子的原诗是什么样的?

(有能力的就多交流,没有的多积累。)

三、趣味语文

1、生自由读文,说说主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生讨论,这个故事趣在哪里?

3、师出示全诗: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生,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生讲其它趣味语文故事。

【同伴互评】

此设计条理清楚,有比较强的操作性,口语交际部分,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总结得出交际的内容,这样让学生会有话可说。日积月累,让学生明白每句话的意思,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如果能拓展一些相关的资料在里面,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

第五篇:成语的教学设计

成语的教学设计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评选故事大王。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第六篇:成语教学设计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之“成语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系列活动之“成语世界” 课型:活动课 教学模式:“交流、合作、延伸”活动课模式

一、教材与课型

本专题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梳理探究部分,是一系列成语学习活动,而本课则属于此系列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检测、巩固所积累的成语。教学这一课,应该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有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用“1课时+课余时间”进行“课前汇报交流+小组合作活动+课后延伸”式的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兴趣、培养爱好、发展特长为目的的课型。它在形式与内容上灵活创新,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17)班作为普通班,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误用成语的情况经常发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积累成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②锻炼学生的逆反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复习、巩固、积累成语。

2、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做好提前预习,了解成语的定义、来源与结构。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积累成语,并做成幻灯片在班内课前交流。

八、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个成语世界。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

1 秀,叫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叫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请大家说说看,我刚才这段话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二)、预习成果展示及评价

(三)学生活动——成语擂台赛

1、比赛规则介绍

2、独当一面——必答题 (1)巧填同义词,组成成语。 (2)巧填反义词,组成成语。 (3)巧填成语,组成城市名。 (4)说出三个以上带“牛”的成语

(5)巧填成语,组成有关学习的事物名称。 (6)辨言语,填成语。 (7)俗语换成语。

(8)你知道下面成语的正确读音吗?

3、一马当先——抢答题 (1)方格成语游戏。 (2)填成语,猜谜语。 (3)看图猜谜语。 (4)判断正误。 (5)成语接龙。

4、众志成城——共答题 (1)为广告成语消毒

(2)谈一谈: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作具体分析。(2002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

(3)写一写:反弹琵琶——用出新意

(四)师生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请用一句带成语的话来概括。

(五)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容易误读、误写、误用的成语,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成册,为成语的高考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谢谢指导!

推荐专题: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展示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