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发表 “压强”教学案例与反思(范文六篇)

2022-09-23 08:32:5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发表 “压强”教学案例与反思(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发表 “压强”教学案例与反思(范文六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因此,老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实施物理教育.老师在教学生使用物理实验器材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同时,也要做好教学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互动教学.首先,老师要做好调控实验器材的操作秩序.学生在学习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时,大多是很热情很感兴趣的,这使得课堂纪律往往得不到保持.因此,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地组织教学,保持课堂的纪律.学生在使用物理器材之前,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讲解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认真的观摩,在观摩之后再进行实验.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性的物理器材,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自己研究使用.例如:老师在讲解各种物体的密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物体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其次,在实验完成后,老师要让学生对所有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整理,让物理器材物归原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自己动手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老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交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的实验方法.学生要进行实验的前提是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来回的巡视,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是否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的,对于不规范操作的同学,老师要及时地指出来,并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老师还要善于总结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全体同学进行强调,让学生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不足的地方,并及时改正.学位生在实施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环节,对学生物理实验器材的保管、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器材使用方法,运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物理中的现象,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妙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今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是通过文本、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教育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来辅助教学的软件.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果单靠各种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看,把物理中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例如:物理课本中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电、磁场知识,光和声波的知识,以及大气压强等抽象知识是无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吸引力、良好的交互性、省时高效及资源共享等特点,在物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多彩的视听世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以让学生觉得新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学习物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物理课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因此,初中老师在实施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第二篇: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压强教学设计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 姓名:汪正祥

【设计思想】

本设计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民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通过实验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观察法、探讨法、演示实验法、训练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一节压强第13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学情与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 好动 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

2.教材分析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 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图钉、方砖、泡沫塑料、水果刀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提问:

1.大家见过怎样用斧子砍树吗?是用斧刃砍,还是斧背?为什么? 2.同学们观察过自己的书包带子吗?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书中图的方法做一做.感受有什么不同,知道是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

前面我们学过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力压力(1)、压力

对于压力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知道压是个动词那么那我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压这个动作。请同学演示 自己据一些例子

请画出在下面四种情况下支持面上所受力的方向。

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以放在物理课桌上的课本为例。

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1.感受压力的效果。实验探究1:发给每桌一个图钉,请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地夹着图钉,感受一下,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呢?

举例:为什么人在雪地上行走时脚容易陷进积雪中,而穿上宽宽大大的滑雪板时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还能在雪地上滑行?

1.压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预设: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工作,为引入演示实验做好铺垫。)

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或猜想还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所以,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相同,研究压力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再控制压力相同,研究受力面积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选用器材:两块砖和一泡塑料。

„设计意图:把两块砖和一块砖分别放在泡沫塑料上所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同,但把两块砖叠起来平放与一块砖平放的受力面积相同,因此,可以比较出压力的大小对压力效果的影响;把同一块砖平放与立放能保证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参照课本实验。

(1)把一块砖平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把两块砖叠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3)把一块砖竖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

收集证据:图(a)、(b)受力面积相同,但压力不同,图(b)受到的压力大,产生的形变大,作用效果明显。

图(a)、(c)压力相同,但受力面积不同,图(c)的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形变大,作用效果明显。

分析论证: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强的计算 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写作“N/m”,物理学中称为帕斯卡。帕斯卡是非常小的单位;我们把三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约为1Pa。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信息窗”,让学生对帕斯卡有所了解。知识链接

„帕斯卡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1623年6月19日生于法国克莱蒙费朗,1662年8月19日逝世于巴黎,享年39岁。

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流体力学、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

托里拆利实验的消息传到法国后,引起了帕斯卡的极大兴趣,在1646年10月,他几次重复了托里拆利的实验,均获成功。1646-1647年,他准备了几根长度约12m的各种形状的玻璃管,把它们固定在船的桅杆上,分别用水和葡萄酒做实验,帕斯卡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1647年10月出版的《关于真空的新实验》一书中指出,管内出现的空隙确实是真空。

帕斯卡还做过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和虹吸现象的实验。1648年9月19日,帕斯卡让他的内弟佩里埃把气压计带到克莱蒙附近高约1000m的多姆山,在山上进行实验,看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山顶比山脚的水银柱高度低8.5cm);他自己也在巴黎的圣杰克塔顶做过同样的实验。帕斯卡把真空存在的论证和大气压强联系起来,进而把两者放在更为一般的“流体平衡”理论中来加以阐述,说山顶实验使他“亲眼看到自然界中最轻的流体——空气和最得的流体——水银之间的平衡。”‟

实际应用:比较坦克与图钉所产生的压强。

例题:一辆质量为12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m2;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的压强的大小。

已知:坦克的质量m=12×103kg,履带面积S1=1.5m2, 图钉所受压力F2=20N,面积S2=0.05mm2。

求: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和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并比较其大小。

22解:坦克对地面的压力:F1=G=mg=12×103kg×9.8N/kg=1.18×105N。地面的受力面积:S1=1.5m2×2=3m2.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 =

=3.93×10Pa。图钉尖对墙的压力:F2=20N。

墙的受力面积:S2=0.05mm2=5×10-8m2。

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

=4×108 Pa。

比较可知,图钉虽小,但是它对墙面的压强却远大于坦克对地面的压强。„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交流与讨论:

估算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行走时和站立时的压强一样吗? 如何估算每只脚的面积? 采用的方法:割补法测面积。

根据质量计算重力,得到人对地面的压力,代入公式P=

进行计算。3.压强的增大与减小。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增大压强?怎样才能减小压强?

分析归纳: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

应用:(1)把两个核桃同时放在一只手上捏,由于两个核桃互相挤压,其接触面积非常小,产生的压强很大,很容易把核桃压开。

(2)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它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答: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应用:钉子、箭头、刺刀、长矛等。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应用:建筑物的地基、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学生的书包做成双肩背且背带做得比较宽。

三、课堂小结。

1、基础知识。

4(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叫受力面积。

(3)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公式:P=

,单位:Pa。

2、研究方法。

通过猜想、分析、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压强的规律。

四、课堂反馈。

1、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力也很大,为什么它可以在土路上工作而不陷入泥土中?

(答案: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往地里打桩,为什么要把桩的下端削成尖形?(答案: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3.书包的背带为什么要做得很宽?(答案: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4.将边长为3dm的立方体铜块放在上表面面积为100cm2的水平放置的铁块上。求铁块上表面受到铜块的压强是多少?(铜的密度P=8.9×103kg/m3,g=10N/kg)

分析:找到受力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铜块的底面积900cm2,大于支持面的面积100cm,所以受力面积是100cm。(答案略)

22【设计思路】

1.本节从学生常见的但没有思考过的现象引入新课,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再介绍压强的铺垫重点知识压力,通过对四个图例的分析来理解压力的的概念;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之后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并口头解释压强现象,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突出物理学是描述自然现象,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学科。

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通过演示实验的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 新精神。

3.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培养了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

【作者简介】

吴龙金,男,中学一级物理教师。获2002年南靖县说课比赛二等奖,获2004年2006年 2007年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漳州市优秀指导教师,2005年南靖县实验教学比武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县级、镇级、校级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从2002起长期担任初三物理教学工作及备课组长,有教学论文多篇,是学校物理教学的骨干教师。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适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将“问题解决”

引入物理课教学中,本文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含义、操作流程和在教学中操作此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传统教学

现代的教育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为重点,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主体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社会生存,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学生的主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教与学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xx)3-049-001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含义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主线,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构建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特点是要学生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着眼点在“思”。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问题

解决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并不是全部否认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也不是最好的途径。而问题解决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套路,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不能将两种教学模式割裂开来,这是因为,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基础,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是主要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为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而问题解决教学又提高了传统教学的质量,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使之相得益彰。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

物理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流程。

以物理新授课为例,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遵循科学知识创新的一般认知程序,模拟科学知识的认知流程,探究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基于此,新授课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如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深化。在新授课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以类似科学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口,以导致悖论、提出问题为动力,以理性分析、科学猜想为核心,以实验验证、理论论证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为判断,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逻辑、发散、形象、直观等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真正拥有者应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不单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学”。当然,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尽管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但这种自主学习又是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当学生质疑关注点偏离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走回教学正轨。同时学习者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特定的困难,当这些困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不足以应付挑战,这也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外,在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下几方面也会影响到此模式操作的实效性,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还受授课内容的难易、学生认知水平、智力因素等影响。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因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

实践证明,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是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环环相扣的问题下进行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的,所以一旦被掌握,就深深扎根。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挥。此外,师生间通过问题进行多向信息交流,使师生双方关系和谐,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所以问题解决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现象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一种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基于社会生活,围绕学生感兴趣、指向未来的现象或者主题来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式教学。笔者以本身负责的初中物理为例,谈一谈对现象教学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现象教学;探究

20xx年芬兰实行新的教育大纲,并将现象教学全面引入到教育课程大纲内,把现象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多学科教师合作为基础为学生创建出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国内的教育改革同样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所以将现象教学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在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下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对初中物理教育从业者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方向。

一、现象教学的构建

现象教学基本是由展示现象、描述现象(解释现象的成因及影响)、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几个步骤所组成。从教学实施环节来看,可以概括为“现象或话题的选择与学时规划”、“教师备课与数学”、“学生学习与评估”三部分。

(一)现象或话题的选择与学时规划

初中物理现象或话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是不能选择虚拟、幻想以及不真实的生活现象,所选现象或话题要基于生活想象、现实需要和学生特点三方面去选择;第二是要注意所选话题需要一定的典型性,能够揭示事物运行背后的规律,同时需要学生进行选择和学时规划。例如4月22日是国际地球日,教师就可以选择“地球的能源”进行教学;又比如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教师们也可以选择“火箭升空”这一话题进行教学。一个现象或话题的学时根据教学需求来确定,不过因为涉及多学科内容,因此学时一般都在2学时以上,多的甚至可以到十几个学时。

(二)教师备课与教学

初中阶段的现象教学可以分为全课教学和分科教学两种。全课教学暂且不与讨论,分科教学强调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学生方便系统的获取学科知识,能够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笔者所负责的初中物理现象教学探究正是分科教学,但教师要注意不能够让分科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学习与评估

现象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传统教学,更是要与传统教学相融合,进而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比如现象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再坐在教师中进行被动学习,而是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在现象教学完成后则需要对现象教学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评估方面:一方面学生的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小组内成员评估和教师对学生评估三部分;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估包括学生对授课情况和教师的评估以及教师间的互相评估,这两种评估都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现象教学的实例

(一)设计思路

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这是一项举国同庆的盛事。同时火箭升空又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时事的同时对物理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希望学生通过结合视频图片和新闻,通过观察、计算等活动学习到八年级下册中《运动和力》、《功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2.结合具体的情境来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通过物理视角来看待问题;3.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来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

1.人员安排教师事先需要将学生分为等量人数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和一位记录员。小组长需要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研究和对数据的归纳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的人选进行仔细的考虑,务必让小组长发挥出带头作用,能够带动起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氛围,记录员负责进度情况进行记录。2.教学与记录教师在为学生播放与神舟十一号相关的新闻、图片和视频后,需要向学生提出与火箭升空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别是八年级下册中《运动和力》、《功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结合火箭升空的情况相将这些知识穿插其中,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吸收整合。每一个小组都需要派出一个专门的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出总结,然后分别进行小组内部评估、小组之间评估和小组成员的教师负责情况的评估,最后由教师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并对学生现象教学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四)教学总结

正如本次活动所表现的那样,物理知识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构建理科思维、掌握物理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之,现象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有益尝试,既能够优化学习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将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与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相结合,让它能够根植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之上,和其他各色教育方法一起应用于中华民族教育教学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于国文,曹一鸣.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J].外国中初中教育,20xx(7):57-63.

[2]陈式华.现象教学――芬兰20xx教改新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30(11):102-106+117.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适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将“问题解决”

引入物理课教学中,本文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含义、操作流程和在教学中操作此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传统教学

现代的教育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为重点,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主体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社会生存,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学生的主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教与学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xx)3-049-001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含义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主线,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构建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特点是要学生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着眼点在“思”。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问题

解决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并不是全部否认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也不是最好的途径。而问题解决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套路,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不能将两种教学模式割裂开来,这是因为,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基础,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是主要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为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而问题解决教学又提高了传统教学的质量,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使之相得益彰。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

物理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流程。

以物理新授课为例,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遵循科学知识创新的一般认知程序,模拟科学知识的认知流程,探究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基于此,新授课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如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深化。在新授课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以类似科学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口,以导致悖论、提出问题为动力,以理性分析、科学猜想为核心,以实验验证、理论论证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为判断,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逻辑、发散、形象、直观等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真正拥有者应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不单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学”。当然,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尽管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但这种自主学习又是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当学生质疑关注点偏离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走回教学正轨。同时学习者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特定的困难,当这些困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不足以应付挑战,这也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外,在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下几方面也会影响到此模式操作的实效性,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还受授课内容的难易、学生认知水平、智力因素等影响。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因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

实践证明,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是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环环相扣的问题下进行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的,所以一旦被掌握,就深深扎根。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挥。此外,师生间通过问题进行多向信息交流,使师生双方关系和谐,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所以问题解决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在学生学习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发挥了自主性去体验了这个过程.而生本教育恰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呢?

1.明确定位,突出学生主体

要将生本教育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学生主体,改变过去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好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根据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在物理理论教学过程中还是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课.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大气压强的理解,谈谈在生活中遇到的大气压强导致的现象.这种突出学生主体的方式,更能带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转变观念,突出探究作用

生本教育的另一特点就是突出探究,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突出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干电池和锡箔纸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短路的现象,这种小实验不仅安全利于学生操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的求知欲望.布置这样趣味实验当课后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也能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激情.

3.创建小组,突出合作作用

突出合作也是生本教学的特点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力和机械》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相关题目,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看哪一组能最快地讨论出结果,并向其他学生展示出来.创建小组也可以使组员之间互相督促,教师在分组时可以综合一下,将一些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等生分到各组,让他们带动和帮助学生那些成绩较差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使学生共同进步.当然合作不能仅限于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等等.

生本教育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良好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立足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从明确定位,突出学生主体,转变观念,突出探究作用,创建小组,突出合作作用三方面对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希望以上几种方式可以给各位教师一些借鉴,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飞.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中学物理,20xx,32(20):39-39.

推荐专题: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