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花鸟小品教案(合集)

2022-09-23 08:32:2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花鸟小品教案(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花鸟小品教案(合集)》。

第一篇:《花鸟画》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几件花鸟名作。

重点难点:

花鸟画的优良传统。

不似之似的评画标准。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花鸟画。

新授:

介绍花鸟画及题材范围。

画的一种。

画有三大类:任人物、山水、花鸟。

介绍花鸟画的历史:

唐代成为独立画科,起初研究形似,后来渐渐成熟,发展为寄托画者情感为主。

介绍书中作品:

花篮图:

工笔重彩技法,篮中的花(牡丹、海棠、玉兰)富贵之花,绢本。

出水芙蓉:

没骨法,荷花。

柳鸦芦雁图(部分)

单色,介绍作者赵佶(宋徽宗)。

墨竹:

竹,四君子之一,写意。

雁荡山花:

兼工带写,幽篁乃先勾线,再上色,而野菊花及叶明显是写意的。

第二篇:《花鸟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口诀,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到教学效果。

老师应把步骤制成挂图,写上文字,说明每一步应如何去画,要求达到什么效果,或制成幻灯片、投影片,使画面更清晰地体现出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课文以范画配合步骤图解,教师除了讲授国画知识外,还须结合范画进行分析,讲解,指出学生作画应注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欣赏范画。

本课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笔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二)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四)课业类别:

绘画习作课。

(五)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六)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

3、幻灯片及教师放大的范画。

画麻雀的步骤图。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枣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三、教学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国画常识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虽然有了明确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在练习时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练习,还可以画一些其它的鸟类,这样才能掌握鸟的画法。

第三篇:《花鸟画》教案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针对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及得到的效果进行探索与交流。情意:对比自然中的花鸟,欣赏研究一幅花鸟画,了解画家用笔用墨的方法。

能力: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教学重点:

写意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小鸟》等。

教学难点:

笔墨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表现了些什么?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拿起手中的笔把刚才音乐中所听到的动物画下来吧。(用自己的测验纸画)展示学生作业(赞扬为主)

哪位同学能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说说为什么?(生答)

(动)同学们,现在分小组(4人)讨论一下,说说中国传统花鸟画绘画有哪些特点。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1)“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2)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教学意图: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

三、教师示范

让学生找一找老师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植物与小鸟的?(没骨法、勾染法,蘸墨、蘸色的方法可以重点讲一讲)

教学意图:学生观摩侧锋、中锋、干笔、湿笔等不同运笔用墨的方法,四、欣赏书上范作P30与自然中的花鸟做比较

1.画植物枝、干时中锋用笔教多,墨色较干;画叶时侧锋用笔教多墨色较湿

2.画鸟时概括、简练,墨块运用教多,勾笔墨色较干些

3.石块的画法勾染较多

4.注意墨色深浅的控制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五、学生临摹练习

教学意图:在欣赏了解花鸟画的基础上进行临摹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欣赏水墨之韵味,感受水墨特性。

第四篇:《花鸟画》教案

一、课题的产生:

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和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中国画简称“国画”,原来是泛指中国绘画,是为了区别于明末传入中国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解放前称中国画为“国画”、称中医为“国医”、称中国武术为“国术”、:称京剧为“国剧”、称广东音乐为“国乐”,这些冠以“国”字的名称解放之后都已改掉,唯有中国画仍保留“国画”的名称(50年代曾一度改称“彩墨画”)。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举凡花卉、翎毛、走兽、草虫、鳞介、蔬果、树石、器物、池沼、溪潭、林莽、草地等等,除人物以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生活中的花鸟本身就有着人们共同感受的自然美,它们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如牡丹之富丽,水仙之素雅,松竹之刚劲,藤萝之繁茂以及仙鹤之举止不凡,雄鹰之志在千里,孔雀之美丽卓艳??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美的共鸣。中国的花鸟画不仅是表现花鸟之美,而且是以描绘花鸟为媒介,抒发和表达人的观念和情感。历代中国花鸟画家巧妙地运用喻、比、兴等手法,通过富于情感的花鸟形象,表述画家对当时的社会、人生的体验和认识。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畏“千磨万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坎坷、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的刚正不阿、孤做倔强的性格。金农伤时不遇,尝以梅兰自比,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他在一幅墨兰上题:“若被春风勾引去,和葱和蒜卖街头”。我们可以从中体昧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愤恨。现代的花鸟画作品,在技法上继承传统,大胆革新,在思想内涵上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以新的花鸟画歌颂和赞美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美好生活。您可能也喜欢:《流动的画》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

技能目标: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山水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美。情感目标:感受山水画意境美,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课件。风景名胜照片1~2张。

五、教学过程:

第五篇:《花鸟画》教案

一、课题的产生:

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和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中国画简称“国画”,原来是泛指中国绘画,是为了区别于明末传入中国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解放前称中国画为“国画”、称中医为“国医”、称中国武术为“国术”、:称京剧为“国剧”、称广东音乐为“国乐”,这些冠以“国”字的名称解放之后都已改掉,唯有中国画仍保留“国画”的名称(50年代曾一度改称“彩墨画”)。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举凡花卉、翎毛、走兽、草虫、鳞介、蔬果、树石、器物、池沼、溪潭、林莽、草地等等,除人物以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生活中的花鸟本身就有着人们共同感受的自然美,它们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如牡丹之富丽,水仙之素雅,松竹之刚劲,藤萝之繁茂以及仙鹤之举止不凡,雄鹰之志在千里,孔雀之美丽卓艳??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美的共鸣。中国的花鸟画不仅是表现花鸟之美,而且是以描绘花鸟为媒介,抒发和表达人的观念和情感。历代中国花鸟画家巧妙地运用喻、比、兴等手法,通过富于情感的花鸟形象,表述画家对当时的社会、人生的体验和认识。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畏“千磨万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坎坷、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的刚正不阿、孤做倔强的性格。金农伤时不遇,尝以梅兰自比,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他在一幅墨兰上题:“若被春风勾引去,和葱和蒜卖街头”。我们可以从中体昧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愤恨。现代的花鸟画作品,在技法上继承传统,大胆革新,在思想内涵上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以新的花鸟画歌颂和赞美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繁花似锦的美好生活。您可能也喜欢:《流动的画》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

技能目标: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山水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美。情感目标:感受山水画意境美,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课件。风景名胜照片1~2张。

五、教学过程:

第六篇:《花鸟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口诀,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到教学效果。

老师应把步骤制成挂图,写上文字,说明每一步应如何去画,要求达到什么效果,或制成幻灯片、投影片,使画面更清晰地体现出来,吸引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课文以范画配合步骤图解,教师除了讲授国画知识外,还须结合范画进行分析,讲解,指出学生作画应注意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欣赏范画。

本课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笔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二、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二)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四)课业类别:

绘画习作课。

(五)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六)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

3、幻灯片及教师放大的范画。

画麻雀的步骤图。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3、讲授新课(直接导入)

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4、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5、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枣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6、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7、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8、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9、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三、教学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作一些国画常识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法则的理性认识。虽然有了明确的绘画步骤和方法,学生也不一定完全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懂得实践出真知,从实际的操作中得出结论。在练习时多作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练习,还可以画一些其它的鸟类,这样才能掌握鸟的画法。

推荐专题: 花鸟小品教案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