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发表 “压强”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范文三篇)

2022-09-23 08:24:0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发表 “压强”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发表 “压强”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范文三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现象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一种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基于社会生活,围绕学生感兴趣、指向未来的现象或者主题来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式教学。笔者以本身负责的初中物理为例,谈一谈对现象教学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现象教学;探究

20xx年芬兰实行新的教育大纲,并将现象教学全面引入到教育课程大纲内,把现象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多学科教师合作为基础为学生创建出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国内的教育改革同样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所以将现象教学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在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下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对初中物理教育从业者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方向。

一、现象教学的构建

现象教学基本是由展示现象、描述现象(解释现象的成因及影响)、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几个步骤所组成。从教学实施环节来看,可以概括为“现象或话题的选择与学时规划”、“教师备课与数学”、“学生学习与评估”三部分。

(一)现象或话题的选择与学时规划

初中物理现象或话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是不能选择虚拟、幻想以及不真实的生活现象,所选现象或话题要基于生活想象、现实需要和学生特点三方面去选择;第二是要注意所选话题需要一定的典型性,能够揭示事物运行背后的规律,同时需要学生进行选择和学时规划。例如4月22日是国际地球日,教师就可以选择“地球的能源”进行教学;又比如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教师们也可以选择“火箭升空”这一话题进行教学。一个现象或话题的学时根据教学需求来确定,不过因为涉及多学科内容,因此学时一般都在2学时以上,多的甚至可以到十几个学时。

(二)教师备课与教学

初中阶段的现象教学可以分为全课教学和分科教学两种。全课教学暂且不与讨论,分科教学强调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学生方便系统的获取学科知识,能够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笔者所负责的初中物理现象教学探究正是分科教学,但教师要注意不能够让分科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学习与评估

现象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传统教学,更是要与传统教学相融合,进而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比如现象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再坐在教师中进行被动学习,而是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在现象教学完成后则需要对现象教学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评估方面:一方面学生的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小组内成员评估和教师对学生评估三部分;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估包括学生对授课情况和教师的评估以及教师间的互相评估,这两种评估都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现象教学的实例

(一)设计思路

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这是一项举国同庆的盛事。同时火箭升空又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时事的同时对物理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希望学生通过结合视频图片和新闻,通过观察、计算等活动学习到八年级下册中《运动和力》、《功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2.结合具体的情境来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通过物理视角来看待问题;3.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来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

1.人员安排教师事先需要将学生分为等量人数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和一位记录员。小组长需要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研究和对数据的归纳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的人选进行仔细的考虑,务必让小组长发挥出带头作用,能够带动起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氛围,记录员负责进度情况进行记录。2.教学与记录教师在为学生播放与神舟十一号相关的新闻、图片和视频后,需要向学生提出与火箭升空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别是八年级下册中《运动和力》、《功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结合火箭升空的情况相将这些知识穿插其中,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吸收整合。每一个小组都需要派出一个专门的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出总结,然后分别进行小组内部评估、小组之间评估和小组成员的教师负责情况的评估,最后由教师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并对学生现象教学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四)教学总结

正如本次活动所表现的那样,物理知识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构建理科思维、掌握物理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之,现象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有益尝试,既能够优化学习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将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与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相结合,让它能够根植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之上,和其他各色教育方法一起应用于中华民族教育教学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于国文,曹一鸣.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J].外国中初中教育,20xx(7):57-63.

[2]陈式华.现象教学――芬兰20xx教改新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30(11):102-106+117.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课堂情景;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xx)07-385-01

众所周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多因素,但是学生是否参与、参与程度如何则是关键性的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求知欲,才会有探索的积极性。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愉快、高效,并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物理内容中的情感,使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务实高效的学习环境。

一、利用故事激趣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物理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的故事可分为各种类型,有科学史实类的故事,如“曹冲称象”“阿基米德测皇冠”“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 也有生活类的故事,如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时,讲德国飞行员伸手抓子弹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从而为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借助实验启迪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并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效的手段。按照实验操作的主体,一般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1、演示实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展示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有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它不仅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还能通过实验、讲解,创建物理情景,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演示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实验来创设情境,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上,很容易使学生从对物理现象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观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准备了条件。

2、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科学习惯的重要途径,它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通过学生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物理规律、过程获得感性认识,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充分挖掘实验的典型性、可重复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走进一个活生生的物理世界,就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实验,到处都能听到学生的欢呼声,学生各个玩得热火朝天。时不时的传来叫“老师”的声音,他们不只是叫我去帮忙,更多的是希望让我看到他们所做的实验现象,希望我能给与肯定或是表扬,让我一同分享他们的发现,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三、挖掘提问价值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不太注意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校更关注课程的技术性;要求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让学生感到它是一门有着广泛应用、生动有趣的课程;让学生能够从生活走向物理,并运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适时地创设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持久地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

四、发挥多媒魅力

多媒体情景设置就是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借助多媒体大容量、超文本的特性,创设具体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再以教学“并联电路的应用”为例,我就采用了拍摄生活录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生活紧密联系”是我这节课的抓手,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动学生利用周六、周日拍摄了一系列和生活有关的并联电路的录像,想用录像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物理和生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并联电路的知识。由学生参与主持、拍摄的这些录像,把全体学生带到了医院、小区和家庭这些熟悉的场景;主持人自然、生动的介绍,让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这一段段录像在课堂上果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丰富的多媒教学手段,不仅能使教学容量最大化,在教学中还能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物理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中,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虚拟想像

有时,有些物理知识从正面理解较为抽象,若运用虚拟想像,从反面去理解,可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识。所谓虚拟想像,就是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像性的、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虚设条件不成立,从反面证实并强化真实的物理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起到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作用。

比如,学习“摩擦力”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世界会怎么样?”有的说“人就走不了路了”,有的说“车一旦动起来,就停不住了”……这一个个虚拟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当前,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新教材的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渗透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面知识,具有学科间的融合性和延展性,努力让学生在课内获得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发展,是我们在新课标理念下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物理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如何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力来实现高效物理课堂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学习力 高效课堂 后进生

作为一线老师,一直希望能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提高学生成绩、减轻课业负担。2010年9月,新接初三(6、7、8)三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查看该届学生初二期末考试的成绩,发现初三(6)班成绩不错,但初三(7、8)班成绩非常差,遥遥落后于其他班。尤其(8)班低于30分的同学有5人,不及格的25人,仅有23人及格,平均分只有59.7分。任教的第一学期我一直努力地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等途径去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一学期后全班的整体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进入第二学期后我却焦虑的发现,在成绩较差的学生当中能进步的已经进步了,但还有七八个同学始终提不起学习劲头,成绩一直处于三四十分的状态,不会更坏,但也没有任何进步。这时再用什么激励啊鼓劲啊惩罚啊等办法都于事无补。后来,教办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力的教学思路,并听了王松花教授的讲座后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刻意地通过多种途径让自己对学习力有更多了解,另一方面也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一学期下来,竟然也有可喜效果,我所任教的几个班在2011届中考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最差的初三(8)班物理综合评价成绩也排到了全级第四,是该班所有科目排名遥遥领先的一科。反思之余,感慨颇多。下面简单谈谈我在尝试提高学生学习力方面的一些体会和粗浅做法。

一:激发学生源动力,让后进生发自内心的敢学习、喜欢学习。

从六岁到二十二岁,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一直觉得,一个学生如果学习成绩太差、学习力不强、跟不上班级的整体水平、很少体会到成就感和征服感的话,他不会有真正开心快乐的学生生活。虽说好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比考试分数重要,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好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然就会有对应满意的考试成绩。升到初三且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一般都对课堂对学习比较抵触,他们已经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装模作样的听课、懒懒散散的作业习惯、觉得自己不可能学会的思想。因此我尝试从调整学生学习情绪、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做起,一步一步的提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力,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物理的氛围里。

在初三新学期的第一节物理课我就告诉学生:初三物理内容与初二几乎没有联系,初二物理学得再差都不会影响初三物理的学习。这时,很多愿学而成绩很差的学生就先松了一口气,不担心因为自己初二基础差而导致初三物理也学不好。接着我再告诉学生:只要你认识字、会进行三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就有了学好初三物理的条件。说到这里,连最差的学生都抬起头流露出希望的眼神。有了这样的思想动员为基础,相当一批后进生都能有一小段时间坚持听课。

后进生“不敢”学习,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不想学,归根结底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物理太难,学不会。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尽量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且富有情趣。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寓教于乐,改变了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情况。例如以前讲授压强浮力时,往往会离开基本概念而去钻研一些繁琐复杂的计算,全班一大半的学生都表示难度太大,学不会。但摒弃了这种模式而转向以轮船、潜艇为载体,巧妙地将压强浮力的知识融进了具体的应用之后,学生们都表示简单且有趣有用。

后进生“不敢”学习,不是因为他们不学习,而是因为他们不能连续坚持听课。偶尔的听课他们得到的只是一些知识碎片,这些零散知识往往不能帮他们正确做题,提高成绩。如果我们能在学生下了决心要好好学的初始阶段让学生感觉物理并不难,他们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几乎所有学生都能继续坚持下去,因此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对吸引学生听课就非常重要。过往,我们往往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途径,学生很容易觉得乏味。但当我尝试更多地采取讨论、辩论、游戏、动手实验等方式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如在复习《电路》时,我改变了以前先复习知识点、再讲典型例题、然后学生练习、最后老师点评这一旧模式。而是给了每个实验小组两个灯泡、三个开关、电源及若干导线,放开手让学生去设计有多少种情况可以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多少种情况是只让一个灯泡发光的电路,在什么情形下会出现部分短路和电源短路,对应的电路图如何画等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这节复习课我发现他们在初二时掌握得非常差的内容都得到了提升和巩固,在随后的测试中也发现学生们这类题目答题准确率很高,即使是全班最差的学生都能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接法和特征。这种问题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的复习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非常好。随后我在复习难度比较大的伏安法测电阻测电功率、测密度等重点实验时都采用这种方式,对应的测验成绩也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实效。

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让后进生成绩更上一层楼。

学习毅力来源于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智力、意志和价值观等,认识有多深,毅力有多强,学习就会有多持久,这是学习力的核心。尽管学习毅力与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它和人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意志、耐力、勇气和乐观进取的精神,有了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可以知难而进,勇往直前。

现在的初三学生学习时间太长、作业量过多,考试过频。许多班主任、科任老师给学生做思想动员时都会说要取得好成绩就一定要下苦功、要努力要勤奋要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好学生学习毅力强,他们为了取得好成绩能做到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即使是放弃玩乐减少休息也在所不息。但是后进生一听,要取得好成绩要经过如此困难的过程,没开始就已经想放弃了。因此,在第二学期总复习的第一节课我就告诉学生:我们开始复习初二的内容,初二的声光热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内容,很多内容都是只要听一遍就能学会,很多实例只要分析一次就能记住,很多题目只要错一次就不会再错第二次。后进生也想进步,他们一听,只要听一遍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都会乐意去尝试听课。只要他们愿意听课,要提高成绩就不是什么难事。就这样的,经过许许多多细小、不经意的鼓励,慢慢地,学生成绩有了一点点提高,慢慢地,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只要后进生能尝试到进步的感觉,并被成功激励着,他们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他们认为值得做的事情。

三:想方设法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主要包括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学习效率等,是学习是否具有成效的关键。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是大部分学生尤其后进生的能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压抑而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节有趣的课堂当中,成绩欠佳的学生在课堂的投入程度、思维的活跃性、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方面并不逊色,甚至在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略优于成绩好的学生,但在解题上却表现为审题不够准确、精细,解题时更直接,更表面,缺乏深入思考的习惯。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就决定了学生的分数,直接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几年,新课标强调应用物理规律的方法与技能,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利用物理原理解决问题,因此考试越来越多的出现与前沿科技、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等实际紧密联系的题目,这类题目即使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很简单,答对率也很低。例如:下图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即电流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面的高度,它的工作过程是:( )

A 油面升高,R变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

B 油面升高,R变小,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

C 油面降低,R变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

D 油面降低,R变小,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

这个题目只是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难度并不大,但因为与现实应用联系起来,学生的出错率就大大提高。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作业或考试中对做错的题目的反应是:哎呀,忘记了。这说明了许多学生是靠记忆、靠生活印象来做题。物理知识的应用千变万化,只要前提或背景有一点改变答案就不同,仅凭印象来做题是非常不可靠的。所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学会用对应的知识点来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图4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弯月形的电阻R与金属滑片P构成一个滑动变阻器.金属滑片P是杠杆的一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面升高,R变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

B 油面升高,R变小,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

C 油面降低,R变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

D 油面降低,R变小,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

这个题目与上题的相同点是测定油箱油面的高度,结果学生答题目时就凭印象答题而忽略了油量表已从电流表变成了电压表。如果学生不是真正看懂电路,学会分析电路中因为电阻变化而导致电流电压变化的原理,这样的题目出错率会超过80%。

曾经,我自己也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总是由教师总结出程序、方法和类型。经常提醒学生:这个问题里有什么陷阱,那个问题里又有什么陷阱,结果学生自己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例如:在求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这一类题目时,许多学生会用实际电压与额定电流来求实际功率。强调了无数次之后还是有大量的学生做错。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将方法调整为:先做一两个有代表性的题目,无论对错或者根本无从下手,都要对每一道题目进行反思。然后再用自己归纳出来的方法再进行巩固练习,这样,重复出错率就大大降低了。

有一句耳熟能祥的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实际就是“授之以渔”。物理的教学过程既是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系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力,形成科学观念,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但愿我们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力的研究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推荐专题: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