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优秀范文二篇)

2022-09-23 08:22:5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优秀范文二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优秀范文二篇)》。

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富”共赢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含义,详细地分析了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区别和联系,并就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的生态危机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最后从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措施:提高全民意识;做大生态经济;健全法律体系;发挥宏观调控。

关键词:生态文明;含义;必要性;措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最近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出现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避免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开创出一条文明的、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要求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目标和四大措施,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为我们今后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但人类社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了这种规律, 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一种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它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 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而生态文明所要

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 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 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 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种文明的宗旨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生态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具有鲜明的特色,工业文明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忽视了自然资本的亏损以及对自然发展的维护,认为自然是人类的奴隶,自然资源是取自不尽、用之不竭的;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自然的一切都是为人类这一物种服务的,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中心。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人类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而我国长期推行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削弱了生态资源基础,甚至使得很多自然资源濒临灭绝,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直接的突出矛盾赤裸裸的摆在我们面前。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的生态状况十分严峻。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全国沙漠和沙化土地面积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5%;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

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27%;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等等。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面对如此严重的生态危机,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下大力气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产品,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单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消耗惊人,环境污染严重。不文明的消费模式也对环境和资源造成很大压力。这种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低效益的发展模式,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对生态破坏极大。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约节能、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对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而且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深刻变革。对工业化道路进行深刻反思,重新认识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以最小的生态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方向。党中央继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现在又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正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潮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生态文明的工业化道路,它要求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走一条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使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经济发展之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3、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类文明形态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提出并长期坚持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思想。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从此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两个文明”建设变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这“三个文明”建设。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新观点,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形态认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三个文明建设发展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这“四个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极大地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协调发展,必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生态文明建设是树立负责人大国形象和地位的必然选择。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来共同解决。我国在发展理念和方式的转变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而不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把破坏环境的负面效应转嫁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身上,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为人类共同的未来做出实实在在的新贡献。

只有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把生态建设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的主过程中,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建立美丽中国的目标。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经济落后的忧患意识较重,但对于环境保护落后、生态建设落后的忧患不够,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关系和结构性矛盾认识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积极推进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同时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只有使人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

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才能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切实防止破坏生态的悲剧重演。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不要发展经济,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遵循生态学规律,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经济是一项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涉及生产、流动、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地区、产业、企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建设生态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方式;大力调整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

法律作为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法律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开发方面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估管理办法,探索和推行绿色GDP考核办法;同时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把生态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4、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有资本主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有宏观的计划性,在统筹社会发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方面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以及发展产业经济的同时,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效率,也要考虑生态效益。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生态环保型经济的发展,让重视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企业和个人获得良好的收益,让不重视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无利可图。除此之外,在干部考核方面,不能再单纯地以GDP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还要考察他们如何解决环境和社会等问题,尤其要考察其在处理生态与经济矛盾时的决策表现是否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

四、结

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几年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确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总趋势正从冲突走向和谐,环境保护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说明党中央已经把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紧迫的事情。相信在今后,只要我们怀着极大的热忱投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来,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坚信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为生态的保护和平衡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一定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实现“绿富”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孙新章, 王兰英等, 以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23)(7)9-12.

[2] 陈劭锋, 苏利阳等, 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J], 科技促进发展, 2013(4)9-25.

[3] 朱天福, 陈颖珍, 时代呼唤绿色GDP核算[J], 中国发展,2000(1).

[4] 卢福财, 环保产业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5-7.

[5] 钟宿方, 生态社会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理论界, 2013(8).

[6] 方世南,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J], 学习论坛, 2013(29)(1).

[7] 谷树忠, 胡咏君, 周洪,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J], 资源科学, 2013(35)(1)2-13.

[8] 鲍荣华, 吴初国, 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浅议从源头防治北京空气污染,2013(2).

第二篇: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2012年11月13日 09:12:46 来源:新华网

简述:(十八大评述)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伟大战略——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开拓伟大事业,需要在不懈的实践中准确判断大势、完善发展路径;实现宏伟蓝图,需要科学制定……

(十八大评述)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伟大战略——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开拓伟大事业,需要在不懈的实践中准确判断大势、完善发展路径;实现宏伟蓝图,需要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布局就是路径,布局就是指向。连日来,“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引发了出席党的十八大的2000多名代表热议和共鸣——

更加有力地实施“五位一体”战略,当代中国必定实现全面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定会实现新的跨越。

伟大战略反映伟大探索——中国共产党在一以贯之的接力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丰富和完善

普洱,地处云南边陲。在十八大代表、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看来,当地发展经历了三段模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完全进行资源保护,不做任何开发,成为生态、资源的“被动保护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普洱经历了1958年大跃进、上世纪80年代初包产到户、上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厂到本世纪初中低产林改造等四次较大砍伐,逐渐形成基本依靠消耗资源来推动发展的“高消耗低产出时代”。但是,普洱人民并没有致富。

近年来,普洱探索“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路径,强力保护青山绿水,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和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城乡居民收入迅速跃升,正在开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时代”。

翻阅十八大报告,沈培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表述下标上重重的印记:“报告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让我们更加明晰了前行的路径,坚定了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信心。”

普洱,是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一个印证。

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追寻现代化没有先例。开创性课题需要创造性地实践、创造性地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本质上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这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遭遇各种困难、风险和危机中,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又是不断寻优、选优的过程。”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

历史,清晰地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以来艰辛探索的足迹——

改革开放初期,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一“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拓展为“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至此,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一次拓展就是一种探索接力;一次拓展就是一次认识飞跃。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认为。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执政智慧。

“生态文明构成了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党的十八大代表、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认为,生态保护是我们工作中一直遵循的理念,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党治国理念的新发展。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这更是面向全面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从单一追求经济现代化到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更为全面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全面协调、也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阶段。”胡鞍钢说。

理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视野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如此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概念关系到每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在地球上以一种新方式生活。” 伟大战略顺应伟大时代——“五位一体”是把脉国际国内大势、继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部署,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响亮回答

湖北黄石大冶铁矿,一座深达440米、占地108万平方米的露天铁坑,将人们脑海中毫无交集的矿山和公园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

这座有着1780多年历史的矿区,曾经是近代以来支撑中国工业化最主要的资源库之一,却因为长期的采矿作业,地质构造、地面植被受到很大影响,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黄石也因为长期对资源的依赖,成为我国44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困顿面前,是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开拓转型的智慧——黄石探索把枯竭的矿山转化为文化资源和工业旅游资源。2007年,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成为我国首个矿山公园,并于2010年跻身国内工业旅游为数不多的4A级景区。

黄石的华丽转身,是资源环境瓶颈倒逼下奋力转型的一个缩影。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快车道上驰骋了几十年的中国列车,正驶入一个关键路口:既要推动经济更好发展,更要克服资源环境的种种制约。

这是我们必须长期清醒面对的现实——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放眼世界,能源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性课题。金融危机爆发后,绿色经济、新能源、环保产业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这既是挑战,但也为中国成为绿色发展的参与者、发动者、创新者和引领者提供了可能和机遇。“只有顺应历史趋势,我们的事业建设才会事半功倍。”十八大代表、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说,“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有清晰的把握和深刻的认知”。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清醒分析变革发展的国内外大势,十八大报告作出郑重回答。

“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为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明了路径,更是在复杂形势中继续赢得发展主动权的伟大战略。”十八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委书记陈强认为。

这也是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部署——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而且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吃饱穿暖”、甚至是“吃好穿好”后,人们的新期待也不断提升。

“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是顺应民生的需要。”十八大代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认为。

“如何让小康社会从„总体‟走向„全面‟,需要下大功夫、大力气。这个功夫,不能简单靠一些理念和口号,更要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固定下来。”陈强代表认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这样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施芝鸿认为,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伟大战略实现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切实保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生态值多少钱?”十八大代表、浙江省安吉茶农宋昌美有着最真切的感受。由于生态良好,安吉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安吉白茶也从一棵单株野生古茶树发展成年产值超过13亿元的大产业,“每到采茶季节,白茶天天流出去,钞票哗啦送进来”。

由于价格高,全县农民种植白茶的积极性高涨,但县里规定,凡25度以上的山坡一律不准种植,因为怕造成水土流失。“大家也都理解,因为生态一旦毁了,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宋昌美说。

宋昌美的感受,引发了十八大代表、山西朔州市右玉县崔家窑村村民余晓兰的共鸣。她说,城里人对农村景致和新鲜空气情有独钟,把生态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相结合,通过环境改善带动生态高效经济、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取得增绿、增色、增景、增收的综合效果。她正准备依托已绿化的荒山荒沟办一家生态庄园。

两位农民的探索,折射出同一个道理——把生态建设融入发展的各个环节,良性互动,生态就能呈现出最大的优势,发展也会更可持续,更有后劲。协调推进,才不顾此失彼;统筹兼顾,方能攻坚克难。

站在新起点上,五大建设如何着力?十八大报告指明了清晰路径: ——经济建设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政治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前进;——社会建设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生态文明建设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十八大代表、云南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认为,“报告作出的战略部署,既明确了每项建设的任务,又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布局。”

“„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办法,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一条绿色跨越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指导我们又好又快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重要遵循。” 十八大代表、湖南怀化市委书记李亿龙信心满怀。蓝图已经绘就,路径已经清晰,号角已经吹响——

此时此刻,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昂首行进在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大道上,足音铿锵,步伐坚定有力!(记者李自良、陈二厚、安蓓、顾瑞珍、王宇)

推荐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感想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