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乡镇农村青年婚恋婚姻关系调研报告

2022-09-20 18:53:5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农村青年婚恋婚姻关系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农村青年婚恋婚姻关系调研报告》。

第一篇: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调研的报告

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

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一些功利化的婚恋观和落后的婚姻习俗,对青年的婚恋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解决大龄青年遇到的婚恋难题,营造大龄青年婚恋的良好氛围,共青团大新县委员会对本县大龄青年基本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及时大龄青年婚恋观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婚恋指导方案,分类指导,切实帮助大龄青年婚恋问题。

二、调查目的

对本县大龄青年的婚恋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大龄青年在婚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升社会对大龄青年对婚恋问题的认识,帮助大龄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三、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2017年10月 调查问题分类:

(一)单身大龄青年婚恋观的基本情况

(二)大龄青年单身的原因

(三)婚恋意愿调查

(四)调查对象:大新县各乡镇大龄青年

(五)调查方式:面谈、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

四、大龄青年婚恋观的基本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样本对象为120名23-35岁大新县单身未婚青年,其中男性60人,女性60人。

在消费上,调查样本中78.5%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在500元至1000元是合理的,占工资收入的1/4。4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开支最大,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这些花费应该谁来买单呢?66.8%的男性认为男方应该支出绝大部分,超60%的女性则认为男女花费应该大致平衡,或经济条件好的一方出绝大部分。

在收入上,调查样本中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2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超半数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在择偶的时间上,追了好久,对方都不为所动,是否就放弃呢?调查数据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而一旦表白被拒的话,有51.09%的人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在调查的青年中,多数人认为谈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在“你觉得人为什么要结婚”的选项中,54,6%的选择了为了和“相爱的人厮守终身”;18.2%的选择了“为了承担社会责任”;8.5%的人选择了“每个人都要结婚,所以我也要结婚”;18.7%选择了“说不清”。

五、大龄青年单身的原因

在选择造成单身的原因中,高达66.7%的样本青年选择了“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位列第二的是“社交圈狭小,接触的人少”,有54.8%。选择“工作太忙,无瑕顾及个人问题”为36.3%。选择“压根不想谈恋爱,觉得单身很惬意”的有7.9%。选择“谈恋爱经济成本高,结婚的成本更高”的有7.2%。

六、大龄青年单身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市场经济目的的利益性使得大龄青年在择偶时更注意经济利益,在经济地位与婚恋关系的选择中,哪边重要选择哪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改变了大龄青年的社会关系网与择偶机会,选择的机会越多,就会导致决策的过程更久与决策时间花费更长。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使得大龄青年男女择偶时根据自己自主选择,这增加了选择的可变性,也改变了一些人的择偶选择与难度。

(二)社会方面的影响。社会功利性对大龄青年的道德观与道德实践带来深层次的影响,社会缺乏道德、诚信,社会各种矛盾的内在性、功利与道德的冲突性等等,直接导致形成大龄青年婚恋观、价值观的个人本位主义与功利主义,这些反应到大龄青年婚恋观就便现场大龄青年婚恋的功利化、世俗化的现象,社会观念的变化是大龄青年婚恋观变化的深层次根源。

(三)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经济方面的原因。大龄青年婚恋经济基础对婚恋期的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际上有部分青年因为价格高的缘故而相对剩下,这里的价格高包含有经济等物质条件的高与真爱的高。现在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同村化”,但是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不同不同行业之间的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人们用于婚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就会增加婚恋择偶对象成本增加,尤其是城市中的人为了生计奔波,其找寻对象的机会成本相对更大。

七、关于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大龄青年婚恋相关的制度政策。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政府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调整,以此来改善大龄青年婚恋的社会环境以及大龄青年的性别结构与数量构成。针对大龄青年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可以针对性的加强立法工作,从法律上为大龄青年婚恋问题提供支撑或者是对大龄青年的一些不符社会发展或者社会理论道德的行为进行法律规范与引导。

(二)加强大龄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大龄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促使大龄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加大从传统的方式去宣传、教育同时,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方式相结合,宣传正反案例,引导、警戒婚恋行为,用现实案例对大龄青年进行说服教育、启发引导,因婚恋问题及情感纠纷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警示我们,能否正确对待处理婚恋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生幸福。用反面典型做好警示提醒,提醒大龄青年们正确处理恋爱中的关系,要端正思想态度,提高道德素质。教育大龄青年们要摆正自身位臵,培养和增强正确处理事业、爱情、婚姻、家庭的能力。

(三)拓宽大龄青年婚恋择偶方式与途径。在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的调查中,虽然传统的婚恋相亲模式已不再是大龄青年的主导方式,但传统的婚恋模式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传统的相亲模式在农村的大龄青年中还具有着相当的地位,因为农村是一个熟人的社会,而农村的大龄青年相对来说活动范围太过狭小,有些大龄青年甚至只在以自己村子为中心的方圆数里的范围活动,可供选择的择偶对象就更少,这时父母、媒婆的个人影响及人脉关系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城市,这种传统的相亲方式也经常发生,不管大龄青年的心里意愿如何,大龄青年的婚恋也是父母重要关注的内容,周末与节假日,城市公园的一隅经常见到父母拿着儿女的资料在相互介绍,这已成为城市公园的一种风景。解决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需要我们改善与创新这种传统相亲模式,结合大龄青年的心理特征和想法,创新相亲的方式方法与途径,改变一些强硬的、粗暴的做法,使大龄青年能够适应或愿意采用这种方式。

(四)发挥好团组织在相亲交友方面的作用。共青团组织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组织上有着莫大的优势。团组织应该进一步充分利用自己在资源上的优势,发动广泛单身青年团员带动非团员积极参加交友活动。在组织生活过程中,除了前期准备和中期开展意外,还应关注活动后期反馈的问题。

婚恋调查报告

婚恋观调查报告(共19篇)

婚庆调研报告

婚纱调研报告

大学生恋爱婚姻观调查报告

第二篇:当代农村青年婚恋观的调查

作者:张承芬陈英敏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1年01期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0)-05-0081-04

恋爱、婚姻可谓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婚恋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何认识与评价,不仅会影响其婚恋行为,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进程。而恋爱、婚姻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同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使之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本调查研究从择偶方式,择偶标准以及当前婚恋中较突出的社会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期为全面了解当前农民的价值取向、社会心态,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村青年,使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科学的人生观,提供一定的社会心理学依据。

方法

一、调查对象: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德州、临沂等12个地区的青年农民,其年龄为18-25岁。具体构成见下表:

变量性别经济发展水平①

文化程度

总体

内容

发达区

非发达区

高中以下

高中以上(含高中)

频数

642

665 326

881 801 4061207

注:①经济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的划分是相对的,前者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5个地区;后者包括德州、济宁、菏泽、临沂、滨州、泰安、东营等7个地区。

二、调查工具: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在参照国内有关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择偶方式问卷”,由4个选项组成;第二部分为“择偶标准问卷”,由15个选项组成;第三部分为有关当前婚恋中的社会问题(离婚、婚外恋、未婚同居、独身)调查问卷,各包括3个选项。

结果与分析

一、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

择偶方式是指两性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选择配偶的。一般而言,择偶方式主要包括包办婚姻、自主婚姻、媒介婚姻等几种形式。根据这几种基本的形式,本研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了4种基本择偶方式,即“父母包办”、“他人介绍”、“自己认识”、“婚姻介绍所或征婚广告”等,让被试进行选择,结果见表2。

表2表明,从总体上,我国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主要是靠“自己认识”(79.1%);其次是经“他人介绍”(14.9%);而由“父母包办”和借助于“婚介”或“征婚”的比例都较少(分别占3.5%,2.5%)。按不同性别、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以及文化程度分别进行统计,结果与总体的基本趋势一致,但也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男青年通过“自己认识”的比例略高于女青年,而在其他几项上,女青年稍高于男青年。说明在选择配偶时,男青年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女青年与之相比,依赖他人与媒介则多一些。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看,经济发达区的青年农民在“自己认识”上的比例远远高于非发达区的农民(高40多个百分点),而经济非发达区的农民,有近50%的人在择偶时仍依赖他人或媒介。这一方面可能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发达地区青年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开始增强;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往机会,使得他们无须借助外力。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在“自己认识”和“婚介及征婚”两项上高于高中以下学历者,其它两项略低。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自主性越强,也敢于接受一些新观念。

总之,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已由传统型、封闭型、单一化逐渐转向现代型、开放型和多元化。而且,地区经济越发达,文化程度越高,择偶的自主性越强,尤其是男性。反之,依靠他人或媒介的现象越多。

二、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在择偶标准问题上,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六十年代,择偶看重的是政治条件和家庭出身与背景;改革开放后,个人因素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人们择偶时关心的首要问题。那么当前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又有何特点呢?根据相关的研究,本研究设计了15个项目,让被试根据每一项目对于自己的重要程度依次选出最重要的三项,结果见表3。

表3 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 单位%

项目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合计

身体健康

21.7 

5.89.7

37.2

年龄相当

2.1  5.3  4.8  12.2

身材和外貌好

4.4  4.9  5.1  14.4

温柔贤惠,善于操持家务 13.8 12.5  6.9  33.2

家庭出身好或门当户对1.2  1.1  1.4  3.7

忠厚、善良、诚实、作风正派

24.2 20.5  12.0  56.7

性格相投,爱好相似 11.5 14.8  9.5  35.8

收入高或家庭富裕2.8  2.7  5.8  11.3

勤奋好学、上进心强 3.5  8.1  6.7  18.3

社会地位高 1.2  2.5  3.5  7.2

有海外亲戚 0.4  0.5  1.1  2.0

干事认真,责任心强 2.8  6.9  12.2  21.9

熟人多、门路广、会办事 1.6  3.0  3.5  8.1

学识丰富,有发展前途

2.5  6.2  7.6  16.3

能力强,有专长或多才多艺5.8  5.1  9.7  20.6

从表3看出,将各项排入前三位的百分比分别累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忠厚、善良、诚实、作风正派”(56.7%)、“身体健康”(37.2%),“性格相投、爱好相似”(35.8%),“温柔贤惠、善于操持家务”(33.2%),“干事认真、责任心强”(21.9%);排在后几位的分别是“有海外亲戚”(2.0%),“家庭出身好或门当户对”(3.7%),“社会地位高”(7.2%),“熟人多、门路广、会办事”(8.1%)。这一结果表明,当代农村青年择偶时已不再把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环境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更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身体健康情况及个性因素。

按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文化程度分别进行统计,其结果与总体趋势有很大相似性。都把“作风正派”、“身体健康”、“个性相投”等项列入前5位,而且都把“作风正派”一项列入第一位,但也有某些差异:在性别方面,男青年除了以上三个选项外,还很重视女方是否“温柔贤惠、操持家务”,以及是否“身材和外貌好”;而女青年则看重男方是否“干事认真,责任心强”,以及“学识”和“能力”。这体现了男、女双方在选择配偶时不同的性别角色期望,也反映了传统的“郎才女貌”观念对现代人仍有一定影响;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除上述三项,把“能力”和“学识”也列入前5位,而非发达地区的则把“温柔”和“责任心”排在前5位。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到学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比如有些地区的农村女青年在找对象时,不再看对方是否家境富裕,而看对方是否有一门技术,出嫁时陪嫁的不再是什么“几大件”,而是农业科技书籍。这都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提高,而且还有精神观念的转变,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择偶标准的统计结果也支持了上一结论。高中以上学历者更强调“能力”,而高中以下学历者则强调“责任心”。以上结果表明,农村社会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农民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往注重“门第之见”到强调个人因素,尤其强调个人的品性、学识与能力,反映了当代农村青年在择偶标准上的进步。

三、当代农村青年对当前婚恋中某些社会问题的态度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近几年在婚恋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如离婚率上升,婚外恋增加,未婚同居及独身现象。人们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不仅左右着婚姻的质量、家庭的和谐,也影响个人一生的幸福甚至社会的稳定。这些婚恋行为,在五六十年代是被社会舆论广泛斥责或否定的,而现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和评价这些问题的呢?本研究拮取以上4个问题,对当代农村青年进行了调查。

(一)离婚:表4表明,有近一半的人(非经济发达区有64%)认为离婚会导致今生婚姻质量下降,反对轻言离婚;而有一半以上的人则认为离婚会使人获得自由或使婚姻质量上升。这说明当代农村青年已不再把离婚看得很重,而是看到了离婚有其积极的一面。这一方面说明,当代农村青年开始注重婚姻的质量,看重感情因素,使“白头偕老”的传统观点受到了冲击;但另一方面,应如何拥有家庭的责任感,维护婚姻的严肃性,对离婚问题持慎重的态度,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这关系到家庭、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后代的健康成长问题。

(二)婚外恋:婚外恋即夫妻双方中有一方与夫妻以外的男或女发生恋情或性关系。导致婚外恋的因素比较复杂,有些是因为家庭生活不幸福,又不想或不能离婚,只能从婚外寻找感情慰藉;有些则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寻求刺激。婚外恋动机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当代农村青年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从下表中可见一斑。

表5表明,大部分的人(79.5%)对婚外恋仍持不能容忍的态度,其中女青年农民、经济非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以及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青年,对这一问题的不能容忍率更高些。但仍有20%左右的人对这一问题持无所谓或可以容忍的态度。说明当代农村青年对婚外恋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

(三)未婚同居:受现代生活意识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性意识的影响,当代我国青年人的性观念也逐渐走向开放。那么,受传统观念影响相对比较深的农村青年在性观念上有何变化呢?通过对当代农村青年对“未婚同居”的态度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下述结果。

表6表明,60.6%的农村青年反对未婚同居,尤其是女性青年,经济非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持反对态度的比例更高。说明传统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占据重要位置,但仍有近40%的人对此持无所谓甚至是赞同的态度,其中男性青年及高中以下学历者抱此态度的偏多。对于前者,可能是由于这方面的传统观念对于男性的束缚和压力要比女性小;而后者可能是因为受正统的道德规范教育较少,性压抑的观念较淡泊有关。总之,当代农村青年的性观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四)独身:独身问题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观念的转变,一些人视家庭为累赘、羁绊,便产生一种摆脱家庭束缚而独身的念头。当然,也有些人是因为感受到当前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望而却步,这种现象在农村虽然较少见,但必然也会受到一定波及。那么,当代农村青年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表7表明,当代农村青年对独身问题有近1/3的人表示不理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依然较强。表示赞赏的人很少,但大多数人对此问题的态度是能理解,但表示自己一般不会作出这种选择。男青年、经济发达地区及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理解包容的程度更高些。说明独身作为一种新的潮流和新的价值取向,离当代农村青年还比较远。

小结

1.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己认识”,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2.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主要是强调个人因素,尤其是个人的品性、身体健康状况、个性、能力及学识等,而相对忽视家庭、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3.对于离婚、婚外恋、未婚同居及独身等当前婚恋中的社会问题,当代农村青年不同程度地持一种否定态度,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或可以理解,表示赞成的人则较少。4.以上各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群体(即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差异和个体差异。

作者介绍:张承芬(1943- ),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陈英敏(1972- )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第三篇: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调研的报告

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

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一些功利化的婚恋观和落后的婚姻习俗,对青年的婚恋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了解决大龄青年遇到的婚恋难题,营造大龄青年婚恋的良好氛围,共青团大新县委员会对本县大龄青年基本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及时大龄青年婚恋观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婚恋指导方案,分类指导,切实帮助大龄青年婚恋问题。

二、调查目的

对本县大龄青年的婚恋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大龄青年在婚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升社会对大龄青年对婚恋问题的认识,帮助大龄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三、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2017年10月 调查问题分类:

(一)单身大龄青年婚恋观的基本情况

(二)大龄青年单身的原因

(三)婚恋意愿调查

(四)调查对象:大新县各乡镇大龄青年

(五)调查方式:面谈、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

四、大龄青年婚恋观的基本情况

本次抽样调查样本对象为120名23-35岁大新县单身未婚青年,其中男性60人,女性60人。

在消费上,调查样本中78.5%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在500元至1000元是合理的,占工资收入的1/4。4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开支最大,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这些花费应该谁来买单呢?66.8%的男性认为男方应该支出绝大部分,超60%的女性则认为男女花费应该大致平衡,或经济条件好的一方出绝大部分。

在收入上,调查样本中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2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超半数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在择偶的时间上,追了好久,对方都不为所动,是否就放弃呢?调查数据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而一旦表白被拒的话,有51.09%的人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在调查的青年中,多数人认为谈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在“你觉得人为什么要结婚”的选项中,54,6%的选择了为了和“相爱的人厮守终身”;18.2%的选择了“为了承担社会责任”;8.5%的人选择了“每个人都要结婚,所以我也要结婚”;18.7%选择了“说不清”。

五、大龄青年单身的原因

在选择造成单身的原因中,高达66.7%的样本青年选择了“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位列第二的是“社交圈狭小,接触的人少”,有54.8%。选择“工作太忙,无瑕顾及个人问题”为36.3%。选择“压根不想谈恋爱,觉得单身很惬意”的有7.9%。选择“谈恋爱经济成本高,结婚的成本更高”的有7.2%。

六、大龄青年单身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制度的影响。市场经济目的的利益性使得大龄青年在择偶时更注意经济利益,在经济地位与婚恋关系的选择中,哪边重要选择哪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改变了大龄青年的社会关系网与择偶机会,选择的机会越多,就会导致决策的过程更久与决策时间花费更长。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使得大龄青年男女择偶时根据自己自主选择,这增加了选择的可变性,也改变了一些人的择偶选择与难度。

(二)社会方面的影响。社会功利性对大龄青年的道德观与道德实践带来深层次的影响,社会缺乏道德、诚信,社会各种矛盾的内在性、功利与道德的冲突性等等,直接导致形成大龄青年婚恋观、价值观的个人本位主义与功利主义,这些反应到大龄青年婚恋观就便现场大龄青年婚恋的功利化、世俗化的现象,社会观念的变化是大龄青年婚恋观变化的深层次根源。

(三)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经济方面的原因。大龄青年婚恋经济基础对婚恋期的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际上有部分青年因为价格高的缘故而相对剩下,这里的价格高包含有经济等物质条件的高与真爱的高。现在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同村化”,但是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不同不同行业之间的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人们用于婚恋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就会增加婚恋择偶对象成本增加,尤其是城市中的人为了生计奔波,其找寻对象的机会成本相对更大。

七、关于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调整大龄青年婚恋相关的制度政策。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政府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调整,以此来改善大龄青年婚恋的社会环境以及大龄青年的性别结构与数量构成。针对大龄青年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可以针对性的加强立法工作,从法律上为大龄青年婚恋问题提供支撑或者是对大龄青年的一些不符社会发展或者社会理论道德的行为进行法律规范与引导。

(二)加强大龄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大龄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促使大龄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加大从传统的方式去宣传、教育同时,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方式相结合,宣传正反案例,引导、警戒婚恋行为,用现实案例对大龄青年进行说服教育、启发引导,因婚恋问题及情感纠纷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警示我们,能否正确对待处理婚恋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生幸福。用反面典型做好警示提醒,提醒大龄青年们正确处理恋爱中的关系,要端正思想态度,提高道德素质。教育大龄青年们要摆正自身位臵,培养和增强正确处理事业、爱情、婚姻、家庭的能力。

(三)拓宽大龄青年婚恋择偶方式与途径。在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的调查中,虽然传统的婚恋相亲模式已不再是大龄青年的主导方式,但传统的婚恋模式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传统的相亲模式在农村的大龄青年中还具有着相当的地位,因为农村是一个熟人的社会,而农村的大龄青年相对来说活动范围太过狭小,有些大龄青年甚至只在以自己村子为中心的方圆数里的范围活动,可供选择的择偶对象就更少,这时父母、媒婆的个人影响及人脉关系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城市,这种传统的相亲方式也经常发生,不管大龄青年的心里意愿如何,大龄青年的婚恋也是父母重要关注的内容,周末与节假日,城市公园的一隅经常见到父母拿着儿女的资料在相互介绍,这已成为城市公园的一种风景。解决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需要我们改善与创新这种传统相亲模式,结合大龄青年的心理特征和想法,创新相亲的方式方法与途径,改变一些强硬的、粗暴的做法,使大龄青年能够适应或愿意采用这种方式。

(四)发挥好团组织在相亲交友方面的作用。共青团组织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组织上有着莫大的优势。团组织应该进一步充分利用自己在资源上的优势,发动广泛单身青年团员带动非团员积极参加交友活动。在组织生活过程中,除了前期准备和中期开展意外,还应关注活动后期反馈的问题。

婚恋调查报告

婚恋观调查报告(共19篇)

婚庆调研报告

婚纱调研报告

大学生恋爱婚姻观调查报告

第四篇:当代农村青年婚恋观的调查

作者:张承芬陈英敏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1年01期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0)-05-0081-04

恋爱、婚姻可谓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课题,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婚恋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何认识与评价,不仅会影响其婚恋行为,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进程。而恋爱、婚姻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同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势必会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制约,使之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时代性。本调查研究从择偶方式,择偶标准以及当前婚恋中较突出的社会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期为全面了解当前农民的价值取向、社会心态,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村青年,使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科学的人生观,提供一定的社会心理学依据。

方法

一、调查对象: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德州、临沂等12个地区的青年农民,其年龄为18-25岁。具体构成见下表:

变量性别经济发展水平①

文化程度

总体

内容

发达区

非发达区

高中以下

高中以上(含高中)

频数

642

665 326

881 801 4061207

注:①经济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的划分是相对的,前者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5个地区;后者包括德州、济宁、菏泽、临沂、滨州、泰安、东营等7个地区。

二、调查工具:本研究所采用的调查问卷是在参照国内有关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的。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择偶方式问卷”,由4个选项组成;第二部分为“择偶标准问卷”,由15个选项组成;第三部分为有关当前婚恋中的社会问题(离婚、婚外恋、未婚同居、独身)调查问卷,各包括3个选项。

结果与分析

一、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

择偶方式是指两性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选择配偶的。一般而言,择偶方式主要包括包办婚姻、自主婚姻、媒介婚姻等几种形式。根据这几种基本的形式,本研究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了4种基本择偶方式,即“父母包办”、“他人介绍”、“自己认识”、“婚姻介绍所或征婚广告”等,让被试进行选择,结果见表2。

表2表明,从总体上,我国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主要是靠“自己认识”(79.1%);其次是经“他人介绍”(14.9%);而由“父母包办”和借助于“婚介”或“征婚”的比例都较少(分别占3.5%,2.5%)。按不同性别、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以及文化程度分别进行统计,结果与总体的基本趋势一致,但也存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男青年通过“自己认识”的比例略高于女青年,而在其他几项上,女青年稍高于男青年。说明在选择配偶时,男青年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女青年与之相比,依赖他人与媒介则多一些。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看,经济发达区的青年农民在“自己认识”上的比例远远高于非发达区的农民(高40多个百分点),而经济非发达区的农民,有近50%的人在择偶时仍依赖他人或媒介。这一方面可能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发达地区青年的自我意识、自主性开始增强;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给农村青年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往机会,使得他们无须借助外力。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在“自己认识”和“婚介及征婚”两项上高于高中以下学历者,其它两项略低。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自主性越强,也敢于接受一些新观念。

总之,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已由传统型、封闭型、单一化逐渐转向现代型、开放型和多元化。而且,地区经济越发达,文化程度越高,择偶的自主性越强,尤其是男性。反之,依靠他人或媒介的现象越多。

二、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在择偶标准问题上,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六十年代,择偶看重的是政治条件和家庭出身与背景;改革开放后,个人因素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人们择偶时关心的首要问题。那么当前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又有何特点呢?根据相关的研究,本研究设计了15个项目,让被试根据每一项目对于自己的重要程度依次选出最重要的三项,结果见表3。

表3 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 单位%

项目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合计

身体健康

21.7 

5.89.7

37.2

年龄相当

2.1  5.3  4.8  12.2

身材和外貌好

4.4  4.9  5.1  14.4

温柔贤惠,善于操持家务 13.8 12.5  6.9  33.2

家庭出身好或门当户对1.2  1.1  1.4  3.7

忠厚、善良、诚实、作风正派

24.2 20.5  12.0  56.7

性格相投,爱好相似 11.5 14.8  9.5  35.8

收入高或家庭富裕2.8  2.7  5.8  11.3

勤奋好学、上进心强 3.5  8.1  6.7  18.3

社会地位高 1.2  2.5  3.5  7.2

有海外亲戚 0.4  0.5  1.1  2.0

干事认真,责任心强 2.8  6.9  12.2  21.9

熟人多、门路广、会办事 1.6  3.0  3.5  8.1

学识丰富,有发展前途

2.5  6.2  7.6  16.3

能力强,有专长或多才多艺5.8  5.1  9.7  20.6

从表3看出,将各项排入前三位的百分比分别累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忠厚、善良、诚实、作风正派”(56.7%)、“身体健康”(37.2%),“性格相投、爱好相似”(35.8%),“温柔贤惠、善于操持家务”(33.2%),“干事认真、责任心强”(21.9%);排在后几位的分别是“有海外亲戚”(2.0%),“家庭出身好或门当户对”(3.7%),“社会地位高”(7.2%),“熟人多、门路广、会办事”(8.1%)。这一结果表明,当代农村青年择偶时已不再把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环境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而是更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身体健康情况及个性因素。

按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文化程度分别进行统计,其结果与总体趋势有很大相似性。都把“作风正派”、“身体健康”、“个性相投”等项列入前5位,而且都把“作风正派”一项列入第一位,但也有某些差异:在性别方面,男青年除了以上三个选项外,还很重视女方是否“温柔贤惠、操持家务”,以及是否“身材和外貌好”;而女青年则看重男方是否“干事认真,责任心强”,以及“学识”和“能力”。这体现了男、女双方在选择配偶时不同的性别角色期望,也反映了传统的“郎才女貌”观念对现代人仍有一定影响;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除上述三项,把“能力”和“学识”也列入前5位,而非发达地区的则把“温柔”和“责任心”排在前5位。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到学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比如有些地区的农村女青年在找对象时,不再看对方是否家境富裕,而看对方是否有一门技术,出嫁时陪嫁的不再是什么“几大件”,而是农业科技书籍。这都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提高,而且还有精神观念的转变,对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择偶标准的统计结果也支持了上一结论。高中以上学历者更强调“能力”,而高中以下学历者则强调“责任心”。以上结果表明,农村社会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农民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从以往注重“门第之见”到强调个人因素,尤其强调个人的品性、学识与能力,反映了当代农村青年在择偶标准上的进步。

三、当代农村青年对当前婚恋中某些社会问题的态度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近几年在婚恋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如离婚率上升,婚外恋增加,未婚同居及独身现象。人们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不仅左右着婚姻的质量、家庭的和谐,也影响个人一生的幸福甚至社会的稳定。这些婚恋行为,在五六十年代是被社会舆论广泛斥责或否定的,而现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和评价这些问题的呢?本研究拮取以上4个问题,对当代农村青年进行了调查。

(一)离婚:表4表明,有近一半的人(非经济发达区有64%)认为离婚会导致今生婚姻质量下降,反对轻言离婚;而有一半以上的人则认为离婚会使人获得自由或使婚姻质量上升。这说明当代农村青年已不再把离婚看得很重,而是看到了离婚有其积极的一面。这一方面说明,当代农村青年开始注重婚姻的质量,看重感情因素,使“白头偕老”的传统观点受到了冲击;但另一方面,应如何拥有家庭的责任感,维护婚姻的严肃性,对离婚问题持慎重的态度,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这关系到家庭、社会的稳定,尤其是后代的健康成长问题。

(二)婚外恋:婚外恋即夫妻双方中有一方与夫妻以外的男或女发生恋情或性关系。导致婚外恋的因素比较复杂,有些是因为家庭生活不幸福,又不想或不能离婚,只能从婚外寻找感情慰藉;有些则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寻求刺激。婚外恋动机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当代农村青年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从下表中可见一斑。

表5表明,大部分的人(79.5%)对婚外恋仍持不能容忍的态度,其中女青年农民、经济非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以及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村青年,对这一问题的不能容忍率更高些。但仍有20%左右的人对这一问题持无所谓或可以容忍的态度。说明当代农村青年对婚外恋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

(三)未婚同居:受现代生活意识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性意识的影响,当代我国青年人的性观念也逐渐走向开放。那么,受传统观念影响相对比较深的农村青年在性观念上有何变化呢?通过对当代农村青年对“未婚同居”的态度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下述结果。

表6表明,60.6%的农村青年反对未婚同居,尤其是女性青年,经济非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持反对态度的比例更高。说明传统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占据重要位置,但仍有近40%的人对此持无所谓甚至是赞同的态度,其中男性青年及高中以下学历者抱此态度的偏多。对于前者,可能是由于这方面的传统观念对于男性的束缚和压力要比女性小;而后者可能是因为受正统的道德规范教育较少,性压抑的观念较淡泊有关。总之,当代农村青年的性观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四)独身:独身问题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观念的转变,一些人视家庭为累赘、羁绊,便产生一种摆脱家庭束缚而独身的念头。当然,也有些人是因为感受到当前婚姻关系的不稳定性望而却步,这种现象在农村虽然较少见,但必然也会受到一定波及。那么,当代农村青年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表7表明,当代农村青年对独身问题有近1/3的人表示不理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依然较强。表示赞赏的人很少,但大多数人对此问题的态度是能理解,但表示自己一般不会作出这种选择。男青年、经济发达地区及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理解包容的程度更高些。说明独身作为一种新的潮流和新的价值取向,离当代农村青年还比较远。

小结

1.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己认识”,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2.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主要是强调个人因素,尤其是个人的品性、身体健康状况、个性、能力及学识等,而相对忽视家庭、社会地位等外在因素。3.对于离婚、婚外恋、未婚同居及独身等当前婚恋中的社会问题,当代农村青年不同程度地持一种否定态度,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或可以理解,表示赞成的人则较少。4.以上各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群体(即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差异和个体差异。

作者介绍:张承芬(1943- ),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陈英敏(1972- )女,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推荐专题: 乡镇农村青年婚恋婚姻关系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