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范文五篇)

2022-09-20 18:53:3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范文五篇)》。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复习题

一、填空题(2*10)1.《导言》,马克思1843年写于巴黎,1844年发表《德法年鉴》;《导言》第一次提出并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人类解放的正确途径问题。《导言》是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标志性著作。《导言》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哲学上和政治上的两个主要转变:哲学上,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政治上,从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2.《手稿》1844年写于法国巴黎,1932年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手稿》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思想的第一次综合阐述,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诞生地。

3.《提纲》马克思于1845年写于布鲁塞尔,1888年出版,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划清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最后界限的标志,《提纲》与《形态》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4.《德意志形态》1846年写成;1932年发表德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5.《共产党宣言》1848年写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三部重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并将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6.《序言》1859年写成;对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作了精辟的说明。7.《反杜林论》恩格斯写成于1878年;第一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第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8.《费尔巴哈论》恩格斯写成于1886年;不仅回击了社会的错误思潮,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9.《唯批》列宁写成于1908年,10.《辩证法》列宁写成于1915年

11.《实践论》毛泽东写成于1937年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和《矛盾论》一起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和理论化、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

12.《矛盾论》毛泽东写成于1937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和《实践论》一起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和理论化、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命题解析题(5*4)《导言》:

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主要观点:

(1)理论不能代表实践,反动的统治阶级只能用人的力量来摧毁

(2)先进的理论是人类解放的必要精神武器。理论经由人民群众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理论必须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这样的理论才能说服人。

2.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主要观点:

德国人解放的精神力量是哲学,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哲学通过无产阶级(即其对里面的无产阶级)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把哲学变成现实,才能消灭资产阶级(即其对里面的无产阶级)

《手稿》:

3.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主要观点:

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就越养活资本家,自己就像对越贫穷、越廉价、越贬值。

《提纲》:

4.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主要观点:

旧唯物主义为资产阶级服务,新唯物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主要观点: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特征,从以下两大方面分析:(1)认识世界不是目的,强调实践性(2)强调实践的意义

《形态》:

6.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主要观点:

费尔巴哈作为唯物主义者,不包括它的历史观,费尔巴哈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是脱离的

《宣言》:

7.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答:本命题出自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

主要观点:主要讲资产阶级社会在人类发展史的重要作用,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8.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主要观点: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是有条件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的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真理在其适用范围内时,它与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二者的原则界限不能混淆。

(2)但二者的对立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超出真理的适用范围,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费尔巴哈论》:

9.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象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反动派的愤怒,这个命题就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主要观点:

(1)政府和反对派都把现实等同于现存的、合理的,认为黑格尔是为普鲁士理所辩护,因此引起政府的感激和反动派的愤怒。

(2)黑格尔认为现实的不等于现存的,而是合理的,带有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存的、合理的。而当时政府是现存的,失去存在的必然性。虽然是现存的,失去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就该灭亡。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主要观点:恩格斯指出基本问题含义,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是否有同一性的两方面内容。它们分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分的标准。

11.费尔巴哈的下面这个论断是绝对错误的:“人类的各个时期彼此借以区别的,仅仅是宗教的变迁。”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主要观点: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点进行批判,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指出费尔巴哈宗教观点把人类发展史看作一部宗教变迁史,把宗教看成是人类发展的决定力量,没有看到生产方式的作用。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

12.对已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永远是爱!),这就是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准则,其余的一切都是从这个准则中推出来的。

答:本命题出自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主要观点:指费尔巴哈伦理观上的错误以及对人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和对人以爱这一准则在阶级社会是行不通的。

《唯批》:

1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答:本命题出自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主要观点:对物质含义的经典表达: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4.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答:本命题出自于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主要观点: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和区别仅仅是在两者何谓第一性的意义上才是绝对的。当把意识作为对象来理解的时候,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矛盾论》:

15.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答:本命题出自于毛泽东的《矛盾论》; 主要观点:指出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1)内部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

16.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答:本命题出自于毛泽东的《矛盾论》;

主要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1)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有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体现“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

三、原理阐释题(4*10)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怎样阐述了异化劳动的表现。

答:

① 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即“物的异化”。就是说。劳动者同自己的产品处于异己的对象关系之中---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占有的对象就越少,并越是受其产品的奴役和统治。

② 劳动者同其劳动活动的异化,即“活动者的异化”或“自我异化”。也就是说,劳动活动本身对劳动者来说变成了某种外在的、异己的东西---他不是劳动者的自我活动,而是否定劳动者的东西,是使劳动者感到不幸的东西,是使劳动者的肉体和精神遭受折磨和摧毁的东西。

③ 劳动者同其类本质的异化。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人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实际地确证了自己是类存在物。

④ 劳动中人同人的关系的异化。即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

2.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怎样立足于实践的观点阐述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答:

3.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怎样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4.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怎样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5.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怎样经典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6.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怎样阐述了哲学基本问题。

7.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是怎样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点和伦理观点中唯心主义杂质进行批判的。

8.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怎样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以及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四、著作观点概要题(2*10)1.得意志意识形态

2.共产党宣言

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4.谈谈辩证法问题

5.实践论

6.毛泽东: 矛盾论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后感

就我个人而言,在读《马克思原著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说实在的,这些死的结论常常令我提不起兴趣,抽象而空洞,学过之后,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只是一些抽象的结论和字句,不仅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就遗忘了,甚至是有意无意地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反感,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需要在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去领会的。

在读《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选读》的时候,我感觉我似乎是才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读完这本书之后,对于社会现象能够看得更通透,对于通常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难怪恩格斯说,马克思著作是一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透过他的著作处处可以感受到关于社会分析和政治问题的真知灼见。

《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选读》中包含了许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著作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社会问题等多个领域,其中,我对马克思的著作风格印象最深,他的思想极其严整,博大精深,文章语言奔放有力,时而诙谐风趣,时而辛辣讽刺,经典引述信手拈来,表明他的知识非常渊博,论证思维缜密,思想深邃,反映了马克思对所研究问题从来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阅读马克思著作,不仅仅是思想的洗礼,认识上的升华,更是精神上的享受,作为现代人不可以不读马克思著作,它既是现代生活的体现者,更是了解现代社会,具有博大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现代公民。

对于这本书,我研读较深的是《共产党宣言》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半个多世纪年以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邓小平理论,浓缩了半个多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辉煌。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标志着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光芒四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共产党宣言》到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就是与时俱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是如何提出和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涵义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

4.《共产党宣言》关于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的理解

(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恩格斯是怎样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根本缺陷的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3.恩格斯是怎样分析和评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4.恩格斯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5.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明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在对唯物史观“经典表述”中,论述了那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是如何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的(五)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特点的论述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阐述

(六)毛泽东:《实践论》

1、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涵

3、根据《实践论》,具体分析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七)毛泽东:《矛盾论》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如何理解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3、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八)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是如何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九)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全面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许庆朴、郑祥福等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也可使用其它教材)

四、样卷:题型举例

一、概念题

如:人的自由发展

二、简答题

如: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三、材料分析题

如:“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四、论述题

如:马克思在《提纲》中如何将自己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卷(1)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8分)

1.简述《资本论》(法文版)独立的科学价值。

2.简述《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

3.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4.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简述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原子的直线下降与偏斜运动之间具有根本差别”的哲学含义。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6.试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7.论述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遭遇到的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对马克思哲学的立场转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三、原著研读题(本大题共30分)

8.仔细研读以下原著选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国民经济学时说,“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由此可见,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了人,毋宁说,不过是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黑格尔哲学时说,“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概述斯密-李嘉图的国民经济学体系以及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本题10分)

(2)请联系现代社会实际,试分析黑格尔思辨哲学与国民经济学之间具有何种意义上的“共谋”性质。(本题20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卷(2)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

2、简述《资本论》(第一卷)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3、理论联系实际,简述如何正确学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相互关系。

4、简述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原子的直线下降与偏斜运动之间具有根本差别”的哲学含义。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5、试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开拓了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7、论述马克思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三、仔细研读以下《原著》材料,回答第8-9题。(本大题共30分)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1)“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

(2)“由此可见,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了人,毋宁说,不过是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

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8.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对黑格尔的哲学批判,深刻地揭示了二者之间具有何种意义上的“共谋”性质。(本题15分)

材料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

(1)“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2)“共产主义是最近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形式。”

材料四: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

(1)“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因此,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

(2)“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9.请联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状,试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思想高度及其当代意义。(本题15分)

复旦大学2009年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博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市民社会历史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资本论》三大手稿马赫主义

二、简答题(五选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是在哪一部著作以什么形式发表的?写出该提纲最后一条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命题,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序言》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要从六个方面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指哪六个方面?恩格斯与列宁论述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主要著作有哪些(答3种即可)?哪些自然科学成就促使恩格斯思考自然辩证法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如何论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论述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论述共产主义的?简述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有关三大社会形态的论述?试据此阐说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07年考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

一、简答题(5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6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断?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异化及其扬弃”的基本思想。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价值规律的要求及作用的论述。

5.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的论述。

二、论述题(3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计90分)

6.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是如何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信用制度作用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8.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1890年9月21日—22日)中关于历史发展中客观规律和个人意志的关系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郑州大学2009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试题

一、简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世界不是既成事务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2.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立刻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可以更好地感觉它。

3.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4.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反杜林论》关于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思想。

2.《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理论贡献。

3.《矛盾论》关于矛盾同一性的思想。

4.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关于人的自觉目的与社会客观规律及其辩证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2.《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关于实践标准的思想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后作业习题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2.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3.试述对“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理解。

4.马克思是怎样扬弃黑格尔哲学的?

5.试述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6.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7.马克思在手稿中是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的?

8.试述《手稿》的理论内涵及其影响。

9.马克思是如何分析人和环境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10.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市民社会”。

1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3.费尔巴哈既然把人看作感性对象,为什么又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

14.旧唯物主义者“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为什么会陷入循环论的误区?

15.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体现在哪里?

16.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17.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1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19.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

20.实践本体论、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2.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阐述分工思想的?

23.如何理解马克思“现实的个人”?

24.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对《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的历史评判,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有何启迪?

26.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彻底决裂”思想。

27.试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28.《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家庭观的当代价值。

29.《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如何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30.《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一、简答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2.为什么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基本观点?

3.观念上层建筑与非观念上层建筑的区别是什么?

4.马克思是怎样对“生产一般“进行批判的?

5.《序言》是怎样论述“经济基础”的?

6.如何理解“事物或现象是对立面的综合和统一”?

二、辨析

1.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和消逝。

2.发展是增加或减少,是重复。

三、论述

1.《宣言》是怎样论述未来社会的?

2.《形态》是怎样论述“现实的个人”的?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后感

就我个人而言,在读《马克思原著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说实在的,这些死的结论常常令我提不起兴趣,抽象而空洞,学过之后,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只是一些抽象的结论和字句,不仅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很快就遗忘了,甚至是有意无意地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反感,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需要在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去领会的。

在读《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选读》的时候,我感觉我似乎是才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读完这本书之后,对于社会现象能够看得更通透,对于通常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难怪恩格斯说,马克思著作是一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透过他的著作处处可以感受到关于社会分析和政治问题的真知灼见。

《马克思恩格斯原著选读》中包含了许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著作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社会问题等多个领域,其中,我对马克思的著作风格印象最深,他的思想极其严整,博大精深,文章语言奔放有力,时而诙谐风趣,时而辛辣讽刺,经典引述信手拈来,表明他的知识非常渊博,论证思维缜密,思想深邃,反映了马克思对所研究问题从来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阅读马克思著作,不仅仅是思想的洗礼,认识上的升华,更是精神上的享受,作为现代人不可以不读马克思著作,它既是现代生活的体现者,更是了解现代社会,具有博大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现代公民。

对于这本书,我研读较深的是《共产党宣言》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半个多世纪年以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先进思想,迎接着世界变局的挑战。从《共产党宣言》到邓小平理论,浓缩了半个多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显示着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辉煌。

1848年2月,英国伦敦瓦伦街19号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数不多却震撼世界、影响人类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的发表标志着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切社会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黑暗的旧中国,这个光辉起点的到来,浸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些斗争的最终失败揭示,农民、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次革命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路在何方?这依然是中国志士仁人和先进知识分子苦苦求索的问题。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时间,共产主义的“幽灵”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光芒四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终极原因。《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向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对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历史雄辩地说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有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和面貌,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向世人昭示: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时代前进的步伐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经久不息的活力。

从《共产党宣言》到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品格,就是与时俱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篇能够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正如马克思在为《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写的序言中强调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

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三个代表”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是如何提出和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涵义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

4.《共产党宣言》关于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的理解

(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恩格斯是怎样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根本缺陷的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3.恩格斯是怎样分析和评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4.恩格斯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道德观的5.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阐明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在对唯物史观“经典表述”中,论述了那些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2.马克思是如何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的(五)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特点的论述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阐述

(六)毛泽东:《实践论》

1、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内涵

3、根据《实践论》,具体分析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七)毛泽东:《矛盾论》

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如何理解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3、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八)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是如何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九)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全面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许庆朴、郑祥福等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也可使用其它教材)

四、样卷:题型举例

一、概念题

如:人的自由发展

二、简答题

如: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三、材料分析题

如:“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四、论述题

如:马克思在《提纲》中如何将自己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卷(1)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8分)

1.简述《资本论》(法文版)独立的科学价值。

2.简述《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

3.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4.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简述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原子的直线下降与偏斜运动之间具有根本差别”的哲学含义。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

6.试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7.论述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遭遇到的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对马克思哲学的立场转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三、原著研读题(本大题共30分)

8.仔细研读以下原著选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国民经济学时说,“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由此可见,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了人,毋宁说,不过是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黑格尔哲学时说,“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1)概述斯密-李嘉图的国民经济学体系以及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本题10分)

(2)请联系现代社会实际,试分析黑格尔思辨哲学与国民经济学之间具有何种意义上的“共谋”性质。(本题20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卷(2)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具有独立的科学价值。

2、简述《资本论》(第一卷)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3、理论联系实际,简述如何正确学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相互关系。

4、简述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关于“原子的直线下降与偏斜运动之间具有根本差别”的哲学含义。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10分)

5、试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开拓了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7、论述马克思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三、仔细研读以下《原著》材料,回答第8-9题。(本大题共30分)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1)“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没有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不理解这些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向我们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

(2)“由此可见,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了人,毋宁说,不过是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

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

8.马克思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对黑格尔的哲学批判,深刻地揭示了二者之间具有何种意义上的“共谋”性质。(本题15分)

材料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

(1)“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2)“共产主义是最近来的必然的形式和有效的原则。但是,这样的共产主义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标,并不是人类社会的形式。”

材料四: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

(1)“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因此,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

(2)“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9.请联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状,试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思想高度及其当代意义。(本题15分)

复旦大学2009年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博士试题

一、名词解释市民社会历史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资本论》三大手稿马赫主义

二、简答题(五选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是在哪一部著作以什么形式发表的?写出该提纲最后一条内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提出了“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命题,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序言》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要从六个方面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指哪六个方面?恩格斯与列宁论述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的主要著作有哪些(答3种即可)?哪些自然科学成就促使恩格斯思考自然辩证法问题?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如何论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论述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论述共产主义的?简述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有关三大社会形态的论述?试据此阐说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07年考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

一、简答题(5个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6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断?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思想。

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异化及其扬弃”的基本思想。

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价值规律的要求及作用的论述。

5.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的论述。

二、论述题(3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计90分)

6.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是如何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信用制度作用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8.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1890年9月21日—22日)中关于历史发展中客观规律和个人意志的关系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郑州大学2009年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试题

一、简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世界不是既成事务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2.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立刻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西可以更好地感觉它。

3.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4.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反杜林论》关于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思想。

2.《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理论贡献。

3.《矛盾论》关于矛盾同一性的思想。

4.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关于人的自觉目的与社会客观规律及其辩证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2.《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关于实践标准的思想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后作业习题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2.异化劳动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3.试述对“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理解。

4.马克思是怎样扬弃黑格尔哲学的?

5.试述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6.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7.马克思在手稿中是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批判的?

8.试述《手稿》的理论内涵及其影响。

9.马克思是如何分析人和环境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10.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市民社会”。

1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3.费尔巴哈既然把人看作感性对象,为什么又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的人的活动?

14.旧唯物主义者“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为什么会陷入循环论的误区?

15.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体现在哪里?

16.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17.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旧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1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19.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理论。

20.实践本体论、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2.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阐述分工思想的?

23.如何理解马克思“现实的个人”?

24.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对《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5.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的历史评判,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有何启迪?

26.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彻底决裂”思想。

27.试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两种生产理论。

28.《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家庭观的当代价值。

29.《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如何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30.《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一、简答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2.为什么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首要基本观点?

3.观念上层建筑与非观念上层建筑的区别是什么?

4.马克思是怎样对“生产一般“进行批判的?

5.《序言》是怎样论述“经济基础”的?

6.如何理解“事物或现象是对立面的综合和统一”?

二、辨析

1.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和消逝。

2.发展是增加或减少,是重复。

三、论述

1.《宣言》是怎样论述未来社会的?

2.《形态》是怎样论述“现实的个人”的?

推荐专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