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形势与政策重要性和必要性(范文五篇)

2022-09-20 18:49:3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重要性和必要性(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重要性和必要性(范文五篇)》。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摘 要:

本文从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当前民生财政建设的不足,从如何构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民生财政管理模式的角度出发,进行关于民生财政建设的若干思考,并提出了能够提升民生财政建设水平的若干建议,以便为相关财政工作者提供参考,力争全面促进财政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

民生财政建设 若干思考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

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

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2012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加553.8亿元,增长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

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2.1、管理体制问题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决策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外账,避开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

2.2、财政约束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

2.3、资金管理问题

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政投入。

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目虽然遍布社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

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环境背景下,出现“越位” 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限制,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

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

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

3.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3.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3.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府。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与千家万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

4、结语

民生财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是为了优化民生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民生财政建设发挥最大的功能效应,从而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光荣.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径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2012(03).

[2]胡建国.对安徽省构建重大民生资金监管工作机制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

[3]杨志安,闫婷.关于民生财政本质的探讨[J].商业时代,2012(17).

第二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大学里,形势政策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给大学生以深刻启迪。

四节课程,讲述四个不同内容。从四方面学习,得到认识总结体会。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经济走势与特点,客观看待各种因素对我国的影响,大国关系的趋势性变化,深刻认识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诉求,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呈现出新的走势,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贸易环境有新变化,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认识到大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出现的新变化,相互间关系更加复杂,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依然是国际形势的基本特征。还学习了地区热点动态,清晰把握地区形势演变的脉络,南海、钓鱼岛争端不断,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依然复杂,我们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分裂势力,维护领土完整。最后我们学习了我国外交新动向,准确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地位。这堂课的学习让我对国家及国际形势有了大体的了解,要为祖国的发展做准备,努力学习,发展经济,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第二堂课,我们学习了“我有一个大学梦”,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有梦,有了梦想才会有前行的动力。现在的我们正年轻,有时光和精力去闯,去拼搏。如果不敢去尝试,畏缩前进,我们又怎能实现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听老师列举很多有梦想人生的例子,如一位学姐因为拥有梦想,创业使自己的三百元变成三百万元,收获成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我需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梦,并为之付诸实践,不断努力,让这个梦成为现实,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

第三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领土,老师告诉我们中国最大的威胁不是美国,而是边境国家,我们需要搞好与边境国家的关系,我们只有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加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大国的崛起。

通过这堂课,我学习到我们要同邻国搞好外交关系,友好往来,多交流合作。

第四堂课,讲了诚信教育、安全法制教育专题,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萌发了我的“大学梦”。我了解了有关人才培养方案与创新学分、研究生收费政策下的考研、学校村官学院介绍、考风考纪、诚信教育考试教育、安全卫生问题相关内容。我们大学注重人才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创新,使大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品质,为此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将创新与学分挂钩激发广大学生创新的激情。针对我们对考研的困惑,老师给了详细的解答,考研是对学术的追求,精英教育,研究生基本上是供不应求,为升值发展增加筹码。对于考什么、考本校还是外校、考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考本专业还是外专业以及20xx考研收费情况,老师也给了详解,让有考研想法的同学目标明确了,困惑解决了,更加坚定了前进的方向。我校鼓励考研并制定了相关福利政策:就业中心每年组织考研系列辅导,考上有奖励,教务处确定有专门的考研教室(空调、晚上不关灯)。多么体贴的学校啊!时刻为我们着想。让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是大学生村官了,来自农村的我一直想着要为家乡做些什么,大学生村官给了我一个机会,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并且告诉我们学校要开设村官学院了。最后我们学习了当前学风、诚信考试事项和当前安全、卫生注意事项。明确了要诚信考试,拒绝作弊,保持寝室卫生洁净,杜绝违章电器,防患火灾。

总结下,要更好的建设国家,我必须从自身做起,在大学四年里我要有“大学梦”,确定明确的计划与目标,首先我要扎扎实实的学好每一门课,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相关知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打下扎实的基础,使自己具备良好的从业道德素养和服务农民的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调查研究、综合决策、组织管理和自我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工作能力。熟悉我国“三农”工作的基本方针,掌握国家惠农支农政策,具备结合区域发展实情、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熟悉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土地、文化、产权、经营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农村工作的法律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为宽厚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信息技术应用等技能。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的胜任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位,建设家乡为家乡人民谋福利,从而为推动发展我国经济做贡献。

通过这次形势政策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主要就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突破传统的传播媒介,以此形成由移动网、互联网等各种终端组成的互通媒介,使我国人民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和快速。就目前来看,我国新媒体的种类可以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移动通信网络作为基础的新媒体,比如手机游戏、手机短信等等;第二部分是以广播电视网络作为基础的新媒体,比如楼宇视频、数字电视等等;第三部分是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新媒体,比如微视频、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站等等,对这些新媒体进行有效运用,能够为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基于新媒体的微视频、微信、微博等各种微传播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新动力。第一,微传播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常用的信息传播方式,对我国的舆论格局和传播生态造成了极大改变,使我国新媒体逐渐进入了微时代,显著提高了我国人民的信息传播效率。第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下,新媒体逐渐与传统媒体进行融合,许多传统媒体都开始实施新媒体战略,不断拓展信息传播空间,而新媒体技术更是凭借其优势对传统媒体资讯进行整合及传播,使新媒体进入了新的变革发展中,有效提升了新媒体的应用价值。第三,随着新媒体的社会化属性不断增强,新媒体的`发展逐渐向社会、文化、经济及政治等各个领域延伸,而微政务更是成为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通过微文化、微交往促进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和文化发展。

二、新媒体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的挑战

(一)即时性信息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冲击。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都没有编制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都是根据《时事报告》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进行确定的,这就导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滞后性,与我国时政的热点问题存在脱节现象。然而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背景下,利用移动网络、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将热点事件信息传递给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的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新媒体的应用条件下,即时性信息也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带来诸多挑战,使得学生要掌握的信息量显著增加,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损害了学生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兴趣。

(二)海量化信息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整合难度更大。形势与政策课涉及到的课程内容较多,且范围较广,比如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存在内容分散、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而新媒体的海量化信息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难度更大,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也使得大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浅层化和碎片化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整体效果。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大部分信息的形成和出现都缺乏条理性、逻辑性,以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时政热点和知识点更加破碎,不仅影响了整个教学工作的效率,也无法保证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保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有效进行,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战略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改造,并不断加强教学内容的捕捉和提炼,以各种复杂的信息形成丰富的知识关系网络,这不仅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发展方向,也是给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带来的一个挑战。

(三)多元化信息使形势与政策课信息的解读难度更大。新媒体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特征,可以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使大学生能够自由发表个人见解,使得学生的观点呈现出多元化现象,其思想也更加开放化。在进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接触到不同的观点,既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认识世界的视角,也能够使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信息解读难度也显著提高,给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带来更多障碍,很难保证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同时,新媒体使得大学生思考问题逐渐趋向于去中心性、多角度的非线性思维方式,由于信息参差不齐,学生在筛选信息的时候也存在偏向性问题,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和思考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其他观点的影响,继而削弱了学生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解读信息的话语权,显著提升了形势与政策课信息的解读难度,不利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新媒体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新媒体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学内容缺乏固定性,在教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现象,这就导致教学计划的设计、教材资源的选择及教学活动的开展等各项工作过于被动。同时,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都存在一定缺陷,无法为学生提供稳定、静态的思维基础和知识平台,难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规律,这就极大影响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为确保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够适应于新媒体的发展,教师必须要针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知识框架和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以此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将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划分成常规模块、重点模块、动态模块及拓展模块等四个部分,其中常规模块就是国策论,主要就是将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作为重心;重点模块就是国情论,主要就是对国内的形势进行分析;动态模块就是国事论,主要就是将我国的内政外交作为重心;拓展模块就是热点论,主要就是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通过这种分阶段的教学模式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规范性。

(二)利用新媒体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平台进行拓展。我国许多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时候,依旧采用以教师课堂作为主体的教学平台,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讲课模式。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背景下,教学平台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利用新媒体提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平台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了以电视视频作为载体的远程视频教学平台、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网络教学平台等等,对这些教学平台进行合理运用使得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发展更具有可行性。同时,许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都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在向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时,结合视频和图片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平台较少,有些高校都会将一些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站以供学生观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远程视频教学平台,但是很多教学内容的更新存在一定滞后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必须要利用新媒体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平台进行拓展,从多个方面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三)利用新媒体对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进行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通过有效的引导方式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实际效果,否则就很难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8]同时,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使学生能够将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转化成知识,继而对其进行实践应用。而实践教学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渠道,许多高校都根据教育部和宣传部的规定进行了一些实践教学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实践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我国很多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比如,“新闻热点展示”就是一种探索中的实践教学形式,可以提出几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和讨论,并将各种新闻话题制成视频或PPT,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有效开阔。但是实践教学中的内容都是由教师直接拟定的,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不利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科学发展,这就必须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找出更好的运作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出现给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想要确保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有效进行,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利用新媒体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体系、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进行改变,从多方面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为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谭桂照.新媒体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4:220~221

[2]林晓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机制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6:82~83

[3]陈樾,管海钦.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刍议[J].汉字文化,2017,6:91~92

[4]韩蕾.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亚太教育,2016,21:124

[5]刘玉威.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问题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9:31~32

[6]张鑫.浅析新媒体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4:160~161

[7]黄倩倩.新媒体时代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途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7~8

[8]江小国.新媒体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路径优化[J].科教导刊,2014,5:104~105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因此,当前的国际战略形势是总体趋向缓和。但是,由于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而导致的局部冲突仍然时起时伏,国际战略形势依旧复杂多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我国在对外关系上,仍然是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要随时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和平与发展,集中精力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第一步;此后,我们要用我们的能力来回报家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点: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第二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只有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点: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要顺时代潮流而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作时代的弄潮儿。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同时,我们还要有全球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谐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们要有地球公民意识,要开阔视野,拓展心胸,抛弃一些偏见。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时,悦纳别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批评。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认清形势,肩负责任: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同时,深刻意识到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肩负着自身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你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你们手中实现。”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院系金山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必须

重视的问题。许多当代大学生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随着大学办学规模扩大,对

外开放程度增加,同时大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机会增大,如何有效的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和掌握避

害技巧,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关键词: 大学生;全教育;知识缺乏;意识薄弱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安全教育问题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全。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安全事故的特点或者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进行临时宣传教育;三是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够。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的不足,学生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卫;四是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和专业训练,难以开展深入的安全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学习交流,安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2.1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改善校园安全状况的需要

要在全面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免疫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维护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共同努力改善校园的安全状况。

2.2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不断地完善自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大学时期是人格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机构,有责任、有义务给予大学生帮助和指导,通过强有力的教育手段,使大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德、智、体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3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依法治国、依法制校的需要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己纳入了社会主义法治轨道。

2.4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尽管国际、国内总的形势是好的,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我国的颠覆、破环、分裂、渗透等活动。

三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3.1 校纪校规教育

对大学生来说,校纪校规教育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这一方面与有的学校管理不严、要求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没有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没有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通过校规校纪教育,使大学生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对大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成长乃至走向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

3.2 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要随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当受骗,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3.3 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入际关系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3.4 法律知识教育

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

四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4.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氛围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上加强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班主任、辅导员、专兼职老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4.2 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要明确责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管理计划,统一教育内容,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应统一编制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4.3 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为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确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组织进行授课,考评教学效果等。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整个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开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

4.4 极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

仅靠保卫部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有效的成果。特别是要发挥思想教育力量的作用,利用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五 总结

总之,高效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外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配合;在内部,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配合,这样才能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保持高效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是学生完成四年学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适时的利用学生画廊、报刊报刊栏、课堂、网络等,开展多形式教育,对增强校园安全稳定有着长远而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江苏省高校保卫学研究会.大学生安全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学出版社,2002.[2]余宏明.高等学校安全教育浅议[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3]宋新旗.关于加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6).[4]吴心正.保卫科学研究论[M].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5]蒋夏宁.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同题的思考[J].保卫研究,2003(1):35-38.[6]辛永赘,吴连臣.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5.[7]刘家增.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及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8-100.

推荐专题: 形势与政策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