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范文(范文2篇)

2022-09-18 22:23:0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范文(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范文(范文2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结题报告-图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中期报告

张谢小学课题组

(2009年11月)

2013年,我校开发的科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在陈仓区教体局教研室正式立项开题,经过近半年的研究与实验,已进入中期,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我们的教师大多数仍是奉行把知识“喂”给学生,让原本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所具有的凡事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心理趋向的原始问题意识,在我们教师不断“喂”的过程中被一点一点地扼杀,致使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陈旧。而新课标明确指出,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我们课题组教师经过反复磋商,最终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研究》(以下简称“问题意识”)选定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1—4年级四个班为实验研究对象,重点是1—2年级。进行重点跟踪实验,全校作为面上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调查法为辅。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及目标 1.主要研究内容

1.1.小学生在不同学段(低、中)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2. 培养小学生善于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1

1.3.初步探索形成: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主要目标 2.1.学生目标

①低段侧重于:想问、要问、基本会问。 ②中段侧重于:敢问、会问、基本善问。 2.2.教师目标:

①善于学习,做一名研究型、创新型老师。

②善于启疑,提供问题意识的背景,应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 ③善于倾听,善于从多种问题中筛选实质性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索研究。 ④善于评价,对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要兼容并包,善于鼓励。 四、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课题组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营造氛围,主领督导,保障课题研究经费。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做法

1.课题筹备阶段:2007年9月——2008年2月 1.1.选题、论证,组建课题研究行动组。

1.2.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明确课题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水平。

1.3.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积累理论材料。

2.课题实验准备阶段:2008年3月——8月 2.1.课题申报立项。

积极向汇川区教研室申报本课题,经教研室推荐于2008年5月获汇川区科技局批准立项,正式成为区级科研课题。

2.2.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2

学校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课题研究,毫无经验可借鉴,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具体指导。课题立项后,大家都很焦虑,对课题研究工作真不知从何入手,相关理论知识也是知之甚少。对此,我们积极行动,一是走出去向行家里手虚心求教,先后走访了区教育局教研室王昌舆主任、数学教研员谢明红及航

天高级中学王源汶主任等,就如何开展“问题意识”课题研究进行了详细咨询。二是奔走于各大书店间直接学习于书本,先后购买了:《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研究》、《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研读》、《多元智能理论》、《优质提问教学法》、《问题意识与数学思考》、《小学教育科学

研究》、《课堂教学论》、《小学数学学习心理研究》、《教师这样做研究》等相关书籍。又组织课题教师订阅了《小学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小学数学教师》、《中国教育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学习方法报》 《小学教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设计》等报刊杂志。通过对这些理论资料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明显提高,对“问题意识”与“有效的课堂教学”等概念的界定更加清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起我们课题研究的主导工作,统一了思想,致力于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3.问卷调查。

结合“问题意识”课题研究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作好充分准备,做好课堂研究方案预设,力争使我们的研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在不同学段(低、中、高)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斟酌特制定了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三维”调查表,在校内全面铺开,对三类人员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本次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据实写出了《遵义航天小学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报告》。

3

3.课题实验探索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3.1.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课题科研能力。

除继续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外,针对各段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的目标要求,我们特别提出加强各段课题小组老师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制度。

①集体备课:带题备课授课,要求各学段课题研究小组,必须结合教材,结合本段“问题意识”研究目标,实行集体讨论,备出课题特点,带题授课。

②相互听课:各课题组成员间,必须适时进行相互听课,一学期不得少于15节,听课后及时进行交流,就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启发与培养,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相互都提出自己的建议。

③上汇报课:要求全体课题组实验教师必须每学期上一节课题实验汇报课。面向全体数学教师,让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教学教研化。

④课题沙龙:课题组每学期定期组织召开两次课题教师经验交流会,时间一般都是定在周六(利用双休日时间)进行,会上大家就课题研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或成功案例,或心得体会,或论文进行广泛讨论、交流。

每次活动,学校领导不但都亲自带头参与其中,而且还为我们特邀汇川区教研室主任王昌舆、教研员谢明红、王起等专家学者,就我们的课题研究作现场指导。学校领导对课题科研的重视,对课题组教师的关怀鼓励一切尽在不言中,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深切体验到了“累并快乐着”的真正内涵。

4

3.2.集思广益,建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一般模式。 研究“问题意识”的终极策略就是要变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关系,将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师生之间这

种关系的重大变革,自然要求有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我校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不断实验中,集思广益反复论证,率先总结出带一般规律的课堂教学策略,在各段中试推广,并要求各段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结合本组课题的研究目标,在带有普遍规律的策略上,更进一步研究出更适合本组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一般模式。

具有普遍规律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一般策略: 1.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①把微笑带进课堂。 ②把尊重带进课堂。

2.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①情境激趣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②动手实践策略: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动手实践,从而发现问题。

③时时质疑策略:每一课时都留出探究创新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

问题,不要把每一课时的时间安排过满,否则学生就没有思考问题的空间。 3.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勇气。

①培养学生具有敢于向权威提出问题的勇气。

5

第二篇: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地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三、在新知探究中,提供机会,使学生善于提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的好学生,学生不仅要学答,而且要善问。

1、提供小组讨论的机会,在教材的“重难点处”提问。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让学生计算下列的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45÷3=   16÷3=    32÷3 =    21÷3=

81÷3=   111÷3=    342÷3=   212÷3=

待学生计算完,并对算式进行分组,再组织讨论: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不断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就能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如:学校开田径运动会:100米、400米、800米比赛,一些学生观察到,为什么跑100米的几位运动员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跑400米与800米的运动员都不在

[1][2]

推荐专题: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范文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