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2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研究结题报告一周满意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家庭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所学知识,寻求未知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比较随意,不大考虑科学性与适应性。致使学生的作业有的只是教材中的练习题或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有的却“千篇一律”,无论是内容、数量、还是形式都缺乏改变,无法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有的作业“一刀切”,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而定” ,这样一来,大量的“繁、难、杂”的作业使学生成了应试教育“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需要加工的“零件”,使得学生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毫无个性和创造力。种种原因致使学生的作业兴趣不浓,热情不高,改革语文家庭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方式才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
次之,我校老师从2000年便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 并在2000年投入到新课程实验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形成了新课程理念,掌握了语文学习和教学规律,这些为研究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家庭作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再之,在国外,作业研究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凯洛夫曾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斯米尔诺夫对课堂作业作了详尽的说明和论述。美国学者库柏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研究。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课题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建构了“先学后教,当堂完成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从作业存在的现实问题入手,对当前小学作业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透视和剖析,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评价理念和教育学、心理学成果,改革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评价的方法,为在新世纪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教学原理理论: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作业研究中要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组织作业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及时地反馈调节,使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达到预期目标。
(二)系统论理论。所谓系统,即由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为实现某种功能而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系统论原理,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内部有着相互联系的诸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等。这些要素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互制约的。在教学活动中,这些要素必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其整体功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实践论理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来,又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教育是一种认识活动,教育本身就不断丰富着人们对教育实践的认识。
(四)差异教育理论。在几千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作业设计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针对不同学生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和习题。《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那么,在作业设计上,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五)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它的
主要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全人”概念;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
(六)课题名称界定:本课题所指的作业,是学生基于一定任务的学习活动。它本身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庸,而是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环境下的语文家庭作业研究”指的是新课程环境下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适宜的语文家庭作业设计和评价。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一)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具有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语文素养得到普遍提高。
(二)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内容、形式、评价方法。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内容的研究: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内容既要讲究基础性,又要讲究拓展性,并且要涉及到语文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家庭作业形式的研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家庭作业量的研究: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二、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1993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那么从实际情况来看,低年级的字词量很大,再者,教育部只对书面作业进行了规定,口头作业量却只字未提。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校准备尝试每年级学生每天看课外书30分钟,口头作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考虑到二年级与三年级的衔接、六年级与初一的衔接,我校还将重点研究二年级、六年级语文家庭作业量。
(四)对语文家庭作业评价的研究:建立科学的家庭作业评价体系,来关注学生作业量的完成,关注学生作业的过程、态度及后续的改进情况等方面。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访谈、经验总结、等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语文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语文作业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语文家庭作业的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作业习惯,使语文家庭作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承担了“掌握语文规律” 的角色, 我们从2006年下学期开始启动“新课程下语文家庭作业研究”这一课题,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具体做法有:
(一)改革语文家庭作业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还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家庭作业应该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鉴于此,我们的语文家庭作业在内容上包括双基作业、课外阅读作业、流动日记、综合性作业等,每一种内容都分为两个层次,既讲究基础性,又讲究拓展性。这样,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又能够在作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设计系统的双基作业
教材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凭借,布置作业是对教材内容的复习巩固、理解运用,要时刻围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来设计作业。脱离教材要求布置作业是盲目的、低效的,聚焦不到重点难点的训练是意义不大的简单重复,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业,靠的是死记硬背,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很难通过作业练习真正获得学习技能、学习态度的养成,学习能力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没有后劲。作业是配合课堂教学对教材难点重点实施的深加工。知识和技能来于教材,应用于生活。贴近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新课标的鲜明特色。布置作业就要以教材为蓝本,以生活为指针,要避免随意性。为了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在设计语文家庭作业时,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然后针对所学的知识做梳理、归纳、串线、分类、组块、简化、提炼的工作,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知识有序化、系统化。我校五、六年级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此教材开放性强,实践活动多,但是在语文基础知识和习作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基础知识不成系统,教参对基础知识的指导也是微乎其微;习作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系列性不强,特别是课后作业设计只有1——2个问答题,形式单一、内容单薄,从而使得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阅读能力、作文水平低,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老师针对教材,课前设计预习作业(见附件:学生的预习作业),课后设计家庭作业套餐(见附件:六二班课后作业套餐)。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业学习就象其它所有有计划的活动一样,如果能事先有所预习,那就会提高它的效率和成功几率。经过老师们研究, 我校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主要是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了解预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同时还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各年段的要求不同,预习要求也循序渐进地提高,低年级的预习内容有:1、读课文三遍,家长签字。2、查字典,用学过的识字法自学生字。3、标记自然段。4、查阅相关资料。中年级的预习内容有:1、读课文三遍,家长签字。2、自学生字新词。(抄写、解释或造句)3、质疑,利用工具书解决1-2个问题。4、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高年级的预习内容有:1、读课文五遍,家长签字。2、自学生字新词(抄写)3、创作空间(运用课文中的新词写一段话)4、日积月累(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成语、形近词组词等)5、质疑 艾滨浩斯曲线遗忘规律是: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因此,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那么学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根据教材重点、难点设计课后作业套餐,穿插进行词、句、标点运用、修辞等语法知识练习,就会起到巩固作用,在其中还增加阅读型作业或综合性作业, 还能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课外阅读扩展学生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引导学生读书要从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去培养。要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教师必须不断的督促和激发。我校语文教师围绕学生课外阅读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如阳光读书周(见附件:读书周方案)、读书报告会、制作阅读卡(见附件:二年级阅读登记卡)、家长填写阅读反馈表(见附件:四年级阅读反馈表)、办读书小报等等。活动的促进让学生明确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了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流动日记培养习作兴趣
“作文难”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难的原因主要是写作兴趣低下,写作材料缺乏。教学实践表明:善于引导儿童从身边的事情写起,是培养儿童初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流动日记形式新、内容广,深受学生喜爱。因此,我校在家庭习作方面以“流动日记”为主要练习形式。具体做
法是:把班上五十几个孩子,按照学习能力的搭配,组成了“几列火车”,每列火车设立火车头,带动这列火车的同学共同进步,每列火车发一个日记本,由他们自主取名,自主地设计封面,在日记本上写下发生在他们身边有趣的事物,每列火车由一名同学写日记,阅读前面学生的日记,并由家长写出评语。每天老师对每篇日记进行精彩的点评,同时抽出时间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上台朗读自己的日记,从而来自不同的家庭的孩子记录下了不同的几件事,让老师和同学分享了他的写作。等到这列火车的学生都轮流写完一篇流动日记后,教师就评出这轮的优秀火车,给他们贴上一个象征胜利的奖杯。每个学期末教师还动员家长、学生合力编辑“流动日记”,印刷成册。
“流动日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课外练笔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成为了每个家庭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家长对之赞赏有佳。如在编流动日记这本册子时,五一班谭一夫同学的家长谭兴茂(开福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是这样评价家长的点评:孩子们是可爱的,给予了悉心指导和评阅的家长们也是可圈可点的。家长们的评语有的总结优点、重在激励;有的指出不足、促进发展;有的专业中肯,有的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短文。虽然不是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能刊登出来,但所有孩子和家长都是好样的。家长们都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注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有这样的家长,孩子们是幸福的。
4、利用节假日设计综合性作业
学生是以班级为一个集体的,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来源存在差异,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风格也各有千秋,那么,每个班级的语文家庭作业也应该精彩纷呈。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因为时间比较集中,我们把这一时段的作业功能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假日作业的理念就是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而作的开放性家庭作业。我校的寒暑假语文作业设计比较有个性化,如一年级的故事录音, 二年级的“画中话”,三年级的生活日记,四年级春节主题活动,五年级调查报告,六年级办手抄报等。(附件:学校寒暑假作业设计表、四年级周末作业设计表)
这样,周末、假日、寒暑假的语文家庭作业不再是枯燥的字词抄写,不再是单一的命题作文,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并没有降低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反而在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革语文家庭作业的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然而,现实不容乐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需要家长的督促才能很好的完成家庭作业,同时,拖欠作业的现象或多或少存在。我们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事物、进行感知,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师生之间只是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毫无和谐美好的情趣可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等,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而且,每一种智能对于个人及社会都具有重要发展意义。我们的语文家庭作业也应该随之变得多元的,这样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能才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在这一理论的支撑下,我校语文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广泛地涉猎到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环境、音乐、城市、绘画、家庭、社交、科技、信息技术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如李波老师设计的语文家庭作业形式多样,有收集资料、当“小导游”、与父母比赛读课文、古诗配画、演成语故事、讲故事、仿写诗歌、制作《动物保护手册》等等;章宏老师的语文预习作业提倡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制作ppt 呈现预习成果。这样,学生的常规语文家庭作业形式由原来单纯的的生字抄写和课文朗读变成了以
下形式多样的的作业类型:
读写积累型作业──结合教学内容,或推荐篇目,或规定阅读时间,或引导学生进行同一内容的拓展性阅读,或要求学生进行写读书心得,仿写精彩片段。
口头表达型作业──设计“当小导游”、“新闻播报员”、“讲故事”等口头表达型作业,学生在家一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学生为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
编创型作业——融会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手段编排课本剧,或者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制作PPT ,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类型的作业。
这样的多元型语文家庭作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凭借,不仅充分学习和凭借了教材内容,还给学生一个起点、一个支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在完成语文家庭中体验喜悦和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再之,影响学生作业兴趣的还有作业的成功感。学生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如果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就容易让部分学生经常在作业中遭受失败。因此学生之间、学生各年龄段之间能力水平不同提醒我们要注意作业要有层次性。一要注意纵向要求从易到难,如随着年级的增长,作业的要求要越来越高。二是横向要求有层次。如同一班的学生,因为不同水平,要求可以不同(见附件:四年级语文家庭作业布置),作业内容也可以设计必作题和选做题(见附件:四年级语文家庭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主选择。因学生年龄段而异,因学生各人能力水平不同而异设计作业可以消除掉学生的恐惧、讨厌作业的心理,促使学生主动作业、兴趣作业。
(三)改革语文家庭作业的评价方式。
作业形式丰富起来了,作业评价也相对丰富起来,这也进一步深化了我校的作业改革。我们采用了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等多种作业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业,教师们不仅要给出一个对错判定和作业等级,也要适时适当地给予鼓励性、引导性评价。我们老师如四年级二班的“采蜜集”(见附件)就倡导家长对孩子的阅读积累进行等级评价和“激励性语言评价”。如一年级利用班级公共邮箱,老师把自己的教育观点和语文家庭作业布置用邮件的形式告之家长,家长们也把孩子作业中的难点、生活上有趣的事情,以及孩子的生活日记形成文字发到公共邮箱中,由于资源的积累,点击邮箱的人数越来越多,邮箱的功能已经由最初的作业布置平台变成了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如六年级二班运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让学生从“快乐阅读”、“作文百花园”、“作业收藏家”、“小报训练营”、“古诗荟萃”、“文言之家”等方面收集家庭作业中的精品,每一次语文家庭作业都设计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如六年级一班一周一次的家庭作业反馈表(见附件),由家长和老师对学生一周的作业状况进行等级评价,教师和家长的不定期书信来往有力地对家长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指导。
我们的教师认识到:得到肯定是学生在思维和行为表现后重要的心理需要。学生就连简单的抄写,也都会有着努力的成分,稍稍需要动脑筋的作业,学生更会认真的,我们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真诚地写上点评,例如写上我们的赞赏、感受、鼓励、教诲等等,有时还让学生对我们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候的作业本,简直就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教学相长的工具。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每天盼望着看到自己的作业本,激动着教师给予的言语,师生的情感就会在交流与沟通中得到了升华。记得张华教授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老师不要轻易给学生太多的结果性评价,不要轻易评价学生作业的好坏,而是应该用语言来描述你所看见的作品。”在家庭作业评价方面,更应该定位在“欣赏”,那么我们的等级式评价就应该走向对话,走进学生的心灵。如我校“流动日记”,每天老师对学生日记进行精彩的点评,同时抽出时间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上
台朗读自己的日记,让老师和同学分享了他的写作。老师还调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评价,丰富了作业评价的方式。让流动日记成为了每个家庭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每到学期末,老师和全体家长共同把学生的流动日记整理成册,人手一本,我想流动日记在班级内出版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这种“欣赏式”评价能够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在这种评价方式的激励下应该会有更精彩的内容。
(四)探求适宜的语文家庭作业量。
鞍山市教科院普教所汤林春博士等研究人员关于“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表明,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学业成绩反而有下降趋势。调查同时显示,四年级、七年级教师布置作业时间分别在1小时、2小时左右的,学生成绩最好。北美许多学校的低年级过去的确是没有家庭作业的. 但近几年, 这种现象已经有所改观。目前, 不少学校不仅有了家庭作业, 而且校方还向家长做工作, 阐述家庭作业的重要性。据《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11月15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一项调查表明,小孩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做家庭作业才会对学业有所帮助。这项调查建议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来留作业,比如,一年级小学生只适合做10分钟家庭作业,二年级小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我校特针对学校实情,经过反复实践,科学论证,对全校语文家庭作业量做了如下规定:一年级不布置家庭书写类作业,可适当根据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布置一些实践类、读、画、说之类的作业;二年级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书面作业,书写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以班级中学习中等的学生书写速度为标准)。另外再可适量布置一些读书、折剪画或查资料等作业;三年级家庭书面作业语数合起来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参照标准同二年级)。另外,适当布置读课外书、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型作业;四年级家庭书面作业语数合起来时间不得超过35分钟(参照标准同二年级)五年级家庭书面作业语数合起来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参照标准同二年级)。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语数合起来时间不得超过55分钟(参照标准同二年级)此外,适当布置读课外书、搜集感兴趣的事物的资料、参与实践活动等作业。同时,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能够兼顾不同学生,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能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书写速度差异控制语文家庭作业量。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两年来,我们对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和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评价这两个主题进行了研究,收到了以下成效:
(一)通过课题研究,学生的作业兴趣有所提高,习惯有所改良;
育德小学5、1班“我的作业”问卷调查统计表
经过对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研究,教师在进行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时候能够树立“大语文观”,能够有效地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在评价的时候能够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以表扬、鼓励等积极评价为主,特别是采用激励性评语,使学生作业兴趣得到了提高,作业习惯得到了改良,学习效果显著。(见上表:五、六年级“我的作业”问卷统计)如在学生语文家庭作业处处可见这样的评语:“只有深入地读了书,感悟才会有这么深,这么好的一篇体验日记,老师、同学、家长怎么不赞美你?”“你把掌勺的欢快心情融入到了作文当中,当然文章也和你的心情一样,充满了悦。”“读了你的日记,感觉耳目一新,你把棋场上较量写的活泼而激烈,又把家庭氛围渲染的温馨。”“有梦想就为之付出努力吧!看到你对自己满意的服装作品那么专业的描述,我就仿佛看到了将来的你:在T 台上大方地介绍,流利地说明属于你的品牌服装”……这样的激励性评语促进了相互了解与友谊,激发了学生的作业热情,很多家长说孩子语文学得轻松,学得有劲。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有不少家长十分关注语文家庭作业,参与到了家庭作业的评价当中,经常为孩子的作业打评语,对老师的教学表示支持。 作业形式的改革让学生树立了作业的信心,对语文作业的态度大有改观,作业的质量也大有提高。学生最喜欢的作业形式是自主选择作业和自主创作型作业。如6、1班陶蜜,五年级的时候不太喜欢做语文家庭作业,不是不会做就是应付了事或者照抄同学的作业,特别是家庭习作无从下笔,每次习作篇幅短小或记流水账。于是,语文老师改变了语文家庭作业内容和形式,作业内容包括常规作业、课外阅读、自我创作型作业、课文朗读。因为自我创作型作业是由学生自主设计的,所以对于后进生来说,降低了作业的难度。如学习《真诚》这一单元时,陶蜜同学就设计了一张微笑卡,里面就写到了自己想每天给人一个微笑,由此可见,虽然他是一个后进生,但心中还有一颗上进的心,老师将他的微笑卡进行了展示,同学们向他报以真诚的掌声。通过多次作业的成功,陶蜜同学现在比较喜欢做作业,作业的书写工整了,作业的质量也提高了。
由于学生作业习惯的改良,作业内容的改革,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如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见上表:2007年下学期育德小学三年级语文成绩统计)双基作业促使学生扎扎实实学语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如本届六年级使用的北师大教材,老师在设计家庭作业的时候能够发扬教材的优势,弥补教材的缺陷,使学生既能够学到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又能够提高语文能力,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进步很快。(见上表:育德小学六年级(二)语文成绩前测与后测对比)流动日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见上表:育德小学2006——2008年学生作文获奖统计)课外阅读作业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综合性作业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了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与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内容包括双基作业、流动日记、综合性作业、课外阅读作业。
家庭作业的形式包括统一性作业和选择性作业。统一性作业是必做题,选择性作业是选做题,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选择。
我们在家庭作业的评价上倡导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以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研究,我们制定了《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评价建议》(见附件:育德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评价建议),分别从评价的标准、评价的维度、评价等级的呈现对双基作业、家庭习作、综合性作业、课外阅读作业的评价提出了要求。
(三)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的成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
育德小学2006年—2007年教师获奖统计表
业与有效教学的关系,促进教师对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在作业设计不仅仅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强化”,还更注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既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又加深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情感。 课题研究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同时给教师带来明显的变化。教师逐步树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作业观念。改变了单一的家庭作业内容和评价形式。同时,教师也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及时总结并撰写教学论文,全校语文教师近几年论文获奖国家级以上14人次,省级以上7人次,市级 28人次,区级获奖58余次,较前几年增长50%。其中邹军、周满意、杨旭撰写的论文《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研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外教育》上,章宏的论文《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获省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小溪流作文竞赛,获省作文指导奖,杨旭的论文《浅谈阅读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外教育》上。
学校是近五年来首次申报市级以上的课题,通过课题带动,在教育科研方面也提升很大。学校在组织的创新作文竞赛和“小溪流”作文竞赛中取得了不斐的成绩,2007年在组织的“我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征文活动获区优秀组织奖,2007年学校首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1、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但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如何减轻教师的负担还需在以后工作中解决。
2、由于学生来源的问题,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作业质量有着不少影响,如何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培训还有待探讨。
九、主要参考文献:
1.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2
2. 顾泠沅. 《教学实验论——青浦实验的方法学与教学原理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中央教科所.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研究表明,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目前,各类教学机构对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日趋重视。对于阅读教学我们感到学生阅读能力差,阅读方法掌握不好是普遍的,反思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虽然在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但在实际课堂中由于各种原因将这一主体淡化,更多老师将教材和目标的达成只注重于大部分学生,对个别学生的主体进行了淡化,这些现象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发展受到禁锢,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受到压抑。因此,我们申报了“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在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引领下对文章的肢解性解读。而无论是提到整体把握,还是大量的课外阅读。都不得不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低端的语文教师,更要准确的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论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能够补充前人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论,试图为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找到一些新的思路。
现实意义: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各年级既有共同的一般规律,又有不同的要求,实验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做到诸方面的有机统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做到,在阅读中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各种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又要有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主体性原则:在实验研究中,教师必须尊重、相信、理解、爱护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的个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信息。
3、科学性原则:典型引路,逐步渗透,由扶到放,既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作品的一般规律,又能要诱导他们掌握各类不同文体的具体学法。
4、创新性原则:坚持在研究中创新。在研究中要不断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理论,发现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多出新经验,多出新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的重点
1、注重培养低段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勤记、善用的阅读学习习惯的研究并作科学的指导。
2、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研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手、脑合作,在理解中去达到阅读的目的'――记忆和运用。
3、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从学生角度考虑:
(1)培养小学生主动开展阅读活动的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自主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自主阅读。
2.从教师角度出发:
(1)初步建立系统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
(2)进行适合小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材料的编集。
(3)建构切合实际的小学生自主性阅读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内容设计: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阅读训练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试图通过下列策略,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
1.加强情感投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生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选好阅读材料,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动却有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教学组织地系统,严密,循序渐进和深入,而且阅读知识新颖,奇妙,从而使学生开一把锁,上一层楼,心驰神往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3.利用学习成果,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当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收获或进步时,心情兴奋,轻松和愉快,同时能对学习产生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自主阅读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且要不断强化使他们的成功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水平。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4.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感情,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研究和训练中,我们将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阅读习惯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是小学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如果不能积极动脑思考,就不能学好知识。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另外,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多的主观能动,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教师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3.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实际上,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者,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材料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在训练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4.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内的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阅读,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更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布置一些对质和量要求有弹性的作业,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留有不同要求的练习作业。这样,通过阅读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三)良好意志的培养
所谓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由于小学低段学生的字、词、句的积累尚浅,其理解能力又处于发展过程中,阅读材料时总会碰到看不动、理解不透的地方,这时就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和放弃的决定。所以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呢?
1.师生合作,明确目标
人的意志行动特点之一是意志行为,即人在行动之前就已经知道行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怎样达到这目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基础及能力制定自己的努力目标。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当然,这个目标要有一定的“度”,太高,学生经过努力达不到,容易受挫而丧失信心,太低,不须努力就可达到,进步不明显。适度的目标会让学生产生“跳一跳”的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前进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学生都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学生通过追求这种既包含成功希望,又有可能遭到失败的标准和要求,才能培养起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最终获得成功。
2.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意志行动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意志行动的独立性还未成熟,情感的体验因受认识水平的影响还不稳定,“受暗示性”还较强,所以,榜样的权威作用,有时要比规划、公约、批评效果好。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通过学习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勇气,提高学生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3.集体活动法
在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中,集体的力量尤为重要。有关资料表明,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行动的差异,客观上取决于集体的品质。先进的集体,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训练中,教师应结合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结伴活动、个人竞赛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
七、课题研究过程设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活动教学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制订此课题的实施方案。
措施:
a.组织研究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掌握其基本特征。
b.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由课题组成员共同负责,按课题方案实施研究,最终形成较完善的系统的研究思路。
措施:
a.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及有关理论资料,并形成制度。
b.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研讨活动和个案诊断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继续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和经验,探讨更多的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c.课题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课堂教学演示和说课分析,形成教学资料,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体会和相应的论文,并积极投稿。
3.总结阶段
分析总结研究过程、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措施:
a.组织课题组的课堂教学活动,资料汇总活动。
b.写好研究报告。
c.请专家对研究进行鉴定。
(二)研究方法
1.通过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2.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3.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及时了解、观察群体或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变化
4.每一环节实施后,进行阶段性分析,注重个案分析的积累。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立项,申报审批表。为全面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个性,我校以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引导培养为突破口,于20xx年7月申报了此课题。
2、第二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准备阶段。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等。本课题组既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又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实际,本课题组组织了讨论会、交流会、课例展示等方式,针对一线掌握的资料和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相关的理论,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赞赏地结合,并研究制定了课题的实施计划。
3、第三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实施阶段:实验、探索
(1)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根据实施方案,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阅读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边行动,边研究,边创新。
(2)设计教研活动,结合语文教学学实际进行实践探索。课题组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的研究,平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做积累:好的词语、句子摘抄,根据学生摘抄内容进行批阅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升理论成果。
(3)以课堂为实验的基地,推广研究成果。把总结出的培养的验,可行的模式、思路、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来推广研究成果,验证理论成果和实践操作的合理性,再进行反思,再研究,再探讨,再升华,这样循环研究,将教学与科研就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也就提高了研究的效率,阅读的效率。
4、第四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总结阶段:完善升华
(1)整理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研究中的经验总结进行筛选,优化整合,写出实验报告。
(2)总结试验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结题报告等。
(3)总结研究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后期工作作准备。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