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范文5篇)》。
时间过的真快,转瞬间一学期又过去了。经过一学期的摸爬滚打,一学期结束了。
回首这一学期来,本人按照教学计划、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虽然时间紧迫,使我们的课程进度有些快,但我们却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范文资讯网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思考教法,解决如何把自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持续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忙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二、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在教学交流方面,我用心参与同科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研活动,我还走出校园,去长城中学听课,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博采众长。同时,透过听评课活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有计划地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验教材的学习,了解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特点。用心主动的参与教改,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
四、认真搞好群众备课
透过群众备课,资源共享,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精心分析、讨论,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五、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我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课堂上,对于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多让尖子生回答。给他们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对于后进生,采取了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紧张,忙碌,但却很充实。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群众备课过程中,我都能感受到知识是活到老学到老。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相信,会取得优异的令人满意的成绩的。
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申锦明
新教材在本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已有六个年头了,在认真学习新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又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学生实际状况,再结合本人十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新教材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拟定如下策略,望能抛砖引玉,同时也希望能给新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领会新教材的教学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和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它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包含着若干横向或纵向的子系统,如横向的学科素质教育。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水平,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正是基于此,新教材比较旧教材在教学体系上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打破了代数、几何、三角三足鼎立的格局,把几何分为实验几何和论证几何两个阶段,把旧教材中的内容分割成若干块知识点,分插在各个章节。例如圆的教学,初一由旋转性引进了圆,讲了同圆、等圆中四组量的关系,到初二因学习了勾股定理,又讲了垂径定理,就是到了初三,把原有的体系也翻了个跟斗,把与圆有关的角放到后面教学,而把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调到前面去教学,因此在教学上力求做到先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再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再如初三代数一改旧的函数教学,代之以方程解法为核心的教学。在这里就应适当补充函数与函数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要把列方程解应用题拓展开来渗透到相似形、圆、三角中去,使各知识点纵横交叉成网,新教材自始至终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这也是较之于旧教材的一个历史性进步,成为其一大特点。因此,实施新教材,将对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要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
既然教材是新的,自然要求也应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观念有一个很大的更新。
1、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搞好双基素养教育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在一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知识,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知识,除具体的数学方法(如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其它数学思想方法都呈现隐蔽的形式,渗透到学习新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这就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因素,把握渗透的时机,使学生领悟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2、注重过程教学,搞好逻辑思维素养教育
新教材在编写中突出了思维过程这个环节,如通过章头图、节前语提出问题、命题证明之前的分析、之后的注意,这些都为我们加强过程教学提供了基础。如在命题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思维方法,在寻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在认知结构的优化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比较、概括的思维方法。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应用数学素养教育
新教材重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必须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能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应用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大节的教学,要适应飞速的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重视商品的降、涨价,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工农业产值的增长,商品的调运最佳方案的选择等。除此之外,又要与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动态世界的函
数相结合等作为一个系列进行教学,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既要补充直角坐标系中的形数相结合,又要注重实际测量、航海、大坝的坡比,各种能动机械的互相结合,且引进了计算器教学,简化三角函数的查表及繁琐运算,但同时又必须加强运算的正确性,既要考虑到实际应用,又要考虑到中考题型。
4、有机渗透,搞好非智力品质素养教育
非智力素养一般包括民族自尊心,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中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新教材的有关具体内容,有机地进行非智力素养教育,如分段函数、黄金分割等教学让学生受到了美学的教育,根据教材重难点编制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中,形成认识冲突,激发求知欲望,介绍古今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爱校思想,紧扣教材,有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
三、要重视总复习的系统性、综合性,注重能力培养
初三学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选择,因此作为毕业班,总复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复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尤其是新教材打破了旧教材中的代数、几何、三角的同时并进教学,把难点和重点疏散到各个章节中去,因此教师应有一根红线把各个知识点象珍珠一样串起来,在复习过程中,避免注入式、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因而在复习过程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数学观念,培养概括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初三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全部内容。教师不能仅仅以课本知识的简单罗列来替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应在深层次上帮助学生领悟教材所揭示的知识结构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为数学观念的概括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组织好的素材。
2、重视过程教学,培养抉择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教学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确实可行的解题计划,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分析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地加以纠正、调节,例如:在解题教学中,当解题方法繁琐时,引导学生调节解题行为,简缩思维过程,减少尝试的随意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3、注意启发诱导,突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不能把现成的解题模式强加给学生,要善于启发引导,使学生体会不同解题途径的优劣,再适时点拨指导,当其尝试远离结论的本质时,设法补救或集体辨误,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前首先形成关于问题的整体意识,而不是过早将自己囿于某一方面,通过对认识水平的调控,避免解题过程的无序。某些问题,虽然处理方法不止一种,但有些方法牵强附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未必能在应用时得心应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倡导突出基本方法,淡化特殊技巧。
在复习的后阶段,可以抓专题复习,重点放在中考最后二大题上,使学生对综合习题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对各类数学分支,互相渗透交叉构成一个知识网,其中根据中考要求,淡化几何证明题,加强几何计算题、实际应用题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让学生熟悉各种情境下的数学应用,培养灵活应变能力,希冀在中考中有较好的效果。
注:本文发表于《宝山教育》2002年
案 例 设 计
栾 家 坪 中 学
闫 艳 华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探索圆的两种定义
栾家坪中学教师 闫艳华 电话:13891185080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一乡镇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数学(上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内容——圆,圆的概念是中心对称的继续,是后面研究扇形、弧长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
2、数学思考: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3、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
2、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细线、铅笔。
2、学具:圆规
六、案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1、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
图1
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
3、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
(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展示画图过程)
图2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3、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4、师生共同归纳: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3)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
5、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 (1)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
图3 (2)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
(3)教师活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
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
AB,读作“圆弧AB”或“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AB”;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 ABC;
.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中的BC
(三)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课件:车轮;课件:方形车轮)
1、学生活动:学生首先根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进行交流.
2、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如图4,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如果做成其他图形,比如正方形,正方形的中心(对角线的交点)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不稳定.
图4
(四)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1、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 m的圆?说出你的理由
2、师生活动设计: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根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
3、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树生长的年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 cm,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
图5
4、师生活动设计:首先求出半径,然后除以20即可.
解答:树干的半径是23÷2=11.5(cm).
平均每年半径增加11.5÷20=0.575(cm).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圆的两种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作业:请做一个正方形的车轮,体会在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车身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
1、教师角色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探讨者。在引导学生观察、画图、发现结论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动态的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及车轮原理,激发了兴趣。
2、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 “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为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使下学期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结合本学期教学实际情况对本学期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工作回顾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二年级(7、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年来,我端正工作态度,爱岗敬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重视政治学习,积极涌跃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并服从工作安排。我做到了:
1、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2、博采众长。这学期的教学听课活动,让我们数学教师能够有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拓宽了上课思路。
3、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力求每一次练习都收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写出教学反思。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另外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为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看到自己数学学习的进步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二、存在问题及根源
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政治学习记笔记敷衍了事。总认为这些理论太过政治化,只要走走形式,不必太过认真。
2、不思进取。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要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即可。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对于领导的个别任务,总有拖沓的心理。缺乏上进心。
3、教育教学的新课标理论理解的不够透彻,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
4、课堂教学的方法过于简单,缺乏新意。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窜进课堂,应付考试的应试教育已不适应现代的信息是到的素质教育。
5、对于学生的关爱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带着有色眼镜,偏爱优生,歧视差生。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点优生发言的次数偏多,却扼杀可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备课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评价学生的行为。
7、与家长沟通不够。学校、家庭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集体。要使学生能有个性地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与家长及时密切地联系,多交流,多沟通。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主动,未按学校的要求家访。
8、工作作风布不够扎实。没有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捷径。做事情没有创新精神,对问题不做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够透彻。
9、业务知识不精。现代的社会是知识、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可我却认为有一些业务知识就能适应了,这是错误的想法。
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政治学习不够深刻,没有领悟其中的精华,导致学习政治不认真。
2、任务付出总要回报。思想认识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以在工作中不够踏实,缺乏进取心。
3、缺乏一颗宽容的心。现在的学生难教,学习不主动,又顽皮。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不积极支持,不理解。让教师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从而越发缺乏耐性。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但求更好。
2、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水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踏实肯干。并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3、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带有色眼镜,偏优生,歧差生。给学生同等的机会,让他们有个性的展现自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充满自信,在学习上积极主动。
4、改进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做到面面俱到。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6、发扬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在工作中积极主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给自己施压,并化压力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者海二中
傅锜
一、案例实施背景
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内容——5.3.1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案例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
五、案例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2.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
六、案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⑴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③横格纸中的线。
⑵提问温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⑶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⑷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板书)。
2.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⑴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角)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一: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填写结果:
第一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二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三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第四组:同位角( )( ) 角的度数( )( ) 数量关系( )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二:
将图中的同位角任先一组剪下后叠合。学生活动一:画图—剪图—叠合—猜想学生活动二:画图—剪图—叠合—猜想让学生根据活动得出的数据与操作得出的结果归纳猜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三:
再画出一条截线d,看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活动:探究、按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⑵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猜想,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
⑶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教师提出研究性问题四:
请判断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b(已知)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3(对顶角相等)∠1+∠4=180°(邻补角的定义)
所以∠2=∠3(等量代换)∠2+∠4=180°(等量代换)
教师展示: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4.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⑴(抢答)课本P21 练一练
1、2及习题5.3
1、3.
⑵(讨论解答)课本P22 习题5.
32、
4、5.
5.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⑴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1、
2、3.⑵教师补充总结:
①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如前面将同位角剪下叠合后分析问题)。
②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我们前面将同位角测量后分析问题)。③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如平行线的性质
1、
2、3的表述)。④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如我们前面对性质2和3的说理过程)6 .作业。学习与评价: P 2 3 6 ( 选择);P24
7、12(拓展与延伸)。
七、教学反思
数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索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单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因为“过程”不仅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这节课的教学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导师、伙伴、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导引学生活动外,还要认真聆听学生“教”你他们活动的过程和通过活动所得的知识或方法。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跟老师学转变为自主去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不是简单地“学”数学,而是深入地“做”数学。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花园里,教师只要为学生布置好和谐的场景和明晰的路标,然后就让他们自由地快活地去跳舞吧!
推荐专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寻找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