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主报告(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主报告(合集)》。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此言道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习惯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培养一批批掌握现代高新技术的人才,更应当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学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公民的素质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现在的教育。因此,探索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未来小公民的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纯粹的养成教育理论研究少见。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
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我国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仅进行这样的一般理论研究,在实际的少年儿童德育中,对于克服过于注重说教以及“高大全”等现象是不力的,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很难形成。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01年10月26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
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17个省共316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少年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2、实践价值: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通过研究,回答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小学生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哪些好习惯;二是在教育教学之中应该怎样培养这些好习惯;三是家长、教师如何配合才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四是好习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正面影响。收到三个实效:首先是教师、家长要获得一些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经验,并养成一些好习惯;其次
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明显上升,校风、学风更好;最后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实效,社会、家长更加认同。
因此,本课题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及培养途径进行探讨,使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逐步培育健康人格。为此,本课题将着重以下几方面研究:
1、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初步理论研究和探索;
2、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3、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实验研究(以个案为主);
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实验研究。
这几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小学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小学生习惯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如果少年儿童在这三方面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他们人生发展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在主要体现在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四、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
本课题将采用实践——分析——总结——重构——实践这一研究思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分析、边总结、边调整,把“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教育观念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少年儿童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参加课题教师要边研究边行动,边行动边研究,既注重研究结果,更强调研究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结,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研究和实施课题的能力。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需要各方面给与高度的重视与配合。每一张张问卷将成为课题研究过程的一个必要依据及沟通桥梁。
3.经验总结法: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除采用以上主要的研究方法外,本课题还综合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
课题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6—7月,收集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准备。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5月,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和方法;
3、总结结题阶段:2012年6月,收集个案记录,整理装订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具体保障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建由分管校长为组长,德育处、班主任为成员,集思广益,有目的分阶段规划指导、组织实施,部署每月主题教育内容及每周教育考评内容。
组 长:负责课题的全面规划、申报、指导、总结等。
副组长:协助主持人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制定研究方案,全程组织实施课题的各项教研活动,总结研究成果。
成 员:根据所带年级,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具体参与课题的各项活动,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料,进行阶段和结题成果的总结。
(二)抓好两项工程建设
1、班主任建设。班主任是养成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建设良好乃至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每年六月底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学校
要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育人事迹。学校值周组要对全校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等诸项进行每日督查,以班为单位进行打分。班主任还要加强文明礼貌、卫生习惯、劳动教育等常规管理,对学生课间的言行督促指导。
2、习惯评价内容建设。
围绕“公德好习惯、做人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学习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这十种习惯,完善内容,细化评价方法。
(三)建设三重教育阵地。
1、学科教学阵地。努力把思品课、班队课、晨会课和其它各科教学渗透作为学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课题组有计划地对这几个方面作经常性的全面督查。
2、实践活动教育阵地。经常组织学生去劳动基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并从中学得一些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搞卫生,送物品,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的思想。
3、班队活动教育阵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自编自演一些在行为习惯势力具有正反两面典型的文娱节目。从中得到教益。
(四)创设四重教育氛围。
为了更好更快地强化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加强多重育人环境创设,使学生在校园里感受到的浓烈的熏陶。
1、教室宣传氛围。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统筹安排,设立班级习惯教育栏目,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率。各班主任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前,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校园宣传氛围。办好宣传橱窗,主要展出包括文明礼貌、劳动教育、卫生习惯等行为规范图片及学生有关活动的照片,表彰习惯养成考核“文明之星”、“进步之星”等。办好黑板报,围绕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从学习到学习、卫生、劳动等习惯,定期定主题出刊,让学生接受教育。办好广播。
3、家庭教育氛围。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由家长对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作全面的跟踪,通过“校信通”传达给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实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访实效。做到家访均衡化,不过分集中在某时段。家访有针对性,明确轻重主次,不为了凑数量而无目的家访。再次要努力提高家访质量,提高与家长的沟通水平。德育处统一做好教师家访记录的有关统计考核工作。
4、媒体教育氛围。小记者现场采访将校园中的好人好事及时报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由课题组和信息技术组联合行动,将校园中浪
费、随地乱扔瓜皮果壳、践踏草坪、损坏课桌椅等不良行为习惯拍摄下来,作为反面例子进行教育。
(五)抓好五项活动。
1、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2、学生评价奖励活动。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自主教育栏目中。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习惯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站、坐、写、读姿势和课堂常规、礼貌用语、学生仪表衣着,按规范性要求进行反复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特点,注重导行,通过演小
品,通过即兴表演课本剧,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良好行为习惯,刺激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兴奋而乐于参与的良好心态,使学生在乐于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教师考核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共同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把树立优良班风和提高班级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加于重视。学期末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
5、师生征文活动。为了督促师生关注生活中行为习惯,要求教师撰写教育日记和学生个案研究,要求学生留心身边的不良行为和好表现,撰写自由习作,在校园网上开辟行为习惯习作专栏,举办与行为习惯养成相关的征文比赛,如“***变了”学生征文、“我班的***”教师征文等等,从细小的事例中挖掘教育资源。
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姚莉 王艳玲
一、调查目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低年级抓起。2012年4月我们加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性研究》的课题研究,确立了子课题《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为了了解我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寻求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方法,特进行本次的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重点调查一年级一(1)、一(2)两个班。发放83分问卷,回收83份,回收率100%。
调查时间:2012年5月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本次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分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5部分。
三、调查结果 文明礼仪习惯
1、你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吗?
能主动问好(96.4%)看见别人问才问(3.6%)低头走过(0%)
2、你与别人交流时能使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
经常使用(71.1%)偶尔使用(28.9%)从不使用(0%)
3、你说过脏话吗?
经常说(0%)有时会说(28.9%)从来不说(71.1%)
4、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
经常(2.4%)有时(31.3%)从不(66.3%)
5、听到升旗的国歌响起时,你是否立正敬礼?
主动立正敬礼(91.6%)需要提醒(8.4%)做不到(0%)卫生行为习惯 1.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经常这样做(3.6%)没有经常这样做(66.3%)有时这样做(30.1%)
2、在地上发现脏物能主动捡起吗?
赶快捡起来(53.0%)有时会捡起来(45.8%)装作没看见(1.2%)
3、每天来到教室,你会擦书桌和椅子吗?
经常擦(32.5%)有时擦(41.0%)从来不擦(26.5%)
4、你的红领巾是否每天都整洁干净?
每天都是(62.7 %)大多时间整洁干净(36.1%)偶尔整洁干净(1.2%)
5、你爱去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零食吗?
经常去(0 %)有时会去(15.7%)从不去(84.3%)生活行为习惯
1.你每天的零花钱在(不含交通费)
一般没有零花钱(69.8%)1元以内(15.7%)1元以上(14.5%)2.用完水电后,你会自觉关开关吗?
会(88.0%)不会(1.2%)有时会(10.8%)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
有过(15.7%)没有(83.1%)经常乱写乱画(1.2%)4.自己的事情你能自己做吗?(如洗脸、刷牙、削铅笔等)
完全自己做(55.4 %)自己做一些(37.3%)大部分家长帮着做(7.3%)
5、每天在家看电视的时间
平均每天不超过半小时(44.6%)平时不看,只有周末或放假每天看两三个小时(30.1%)每天都看得舍不得离开(25.3%)道德行为习惯
1、遇见有困难的人时你怎么做?
主动帮助(60.2 %)有时帮助(38.6 %)从不帮助(1.2%)
2、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怎么做?
能谦让(54.2 %)和同学理论(42.2 %)动手打架(3.6 %)
3、同学有错误时你是怎么做的?
主动帮助他(89.2 %)视而不见(10.8 %)笑话他(0 %)
4、你做错事了能主动承认吗?
主动承认(56.1%)教育下承认(33.7%)不承认(1.2%)
5、你捡到东西之后怎么做?
交给老师(91.6%)交给家长(8.4%)自己留着(0 %)学习行为习惯
1、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能(91.6%)不能(1.2 %)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7.2%)
2、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会(47.0%)不会(4.9 %)有时会(48.1%)
3、你能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主动认真完成(57.8%)被督促完成(42.2%)不完成(0 %)
4、你能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吗?
主动检查并修改(22.9%)有时检查修改(52.7 %)从不检查(14.4 %)
5、关于课外读物的阅读:
经常阅读(33.7 %)
偶尔阅读(61.4 %)不阅读(4.8%)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1、在文明礼仪习惯方面
(1)在尊敬师长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从96.4%的学生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这一数据便可看出。
(2)和别人交流时不注重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调查显示,有28.9%的学生在与别人交流时只是偶尔使用,有28.9%的学生有时会说脏话,这说明他们对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
(3)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的现象时有存在。有66.3%的同学在课间从不追逐打闹,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间不注意文明活动、文明游戏,追逐打闹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4)大多数学生爱国意识强烈,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仍有8.4%的学生在听到国歌响起时,需要提醒才知道立正敬礼,这还需要日后强调和训练。
2、在卫生行为习惯方面
(1)缺乏卫生公德意识,在卫生行为上比较被动。有30.1%的学生有过乱扔垃圾的行为,同时,只有50.3%的学生见到地上有脏物时能赶快捡起来,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地卫生意识,在卫生行为上不够积极主动。
(2)部分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每天来到教室,只有32.5%的学生能坚持擦桌椅,红领巾每天都能整洁干净的学生有62.7%,这说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意识不够强烈。
(3)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虽然我们在校时明确规定不准去校外的小摊上买零食,但是仍有15.7%的学生还是会去光顾小摊,这说明少部分学生的饮食卫生习惯差,不知道辨别食品的好坏。
3、在生活行为习惯方面
(1)学生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习惯。调查显示,自己的事情完全自己做的有55.4%,自己做一些的有37.3,这说明经过一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大多数学生已经由原来的事事依赖家长变为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大部分学生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69.8%的学生没有零花钱,仍有14.5%的学生每天的零花钱在1元以上,要告诫学生,我们现在用的钱都是家长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浪费,去攀比。88%的学生用完水电会自觉的开关,也说明他们已经有明确的节约水电意识。
(3)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调查显示,25.3%的学生每天在看看电视都舍不得离开,这种过度迷恋电视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对学生的健康也是有害无益。
4、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
(1)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调查显示,遇见有困难的人时,60.2%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赞赏。38.6%的同学选择有时会帮助,说明他们也有初步的关心、帮助人得意识,只是这种意识还没有转化为直接的行动,还需日后强化。
(2)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谦互让的意识不强。和同学发生冲突时,42.2%的学生选择和同学理论,3.6%的同学甚至动手打架,说明部分学生不会处理同学关系,在发生问题时不能主动谦让,这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宠惯了,到了集体中延续了在家中唯我独尊的作风。在同学有错误时,10.8%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而不是主动的帮助,也反映了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意识不够。
(3)少部分同学犯了错误后不能主动、及时地承认错误,必须是在父母或 老师的教育下承认错误。
(4)绝大多数同学很诚实,在捡到东西之后没有选择自己留着,而是交给老师或者家长。
5、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自觉主动。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下一节课的基本保证,教师从开学初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反复的检查督促,所以学生在这方面做的不错,91.6%的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做好课前准备,只有个别同学还需要老师或者班干部的提醒。
(2)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调查显示,在课堂上,只有47%的学生能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4.9%从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既需要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力争打造一个气氛宽松、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3)对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良好地作业习惯没养成。调查显示,42.2%的学生不能够主动完成作业,而是要靠家长、教师的督促。这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同时,完成作业后,能够主动检查并修改的学生只有22.9%,绝大多数学生不检查。这就导致了作业质量不高,错误现象大量存在。
(4)缺乏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柯路普斯卡亚曾经说过“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并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学生除学好课本外,应指导学生多读有用的课外书。低年级学生应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只有33.7%的学生经常阅读课外书,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偶尔阅读,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下一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五、采取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简单的说教对他们是不起作用的,或者说收效甚微,过一段时 间又反复了。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和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通过开展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并把这一点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健全班级规范,形成良好的班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有健全的规范作保障。但值得注意的是,班级规范最好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制定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 程,学生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会自觉遵守,认真执行。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上述五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另外,一个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必须有优秀的班委会来 协助管理。因此,班干部的产生也非常重要。
3、榜样示范,兴趣激励。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 移默化的作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其次是学 生的示范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那种榜样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不可想象的。孩子具有上进心,都不甘示弱,别人能做,他觉得自己也能做,可以利用这点,积极发挥作用。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兴趣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4、持久训练,方法引导,经常督促。习惯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但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段时间。这 样的训练不是天天练正步走,而是要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而且要有阶 段性目标,这是不可缺少的。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从平时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请教的习惯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 性地进行教育培养,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所成效的。
5、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儿童生 存、学习、成长的环境。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的教 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续性与稳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 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优势,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 用;而社会则是通过新闻传媒、社会风尚、意识形态、人际交往等各种形式,对青少年的行为实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起着全面 的影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同努 力、紧密配合。教师要起到纽带作用,做好家访工作,适时地进行调解、反馈。争取达到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作为老师,我们要能够用远大的目光,宽容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 培养每一棵幼苗。我们坚信,只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即使不会建成摩天大厦,那也一定会是幢幢高楼。
附: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一年级)
小学生行为习惯现状调查问卷(一年级)
一、学生及父母基本情况:
班级: 姓名: 性别: 父亲工作及单位: 母亲工作及单位: 是否独生子女: 若不是有兄妹 人
主要随(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它亲人)生活
二、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根据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括号里打“√”)文明礼仪习惯
1、你见到教师能主动问好吗?
能主动问好()看见别人问才问()低头走过()
2、你与别人交流时能使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吗?
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
3、你说过脏话吗?
经常说()有时会说()从来不说()
4、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
经常()有时()从不()
5、听到升旗的国歌响起时,你是否立正敬礼?
主动立正敬礼()需要提醒()做不到()卫生行为习惯 1.你有没有乱扔垃圾?
经常这样做()没有经常这样做()有时这样做()
2、在地上发现脏物能主动捡起吗?
赶快捡起来()有时会捡起来()装作没看见()
3、每天来到教室,你会擦书桌和椅子吗?
经常擦()有时擦()从来不擦()
4、你的红领巾是否每天都整洁干净?
每天都是()大多时间整洁干净()偶尔整洁干净()
5、你爱去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买零食吗?
经常去()有时会去()从不去()生活行为习惯
1.你每天的零花钱在(不含交通费)
一般没有零花钱()1元以内()1元以上()2.用完水电后,你会自觉关开关吗?
会()不会()有时会()3.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
有过()没有()经常乱写乱画()4.自己的事情你能自己做吗?(如洗脸、刷牙、削铅笔等)
完全自己做()自己做一些()大部分家长帮着做()
5、每天在家看电视的时间
平均每天不超过半小时()平时不看,只有周末或放假每天看两三个小时()
每天都看得舍不得离开()道德行为习惯
1、遇见有困难的人时你怎么做?
主动帮助()有时帮助()从不帮助()
2、你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怎么做?
能谦让()和同学理论()动手打架()
3、同学有错误时你是怎么做的?
主动帮助他()视而不见()笑话他()
4、你做错事了能主动承认吗?
主动承认()教育下承认()不承认()
5、你捡到东西之后怎么做?
交给老师()交给家长()自己留着()学习行为习惯
1、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能()不能()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
2、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会()不会()有时会()
3、你能主动认真地完成作业吗?
主动认真完成()被督促完成()不完成()
4、你能完成作业后主动检查并修改吗?
主动检查并修改()有时检查修改()从不检查(5、关于课外读物的阅读: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不阅读())
一、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通过注重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紧密沟通等方式来实施。
(一)关注细节,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
行为习惯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生活的过程中,任何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话都可能会对小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意指导小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学习。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方式可能会使小学生对养成教育的学习兴趣较低,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质量。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小学生播放“孔融让梨”、“曾子杀猪”等视频画面,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视频观看过程中,加深对诚信、谦让等内涵的深刻理解,使农村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二)开展活动,构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小学生比较喜欢一些具有竞技性、趣味性的游戏活动,针对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农村小学生活动参与热情的基础上,更好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思想道德知识。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二月文明举止活动,三月尊老爱幼活动,四月绿色环保活动等等[2]。每个月通过不同的主题指导小学生进行文明学习。
(三)家校沟通,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而是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所形成。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形成习惯养成指导,同时也要增进与小学生家长之间的紧密沟通和交流,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一个QQ沟通群,或者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家长的电话,当教师布置“我为妈妈洗脚”等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然后真实而具体的了解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从而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指导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知识的学习。
二、结语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注重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紧密沟通等方式,加强对小学生的正确思想和行为引导,展现小学教育中“教书育人”的作用。
新时期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从此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但这些已有的研究基本侧重于未成年人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未成年人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还是不够的,为此本课题的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及社会、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路。
二、研究价值、理论基础及预期效果
理论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德育》、《少年儿童研究》、《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生体育卫生管理》、等文献为理论基础。
研究价值: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路,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创新点:着眼与未成年人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未成年人在学习、做人、做事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习惯的矫正,以使未成年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
应用价值: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的有效之路。
预期成果:
1、在课题研究期间,总结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的年度报告。
2、编写《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设计》的校本教材。
3、实施课题将直接促进学校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课题概念界定及主要内容
概念界定以主要内容:新时期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将从三个大方面入手,对未成年人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上的行为培养具体化为习惯养成,并通过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具体表现为“明礼诚信、感恩责任、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竟识”,体现为“遵规守纪,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有勇气,有毅力,讲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打好基础,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1、行为特点和思想状况分析;
2、影响青少年行为养成的主要因素;
3、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养成的影响;
4、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养成的有效途径的探究。
四、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五、主要途径和措施
主要途径和措施:
1、活动育人:重大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系列专题活动等。
2、课堂育人: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特别是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
3、阵地育人:校园文化,板报、手抄报、校报、升旗仪式、广播站,基地教育等。
六、时间与步骤
时间与步骤:启动阶段:(2009.10——2010.2)完成课题论证,申请课题立项,成立课题组织机构,为开题做好准备工作。
实施阶段:(2010.3——2010.8)制定研究方案,形成阶段性成果适当调整,做好研究过程的记载。
总结阶段:(2010.9——2011.2)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整理档案。
七、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组长:姚元国(统筹安排)
副组长:吕希金(组织保障和指导)
杨平(物质保障和指导)
成员:王霞(管理操作)倪彩萍(管理操作)郑秀国杨凤花
研究条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负责人姚元国是从事德育工作二十多年的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有校长参与研究,提供了组织和物质保障,成员是长期从事政教管理的主任和有着丰富德育工作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和政治教师。从知识结构看和专业素质看,是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
新时期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从此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提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但这些已有的研究基本侧重于未成年人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未成年人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还是不够的,为此本课题的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及社会、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路。
二、研究价值、理论基础及预期效果
理论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德育》、《少年儿童研究》、《小学生健康教育》、《小学生体育卫生管理》、等文献为理论基础。
研究价值: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路,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创新点:着眼与未成年人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未成年人在学习、做人、做事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习惯的矫正,以使未成年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奠定基础。
应用价值: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的有效之路。
预期成果:
1、在课题研究期间,总结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的年度报告。
2、编写《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活动设计》的校本教材。
3、实施课题将直接促进学校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课题概念界定及主要内容
概念界定以主要内容:新时期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将从三个大方面入手,对未成年人在做人、做事和学习上的行为培养具体化为习惯养成,并通过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具体表现为“明礼诚信、感恩责任、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竟识”,体现为“遵规守纪,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有勇气,有毅力,讲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打好基础,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1、行为特点和思想状况分析;
2、影响青少年行为养成的主要因素;
3、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养成的影响;
4、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养成的有效途径的探究。
四、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五、主要途径和措施
主要途径和措施:
1、活动育人:重大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系列专题活动等。
2、课堂育人: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特别是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主题班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
3、阵地育人:校园文化,板报、手抄报、校报、升旗仪式、广播站,基地教育等。
六、时间与步骤
时间与步骤:启动阶段:(2009.10——2010.2)完成课题论证,申请课题立项,成立课题组织机构,为开题做好准备工作。
实施阶段:(2010.3——2010.8)制定研究方案,形成阶段性成果适当调整,做好研究过程的记载。
总结阶段:(2010.9——2011.2)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整理档案。
七、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组长:姚元国(统筹安排)
副组长:吕希金(组织保障和指导)
杨平(物质保障和指导)
成员:王霞(管理操作)倪彩萍(管理操作)郑秀国杨凤花
研究条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负责人姚元国是从事德育工作二十多年的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有校长参与研究,提供了组织和物质保障,成员是长期从事政教管理的主任和有着丰富德育工作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和政治教师。从知识结构看和专业素质看,是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
推荐专题: 农村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研究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