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范文5篇)

2022-09-09 11:45:4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范文5篇)》。

第一篇:论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论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摘要】:近代中国,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深,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之下,为谋自救而觉醒的民族意识迅速成为最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民族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二者往往内在关联、颉颃消长、交织重叠在一起,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近代的不同精英个体及社会群体对中国传统民族意识有着不同汲取,从而对民族意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及表达。他们的内在体认和外在表征勾勒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嬗变轨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旨归于孙中山之“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民族意识 觉醒 清政府 中国近代 西方列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改变了,这是几千年来封建中国未曾有过的剧烈变 化,相应的,在意识形态上必然要引起轰动。中国的封建主义思想是有一整套完整的、甚至顽固的体系的,但是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的震动下以及随之而来的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袭击下,原有的地主阶级思想必然相应要产生变化。

从近代思想史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是鸦片战争时期,算是变化的开端、序幕;二是戊戌维新时期,形成近代时期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三是义和团运动以后,1903 —1908年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形成近代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高潮;四是辛亥革命失败,1915年开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这股潮流发展到五四运动,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高潮。—、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揭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章,也不自觉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幕。他认为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并把译成中文的《澳门月报》编辑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5辑。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2《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1841年,林则徐被流放途经扬州时,遇到了学识渊博的友人魏源,便把《四洲志》等有关资料交给魏源。魏源随后编出《海国图志》,书中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正是源自林则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来抵抗西方侵略以求独立的爱国主义主张。

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中心人物,也是领导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他在思想上可以说是集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思想之大成。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和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的最大不同,是他首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其次才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他对自从阶级维新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就是他积极传播维新思想,并把它推展为政治运动。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甲午惨败,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 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和维新派开始变法,但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 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

显然,由于威胁到慈禧太后的利益,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它要帮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他对资本主义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三、义和团爱国运动

中国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被迫在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显示了之前的洋务运动失败,再次引起欧洲列强的野心。外国的进占,更激发起山东各地的排外情绪。义和团运动纷纷展开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惧,清政府处在八国联军和义和团两种势力之间,一派主张严厉镇压义和团,因为义和团源自白莲教;以慈禧一派主张利用义和团。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已处于义和团的包围之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有不可磨灭的重大的历史意义:1它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它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革命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它英勇地抗击了八国联军,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立即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2.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的清王朝,打乱了它的统治秩序,削弱了它的统治力量,揭露了它们的卖国面目。3义和团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人们逐渐懂得了要打倒帝国主义,必须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鼓舞了中国人民继续同帝国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对亚洲揭发运动也产生重要影响。

四、辛亥革命及民主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20多种政治性刊物;还出版发行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册子130余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翻译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著作,蔡元培翻译了德国科培尔的《哲学要领》,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

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后,辛亥革命大大开展起来,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不只是推翻封建统治,也推倒了专制政体;不独摧毁以一族统治其他各族的因袭政权,却也创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华国体,这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政治上的大改造,也是一个变更国体的创举。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同时也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而且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此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知识分子理论上的“中华民族”和“中国”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明确,首先是借鉴了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但是,并没有像西方民族主义那么狭隘,依然保留了中国传统中各民族共存、融和的成分。这一结果成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基础,也为中国各民族团结一心,发展现代化解除了后顾之忧。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概念的明确,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一个心态:原先自以为占据文化最高点的优越感,经由“中华民族”的概念,变为与世界各民族平等立足于世界。更主要的是,借由五四运动,“中华民族”概念的确立,使中国人意识到,民族之间的相互平等,不能靠别人赐予,只能靠自己争取。

???民族主义在当今世界,是保护我们自身权益的重要力量。但是,用更加广阔的一点的目光观察世界,我们还应该意识到,由西方酝酿产生、并推广到全世界的民族主义,也导致了为了维护小集团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人类整体利益的后果。因此,未来世界,不同民族的差异依然会存在,不同民族之间寻找并达成共同利益的趋势也将日益重要。对于前者,西方文化已经做到了,而且已经做过头了;对于后者,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中国人既需要引入西方的民族主义来保护和发展自己,还需要避免踏上西方民族主义只顾自己、危害他人的道路。在用民族主义保护自己的同时,借助中国文化中宽容、共存的传统,力争在各民族之间找到共同的利益点。这将是中国对于人类的又一大贡献。

第二篇: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心论点:

妇女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古代父权制牢不可催的统治,封建礼数的摧残,使得女性地位下降到了一个令人骇然的地步,这一点在宋明体现的尤为明显。在明代,皇帝和皇后甚至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随着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礼教日益严酷细密,对妇女的压迫日甚一日.直到19世纪末,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随之而入,这种异质东西的传入与经几千年沉淀于中国人头脑中的意识发生了最为激烈的碰撞,人们被约束的思想也随之被打开,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贤妻良母,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趋向民主,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女子学校制度、课程等不断变革,因此,一批知识女性不断觉醒,在教育、婚姻、职业、参政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并在这些领域有了一些作为。由此看来女性的社会作用社会地位并不亚于男性,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女性之作用比男者更胜一筹。主要事例:

一、从古代到近代,女性是受压迫最深的一个群体。父权统治将女性降低为附庸于男性的第二性,《系辞》曰“天尊地牢,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又曰“乾道男,坤道成女”。女性所能受到的教育,也只有《女儿经》、《女戒》、《女训》等等。(古代女性被迫害的事例)

二、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少数率先觉醒的女性也开始将自己的命运与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族振兴相联系,林宗素在《女界钟》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独匹夫然哉,虽匹妇亦有责焉”.薛素贞认为:“夫一国兴亡,匹妇亦有责任;同仇敌忾,吾咸具感情”.随着妇女问题的提出,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开始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主要表现在:(20世纪初中国女性意识的开始觉醒事例)

1、兴女学.要争取权利,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女子自己开始创办学校.如1904年杭州的惠兴女士创办了贞文女学堂。

2、办女报.她们认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这时期创办的报刊主要有《女学报》,《中国女报》,《神州女报》,《女界钟》等报纸。

3、建立组织,争取参政权.除了在舆论上鼓吹外,她们还认识到,必须“合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为争取参政权,成立了“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要求“男女平权之实现,女子教育之普及,家庭妇女地位之向上,妇女政治地位之确立”.4、废缠足,1901年清政府颁布禁止缠足谕旨,要求废除缠足陋习.在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清政府再次强调指出:“女子缠足最为残害肢体,有乖体育之道,各学堂务一律禁止,力矫弊习”.规定在新学堂上学的女生一律禁止缠足,以为社会表率.三、女子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教育、职业、婚姻、参政等等之上。在女子教育观上,知识女性把女学看作是强国之本,认识到女子教育可以使女子从业自立,正如西方的男女平等和教育造就了职业女性一样,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和国力的强盛。因此,先进的知识女性不遗余力地倡导女子多读书,坚持女子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全面发展,最终成为能够自立、自强的国民。在女子婚姻观上,不再绝对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自由择偶,离婚自愿,更有宣扬独身者。在女子职业观上,清末时传入西方妇女就业状况,辛亥革命也极大地鼓起女性走向社会的勇气,众多知识女性意识到就业有利于她们自立,不再依赖于男子,广大知识女性开始探索就业途径,追求职业平等。在女子参政观上,受西方天赋人权学说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知识女性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参政观,中华民国的建立进一步进步女性参政的希望,主张女子以渐进方式参政。

民国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于1912年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追求男女平权.新文化运动对纲常礼教的抨击,使之强加给妇女的种种束缚不再天经地义,婚姻自主的开始流行,就业机会的增加,一定程度的参政权利的获得,表明在追求男女平等方面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和1954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妇女在结婚,离婚,财产,就业,选举等方面的平等地位,妇女解放运动翻开了新的一页.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妇女的权利作了充分的规定.如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1986年颁布,2006年修改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女孩与男孩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如第4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三篇: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论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

中心论点:

妇女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古代父权制牢不可催的统治,封建礼数的摧残,使得女性地位下降到了一个令人骇然的地步,这一点在宋明体现的尤为明显。在明代,皇帝和皇后甚至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随着封建社会步入晚期,礼教日益严酷细密,对妇女的压迫日甚一日.直到19世纪末,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洋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随之而入,这种异质东西的传入与经几千年沉淀于中国人头脑中的意识发生了最为激烈的碰撞,人们被约束的思想也随之被打开,人们对女性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贤妻良母,辛亥革命后,社会政治趋向民主,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女子学校制度、课程等不断变革,因此,一批知识女性不断觉醒,在教育、婚姻、职业、参政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并在这些领域有了一些作为。由此看来女性的社会作用社会地位并不亚于男性,甚至于在某些方面女性之作用比男者更胜一筹。主要事例:

一、从古代到近代,女性是受压迫最深的一个群体。父权统治将女性降低为附庸于男性的第二性,《系辞》曰“天尊地牢,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又曰“乾道男,坤道成女”。女性所能受到的教育,也只有《女儿经》、《女戒》、《女训》等等。(古代女性被迫害的事例)

二、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少数率先觉醒的女性也开始将自己的命运与推翻清政府统治,实现民族振兴相联系,林宗素在《女界钟》中指出:“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岂独匹夫然哉,虽匹妇亦有责焉”.薛素贞认为:“夫一国兴亡,匹妇亦有责任;同仇敌忾,吾咸具感情”.随着妇女问题的提出,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开始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主要表现在:(20世纪初中国女性意识的开始觉醒事例)

1、兴女学.要争取权利,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女子自己开始创办学校.如1904年杭州的惠兴女士创办了贞文女学堂。

2、办女报.她们认识到舆论宣传的重要性.这时期创办的报刊主要有《女学报》,《中国女报》,《神州女报》,《女界钟》等报纸。

3、建立组织,争取参政权.除了在舆论上鼓吹外,她们还认识到,必须“合群”.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为争取参政权,成立了“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要求“男女平权之实现,女子教育之普及,家庭妇女地位之向上,妇女政治地位之确立”.4、废缠足,1901年清政府颁布禁止缠足谕旨,要求废除缠足陋习.在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中清政府再次强调指出:“女子缠足最为残害肢体,有乖体育之道,各学堂务一律禁止,力矫弊习”.规定在新学堂上学的女生一律禁止缠足,以为社会表率.三、女子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教育、职业、婚姻、参政等等之上。在女子教育观上,知识女性把女学看作是强国之本,认识到女子教育可以使女子从业自立,正如西方的男女平等和教育造就了职业女性一样,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水平和国力的强盛。因此,先进的知识女性不遗余力地倡导女子多读书,坚持女子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全面发展,最终成为能够自立、自强的国民。在女子婚姻观上,不再绝对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自由择偶,离婚自愿,更有宣扬独身者。在女子职业观上,清末时传入西方妇女就业状况,辛亥革命也极大地鼓起女性走向社会的勇气,众多知识女性意识到就业有利于她们自立,不再依赖于男子,广大知识女性开始探索就业途径,追求职业平等。在女子参政观上,受西方天赋人权学说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知识女性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参政观,中华民国的建立进一步进步女性参政的希望,主张女子以渐进方式参政。

民国成立后,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于1912年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追求男女平权.新文化运动对纲常礼教的抨击,使之强加给妇女的种种束缚不再天经地义,婚姻自主的开始流行,就业机会的增加,一定程度的参政权利的获得,表明在追求男女平等方面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和1954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妇女在结婚,离婚,财产,就业,选举等方面的平等地位,妇女解放运动翻开了新的一页.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妇女的权利作了充分的规定.如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1986年颁布,2006年修改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女孩与男孩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如第4条规定:“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四篇:论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论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摘要】:近代中国,随着亡国灭种危机的不断加深,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之下,为谋自救而觉醒的民族意识迅速成为最有效的社会动员资源。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民族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二者往往内在关联、颉颃消长、交织重叠在一起,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近代的不同精英个体及社会群体对中国传统民族意识有着不同汲取,从而对民族意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及表达。他们的内在体认和外在表征勾勒出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的嬗变轨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旨归于孙中山之“三民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民族意识 觉醒 清政府 中国近代 西方列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改变了,这是几千年来封建中国未曾有过的剧烈变 化,相应的,在意识形态上必然要引起轰动。中国的封建主义思想是有一整套完整的、甚至顽固的体系的,但是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的震动下以及随之而来的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袭击下,原有的地主阶级思想必然相应要产生变化。

从近代思想史的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是鸦片战争时期,算是变化的开端、序幕;二是戊戌维新时期,形成近代时期第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三是义和团运动以后,1903 —1908年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形成近代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高潮;四是辛亥革命失败,1915年开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这股潮流发展到五四运动,形成大规模的思想解放高潮。—、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38年,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揭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章,也不自觉地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幕。他认为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并把译成中文的《澳门月报》编辑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5辑。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2《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1841年,林则徐被流放途经扬州时,遇到了学识渊博的友人魏源,便把《四洲志》等有关资料交给魏源。魏源随后编出《海国图志》,书中概括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正是源自林则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来抵抗西方侵略以求独立的爱国主义主张。

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中心人物,也是领导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他在思想上可以说是集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思想之大成。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和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的最大不同,是他首先是一位政治活动家,其次才是一位政治思想家。他对自从阶级维新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就是他积极传播维新思想,并把它推展为政治运动。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甲午惨败,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 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和维新派开始变法,但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 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

显然,由于威胁到慈禧太后的利益,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它要帮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他对资本主义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是十分有利的。

三、义和团爱国运动

中国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被迫在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显示了之前的洋务运动失败,再次引起欧洲列强的野心。外国的进占,更激发起山东各地的排外情绪。义和团运动纷纷展开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惧,清政府处在八国联军和义和团两种势力之间,一派主张严厉镇压义和团,因为义和团源自白莲教;以慈禧一派主张利用义和团。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已处于义和团的包围之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有不可磨灭的重大的历史意义:1它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它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革命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它英勇地抗击了八国联军,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立即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2.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的清王朝,打乱了它的统治秩序,削弱了它的统治力量,揭露了它们的卖国面目。3义和团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人们逐渐懂得了要打倒帝国主义,必须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鼓舞了中国人民继续同帝国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对亚洲揭发运动也产生重要影响。

四、辛亥革命及民主思想的传播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首先觉醒的是新兴知识分子群体。近代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学说,以报刊为重要阵地,创办了《江苏》、《浙江潮》、《苏报》、《中国白话报》等20多种政治性刊物;还出版发行了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册子130余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还翻译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著作,蔡元培翻译了德国科培尔的《哲学要领》,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

与民主思潮广泛传播的同时,国内外出现许多革命团体。影响较大的有兴中会、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和光复会。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此后,辛亥革命大大开展起来,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但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不只是推翻封建统治,也推倒了专制政体;不独摧毁以一族统治其他各族的因袭政权,却也创建了“民有、民治、民享”的中华国体,这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政治上的大改造,也是一个变更国体的创举。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同时也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而且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此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知识分子理论上的“中华民族”和“中国”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和明确,首先是借鉴了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但是,并没有像西方民族主义那么狭隘,依然保留了中国传统中各民族共存、融和的成分。这一结果成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基础,也为中国各民族团结一心,发展现代化解除了后顾之忧。站在历史长河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概念的明确,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一个心态:原先自以为占据文化最高点的优越感,经由“中华民族”的概念,变为与世界各民族平等立足于世界。更主要的是,借由五四运动,“中华民族”概念的确立,使中国人意识到,民族之间的相互平等,不能靠别人赐予,只能靠自己争取。

???民族主义在当今世界,是保护我们自身权益的重要力量。但是,用更加广阔的一点的目光观察世界,我们还应该意识到,由西方酝酿产生、并推广到全世界的民族主义,也导致了为了维护小集团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人类整体利益的后果。因此,未来世界,不同民族的差异依然会存在,不同民族之间寻找并达成共同利益的趋势也将日益重要。对于前者,西方文化已经做到了,而且已经做过头了;对于后者,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中国人既需要引入西方的民族主义来保护和发展自己,还需要避免踏上西方民族主义只顾自己、危害他人的道路。在用民族主义保护自己的同时,借助中国文化中宽容、共存的传统,力争在各民族之间找到共同的利益点。这将是中国对于人类的又一大贡献。

推荐专题: 论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