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发言稿

2022-09-09 11:42:56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发言稿》。

第一篇:中考备考会议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有机会与各位同仁一起交流语文中考复习经验,探讨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策略,我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就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中考复习阶段的一些做法。

在制定复习计划前,我们组的老师们共同解读了14年的《考试说明》并对近几年中考试卷进行分析研究,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依项对照,全部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对《语文考试说明》的研读,我们明确近几年的语文考试题在稳中微变,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调整了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的比例,压缩了客观内容。考察的方向更侧重于学生在文本方面的独特赏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试卷结构板块明晰,分为“知识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及分析和写作”四个部分。下面我就试卷结构将我们的.复习策略详尽的和大家谈一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针对字音和字形要加强广泛地识记和积累,先引导学生整理每册书中的重点字词,主要是课下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重点放在学生易写错读错的字词和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上,再针对每册的字词都设计一张检测卷,做到逐一过关。强化学生的书写,要求正确、工整、美观。

2、关于语言运用的复习,主要通过反复专项训练来落实。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复习,要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注意敏感考点,比如:看到“是否”“通过……使”“防止”“避免”这样的关联词,就要想到出现的相应错误。

3、对于古诗文默写,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张冠李戴、记忆混乱;默写时不审题,胡乱填写;书写时添字、漏字,写错别字。针对上述状况,复习时应注意:一是先理解再背诵。二是加强对三种句子的理解、背诵,体现古诗文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今天仍有生命力、经常运用的句子,如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颇有文采的佳句,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三是通过检测、反馈不断矫正容易写错和混淆的字词。四是严格规范书写。

4、试题的变化在名著导读部分尤显突出,去年的名著阅读,将以往的名著导读卡片模式改变为名著篇章中的段落方式出现,着重考查了学生的阅读量,对名著的的理解及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

内容涉及设计活动方案、写颁奖词、采访调查、学习交流、采访、写公益广告、宣传语、设计栏目、提建议、辩论、主持活动、看图表分析问题等等,内容丰富多彩,知识面广。考题是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出现,一般来说,只要学生参加过这类活动,再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肯定能完成试题。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基本没参加过这样的活动,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只是凭借想象去答题,没有实践做基础,答题的正确率大大降低。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结合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为本班板报设计栏目名称、父亲(母亲)节时为父亲(母亲)发祝福短信、召开运动会时让学生为本班拟写宣传标语、每次考试结束后采访本班的各科状元生等等。正是这些点滴积累的利用,让学生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身有了体验,也就有了答题素材。在通过典型的试题进行强化训练,循序渐进,逐个击破。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

文言文阅读又分为课内与课外两部分,相互关联、相互补充。

1)、释词:以实词为主,关键词应该是常见的、古今关联密切却又变化较大的词。通假、活用为主要测试点。

2)、翻译句子:两篇文段各一句。备考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文段,都要重视那些有显著的句式特征的句子,如疑问句、倒装句、对偶句、省略句等等。翻译句子时要注意落实关键词,尽量直译。这在评分中尤为重要。

3)、整体理解:一般有二、三个题,通过文字读懂文段是基础,理解课内段是关键。注意要关注两篇文章的联系,找出相同的内容,由课内段带动对课外段的理解。一般为概括文章的中心,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或性格特点,感悟文章的启示意义等。能揭示主旨的重要句段翻译等进行归纳整理。

复习文言文应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将每篇文章的作者出处,一词多义,古今中义,词类活用等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主题内容的相关问答等考点逐个落实到一张试卷上,让学生进等系统复习,再通过小试卷测试帮学生们将知识扎牢。

现代文阅读主要分为三种文体: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的考点有认清说明对象或说明的中心;概括事物主要特征;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结构层次的梳理,说明顺序的辨识;准确的语言特色;拓展联想等。

议论文的考点有提炼概括中心论点;论据的判定及作用分析;补充论据;论证思路的分析;论证方法的判定及作用分析;准确严密的语言风格;理解关键词语、句子含义及作用;开头的作用;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拓展迁移等。

记叙类文章的常见考点有词语含义;句子含义或作用;揣摩心理;概括事件;表现手法;结构特色;结尾艺术;表达的情感;辨识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概括或评价人物形象;概括情节或补充情节链;题目的含义和作用;插叙或倒叙的作用;赏析优美精辟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谈阅读收获或感受等。

教给学生回答各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些问题可以总结归纳出通用的模式。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会更好。如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类题目时,就可用:“用xxxxxx修辞手法,表现了xxxxxx内容,表达了xxxxxx情感”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暗示中心等。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有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等。

关于答题思路的指导我位首先有一个总则,那就是要求学生牢记“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切记答题时不要凭想当然式或阅读的初步印象,答题要做到12个字“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四)写作

中考一直都是以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但近两年话题作文更改为命题作文。仔细分析历年作文试题,查阅相关资料,得出中考作文命题常有如下几大主题:

1、关注社会焦点,提取校园热点。

2、走进心灵世界,抒写亲情友情。

3、热爱自然万物,保护生态环境。

4、感悟现实生活。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关注这些问题。要注意的是写作时要写出真情实感、切忌假大空。在作文备考中,要广开生活之源,多写身边的人和事,才能留下真情,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在考场上作文取得高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做到六

第二篇:中考备考会议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衷心感谢市教研室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与同行一起来探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工作。今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有效地搞好毕业班英语考前复习。201X中考逐渐临近,相信每所学校都进入了紧张的总复习,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从第4周开始进入复习。针对英语中考试题稳中求新、求变、求活、求进、体现新课改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搞好中考英语复习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此,本人结合我校实际,向各位同仁谈谈我们英语备课组平时的一些教学活动,教学思路和复习方法等等,仅供各位参考。

任何一个人的智慧都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良好的复习效果的取得离不开教师间的精诚团结。我们备课组的力量应该说是很强大的,每个老师的业务水平都很高,而且非常敬业,所以在进行总复习之前,我们就统一了思想,要求做到资源共享,统一教学进程和教学思路,充分利用我们手头的多媒体资源。不搞题海战术,尽量做到精选习题,要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复习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密度以及媒体的使用上。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益;这种大容量,高密度 快节奏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我校有效英语复习教学倡导的重点。这样就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老师之间相互听课,在课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求在教学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适当的拓展一些教学内容。但是这么多的课文内容,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们按照知识点来把课文划分成块,每一块都有一个相应的老师负责,然后汇总,做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在上一学期期末的时候,我们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就制定了寒假的工作安排,每个初三英语老师都分到了相应的任务,如有些老师负责题型专练方面材料的收集,有些老师负责知识点专练方面材料的收集。虽说,每个老师的寒假休息时间被占用了,但保证了本学期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大家认为还是值得的。本学期一开学,学校就要求我们制定非常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复习安排。在采纳了每个老师的建议后,我们形成了比较详尽的复习计划表。我们把复习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文知识的梳理,预定在五月初完成,现在看来,时间还是蛮紧张的。在这一时期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览课文,提出要点,攻破难点。课文是教材的中心,是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听说读写活动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是复习的主要依据。因为这一阶段的复习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点的落实,重点难点的突破,以及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工作做好了,第二轮的复习就能够驾轻就熟。所以我们认为在如此短的复习时间,备好每一节课,抓住重难点,尽量做到落实细化,注意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拓展是相当重要的。而如果有所遗漏,则很难再补回来,因为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采取的可以说是地毯式的复习方法。复习课文时着眼于找基础,抓基本功训练,在口头练习的同时又落实到笔头练习。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词组,语法点,交际功能以及练习等,由相应的负责老师及时整理出来,并分发到每个老师手里。但是我们复习课文并不是简单的炒冷饭,知识点的简单温故,一个单元一个单元机械的语法点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有机的重新组合语言点和知识点。比如我们可以考虑把初中三年所有的有关asking the way and showing the way 方面的知识点通过对话课的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复习了making telephone calls 等方面的知识,并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新的交际情景中去使用语言,深化了课文知识。

同时,我们鼓励老师多听课,多采纳其他老师好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可以在复习课文时采用多种复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是开放的,随时都可以进去听。在我们英语办公室,每天听到最多的就是经验方法的交流和总结。就是这样良好的教研气氛,给学生营造了相对轻松和快乐的学习氛围。

在第二轮的复习工作中,我们安排了专项复习和语法专练,其实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当碰到相应的语法功能项目时,我们都会进行着重复习,所以第二轮单纯的语法练习会很少进行,主要是动词方面的复习会讲得多一点。

题型方面的专项复习放在第二轮。主要强化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的训练。阅读理解的各类题型的练习要让学生接触到,阅读理解的四篇文章,一般包括了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或科普性的文章。前面一般是信息题,往往字面上能找出答案。接下去会稍难些,字面上不大看得出来,要有推理能力,要有深层次的理解。要求学生有猜测词义方面的能力。老师在训练阅读时,应精选材料,重点训练学生对文章主旨或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上,推理判断能力上,并讲解阅读理解常用的命题方式,以及答题技巧。例如,科普读物的标题常在文章的第一句。我们打算自己编一些阅读理解题,从一些引进教材,或报纸杂志上,选取素材。这样做肯定会很辛苦,但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想即使再苦再累每位老师也会乐意去做的。

完型填空一共15个题目,是中考题中较难的题,也是拉分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法方面的知识,有熟练的交际经验和掌握寓意的技能,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一般常识性知识,要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一个主题或一个语境,通过上下文所给提示进行语言逻辑分析推理。我认为,整体性,综合性,技能性的全局考虑,是做好完型填空的关键。在做完型填空时,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不能孤立的就词论词地去推测,判断词语,而必须根据上下文,从整体的观点入手,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所学的词组搭配以及习惯用语等来判断所填的单词,当选项是同义词时,更要善于从字里行间,前后词语搭配寻找有关线索。所以在平时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很重要的。

我们看了今年的考试说明,发现今年的词汇运用有所变化,从去年的18小题,只要做对15题即得满分15分改为15小题,每小题1分。这样一比较,难度显然是增加了很多。再说,很多中档学生平时对词汇运用这一题型相对没有把握。特别是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错误率是极高的,是一个很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认为有针对性的选取和编写一些词汇专项练习就很有必要。当然,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语言基础的落实和知识的梳理对这一题型的得分与否也是很有关系的。

说到中考的作文训练,我们觉得教材中的话题复习不能忽视,要让学生能用英语把他们表述出来,因为它们是写作的信息来源。针对书面表达是学生比较容易失分的试题,特别是分值加大以后,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两天写一篇作文,每周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并交给老师批阅。我们还应提醒学生,要做好书面表达,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语言的准确性。

②语言的得体性。要注意摆脱汉语的影响,写出地道的英语,避免Chinglish的出现。

③表达的连贯性。以此来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说实在的,学生在复习期间成绩能否提高,特别是中档生成绩的提高与作文的训练和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成绩优秀的学生,作文能力是不用担心的,而如何使中档生写出一篇规范,语言优美,行文流畅的好作文来,我想会让一些老师觉得头疼。我们觉得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可以采用以下的的教学方法。首先是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题材,先确定文章的要点,以及总体思路。该用什么样的人称,文体是什么,时态用什么。确定这些后,再思考开头用什么样的句子,中间如何行文,结尾句如何把握等等。并指导学生去写,最好有草稿,培养学生。

推荐专题: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发言稿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