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各院系科研支撑教学汇报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各院系科研支撑教学汇报提纲》。
各院系近三年科研促进教学工作小结材料目录
一、科学研究总体概况 1.科研队伍基本情况
政法系现有教师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辅导员4人,实验室人员2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硕士28人。下辖社会工作、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文化产业管理等四个专业方向;拥有省级教学团队两个——行政法学、政治学教学团队,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老龄问题研究中心和芍陂问题研究中心。
2.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获奖等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在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不断努力的共同作用下,我系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成绩斐然。陆耿、周英姿老师指导学生在省级比赛中获奖7项;14人次获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二、三等;我系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项目5项,教育部项目3项;获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6项;淮南科技局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3项;省教育规划项目六项;省厅人文社科项目8项;校级科学研究项目30项;获批省级教学质量奖1项目;省级校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4项:卓越中小学教师计划一项;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4项;校级教坛新秀奖4人;校级特色专业2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政治学专业省级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校级教学团队奖;我系老师在国内相关其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多篇;老年研究中心、安徽古水利文化研究中心获批院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地方政府区域治理中心获批省人文社科基地立项,极大地拓展了政法系教学科研的领域和平台,产生了比较显著的社会经济影响和效应。
3.各级科研团队及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及成效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指导原则,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关系和学术交流,依托政法讲坛这一平台,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或者以客座教授、学者的方式参与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框架和工作机制。和淮南市法院、检察院、民政局、科技局等有关单位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产学研项目的联合申报、联合开发。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积极主动与各级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院科研项目的申报打开了良好局面。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
二、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去的情况
1.科研项目及其成果应用于本科教学,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情况
陶立明的院级项目、省级项目《地方院校文科生学业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从过程管理的视角探讨了文科学生学业考评体系的构建,积极鼓励和试点成绩认定方式改革,项目推行两年来,进行了系列深入全面的改革,部分成果在全校文科专业进行了推广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王鹏、项婷婷、谭世强等老师主导的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教学模式被实际采用于政法系法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益地推动了政法系模拟法庭、法律服务中心等机构和实验平台的建设,在服务地方社会建设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参与、主体投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陆耿老师主持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项目,以项目为着手点,以校企合作为媒介,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有力合作,将学生放在实践活动的现场,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李松、夏维奇、方曙光等老师为主的团队,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项目为驱动,积极采用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积极深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考评体系,努力构建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吸纳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以项目运作的方式和老师带队的模式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资源、经费、技术层面给予学生以指导,在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科研项目及其成果促进课程建设情况
胡善平老师主持的校级教研项目《专题参与式教学的探讨——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为例》,积极探索模块化、参与式、课程教学团队等等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并将研究成果加以积极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陈军、沈晓霞主持的优秀课程项目,在各自的领域探索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的有益尝试。经过同仁们的不懈努力,政法系现有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公开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社会工作专业随着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项目的积极推进,以项目化的方式将科研内容积极融入相关课程的建设之中,大力推进老年社会工作、中国社会史、社会工作概论等课程的精品化,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科研项目及其成果转化为教材及教学内容情况
陆耿老师领衔的文化产业教学团队,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产学研项目、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C派工作室的运行经验加以整理和丰富。以项目策划与实务为重要内容归纳整理并出版了校级规划教材《文化产业项目策划与实务》;陶立明主任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主编了安徽省规划教材《社会福利思想》、参编社会工作教学系列丛书;秦元春老师参编了《现代公共关系》的编写工作。夏维奇副主任将自己国家社科项目的研究成果以专著的形式发表,极大地提升了我系的科研教学的美誉度。4.科研项目及其成果转化为实验设备及利用情况
充分整合资源,实现集约、节约型发展,历来是政法系的办学宗旨,各类科研项目的承接研究除去给项目负责人以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之外,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项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大量图书资料、文献设备的采购极大地丰富了政法系的办学资源。方曙光博士的国家社科项目;社会工作、法学等特色专业等一批重点教科研项目的推进,不断推动了政法系综合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在项目资金的支持下,近年来年度新增设备资产保持在10元以上,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政法系的办学条件。目前,政法系已经形成了以综合实验室为核心、包含淮南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c派文化创意中心、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等机构在内的系统体系。这些实验机构和教学组织免费向政法系学生开放,设备利用率高,教学效果显著。
三、科研项目对教学的支持情况 1.科研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
为了促进科研、教学工作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良性互动,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比较典型的有:
2.科研项目改善本科教学条件情况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同仁们的不懈努力下,政法系现拥有法学试验室、法律援助中心、模拟法庭;社会工作实验室,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公共事业管理实验室、c派工作室;舆情分析中心等试验机构和团室,在文科专业中算是教学条件比较优越的,这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科研仪器设备服务与本科教学情况:各类科研平台、科研实验室等对师生的开放情况(范围、时间、内容和覆盖面),附单价1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开放使用记录
政法系现有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管理学)四个学科方向,拥有老龄研究中心、区域地方治理中心、芍陂研究中心(安徽古水利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在以晚清电报与社会变迁研究为代表的社会生活史研究;失独老人及其社会救助研究;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资源型城市社区建设;农村社区留守人员研究;网络社会治理;行政立法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有社会学教学团队、政治学教学团队、中国近代史教学团队等一大批校级、省级教学团队,团队梯度布局合理科学。现有总资产超过100万元的政法综合实验室一个,下辖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C派文化工作室、模拟法庭等机构,基本上能够满足我系学生实践实验教学的需要,并积极向相关专业学生开放。实验课程开出率达到百分之百,拥有齐全的实验大纲以及使用记录。
4.科研项目对凝练学科方向和促进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的情况
政法系现有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管理学)四个学科方向,拥有老龄研究中心、区域地方治理中心、芍陂研究中心(安徽古水利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在以晚清电报与社会变迁研究为代表的社会生活史研究;失独老人及其社会救助研究;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资源型城市社区建设;农村社区留守人员研究;网络社会治理;行政立法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有社会学教学团队、政治学教学团队、中国近代史教学团队等一大批校级、省级教学团队,团队梯度布局合理科学。5.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参加、举办学术会议,社会实践等情况
先后委派教师参加2011-2014年的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年会、社会学年会、安徽省社会学年会、安徽省社会工作协会年会;参加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诉讼法年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年会的会议。由陶立明主任资助创办了安徽淮南市第一家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先后承接多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连续多年承办淮南市民政系统的培训工作,支援安徽北部多地社工机构的成立和发展并积极给予督导、帮扶。6.教科研一体化改革教学方法的材料
地处资源型城市、全国煤炭和火力发电基地淮南的现实,以及学校办学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师范类的规制,客观上要求政法系所有的学科建设活动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客观现实。必须在实际服务、教学工作中充分配合这一现实,在资源型城市治理问题上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秦元春教授主持的横向课题和科技局项目《合淮同城化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引导服务型模式的研究》被淮南市政府、淮南市山南新区管委会等部门采纳,在推动淮南市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城市区域规划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借鉴参考价值。方曙光博士主持的科技局项目《智慧城市的治理》,《煤炭塌陷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研究》,对于指导淮南塌陷区社会综合整治和治理发挥了积极的意义。方曙光博士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构》被安徽省民政厅等部门所采纳,相应出台了扶助失独家庭的一系列政策和项目;胡善平老师主持的《安置帮教人员社区矫正工作的介入机制研究》被淮南市民政部门采纳,开展了系列矫治工作的制度建设。朱欣老师主持的教育厅项目在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淮南模式中做了很深入全面的研究。
四、人才培养
1.科研工作支撑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论文、项目、获奖、专利、成果鉴定等)
三年来我系教师、学生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涉及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在各自专业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大多能够被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并以学术讲座、学术沙龙、读书会的形式呈现给同学们,营造了爱学习、爱思索的良好学术、学习氛围。承接各类项目40多项,荣获专利10余项,获各类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奖7余项。所有这些有力地支撑了我系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2.在产学研合作中培育人才情况(附:产学研结合基地一览表)
基于我系人文社科的学科特点,在社会管理、建设方面,我系积极争取资源,在服务地方政府发挥学科专业特长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社会工作旭日综合服务中心承接国家民政部失独老人怡养家园项目,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救济新模式、新举措,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服务对象及社区管理人员的高度评价。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并加以督导,要求学生在展开志愿服务的同时进行学术上反思和认真总结。先后有多位学生在全国性社会工作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并获奖。文化产业专业学生在进行项目策划、会展营销的实践过程中,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先后在多次国内会议上斩获佳绩。
3.鼓励师生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建设情况的制度规定及其执行情况
4.校级以上科研项目、成果以及专利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建设情况
秦元春教授主持的横向课题和科技局项目《合淮同城化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引导服务型模式的研究》被淮南市政府、淮南市山南新区管委会等部门采纳,在推动淮南市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城市区域规划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借鉴参考价值。方曙光博士主持的科技局项目《智慧城市的治理》,《煤炭塌陷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研究》,对于指导淮南塌陷区社会综合整治和治理发挥了积极的意义。方曙光博士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构》被安徽省民政厅等部门所采纳,相应出台了扶助失独家庭的一系列政策和项目;胡善平老师主持的《安置帮教人员社区矫正工作的介入机制研究》被淮南市民政部门采纳,开展了系列矫治工作的制度建设。
5.利用学科与科研资源支持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材料
支持学生参加系列社会调查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受到社会、政府部门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近年来影响比较大的调查有:社会工作专业开展的后湖塌陷区调查、毛集实验区农村居民的养老意愿调查、科技素养调查、焦岗湖旅游资源的调查、安丰塘古水利设施的调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的夹沟文化资源调查、农民文博会调查等;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开展的网络舆情调查研究。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近年来,在系部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鼎力帮扶下,我系学生先后参与国内各种学生竞赛和科学年会30多次,多人荣获相关专业的专业竞赛名次,极大地提升了我校学生的竞争力和自信心。6.政策咨询报告、决策建议被各级政府与上级职能部门采纳情况
秦元春教授主持的横向课题和科技局项目《合淮同城化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引导服务型模式的研究》被淮南市政府、淮南市山南新区管委会等部门采纳,在推动淮南市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城市区域规划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借鉴参考价值。方曙光博士主持的科技局项目《智慧城市的治理》,《煤炭塌陷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研究》,对于指导淮南塌陷区社会综合整治和治理发挥了积极的意义。方曙光博士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项目《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构》被安徽省民政厅等部门所采纳,相应出台了扶助失独家庭的一系列政策和项目;胡善平老师主持的《安置帮教人员社区矫正工作的介入机制研究》被淮南市民政部门采纳,开展了系列矫治工作的制度建设。
五、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的典型材料
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基于对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效果的不断反思,结合三年来的教科研情况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的深刻把握。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纷纷加大了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比重,不断结合市场、社会变迁等因素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例如社会工作专业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实习实训实践调整为1000课时,增开了青少年社会工作实验实训、矫正社会工作实验实训等实验类课程,并提供了详实的实验实训教学、考试大纲,压缩理论课课时,充分利用政法综合实验室资源及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支撑,强化对学生实务能力、技巧技能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推进模拟教学、主体参与式、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新模式的运用,改革文科生学业成绩认定和考核的指标体系,建立基于过程性全面质量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受到有关单位的高度认可。加大对实践、实习工作的重视力度和投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探索利用定岗实习、暑期小学期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构建的综合平台。依托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和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政法系和合肥、南京、深圳多地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从新生入学初期的专业介绍;到中期的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再到最终的毕业就业都建立了全方位的过程性质量监控和提升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度。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形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推动专业教学的项目化运作,推进培养方案的改革,加大社会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社会服务类项目,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促进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的典型事迹
依托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队伍和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政法系和合肥、南京、深圳多地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从新生入学初期的专业介绍;到中期的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再到最终的毕业就业都建立了全方位的过程性质量监控和提升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度。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形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积极推动专业教学的项目化运作,推进培养方案的改革,加大社会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和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申报社会服务类项目,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2010年以来,我系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我系科研工作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进一步完善。学术交流还需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还未真正形成;教师的科研投入还需要加大,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还要不断创新;科研成果缺少高层次、有影响的项目;科研基地建设,特色还不明显、运行管理还不够规范、投入严重不足;科研所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比较缓慢;科研方法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老师产生了畏难心理;宣传的力度不够,老师们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的研究素质有待提高:对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创新性方面比较薄弱,研究结论多为经验式的总结,多停留在表面描述上,缺乏科学性等。
但我们相信在院系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只有我们不懈努力,政法系的科研工作明天将更好。
推荐专题: 各院系科研支撑教学汇报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