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2022-09-05 23:09:1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方法和策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识字方法

一、兴趣识字法

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猜字谜。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可以出现在初识生字时,如学“鲜”字,老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鱼’和‘羊’加在一起是什么味道?”学“雨”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指的是什么?也可以出现在记忆生字时。如“告”字,教师可打字谜“一口咬断牛尾巴。”字谜还可以让学生动脑筋创编,培养创新意识。我常采用的游戏有:送信、找朋友、送生字宝宝回家、开火车、猜字谜等。

顺口溜识字法。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二、联想识字法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二册《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颜’是颜老师的‘颜’”。对呀,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正是姓颜。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在教学《北京》一课中,在识记“宽”这个字,学生运用了拆字法,把“宽”拆分为“宀”“艹”“见”,虽然这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是我觉得这种识记方法过分生硬牵强,也脱离了汉字的本身含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宽”所在的此“宽阔”拿出来,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来理解“宽”这个字,从而记住了“宽”。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联系课文来帮助时记,同时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三、课堂上的识字法

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清”加一个“日”旁就成了“晴”。减一减:如:“概”,减一减就成了“既”。换一换:如“辩”和“瓣”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

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四、归类识字法

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 2》,要认识的“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的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在《神奇的塔》中要认识的字中,我把“灯、厅、打”这三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从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丁’,带‘火’的是‘灯’,带‘厂’的是‘厅’,带‘扌’的是‘打’”。有的学生说:“因为有‘火’才能点‘灯’,用手才能‘打’”。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

小学语文识字策略

一、游戏互动,快乐识字

1、采用直观手段识字。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动画片”。针对这一现象,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

2、“猜字谜”识字。“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引导小朋友自编、互猜字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如:“美”字,有学生编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还有学生编了“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金”,学生编成“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两人在土上(坐);一个人累了,靠在树边休息(休);竹子长得比天高(笑);天没它大,人有它大(一)。

3、利用贴商标的方法识字。把各种实物(或图片)摆放在讲台上,在黑板上粘贴好打乱的相对应实物(或图片)的音节或卡片。先引导:“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请你们暂担当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接着请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或图片)上。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最后全班评议。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文具、水果、蔬菜等实物(或图片)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火眼金睛”。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一些卡片,再出示一些形近字的卡片。引导道:“在这些字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体验生活,自主识字

1、环境识字学生熟悉的环境,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的观点。所以要利用开放多变的生活环境,开拓广阔的识字空间,鼓励孩子们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如:学校,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宣传栏、板报、画廊等都是识字的活教材,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庭中的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物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电视节目,课外书,挂历等也是识字的好教材;孩子游公园、进商场、逛市场、看电影等社会活动中见到的标语、广告、门牌、商标等,正是识字的大课堂;自由阅读,引导孩子和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早达到将遇良才的识字目标。

2、联想识字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分析字的音、形、义,引导学生找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点并展开联想,从而在大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然后通过暗示学习加以巩固。这样,每当学生学习新字时,很自然地就会在脑海中闪现出已学或见过的形近字、同音字,从而对新字字形加深识记,能更准确地区别运用。

三、小组合作,探究识字

1、探究性识字让孩子在宽松、民主、和谐、合作、有趣的气氛中,总结各自记字形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请大家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碧’的字形?”生1:记笔画,是由“横、横、竖、提、……”等十四画组成的。生2:记笔画太麻烦,不如记结构,属上下结构,上边“王”和“白”,下边“石”。生3:部件记字法最好,是由“王”“白”“石”三个成字部件组成的。生4:记偏旁,是由“王”“白”“石”三个偏旁组成的。生5:我说一个字谜大家猜:“王家小姑娘,长得白胖胖,喜欢坐在石头上(打一字)。”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合作研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写话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儿童已有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话训练,也是识字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教学“我们的画”这个看图说话训练中,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小组合作绘成的画用语言叙述出来。有学生举着画说:“小白兔在山坡上吃草。”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说:“是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学生说:“我画的是小鸟在蓝天自由飞翔”……又要求他们把画的内容写下来,相互补充,他们一边写一边问,两只小鸡抢蚯蚓的“蚯蚓”,花蝴蝶采蜜的“蜜”,一只懒猫躲在篱笆下的“躲”,怎么写?把这些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通过先画画后写话的训练,他们不仅会认、会写、而且会用了。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生理心理特点,体现多认少写的原则,把认字和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儿歌韵文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是,具体实施中我们发现,学生识字难度大,因为方块字本来就不表音,这些汉字的出现又无由易到难的规律可循,而且识记量大。也有部分家长反映学生怕认汉字,渐渐地不喜欢上语文课了。这样下去,问题可就严重了。

经过调查了解,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师思想上对识字重视不够,还是喜欢花大量时间去分析理解课文,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花工夫识字;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与生字经常见面的机会不多。同时发现学生当中普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看到一个学过的字一下子读不出来,但是他马上口中念念有词地把这个字所在的儿歌念出来,等念到这个字时,就想起读音来了。这个现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认,离开它,学会就不会认,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字,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能从本课会认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

小学语文识字技巧

一、汉字理据识字法

文字的理据性是指文字形体与意义或语音有某种关联。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表意文字理据性的表现形式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六种理据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小学中称为“六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音、义都在不断演变,汉字的理据性也随之改变。目前,有的汉字还具有理据性,有的汉字可能完全丧失了理据性。利用现代汉字保留的理据性进行汉字教学,可能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2、意义联想识字

汉字中的会意字、指示字其字形和意义有一定的联系,很多现代汉字仍然还保留着这种特性。我们在教这些字的时候可以揭示这种联系。如:众(人多为众)、从(人跟随在人后)、粜(卖出米)、籴(买入米)、休(人倚木)、尘(小土末)、甭(不用)、歪(不正)。字形的理据明白了,学生会很容易识记这些字。

3、利用形符、声符识字

汉字中的形声字形符表意声符表音。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符、声符与字义、字音没有关系了,但也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形符、声符现在也能表意、表音。形符表意的如,言字旁的与说话有关:讨、讯、议、论、访、讲、诉、说、语、谈、读。水字旁的与水有关:江、河、汤、池、沉、沟、泣、浅、波、浇、清、浊。竖心旁的与心理有关:忆、忱、忧、怅、怯、怜、恨、悦、悔、恨、惊、情。声符表音的如,声符为敖的读如敖:熬、傲、鳌、嗷、獒、螯、骜、遨、鏊。声符为仓的读如仓:苍、舱、沧、伧。声符为采的读如采:踩、睬、婇、彩、寀、埰、棌、啋。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规律,有助于识读和记忆汉字。有时候也可以利用形符、声符集中识字。

利用汉字理据识字,必须认识到汉字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发展演变,有些理据保留下来了,有些理据消失了。把汉字的理据绝对化或者扩大化,不仅对识字教学无益,甚至有害。

二、兴趣识字法

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很重,教师在教学上不能使用简单生硬的办法。有的教师让学生重复写同一个生字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有的老师经常给学生布置硬性任务,一天内必须学会若干数量的汉字,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长此以往会产生厌烦甚至恐惧的情绪。我们在汉字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灵动活泼的办法,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

1、猜谜语识字

小学生普遍喜欢猜谜语,在复习已经学过的汉字时,老师可以编一些谜语让学生猜。如:一只狗有四张口(器);一口吃掉牛尾巴(告);人在云上走(会);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碧)。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字谜,班上的同学互相猜,这样学生不仅认识和巩固了汉字,还乐此不疲,培养了识字兴趣。除了猜字谜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识字。如:去字头上戴草帽,丢丢丢;小小铅笔尖尖头,上小下大要记牢(尖);小朋友们要坐直,身体不正就要歪(歪)。

2、玩游戏识字

教育家卡罗琳认为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是孩子们最乐意接受的。老师可以编排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或复习汉字。如找朋友游戏,安排每个学生代表一个偏旁或字,让他们寻找朋友,组成一个合体字。再如笔画接力,学习结构复杂的字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位同学在黑板上依次写一个笔画,最后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对。

3、竞赛识字法

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意引进竞争意识,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组织学生开展“看谁写得又对又快”活动,表扬学得好,写得好的学生,激励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还可以组织分组写字竞赛,表彰写得好的小组,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阅读识字法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阅读和写作。小学低年级学生也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和巩固已识汉字。阅读识字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老师领读过程中识字;一种是学生独立阅读识字。前一种方式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我们认为后者比前者在识字效果上要好得多,而且意义也更深远。首先,学生独立阅读识字法,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文字障碍,通过询问别人,查找工具书,来解决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其次,利用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大量词汇,识字数量是课堂所学无法比拟的。通过阅读还可以巩固已识汉字。最后,通过大量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阅读中识字,识字又促进阅读,循序渐进,提高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识字计划

一、玩中激趣来识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要教孩子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则是我们当老师的方法和责任。须知,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以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不是教育学家卡罗琳也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吗?所以我就自己怎样进行小学识字教学的点滴方法以求教于大家。

1、玩一玩,猜一猜

低年级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字词是可以通过人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并且经过玩的一系列动作,学生已经将字融入了自己的脑海里进行了内化,这样一来会记得更牢。

2、开着火车来识字

“开火车”识字法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在识字一开始,运用开火车的形式,了解一下学生对这些生字的熟悉程度,这样教学时就可以侧重地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在巩固环节,我也会使用开火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和及时的补强。在游戏方法上我还进行了些许“改良”,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火车火车往哪儿开?” “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而且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二、编编想想也识字

1、编谜语、故事

学生在主动识字情趣的支配下,有的用猜谜语识字,有的用讲故事识字……于是课堂便气氛活跃起来了,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识字的能力。

2、编儿歌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

3、编生字歌

为了让学能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把生字集合起来,编成生字歌,让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诵读。在教学《动物过冬》时,我编了一首儿歌:“冬天到,冬天到,四周一片静悄悄。树林里的啄木鸟,消灭害虫工作忙,青蛙挖洞来冬眠,蚂蚁备粮过冬天,快快乐乐过新年。”学生边拍手边读儿歌,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生字,又培养了朗读能力。

三、走走瞧瞧认一认,生活当中学识字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语文的内容,语文就是生活的工具。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一年级生字识记教学中运用好生活就是识字的这一背景和舞台。

1、在学习活动中识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对学校里的一切都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他们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来到了新的学习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此时,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物和事物,以便有效地进行对它们的初步认知和识记。如老师、同学的姓名、课程表上的科目、校园内的门牌等;还如学校内的设备设施名称,操场、篮球场、沙坑、跑道等等。学生在这些认知和识记活动中感受到了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生活环境中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教育小学生识字应注重重复记忆,让所学的字无数次的重现于学生眼前,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处处把字识。日积月累,天长日久,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如坐公交车时,认识站牌名,认识车内的各种告示;逛街时,认识店铺名;到饭馆吃饭时,认识菜单的菜名;旅游时,认识景点和门票上的汉字……汉字无处不在,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才会给予我们无限的回馈。

四、动动手写写字,笔尖下面还识字

1、注重书写的指导

常言道“嘴里过十遍,不如手里过一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因为写是知识的内化,即在写中识,又以写固识。所以首先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要多动手去书写,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的书写技能。在指导书写时,让学生心中有格,提醒学生熟悉对照田字格中的字,培养书写的独立性,使学生形成较为规范的写字技能,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结构特点,在书写中提高写字的质量,在书写中快乐识字。

2、注重积累

引导学生制作“识字本”,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认识到的汉字通过剪剪、画画、贴贴等种.种途径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识字本”进行展示,以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

(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说说老汉的品格?

(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

(4)“桥”的内涵是什么?

(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推荐专题: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