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大全)

2022-09-05 23:08:3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大全)》。

第一篇: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邱家店镇教委办

在区教育局及教研科研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小学段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不断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深化校本教研,强化对教研工作的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学科教研组织

教研组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健全的组织机构。为此,我们加强了领导,建立健全了教研组织机构,为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提供了保证。

1、加强了对教研组建设的领导。为加强对教研组建设的领导,小学段成立了业务主任为组长,教研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教研员为组长的教研活动指导小组。镇教委制定了《邱家店镇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实施方案》及《邱家店镇关于加强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下发了《邱家店镇小学学科教研组活动制度》,确保了教研组建设的顺利实施。

2、加强了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为开展好全镇大教研活动,首先加强了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全镇小学一至五年级各年级语文、数学各建立一个教研组,其他学科不分年级各建立一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配备组长1-2人。镇教委规定了教研组长的产生、任期、职责及考核,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在职称评聘和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任务完成不好,不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及时调整。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加大全镇教研工作力度,使教研活动制度化、课题化,抓好集体备课,搞好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制度化。全镇教研活动,坚持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即教研组集中在一个学校活动,分散活动,即在学校内由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主持,按学校教研计划组织的教研活动。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间周一次,每次活动安排在星期六上午。为搞好集中活动,镇教委制定了《邱家店镇小学学科教研组集中活动安排表》,各教研组制定了活动计划或活动安排表。集中活动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持人(或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中活动研讨一个主题,教研组长提前一周按照计划拿出方案,布置好任务,帮助中心发言人准备好有关材料,按时组织教研活动。全镇集中活动已形成了制度化,每次活动不再下通知,教师按照集中活动安排表的安排直接到活动地点参加活动。为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要求教研组长做好考勤记录,每月一次上报镇教委。镇教委规定:教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组长请假,凡两次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全镇通报批评,连续三次不参加教研活动者,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级,教师节不得评为优秀教师,绩效工资不得评为前二等。

2、教研活动课题化。立足解决教师面临的教与学的共性问题,走课题化道路,体现研究的持续性、递进性。“学案导学”对小学段的教师来说是件新鲜事,对“学案导学”的基本知识一无所知。为让广大教师把握“学案导学”的基本知识,我们把“学案导学”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讨。镇教委从泰山教育网上下载了区教研科研中心教研室领导及教研员撰写的《“学案导学”基本常识》,印发到各校各学科教研组,供教师学习。通过学习、研讨,广大教师基本掌握了“学案导学”的基本知识,一是弄清了“教案”与“学案”的区别。二是把握了“学案导学”的教学重心。三是把握了“学案”的基本要素及编制要求。四是把握了“学案导学”的操作要领。在基本掌握了“学案导学”的基本知识后,充分利用全镇大教研组活动,研究学案的编制,探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在把握了“学案导学”的操作要领及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及课型结构,认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按照一点带面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先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先后在镇中心小学、逯家庄小学、颜张小学举办了示范课,通过先讲后说,组织研讨,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边实践,边探索,边改革,边创新,不断摸索适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

3、认真抓好集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解决我镇教师知识结构、业务素质、理解程度、能力水平不平衡等问题,我们狠抓了教师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及骨干教师的作用,先让骨干教师拿出初案,然后在学科教研活动中让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提出修改建议,执编人通过集中大家的智慧,进一步对教案进行修改,再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教师无异议后印发给大家。教师在使用教案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我的见解”栏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师本人的特长及课标、教材的要求,对教案进行修改,可删减,可补充,使教案达到适应学生、适应自己特长发挥的目的。通过集体备课,组织教师交流教学设计,切磋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提高。

4、搞好培训形式的研讨活动。省、市、区组织的各科教材培训,我们都按照区教研室的要求,足额组织教师参加,并由教研员或学科教研组长带队。针对在培训过程中,部分教师跟不上趟,对教材的理解有夹生饭的问题,回来后,结合全镇大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教材逐单元、逐课逐节进行研讨,进行消化吸收,使本学科教师都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知道了如何使用教材。

三、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益

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优化课堂模式,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是解决目前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教学效益不高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引导各校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研讨活动,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上下功夫。

1、搞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是搞好以新促老的教学研讨活动。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四年,大多数教师已步入了课改轨道,但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为使中老年教师适应新课改,组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实施以新促老工程,然后让学校听中老年教师的课,通过听、评、指导,促使他们适应新课改。二是搞好培训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近年来,我镇中小学由于生源变化,一部分初中教师转岗为小学教师,由于初中与小学在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上有差异,多数初中转岗教师不适应小学教学。为使初中转岗教师尽快适应小学教学,我们让经过锻炼、现已成为小学骨干教师的原初中转岗教师给他们上示范课,以身说教,再组织研讨。另外,要求学校教研组靠上听课、评课,再听、再评,直至适应小学教学。通过培训指导,初中转岗教师较快地适应了小学教学,现不少人已成为小学教学的中坚力量,有6人竞聘上了学校教导主任岗位。三是开展学校教导主任上示范课活动。为发挥学校教导主任的教学示范作用,我们组织教导主任上示范课,先讲课,再说课,然后组织研讨,找出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引导教师扬长避短。通过课堂探究、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在提高教学效益上求突破,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发展。四是开展了城乡互动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区教研室教研员的具体指导下,聘请南实小、冯玉祥小学的省、市英语教学能手及财源办事处来我镇交流教师上示范课,组织本镇教师上汇报课,然后组织评课、研讨,区教研员给予指导。通过城乡互动、交流、研讨、指导,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我们建立了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新授课结束后写教学后记,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反思总结。镇教委还统一印制了教师教学反思录。各教研组还利用听课、评课对教学进行研讨,执教教师进行反思,通过研讨,教师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加强管理调控,健全考评体系

1、强化活动的管理与调控。镇教委办业务主任及教研员定期参加学科教研组集中活动,与教师同交流,共研讨,不断强化对活动的管理与调控。一是加强了对教研组长的管理。随时召开学科教研组长调度会或碰头会,交流情况,推广经验,查找不足,促使教研组长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活动计划,扎实组织好教研活动。二是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控。围绕区教科研中心的重点工作,结合上级业务领导的新要求及活动中出现的研讨主题零乱、随意、无序、重点不突出、解决的内容面上的多,深层次的少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活动进行调控,使活动始终沿着课改方向不断深入。三是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检查教师的发言稿、活动记录及出勤情况,及时反馈,建立了有效的约束机制,促使广大教师都积极自觉地参加教研活动。

2、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一是落实教研活动的常规检查。每月检查一次各教研组的活动方案、中心发言人讲稿及活动记录,及时反馈检查情况。二是做好对教研组及组长的评价考核。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期末对教研组及组长进行考评,结合每月的检查结果,评选出了10个优秀教研组和10名优秀教研组长,特别是语文教研组,组织有力,活动扎实,活动材料在这次会上进行了展示。

全镇学科教研组建设及大教研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小学因本校同年级班少,同学科教师少,不能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问题。同时,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上一学年,小学教师中1人被评为省科学教学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区教坛新秀,5人被评为区年度教育创新人物,8人被评为区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区第四届学科带头人,1人获市第四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并代表市参加省级比赛获省二等奖,1人在全区新教师培训会上作经验介绍,3人在全区教材培训会上承担培训任务,并执教了公开课,20人获区优质课一、二等奖,4人获区展示课一、二等奖,6人获区创新课一、二等奖,28人次获省、市、区级论文一、二等奖,22人获区级精品案例一、二等奖。在全区《我讲我的教育故事》证文比赛中,有21人获区一、二等奖。

为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领导的要求及和先进单位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要在区教育局及教研科研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强化校本教研,组织开展好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加强对活动的有效管理,抓实过程,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全镇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邱家店镇教委办

在区教育局及教研科研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小学段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不断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深化校本教研,强化对教研工作的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学科教研组织

教研组建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健全的组织机构。为此,我们加强了领导,建立健全了教研组织机构,为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提供了保证。

1、加强了对教研组建设的领导。为加强对教研组建设的领导,小学段成立了业务主任为组长,教研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教研员为组长的教研活动指导小组。镇教委制定了《邱家店镇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实施方案》及《邱家店镇关于加强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的实施方案》,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下发了《邱家店镇小学学科教研组活动制度》,确保了教研组建设的顺利实施。

2、加强了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为开展好全镇大教研活动,首先加强了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建设。全镇小学一至五年级各年级语文、数学各建立一个教研组,其他学科不分年级各建立一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配备组长1-2人。镇教委规定了教研组长的产生、任期、职责及考核,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在职称评聘和评优选模中优先考虑,任务完成不好,不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及时调整。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加大全镇教研工作力度,使教研活动制度化、课题化,抓好集体备课,搞好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制度化。全镇教研活动,坚持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即教研组集中在一个学校活动,分散活动,即在学校内由教导主任或教研组长主持,按学校教研计划组织的教研活动。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间周一次,每次活动安排在星期六上午。为搞好集中活动,镇教委制定了《邱家店镇小学学科教研组集中活动安排表》,各教研组制定了活动计划或活动安排表。集中活动做到了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持人(或中心发言人)。每次集中活动研讨一个主题,教研组长提前一周按照计划拿出方案,布置好任务,帮助中心发言人准备好有关材料,按时组织教研活动。全镇集中活动已形成了制度化,每次活动不再下通知,教师按照集中活动安排表的安排直接到活动地点参加活动。为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要求教研组长做好考勤记录,每月一次上报镇教委。镇教委规定:教师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向组长请假,凡两次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全镇通报批评,连续三次不参加教研活动者,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级,教师节不得评为优秀教师,绩效工资不得评为前二等。

2、教研活动课题化。立足解决教师面临的教与学的共性问题,走课题化道路,体现研究的持续性、递进性。“学案导学”对小学段的教师来说是件新鲜事,对“学案导学”的基本知识一无所知。为让广大教师把握“学案导学”的基本知识,我们把“学案导学”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讨。镇教委从泰山教育网上下载了区教研科研中心教研室领导及教研员撰写的《“学案导学”基本常识》,印发到各校各学科教研组,供教师学习。通过学习、研讨,广大教师基本掌握了“学案导学”的基本知识,一是弄清了“教案”与“学案”的区别。二是把握了“学案导学”的教学重心。三是把握了“学案”的基本要素及编制要求。四是把握了“学案导学”的操作要领。在基本掌握了“学案导学”的基本知识后,充分利用全镇大教研组活动,研究学案的编制,探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在把握了“学案导学”的操作要领及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及课型结构,认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按照一点带面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先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先后在镇中心小学、逯家庄小学、颜张小学举办了示范课,通过先讲后说,组织研讨,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同时,引导广大教师边实践,边探索,边改革,边创新,不断摸索适合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

3、认真抓好集体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解决我镇教师知识结构、业务素质、理解程度、能力水平不平衡等问题,我们狠抓了教师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及骨干教师的作用,先让骨干教师拿出初案,然后在学科教研活动中让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提出修改建议,执编人通过集中大家的智慧,进一步对教案进行修改,再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教师无异议后印发给大家。教师在使用教案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我的见解”栏中,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师本人的特长及课标、教材的要求,对教案进行修改,可删减,可补充,使教案达到适应学生、适应自己特长发挥的目的。通过集体备课,组织教师交流教学设计,切磋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提高。

4、搞好培训形式的研讨活动。省、市、区组织的各科教材培训,我们都按照区教研室的要求,足额组织教师参加,并由教研员或学科教研组长带队。针对在培训过程中,部分教师跟不上趟,对教材的理解有夹生饭的问题,回来后,结合全镇大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教材逐单元、逐课逐节进行研讨,进行消化吸收,使本学科教师都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知道了如何使用教材。

三、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效益

开展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优化课堂模式,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是解决目前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教学效益不高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引导各校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研讨活动,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上下功夫。

1、搞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是搞好以新促老的教学研讨活动。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四年,大多数教师已步入了课改轨道,但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为使中老年教师适应新课改,组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实施以新促老工程,然后让学校听中老年教师的课,通过听、评、指导,促使他们适应新课改。二是搞好培训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近年来,我镇中小学由于生源变化,一部分初中教师转岗为小学教师,由于初中与小学在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上有差异,多数初中转岗教师不适应小学教学。为使初中转岗教师尽快适应小学教学,我们让经过锻炼、现已成为小学骨干教师的原初中转岗教师给他们上示范课,以身说教,再组织研讨。另外,要求学校教研组靠上听课、评课,再听、再评,直至适应小学教学。通过培训指导,初中转岗教师较快地适应了小学教学,现不少人已成为小学教学的中坚力量,有6人竞聘上了学校教导主任岗位。三是开展学校教导主任上示范课活动。为发挥学校教导主任的教学示范作用,我们组织教导主任上示范课,先讲课,再说课,然后组织研讨,找出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引导教师扬长避短。通过课堂探究、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在提高教学效益上求突破,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发展。四是开展了城乡互动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在区教研室教研员的具体指导下,聘请南实小、冯玉祥小学的省、市英语教学能手及财源办事处来我镇交流教师上示范课,组织本镇教师上汇报课,然后组织评课、研讨,区教研员给予指导。通过城乡互动、交流、研讨、指导,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我们建立了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新授课结束后写教学后记,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反思总结。镇教委还统一印制了教师教学反思录。各教研组还利用听课、评课对教学进行研讨,执教教师进行反思,通过研讨,教师在相互借鉴中自我反思,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加强管理调控,健全考评体系

1、强化活动的管理与调控。镇教委办业务主任及教研员定期参加学科教研组集中活动,与教师同交流,共研讨,不断强化对活动的管理与调控。一是加强了对教研组长的管理。随时召开学科教研组长调度会或碰头会,交流情况,推广经验,查找不足,促使教研组长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活动计划,扎实组织好教研活动。二是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控。围绕区教科研中心的重点工作,结合上级业务领导的新要求及活动中出现的研讨主题零乱、随意、无序、重点不突出、解决的内容面上的多,深层次的少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活动进行调控,使活动始终沿着课改方向不断深入。三是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检查教师的发言稿、活动记录及出勤情况,及时反馈,建立了有效的约束机制,促使广大教师都积极自觉地参加教研活动。

2、建立健全了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一是落实教研活动的常规检查。每月检查一次各教研组的活动方案、中心发言人讲稿及活动记录,及时反馈检查情况。二是做好对教研组及组长的评价考核。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期末对教研组及组长进行考评,结合每月的检查结果,评选出了10个优秀教研组和10名优秀教研组长,特别是语文教研组,组织有力,活动扎实,活动材料在这次会上进行了展示。

全镇学科教研组建设及大教研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小学因本校同年级班少,同学科教师少,不能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问题。同时,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上一学年,小学教师中1人被评为省科学教学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区教坛新秀,5人被评为区年度教育创新人物,8人被评为区教学能手,3人被评为区第四届学科带头人,1人获市第四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并代表市参加省级比赛获省二等奖,1人在全区新教师培训会上作经验介绍,3人在全区教材培训会上承担培训任务,并执教了公开课,20人获区优质课一、二等奖,4人获区展示课一、二等奖,6人获区创新课一、二等奖,28人次获省、市、区级论文一、二等奖,22人获区级精品案例一、二等奖。在全区《我讲我的教育故事》证文比赛中,有21人获区一、二等奖。

为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领导的要求及和先进单位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要在区教育局及教研科研中心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强化校本教研,组织开展好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加强对活动的有效管理,抓实过程,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全镇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篇: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英山实验中学 柯有亮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教研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无论实施素质教育、还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学校教研组建设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层面上;都不能局限于听课、说课、评课、观摩等教研活动的层次上;都不能局限于少数“精英”作秀、多数人捧场的活动形式上;都不能局限于为单纯教学质量而教研的目标上。教研组应该是校本研究的推进者、实施者,是学校教学创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必须以校本教研为支点,落实到教师研究并进行实践的层面。

一、当前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管理层面:

1.分年级管理模式决定了一些学校比较重视年级组的管理,而相对轻视了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因此,有些学校只满足于设有教研组、备课组,能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并未使教研组的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研组在现有形势和条件下尚未成为教师继续学习和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领导偏重于教师个体的培养与指导,对教研组集体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必要的方法指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不是民主选举产生,而是主观任命,有些组长根本无法体现“长”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动当然也就无法展开。

3.学校教研活动未形成制度化,学校领导未能深入课改一线,有的领导从根本上放弃了教学。课改问题尽管在有关会议上大讲特讲,但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无法抓准科教研一体化的结合点,所谓的以科研促教学,促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局限于口号,在具体操作和实施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二)教研组内部:

1、教研组工作因循守旧。从教研组工作方式来看,部分教研组长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他们满足于旧有的教研模式,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和变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和理论学习为主,没有具体的教研目标和详实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组在学科教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2、教研组活动浮光掠影。纵观整个教研活动全过程,一些教研组不能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教研活动中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明确的教研主题,教研活动更多地成为一些教育法规政策、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的空洞说教活动。整个教研活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专业引领和细致的统筹安排。其次从教研效果来看,教研组活动过于简单,流于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集中教研组的力量展开深入研究,教师之间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3、教研组评价走马观花。对学科教研组工作的评价,一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多数学校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教研组长基本职能和教研活动基本规范,对教研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教研活动随意性比较大,教研管理松懈;另一方面学校在评价教研组工作中也单纯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和活动材料来衡量教研组工作的实效,缺乏对教研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简单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制约了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成效。

(三)教师自身:

1.学校管理教研组的活动并未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并非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有些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收获,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的热情不高,比如,我们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教研,哪有时间,我的新课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课、备课、辅导、改作业、考试等,学校、教育局、家长最需要的是考试成绩,而搞教学研究,有时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结果得不偿失,研究欲望不强。

3.学校研究氛围缺乏,一些教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比如,一些教师课堂效率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就拼命要求增加课时,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到把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4.当今教育评价体制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成绩,评价者看重的是教师个体,这就导致了有些教师只关注自我成长,很难与他人真诚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参与交流,分析研讨只是表面现象,不愿作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研组的建设

(一)加强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调整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设置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立一个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以相关学科合并设立教研组。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的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一定的兼课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的教研组。

2、在学科教研组下设立备课组

备课组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教研组与备课组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加强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教研组织形式都能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3、教研组长是教研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学校领导联系教师的重要纽带

选拔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团结群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组长。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调整。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教研组组长参与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务处建立教研组组长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管理。

附:就组长个人而言,必须具有“三种意识”:

一是勇挑重担的意识。组长除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以外,要认真落实上级和学校的各种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好各种活动。学校有接待任务,首先自己要上好公开课,示范课。

二是钻研求进的意识。要永葆教学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学艺术的鲜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风格。

三是热心服务的意识。一方面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工作开展的活动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组这条线,另一方面,一个组少则六七人,多则一二十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作风等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研组长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热心肠,揣一颗大度心,洒一片服务情。

(二)、明确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

1、管理功能。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协助教务处围绕常规工作和教育教学对本组教师进行必要的督促与管理,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自觉遵守纪律,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2、指导功能。教研组是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的工作,抓好常规工作检查和教学质量把关。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及时解决。

3、组织功能。教研组要组织好本组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研究功能。教研组的工作重点是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学法等,并能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好教研组和个人的研究课题,将教学与科研结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常规工作:

1、组织开展业务学习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以及本校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计划,以集体学习、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和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新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教学规律,并应用新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充实本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

2、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组织教师严格执行课程政策,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和贯彻落实本学科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检测评价、课外辅导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教学过程的常规管理。加强对本学科各年级备课组教学工作、教研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发现和矫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行为,及时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承担学校安排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工作。

3、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为重点,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案例分析、课改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着力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对考试和评价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本教研组的学科发展规划,把握课改方向,明确教改目标,突出研究重点,落实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组的教学特色和教研文化。

4、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

认真承担学校布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任务,并充分利用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和教师专业特长,依托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积极开展教育科研

积极承担学校和教科研部门指定的科研任务,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确立本学科的科研课题或研究专题,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文章,及时总结、推荐教改经验和科研成果。教研组积极参加教科研部门组织开展的有关教科研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学科竞赛活动。

6、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根据学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确定和落实青年教师培养的具体目标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关心青年教师,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7、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

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围。

8、重视教研组文档建设

建立教研组工作档案,重视各项教研活动的记载,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三、关于教研组的管理

1、处理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关系

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不可偏废。年级组基于学校行政管理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研组则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权而存在,目的在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是互相依赖,联动实施的。教研组建设要与年级组管理并行发展,年级组重学生的教育和发展,教研组重教师的教研和发展,以教师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与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级组和教研组的权利。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功能和职责;要增强年级组与教研组之间的信息共享,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积极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还可尝试开展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进一步理顺教研组的管理体制。教研组要在教务处的领导下,与年级组协同开展工作。

2、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学校一级的教研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教研组长虽然肩负组织教师业务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责任,但并无任何行政能力,他们对教师的影响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经验和能力,即非权力影响,因此我认为教研组长要顺利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必须依靠制度管理来保驾护航,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和谐理教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实践,至少可在两个层面上考虑。

● 学校层面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职责,中层蹲点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组,深入到课堂,蹲点一个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组长考察进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专题论坛制度,师徒结队制度,案例、课例研究制度,跨学科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奖励激励制度,评价制度等等。

● 教研组内部层面也应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1)教研组常规活动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专题,有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有研讨过程的材料积累,有具有一定价值的阶段性书面总结和交流研讨课。

(2)读书分享制度。在教研组建设中积极倡导“与书为友”的思想,重视合作互补、经验共享、精神分享。读书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杂书”。教研组要求组员广泛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安排一点时间让教师介绍自己的读书摘录、读书体会或者把好书推荐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类是专业理论书籍。教研组要求组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题,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专业理论书籍,做好摘抄,积累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备课主讲制度。采用主讲制的备课方式,倡导“多种方案的备课”和“专题性备课”。还可以围绕某个教学环节进行更多的研究性备课,将个体的备课与集体的备课、教研相结合,将课前的设计与课后的反思、重建相结合。(4)听课、评课制度。可按3个步骤进行:①教师上反映自己教学常态的真实的课;②教师说课,重点说反思和重建情况;③听课人员诚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5)建立共享资源制度。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就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我们认为,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一个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与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我们在学校建立的制度上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在实际研究过程上下工夫。

3、充分调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放给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一定的“权力”。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其次,要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教研组、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最为关键的是要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和“阶梯”。要加大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4、积极创新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方法

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教学改革最前沿的阵地。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能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内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走进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组、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5、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活动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和培训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要着眼实效性,防止形式主义。集体备课要坚持个人钻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教案和学案相结合,主备人说课和参备人研课相结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讨和交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二次备课、三次备课。要切实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员、时间、内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证”和进度、要求、内容、重难点、练习、考试的“六统一”。要加强过程监督,不仅检查备课计划、备课记录和教案,教研组、教务处、年级组学科负责同志还要蹲点联系备课组,亲自参加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年级组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教研组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增强合作意识,切实提高集体备课效果。

6、做好教研组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价从师德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水平、教研成果、师资培训五个方面进行。

附: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具

准权重

师德建设全组教师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5

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5

在工作上服众学校安排,积极完成集体任务5

遵守学校纪律,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团结5

常规管理教研组工作有计划,且计划有创新、切实可行5

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有记录5

组内教师备课认真,能按要求书写备课笔记5

能协助教务处做好教学管理工作4

能定期检查、总结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4

教学水平本学科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得到学生好评5

本组教师能经常开设各类研究课5

本组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5

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各类考试中成绩突出5

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及学科竞赛5

学生考核合格率5

教研成果全组教师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推进教学改革5

全组教师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活动有记录5

教研组有研究课题4

教师有教学论文发表或在论文竞赛中获奖4

师资培训在职研究生进修3

四新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出国培训3

校内外培训3

7、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

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真实成长,通过教师的发展、进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进步,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教研组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尤其是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将在深层次上对教师产生影响。我认为教研组文化的基本特点应该是:“民主、合作、竞争、和谐”。

1、“民主”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基石。只有组员之间关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形成合力。

2、“合作”是建设教研组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合作、交流、对话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组长要打破教师间自我封闭的藩篱,倡导交流、合作与对话。在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交流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与良好的建议会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校教师能做到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检查考核,随时交流、探讨在备课、教学实践遇到问题。

3、“竞争”也是建设教研组文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竞争”来源于隔离的工作环境和对教师的单向的不全面的考评体系。教师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孤立状态下完成的,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而学校的考评导向十分重要。学校需要竞争,但不是封闭的,应是开放的、合作的、双赢的。有人认为,和谐的教研组文化不需要竞争,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弹性”、制度建设监督的不到位,极易造成集体积极性的缺失,甚至导致整个教研组的懒散涣散。没有竞争,从大处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国情;从小处讲,不符合学校需要生存和发展的校情。因此,竞争亦是教研组文化的重要特征。

4、“和谐”应是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以教师发展为本教研活动需要和谐民主文化氛围。我校在教研活动时提倡“百家争鸣”式的争论,允许共识与个性并存,并允许持教师不同观点,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高。我校公开课教学进行分层实施,一般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规范要求的优质课,渗透课改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是教育改革带给我们学校管理层面的一个重要校本课题,我今天的讲座权做抛砖引玉,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指教!

第四篇: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团结中心校教研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局及进修校的领导给了我校这样一个机会,能让我们把近几年来关于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开展的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我很欣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PPT 1):“把每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曾经说过:“坚持就是一种品格,坚持就是一种美德。”我想今天我能代表我乡教研组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可能就是缘于我校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所以生长在双城大西北的野百合也有了春天!杨局长曾经说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的徐校长也说过: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发展线。几年来我们团结中心校的领导班子,在徐向阳校长的带领下,着眼于实际,坚持教研组的建设和提高,重点在学习培训和活动策略上做文章,(PPT 2)坚持把小事做成实事,坚持把小事做成大事。

(PPT 3)

一、凝心静气搞建设,改变教研组构建模式

我乡是两乡合并乡镇,合并时是24所小学,现在除中心校是7校集中办学之外还有12所村小学,班级和教师分配极其不均,三分之二的学校只有三四个教师,而且以老教师居多。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以校为本,一校一组的教研方式。但在只有一两名教师甚至是三四名教师的小学校里根本不能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这就形成了我乡的“两极分化式”教研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搞的好,一部分根本不搞。说句实话,对于以前这些比较零散的教研组,我们中心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无形当中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思路决定出路,(PPT 4)07年我们按学年把全乡教师分成了六大教研组,这样虽然便于集体备课,但由于过于分散,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08年初我们又经过周密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大胆决策,打破一校一组的陈规,形成校际联动式的区域性教研组,把全乡(当时是18所)学校分成五个大的教研组,09年因为有些村小合并,所以我们又进行了重新调整,改成了四个教研组,这四个教研组以中心校教研组为牵动,有目的的开展教研活动。实践证明,把小组变成大组,有利于校际的交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提高。

(PPT 5)

二、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扎扎实实抓培训

教师决定教研组活动的成败。我乡共有82位任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有32人,而其中仅有18人毕业于正规的师范院校。教师队伍老龄化、知识底子薄,教学基本功差,新课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已成为我乡教师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现状,(PPT 6)中心校从教师的需要入手,针对教师的教学困惑、教学薄弱点,建立以教师需求为主导的校本培训模式。(PPT 7)

1、针对文化底子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首先我们建议教师参加自学或函授考试,增强自身文化修养;二是(PPT 8)为全乡教师购买了140本3500常用字贴,组织教师习练,让老师在常用字使用上人人过关;三是多年来我校一直要求每位教师每年必须至少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或报刊,以扩大自己的信息量;四是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好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从而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我们不但倡导教师多读书,还在学生中开展“少吃零食多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PPT 9--11)现在我校有些师生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习惯。但这也仅仅是我校打造一支学习型团队的一个小小的开始。

(PPT 12)

2、针对教学基本功差我们的做法是:我校首先从培训教师两笔字入手,(PPT 13)因为从03年起我校一直把学生的规范化书写当成特色,纳入常规工作去抓,可是效果一直不明显。总结原因是教师书写不过关、指导上不去。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而我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教师先学好!所以中心校为全体教师制定了五年培训计划,(PPT 14)前两年练习楷书打基础,后三年练习行书成风格。(PPT 15)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楷书和行书字贴,印发了大量的钢楷纸。我们能这样做,庆幸的是因为我校拥有一位“国宝级人物”,一位精通书法的美术老师姜书全,每周三的大课间就成了他培训教师们的操练场,从基本笔划,间架结构,一笔一划、一个字一个字的练起,雷打不动,这已经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一种习惯,(PPT 16)为此大家乐此不疲。现在此项工作已开展近两年,初见成效,进步显著,师生的字已经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了。(PPT 17)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但让教师的基本功大有长进,还大大鼓舞了教师的士气,带动

了其他工作的开展,现在中心校的教师无论年青年老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这都是有效培训带来的不同反响的效果。(PPT 18---20)

(PPT 21)

3、针对观念落后、执教能力差我们的做法是: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以集体培训和个人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提高与实践相结合,(PPT 22)让教师们多看(多看名师教学和案例)、多听(多听他人意见,博采众长)、多记(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感所思,特别是教学反思和案例)。让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09年初通过听课调研我和两位主任发现部分教师对语文教科版新教材各类型课不会讲,为此我通过请教刘正生主任,查阅大量资料,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按学年段,为教师们整理了近三万字的业务培训材料下发到各教研组,解决了部分教师不了解教材、不了解教法、不会上各种类型课的三大问题。像这样的业务学习材料我们每学期都要下发,以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最近我们又与哈市教研院的于志强老师和刘正生主任联系,请教怎样培养师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并能找到准确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准备从下学期起全面启动此项培训工作,以达到师生的双赢。

(PPT 23)

三、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全面成长

08年3月中心校出台了《教研组活动细则》,每周四定为全乡教研日,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一次教师论坛。而且做到 “四课教研”,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在联片教研组成立以来,他们在中心校的引领下努力把四课教研做到了:课前学、课中练、课后议。

(PPT 24)

1、课前学。学课标、学教材、学名师、学理论。为了把这四学落到实处,07年在中心校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全乡每位教师购买了各科课程标准和名师光碟,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培训和业务培训,有机会还把各科教研员请到我校中进行专业引领,这样的自学和引领,自悟和提高,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学科理论和知识水平。

(PPT 25)

2、课中练。(PPT 26)每学期教研组都会开展每人必上的拉练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PPT 27)教研组长的引领课,外出学习归来的汇报课还有中心校组织的竞赛课。(PPT 28)08年10月份我乡成功的举办了首届“创新杯”教学法设计大赛和课堂教学大赛,并有幸请到了王琦和刘正生老师担当评委。本学期由于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比较多,因此我校在六一之后还有一个全乡型“汇报会”(PPT 29),这样的会中

心校年年都开,各种类型课年年都上,在不同的课堂拉练中,教师们练出了问题,练出了热情,也练出了方法,从她们一篇篇热情洋溢的总结中我们就深有体会,她们已经把教研当成了一种乐趣,一种动力。(PPT 30)(第一教研组的闫淑艳老师在拉练课总结中这样写到:“拉练”,狂出了团结,狂出了合作。“拉练”,狂出了风采,狂出了自信。“拉练”,狂出了激情,狂出了进取。

“拉练”,让我们疯狂,我们愿一直这样“疯狂”下去,让我们以后的课堂因“疯狂”而飘满花香,因“疯狂”而异彩纷呈,因“疯狂”而充满智慧,而“疯狂”而教学相长。)这就是我们的教研课,这就是我们最可亲最可敬的老师!

(PPT 31)

3、课后议。研究始于问题。在教研活动中,问题的缺失,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味道,从而也就失去了教研组活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求,观课后必须针对主题来议课,(PPT 32)议课时也要围绕一到两个问题来进行,问题力求小而精。现在我们的教研组成员都明确了:主题应从实际问题中提炼,而教研重在解决问题,再把寻求的方法和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现在议课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的最爱,她们每每在思想的碰撞和语言的交锋后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思路。用我们教研组中的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拉练也疯狂,议课更疯狂啊!”其实我要说:“这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交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PPT 33)

4、课余升。除此之外,我们还把网络和教研“联姻”。因为我们地处农村,虽然徐校长给教师们创造了大量外出学习的机会,但还是有的教研组成员出不去,因此我们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参与哈市和省里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开拓视野、增进与外界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从而引领教师全面成长。(PPT 34)从08起我们还倡导有条件的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PPT 35)在我们的引领下,目前我乡已有十几位教研组成员(PPT 36)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温丹凤、闫淑艳、刘宏福、于海超、张洁、高洪波、何玉芳、姜书全、刘晓丹、程铁胜、王玉林等),他们用键盘记录工作中的得失,(PPT 37)反思教学中的成败,品悟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她们正在用网络书写自己精彩的人生。

四、注重工作总结、注重材料积累(PPT 38)

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常说的一句话。教研组活动也是一样。几年来我校一直注重工作的总结和材料的积累。教研活动有总结,业务培训有总结,外出学习有总结,岗位练兵有总结,特色活动有总结、科研工作更要有总结等等。而且也十分注重详实的教研材料的积累。比如说:教师的练功本、业务学习笔记、教研记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表、评课议课表、教学反思等。特别是教学反思,我们每学期都把优秀的教师反思装订成集锦下发各校,今年已经是第四册了。

五、教研组成效(PPT 39)

经过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两年来我校教研组得到了初教部各位领导的关注和认可。09年4份我乡教研组成员参加了“双城市UC网络小语团队的展示活动”,吸引一百多位省、市同行的参与,这在双城的教育史上还是首次。此次活动受到了刘正生主任的关注和好评,会后他以“团结团队名副其实”为题发表了一篇感后观,这对于我们一个偏远的农村中心校来说、对于我们的四个教研组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PPT 40)同年6月份“双城市区域教研组展示”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市直和农村十所兄弟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及我乡小学校长及教研组成员近百位教师参加,(PPT 41)我乡的四个教研组以数学学科“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进行了现场展示。此次活动受到马主任和张云霞老师的重视,几次莅临我校检查指导。(PPT 42)活动当天进修校的苏校长、王琦和牛艳红老师全程参加,并给予高度评价!虽然那次活动留下许多遗憾,但用本学期中心校教研组的流行语来说(PPT43):“我们宁要遗憾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总之,有效教研活动一定是立求实际的、与时俱进的,一定是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定是能落实、又能坚持下去的,而且还需要反复打磨的。虽然我乡的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在中心校领导班子眼里依然有别样的风采,有长足的进步,那真是:(PPT44)

横看成岭侧成峰,教研风格各不同。

区域联动成效显,全体师生乐融融。

感谢大家的聆听,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五篇: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团结中心校教研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校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教育局及进修校的领导给了我校这样一个机会,能让我们把近几年来关于教研组建设和教研活动开展的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教研活动开展。

我很欣赏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PPT 1):“把每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曾经说过:“坚持就是一种品格,坚持就是一种美德。”我想今天我能代表我乡教研组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可能就是缘于我校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所以生长在双城大西北的野百合也有了春天!

杨局长曾经说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的徐校长也说过: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发展线。几年来我们团结中心校的领导班子,在徐向阳校长的带领下,着眼于实际,坚持教研组的建设和提高,重点在学习培训和活动策略上做文章,(PPT 2)坚持把小事做成实事,坚持把小事做成大事。

(PPT 3)

一、凝心静气搞建设,改变教研组构建模式

我乡是两乡合并乡镇,合并时是24所小学,现在除中心校是7校集中办学之外还有12所村小学,班级和教师分配极其不均,三分之二的学校只有三四个教师,而且以老教师居多。以前我们采用的是以校为本,一校一组的教研方式。但在只有一两名教师甚至是三四名教师的小学校里根本不能有效的开展教研活动。这就形成了我乡的“两极分化式”教研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搞的好,一部分根本不搞。说句实话,对于以前这些比较零散的教研组,我们中心校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抓,无形当中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思

推荐专题: 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与管理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