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合集)

2022-09-05 23:08:3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合集)》。

第一篇:学校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琥头十三中创办于1965年,占地面积108亩,坐落于钟灵毓秀的八公山下。20xx年被琥头市教育局命名为“琥头市示范高中”,是琥头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学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学校现有一幢行政楼,两幢综合教学大楼,装备了电教中心,接通了宽带网,“班班通”教学系统配备到每个教室,实现了班级资源共享,建有两幢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建成了400米标准化塑胶运动场。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xx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治教严谨、敬业爱生、乐教善导、富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171教职员工,其中高级教师47人,中级教师66人。近年来,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省市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八公山名师”2人。学校注重建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新思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蔚然成风,物理、数学、英语、生化等学科承接多项市级科研课题。

近两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基地”、琥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琥头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琥头市“工人先锋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学籍管理先进学校”、全市教育创新“先进班组”、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团结务实、锐意进取,正在努力打造符合教育改革要求的办学新亮点、新特色。

(二)第一个三年规划完成情况

我校的第一个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创建标准化学校,提升中高考成绩,努力成为八区地区教育领头羊;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逐步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现将完成情况简述如下:

1、20xx年我校积极创建市级标准化学校并通过验收;三年来中考“三率”均处八区前列,20xx年、20xx年获琥头市教育局“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完成奖、提高奖”,20xx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但今年高考成绩略有下滑。

2、教育、教研活动形成特色,并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创新教育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把过去由班主任一人管理全班,变为全体授课教师共同参与教育学生的形式,取得了显着成效。学校注重现代教育理念,立足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积极研究探索教育新思路。

3、狠抓特色学科建设,打造名师工程,力争优势学科迈入全市最前列。

落实“名师工程”,有2人获得“八公山名师”称号。推荐多名老师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九、十届“红烛杯”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并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先后派出语文、数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赴江苏盱眙等地学习培训,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4、校园文化系统性有待加强,未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近几年,我校着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虽然在充分认识“十三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校容校貌、校园绿化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校园文体活动、教师人文关怀等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校校园文化系统性不强,还未形成具有“十三中”气质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学校发展的客观优势

1、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我校坐落在八公山下,是国家4A级地质公园---“八公山森林公园”的“门面”,随着第二通道的开辟和琥头对外交流、旅游发展,学校必将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进一步重视,社会关注度提升空间加大。

2、随着地区教育布局调整,生源数量得到保证、质量有望提升。

3、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教学教研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效果显着,影响甚远。

4、“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着,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初步完善。

(三)学校发展的弱势

1、学校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在管理实践中尚未显现成效,各项管理措施有待细化。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本科达线率”,初中“三率”未达全市平均水平。

2、学校的宣传推介工作力度不够。未能很好的将自身成功的做法和成熟的经验形成体系,总结推介出去。

(四)学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机遇:

1、当前正处于教育大变革时期,普及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谋划对八公山地区学校布局调整,因我校独特地区位优势和良好地办学条件,为我校初中部的发展赢得机遇。

挑战:

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老百姓对我校的认可度不高。虽然是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但处境尴尬。“学校声誉第一”的办学目标任重道远。

2、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模式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师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利益为根本,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实现办学水平的自觉提升。

三、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

(一)发展目标

以“创十三中品牌”为动力,从严治教,依法办学,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地区老百姓认可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为目标。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师为本,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形象。

(二)培养目标

1、学生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师发展:“在奉献中成就自我”,塑造一支“团结向上、创新教学、勤于反思、合作互助”的十三中教师队伍。

(三)重点发展项目

1、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这种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为平台,依托“师生结对子”的模式载体,充分发挥我校德育教育的底蕴,积极创建琥头市特色学校。

2、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以教研创新为契机,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四、发展举措、成功标志以及完成时间(详见附表)

五、保障机制及措施

(一)琥头十三中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落实重于一切”的思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政治水平和管理水平。选拔和任用干部,坚持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原则,严格执行《琥头市教育局所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加强制度建设,修订《琥头十三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财物管理、办事常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宗旨,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定期召开教代会。广泛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沟通,凝聚人心。

(四)坚持“开门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学校,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联系,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扩大琥头十三中在八公山地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为琥头教育发展作贡献。

发展领域目标举措成功标志完成时间责任人

学校发展目标8%

以“改革课堂模式”为抓手,深化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的特色创建,将十三中办成一所制度完善、规模适中;质量高、特色明、影响广的一流市级示范高中。

1、修订《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

2、制定琥头市特色学校创建方案并予以实施。

3、制定以“高效课堂”为核心的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1、《琥头十三中管理制度汇编》修订完善,通过教代会审议,并予以实施。

2、通过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

3、“高效课堂”模式成效显着,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1、20xx.122、20xx.5校长室

队伍建设10%

建立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责任意识足的干部队伍。

积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专业技能、奖惩激励机制,培养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

1、干部队伍建设①干部队伍专业化:将一部分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提拔到合适的岗位。②干部队伍年轻化:执行市教育局干部管理暂行条例,提拔一批年轻干部。③干部队伍流动化:中层干部部分岗位实行交流,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2、教师队伍建设①组建“中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工作、“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③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实行年级组内、年级组间合理流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校内优质课大赛,每学期评选一次“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

1、干部队伍建设教代会对中层干部测评优秀率达到50%,称职率达到90%。

2、教师队伍①组建班主任、德育工作人员“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教师“琥头子”研究、兴趣协会,每学期开设固定讲座1-2次,发表论文,作品3-5篇。②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带动青年教师每学期打造3节精品课(教案、课件、教学实况、开设市级公开课等)。③网站、校报、宣传展牌等形式及时将学期获奖、表现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宣传。④师德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测评90%以上。⑤青年教师3-5年时间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积极申报市级骨干教师。

1、20xx.6

2、①②20xx.5③④20xx.12⑤20xx.7

1、党总支校长室

2、教研处政教处

德育工作10%

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身心两键的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1、“导师制”制定师生结对子;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方案。

2、班主任队伍建设①每年举行班主任论坛。组织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对班主任举行心理辅导培训。②建立、宣传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规定班主任学期规定任务。

3、建立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制度。

4、申报创建市级“家教名校”,形成完善的家校教育体系。

5、图书、报刊进班,每班建成一个图书角;开展学生阅读、写作比赛等。

6、建成设施齐备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教师。

7、教育信息网新闻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取燧报”等宣传媒介。

1、“导师制”师生结对;新老班主任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成果、案例及相关材料。

2、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年推出1-2市级优秀班主任或创新型班主任;每学年编辑《德育论文集》;所有班主任基本掌握心理辅导知识及技巧。

3、年级组、班级量化评比操作规范。

4、20xx年成功创建市级“家教名校”。

5、校园书香氛围浓郁,学生每月读一本课外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阅读、写作比赛。

6、校园心理咨询室设备齐全,心理咨询师专业资质合格。

7、定期向教育信息网投稿,学校网站、广播站、校报建设良好。

1、20xx.122-7、20xx.91-6、政教处

7、办公室信息中心团委

教学工作20%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教学手段,求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利用,达到用网络来服务教学的目的。

2、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3、继续细化实施目标管理,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创设科学激励机制。

4、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三率”处于八区领先水平并逐年提升,打造八区教育名校。

5、制定琥头十三中课堂模式改革方案,探索适合我校发展的课堂模式,并普遍实施。

1、教师100%会利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

2、完成细化目标管理,教师评价体系科学,激励机制合理,极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3、教学质量:初中:学区内适龄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9%。毕业生学生学业水平普通高中达线率100%,一类高中达线率,综合素质测评合格率100%。学校教育社会满意率95%以上,满意程度逐年提高。高中:完成教育局的高考指标,继续加强高考特长生培养。

1、20xx.122、20xx.73、20xx.124、20xx.121-2、教务处

3、教务处政教处

4、办公室教务处

教育科研12%

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尝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教研组);提升教科研水平,服务教育教学。

1、邀请市教研室每学期对学科进行例行督导,参与文理科教研活动。

2、各学科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让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以科研人的姿态研究、分析、解决教育问题、教研问题和学生问题。

3、组织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4、开发英语校本课程。

5、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

1、各学科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星、创新型班主任引领下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每年有申报,有结题。

2、编撰校本培训教材。

3、完成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4、抽调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教学导师团”并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0xx.72、20xx.53-5、20xx.9教研处

学生发展10%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态度、兴趣爱好;初步具备自我规划能力、文明素养和法制观念;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1、组织建立“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开发校本课程与特色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成立琥头十三中“体艺中心”,负责组织安排专业授课,体艺活动;继续探索教育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青年文明志愿者组织。

1、每学年新组建学生社团1-2个。

2、“体艺”青年学生活动社团,学习兴趣小组活动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效。

3、获得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称号,涌现一批师生青年志愿者并予以表彰。

1、20xx.122、20xx.93、20xx.51-2、政教处3-4、团委

改善办学条件12%

校园环境一流、功能区分合理、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学校。

1、积极争取资金新建学生食堂。

2、对家属区水电管道线路进行改造,加强管理。

3、制定教工之家建设申请及方案,报市教育工会批复。

4、制定琥头十三中校园绿化整体方案,积极筹措资金分步实施。

1、建设完成设备齐全的琥头十三中新食堂。

2、琥头十三中家属区水电管道改造完成,管理科学。

3、建设完成“琥头十三中教工之家”。

4、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完成校园绿化、美化。

1、20xx.122、20xx.123-4、20xx.121-2、总务处3、工会4、总务处

校园文化建设8%

加强校园文化物质基础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文化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模式,努力构建具有十三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制定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1、物质文化建设修订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园内悬挂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

2、精神文化环境

3、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制度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学校章程,对各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建立学校交流平台(飞信)。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积极根据学校特点成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6、启动学校校园文化形象工程建设,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校徽、信笺等。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成,学校校容、校貌进一步改善。

2、学生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序。

3、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建设完整,内容丰富。

4、以校园文体科技节为主体形式;积极创建校园社团文化。每年开展一次校园文体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且质量有提升。建立若干个校园社团。

5、按照体艺“2+1”项目方案实施,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6、校徽、信笺等设计具有文化品位、符合学校发展特色。

1、20xx.52-7、20xx.12

1-2、政教处3、团委办公室信息中心4-5、政教处6-7、办公室

办学特色12%创建以“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琥头市特色学校。按照琥头十三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序推进特色创建,形成“中学生成长导师制”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教育模式。特色学校检查验收并挂牌,“中学生成长导师制”模式深入学校德育教育。20xx.5校长室

第二篇:学校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的办学思路,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以“科学发展”的思想审视今后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勇创一流”的目标定位今后学校的发展方向,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本规划。我校在未来五年中将迎来内涵升级、文化管理、一流打造的新机遇,下一个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必然是历史性的,决定着镇中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值得我们竭尽全力去规划好的。

一、现状分析

(一)办学优势

学校有一个目标一致、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能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准则,请守信、请守责、请守神的“三请”要求。学校有一个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群体,学校一百多名教师乐于奉献、乐于钻研、乐于创新。学校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围绕“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学校发展定位,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四大基础:学校发展――办学质量勇立全市第一方阵;教师发展――全力构建“三人行”学习型组织,制订了班主任三化要求,启动了教职工2+1工程;学生发展――全力开展“三做”系列活动,开展了温馨工程、双随工程、安全工程的“三大”工程,构建了大课间“三操一拳”;特色发展――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学校品牌,构建了多元立体的学校文化。学校建立开放的管理机制,畅通民主渠道,做到决策开放、信息渠道开放、学校工作对社会全方位开放。在王升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全体同仁牢记“尚德笃行”的校训,履行“爱心承诺”的校魂,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规划重点

1、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名师

镇中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兄弟学校和社会家庭肯定的,镇中教师这个团队是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主力军、生力军。目前镇中教师群体缺少“品牌教师”及“领军人物”,教师敬业但不够冒尖,有实力但缺少“势力”,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其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

2、自主特色发展:打造名校

“红色教育”是我校着力打造的学校教育品牌,旨在引导师生走进老区红色历史,培育老区红色情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精神价值。20xx年11月,学校接受了《中国德育》杂志社的专题采访,并以《“红色教育”是怎样炼成的》为题进行了长篇报道,在国家级期刊叫响了学校“红色教育”品牌。对“红色教育”的研究与开发有待深入,其内涵需要挖掘,其外延尚待扩大,让“红色教育”这面旗帜成为学校“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名校创建中的名片。

3、教育教学科研:全新名片

学校的校本教研、课堂模式在有条不紊地整合与推进中,但针对性、实效性、辐射性还不够。今后,尤其要注重找准教育科研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有机结合点和长效开展平台,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构建现代化的“云”计划,搭建智慧分享的问答窗口,真正形成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研、课改教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全新的教育教研形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成为学校“打造品牌勇创一流”的又一亮丽名片。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

中期目标:丰富学校文化,实施一流管理,打造多品特色,建立名师队伍,坚持质量立校;

长期目标:加快名校建设,打造名师名家,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具体目标

1、德育工作

(1)从思想体系、哲学体系、红色素养三个方面对“红色教育”学校品牌进行立体化思考。进一步挖掘“红色教育”的资源、充实“红色精神”的内涵、扩大“红色素养”的外延,把“红色教育”的开展与研究向纵深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红色精神”包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挑战精神等,同时又必须与时代相结合,赋予时代精神,丰富其与社会实际、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相结合的全新内容。

(2)继续开展“三做”活动,成立“三做”论坛,细化“三做”要求,量化“三做”评比。让“三做”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抓手,让“三做”成为学生德育追求的目标。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德育处、学生会、年级级部、班主任多线管理多层考核;外部与家庭、社区加强联系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德育力量,加强基础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构建立体教育模式。

(3)进一步完善德育校本研究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题研究,编写完善《学生心理疏导手册》,开放“温馨室”,开播“开‘心’节目”。加强德育与生活、德育与网络、德育与艺术的实践整合,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引导与评定,促进他们自主参与德育管理,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形成科学可行的期初自定“三做”目标、期中自评“三做”达成、期末评比“三做”先进的过程评价。

2、教学工作。

(1)继续推进“三人行”学习型团队工作。在多年来实施“青蓝工程”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三人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打破了以往一对一的、单向的师徒结对传授的形式,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和成功,促进了学校的高效发展。今后我们将成立“三人行”教育教学论坛,改教研课为“三人行研讨课”,改评课为“三人行论坛”,在学校网页专门设有“三人行”栏目,并鼓励“教育教学网上互动”。

(2)继续推广、实践、总结“两本三步四环节”的课堂模式,并面向教研片、面向全市乃至更大范围展示实验成果。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真正将课堂向课前延伸、向课后拓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勤于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分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学习管理,积极推行“三个一”学习制度(每周至少读一篇理论文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论著,每年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实践论文),实行“五个一”教学管理(每周完成一次教学反思,听一节课并有评点,每月记录一则教育故事,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创新“六认真”教学资料检查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学校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成立学校资源库管理小组,建立完善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课件库、共性课案库。

(4)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规范要求学科发展目标,学校将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章程》。学科建设工作将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学科及其内部结构。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强优势学科,凸显特色学科,开发新兴学科。

3、教育科研。

(1)构建现代化建设“云”计划,搭建智慧分享的问答窗口,构筑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立体化平台,以建立学校网上“名师工作室”、教师网页为主线的教师成长新格局。拟定学校五年教育科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研网络,加强教科研规范化管理,教科室牵头,教研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校科研氛围,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发展。

(2)积极申报2个以上省级课题,5个以上市级课题。组织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读名著、学理论、做研究、写教育日志活动。重视教科研成果的研讨、交流和推广,争取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办好学校科研刊物――《教海掬浪》,及时捕捉前沿的科研信息,介绍最新的教科研动态,展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建立畅通无阻的教科研信息网络。

(3)完善教师教科研奖励条例,激励教师进行教研科研,教师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课堂改革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给予特别奖励和优先评先晋级。鼓励教师对外发表论文,特别是在各学科的核心刊物上发表,为教研组、个人编写、出版论文集提供资金上的资助。

4、队伍建设。

(1)认真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引导教师树立事业意识。教育部提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学校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联系起来,让大家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把握与追寻。

(2)领导班子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实施教师成才工程,深入开展“创建优秀‘三人行’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师”活动,加强专业发展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五年内争取培养一支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星10名以上的骨干教师群体。

(3)启动教师中长期培训计划。立足“三个层面”(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采取“三个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研究相结合、课程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自主研究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新课程理念、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比赛,构建学习型校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名师工程”,通过专业辅导、业务培训、多元评价、业绩展示等各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为名师。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积极为广大青年教师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教师发展轨迹,及时帮助和引导教师分析工作中的得失,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5、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基础工程与先导工程。后勤人员要切实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减耗增效意识,创优竞岗意识。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加强资产登记管理;办好师生食堂,做到“服务规范,操作有序,营养可口,卫生达标”;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网络网站的管理、登记、维护等工作的考核措施;切实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凡是已有图书要及时做好归类、装订、收藏、防腐、防潮工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值班领导老师、学校门卫、安全员的责任制,编写《安全一本通》,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篇:学校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努力为化兴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以服务市场为宗旨。紧紧围绕化兴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把准市场和企业的人才供需情况,通过专业设置、强化技能培训,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企业为媒介,建立校企紧密结合的双赢合作机制,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技术服务、实习实训、产品开发等方面构建合作新内容。

3.以开放办学为方向。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

4.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育人水平与质量。

二、学校发展思路

1.办学理念:以生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

2.办学目标:贯彻“以生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模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利用三年时间,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二年明显改变、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标,由弱校向强校、名校迈进,跻身泰州市职教前列。

3.培养目标:以“正派做人,正确做事”为准则,以“健全的人格,娴熟的技能,尊严的生活,让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育人目标。

4.办学特色:管理精细化,技能专业化,发展多元化。

(1)管理精细化:是以“人人包,事事包,处处包”为核心的目标管理模式。

(2)技能专业化:目标是教师专业化,学生技能专业化。

(3)发展多元化:追求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学校多元化发展,学生多元化成才。

三、总体目标

坚持以生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服务社会、学校管理等质量,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二年明显改变、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标,由弱校向强校、名校迈进,跻身泰州市职教前列,创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1.学校扎实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在泰州市内形成职业学校品牌,在化兴市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

2.办学规模上,在校生保持在20xx人以上,各类社会培训每年3000人次以上。

3.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新的突破,培养市级名师8名,省级名师2名,高级职称教师达到70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达到80%以上,研究生15人,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

4.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成果保持全市领先,建成5个以上的骨干专业、3个以上省级品牌专业。

5.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强化对口单招工作,对口单招本科进线人数达到两位数。毕业生考取相关专业中级技能合格率达96%以上,高级技能或两个以上中级技能合格率达60%以上。所有毕业生普通话测试、计算机一级B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90%。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合同签约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80%、90%、95%、95%以上,跟踪管理,全程服务,跟学生联系率达100%。

6.学校育人举措有新的创新,以“正派做人,正确做事”为校训,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跻身全省职教德育、创业和优质就业特色学校和先进学校。

四、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办学规模

全日制年度招生1000人。涉农专业非全日制学历班人员培训在籍规模达1500人,退役士兵短期技能培训人数达150人,对企事业单位在职员工培训人数不低于800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人数500人/年(包括高级工、技师培训)。实现多层次办学,各类学生、学员在籍人数3000人以上。

主要措施如下:

1.多头多路、五花八门办职育。积极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办学戒浮、戒空、戒假,以学生成长发展为基点,以学校发展和合作双赢为基调,选择具备一定市场吸引力的中高职连读渠道,建立一支由省内公办院校和特色民办高职院校联合组成的合作联盟,增强学校的社会吸引力。积极提高办学层次,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一方面努力融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体系,成为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点,争取一个专业有稳定的五年高职计划指标。另一方面积极办好成人教育大专班、本科班,做好与有关高校的合作,争取申办1-2个省教育厅审批的成人教育函授点。

2.努力扩大培训规模,强力推进涉农专业培训。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为提高全民素质和技能水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落实组织部、农工办、教育局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开展涉农专业招生培训工作。同时加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招生力度,扩大企事业单位人员培训规模,扩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规模。

(二)教育质量

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梳理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构建德育新框架,为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和谐的德育氛围。引导学生以自信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从而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境意识的高素质劳动者。

1.建立指导教师制度。所有任课老师均兼任指导老师,负责班上一定数量的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及时沟通、指导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全员育人激励机制,做到学校处处有人包,事事有人管。

2.以“好习惯”训练为抓手,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明荣辱、知礼仪、守规范”。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求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

3.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好法制教育课,办好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正面疏导,采取一切措施有效遏制在校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学习、班主任培训等形式,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思想过硬、勤于育人的班主任队伍;完善学生骨干队伍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5.制定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推行“德育量化学分制”,将德育的内容、过程和结果成绩化,并与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综合素质评定等相结合,增强德育评估的透明度、客观性、公正性。

(三)教学质量

1.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在省、市学业水平测试中平均合格率、优秀率达中等水平。

2.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业大赛、创意论坛、文明风采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两课评比取得较好成绩,达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且获奖人数、获奖层次稳中有进;省级技能大赛在学生获奖层次和人数上有所突破,跻身泰州市前列。

3.毕业生考取相关专业中级技能合格率达90%以上,高级技能或两个以上中级技能合格率达40%以上,且逐年提升,到20xx年分别达到96%、60%以上;所有毕业生普通话测试、计算机一级B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90%。对口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合同签约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80%、90%、95%、95%以上,跟踪管理,全程服务,跟学生联系率达100%。

4.对口单招班各专业市级统考平均成绩达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到20xx年本科进线人数达到两位数。

主要措施如下:

1.制订和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加强对每一位教师工作行为(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活动、成绩考查与评价、教学研究等)的严格考核、检查监督和反馈矫正,促使学校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建立课表、任课公示和巡课检查制度,将学校总课表、班级课表及任课教师在学校公示栏和教室外公示,接受学校巡查和市局、上级领导以及社会的督查;积极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的广泛监督与评价。

3.建立专业组活动和集体备课制度,定期教研组活动和教师培训制度,开展教学科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开展学生、家长评教评学,实现教学效果评价的量化考核;严肃考试纪律,狠抓考纪考风,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存档;对考试不及格学生实行多次补考、留级或不发、缓发毕业证书制度;采用形式多样的质量评价手段,把质量考核与考工考级、技能大赛、综合能力竞赛等内容相结合;细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将教学过程性检查和质量检测结合起来,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的内容,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过程性依据。

5.对口单招求突破。学习单招政策,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研究单招形势和对策,安排优秀教师执教,在硬件条件上充分保证,在激励机制上拿出方案,以实绩论英雄,以单招为龙头,打品牌,满足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利用政策,开办三加一美术班(高补班),探索单招高考速成教学新模式。利用学校办学资源和良好环境,选聘优秀教师来对口单招班教学,通过一年的努力,争取考上本科,实现对口单招高考的新突破,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四)专业建设

20xx年把我校建设成为“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所有专业都成为合格专业,且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从而拥有以数控技术应用等3个省级品牌专业。将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将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学前教育、会计、建筑工程施工等专业着力打造成为在省、市有一定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特色专业。

主要措施如下:

1.严格按照合格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和层次结构,加强专业与产业的有机对接,建立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2.加大骨干专业设施设备的投入,合理安排实验实训项目,确保各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在90%以上,尝试实训基地开放式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实训设备在学生专业学习、社会培训、产品加工中的利用率,在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开发“实习产品”,提高基地运行效率上寻求突破。

(五)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有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到20xx年,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70人,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达到80%以上,研究生15人,专任专业教师中,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70%以上,获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比例达30%以上;力争培养市级名师8名,省级名师2名。完善教师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教师培养梯队,带动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主要措施如下:

1.出台“阳光早读”读本和符合我校现状的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制定符合我校特色的课程标准,探讨我校优质课堂标准,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分析、评比和反馈制度,推进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五课”教研和示范课、研究课等“两课”评比,创新我校体育与艺术教育。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学会,对参加市以上教育学会的教师,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个人技能竞赛获奖者实施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请专家、教授、名人到学校进行各类讲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

(六)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传播优秀职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职业学校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

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完善校务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重视团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完善,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努力制定新的规章制度,解决有关规章制度过时的问题,解决有些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

3.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育人上的功能。

4.从净化、美化、亮化入手,治理校容校貌:建设宣传长廊,张贴宣传画、悬挂警示语;布置教室,抓好班级小文化建设;改版学校网站,创办校报等,积极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5.利用资源努力创造条件,丰富师生精神生活,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学得快乐、玩得开心,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通过组织升旗仪式和文明监督岗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志愿者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师生素养。

6.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开展理想、诚信、法制、安保、礼仪等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提高法制意识,通过加强德育常规工作,构筑精神文化根基。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完善学校管理与协调机制,校长负责策划和统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参与作用,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以部门负责人为各项目标责任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同时要做好部门之间协调工作。

二、制度保障

用制度规范行动。各部门要建立切实有效的规划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制,由部门负责人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学校及部门各项管理制度,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规范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团结奉献精神。坚持教代会制度,使民主决策落到实处。对发展规划,每年进行一次自查和学校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以保证发展规划中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物质保障

1.积极争取政府财力支持,充分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为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资金保障。

2.学校经费做到合理使用。师生要爱护学校的设施和设备,提倡勤俭节约,努力构建节约型学校。

3.逐年改善办公和教学条件,为师生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四、监督保障

1.校长是项目的总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是规划目标的具体责任人;同时成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监督小组,形成切实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

2.各项目具体负责人对年度分目标实行自评,每年进行中期自评和年度自评并形成书面报告,由学校规划考核小组组织复评。

20xx至20xx年是化兴中等专业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全体师生员工,一定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畏困难的勇气,立足本职,开拓创新,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确保三年发展目标的顺利完成,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摇篮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学校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的办学思路,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以“科学发展”的思想审视今后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勇创一流”的目标定位今后学校的发展方向,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制定本规划。我校在未来五年中将迎来内涵升级、文化管理、一流打造的新机遇,下一个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必然是历史性的,决定着镇中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值得我们竭尽全力去规划好的。

一、现状分析

(一)办学优势

学校有一个目标一致、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能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准则,请守信、请守责、请守神的“三请”要求。学校有一个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群体,学校一百多名教师乐于奉献、乐于钻研、乐于创新。学校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围绕“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学校发展定位,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四大基础:学校发展――办学质量勇立全市第一方阵;教师发展――全力构建“三人行”学习型组织,制订了班主任三化要求,启动了教职工2+1工程;学生发展――全力开展“三做”系列活动,开展了温馨工程、双随工程、安全工程的“三大”工程,构建了大课间“三操一拳”;特色发展――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学校品牌,构建了多元立体的学校文化。学校建立开放的管理机制,畅通民主渠道,做到决策开放、信息渠道开放、学校工作对社会全方位开放。在王升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全体同仁牢记“尚德笃行”的校训,履行“爱心承诺”的校魂,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规划重点

1、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名师

镇中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兄弟学校和社会家庭肯定的,镇中教师这个团队是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主力军、生力军。目前镇中教师群体缺少“品牌教师”及“领军人物”,教师敬业但不够冒尖,有实力但缺少“势力”,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其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

2、自主特色发展:打造名校

“红色教育”是我校着力打造的学校教育品牌,旨在引导师生走进老区红色历史,培育老区红色情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精神价值。20xx年11月,学校接受了《中国德育》杂志社的专题采访,并以《“红色教育”是怎样炼成的》为题进行了长篇报道,在国家级期刊叫响了学校“红色教育”品牌。对“红色教育”的研究与开发有待深入,其内涵需要挖掘,其外延尚待扩大,让“红色教育”这面旗帜成为学校“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名校创建中的名片。

3、教育教学科研:全新名片

学校的校本教研、课堂模式在有条不紊地整合与推进中,但针对性、实效性、辐射性还不够。今后,尤其要注重找准教育科研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有机结合点和长效开展平台,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构建现代化的“云”计划,搭建智慧分享的问答窗口,真正形成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研、课改教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全新的教育教研形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成为学校“打造品牌勇创一流”的又一亮丽名片。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

中期目标:丰富学校文化,实施一流管理,打造多品特色,建立名师队伍,坚持质量立校;

长期目标:加快名校建设,打造名师名家,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具体目标

1、德育工作

(1)从思想体系、哲学体系、红色素养三个方面对“红色教育”学校品牌进行立体化思考。进一步挖掘“红色教育”的资源、充实“红色精神”的内涵、扩大“红色素养”的外延,把“红色教育”的开展与研究向纵深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红色精神”包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挑战精神等,同时又必须与时代相结合,赋予时代精神,丰富其与社会实际、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相结合的全新内容。

(2)继续开展“三做”活动,成立“三做”论坛,细化“三做”要求,量化“三做”评比。让“三做”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抓手,让“三做”成为学生德育追求的目标。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德育处、学生会、年级级部、班主任多线管理多层考核;外部与家庭、社区加强联系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德育力量,加强基础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构建立体教育模式。

(3)进一步完善德育校本研究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题研究,编写完善《学生心理疏导手册》,开放“温馨室”,开播“开‘心’节目”。加强德育与生活、德育与网络、德育与艺术的实践整合,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引导与评定,促进他们自主参与德育管理,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形成科学可行的期初自定“三做”目标、期中自评“三做”达成、期末评比“三做”先进的过程评价。

2、教学工作。

(1)继续推进“三人行”学习型团队工作。在多年来实施“青蓝工程”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三人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打破了以往一对一的、单向的师徒结对传授的形式,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和成功,促进了学校的高效发展。今后我们将成立“三人行”教育教学论坛,改教研课为“三人行研讨课”,改评课为“三人行论坛”,在学校网页专门设有“三人行”栏目,并鼓励“教育教学网上互动”。

(2)继续推广、实践、总结“两本三步四环节”的课堂模式,并面向教研片、面向全市乃至更大范围展示实验成果。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真正将课堂向课前延伸、向课后拓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勤于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分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学习管理,积极推行“三个一”学习制度(每周至少读一篇理论文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论著,每年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实践论文),实行“五个一”教学管理(每周完成一次教学反思,听一节课并有评点,每月记录一则教育故事,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创新“六认真”教学资料检查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学校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成立学校资源库管理小组,建立完善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课件库、共性课案库。

(4)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规范要求学科发展目标,学校将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章程》。学科建设工作将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学科及其内部结构。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强优势学科,凸显特色学科,开发新兴学科。

3、教育科研。

(1)构建现代化建设“云”计划,搭建智慧分享的问答窗口,构筑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立体化平台,以建立学校网上“名师工作室”、教师网页为主线的教师成长新格局。拟定学校五年教育科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研网络,加强教科研规范化管理,教科室牵头,教研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校科研氛围,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发展。

(2)积极申报2个以上省级课题,5个以上市级课题。组织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读名著、学理论、做研究、写教育日志活动。重视教科研成果的研讨、交流和推广,争取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办好学校科研刊物――《教海掬浪》,及时捕捉前沿的科研信息,介绍最新的教科研动态,展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建立畅通无阻的教科研信息网络。

(3)完善教师教科研奖励条例,激励教师进行教研科研,教师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课堂改革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给予特别奖励和优先评先晋级。鼓励教师对外发表论文,特别是在各学科的核心刊物上发表,为教研组、个人编写、出版论文集提供资金上的资助。

4、队伍建设。

(1)认真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引导教师树立事业意识。教育部提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学校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联系起来,让大家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把握与追寻。

(2)领导班子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实施教师成才工程,深入开展“创建优秀‘三人行’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师”活动,加强专业发展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五年内争取培养一支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星10名以上的骨干教师群体。

(3)启动教师中长期培训计划。立足“三个层面”(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采取“三个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研究相结合、课程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自主研究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新课程理念、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比赛,构建学习型校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名师工程”,通过专业辅导、业务培训、多元评价、业绩展示等各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为名师。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积极为广大青年教师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教师发展轨迹,及时帮助和引导教师分析工作中的得失,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5、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基础工程与先导工程。后勤人员要切实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减耗增效意识,创优竞岗意识。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加强资产登记管理;办好师生食堂,做到“服务规范,操作有序,营养可口,卫生达标”;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网络网站的管理、登记、维护等工作的考核措施;切实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凡是已有图书要及时做好归类、装订、收藏、防腐、防潮工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值班领导老师、学校门卫、安全员的责任制,编写《安全一本通》,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推荐专题: 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