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的转基因技术(范文五篇)

2022-09-05 23:08:2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的转基因技术(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的转基因技术(范文五篇)》。

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论文

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

摘 要:生态农业注重农产品的安全性和高附加值, 是传统生态农业的提高和升华。安全食品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物, 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 开发安全食品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应从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抓好试点、品牌销售、加大投入、建立安全食品监测体系、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加快安全食品的开发步伐, 造福于民。

关健词:生态农业;安全;食品

Developing the eco-agriculture to exploit the safe food Abstract: Eco-agriculture,which is the enhancement and subli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emphasizes on the safety and high added val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Safe food includes the no-public nuisance food, green food and organic food.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safe food, and also has important meaning.In order to develop the high efficiency eco-agriculture and the safe food,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on thes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headship, amplifying the propaganda, doing a good job of experimental unit, amplifying the income, establishing the monitor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speeding up the tempo of the developing safe food, bringing the benefit to the people, etc.Key words: Eco-agriculture;Safety;food

引言

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的要求已从原未仅仅是对数量的满足而转变为对食品品质的要求。此外,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食品工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食品安全也已超越了国界变成了世界性问题。食品安全涉及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等多个环节其中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环境对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地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原则意义上讲食品的生产产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人为污染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应尽量避开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多选择在边远地区,农村以及城市郊区。但由于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人口众多之间的矛盾,使食品的生产难以完全保证满足上述条件。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措施则是强调资源多层次利用与物质能量良性循环、农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同时兼顾因此有利于促进食品安全生产。

早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 , 这对指导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这个问题上, 谁认识的最早, 研究的深入, 行动迅速, 措施得力, 谁就早受益、多得益, 既能保证千家万户农民持续增收, 又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所言高效生态农业有别于传统生态农业, 是传统生态农业的提高和升华。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更注重农产品安全性和高附加值。由于环境污染、农药、化肥、杀虫剂、激素饲料和转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安全食品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物, 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这大类食品象一个三角形, 底部是无公害食品, 中间是绿色食品, 顶部是有机食品。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对这类食品进行检验认证, 其中前类是我国自行制定标准开发的, 但国际上普通认可的是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 生产、加工并经严格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开发安全食品就要对这类食品同时抓, 因地制宜,整体推进, 以适应不同农业生态环境的状况, 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形成新的优势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的必要性

1.1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污染因素[1]︿[2]

来自各方面的污染透过生产、加工、保存、包装等环节破坏了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其中在食品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污染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工业生产对农作物的污染

因为农作物的生长除阳光外主要依赖于水、土、空气这三大要素。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三废” 即废水、废气、废物立接污染大气、水源、农田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未影响。

1.1.2水产品的污染

各种农药、化肥的灌溉用的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均以沟渠、下水道的形式排入江河、湖泊、大海使水生物的生长环境十分恶劣在此环境中首先是水藻被污染。因为水藻有十分强的吸附功能它能将水中的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吸收到自己体内使各类水产品吞食掉被污染的水藻后将有害物质存留在了体内然后通过食物链带达顶端—人体从而引起人类外慢性中毒。1.1.3化肥与食品污染

平时食用的粮食、蔬菜、水果在其生长过程都或多或少地使用过肥料。滥用化肥的后果就是造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污染因为过多的使用氮肥植物吸收后会以硝酸盐的形式储存在体内, 尤其是蔬菜被大量硝酸盐污染后会对人体使康构成立接威胁。1.1.4农药与食品污染

在农作物和果树、蔬菜的栽种过程中常常会使用一些农药和化学杀虫剂。它会在农作物上形成残留长期食入有农药、化学杀虫剂残留的食品会在体内蓄积引友中匀巨母。有些农药甚至用量达到了对人体都能引发中毒的剂量,都不能将果虫杀死。1.1.5生长激素与食品污染

一些蔬菜、水果加入了生长剂长得又大又漂亮,但人们都在抱怨肉、鱼吃起未不香了, 西瓜不甜了西红柿、黄瓜没有其味道了。为什么呢刀这不能不与使用生长激素有关。1.1.6抗菌素与食品污染

我们一般在生病时才服用抗菌素但是有时可能在不知晓的情况下经常摄入抗菌素, 因为有时在我们吃一些肉类食品时不知不觉中已投入了不少的抗菌素, 这就是食物的抗菌素污染。

1.1.7动物饲料与食品污染

目前的动物饲料中或多或少都含有激素、抗菌素。动物食入有毒、有害的物质会残留在动物的肉、乳、蛋、内脏中,当人们吃动物食品时这些有害有毒物质都会被人全部吸收。从而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

二、生态种养植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农产品品质,为食品安全提供基本保障。

1.2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的必要性

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来看,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其中心任务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使其主动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 而不是简单地解决“ 种多种少、买难卖难”的问题, 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因此,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是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更深层次要求和主攻方向。随着我国加人, 农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受关税和配额的调控作用将越来越小, 目前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 一方面国外的优质廉价食品将畅通无阻地进入中国食品市场, 另一方面国外将通过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设立控制我国普通食品的出口。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品质、卫生、安全等技术要求日趋严格, 绿色贸易壁垒越筑越高[3]。日本、南韩、欧美为避免加入后中国农产品的大量涌入, 纷纷提高了进口检测标准, 如茶叶农药残留1项, 目前世界已有18个国家和组织颁布了349项农药残留允许标准, 欧盟从1996年起将茶叶中农药检测品种由过去的6种增至62种, 并于2000年7月始对进口茶叶实施新的农残标准, 新标准对部分品种农药三氧杀磺醇的残留限量提高了100倍, 个别的氰戊菊醋甚至达到200倍。美国、俄罗斯等国还增加了对茶叶中微生物项目的检测, 而且欧盟已通过立法, 对输入欧盟的茶叶在欧洲入境港口随意抽检, 凡超过农残标准的茶叶将不准进入欧盟地区, 并实行封存、销毁或退回到原产地, 可见国外对农产品的农残和卫生指标检测将趋于更加严格。我国出口的一些农副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 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超过外方的限量标准, 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现象屡有发生, 部分传统大宗出口创汇商品被迫退出国际市场, 我国农产品正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挑战, 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品质,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变全面赶超战略为比较优势战略。我国跨越地带广阔, 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资源丰富, 有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的相对优势和有利条件。因此研究怎样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开发安全食品特别是有机食品十分必要。

从人们对饮食安全的追求来看, 农用化学合成物质在促进食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农药残留、激素积累, 甚至食品遭受污染, 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隐患。例如,据检测, 2000年7一8月安徽省市场上农药残留超标率为一, 湖北省市场上农药残留超标率为一。国家技术监督局年第季度对全国10个省67个批发市场94种小麦产品进行检测,其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酞超标率达。安徽省淮北市场抽检的20个蔬菜样本中有8个样本农残超标,超标率达40%。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人们购买安全食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特别是婴幼儿食品以及直接供人们食用的瓜果蔬菜等, 为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 米袋子”、“ 菜篮子”的质量和安全,更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安全考虑, 要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大力开发安全食品, 以安全食品逐步取代常规食品将成为21世纪食品市场的主角。从全国、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发展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主要是有机食品都非常重视, 据国际贸易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 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10个发达国家1997年的有机食品销售总额为100亿美元以上, 在过去5年中欧盟、美国及日本的有机食品销售年均增长率为25-30%。目前美国有1/3人购买有机食品, 几乎所有的超市、连锁店都销售有机食品。发达国家销售的有机食品大部分依赖进口, 有机食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加快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开发与生产。

2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的重要意义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是关系到我国农业整体质量提高和人民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 也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迎接加入世贸

︿组织后的挑战,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5]:

2.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人

安全食品市场价格通常比普通食品高, 如有机食品国际市场价格比普通食品高20%一,50% 有的高1倍甚至更多;德国有机小麦每hm2产量为4000kg, 比常规小麦减少43%, 但单价上升167%, 总收入增加52%;浙江、江西省自20世纪90年代已生产有机食品出口欧盟国家,并获得高于普通食品几倍的经济效益;江西省婴源县仅33万人口, 2000年出口有机茶创汇300万美元;安徽省池州市肖坑村1999年通过开发有机茶, 绿茶价格每kg提高60多元, 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产品供不应求, 1999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率先跨入小康示范村行列, 2001年比年茶叶价格又提高了30-40元, 且生产安全食品的总投入并不高于普通食品的投入, 因此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 农民将得到更大的收益, 收入持续增长。

2.2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在依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膜增加产量的同时, 也对原有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农用水体与土壤污染加剧, 农作物病虫害严重,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农业生产力下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 可通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的、有机的生产方式转换, 从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控制和减轻农村面源污染, 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外贸出口

安全食品, 特别是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安全食品市场的兴起, 安全食品的发展必然势头愈猛, 谁先行一步, 谁就会赢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增加外汇收入, 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生态经济, 富民强国大有裨益。

3对策与建议

我国应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我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的对策如下:

3.1加强领导, 加快组织实施[6]

在做好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的研等工作基础上, 认真组织对全国大型生态类型区域农业及动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 同时做好对国内、国外安全食品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 制定发展规划, 提出各区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科学模式, 确定具体项目,统一调动计委、财政、农业、水利、林业、科技、环保、外贸、供销和粮食部门等各方面的力量, 整体谋划, 加快实施步伐。

3.2加大宣传力度, 抓好试点, 以点带面

要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的重要意义, 倡导健康的绿色消费理念, 提高全民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重点突破, 可以现有的生态农业示范县、生态示范区及农业产业化搞得较好的龙头企业作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试点, 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取得成效后总结经验在面上推广, 整体推进。

3.3要建设基地, 组建集团, 创立品牌

要建立出口商标, 并通过广告宣传、展览会、品尝会等促销手段提高我国安全食品的知名度, 开拓市场。要与国际有机食品组织以及各国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借鉴国外“ 替代营销”等先进销售方式, 抢占国际市场。

3.4设立专项基金, 加大投入

开发安全食品是一项系统工程, 仅靠农民和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如借鉴欧美政府对本国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民给予经济上扶持日本农水省从年开始设立无息贷款的经验, 建议各级政府提供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设立安全食品开发专项基金。

3.5要加快安全农产品包括饲料的体系建设

要加快安全农产品包括饲料的体系建设,培育为安全食品生产加工服务的配套产业, 如生物肥料业、农药业、种业、饲料业等, 要充分应用相关产业的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有机肥技术、沼气技术、种子脱毒技术等, 为安全食品的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6建立安全食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安全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7]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质量标准, 严格按照安全食品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各类农产品检测检验的手段与技术水平七是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实施力度, 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立法, 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纳人法制化轨道[8]。

参考文献:

[1] 方剑锋等.试论食品污染与食品安全综合控制策略.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5月:38~42 [2] 姚向阳.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农村实用工程技术.绿色食品.2004年1月:19~20 [3] 季昆森.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9月:92~94 [4] 吴斌等.生态体系和生态食品.检验检疫科学.第9卷第4期:54~57 [5] 黄正夫.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6] 路明.全面开创生态农业建设新局面.生态农业研究.1998,6(2):1~5 [7] 赵晓双.发挥监督机制作用, 全面杜绝食品污染.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4期:80 [8] 刘元.生态危机呼唤生态道德.中国减灾.2004年8月:50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论生态文明建设》

学 院:动力与机械学院 专 业: 机械工程 学 号:2010282080109 姓 名: 彭 迪

2011-1-5

论生态文明建设

 彭 迪

(武汉大学机械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2)

Peng Di(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Power And Machanical Engineering,Wuhan)

【摘要】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途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依据。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制定完善相关法规,用循环经济替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工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早已成为当代世界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发展课题。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这是我们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

【】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1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显示中国共产党人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勇于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这不仅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而且引领了人类文明的新的走向。

一、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背景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提出是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的辉煌成果的同时又付出沉重代价以后,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如果听任传统工业文明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社会进程的必然体现,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建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生态基础上。

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其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日趋暴露。它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进入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在相继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与能源危机等,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臭氧层损害、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空气、水质、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全面爆发,而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速,更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危机不断升级,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致使妥善处理和彻底扭转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无序、失衡状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课题,迫使人类必须创造新的生态文明来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际社会形成了以下共识:资源是有限的;增长不等于发展;自然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明演进的前提;必须彻底清算“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和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这就表明,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的危害性,愈来愈希望深刻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它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

【】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3。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着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不仅包含普遍意义上的绿色生态文明,更包含政治、文化和道德伦理的生态文明等。就其基本内容来说,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等。所谓生态意识文明,是指人们在对待生态问题时所表现的一种先进的价值观念形态,如所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和生态道德等。所谓生态行为文明,是指在先进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念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各种活动及其对人们文明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引导和培育。所谓生态制度文明,是指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而形成的一种科学进步的制度形态,如为生态文明建设所制订的法律法规等。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是一种文明意识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传播。

三、主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尊重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为根本宗旨,强调人类的自觉与自律,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态机制和创设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等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要求,是解决现今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1.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提高全民生态意识。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自然界是“工具性价值”与“内在的生态价值”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既不能为了维护生态价值不去利用自然资源,忽视自然界的工具性价值;也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过度享有自然界的工具性价值,从而破坏其生态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进行媒体宣传、举办生态保护讲座和科普展览,开展生态文明宣传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类的生态环境活动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进化为根本方向,以维护自然发挥正常功能为前提,以符合自然规律又能满足人们健康发展的多样化需要的生产技术方式为主要开发手段,以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适度消费等环境道德原则来调节人们对待自然的行为。

2.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用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既是生态文明的标志,又是生态保护的最后保障。为此,我们应制定和完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的法律法规,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级领导干部、环保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可以据此更加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同时,文明应该着重促使一些生产技术部门不断改进自己的生产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尽量少排或不排工业“三废”,从而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负起应有的职责。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循环经济替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对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靠把资源变成废物排放来实现。这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不协调的生产方式,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只有形成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最终达成以较小发展成本获取较大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2。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合理适量的使用,而不能过度地开发,否则,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这不但阻碍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积极地探索、开发新能源。开发新能源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又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要依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同时也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高必要的经费支撑。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和深化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力培养高科技人才,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5.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工程,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养殖业产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林业开发、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其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工程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发展生态农业,按照生物链的规律组织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绿色产品,创建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同时,我们要发展生态林业,坚持造林与开发相结合,推进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程,合理开发和利用用材林,保护好天然林资源;第三,发展生态养殖业,合理利用土地、牧场、河流和湖泊资源,建设优质畜牧产品、鱼类产品的养殖基地,实现生态养殖,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4。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实施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消费为荣、挥霍浪费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只有这样,人与人、人与自然才能真正达到和谐共处,人类社会才能实现长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华.论生态文明建设[J],理论导报,37-39,2009.1.

[2]于然欣.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J],综合管理,184-185,2009.2. [3]束洪福.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文化建设,54-57,2008.4. [4]周卫见.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J],法制与社会,187,2010.2(中).

第三篇:自然辩证法论文定稿

山东科技大学自然辩证法论文

从自然辩证法看技术的发展

硕研2013级3班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

杨婷婷

2013020333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理论逐渐转化为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社会当中,然而由此带来的,为人们所关注的负面效应也越发的突出。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探视隐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技术价值及其带来的双重效应,阐述自然辩证法之于技术发展的启示。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 技术价值 引言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依靠现代科技大踏步前进,依靠高新科学技术,人类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步入了物质上相对富足的阶段。但是,技术的应用也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电脑、网络、克隆等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把我们的世界弄得越来越复杂了。电脑更新速度加快,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网络上的东西鱼龙混杂;克隆人更是引发道德、法律困惑,沉重的生态危机和伦理道德危机接踵而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然哲学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或科学技术哲学的本体论。实际上,人们在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范畴里,已经进行了自然哲学的研究和论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对于指导科学技术发展和调节科学技术与自然之间的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技术观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整体上揭示技术的本质而形成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观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整个理论体系。2.1 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我们把技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上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属于

山东科技大学自然辩证法论文

直接生产力。技术作为表现人对自然能动作用的关系范畴,其特征显现出独特的辩证性质: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与客体性、跃迁性和积累性。

随着技术特别是现代技术的发展,对技术的中立性和价值型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中立属性是指技术仅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和手段,就其本身来说并没有正误、善恶之分;价值属性则恰恰相反,旨在说明任何技术都内涵一定的善恶、对错的价值取向。任何技术都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其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的现实价值的统一。技术的内在价值是指技术本身固有的属性及其可能产生某种效应,这是由技术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技术的现实价值是指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作用于客体产生的实际效应,这是由技术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价值是辩证统一的。2.2 技术价值及其取决

技术价值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各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技术与人的这种价值关系是在客体(技术)与主体(人或社会)发证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是客体的属性在与主体发生关系中的体现。当技术对主体的需要和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的时候,则显示出正面的价值;反之,它就没有价值或是有负面的价值。技术的正面价值毋庸置疑,若没有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正是因为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但是在今天繁荣昌盛的表象之下,技术的负面价值也越来越显现的暴露在公众的眼前。

技术的价值最终取决于主体的需要。如核技术之于核电站,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发挥的是其正面价值。由此可见,技术的中立性是毋庸质疑的。通观以上那些大灾难,大都说明技术的中立属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中的核辐射,只是由于技术本身对主体的需要和发展没有起到肯定的作用,才起到了负面价值,对我们人类带来了灾难。我们不难看出,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下才能体现出来,如果技术没有用来制造和应用于社会进步,那么他们自身的属性只能潜存于其中,很难表现出其价值来,而当此项技术被应用于工业和商业目的,它们的价值则显现出来。由此可见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技术属性是两者的对立统一体:一方面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具有自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另一方面,记说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它具有社会属性,并且是社会过程。在技术与其主体发生的相互关系中,技术的两重性显现为技术价值的两重性,即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存于技术同其主体的关系之中。如网络有便于人们交流的自然属性,也有受管理体制和经济制度等社会因素制约的社会属性,它的两种价值也在于它被主体用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关系之中。

山东科技大学自然辩证法论文

技术的社会价值包括技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与技术的自然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的社会价值理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同样要适当考虑其它价值因素。大多数灾难的出现与发生,大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技术价值的内部关系和各种影响因素,因此,这就涉及到技术价值的评论。技术价值评论

技术价值的评论的方法很多,很复杂也很科学,但这么多灾难的发生同样证明了技术评价的不确定性。技术价值的评论应充分了解技术的自然价值,然后协调其社会价值中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关系。大多数灾难的发生,必然伴随着人们对其中某一方面影响的忽视。

先看技术上的灾难:魁北克大桥事件是“偷工减料”的结果,也即是经济价值决定一切的后遗症,好象没有技术的事;“泰坦尼克”号事件、维爱特水库事件、“挑战者”号事件等都是设计上的失误,设计上的失误即对技术的自然属性没有完全吃透,可能是对技术的充分信任或是设计者充分自信而忽略了技术上的不成熟和缺陷;“兴登堡”号飞艇事故是政治上的原因导致的技术失误,这是政治价值上的体现;“DDT”事件是化学品滥用的结果,属于对技术的自然属性没有充分认识,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被逐步完善或者被淘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完全可以归结为对技术本身自然属性的无知;而“非典”、“禽流感”等流行传染病, 已被证实是人们忽略技术的生态价值因素的结果。

再来看一下工业上的灾难: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法明顿煤矿灾难、德伯鲁克谷仓爆炸、拉夫运河小区事件、坎德玩具厂大火、米西索加火车出轨等大都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价值,没有顾及任何其它相关因素而发生的,但同时也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依克松•瓦尔迪兹石油泄漏则是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的;英国口蹄疫则是生态价值被忽略的体现,而科威特石油大火是政治价值的产物。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得出,灾难的发生不外乎两方面,一种是对技术本身自然属性的不理解,一种是对技术社会价值内部之间关系的不协调。我们知道技术的基本价值是指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效用价值,它是技术长期演化的产物,不受或很少受外在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技术本身,掌握其自然属性,遵循客观规律,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犯愚蠢的错误,避免大多数的灾难的发生。技术上越发成熟,设计上的失误必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可以被称作是技术人文价值的社会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外在价值。其中包括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乃至生态价值和伦理价值等,还包括技术与人的解放、技术与人的异化,技术与人类的未来,等等。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衡量,不要单纯为了某一方面的价值而肆意伤害其它的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研究技术价值有助于揭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技

山东科技大学自然辩证法论文

术与价值是指技术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动态系统,该系统居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之中并受其影响。只有真正地了解这些关系,并且在生产中密切注意,应该可以避免大多数灾难的发生。但在这个问题上还应该注意到技术伦理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冲击。其中,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和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激烈冲突,其结果将可能在继承传统优秀伦理和道德的基础上,冲破落后的伦理规范的束缚,抛弃落后的伦理规范,建立新的伦理、道德甚至是新的文明。要及时研究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恰当地提出适宜的新的伦理规范,代替落后的伦理规范,实施技术伦理的建设,并发挥新的社会伦理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新型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技术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技术发展中要注意技术的发展目的性问题、对待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问题、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问题、高科技与传统理论的相互冲突、技术与伦理道德等伦理问题。灾难的发生促使我们对技术负面效应的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

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对拥有的技术感到自信,但灾难的发生促使我们反省,我们的强大并非无懈可击。现代技术产生的负面问题促使人们探讨灾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它的发生。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技术再进步一点,也许“泰坦尼克”号事件、维爱特水库事件、DC—10空难、海特饭店事件、“挑战者”号事件将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对技术的预测更完善一点,对技术的控制更完全一点,也“DDT”化学品泛滥事件将得到遏制。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我们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和探索也是无穷的,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也是无限的。人类可以采用“预凶”的方法谨慎地使用技术并预先做出对策。

恩格斯曾经这样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充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将对我们实行报复。”历史上的各种各样的生态灾难无不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对技术望而止步或者悲观失望。我们人类虽说不能杜绝技术的负面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可以通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减少技术的负面效应。如人们可以通过发明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上各种灾难的善后工作,如果要是没有现在的技术,那么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还在笼罩乌克兰,科威特的石油大火还在燃烧。所以,技术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我们要尽量减少技术负面效应的发生。只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人类完全可以和自然协调发展。

山东科技大学自然辩证法论文 总结

综上所述,任何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下才能体现出来,当技术对主题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的价值。在回首灾难的同时,我们要牢记血的教训,杜绝下一次同样事件的发生。同时我们绝不可因为这些灾难而畏手畏脚,犹豫不前。虽然技术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些教训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充分利用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正确指导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高文武,石国进.简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0). [2] 黄顺基,陈其荣,曾国屏.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 杜旻.现代科技中的自然辩证法透视[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4] 黄顺基.科学技术哲学教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5] 陈昌曙.科学技术哲学之我见[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03).

第四篇: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论生态文明建设》

学 院:动力与机械学院 专 业: 机械工程 学 号:2010282080109 姓 名: 彭 迪

2011-1-5

论生态文明建设

 彭 迪

(武汉大学机械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72)

Peng Di(Wu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Power And Machanical Engineering,Wuhan)

【摘要】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途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依据。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制定完善相关法规,用循环经济替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工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关键词】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建设;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早已成为当代世界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发展课题。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这是我们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

【】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1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显示中国共产党人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勇于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这不仅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而且引领了人类文明的新的走向。

一、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背景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也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的提出是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的辉煌成果的同时又付出沉重代价以后,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与全球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如果听任传统工业文明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摧残和破坏,人类将无家可归。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社会进程的必然体现,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不可能建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生态基础上。

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其与生俱来的缺陷也日趋暴露。它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全球自然资源,排放大量自然界无法吸纳的废弃物,打破了全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自我平衡,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进入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在相继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与能源危机等,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臭氧层损害、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空气、水质、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全面爆发,而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速,更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危机不断升级,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致使妥善处理和彻底扭转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无序、失衡状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课题,迫使人类必须创造新的生态文明来挽救支撑人类文明的资源环境。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际社会形成了以下共识:资源是有限的;增长不等于发展;自然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明演进的前提;必须彻底清算“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和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这就表明,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的危害性,愈来愈希望深刻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以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生态文明,是以生态产业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它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立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和睦和谐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

【】追求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3。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态文明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着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不仅包含普遍意义上的绿色生态文明,更包含政治、文化和道德伦理的生态文明等。就其基本内容来说,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等。所谓生态意识文明,是指人们在对待生态问题时所表现的一种先进的价值观念形态,如所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和生态道德等。所谓生态行为文明,是指在先进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念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各种活动及其对人们文明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引导和培育。所谓生态制度文明,是指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而形成的一种科学进步的制度形态,如为生态文明建设所制订的法律法规等。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是一种文明意识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传播。

三、主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尊重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为根本宗旨,强调人类的自觉与自律,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态机制和创设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等方面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根本要求,是解决现今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观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1.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提高全民生态意识。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自然界是“工具性价值”与“内在的生态价值”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既不能为了维护生态价值不去利用自然资源,忽视自然界的工具性价值;也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过度享有自然界的工具性价值,从而破坏其生态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进行媒体宣传、举办生态保护讲座和科普展览,开展生态文明宣传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类的生态环境活动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进化为根本方向,以维护自然发挥正常功能为前提,以符合自然规律又能满足人们健康发展的多样化需要的生产技术方式为主要开发手段,以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适度消费等环境道德原则来调节人们对待自然的行为。

2.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用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既是生态文明的标志,又是生态保护的最后保障。为此,我们应制定和完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的法律法规,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级领导干部、环保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可以据此更加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同时,文明应该着重促使一些生产技术部门不断改进自己的生产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尽量少排或不排工业“三废”,从而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负起应有的职责。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用循环经济替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对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靠把资源变成废物排放来实现。这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不协调的生产方式,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只有形成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最终达成以较小发展成本获取较大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目的2。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增强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合理适量的使用,而不能过度地开发,否则,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这不但阻碍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应积极地探索、开发新能源。开发新能源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又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要依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教育的重视力度,同时也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高必要的经费支撑。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和深化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着力培养高科技人才,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5.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工程,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养殖业产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林业开发、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其对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建设生态绿色产业工程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发展生态农业,按照生物链的规律组织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绿色产品,创建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同时,我们要发展生态林业,坚持造林与开发相结合,推进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程,合理开发和利用用材林,保护好天然林资源;第三,发展生态养殖业,合理利用土地、牧场、河流和湖泊资源,建设优质畜牧产品、鱼类产品的养殖基地,实现生态养殖,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4。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每一个公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实施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消费为荣、挥霍浪费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只有这样,人与人、人与自然才能真正达到和谐共处,人类社会才能实现长期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华.论生态文明建设[J],理论导报,37-39,2009.1.

[2]于然欣.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J],综合管理,184-185,2009.2. [3]束洪福.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文化建设,54-57,2008.4. [4]周卫见.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J],法制与社会,187,2010.2(中).

第五篇:自然辩证法论文

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

摘 要:生态农业注重农产品的安全性和高附加值, 是传统生态农业的提高和升华。安全食品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物, 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 开发安全食品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应从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抓好试点、品牌销售、加大投入、建立安全食品监测体系、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加快安全食品的开发步伐, 造福于民。

关健词:生态农业;安全;食品

Developing the eco-agriculture to exploit the safe food Abstract: Eco-agriculture,which is the enhancement and subli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emphasizes on the safety and high added val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Safe food includes the no-public nuisance food, green food and organic food.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safe food, and also has important meaning.In order to develop the high efficiency eco-agriculture and the safe food,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on these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headship, amplifying the propaganda, doing a good job of experimental unit, amplifying the income, establishing the monitor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speeding up the tempo of the developing safe food, bringing the benefit to the people, etc.Key words: Eco-agriculture;Safety;food

引言

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的要求已从原未仅仅是对数量的满足而转变为对食品品质的要求。此外,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食品工业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食品安全也已超越了国界变成了世界性问题。食品安全涉及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等多个环节其中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环境对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地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原则意义上讲食品的生产产地应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人为污染自然环境良好的地区应尽量避开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多选择在边远地区,农村以及城市郊区。但由于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人口众多之间的矛盾,使食品的生产难以完全保证满足上述条件。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措施则是强调资源多层次利用与物质能量良性循环、农业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同时兼顾因此有利于促进食品安全生产。

早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 , 这对指导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这个问题上, 谁认识的最早, 研究的深入, 行动迅速, 措施得力, 谁就早受益、多得益, 既能保证千家万户农民持续增收, 又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所言高效生态农业有别于传统生态农业, 是传统生态农业的提高和升华。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更注重农产品安全性和高附加值。由于环境污染、农药、化肥、杀虫剂、激素饲料和转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安全食品是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物, 包括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这大类食品象一个三角形, 底部是无公害食品, 中间是绿色食品, 顶部是有机食品。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对这类食品进行检验认证, 其中前类是我国自行制定标准开发的, 但国际上普通认可的是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指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 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 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 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 生产、加工并经严格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开发安全食品就要对这类食品同时抓, 因地制宜,整体推进, 以适应不同农业生态环境的状况, 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形成新的优势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态农业, 开发安全食品的必要性

1.1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污染因素[1]︿[2]

来自各方面的污染透过生产、加工、保存、包装等环节破坏了食品的安全性,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其中在食品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污染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工业生产对农作物的污染

因为农作物的生长除阳光外主要依赖于水、土、空气这三大要素。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三废” 即废水、废气、废物立接污染大气、水源、农田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未影响。

1.1.2水产品的污染

各种农药、化肥的灌溉用的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均以沟渠、下水道的形式排入江河、湖泊、大海使水生物的生长环境十分恶劣在此环境中首先是水藻被污染。因为水藻有十分强的吸附功能它能将水中的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吸收到自己体内使各类水产品吞食掉被污染的水藻后将有害物质存留在了体内然后通过食物链带达顶端—人体从而引起人类外慢性中毒。1.1.3化肥与食品污染

推荐专题: 自然辩证法论文中国的转基因技术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