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视鉴赏论文(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视鉴赏论文(范文五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课程论文
学号:2011512218 姓名:袁俊杰 系别:管理系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
(一)班
作业字数:1000以上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
作业编号:1 推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七宗罪》、《盗梦空间》
学生签名: 日期:2012.10.22
影视鉴赏演讲稿
电 影,也称映画。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极强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
众所周知,现代的电影是19世纪末首先在法国诞生的。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很久以前流传很久的皮影,可以说是现代电影的先导。皮影也称皮影戏,表演方法是,人们找来一张纸片或动物的兽皮,用剪子刀具将兽皮或纸片剪成各种人物的木偶造型,然后由人的双手来操作木偶做各种动作,同时用蜡烛的灯光将木偶照射在一张白布上,以供人们观看。皮影戏和走马灯传入欧洲后,欧洲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最后发展成为电影。事实说明,电影虽然不是诞生在中国。但我国劳动人民对电影原理的认识,已有很长的历史,对后来电影的发明是有贡献的。
电影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类型,我们经常说的像喜剧片,动作片等只是电影中的类型片,电影还可以分为纪录片,类型片,短片,动画片等,类型众多!下面我向大家推荐几部我感觉比较好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给我最大的刺激莫过于刺激,从感官表层塌陷入心灵的冥界,万千无数的闪烁着、滚动着的强震撼。一时间,很难理清一张精确的刺激解剖图,权且粗浅的就其中最耀眼的“悖论”作一次试验性探析。所谓“悖论”是英美新批评家用来解读诗歌所运用的一种技法,其实质含义是在文字中表现出一种矛盾形式,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出现,而在一个真理上统一起来。这里,我也尝试性“租用”其构建《肖申克的救赎》的赏析。“来这里的,都是无罪的”——主题性悖论 说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悬疑电影也并不过份。其实从影片一开始,导演就在暗地里,时时处处为他的人物布阵摆局起来。说实话,第一遍看电影时,我自己应当是看不出什么眉目的。尤其在那海华丝广告招贴后面,那一个深藏不语的洞,我更没看出来。其实这也正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赎》的一处绝好伏笔。那画后的洞一直深埋不露,而且直至片尾,观众才随着影片中那个恶霸典狱长的揭破洞口,才如梦初醒,才恍然大悟,这才真正钦服了整部影片圆通而且诡秘的设计。七宗罪
经验丰富的老探员萨默塞特再过七天就要退休了,年轻的警察米尔斯是他最后一个搭档。凶案发生了,罪犯在现场分别留下了“贪婪”、“暴吃”等字样,这正是《圣经》中所讲的“七宗罪”。一切罪行都出自一个名叫多伊的男子之手,他将米尔斯诱至荒野,但米尔斯没想到在邮包中竟找到了自己爱妻的头颅,狂怒的他开枪射杀了多伊,并最终完成了“七重罪”凶杀。
这部出色的惊险悬疑影片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详尽的描述,而罪犯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更具社会意义。一个警察最后却成为凶手计划的执行者,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是对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条的不可抗拒,还是象征了这多罪该罚的人世间的混乱的生活秩序?正象影片结束时斯班瑟说的那句话“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盗梦空间
《盗梦空间》被称为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意
盗梦空间-广告宣传(20张)识结构”这个词多少有点故弄玄虚的意味,它在影片中指的无非就是梦境。影视文学作品对于梦境的想象从未停息,诺兰远非先行者。《盗梦空间》中关于梦境的各种创意几乎都有前例可循:例如《感官游戏》(eXistenZ)中的多层梦境,例如《盗梦侦探》中的梦境联结,甚至郑渊洁《第3180号专利》中对梦境的沉迷和对现实的离弃。只是所有这些“二手”创意一经诺兰揉合,便爆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片中有关梦境的所有元素中,最引人入胜的是梦境中时间流速在主观上跟现实不同这一点。一个物理时间上匆匆结束的梦,在诺兰的镜头中被延展为一个时间上没有尽头、空间上肆意驰骋的悠长梦境,也由此营造出惊心动魄的剧情张力。诺兰的电影就是这样,故事里鲜有大师式的悲悯情怀,甚至有些创意也非原创,但他却一定有办法把故事说得高潮迭起。
片名“Inception”一词,在片中指的是通过梦境中的思想植入,改变他人原本根深蒂固的思想。以往在某些有超现实元素的悬疑作品里经常看到催眠高手用一通电话甚至一个眼神就把人催眠,《盗梦空间》横幅海报
然后指使他做任何事。实际上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人的心理拥有很强的防御机制,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催眠师很难让被催眠者做出违反他们自身意愿的举动,更别说让他们改变自己那些原先根深蒂固的想法了。所以《盗梦空间》在思想植入困难性上的设定,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在人们所知的各种意识状态中,梦境是防御机制降到最低的一种状态,只有借由深层的梦境,才能真正完成思想改造。这是《盗梦空间》与以往这类题材的作品很大的区别,以往催眠师用一个眼神就搞定的事情,《盗梦空间》里的盗梦专家们用了一整部影片的篇幅去试图完成。是诺兰舍近求远吗,其实是前人异想天开罢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把《奠基》写成了一个动作片,而动作电影的共性就是有意将情感线处理的比较肤浅。那些段落给人的感觉应该就剧照
是点到为止但很迷人,欢愉效果的瞬间爆发一定要十分到位。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我想要的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但到后来反过来再看最初的想法时我发觉极为不靠谱,因为《奠基》是一部非常依赖影片内涵的电影,它要讨论的都是梦境与记忆的事情,于是我决定将感情部分的戏码加重。当初拍摄“蝙蝠侠”电影的时候我们就明白,和观众沟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影里讲述的感情,而大明星们的作用只不过就是为了将观众拉进电影院,无论接下来上演的故事他们有多么的陌生,他们都会为了那些熟悉的面孔买单的。” 以上是我觉得好的几部电影,电影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希望大家都能在电影中感受到生活,谢谢大家!
参考:百度百科
影视鉴赏《山楂树之恋》
导演:张艺谋主题:世上最干净的爱情结构:顺序影片的“爱情”主题分析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山楂树之恋”,那就是我们记忆中的初恋之歌,虽然青涩,但是真实感人。
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有可能蕴藏着作者自身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有可能包含着作者自身种种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成长于50年代的第三代导演张艺谋处理那个时代的烙印歪,同样心中也有这自己的额情感故事,而他试图通过这样的讲述来唤醒人们心中所谓的“纯爱”,影片中没有“床上戏”,没有火爆的场面,这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表现男女爱情也并非首次,可以说是《山楂树之恋》是《我的父亲母亲》另外一个版本,所不通的是《山楂树之恋》结局是悲凉的。
影片努力用“单纯”“凄美”感人,所以演变成了一个悲剧,男女主人公没能走在一起,故事结局残忍的让老三得白血病死掉了。
《山楂树之恋》的主题表现人的初恋情结,讲述的是哪个年代人心的单纯,对待男女之事的保守但却也不失浪漫。也许曾经在少男的心中都出现一个身穿白衣的清纯少女形象,而《山楂树之恋》老三心中的少女形象是穿着一身红衣的少女,在山楂树的辉映下,白色变成了红色。
影片努力表现高级之事分子家庭的孩子老三和右派家庭出身的孩子静秋相
恋的故事,她们的恋爱没有现代爱情故事中强烈的床上戏,甚至没有亲吻、拥抱。但是主人公老三用他那个年代的方式诠释了一个号男人的形象,这个爱情故事的诞生仍然有他深刻的时代背景。
影片努力让人回想起那个之事青年上山下乡的红色时代,那是一个带有理想主义时代。知识青年满怀着革命的热情,将自己的青春投入到了农村建设当中,她们的到来给枯燥的农村生活带来了一丝亮色。
那个时代的人单纯而热情,满脑子多是“毛主席”的教导,在严酷的政治宣传下,人们高唱的是“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打,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影片里有了大量的充满了那个时代的一颗红心向太阳的“碎片”记忆符号,如一开篇讲述山楂树的革命故事,烈士鲜血浇灌了白花;知识青年落户生产对长家的温馨场面。
也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主人公静秋和老三的相遇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了这样单纯的恋爱创造了氛围,“革命,改造”是这些知识青年的时代使命。影片里的右派分子后代的静秋的使命就是通过改造能争取留校,老三则是一个地质勘察队的热血青年。和现代消费社会不通,那个时代的青年是有使命感的,她
们更多是为时代感召,开口闭口“毛主席教导我们”,似乎毛主席的教导也会成为他们爱情的行动纲领,而他们之间不敢做出丝毫越轨的举动。而现代社会青年是往往缺乏使命感,更多追求刺激、娱乐,欲望主宰了他们的灵魂和肉体。
老三得感动之处在于他的怜香惜玉,他给予静秋得更多的是来自心底深处最原始的关爱。静秋则是一个傻傻的女生,在少女懵懂爱的驱使下,她更像是一只被呵护的小鸟。他们之间的爱就这样悄悄地诞生了,来不及回味就随风而去了,而那个虚无的王子也就变成了故事。
画面: 静秋和老三得第一次聊天以满地的油菜花为背景,给人一种很浪漫的感觉。人物:
细节:静秋和老三得第一次见面,在回家的路上,老三在静秋后面,静秋因为扭头给老三说话,差点摔倒,老三急忙的要去扶。表现了老三是个热心的人。
场面:静秋写革命教材、排练节目、修学校的篮球场处处体现了她因为生在一个右派家庭不得不靠自己努力的工作,认真的学习让学校给一次机会。
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影视鉴赏论文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老三给静秋换灯泡、送钢笔、与静秋相约镇上的公交车站、给静秋钱买队服、给静秋家送核桃,冰糖„„处处体现了老三对静秋的爱。
老三一连几天没有露面,静秋想知道却又不好意思问,就说大妈天天问,欢欢天天找。表现了那个时代女生的羞涩和矜持,也体现了静秋对老三的爱;静秋家里慢慢的信封说明了当时静秋的家境以及静秋想留校帮妈妈减轻负担,让老三等她的原因,是一个右派家庭中年长的孩子的无奈。
静秋无意中听说老三有了对象,和老三吵架,用的是近镜头,让观众看到两个人的表情,老三是有点莫名奇妙,不知静秋所说。静秋则是生气。
令我感动的场面:
静秋因为修学校的操场被石灰烧的满脚是泡,老三亲自到静秋家里去看她,带上了为静秋买的胶鞋。支走弟弟和妹妹后,老三捧起静秋的脚哭了。静秋不同意穿胶鞋干活,老三为了让她穿上胶鞋不伤脚,以自己相逼。之后,镜头特写了静秋穿胶鞋在水泥里干活。旁边一起干活的都在看静秋的新胶鞋。干完活后,静秋把胶鞋洗干净。看到一瘸一拐的静秋从学校出来,老三要带静秋去看病,静秋执意不肯,老三不得不拿小刀割伤自己,以换取静秋去医院。当小刀划出血时,老三是高兴的,静秋一下子就紧张了,镜头分别给静秋和老三各一个面部特写。之后镜头转到静秋匆忙的从衣兜里找手绢,神色紧张把手绢绑到老三流血的伤口上。老三骑车带着静秋飞奔到了医院,两个医生分别在两个屋子给他们包扎。静秋担心的看老三,老三亦担心的看静秋。从医院出来,老三想让静秋坐在车子前梁上,静秋担心的看着四周。老三把衬衣脱下来
盖在静秋的头上,刚开始静秋挺拘束的,坐在前梁上,一只手抓着车把,一只手用衬衣把自己的脸裹严实。被静秋的妈妈看到以后,在静秋家里,面对静秋母亲,老三很有礼貌。脸上的汗和手中不停扇的扇子表现出正襟危坐的老三的紧张。弟弟妹妹出去之前逗静秋,静秋对他们怒目而视。对于静秋的妈妈提出的条件,老三一一接受。临走之前,老三提出希望能再给静秋包扎一次受伤的脚。老三抱着静秋的脚,哭了。
1、影片的叙事分析
影片的叙事简单又朴实,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片段描述静秋和老三得相遇、相约、相恋。在生产队长家里的相遇,两个人一见钟情,埋下了爱的种子。老三用一支新钢笔换取了静秋手中的一支旧钢笔,也换走了静秋得新。
影片用了打字幕的形式故事专场。
第一个字幕:老三跟经企业约好,等他回来,他会在县城接他。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约会,影片特别的用一个场景表现他们如何第一次牵手,刚开始时牵着一个木棍过河的,最后两个手慢慢地牵在一起。
第二个字幕:学习快结束,静秋无意中听说老三城里有了对象。听到这个消息,使得静秋对老三产生了误会也给两个人的情感带来了小小的波澜,直到从乡下赶来的好友告她事实的亲相,她才明白了老三对自己的痴情。于是两个人就悄悄地开始约会,老三经常偷偷地勘静秋打排球,还给静秋买了运动衣。老三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对静秋的心声,“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会知道世界上有这个一个人,他是宁愿自己死都不会对她出尔反尔的。”两人有了第一次的相拥,老三动情地说“我会等你一辈子”。他似乎努力在唤醒静秋那颗懵懂的心,让她明白他对她的爱的感觉。
第三个字幕:从此老三常在二队加班,以换取轮休和静秋见面,这种悄悄的约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天。里面表现了属于哪个时代男女恋爱的特殊的方式,老三邀请静秋去河里游泳,两个人玩起了水仗,上岸后两人静静地坐在一起没有丝毫的亵渎。静秋为了争取留取留校好好表现,暑假在学校干活时,脚被石灰弄伤了,老三十分心疼静秋并且为了她买了胶鞋。老三要带静秋去看受伤的脚,但是静秋坚持不去,老三掏出水果刀在自己手上划了一刀,静秋无奈只好同意去医院看脚。然后影片又重现了老三骑着一辆单车带着静秋满街跑的浪漫,但是不小心被管教很严的妈妈看到了,妈妈怕静秋转正出问题,要求老三暂时不要不要和静秋往来。
第四个字幕;老三果然没有再来,直到有一天静秋听说他生病了。接下来用了四个比较感觉的场景,第一个场景医院不能留宿人,静秋只好在医院的大门口坐了一夜。第二个场景,老三为静秋争取到留宿的机会,两个人终于躺倒一起,老三说:“我就这样看着你,看你一辈子。”虽然老三也企图做一些亲热的举动,最终还是不忍下手。第三个场景,老三给静秋洗脚,他特地从小卖部买了一个有山楂树图案的脸盆。静秋动情地说:“认识你真好”。第四个场景,他们在河边分别的时候,互相站在对岸,双方做一个拥抱的手势分别。这在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那个时代人在矜持和情感的压抑下,男女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是在情理当中的。
在影片临近的结尾,还插入一个反面的例子,一个被男孩抛弃的怀孕女孩,她大发感慨“这男人呀,就不能让他得手„„”受这个女孩的影响也让静秋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老三欺骗了,跑到医院发现老三不辞而别,静秋生气地用浆糊涂抹老三送的山楂树脸盆。
影片的结局静秋穿着和山楂一样鲜艳的红衣服,出现在奄奄一息的老三病床前,“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一声声呼唤,静秋泣不成声。“你不是答应我,一听到我的名字,你就会回来吗?”
“我是静秋”。
“你看,你不是说我穿红衣服好看吗?我穿着它来了,我穿着它来看你了。” „„
弥留之际的老三听到静秋的呼唤,他已经不能说话,闭着眼睛的眼角流出泪水。静秋慢慢抬头一看,老三病床的天花板,有静秋和老三在照相馆照的那张笑嘻嘻的“友谊照”,原来老三在病床上,天天“仰望”着静秋。
2、演员表演
《山楂树之恋》启用的都是新人,女主角静秋的扮演者是石家庄第二十中学高中女生,名叫周冬雨,主修舞蹈。有着清纯的笑容和腼腆的羞涩,似乎也十分切合静秋的角色,如果从演技的角度讲更多是本色演出。
男主角窦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大三学生,有着比较清新的外表,瘦长的脸蛋和一口洁白的牙齿,似乎也十分符合老三的角色要求。
张艺谋在这部电影里摒弃了数字技术的运用,也没有十分突出地表现画面的唯美,努力用一种简单而朴素的基调起表现这个爱情故事的单纯和感人。
就音乐而言,《山楂树之恋》音乐舒缓
电影的情感表现与欣赏者的心灵产生某种巧合,而这种 有意义的巧合所产生的共鸣就是共时性效应。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影鉴赏论文篇一:梦是最真的现实——赏析电影《盗梦空间》现实与虚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或许只是一个梦的距离,可这个梦的时限又是多少呢?
克里斯托弗·诺兰用了十年的时间,搭建起了一座关于梦的心理大厦——《盗梦空间》,众家媒体盛赞它是《黑客帝国》之后最高深的电影,看起来会让人头疼。影迷们像追逐《阿凡达》一样,仅仅因为一个过重的噱头,就开始蜂拥而至,溢美之词随处可见。
可又有谁能真的理解影片呢?人云亦云的结果,使得不少类似解疑答惑式的影评不断出现,人们关注电影的兴趣点变成了猜字游戏,所有人都沉迷了进去。为了能够将电影开放式的结局搞清楚,他们从哲学、建筑学、心理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等各项学科中开始研究,一层一层地循环往复,就像电影中的梦中梦一样,真实和虚幻没有了分明的界限,只剩下了剧中人一样的执着。
所谓“一刀未剪”,主要是针对没有电影分级制度的国内电影市场而言。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一些充满血腥、暴力、色情等不适合大范围播放的电影情节,都会在上映之前,被无情地剪辑掉。但有时候,这些情节恰恰又是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境外引进电影而言尤其重要,因此“一刀未剪”也就成了众多国内影迷,在期盼电影上映时最纠结的根源了。
《盗梦空间》为何能“一刀未剪”呢?
先将时间转回到2009年8月,随着昆汀·瓦伦蒂诺《无耻混蛋》的上映,曾因执导《蝙蝠侠:黑暗骑士》而大获成功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片《盗梦空间》,提前曝光了一款极简主义的先行版预告片。时长30秒的预告片充满了欲语还休的神秘感,新人Zack Hemsey操刀制作的预告片配乐,营造出了一种气势逼人的紧迫感,一层层逐渐加深,伴随着“你的大脑就是犯罪现场”的宣传语,第一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现......影迷们大呼过瘾,诺兰的死忠粉丝开始接力热捧,《盗梦空间》的“神作”地位初步成型。
时间转入下一个关键点——2010年7月16日,《盗梦空间》全球首映(除中国市场以外)。热情的国内影迷们唯恐当年《蝙蝠侠:黑暗骑士》不能上映的悲剧再次上演,于是纷纷热捧,将《盗梦空间》的声势推向了最高峰——“一刀未剪”版的《盗梦空间》最终定于9月1日在中国地区上映。深谙商业之道的华纳公司不费吹灰之力,就在中国市场达到了最好的前期宣传效果。
对于电影而言,“一刀未剪”在另一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电影逻辑的严密性,会紧凑到让人无法下手。就像《盗梦空间》一样,该片表面上是讲述高科技犯罪,实际上却是在宣扬“回归家庭”的重要性,充满了救赎色彩。即便全片无暴力、无血腥、无色情,甚至连一个激情的吻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好剪辑的呢?)它仍然是一部非同一般的好电影。好到会让人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长里,找不到可以上厕所的最佳时间。因为影片节奏的缜密,画面感的强烈,会让人产生错觉,唯恐任何一个不经意的转身,都会错过最精彩的那一部分。
看《阿凡达》的人走出影院后,通常是一个状态——“3D技术太神奇了!”而执迷于《盗梦空间》的人,则会在看的时候在死命地盯着屏幕,看完之后一部分人会疯狂地纠结起电影结局究竟是不是个梦?而另一部分人则会陷入冥想状态,明明有着千言万语,却相顾无言,最后只能留下“神作”两个字。
《阿凡达》的成功在于,它用华丽的视效奇观促进了电影在技术方面的革新。《盗梦空间》开放式的结局,固然耐人寻味,但它真正成功的地方,绝不是留下了一个可供思考的空间,一个可以制造续集的无限可能这么简单。《盗梦空间》依靠的是缜密的逻辑所搭建起来的完美结构。影片节奏的紧凑,让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消耗时间的过场戏出现。克里斯托弗·诺兰在编写电影剧本时,将所有可能会发生的定律全部变成了死规则,避免了形式上出现漏洞的可能;同时他还用了梦境这个类似《黑客帝国》一样的概念,将美式温情最爱提倡的家庭精神烘托到了极致,使得原本看起来并不怎么奥妙的故事,突然间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此外,《盗梦空间》还启用了一票非常有实力的演员,给了人们一种视觉上的全新搭配。即便《泰坦尼克号》里的帅小子已成了眉头紧皱的怪大叔,他的票房号召力依然强大,经过《血钻》《无间行者》《禁闭岛》等电影的历练后,莱昂纳多现在就差一座小金人来加冕了。与莱昂纳多颇有些夫妻相的法国影后级女演员玛丽昂·歌利亚,早在2007年时就凭借《玫瑰人生》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此次她出演的角色性格狠戾,极具危险性,相当有看头。日本演技派明星渡边谦饰演了观光者齐藤,在剧中掉入了梦的边缘;西里安·墨菲饰演了目标人物——冷静而又脆弱的富二代。而演员阵容中最让人惊喜的,则是两位以独立小成本电影起家的新生代演员——造梦人艾伦·佩奇和前哨者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两人精湛的演技为整部影片加分不少。
特别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在失重空间里优雅地翻转、打斗的场面,简直到了赏心悦目的地步。
结局,其实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对于剧中的莱昂纳多来说,这个结局无论是不是梦境,他都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在最关键的时刻,他选择了和日思夜想的孩子们在一起。而对于看戏的人来说,只要这两个半小时没有虚度,这电影就是成功的。
我们都知道庄周梦蝶的故事。其大意是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我曾有过这样一个想法:如果一个人犯了罪,我们不把他投入监牢,而是将他投入一场梦。这场梦也许从唐朝开始(当然视犯罪者情节轻重开始时间可以更久远),让犯罪的人在梦中经过一千年后醒来。梦中的时间有如棉花,充满了无限的缓冲,当罪犯醒来,现实也许只经过了十分钟。一切如故,只是那个醒来的人心已苍老——在看到梦中一切世间百态、体会到所有人情冷暖之后也许他已厌倦了这个现实的世界,这对他是多么大的惩罚啊。我曾经觉得这是个无比荒.唐的想法,太可笑了。
着同样奇怪的想法很多年了。这一次诺兰将这个想法展开的更加宽广,他巧妙的加进了一个陀螺,陀螺旋转与否决定着主人公们到底是在现实中还是在梦境中。当然还有孩子的脸,这个场景不止一次的在影片中出现——在梦中柯布永远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脸。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呢?很多场景在梦中不止一次的出现,但我们永远也触摸不到结果。为此我无比惊叹导演的想象力,通过绝妙的叙事技巧诺兰已将他对梦的理解“植入”我们大脑中,在我们的心中产生共鸣。
在影片中导演为我们引出了一个艰深的哲学命题——我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真的存在吗?我们梦境中的事情难道全都是假的吗?这个哲学命题的起点是对人类认知能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怀疑。笛卡尔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思维历程的开端:“一切迄今我以为最接近于‘真实’的东西都来自感觉和对感觉的传达。但是,我发现,这些东西常常欺骗我们。因此,唯一明智的是:再也不完全信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现实世界是这样的不可信赖,它对我们的认知似乎起不到任何帮助。那么,我们的主动感知活动(在辩证唯物主义那里叫做“实践”)和思维是怎样的呢?这些活动也常常出现在梦境之中,使得我们无法确切地区分“梦”与“醒”。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整个的世界是否仅仅是一个梦幻。于是在影片中出现了柯布和自己妻子共同创造的梦幻,那个梦境中的城市酷似退去浮华的纽约、巴黎、东京或是北京,这是一切我们平时所感知的细节的集合。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怀疑不是对某些具体事物、具体原理的怀疑,而是对人类、对世界、对上帝的绝对的怀疑。这个绝对的怀疑也是笛卡尔要引导出不容置疑的哲学的原则。正如他所说:“我愿意假定,一切真理的源泉不是仁慈的上帝,而是一个同样狡猾、同样有法力的恶魔,施尽全身的解数,要将我引上歧途。我愿假定,天空、空气、土地、形状、色彩、声音和一切外在事物都不过是那欺人的梦境的呈现,而那个恶魔就是要利用这些来换取我的轻信。我要这样来观察自己:好像我既没有双手,也没有双眼,也没有肉体,也没有血液,也没有一切的器官,而仅仅是糊涂地相信这些的存在。”
在影片中柯布不停地怀疑这一切,直到他真正看到了自己孩子转过身来的笑脸。在影片结束时我忽然想起多年前我曾读过的一本哲学启蒙书籍——《苏菲的世界》:一个叫苏菲的小女孩偶然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带她走进了一个梦,在梦中苏菲与古往今来各个哲学先贤相遇,并感知他们的思想。在这个梦中苏菲不断地成长,越来越理性。直到有一天苏菲走到一个荒野中的小屋前,打开门一面镜子摆在她的面前。镜子中并不是苏菲的脸,而是又一个幻境,苏菲不停的问周围的一切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样的疑问一直延续到这本书的末尾,结尾处这样写道:那轰然一响,原来我们都是星辰。
电影鉴赏论文篇二:鉴赏《肖申克的救赎》电影史一门融合了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摄影等艺术特长的艺术,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影视鉴赏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颀赏性。一部优秀的影片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优秀的影视文化能够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经过了八个课时的影视鉴赏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也懂得了如何让去评价一部电影,以及从多个角度挖掘电影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下面我从《肖申克的救赎》的鉴赏中向佟老师展示我的课程收获: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因而在公映时成为卖座鼎盛的黑马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看过两边《肖申克的救赎》,每次观后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有着颗非常坚强的心的主人公ANDY,更有着坚毅的信念和永恒不变的对自由的向往追求,无论是狱中的恶劣的生活环境,孤独寂寞的精神折磨,时间的消磨都未曾让他放弃过追求自由的信念,片中典狱长曾对他说:“把你的信念交给圣经,把你的贱命交给我”而安迪一直坚信救赎之法就在其中,他把信念交给了非形式化的圣经而是其表现的一种精神上给予万物的救赎,就是靠一把别人眼里要凿600年的锤子,凿通了整堵墙面,挖出了一条隧道通向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急于逃离,相信机会有很多,但是他留了下来是为了给整个鲨堡的每个人带来一点精神上的东西,那就是希望,通过帮助别人通过考试,图书馆,等等无不看出他所做的努力。
影片主要是围绕着“希望,信念,自由,友谊”。
首先是希望:Red 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重重挤压之下的牢狱里呆了三十年的他的确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从进来的那一天起,狱长就说过,“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除了他能弄来的香烟和印着裸女的扑克牌,任何其他异动在这个黑暗的高墙之内似乎都无法生长。
第二信念:Andy能够用二十年挖开 Red 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 Andy 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试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们丧失殆尽之前。它们也许无法最终实现,也许无法让我们更有意义的活着——甚至对于我自己而言,它们只会愈加带给我来更多的虚无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这样的虚伪与自欺,因为你可以说我在做梦,但我不会是仅有的一个。
其次是自由:我到今天也始终不明白,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东西不说更好。我想,那是非笔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却令你如此心伤。
那声音飞扬,高远入云,超过任何在禁锢中的囚犯们所梦,仿佛一只美丽的小鸟,飞入这灰色的鸟笼,让那些围墙消失,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当 Andy 不顾一切在监狱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时,镜头缓缓划过正在广场上放风的犯人们和狱警们。他们叫人感动地静立当地,抛却所有愤懑,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从未觉得如此自由的阳光。莫扎特的乐声铺洒在这些人们身上,来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将他们都濯洗得纯净无比。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我这才明白 Andy 的用意。修屋顶的时候,他为大家争取来啤酒,事实上是为大家争取到那种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般自在的感觉,所以他不喝酒,微笑却带着巨大的幸福;放费加罗的婚礼,也是要唤醒他们已快丧失的自由感。
然而强者终究是少数。自由面前,更多的人们纷纷选择禁锢。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 Brooks,为了不被假释,竟然想通过伤害狱友来达到留在监狱的目的。很奇怪吗?自由、平等、博爱,本来应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可是 Brooks 们却早已经被监狱的规则之下规则了自己,他们需要规则,需要秩序,如果没有它们,甚至无法生存。
最后是友谊: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Red 和 Andy 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纯洁的友谊。
此片有很多我非常喜欢的布局,它的精密,它的智慧。由于我看柯南的习惯,我也很喜欢从各种角度去思考这部影片的某些细节,透过一些表面现象的本质。或许这些不是影片所要展现的,因为影片想要表达的在前面我已经一一列举了。
迷恋故事的情节,虽然第一次看的时候是直到最后才真的明白整个故事构思,但后两次我都很注意,导演从一开始就留下的微细线索,了解到了,Andy那个令人惊叹的计划,其实从一开始就有所预示的,而入狱后,他所做的一切,貌似跟他的计划不相关,但事实上都是为他的计划做铺垫。
在挖通地道的十九年里,安迪始终有信心不被发现吗?他始终有信心自己能够成功逃脱吗?事实上未必,他只是努力行事使之成为人生的一个选项而已。所以他为囚徒们争取啤酒、放唱片、办图书馆、考取文凭,这些都是人生的选项,不单纯是为了人性的光辉照耀肖申克,亦是使自己的人生沿途增加更多的风景,这样活着,即使最后不能越狱,生命也不至于太过荒凉。
佩服Andy的智慧,从Andy身上,我最大的感触是,作为一个想要追逐梦想与希望的人,拥有非凡的才华是必须的。从他入狱开始,就已经给了自己一个伟大的计划,或许在别人看来就是妄想,但是为何他却从不理会,因为他懂地质,懂气象,懂得如何利用即使是在监狱里所能运用的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善于把握任何一次对自己的计划有利的机遇,如在房顶做清洁时,表面上看是为了给大伙争取到一箱的啤酒,但事实上是为了更有利于自己伟大的计划进行。偶然听到狱卒间的对话,或许在他人看来这是冒着被揍的风险去与狱头理论,但那是他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表现,从此开始在狱里的经济性质的白领工作,这也为他能凭空创造一个出狱后的他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提供了前提保障。
影片总结:《肖申克的救赎》不仅仅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信念,自由,什么是希望、友谊。更让我明白了,有了信念,那么就必须坚持,坚持了才会有希望,才会有你所向往的“自由”。而这一切,还得建立在你的“才华”上,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无论何时,无论身处哪里。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就必须好好学习,不断完善自身,那样你才能像ANDY那样有追逐“自由”的资本,才有机会创造奇迹,属于你自己的奇迹。
电影鉴赏论文篇三:《试谈蒂姆伯顿电影的哥特情结》好莱坞是一个产业化的电影帝国,其商业气息十分浓厚,能在好莱坞立足的导演都是具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但是,这通常需要导演向商业做出妥协,向市场做出妥协,毕竟好莱坞电影讲求“大众化”,因此导演的电影艺术理想在好莱坞的体制面前时常不得不退居二线。但蒂姆伯顿却是好莱坞的“另类”,因为他是为数不多的既具有商业号召力,又能一直坚持自己的电影艺术追求的鬼才导演,其作品中的哥特风格可谓是他成功的最大法宝。
一、蒂姆伯顿的人生经历
蒂姆伯顿小时候性格十分孤僻,是一个孤独、不合群的叛逆少年,他时常呆在家里幻想自己的神奇世界,并用绘画的方式将他们记录下来。除了画画以外,蒂姆伯顿还十分喜欢看老电影,特别是那些B级恐怖电影,这也深刻影响了伯顿后来的电影风格。伯顿于青年时期开始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并借助迪斯尼赞助年轻动画人的奖学金开启了自己的电影之门,其早期作品如《大冒险》等等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也使得他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后来蒂姆伯顿导演了一部向恐怖电影演员文森特致敬的恐怖动画片短片《文森特》,虽然这部动画因为不适合儿童观看而被永久禁放,但是伯顿所擅长的黑暗阴冷的哥特风格却在这部短片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这一风格也被延续到了其今后的许多电影作品当中。
二、蒂姆伯顿哥特式电影的风格元素
蒂姆伯顿的哥特式电影中的场景多为墓地、城堡、静谧小镇等等;其主要人物多为阴郁、孤僻、怪诞,但内心纯净善良的吸血鬼或者体弱青年;而故事情节多描写黑暗、空虚、孤寂等故事;手法则以对比最为见长。
(一)蒂姆伯顿哥特式风格电影的场景元素
蒂姆伯顿的电影中充斥着哥特式电影特有的故事场景,无不体现出阴暗、诡秘、奇幻的色彩,比如《剪刀手爱德华》中爱德华所生活的古堡,杂草丛生,阴云密布,整个古堡都满是灰尘,门窗也十分破败,主人公爱德华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依然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灵,这种阴森与美善相结合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比如《黑影》中的科林斯所生活的古堡,由于家族的破败也变成了一座满目疮痍,十分荒凉的不毛之地,影片前半部分的这种场景选择和设计对于烘托哥特式的恐怖神秘的氛围很有助力,科林斯的后族在这样一座古堡中过着现代人的生活,家人之间的性格不同,对话的氛围也很诡异,这些细节都仿佛在预示着一场争斗蓄势待发,这是蒂姆伯顿常用的表现手法。
(二)蒂姆伯顿哥特式风格电影的人物元素
哥特式电影的主人公常是披着斗篷的吸血鬼或者是性格孤僻,面色惨白的体弱青年,因此蒂姆伯顿的电影中也常以这两种人为主角。提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一位深受影迷喜爱的演员了,他是蒂姆伯顿的御用演员,他的外貌和表演风格每每都能将伯顿镜头中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他就是曾出演过《加勒比海盗》、《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电影的男演员――约翰尼德普。约翰尼德普白皙的脸庞和忧郁的面容以及表情,加上超群的演技,总是将伯顿镜头中的主人公展现得栩栩如生,比如《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爱德华,脸庞瘦削,头发凌乱,虽然语言并不多,但是眼神中却传达出许多的情感信息。
《黑影》中的科林斯也是一位面色惨白的吸血鬼,但是不同于爱德华,科林斯在高贵中透露着可爱,但却依旧孤独无助。约翰尼德普用一个个肢体动作和精准的表情将人物性格特点展现得十分到位。再如《科学怪狗》和《僵尸新娘》中的男主人公维克多,虽然这是两部不同的动画电影,前后放映也相隔了7年,但片中的主角不管是在造型还是在性格上都如出一辙,连名字都一模一样,因为他们其实都是约翰尼德普的人偶版,维克多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外形瘦削并且体弱多病,这些特点与蒂姆伯顿的童年经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伯顿才形成这样的角色设定,对约翰尼德普更是亲睐有加。
(三)蒂姆伯顿哥特式风格电影的情节设置
一般来说,“哥特式风格多描写满足个人情欲或者争夺财产而引起的迫害、谋杀等不寻常故事”①,在蒂姆伯顿的电影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这样故事情节。例如《剪刀手爱德华》中的女主角金,她在见识到了自己男友的丑恶嘴脸之后,开始喜欢上了单纯善良的爱德华,可是金的男朋友却不肯放过他俩,来到古堡与爱德华发生了打斗并最终被爱德华所杀;还有《黑影》中的女巫安娜,她深深地爱着科林斯,但是科林斯却拒绝了她,因此因爱生恨的安娜诅咒了科林斯家族,杀死了科林斯的父母和最心爱的女子,最终也因爱死于科林斯之手,其实安娜是可怜的,她聪明、美丽,但因为爱得太深而丧失了理智,这是“情欲”所引起的谋杀;《僵尸新娘》中的谋杀情节则是因争夺财产而起,艾米丽在人世被谋财害命,最终冤死成为了僵尸;《断头谷》也是因为一场遗产继承风波发引发了一连串的神秘谋杀案。
(四)蒂姆伯顿哥特式风格电影的对比手法
蒂姆伯顿的电影中经常会利用对比手法营造出强烈的发差,从而使人物的性格特点被凸显和放大,让人印象更深刻。最好的例证莫过于《剪刀手爱德华》,爱德华生活在恐怖阴森的古堡里,可他自己却是一个内心细腻,心地善良的“人”,这与他居住的环境形成了对比;古堡阴森恐怖,但古堡不远处的小镇却是阳光明媚,小镇中奇形怪状的植物雕塑和色彩艳丽的别墅都与古堡的风格形成强烈对比;
可是小镇中的居民是伪善的、胆小的、势利的,他们会因为爱德华会理发的特长而迅速接纳他,也会因为爱德华的一次失手杀人而立马抛弃他,居民的这种性格和爱德华的性格又形成了对比,这种多重矛盾和对比的集合就制造出了冲突,也让人物性格在环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突出;《圣诞夜惊魂》也是伯顿利用对比手法的一部电影,片中的万圣镇阴冷灰暗,了无生气,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圣诞镇灯火通明的欢乐气氛;还有《僵尸新娘》中的环境与人物对比,维克多生活的小镇白雪皑皑,色调灰沉,了无生气,街上看不见几个人,即使有走过的匆匆过客也是低着头面无表情,给人异常压抑的感觉,而鬼怪所生活的世界却是灯火酒绿,欢乐异常的,他们在酒吧里唱歌,喝酒,开玩笑,十分轻松惬意,蒂姆伯顿赋予了鬼怪门开朗、豁达、善良的性格,却将小镇居民刻画成阴险、胆小、势利的小人,这种设计颠覆了人们认知的传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三、结语
蒂姆伯顿,一位年幼时性格孤僻、不合群,却在后来跻身成为好莱坞,并获得终身成就奖的鬼才导演,将影片与自身经历结合,形成蒂姆伯顿式的“哥特式”的独特风格,在“商业化”与“理想追求”之间寻求了最佳的平衡。纵观伯顿的影片,不得不说,他的确是哥特式风格的集大成者,在他众多优秀的作品中哥特式风格异常凸显,这也成为了其成功的秘诀。虽然蒂姆伯顿擅长黑暗阴冷的哥特式风格,在影片中黑暗阴冷的氛围的确让观众感受到冷意,但不能忽视的是在其作品中黑暗阴冷背后的真善美与温暖。
注解:
① 智琛 《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的哥特式情节》,电影评介,2009(17)
猜你感兴趣:1.美术鉴赏论文范文
2.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3.论初中美术鉴赏课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4.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
《山楂树之恋》影视赏析
作者:杨莎学号:201010101089指导教师:唐柱
摘要 《山楂树之恋》,将“那个年代”的纯美爱情演绎得唯美感人,掀起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再次的向往和渴望。《山楂树之恋》的全部音乐创作均出自旅法作曲家陈其钢一人之手,三度与张导合作,得了观众和音乐界的大量好评。完美融合的电影音乐,将导演要传达的纯净美好的爱情和唯美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缓缓流入每个观影者的心田,拨动人们心中最敏感、最柔弱的那根弦。
关键字电影拍摄手法情景唯美感人清新恬淡朴素浓墨重彩
一、电影音乐的结构布局:首尾呼应
(一)序曲与尾奏的首尾呼应
影片开头和结束升起字幕时,响起的背景音乐主题、情绪和基调也基本相同。导演为了不让旁白的人声破坏整个电影沉静的氛围,只用无法言传的音乐与无声移动的字幕配合,让故事在观众心中静静地随音乐流淌,浓浓的感伤情绪挥散不去。
序曲的音乐缓缓开始奏响时,电影名称、创作来源、主创人员等信息在清清淡淡而又略
带悲戚的主题音乐中一一呈现,随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亦用简短的字幕予以交代。无须赘述,简洁的文字加上动人心弦的纯净音乐,让观影者立即进入到那个“特殊年代”的情境中去。而影片的尾奏是男主角老三对女主角静秋的那句铮铮誓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这样首尾呼应的序曲和尾奏就很好地参与到了电影故事的叙述当中来,为情节的展开和收束作了简洁而生动的交代。
(二)歌曲《山楂树》的首尾呼应
音乐不仅仅是好听与否,它是文化,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历史环境中的精神。《山楂树》这首歌张导认为这首歌曲是情景歌曲,是对男女主角相识之处的回忆,是一种标志,一定要用这首歌才能紧扣主题,突出这首歌曲在此部电影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再一次地出现了这部电影音乐结构上的首尾呼应。此部电影的序曲和尾奏以及电影开始和结
束时歌曲的双重首尾呼应,产生出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音乐内在的结构力更加强大,让整部电影音乐总的艺术结构布局更加完整。这也是此部电影音乐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二、电影音乐的配器特点:民族乐器为主,并与西洋乐器巧妙融合《山楂树之恋》电影音乐的配器中民族乐器的运用占有相当的比重,并与西洋乐器巧妙融合,是其另一大特色和亮点。
(一)民族乐器的大量运用
(二)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融合运用
三、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
1、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
2、声音占主要地位,画面烘托声音(音乐电视、音乐题材的影片)。
3、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四、影视艺术作品制作时赋予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大致也分三种:
1、声画同步。
2、声画对位。
3、声画分立。
五、蒙太奇: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最先由路易·德吕克借用到电影中来,到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影专门术语。——它是指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心理,将影片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这种构成一部影片的艺术方法称为蒙太奇。
六、长镜头:
所谓“长镜头”,就是指影片中的单个镜头的胶片超过17米或延续时间30秒的镜头。即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和场面调度以及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等视距和视角的变化),在画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和构图。它以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长镜头一般用于纪实性的比较多,写实手法。长镜头更通俗易懂,蒙太奇就稍微有点“艺术”“模糊”,夹带了一些隐喻的东西。
七、《山楂树之恋》情景: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那段贫穷而包含理想的时代:
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她前所未有的鼓励。
为了给妈妈治病,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静秋去工地打工,抬砖,挑泥累得头晕目眩,为了多挣几个钱,脚受伤肿得不能走路时,她还坚持打工。老三知道静秋脚受伤,劝她去医院,可静秋怎么都不肯。老三犟不过静秋,就拿着刀把自己的手割伤,静秋看老三的手流血时,什么都不顾地拉着老三去医院,而到医院后,老三先让医生看静秋那受伤的脚,自己只是简单的做了一下包扎。事后,静秋知道老三这样做是完全为了把她带到医院看受伤的脚时,静秋是又生气又感动。也是因为那次手出血,医院查出来老三是血小板减少。对于自己血小板减少的病,老三从来就没放在心上,在他的心里,只有静秋。他一次次暗地里帮助静秋,一次次让静秋感动得直想永远靠在他的肩上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当老三真心向她表白爱情时,她既幸福又害怕,幸福的是她被一个她深爱的男人真爱,而害怕的是她不敢接受这份真爱。之所以害怕,是她怕被妈妈发现说她“一失足成千古恨”;从等静秋高中毕业,到静秋
工作,再到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时,老三却得了白血病,直到生命最后,在爱的感召下,静秋才面对现实接受了老三的真爱,然而老三为了让静秋幸福,为了把一个完整的她留给她的爱人,老三用他那完美的人格,为心爱的姑娘静秋和他创造了一份完美而又最干净的爱情。那份完美永远留在了静秋和老三在医院度过的那最后一夜。
那一夜,老三对静秋说;跟你在一起,我就想飞,我好想带你一起飞,但是我的翅膀折断了,不能陪你飞多久了„„老三知道自己时无多日,他把写给静秋的信件、日记、照片等生前物件都装在了一个军用包里,委托他弟弟保存,说如果静秋过得很幸福,就不要把那些东西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东西给她,让她知道这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他在日记上写着:静秋,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爱是那么多,时间却是那么的少,尽管静秋与老三的爱是那样苦短,但他们的爱又是那样绚烂。自老三去逝后,每年的五月,静秋都会到那棵山楂树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在她看来,那树上的花比老三送给她的花更红,更艳,因为那红艳的山楂花,流动着老三那殷殷的血液。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老三的殷殷血液,伴着老三的爱,激情巡回地在静秋的血脉里流动着,那流动的爱永远滋润着那红红的《山楂树之恋》„„
八、电影拍摄手法:
1、希望弱化手段,走朴素的路线看起来没有太多的炫技,走朴实的路线,张艺谋跟摄影师讲不要加入太多机位的运动,拍成上世纪70年代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2、这个电影始终是拍人的大量的笔墨放在人身上,想表达细腻的独特细节
3、《山楂树之恋》的拍摄,用很内敛的手法,有很多娓娓道来的细节,有一些很长的镜头其实是偶然得来的4、影片摆脱了张导以往大红大绿的浓墨重彩,换上了青山绿水的清新恬淡色调,突破了张导的一贯风格。但情节跳跃、用字幕来做起承转合,推动情节发展是美中不足。
5、摄技巧显得有点初级。一般来讲,电影拍摄的手法主要有推、拉、摇、移、升、降、跟、甩等八大技巧,镜头组合有特、近、中、远等四种组合,但整个影片无论是拍摄手法和镜头组合的亮点之处都乏陈可数。比如,在影片即将结束时静秋在老三病床前哭泣那个场景,整个拍摄场景都是一个仰拍的正面镜头,没有任何的镜头切换,显得太呆板。
九、结 语
《山楂树之恋》电影的成功是音乐结构布局的双重首尾呼应,是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巧妙融合运用。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的完美配合,让电影更有生命力,影响力也更大更远。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李范.美育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黄琳.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5]黄海昀等.高等学校应加强艺术教育.艺术教育[J],1999(6)
[6]曹理、何工.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北京:课程•教材•教法[J],2000(1)
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赏析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影赏析论文范文篇一:英文电影《弱点》赏析摘 要: 2009年,根据迈克尔?刘易斯的作品《弱点:比赛进程》而改编的电影《弱点》被搬上大屏幕,该片讲述了2009年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首轮选秀球员迈克尔?奥赫由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的传奇而不凡的经历。该剧剧情真实感人,最终取得三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本文通过对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和电影《弱点》的比较分析和论述,得出了一些发人深省、值得回味的观点和结论。
关键词: 丑小鸭 英文电影《弱点》 盲点
一、引言
安徒生有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叫《丑小鸭》,它讲述了一只丑小鸭蜕变成美丽天鹅的艰难历程,不,确切地说,应该是丑小鸭发现自己原来是只天鹅的故事,强调认识自我和坚持自己、坚信自己的重要性。丑小鸭之所以从小受到排挤和歧视,是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它的特质是难以轻易改变、与生俱来的。如果能改变,那么它就是真的丑小鸭,而不是被误认为丑小鸭的天鹅。
2009年上映了一部在北美票房超过两亿美元的温情励志片The Blind Side(中文名称译为《弱点》),它讲述了一只“丑小鸭”的故事,这只“丑小鸭”就是黑人男孩迈克尔?奥赫。在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举办的2009年第一轮选秀大赛中,身高1.93米、体重344磅、虎背熊腰但动作敏捷的黑人男孩迈克尔?奥赫崭露头角、一鸣惊人,他的防守能力超群。鉴于他的出色表现,巴尔的摩乌鸦队选中他,并与他签订了5年共1300多万美元的合同。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颗闪耀的球星迈克尔?奥赫身世凄苦。因为妈妈怀他时吸毒,他的智商一度不足80,共养育了12个孩子的父母根本无暇顾及他,甚至没有给予他最起码的温暖和教育。小奥赫童年时学业表现极差,换读过11所学校。16岁前,父母把他辗转送至多个寄养家庭,他一度流落街头。高中时,奥赫的父亲被杀去世,就在这最低谷时期,他的人生突然出现转机,一名高中橄榄球教练发掘他并助他离开公立学校,进入私立教会学校。就在此时,一名队友的父母肖恩?陶西和莉?安妮?陶西夫妇收养了奥赫,随后这个白人家庭助他考上大学,走进巴尔的摩球队。
体育作家迈克尔?刘易斯把奥赫的传奇经历写入纪实作品《弱点:比赛进程》之中,继而导演约翰?李?汉柯克将奥赫的故事搬上了银幕,结果该影片成了全球2009年最大的黑马影片,斩获了全美2.5亿美元的巨额票房。
其实,《弱点》的故事很简单,一个身世复杂的黑人男孩在被外界排挤的困境中偶遇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陶西太太(后来成为他的养母),在她的激励、鼓舞、呵护、支持下,重拾信心,并且在橄榄球领域获得了成功。
片名The Blind Side,是橄榄球术语,意为“没有防范的一面”,负责保护的队员必须和负责进攻的队员完美配合,才能弥补“the Blind Side”,才能赢球,在片中也可以理解为“上帝看不见的地方”。但我更愿意将其看成社会的弱点,整个社会自有其运行逻辑,当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道路自我发展时,总有一些人会掉队,跟不上整个社会运转的逻辑。电影中的那个黑人孩子便是典型的,如果不是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他应该早早就沦落成了罪犯之一。而他得到了垂青,于是整个生命都不再一样。但社会里,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这个孩子一样,能遇到生命中的“妈妈”。更多的孩子只能在没有“桑德拉?布洛克”那样的妈妈的眷顾下,走上不归路。以下便从几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赏析。
二、爱是主题,爱让盲点成为与众不同的亮点
在任何事物都有盲点的情况下,爱会让这些盲点销声匿迹,让你所爱(被爱)的人、事、物坚固得密不透风。梦想出自于爱,也是爱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都要清楚自己爱的是什么。因为有爱,人们可以愈合间隙,创造最大的奇迹。包容、认可和理解可以消除一切距离和隔阂,更能使爱长久、牢固,我想这就是莉安的初衷,也是迈克尔最终明白的真理。Michael心底是渴望爱和温暖的,这在影片中体现为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生母,而最能够提供爱和温暖的,自然是人类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陶西夫妇(半路之家、新家)的主动和慷慨,融化了Michael心中的坚冰,也激励了Michael的斗志。他们为Michael买车,为他请家教,陪他训练,包容他的错误,做尽到了家人的本分。
每个人都有盲点,有时候可能没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了没有能力消除,只能听之任之,这就需要名师益友发现这个盲点。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没有那种时刻控制自己行为的恒心,再多的指点只能是废话。就像片中的大迈克,仔细想想,在现实中,他无非是一个双重性的“另类”。奥赫的人生原本有着严重的盲点,他家庭出身不好,没有受到任何家庭教育,童年又留给他那么多痛苦的回忆,上公立学校后缺少督促他、帮助他的好老师,这注定了他在这个社会中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机会。他有吸毒的母亲,自杀的父亲,自小就在混乱黑暗的黑人街区中成长。尽管在学校的成绩很差,但是他有着别人无法比及的东西,那是近乎完美的防御本能。或许从小受到太多苦难,对于每个人,他有很强的敏锐的自我保护意识。环境和生活经历造成了大个子沉默寡言的个性,虽然生活对他有很多的不公,却让他一直保有善良而纯净的一面,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付出,懂得保护。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辣妈黎安?托易发现了他的这些盲点,并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使其融入了其家庭,并最终使迈克身上的盲点转化成了与众不同的亮点,并因此而创造出非凡的成就。固然,最关键的是陶西一家人对奥赫的无私关爱,才使他有此巨变,但迈克若是没有那颗善良的心灵,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恐怕再多的帮助也无济于事,这种自甘堕落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一旦得到垂青,生命中最强大的爆发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从而变幻出耀眼的色彩。《弱点》里的故事正是如此,一切机缘巧合,真是浑然天成。但是,除了运气,还需要实力,没有实力,再
推荐专题: 影视鉴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