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管理本科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管理本科调查报告》。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社会资源要素和财政资源要素配置主要向工业和城市倾斜,使一度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拉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初步界定
公共产品相对私人产品而言,主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无法完全或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无法由私人提供。就农村居民的国民性质而言,应该享受同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界定同城市一样。然而,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加之农民是低收入低积累的弱势群体。因此,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范围界定相对城市来讲要宽一些。从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由政府公共财政覆盖的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村组织的行政服务,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乡村道路、清洁饮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大江大河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灌溉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农业科技进步(基础研究、重大技术成果的中试和推广示范)、农村抗灾救灾、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农村扶贫开发等。另一类是准公共产品,即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医疗救助、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科技文化等。
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现状
从目前财政支出的范围看,公共财政基本涉及了农村所有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领域,但投入不足,总体覆盖力度不够,城乡差距较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状况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狭窄,问题比较集中,矛盾比较尖锐。
(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中西部地区乡村道路条件较差。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乡村道路的投入,20xx—20xx年,国家累计投入乡村道路资金315亿元(注:有关乡村道路的资料来自财政部经建司的《情况反映》),除此以外,每年财政扶贫资金中的40亿元以工代赈资金也主要用于贫困地区乡村道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农村行路难的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道路交通落后的状况。目前全国有261个乡镇、5.4万个村不通公路;在全国104.3万公里的砂石路面、土路面及无路面里程中,农村公路就有92.3万公里,占88.5%;还有未纳入统计的村与村之间的简易公路约120万公里。很多地方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实地调研的中西部三个县中,河南省西平县尚有29个村未通公路,已通的公路路况较差,通村公路硬化率不到30%;陕西省大荔县有93个村未通公路;四川省三台县目前公路未通村408个。
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基本生存条件无法保障。20xx年初,我国有502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其中,2423万人是“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遗留下来的,预计20xx年年底解决。其余2597万人是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水源变化等原因新增的饮水困难人口,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实地调研的四个县中,除浙江省上虞市95%以上的农民能够用上清洁的自来水外,中西部地区三个县不仅存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西平县有32个村没有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涉及2万多人;大荔县未解决人畜饮水的村220个,涉及人口33万人,大牲畜7.5万头;三台县目前有102个村6万多人饮水困难,有4个严重缺水村和16个旱山村。除了一部分人饮水困难外,目前中西部地区很多农村饮水达不到清洁饮用标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二)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注:全国资料来自财政部社保司“关于农村公共卫生问题”课题报告)
无论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城乡医疗和卫生存在着巨大差距。全国而言,在健康水平方面,农村婴儿死亡率是城镇的4倍左右,孕妇死亡率是城镇的2.4倍,农村人均期望寿命比城市低6岁,农村中一些已经得到控制的地方病、传染病如血吸虫病等发病率出现反弹甚至死灰复燃。在政府投入方面,1991—20xx年间,政府投入农村卫生的支出690亿元,占卫生总预算支出的15.9%,农村卫生投入10年仅增长48.5%。20xx年政府卫生预算投入比1991年增加的部分只有12.4%用于农村。即使在东部地区的浙江省上虞市,20xx年财政预算中用于城乡医疗卫生的人均投入比例也在9:1.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严重落后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服务能力低。农民就医主要是村级诊疗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相比较而言,县级医院无论在投入或设备条件方面均远远好于村级诊疗室、乡镇卫生院。村级诊疗室的医疗器材仅限于体温计、血压计等,从业人员中9.2%是小学毕业,67.8%是普通初中毕业,仅能诊治一般小病。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条件差,设备陈旧,中西部地区大部分为20世纪60、70年代配备的设备;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占1.4%,大专学历占9%。二是农村医疗收费相对较高,大病统筹合作医疗步履维艰。1991—20xx年农民每人次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由10.9元和473.3元上升到79元和2891元,分别增长了6.2倍和5.1倍,而同期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7%。农民轻易不敢上医院,小病拖,大病扛,一旦患上重病,极有可能陷于贫困。据问卷调查,四川省三台县卢溪镇农民看病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5.31%,古井镇为8.14%,鲁班镇为10.91%,我们走访的四川省三台县几户特困户,大多因病所致,大病已经成为农民致贫的主要因素。现在全国只有10%的村有合作医疗,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我们实地调研的县(市),只有浙江省上虞市开始了试点。
(三)农村教育方面
我国现行农村教育体制是地方负责、以县为主的体制,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县乡财政和农民集资,中央和省市一级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高等教育和城市基础教育,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比重很低。20xx年,财政预算内农村教育支出738.6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村教育支出97.32亿元,仅占13.17%。尽管近年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中央和省市一级财政增加了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但仍然只占很小的比重。据调查,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一是教师工资基本解决,硬件设施差距很大。我们调研的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率接近100%,但学校校舍、设备、操场等硬件设施普遍落后。陕西省大荔县还有危、漏校舍面积3.6万平方米。20xx年开始实行“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到20xx年底,中央资金支持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兵团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总量达120亿元,改造D 类危房(最危险的)面积3000万平方米,全国中小学危房比率由改造前的9.6%下降到7.6%。二是基础教育费用较高,农民无法承受。根据对河南、陕西、四川的农户的直接问卷调查,农村子女上学费用是目前农户家庭最大的开支。陕西省大荔县20xx年平均农民家庭支出为7869.07元,其中子女上学2714.07元,占35%。宝鸡县20xx年农民家庭平均支出为8219.63元,其中子女上学2334.67元,占28%。四川省三台县古井镇接受问卷调查的30户农民中,上学支出占农民家庭消费支出为33.47%,卢溪镇为30.57%,鲁班镇为28.75%。有些孩子因为支付不起学费而中途退学。当地农民说“学校修漂亮了,上得起学的孩子却少了”。三是师资水平低,教育质量不高。目前由于工资、住房及其他条件原因,农村中小学中一些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或流向城市,或离开教学岗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难以保证,升学率低,9年制义务教育的失学率相对较低,进入高中阶段失学率剧增,往往因考分低1分或几分需要缴上万元而失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农村就业技能培训主要由一些私人部门或机构举办,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才能参加,而大多数农民因得不到有效的就业技能培训,外出打工或从事非农就业时也只能干一些粗活、重活、脏活,非常不稳定。
(四)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尽管民政部正在研究对农村特困户的救助办法,但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只是在一些地区起步。如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已经初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特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广西20xx年出台了农民工工伤医疗保险制度。但上述地区农村人口只占全国农村人口16.56%,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非常低。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方面
目前,国家财政对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科技进步方面的支持已经体现在各个科目的预算安排上,但投入总量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有效性不强。既有缺位,也有越位。越位主要是财政供养的农业事业单位人员过多,用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支出过多,一些本该由市场调节或由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也由政府财政负担。而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很低。
(六)农村基层机构运转方面
县、乡(镇)负债现象严重。实地调查的中西部地区3个县,县、乡、村都存在债务。河南省西平县目前县、乡、村债务累计达2.2亿元,其中乡村债务高达1.4亿元;河南省滑县截止20xx年底,历年滚存赤字2212万元,全县债务总计2.9亿元;四川省三台县累计赤字6123万元,全县债务总计11亿元(5倍于20xx年县财政收入)。
由于财政困难,中西部地区大多数乡镇党政机构的办公经费标准低,运转发生困难,乡镇干部工资大多是“裸体工资”,并且不能正常发放。
造成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质量偏低、矛盾突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行体制导致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二元结构,城乡投入差距明显。我国现行的体制格局是以工业和城市为中心,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带有特别明显的工业偏好和城市偏好,城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本由公共财政供给,如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尽管各级财政都安排一定的支出,相比较而言,无论是总量水平还是相对水平都是很低的。据初步统计,20xx年,全国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330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3%,如果扣除国债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11%左右。实地调研的河南省滑县,总人口为122万人,农业人口为113万人,占总人口的93%。20xx年全县人均公共建设财政投入为131元,而农村人均公共建设投入为7.55元,仅相当于人均水平的5.8%。其次,县乡两级财力有限,无力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目前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主要由县乡两级政府承担,而县乡两级财力困窘,难以提供有力支持。1998—20xx年河南省西平县用于支持乡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不包括农村教育支出)的支出分别是1009万元、1028万元、1171万元、1013万元和1172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7%、6%、6%、4.9%和4.5%,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其他各县的情况也大致相同。第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现行体制下,中央与地方虽然划分了财权,但事权仍是模糊交叉的,特别是在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本该由上级政府投资的公共产品,有的却通过转移事权交由下级政府提供,甚至村民自治委员会还承担了较多的政务,供给主体错位现象严重。如:基础教育、计划生育都是基本国策,涉及整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属于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应该由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但目前这些事权主要由县、乡政府以及村承担,中央和省一级负担的比例比较低。第四,税费改革留下的投资缺口暂时还无法弥补。以前,村集体兴办公共事业主要靠提留统筹和摊派集资。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从制度上规范了农民的税赋,刹住了面向农民的各种集资、摊派、收费行为。但目前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仅能保证基层政权的运转和农村教育的需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缺乏相应的资金来源。按照国家规定每人每年不超过15元的标准和“一事一议”
三、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国家财力有限,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尚在完善之中,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
(一)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史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城乡资源配置结构、人口分布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必然选择。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适应这一趋势,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要适当,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成本问题
我国现有乡镇3.9万个,行政村69.5万个(注:中国农村经济主要数据1978—20xx,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xx),按自然村计算,村数更多。如果依现有乡村布局和人口分布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不仅需要庞大的财政支出,国家财政负担不起,而且组织成本和投入成本都很大。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些村庄和乡镇将会合并,如果依现有乡村布局和人口分布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还会造成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和配置失效。从日本的“并村运动”和韩国的“新农村运动”实践看,即使在人口密度大于中国的日韩两国,农村人口的相应集中和居住乡村的适当合并,对于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和公共财政资源有效配置也是必要的前提。
(三)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缩小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可以说是“全面小康”最重要的内涵之一。但应当强调的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还不可能消除这种差距。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差距也是城市化的动力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所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要承认城乡差别的现实,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逐步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逐步扭转“三大差别”,而不能强求农村道路、饮水、学校、文体、路灯、垃圾站等公共事务达到与城市一样的标准,这是不切实际和不现实的。
(四)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20xx年,我国东南发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400美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超过了3000美元,而西部9省区的平均水平还不到600美元。20xx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309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仅为1741元。当浙江省上虞市的农民开始考虑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时,中西部的西平县、三台县和大荔县的农民还在为吃水用水发愁;当上虞市农民开始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时,西平县、三台县和大荔县的农民还在脸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刨食;当上虞市农民生意开始做到国外时,西平县、三台县和大荔县的农民还守望田野,不知道山外是怎样的世界;当上虞市农民家用电器升级换代,轿车、洋楼进入百姓家时,西平县、三台县和大荔县的农民可能连电都用不上或用不起。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种差异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在制定农村公共服务和小康建设目标和政策时,要承认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在这个基础上,区别对待,分类、合理设计和制定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目标、标准等指标,绝不能一刀切。
(五)财政体制和财力格局
分税制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增强了中央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同时,初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转移支付体系,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的体制因素,财政体制的不完善使得财力分配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财力逐级上收,中央和省一级财力在整个国家财力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对加强宏观调控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建设是必要的,但县乡财力薄弱,使得由其承担的农村公共产品无法得到保证。二是1994年的分税制是在当时财政收支包干基数的基础上确定的,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情况的变化,这些收支基数的不合理性日益突出,地区间财力差异进一步拉大。四川省三台县为2.1亿元,河南省西平县和陕西省大荔县不足1亿元,与浙江省上虞市的财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现行财力格局决定了不同级次和地区间公共财政的支出能力,客观上也决定了现阶段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主要应由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承担,不同地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选择也应有所区别。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政府财力的状况决定了这些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量力而行,尤其不能急于求成。
(六)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突出解决主要矛盾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有生理意义上的需求,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得到越来越高程度满足的问题,也有生存需要之上的发展需要得到实现的问题。发展需要不仅包括生理意义上的需求延伸,如健康、休闲等,而且包括社会意义上的需要,如提高文化水平、掌握更多社会竞争技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等,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的问题非常严重,不要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我国财政经济实力还不雄厚,解决人口和幅员面积占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农村问题,难度很大,任务十分艰巨。在思想认识上,既不能悲观丧气,看不到希望;也不能盲目乐观,幻想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问题。要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在策略上,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分清缓急,有先有后,统筹兼顾,逐次解决。
四、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建议
(一)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上同时做文章,重点是增量调整,逐步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力度。存量调整主要是:重新配置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现有财政资源,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财政投入;调整压缩粮食流通领域的财政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调整政府农业管理职能配置,整合农业财政资金,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和加入WTO 后的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农业财政资金分类,减少交叉和中间环节,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量调整主要是:认真落实财政预算内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增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2004年比例不少于70%,2005年以后达到80%以上;调整国债资金的投入比例,2004—2005年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由现在的1/3提高到2/3,2006年以后逐步提高到80%以上。同时,采取税收优惠、贴息等措施鼓励社会其他力量进入农业农村社会发展领域。
(二)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
国家财力有限决定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分阶段、分区域地排出优先序。排序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先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后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先保证纯公共产品,后提供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对地方政府和农民的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由于财力不足,近年来县乡政府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县乡财政绝大部分财政支出主要是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开支和教育开支,农业、农村公共事业只能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在对农户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列出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育投资修建校舍、提高师资力量;减免学生上学费用;解决灌溉用水;增加医疗点、减轻看病负担;开展技术培训;解决收看电视难问题等十一项内容供农民选择。由于各地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农民选择有所差别,但是如果排除区域性差异,农民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是道路、桥梁、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河南省农户对此问题的关注率高达100%;陕西省大荔县农户对此问题的关注率达到79.6%;浙江省上虞市农户对此问题的关注率达到52%。
二是减少子女上学费用。河南省西平县高达93.33%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陕西省大荔县87%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陕西省宝鸡县83.3%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浙江省上虞市80%的农户对此问题关注。三是增加教育投资修缮校舍和提高师资水平。河南省农民对此关注率达到92.22%;陕西省宝鸡县农民的关注率达到88.9%;浙江省上虞市农户的关注率达到80%;陕西省大荔县农民关注率达到63%。四是增加医疗点,减轻看病负担。陕西省宝鸡县农户对此关注率达到90.7%;河南省农户的关注率为72.22%;陕西省大荔县农户对此关注率为70.4%;浙江省上虞市农民对此关注率达到61%。五是帮助发展生产、开展技术培训等。
(三)在政策设计上要留下城乡协调发展的接口
使农村居民享受国民待遇,享受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这就意味着最终形成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最初的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策设计方面考虑未来城乡政策统一的需要。
(四)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乡(镇)村布局调整
进一步深化地方行政改革和农村管理机构改革,把减人和减事结合起来,逐步减少村委会承担的政务活动,取消村委会的“政务职能”,这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充分履行责任,避免职能下放;另一方面也要求村民自治组织在理清“政务”与“村务”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行使自治权力,维护农民利益。
(五)针对不同地区发展实际,制定不同地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建立合理的公共产品投资分担机制
从大的区域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呈递减之势,对中央、省级财政依赖程度递增,加上各地区农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情况不尽相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政策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主产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大多数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相应承担的比例要多一些。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县乡财政状况的好转,可以逐步将一些领域的发展职责让渡给市场调节和县乡政府;东部地区地方财政财力较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主要由省、县乡财政负担,但作为政策引导,中央财政对于东部地区应给予适当补助。
(六)建立民主参与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和“第三方”实施的运行机制
公共财政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否符合农村大部分居民的实际需求,是衡量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有效性的重要原则。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需要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改革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决策程序,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
转变。要从制度上确立由农民、农村的内部需求来决定公共产品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向的制度,建立由内部需求决定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同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实行“第三方”
实施、政府部门和农民进行监督的方式,提高政策实施的质量,避免由“条条”决策,由“条条”搞“工程”、搞“行动”等不切实际的做法。
(七)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制度,稳定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分配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先规范、后降率、再转制”的原则,分步实施。第一步,利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时机,在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及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措施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农业税税负,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将农民税收负担降低到3.5%左右,同时明确规定征收的农业税全部返回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步,随着土地资源税、所得税和增殖税等税制的完善,取消农业税,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在财务部,主要负责帐单和凭证的核对,对统也有一定的接触。采购部方面,负责
***财务系
iso环境认证体系的建立。主要跟公司的供应商进行沟通,调查了解他们提供的产品(原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并负责环保协议的签订。
工作表现与收获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做到了自觉、自律、自学、自新。自己虽是实习,但我以对正式员工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考勤、办公管理等规定。坚守奎奎人守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严于律己。我不是学财会专业的,在财务部实习有一定的困难。但我做到了“心态归零”,通过自学、请教等方式努力学习财务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养成了持续“工作+学习”的意识。在
**的最大收获在于体验到了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那种“创造顾客、贴近顾客、服务顾客、感动顾客”的经营思想,那种“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理念,使我深深认识到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自身存在问题第一、自己的财务知识有限,而同事们的工作繁忙。不能经常请教他们,以至很难对公司作出较大的贡献。第二、自己身兼两职,隶属于两个部门。有时不能很好的区分工作的主次轻重,工作效率不是特别高。第三、缺乏协调的技巧。因为身受“双重领导”
,财务部与采购部同时需要我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我未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等两位经理协调后才开展工作。第四、未能积极地与公司高层沟通。常务副总曾对我----一个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到财务部工作表示关注,“双重领导”也不时发生小矛盾。但自己没有主动地与公司高层接触沟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招聘录用不是非常规范。在体育中心的招聘现场,我递交简历说明应聘人力资源职位后,招聘人员互相交流“素质不错,不能做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位也行。
”而未问我是否愿意服从调配,感觉自己没受到尊重。一百多人参加了复试,复试很简单就是“一分钟自我介绍”
,然后追问一两个问题。这样很可能导致能力强但缺乏面试技巧者被筛选出去,或没能力但熟练掌握面试技巧者进入公司。不管出现哪种情况,对公司来说都是个损失。我曾参加过国家公务员面试,虽未能成功,但我比较心服,我觉的结构化面试是比较公平有效的。第二、培训机制有待完善。为期一个星期的封闭式培训,感觉就像是在渡假。培训讲师大多是市场上很出色的人员,但上起课来明显力不从心。纪律比较松散,缺少激励士气的课程,未能形成一套规范的培训体系。我曾经在某保险公司接受两个月的培训,觉得保险公司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的方法都值得其他公司
(尤其是销售服务型的公司
)效仿。第三、人力资源战略似乎不符现代管理理念。奎奎每个月都开一个培训班,招聘大量的人员。与此同时,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员工流失。我深信留住一个老员工的成本要比招聘一个新员工的成本低的多。企业应该想办法留住人才,而不是不断地补充人员。第四、对新进员工的分配不尽合理。就拿我自身来说。我是学行政管理的,应聘时也说明了我的职业取向但却叫我从事财务工作。对公司而言,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对我而言,是自己的选择得不到尊重。我首先接受了公司的安排,并在财务部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财务毕竟不是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所在。在跟人力资源总监沟通几次未果后,最终选择了跳槽。去一家小公司做行政人事助理,结束了我在奎奎的实习经历。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某某某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人口的一半左右。对于这么庞大的一个农村青年群体,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青年的生活状况和就业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凝聚起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提升农村青年的整体素质不可忽视。作为中央电大行政专业的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关注农村青年的学习问题,因此我想通过实地调查本县的农村青年,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为农村青年的学习生活等问题提供一些帮助与建议。为了具体掌握陆河农村青年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为农村青年学习需求情况提供重要依据,我在陆河县范围筛选了3名农村青年进行学习需求调查活动。
二、调查的过程与内容
1、调查主题:关于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调查
2、调查方式:此次调查是以问卷为主,以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
3、调查时间:2012年7月至2012年9月
4、调查对象:本县到目前为止未离开农村的20岁至35岁青年,初中、高中和大专毕业生各一名。
根据中共电大陆河分校的教学要求,我对社会农村青年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人数为3名,具体情况如下:
(一) 个人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性别和年龄:小叶,男,18岁;小黎,男,20岁;小刘,女,25岁
2、户籍:农业户口2人,非农业户口1人
3、现有文化程度:初中1人,高中1人,本科1人
4、现有政治面貌:团员2人,群众1人
5、婚姻状况:未婚2人,已婚无子女1人
6、现有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为4个的有1人,家庭成员为5个以上的有2人
7、现在工作状况:1人经商,1人待业,1人教书
(二) 学习需求现状
1、愿意继续学习的有:3人。
2、若愿意继续学习的,最希望提升学历的有1人;愿意参加短期培训的有2人。
3、希望提升学历层次为:中专1人;大专1人;本科1人。
4、希望提升学历,认为最适用的学习科类为:管理学1人;经济学1人;教育学1人。
5、认为最适用的学习方式为:业余学习3人。
6、希望通过的学习学校或机构:广播电视大学1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1人;自学考试1人。
7、若希望参加短期培训,认为最适合的学习内容为:经济学1人;市场营销1人;教育学1人。
8、若希望参加短期培训,认为最适合的学习方式为:中专技校组织的培训1人;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2人。
(三) 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1、有一份好的工作,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和质量。
2、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和设备,降低医药费用,扩大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让他们就医有所保障。
3、加大农村基础设设施和环境的建设,让在工作后有娱乐休闲的场所,以舒缓工作压力。
4、加大教育设施建设和减少教学费用,让收入较低的农村家庭子女也有入学和升学的能力。
5、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减少农村家庭的支出。
6、就业服务和培训费用有所下降。
(四) 对未来发展和学习需求的希望和要求
1、希望学一些有用的技能,礼仪和交际能力。
2、希望向高层次发展,让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3、希望有较安静的学习场所,通过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的学历和社会地位。
此次调查中,对农村青年生活现状和学习需求有了其本的了解,而且了解到现在农村的青年人群还是比较多的,有较多学历层次比较低的青年人都选择在家乡就业,但是农村的就业机会并不多,工作条件和薪资也和城市有较大差距。他们希望有机会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或自学考试,以提高自身的技能和学历,最终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三、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人对此结出了以下分析和建议:
(一) 农村青年家庭条件对继续学习深造的影响
就本县农村家庭收入现状来看,他们的低收入和教育培训费用是不成正比的。他们的家庭年收入平均在3万元左右,除了家庭的生活
支出,几乎无法承担再教育的费用。现阶段我国的物价上涨造成了影响,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生活负担,政府应妥善处理物价上涨造成的影响,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补助标准等,努力使低收入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培训机构也可以分费用标准接收学员,对农村家庭收入较低的学员以优惠,提高农村青年的学习机会。
(二) 农村青年对再学习的信心问题
在调查人员中,有年龄较轻,学历较高,对学习的信心比较足,希望在原有的学历上再继续深造;但相对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本领,也希望能通过其它培训机构进行学习一技之长;也有年龄较大,已有家庭,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可以在休息时间到培训学校安静的环境学习。
(三) 农村青年缺乏学习环境
在本县农村各种设备比较落后的环境中,学习环境和设施也是极其缺乏的,没有图书馆和学习活动中心,大多农村青年想要继续学习,却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是一个阻碍他们学习的因素。在当今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大背景下,除了搞好全日制普通学校学生学习条件的同时政府也应该把目光放在农村青年这个群体上,改善农村青年的再学习环境,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学习设施和环境。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大学生_20xx年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职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
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职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职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成都某企业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8份,主管级及职工级86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xx年1月
2、调查地点:某国有企业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职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职工认为,中高层管
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职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职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职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职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职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三)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职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大学生感恩母校,28%的职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职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职工反映某些职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职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职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职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职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职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职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职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
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职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职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职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职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力,而且要使职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职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职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职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篇2
一、该公司人才招聘的现状
当前,该公司还没有设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招聘人才,大多数都由总经理直接通过熟人推荐的方式来招聘人才。在面试前由于基层管理人员没有书面资料给予求职者介绍该公司具体的工作流程等详细说明,使得一些求职者对该公司能力的怀疑,也因为该公司没有大型企业的市场和资产等能力而选择了其他的企业,也是导致目前该公司人力不足现象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该公司在人才招聘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该公司在人才招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单独设置人力资源部门
该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重视性不够,忽略了人力资源部是现代企业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即使有,其日常工作也仅仅局限于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工作,没有行使到人力资源管理应尽的职责。
(二)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
该公司对人才的招聘较为随意,更多时候是在人手紧缺或者员工大规模流失的情况下仓促进行招聘,缺乏人力资源计划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对招聘结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对该公司而言,招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需要。
另一原因,因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民办高校的陆续出现致使应往届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所以该公司错误认为招到一个合适的人非常容易,反映在招聘工作中,思想上不重视,准备不充分,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结果往往导致招聘工作以失败告终。
(三)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
由于该公司在市场的弱势,竞争力不强。而大型企业在市场占有率、资产拥有量、品牌效应、薪资水平、工作条件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该公司无法与之匹敌。同时,该公司发展目标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缺失,也是造成该公司比较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的原因。
三、改进该公司人才招聘对策建议
(一)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
1、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计划,统计出所需要的人员的类别及数量。在现有的人员储备的基础上,编制出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有的放矢的组织招聘工作。
2、编制适合于岗位需要的职务。明确该职务是完成何种工作;应聘者为了胜任此项工作,必须具备的何种能力;企业将如何对此进行考核等。职务说明应该尽量描述清楚,避免由于不具体的信息带来的无效招聘者,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准备企业简介及招聘简章。招聘的过程一方面是企业寻找合适员工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的过程。企业简介、招聘简章等资料都是企业进行对外宣传的窗口,都代表了整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准备时必须凸显企业特点,以其优势来吸引应聘者。
(二)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
1、组织招聘小组。招聘录用的人才必须满足相关部门的需要,因此仅仅由人力资源部单独完成招聘工作是不现实的。应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联合各部门相关人员组建招聘小组,将招聘工作各环节进行细分,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此项任务。
2、应聘人员的选拔。应聘人员的选拔是招聘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主要有面试法、笔试法、情境模拟法等方式。在选拔过程中,招聘人员应该客观、公平的进行工作,确保在应聘者中筛选出最适合的人员。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该公司在企业声誉,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人才成长机会等方面都不如大企业,所以在招聘之前必须对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和知识体系进行详细的考虑与规划。把好招聘关,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招聘程序,公平公正,因岗寻才,宁缺毋滥。以选任“适合的人才”为原则,而不是期望的人才,要明白“适才比英才更重要”。另外,员工在开放平等的环境下展示自己的才能,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只有员工的个人利益在规范的制度下得到保障,才有助于员工之间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不仅能留住人才,更能督促员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效率的提高,又可以让员工在制度的保证下,对自己在企业的发展有更多的信心。一套科学高效的引进机制,要求用人单位在用人上注重学历但又不惟文凭,重视能力和个人品质,做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中找到用武之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人才
通过多种科学途径引进人才,例如人才市场、报刊广告、互联网、猎头公司、熟人推荐等都是有效的人才招聘渠道,对该公司来说一般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模式,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市场对于招聘普通管理、技术类人才有其简便快捷的优势,报刊广告渠道的优点是信息覆盖面广,可收到较多应聘资料,同时,可减少应聘的盲目性,缺点是广告费昂贵,费时较多,猎头公司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方面有其优势,但招聘效果与猎头公司的服务质素关系较大,故须对猎头行业作较深入的了解,对猎头公司的服务进行评价,寻找最合适的猎头公司。通过网络招聘是一个新兴的人才交流渠道,具有使用方便,反馈迅速,一个交费时间内不限使用次数的优点,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优势将会日益明显;从目前使用实际情况看,它的缺点是受上网人数与类型影响,以IT专业技术类、文职类、财务类及公共管理类等人才招聘效果较好。
四.人才的使用
五、调查总结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不断扩大,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人才的来去留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引进人才,管理好人才,留住人才,才是重中之重。
篇3
本人***,在xx公司生物(中国)有限公司财务部实习,并兼处理采购部的有关工作。
在财务部,主要负责帐单和凭证的核对,对金碟k3财务系统也有一定的接触。采购部方面,负责iso环境认证体系的建立。主要跟公司的供应商进行沟通,调查了解他们提供的产品(原料)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并负责环保协议的签订。
工作表现与收获
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做到了自觉、自律、自学、自新。自己虽是实习,但我以对正式员工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考勤、办公管理等规定。坚守xx公司人守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严于律己。
我不是学财会专业的,在财务部实习有一定的困难。但我做到了“心态归零”,通过自学、请教等方式努力学习财务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养成了持续“工作+学习”的意识。
在xx公司的收获在于体验到了其独特的企业文化。xx公司那种“创造顾客、贴近顾客、服务顾客、感动顾客”的经营思想,那种“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的理念,使我深深认识到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
自身存在问题
第一自己的财务知识有限,而同事们的工作繁忙。不能经常请教他们,以至很难对公司作出较大的贡献。
第二自己身兼两职,隶属于两个部门。有时不能很好的区分工作的主次轻重,工作效率不是特别高。
第三缺乏协调的技巧。因为身受“双重领导”,财务部与采购部同时需要我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我未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等两位经理协调后才开展工作。
第四未能积极地与公司高层沟通。常务副总曾对我----一个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到财务部工作表示关注,“双重领导”也不时发生小矛盾。但自己没有主动地与公司高层接触沟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除了收获、看见自身不足外,也凭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发现了公司存在的一些不足:
第一招聘录用不是非常规范。在体育中心的招聘现场,我递交简历说明应聘人力资源职位后,招聘人员互相交流“素质不错,不能做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位也行。”而未问我是否愿意服从调配,感觉自己没受到尊重。一百多人参加了复试,复试很简单就是“一分钟自我介绍”,然后追问一两个问题。这样很可能导致能力强但缺乏面试技巧者被筛选出去,或没能力但熟练掌握面试技巧者进入公司。不管出现哪种情况,对公司来说都是个损失。我曾参加过国家公务员面试,虽未能成功,但我比较心服,我觉的结构化面试是比较公平有效的。第二培训机制有待完善。为期一个星期的封闭式培训,感觉就像是在渡假。培训讲师大多是市场上很出色的人员,但上起课来明显力不从心。纪律比较松散,缺少激励士气的课程,未能形成一套规范的培训体系。我曾经在某保险公司接受两个月的培训,觉得保险公司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的方法都值得其他公司(尤其是销售服务型的公司)效仿。
第三人力资源战略似乎不符现代管理理念。xx公司每个月都开一个培训班,招聘大量的人员。与此同时,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员工流失。我深信留住一个老员工的成本要比招聘一个新员工的成本低的多。企业应该想办法留住人才,而不是不断地补充人员。
第四对新进员工的分配不尽合理。就拿我自身来说。我是学行政管理的,应聘时也说明了我的职业取向但却叫我从事财务工作。对公司而言,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对我而言,是自己的选择得不到尊重。我首先接受了公司的安排,并在财务部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财务毕竟不是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所在。在跟人力资源总监沟通几次未果后,最终选择了跳槽。去一家小公司做行政人事助理,结束了我在xx公司的实习经历。
总结在xx公司的实习经历。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感受,对自身而言都是极大的收获。xx公司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所学校,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一】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在当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企业。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员工培训在帮助公司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xx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07.08.
2、调查地点xx制药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推荐专题: 教师述职报告 年终总结报告 行政管理本科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