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小学体育四年级课本教材分析

2022-08-21 13:23:12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体育四年级课本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体育四年级课本教材分析》。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年的英语基础,一些常用单词都已经会说,但学生的基础不一,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本学期要使用各种方法,关注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减少差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本学期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教学目的任务:

本册英语中,我们继续学习介绍朋友们,学习如何表述正在进行的动作,如何表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与他人进行讨论。

1.能听读辨认语音,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词汇,句型,掌握语言材料。

3.能按要求会读,会说,听懂,会写日常交际用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4.能进一步感知理解语法,掌握初步的语法知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11个模块,内含一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练习。在本书中,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表达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将要做的事情,如何询问和说明能力,如何获得允许,如何谈论体育比赛和旅游等活动,如何表达数字13—20以及12个月份。

四、教材重点、难点

1、能掌握所学单词。

2、能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五、教学突破点和创新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一些新的语言现象,如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比较两个事物等。关于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和状态,要分阶段反复进行,要坚持大容量,长时间的输入。本学期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形成必需的应用语言的能力。

六、主要的教学措施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每一节课都要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教案,教学反思与教学随笔。

2、根据每一个单元不同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法与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空间表演,练习说所学的内容,让所学真正所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充分利用现代化各种教学手段,将多媒体、动画等学生喜欢的东西搬入课堂,丰富课堂,使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锻炼学生的表演、会话、合作等能力。

4、创设英语环境,建设有特色的英语校园文化,使学生所见、所闻处处皆英语,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英语、创造性地收信身边的英语学习资料,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六、预期目标:

1、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书写习惯。

2、发音准确、朗读流利,准确掌握书中的.重点内容。

3、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用语交流。

4、能够用简短的句子进行写作。

5、掌握所学的歌曲、韵诗等、

6、注重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突出兴趣激发。教学形式多样化。包括对话、歌谣、小诗、歌曲、游戏、绘画等。

7、重视双向交流,了解中西方文化。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对称物体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3、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4、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轴对称图形。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感知。

2、教材分析

(1)轴对称图形是图形运动教学的进一步深入。轴对称主要是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从而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教学设计主要是联系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此节内容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画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做好铺垫。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学生会判断轴对称图形;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体验过“图形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和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本单元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平移,教学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积累更加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动手操作,与同桌探讨交流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4、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展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降低了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一个图形有多个对称轴时,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找出所有的对称轴,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准备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轴对称图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许多有趣的图片,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这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吧。(出示课件)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图片,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么?

生: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抽学生进行表达。

师:同学们发现了他们的可以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共同的特征,但它们还有一些别的特征,同学们发现没有?我希望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能发现这一特征。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探究新知

1、系统认识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

师: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老师这准备了一个小实验,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实验。课件展示小实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指导学生用双手体会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

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同学们,现在给你们一个图形,你们会不会对折?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对折一下,看能不能完全重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是怎么对折的。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通过对折我们发现长方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发现同学们非常聪明,很快就得出了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正方形呢?怎么对折,你有几种方法?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片对折,同桌相互说说,你是怎样对折的。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通过对折我们发现正方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正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2、练习巩固

师:我们找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别的图形你会找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纸片观察、对折,看看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学生分组实践、讨论和交流。

师:走近学生,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将本小组实践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师:用手展示怎样快速的找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学生先观察,然后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完成书上练习,之后集体订正。

三、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四、展示课件,给出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请用刚才的方法判断,这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展示情景图)

师:观察方格中的松树图,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话找出对称轴。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它是轴对称图形,DG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通过对称轴对折能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从这幅图我们知道A和A是一组对应点,B和B也是一组对应点。那么请同学们观察,图中A和A有怎样的关系?

生:点A和点A分别在对称轴的两旁,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3,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3

师:那么请同学们看看点B和点B。

生: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

师:对应点A和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么?对应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么?

生:学生观察,并回答

板书: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师:连接图中点A和点A,你看对称轴和对应点的连线怎样? 连接B和点B,他们的连线和对称轴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点A和点A的连线于对称轴垂直。

师:连接图中点B和点B,点E和点E也是这样么?

生:(小结)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巩固新知

师:练习下面各题。

观察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的画出对称轴。

找出图形中的对应点(三组),分别说说,他们到对称轴的距离。(学生练习巩固新知)

五、知识小结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 )=( )

0.02+0.02+0.02=( )×( )=( )

( )×( )=( )+( )+( )+( )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文具店

第四篇:小学体育四年级课本教材分析

小学体育四年级课本教材分析

(身体活动、身体娱乐、身体表现)

一、指导思想

1、 简单介绍关于课改精神的理解

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根据学生特点、实际、注重个体,尊重平等;全面发展(德、体、心、智、社会)。

2、教材设计如何体现课改精神

教材载体不是固体挤占空间,液体互相融会,调味要适当、适机。 设计教案导向可以取舍、拓展。

3、实际操作中教师的对策

鼓励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给学生以尝试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积极参与、引导学习。

二、四年级课本中教材分析: ★身体活动 教材1:走和跑

教材:30米-----50米快速跑

25米2分钟往返跑

各种非直线跑

障碍跑、跑的知识(马拉松)

设计要求:

1、掌握简单合理的技术要求;

2、各种辅助练习

3、反复练习;

4、承受生理负荷促进体能发展

5、关注成长记录 P3----P4

A、不倒翁、驾马车、1)起跑移重心练习;2)合作学习相互帮助 B、击掌追逐跑

对面站立1—2—3--,一个跑,一个追。 C、 起跑30---50米,成绩作好记录; D、 弯道跑: 简单的知识:

1)弯道跑时,身体要向跑道内倾; 2)左臂摆臂幅度要增大; 3)右臂摆臂幅度要减少。

E、放手帕或报纸的迎风跑和顺风跑

(试将不同大小的手帕或报纸放在胸前跑! 怎样使它们在跑动中不掉落?)

1

F、25米2分钟往返跑

既要有一定的速度,又要在绕行时灵活自如! H、马拉松跑:(体育文化)

1、由来;

2、距离(

42、195千米;

3、学生每天跑多少?(200米做到循序渐进、结合运用数学知识)

I、障碍跑:教师给学生一定的器材,让学生自己设置障碍跨、跳等多种方式来越过多种障碍。 教材2:跳跃

教材:支撑跳跃(跳上成跪撑----跪跳下)

跨越式跳高

急行跳远

设计要求:

1、学习与方法的学习(保护、丈量)

共同点:落地

2、如何做到轻巧落地,动作漂亮。

3、做好准备活动;

4、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5、支撑时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关心帮助同伴,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步骤:★原地起跳 ★3步起跳 ★5步起跳 学习方法:1)如何丈量成绩距离

2)你会帮助同伴丈量成绩 支撑跳跃:1)利用跳箱进行各种练习

2)各种跳与跳的组合练习

3)器械辅助练习及分解练习

4)支撑跳跃的保护与帮助

5)支撑跳跃及组合练习

跳高:选择适合自己的助跑方向和助跑距离、速度,是跳得高的重要因素。(助跑------起跳------过杆---落地) 1)决定助跑方向 2)各种形式的跳练习 3)跨越式跳高

跳远:(助跑-----起跳-----腾空---落地)

想要有那么漂亮的空中动作,就得有较长的助跑距离,跑动速度也要快。1)各种助跑、起跑练习 2)越过一定高度的橡筋 3)踏板板起跳练习 教材3:投掷---实心球前抛

实心球后抛

垒球掷远

设计思路: 左右均衡练习

1、要重视对称练习,左右手练习

2、注意安全(海绵球、废报纸)

卫生习惯

3、利用可乐瓶,做投、滚等各种各样的练习。

实心球练习:p 11—12

1、一定距离抛接练习

2、头上传接游戏

3、原地站立与走步前抛

4、跪地前抛

投垒球的方法:

向--前--后

向--左--右

跪--投掷

卧掷

肩上投掷。

教师提示:原地向前走几步投垒球,投掷时出手的速度和适宜的角度是关键。

P-- 13

1、跑、跳、投综合练习 1)跑投练习 ;2)跳跑练习;

3)接力跑与传球互动练习:4)迎面接力

2、跑的游戏:1)快快跳起来 ;2)踩尾巴 ;3)钻上洞越岭

3、跳的游戏:1)撑骆驼(高度自定

连续跳背接力)2)跳竹 3)跳龙门(跳长绳)

4、投掷游戏

1)攻防堡垒:方法A、在规定的时间内击倒“堡垒”多者为胜; B、击倒所有“堡垒”。用时短者为胜。

2)打龙尾:注意保持“龙形“很重要!被打中的“龙尾”要求迅速跑至“龙头“,保持”龙形队伍。 3)投准练习4)投远练习

5、跑跳投综合练习P17 1)星球大战

要求:各种可以投掷的物品,都拿来试试

规则:左右手都可以试试。规定的时间一到,哪一方的场地内器材多就算输 2)夺球战

规则:除了“篮扳”是可以动的,其他规则都和打篮球差不多。 ★

探究旅程

注意: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废物”都可以用作游戏的器材

3

想一想、做一做

可乐瓶

装沙子→沙球 空可乐瓶→投掷

空可乐瓶→跑道、保龄球、做操 报纸→投掷、跑(贴在胸前)、立定跳。

△、简易滚保龄球 △跳(兔跳、蛙跳) △跑道、搭图形、搭字 ★身体娱乐

4、支撑与悬垂 p—17

教材:悬垂(各种悬垂表演、倒悬垂)

支撑移动

设计思路:

1、通过合理的方案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

2、培养合作精神。

悬垂:重心在支点以下的当中称为悬垂。 支撑:重心在支撑点以上的动作称为支撑。 方法p19--20:

1、拍“手”欢迎

2、钟摆的摆动

3、空中弓箭步

4、空中芭垃舞

5、倒悬垂

5、攀登与爬越:p22—2

3教材:爬行、爬越肋木架

设计思路:通过合理方案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乐趣。

方法:爬杆、爬越体操垫、爬越肋木、蚂蚁搬木头等

6、民族民间体育p24--26

教材:跳绳、滚铁环、毽子 设计思路:创设条件欢乐练习

跳绳:1)同侧跳长绳

2)双人跳绳(一带一)

3)向后摇跳绳

4)两臂交叉跳绳

5)双人跳绳(2人同时摇、同时跳)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合理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刻苦锻炼。记录好自己的成绩。

滚铁环:方法:1)滚园形 2)滚曲线 3)滚直线4)自由推

5)设障碍推

毽子:1)踢毽比高、比远

2)两人对踢毽子 3)作业手交换拍毽

4)胯下拍毽

5)下蹲拍毽

攀爬组合练习:1)爬墙比高

2)爬过跷跷板

3)攀爬架练习 4) 推小车 注意:器材有些可能没有,但根据接近或相应的器材料开展活动。

绳环综合游戏:1)组合练习

2)双人跳绳→切铁环→套上铁环以开火车的方式返回

3)三对三拍毽比赛

4)挪圈快走

5)拉圈比赛等。 探究旅程:

身体表现:p31

7、滚翻:

滚翻与韵律活动,能很好地锻炼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并逐步使我们掌握在活动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造型游戏是展现丰富鲜血力的好机会,练习时通过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启发,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创造灵感。

方法:1)摇啊摇

2)侧滚翻

3)连续前滚翻

4)前滚翻接后滚翻

5)连续后滚翻

6)后滚翻过圈

7)远撑前滚翻

8)前滚翻接抛球

9)后滚翻接跪跳起

自我评价:

8、韵律活动:p34—35

设计思路:简单易行。一看图解就知道。

垫上操:头部、上肢、扩胸、前踢腿、后踢腿、整理

9、少儿拳击操:左右移动、上步勾拳、侧步直拳、并步侧踢、 整理

设计思路:体现阳刚之气,配合刚劲有力的呼号或音乐,做操的效果一定更好。

10、队列队形p36:

教材:1)看齐

2)原地变换队形

3)行进间队形变换 要求:上体正直,摆臂自然,精神饱满,步幅均匀。

整齐划一,严格要求。

11、集体舞p37

5

教材:简单的舞步

设计思路:1)注重自我体验,表形内心的感受。

2)简单的能培养韵律感、节奏感,正确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

1三、补充说明

1、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使用

2、探究旅程的把握理解

3、整篇知识点的体现与学生反馈。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推荐专题: 小学体育四年级课本教材分析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