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蒙特梭利数学展示页教案: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

2022-08-21 13:20:2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蒙特梭利数学展示页教案: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蒙特梭利数学展示页教案: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

第一篇:蒙特梭利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 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的操作。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都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4、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quot;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附:蒙台梭利关于"生命与环境"关系的描述: "整个环境(颜色与光泽、形状的调和等,儿童周围的全部)具备了吸引儿童的性质这种情形与自然界中,花朵与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来吸取藏在花朵中蜜一般" "这瞬间,儿童会用耳朵倾听最能刺激他活动欲的事物。就像在草原上的花朵会竭力以香气色泽来吸引昆虫,而昆虫为了生存也必须尽力去寻找花朵一般"----《童年的秘密》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蒙氏教师的物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机警、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五、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共同点与不同处 共同点

1、以儿童为中心

2、充满爱心,敬业精神

3、尊重儿童,不体罚

4、具有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

5、严于律已,做示范

6、注意发展幼儿潜能兴趣

7、重视家庭教育

8、创设温馨的环境

9、善于评价,改正不足 不同点: 蒙氏教师 传统教师

1、个案指导,详细纪录

2、正面引导,积极辅导

3、尊重的多,不做过多干涉

4、引导者,辅导者角色

5、让幼儿自由选择支配时间

6、让幼儿宽松自由,自我超越

7、心境平和,全身心投入

8、根据需要创新教具

9、引导孩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10、让幼儿放开自我发展

11、平等的爱

12、爱心,耐心,尊重融于行动 集体巡回指导,一般纪录强调负面行为多把自己的能力强加给幼儿权威角色浓让幼儿随着教师走评比的多,制造竞争氛围忙于其它,不能静心集体购置玩教具说的多,教的多保护多,限制多偏爱现象多说话多,帮助多,替代多

六、仅有一次特别的生命力 掌握幼儿的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 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 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 王家上个月搬家,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涕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不能安静。 上述现象,是否在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似曾相见?可惜许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就是觉而不察,亦或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至错失了幼儿独有的生命力。何为敏感期? 孩子人呱呱落地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头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三、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九、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quot;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的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心灵的火焰 蒙台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孩子,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以避免错失一生仅有的一次特别生命力

第二篇: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心得

07年4月,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将满3岁的儿子送到了机关幼儿园蒙特梭利班,两年来在蒙氏班在3位老师细心教育和呵护下,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不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孩子的视野。

蒙特梭利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的开发,从游戏中学习,获得乐趣学到东西。而且有些东西在实践上也得到了运用,使我内心感触很大。我觉得蒙特梭利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教会我们怎样能更快的进入到孩子的世界里,了解孩子的想法。 蒙氏教育的灵活性、多样性、科学性、独特性使我的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受到了更加广泛的教育。他以引导求知的方式为主,尊重孩子的好奇性、创造性,老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孩子探索并校正其认识的方向。老师根据孩子的爱好、兴趣、性格制定了相应的教育计划,把 孩子分成几个层次来使用教具,在参加几次班里的亲子活动中看到在老师展示完工作后,孩子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独立完成,老师扮演协作者的角色。当孩子把工作完成后,老师会做出相应的评价,孩子们也为自己能独立完成工作而感到自豪。

蒙氏教育还注重孩子品德、礼仪教育,使孩子懂礼貌、有

爱心。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儿子对我说:妈妈,我看见一个(只)可怜的小狗,妈妈它够可怜的了,(我很吃惊,儿子会用可怜来形容它)。我看了一眼儿子,见他眼中饱含泪水。就说:你想养它吗?他说嗯。我说不行啊,你现在太小了,不能养它,等你10岁了妈妈就让你养。你可以去送点吃的给小狗好吗?儿子很不情愿的点点头。我感到很是欣慰,虽然他很不情愿,但我也很高兴,这在以前他定要大哭大闹的。这说明儿子理解了我,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爱心,作为妈妈我很感动。

在这两年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全家都感谢蒙五班的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同时也为他今天的成长感到欣慰,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他成长为一位独立自主、懂礼貌、有爱心的好孩子,在他的幼儿园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值得留恋的金色的童年。

2009-10-13

隋耀漾家长

第三篇: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特梭利教学法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了,也就记住了; 我做了,也就理解了。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风行欧美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方式之一,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台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她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蒙台梭利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的素养,配合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设计了各种教材、教具。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建构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台梭利教学法经百年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教具不断的丰富,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 玛利亚•蒙特梭利(1870──1952):玛利亚 蒙台梭利博士1870年诞生于意大利。 1896年,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土。1907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是幼儿教育之母。她倾其毕生精力观察研究幼儿,著有大量著作。蒙氏之重要著作有: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 Anthropology)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Monteori Method)蒙特梭利手册(Dr.Monteori`s Own Handbook)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Advanced Monteori Method)童年之秘(The Secret Of Childhood)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 )发现儿童(The Discovery Of Child )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 In education)家庭中的儿童(The Child In family)

二、蒙特梭利十大教学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特点,视儿童为与成人有别的独立个体,有如毛毛虫和蝴蝶在形态上不一样 2、不教的教育

六岁前的幼儿还没有认识、辨异的能力,不适合说教的教育。因此蒙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训练着手,在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我教育。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零到六岁的幼儿随着成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称为 “ 敏感期 ” 若在此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让儿童顺着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学习良机。

4、教师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在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 5、着重智慧的品格的养成

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意义是在帮助幼儿的生命完美成长。因此,蒙氏极力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入小学准备,而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

蒙氏科学幼教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让儿童寻着内心的需求,自由的专心工作。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专心时刻如果被打段,会养成孩子虎头蛇尾的习性。反之,这种经重复练习而延长工作的时间,则能培养孩子重要的良好习性 —— 专心和耐力。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儿童会彼此模仿、互相学习,并可养成儿童兄友弟恭、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 “ 教 ” 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主旨在诱发儿童由浅入深的自我重复操作发展到自我教育。

9、摒除奖惩制度

蒙特梭利经长期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奖惩并不在乎,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人主控儿童的一种手段,蒙氏教学则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意愿与需求。 10、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方式呈现出来

基本能力(养成和塑造基本品格):专注、独立、秩序、坚持、合作、宽容、创造、毅力 基本内容:观察、判断、鉴别、识别、归纳、推理、逻辑分析

蒙氏科学幼教以循序渐进的自我教育方式训练儿童,因此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学习成果,但确常以爆发的力量突然显现内在心智的成长。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内容:

(一)有教具的五个中心内容: 1、日常生活练习

在社会及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当儿童学会自己独立做人人都在从事的工 作时,他 会自立起来,并确立自信,体验到自我成长的喜悦。通过日常生活练习培养孩子的:专注、独立、秩序、坚持、合作、宽容、创造、毅力等基本品格。 基本动作:步行、坐、站立、拿、搬、放、绞、倒(移、注)、摺、切、剪、贴、缝、编、捏、夹、旋、撕、擦、(敲)、卷、削、拉、揉等。

社会行为:门的开关、打招呼、应答的方法、与他人接触的方法、感谢与道歉、递交物品的方式、咳嗽、打喷嚏、打呵欠的方法、轮流使用户外设施、团体游戏的规则、敬茶的方式、工作的观察方法、打电话的方法、问路的方法、洗手间的使用方法、慰问病人、介绍的方法、车中的礼仪、交通规则、敲门的方法、入席的方式、穿拖鞋的方法等。

对环境的关心:工作的准备(搬运地毯、卷地毯、清理地毯)、扫除(打扫室内、掸灰尘、擦洗桌子、擦洗窗户)、擦金属器具、洗涤、熨斗的使用方法、剪枝、点火、熄火、餐桌的准备、庭院工作、植物栽培、照顾小动物、洗餐具、整理橱柜、摘蔬菜等。

对自己的照顾:整理携带的物品、东西洒落时的处理、照镜子、梳头发、擤鼻涕、衣服的穿脱、穿鞋、脱鞋、鞋的整理保养、洗手、衣饰框、衣服的折叠方法、刷衣服、漱口的方法、刷牙的方法、擦脸的方法、剪指甲的方法、擦汗的方法、洗脚的方法、洗澡的方法等。 2、感觉教育

使感觉器官发达,加强其机能的敏感性,以正确的了解环境中的情况,透过感官训练,培养孩子观察、判断、鉴别、识别、归纳、推理、逻辑分析,达到促进智能的发展,建立智慧和人格的基础。

视觉教具:圆柱体组、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色板、几何图形嵌板、几何立体组、构成三角形、二项式、三项式

触觉教具:触觉板、布盒、温觉筒、温觉板、重量板、实体认识袋、几何学立体 听觉教具:音筒、音感钟 味觉教具:味觉瓶 嗅觉教具:嗅觉筒 3、语言教育

双亲遗传给儿童的是语言的学习能力,语言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学来的。通过语言教育孩子可以达到: ① 能够明白别人说话或故事的内容。 ② 能够表达自己的经验或所想的事情。 ③ 能够正确使用日常生活的必要词汇。

④ 满足儿童书写的需要,培养正确的技巧与能力。

喜爱阅读图书或视听觉教材,发展想象力;培养丰富的情操。 4、数学教育

孩子通过操作数学教具建立数学心智,学习数概念,认识 1-1000 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学习四则运算等。 建立 1-10 数量概念: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与纺锤棒箱及数字与筹码。 认识十进法的基本结构:金色串珠和数字卡片。

建立十进位法的加减乘除概念:金色串珠加算、乘算、减算及除算; 邮票游戏加算、减算、乘算、除算; 彩色串珠加算、减算、乘算。

认识 1-1000 连续数的:塞根板、100 连续数板、100 串珠链与 1000 串珠链 四则运算 加法板、乘法板、减法板、除法板 „„„„ 5、文化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学习文化的能力发始于三岁左右。她主张充分利用幼儿这个易于吸收文化的时期以使他们牢固地把握其民族与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的本质。

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数学等都能够在不改变其性质的状态下,有效地对幼儿实施。

(二)、蒙台梭利教育五个中心内容以外的教育内容

有人认为蒙台梭利教育中 “ 具备陈列教具的环境 ” 即是教育内容的全部,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蒙台梭利说: “ 教具决不能成为世界的替代物 ” ,它不过是协助儿童 “ 征服世界的文化 ” 的工具, “ 是通向世界的钥匙 ” 。仅依靠教具是不可能胜任儿童教育之全部的。 教具以外的教育内容:

( 1 )健康、体育

儿童甚具活动性。对儿童的活动欲望不仅不能制止,还要予以鼓励,必须引导儿童能够独立地从事他想做的活动。如日常生活中的活动、照顾自己、照管家务、园艺及手工、体操练习、韵律动作、户外活动。 ( 2 )道德与情操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道德教育必须奠定所有教育的基础。蒙台梭利说: “ 我的教育方法即证实人类是性本善的。我们必须追求的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积极培养儿童的智慧与良知的感受性。 ”

蒙台梭利认为: “ 人必须尽可能从孩提时代起就使区别善与恶的感受萌芽发展。就人类而言,透过爱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良知的举动非常重要。 ”

“ 幼儿具备秩序的敏感期。在这一敏感期内,对秩序的喜欢及其习惯的养成成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 蒙台梭利重视道德教育,但却没有设计适用于道德教育的任何特定的教具。 ( 3 )美的教育

蒙台梭利似乎没有为了美的教育而考虑使用特别的教具、美术教育的特定教室、特定的时间等。她认为预备好的环境中有秩序的生活即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各个蒙台梭利教具的 “ 艺术之美 ” 是期待着儿童在使用教具工作时自然而然的进行了美的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音乐教育的基础由旋律和韵律活动、乐器弹奏、识谱和记谱三部分构成。但即便没有全部具备这三个部分,但只要存在其中一个,即可完成完整的音乐教育。 ( 4 )社会教育

有人认为蒙台梭利轻视社会教育而偏重个人主义,但恰恰相反,在这一点上,蒙台梭利幼稚园所收到的教育效果高于其他传统幼儿园,而且方法也比后者确实。 ( 5 )和平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 “ 人类的发展不仅指单纯的人的自然发展 ” ,必须 “ 同时意味着人性的发展 ” 。为了世界的和平必须依赖人性发展得非常优秀的 “ 新人类 ” 出现,这种 “ 新人类 ” 的出现只有从幼儿的教育开始着手才能实现。 ( 6 )想象力与创造力

蒙台梭利对人类所具备的想象力的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但蒙台梭利力诫对幼儿想象力进行过高的评价,警告防止片面强调想象力而引导儿童 出现精神发展的偏差。她认为想象力必须以现实的物质为基础来加以培养。创造力的培养必须有优美、秩序井然且现实的环境,同时给予儿童自由的空间。

第四篇: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

蒙特梭利教育法是风行欧美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方式之一,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她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蒙特梭利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的素养,配合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设计了各种教材、教具。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建构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特梭利教学法经百年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教具不断的丰富,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蒙特梭利十大教学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特点,视儿童为与成人有别的独立个体,有如毛毛虫和蝴蝶在形态上不一样。

2、不教的教育 六岁前的幼儿还没有认识、辨异的能力,不适合说教的教育。因此蒙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训练着手,在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

,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我教育。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零到六岁的幼儿随着成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称为“敏感期

”若在此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让儿童顺着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学习良机。

4、教师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在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

5、着重智慧的品格的养成 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意义是在帮助幼儿的生命完美成长。因此,蒙氏极力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入小学准备,而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 蒙氏科学幼教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让儿童寻着内心的需求,自由的专心工作。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专心时刻如果被打段,会养成孩子虎头蛇尾的习性。反之,这种经重复练习而延长工作的时间,则能培养孩子重要的良好习性—专心和耐力。

7、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儿童会彼此模仿、互相学习,并可养成儿童兄友弟恭、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教”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主旨在诱发儿童由浅入深的自我重复操作发展到自我教育。

9、摒除奖惩制度 蒙特梭利经长期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奖惩并不在乎,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人主控儿童的一种手段,蒙氏教学则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意愿与需求。

10、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方式呈现出来基本能力(养成和塑造基本品格):专注、独立、秩序、坚持、合作、宽容、创造、毅力 基本内容:观察、判断、鉴别、识别、归纳、推理、逻辑分析 蒙氏科学幼教以循序渐进的自我教育方式训练儿童,因此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学习成果,但确常以爆发的力量突然显现内在心智的成长。

1、玛丽亚.蒙特梭利是谁?

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当她在1952年辞世时,已备受世界各地的瞩目与尊重。

2、她为何要提出[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特梭利女士经过多年科学化的观察,她发现传统学校在下述两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

:一是孩子的学习开始得太晚;二是孩子被迫融入以大人尺度为基准的世界。因此,她的教学法特别着重在提早发觉孩子的潜力,以及创造一个完全配合孩子学习需求的环境。

3、什么是[蒙特梭利教学法]?

它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以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孩子的需求与学习能力。当孩子在0~3这段无意识学习状态时期,完全未受成人影响之前,是他的学习力最完整的时期。因此,当孩子置身在一个透过感官及动作从事学习的预备环境中(教室)时,他的需求、欲望和潜力便自然流露出来了。

4、[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5、请为[敏感期]举例说明

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此外在孩子生命中的头几年,他还会对秩序、精确的动作、感官的刺激、和人相处等,显露出同等强烈的热爱,蒙特梭利博士称这些现象为 [秩序敏感期]、[动作敏感期

]、[感官敏感期]以及[社会性发展敏感期]。 由于孩子的脑部发展是在八岁时完成的,蒙特梭利博士所观察的敏感期都是在此之前出现。而这些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敏感期,也已被近代有关脑部结构及发展的研究所证实。

6、蒙特梭利教具背后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每一种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导向的教具;它们均依循同一个设计原则:带领孩子不自觉地从简入繁、从具体到抽象地学习。所有教具的设计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检查错误;因此,当错误产生时,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觉到,还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帮助而改正过来,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确保孩子在每一个学习阶段的成功。这种「能力产生信心、信心再产生能力」的循环,将会推动孩子不断的求知欲及工作欲望。

7、蒙特梭利教学法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发展期创造力?

特梭利博士深信,孩子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对真实事物认知的累积上;而其创造力则是从孩子对周围真实事物的种种印象中所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孩子拥有了对真实事实的印象后,才有可能发展出有意义的创造力。

8、在蒙特梭利教室里,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否得到应有的重视?

蒙特梭利博士确信,在孩子尚未具有完整的自我意识之前,太强调其社会性发展是徒劳无功的。因此,蒙特梭利的学习活动会以协助幼儿展露自我及发展潜力为先。只有在孩子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不同于别人时,他才会知道如何善用和他人分享、合作及互相尊重的机会。

9、混龄班的益处有哪些?

在满足每一位孩子因个别发展而产生的个别需求方面,混龄班的灵敏度比传统的分龄班要高出很多。同一位孩子,也许在某项学习上需要和比他年长的同伴一起工作,而在另一项学习上,则和较年幼的孩子一起比较妥当,但是,他还是需要和同年龄的孩子相处,才符合本身的社会化。也只有在混龄班的架构下,孩子才可能拥有以下的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依照自己的速度进度、独立地工作或是寻求同伴的合作

10、蒙特梭利教室一班应有几位学童?

蒙特梭利教室一班通常可以容纳30--35位的幼儿。只要孩子之间的年龄层差距适当,而孩子们又具有足够的独立性,孩子互为彼此的老师将可成真。

11、老师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老师担任的角色包括:引导者、观察者、教室环境的维护者,并且让孩子透过本身的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机会。老师费心地准备教学环境,加入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孩子兴趣的教材,而删除对孩子学习形成障碍的成分;她示范教具操作的方法

,鼓励孩子亲身去尝试;时常观察孩子的工作,协助孩子克服困难,并在需要的时候,重新调整孩子的注意力或兴趣点。

12、什么是蒙氏教育的自由观?

[自由]是蒙氏教学的一个终点目标,而不是一个起始点。一个真正自由的孩子已经能够慢慢展现潜能,

比较喜欢自行思考解决问题,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能够请求协助,并且接受指导。一个不能自律、未经琢磨的孩子并不自由,他不但是随自己内在欲望所控制的奴隶,而且还会过度地依赖别人。一个真正自由的孩子,长大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位自由的大人。随心所欲并不能让他自由,教导他如何去做正当的事才能让他明白自由的真谛

13、什么是蒙氏教育的纪律观?

蒙特梭利所谓的纪律是一种[内在的自律]----这是发自孩子对蒙特梭利工作的兴趣而培养出对自我的行为控制。蒙特梭利博士曾说过,很多所谓缺乏自绿的孩子,实在是因为缺乏适当的激励而心生挫折;如果把他们放在她所预备的蒙特梭利环境里,假以时日,应该会快乐些,也可学会些许的自我控制。

14、几岁是孩子恰当的入学年龄?

理想的年龄是三岁。年龄稍长的孩子恐怕已错过许多宝贵的[敏感期],而无法蒙氏教育所能给予的最佳训练。

15、学龄前的幼儿教育是不是一项好的投资?

现代教育家已经了解:不良的学习动机和工作习惯根源于孩子早期的学习经验和环境

。如果幼童自然流露出的学习欲望受到适时的鼓励与满足,就能奠定日后成功的基础。

16、蒙特梭利教师师资培训的内容为何?

蒙特梭利师资训练中心遍布世界各地,内容包括理论课程、熟练教具操作、教室观察

,以及实习经验。部分训练中心也在假期中开设研习班。

17、在中国的蒙氏教育推动者,是否熟悉现今幼教界的最新实验与发现等信息?

沿袭玛丽亚.蒙特梭利的实用和实验教学传统,蒙氏教育者应该熟悉并且幼教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老师应该与其它领域的教育家互相交换意见,并且更要鼓励蒙氏教师去学习对本身或学校有益的课程。如果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但能让孩子受惠,更与蒙氏教育精神相契合,老师就应该将它们带进教室里。

18、家长应该如何与蒙氏教育相互配合?

家庭不应该是学校的延伸。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爱互重的亲情关系就是孩子日后成长最需要的根基。孩子在学校的活动可以用下列的方式加强:允许孩子参与家事活动,让孩子更方便自我料理,偶尔放慢并迎合孩子的生活步调,忍受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及维持一致的管教方式。蒙氏教育的目的旨在于:协助孩子发展各方面的潜能、基本常识、思考方式、人格教养,以及培养孩子天生的学习本能。

第五篇:蒙特梭利

1、 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 "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 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 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 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 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 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 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 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 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 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 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的操作。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都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 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 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 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4、 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 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 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 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quot;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附:蒙台梭利关于"生命与环境"关系的描述: "整个环境(颜色与光泽、形状的调和等,儿童周围的全部)具备了吸引儿童的性质这种情形与自然界中,花朵与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来吸取藏在花朵中蜜一般" "这瞬间,儿童会用耳朵倾听最能刺激他活动欲的事物。就像在草原上的花朵会竭力以香气色泽来吸引昆虫,而昆虫为了生存也必须尽力去寻找花朵一般"----《童年的秘密》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 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 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 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 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 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 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蒙氏教师的物质

1、 谦卑的态度

2、 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 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4、 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 是家长的沟通者

6、 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 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 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 机警、思维敏捷

10、 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11、 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五、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共同点与不同处 共同点

1、 以儿童为中心

2、 充满爱心,敬业精神

3、 尊重儿童,不体罚

4、 具有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

5、 严于律已,做示范

6、 注意发展幼儿潜能兴趣

7、 重视家庭教育

8、 创设温馨的环境

9、 善于评价,改正不足 不同点: 蒙氏教师 传统教师

1、 个案指导,详细纪录

2、 正面引导,积极辅导

3、 尊重的多,不做过多干涉

4、 引导者,辅导者角色

5、 让幼儿自由选择支配时间

6、 让幼儿宽松自由,自我超越

7、 心境平和,全身心投入

8、 根据需要创新教具

9、 引导孩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10、 让幼儿放开自我发展

11、 平等的爱

12、 爱心,耐心,尊重融于行动 集体巡回指导,一般纪录强调负面行为多把自己的能力强加给幼儿权威角色浓让幼儿随着教师走评比的多,制造竞争氛围忙于其它,不能静心集体购置玩教具说的多,教的多保护多,限制多偏爱现象多说话多,帮助多,替代多

六、仅有一次特别的生命力 掌握幼儿的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 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 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 王家上个月搬家,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涕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不能安静。 上述现象,是否在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似曾相见?可惜许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就是觉而不察,亦或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至错失了幼儿独有的生命力。何为敏感期? 孩子人呱呱落地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头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

一、 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三、 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四、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 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七、 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 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九、 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quot;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 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 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 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的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

推荐专题: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