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有效作业的设计与研究总结(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有效作业的设计与研究总结(合集)》。
《小学生有效作业的设计与研究》课题总结
中年级语文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情况,理论学习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现将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探索出了作业设计的一些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设计作业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目标正确,才会少走弯路。众所周知,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它是检测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认为,设计作业内容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而且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且题目的针对性要强。
(二)作业设计的内容体现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
重视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生动形象的趣味性练习之中。这样就 “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想跃跃欲试,如此一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
2.实践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我们认为,语文作业设计还应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眼、口、手、脑并用,知、情、意、行统一,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效地提升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3.开放性原则
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的学科。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立足于课本,着眼于课外,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开放性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4.综合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作业时,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此外还应体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淡化学科间的界限。
(三)作业设计的形式丰富多样
传统教学中,常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独自去完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且他们做作业时,无交流可言,还缺乏情趣,长此以往,学生不由自主地将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并逐渐产生望而生畏的情绪。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要想让他们在生活中享受做作业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要做个教学的有心人,精心设计作业的形式,使学生对作业产生一种亲近感,进而增强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到一年的尝试与探究中,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作业评价讲求策略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不仅能激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因此,教师在讲评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讲究评价策略,激发和升华学生的作业兴趣。
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改变了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业原来对好多学生来说是一件无奈甚至是可怕的事情,但课题实施后,不少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完成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完成。正如有位同学在完成作业后的感想中写道:“以前一想到作业就会有无名的烦恼涌上心头,因为那些 “大块头”作业,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觉得那些作业也没什么意思;不完成作业呢,又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和老师的批评。现在可好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作业。更新鲜的是,有时我们在快乐地做着游戏,等游戏结束了,老师却告知我们刚刚完成了一项作业,尽兴的我们居然一点儿也不知道。”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种变化,积极性极其高涨。
2.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悦纳自我。 3.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多方面的素质
作业设计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课题实施过程中,很多学生能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学生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不仅有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有关音乐、美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在自出自做这类自主性作业的设计中,学生不仅要出好题,还要学会自己设计排版、总体规划等等,因而增强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另外,因为要进行讲评和交流,又大大增强了归纳、概括和相互之间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我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由于本组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不是很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小学生课外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一、开题立项
稳步推进
1、研究背景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习情感、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从课外作业的现状来看,并不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一是全由老师布置、批改、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二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统一作业内容;三是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的书面抄写作业多。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导致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致使学生对学习索然无味、敷衍了事。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作业效率可想而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改变学生课外作业中的这种现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增强课外作业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鉴于以上认识,我校决定: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从课外作业的设计、批改、评价等环节着手,进行“优化课外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的研究。
2、概念界定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课本剧表演、手工制作、读书笔记实践活动等。如此丰富的作业形式,一定有合适不同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
3、课题理论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对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都作了较为新颖的阐述和规定,但对于占据学生学习活动近三分之一时间量的作业活动却没有说明。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众多目标,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要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完成的练习,对教师而言它就像一把尺子,既可以反映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又可以衡量某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所以新课程改革得更关注作业的优化设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课外作业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优化课外作业的措施更有效。(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切实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跟踪分析,及时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二、创新工作
研究有序
1、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优化课外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的开题、宣传、立项等工作。特别邀请了教研室的陈文主任参加了本课题的开题仪式,并对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措施给出了十分中肯的修改意见,使课题的研究有了良好的开端。
为了能使课题工作顺利展开,课题组长对组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让大家各负其责,朝着研究目标努力。为了让课题研究更有成效,课题组长还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并让组员认真学习。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研究制度。
为了做好“优化课外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组员积极听取有关“减负增效”的专题讲座,广泛收集相关资料,阅读了相关书籍并且上网查阅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来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研究思路。
2、调查研究学生作业状况
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学生都有个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因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我们随机对小学生进行了“小学生作业问卷调查”、“小学生家庭作业家长问卷调查”。然后由课题组各成员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学生对“看课外书”及“动手作业”比较喜爱,对“朗读背诵”也比较偏爱,但对课后练习题的喜欢程度不高。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要大力研究语文家庭作业,积极改进语文家庭作业,让小学语文的家庭作业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走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圈子。
3、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我们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明确各年级课外作业的时间,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外作业、布置、批改、评价的理论文献,如《让语文作业活起来》《谈谈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学习中做到个人与集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推荐组内成员阅读《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名师作业设计经验》等书籍,并且定期进行学习交流。课题组长会及时将理论学习登记表上的相关内容上传到课题网站上,真正使理论学习成果让课题组成员共享。另外,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教科研行家、专家学习。课题组成员每次外出学习、听课回来之后,会主动向老师们介绍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学校还邀请了市教研室主任周怡和、陈文等专家来做专题讲座,为课题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理论知识。
4、积极开展主题沙龙活动为了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教学中,我们还开展了
“如何设计有效课外作业”“优化作业设计与减负”等主题沙龙活动。课题组成员各抒己见,讨论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等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
5、课题组成员认真上好课题研究课为提高老师教学教研能力,课题组长要求每位课题成员每个学期上一节研讨课,并且每次公开研究活动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全员听课、说课反思、重视评课。集体评议时先由执教老师进行说课,然后再由其他老师进行评课。使每位课题组成员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搭建平台
初见成效
(一)教师方面
1、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调查研究表、教学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题组教师的多篇论文在市级获得
一、二等奖,在省级刊物发表。高雅婧老师的论文《让低年级孩子爱上语文作业——浅谈减负增效下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发表于2011年第8期《学生之友》。许福兰老师的论文《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之浅思》获金坛市一等奖。杨康梅老师的论文《让阅读放飞心灵》发表于《新课程》2011年第6期。
2、教师学会如何精心设计作业,实现“减负增效”要减负,就必须让孩子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要适量,难易度要适当。现在作业设计已成为备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提倡“分层作业”、“自主作业”,设计“作业超市”或“作业套餐”,供学生选择倡导教师分层布置作业,对不同学生留不同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学生都能完成作业,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根据部分学生学习情况免做部分作业。推行“计时”作业,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明中等程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以此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提高学生完成书面作业的效率。并且增加实践性作业,实践性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方面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并且能反馈到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程度教师。现在每节课会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一般5~10分钟)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获得正确反馈并可及时纠正、指导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脑筋考虑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或布置一些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没有那种课业负担的心理,反到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四、问题思考
研究方向
1、由于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是语文老师,并且都是班主任,平时教学任务较重、班级工作事务繁多,所以理论学习的时间不充分,活动的形式不够多样化,随意性比较大。
2、虽然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上公开课,都进行了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但是这些都仅仅局限于本校,很少有机会上市级公开课,因此课堂教学水平并不能提高很多。课题组的成员都积极撰写了多篇论文、案例,可是获奖、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却不多。
3、由于对当前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研究不够,在精心组织的研究过程中,设计开发的实践性作业似乎并不是都能适合学生的需要。部分实践活动的设计,在农村家庭中开展难度大。虽然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作业,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可能与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长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与重点
1、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将进一步的注重教师的理论素养和课堂实践能力,包括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能力,撰写研究笔记、案例、论文的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能力。
2、在研究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争取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3、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重点的专题研究,加强总结和交流,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有效的经验,力争做出具有借鉴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新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既有古代东方数学重视算法的优势,又有近代教育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实践经验。但是,面向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怎样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现行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2010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校数学教师、二至六年级家长及三到六年级全体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作业的类型、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教师布置批改作业的形式、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结果及不同对象对作业的建议等。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初始结论。在这里,就学生问卷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展开分析,作出思考。 调查方向 调查问题 数据情况 85%的学生选择了“巩固知识,发展能力”,15%的学生选择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75%的学生选择“喜欢”,2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问题:“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办?”40%的学生会自己动脑筋想,55%的学生表示会请教别人,5%的学生采取空题的方法。 学生对作业形作业的量多吗?形式是83%的学生认为在校一天的作业量一般,式、难度、数量丰富的还是单一的?你11%的学生认为过多,6%的学生认为偏少。的要求 喜欢什么类型的作业? 80%的学生认为作业形式很丰富,20%的学生觉得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73%的学生喜欢趣味性强并有一定难度的作业,27%的学生希望作业形式要简单些。 学生作业完成你能否按时完成数学作85%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15%的不能按学生对作业的你为什么要做作业? 认识 学生对作业的你喜欢作业吗? 情感态度 情况 结论分析
业? 时完成。 (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作业认识——雾里看花。大多数学生对作业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认识到完成作业能给自身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但还有15%的学生认为作业是给老师完成的任务,说明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我检查——人气不旺。根据对作业自我检查这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很差。结合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检查习惯。有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惰性很大。
遇难而退——思维惰性。学习有挑战性的学生较少,只占四成左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模仿式的练习,缺少主动性,一遇难就知退。由此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惰性与意志力的薄弱。
(2)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形式、难度、数量要求不一。 (3)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以上分析所得,我们现行的数学作业设计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对于此问题的思考和课程改革对作业的新要求,我们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小学数学作业”包括随堂作业、课堂作业、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家庭作业、检测作业。
“有效性”指有效果,有功用,有使用价值,指以较小的劳动量获得较大的劳动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作业的有效形式,探索作业评价的有效方式,旨在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提高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探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形式,如何做到扎实有效、训练思维、激发兴趣。 3、探索作业评价的有效方式,如何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与动态化。
4、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作业观,评价观,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小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 3、非智力因素对作业有效影响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校2—6年级每个年级中确定两个成绩无显著差异的对照班。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一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3、个案分析法:重视对问题情境案例及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09年3月。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6月。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制定阶段达成目标;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会议,总结交流,及时上报阶段总结;进行阶段成果展示。
3、后期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报告。课题结题。
七、预期研究成果 1、案例集。
2、阶段报告及结题研究报告。 八、成果形式 实验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组成员分析及分工
1、陈月初:横街学校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现教小学四年级数学,曾负责多个市、区级的课题研究,多次在区级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有关课堂教学论文、案例
多次在区、市发表、获奖。主要负责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和讨论以及负责写课题总结。
2、应钒:横街学校副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现教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关课堂教学论文曾在市、区发表、获奖。主要负责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3、夏显素:横街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现任小学五年级数学。主要负责小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
4、陈建平: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现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负责非智力因素对作业有效影响的研究。
(二)经费分析
学校对于课题研究非常重视,还规定公用经费的5%-10%用于课题研究,因此课题研究过程中经费的问题应该不大。
十、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及成果 ? 困惑及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那面对现有的作业设计,学生的对此的体验以及完成情况如何呢?为此,我们也做了许多前期工作:
2010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校数学教师、二至六年级家长及三到六年级全体学生,调查内容涉及作业的类型、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教师布置批改作业的形式、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结果及不同对象对作业的建议等。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初始结论。就学生问卷我们发现: (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作业认识——雾里看花。大多数学生对作业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认识到完成作业能给自身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但还有15%的学生认为作业是给老师完成的任务,说明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我检查——人气不旺。根据对作业自我检查这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很差。结合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检查习惯。有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惰性很大。
遇难而退——思维惰性。学习有挑战性的学生较少,只占四成左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模仿式的练习,缺少主动性,一遇难就知退。由此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惰性与意志力的薄弱。
(2)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形式、难度、数量要求不一。 (3)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由此我们发现,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度、积极主动性、自我评价、反思能力等不是特别理想,深入研究后我们认为“撬动学生作业自主性”是“作业设计有效性”极为关键且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学生只有形成对作业的正确认识,主动、充满钻研精神地对待作业,学会自主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内化,形成个人经验。
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讲,就如帆布之于帆船,我们希望学生能扬帆而起,乘风破浪。那怎样的作业设计形式与作业评价才能更好地激发、培养学生的作业自主性,以实现作业的有效性?以下三种作业策略便是我们在探究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当中的起承转合在下面我们将做详细介绍。
(附:调查问卷照片)
? 创新及成果
一、改变作业的形式
传统作业模式形式单一,学生只是一味地完成任务,根本对此类作业提不起兴趣。而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所以,我们认为布置的作业要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提倡多样性作业,如:可与游戏、绘画等形式巧妙结合,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
(一)趣味性作业──体验快乐
“兴趣师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之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布置帮小明完成日记的作业:
今天早上7( ),我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我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
学生有效作业研究课题总结
在教学中,作业是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但目前的学生有效作业状况令人堪忧,为此,我们提出了《学生有效作业研究》课题研究。自从这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组织,认真筹措,再加之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使得这个课题能够顺利开展。现就这半年来我们课题组开展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认识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对课题研究做了全面安排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创设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实验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现在我们大部分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那么枯燥乏味,离我们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从而对学习产生亲切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增强了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讲重点,启发学生突破难点,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营造愉快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我们课题组的各位老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此课题的研究对促进我校校本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课题管理,积极为课题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自立项以来,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对课题研究做了全面安排,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由我校的高年级语文组长老师负责此项工作,对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及实验要求,做到责任明确,职责到位。负责课题管理工作,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并参与实验过程,精选各学科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的科研型的骨干教师和课改新秀作为课题组成员,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和实验工作,侯亚萍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动员全校教师个个参与,上下齐心协力,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 2.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全体课题组的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促使每个教师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以促使教师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学校领导还为教师提供充分的条件,搭建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不懈的学习,让教师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有效度。
3.互动教研促进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参与式研讨,为教师提供经验
交流与解决困惑的平台,并与其他临近学校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正所谓人多力量大,想出来的点子和解决的方法也很多,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4. 加强课题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半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5.积级落实课题实验经费,实验教师外出学习、调研所需费用以及购买硬软件费用等学校全力支持、保障。为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三、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每节课教师都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具体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主动发展。在“问题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必须充分调动白己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去解决问题,寻求答案。
2、课题组教师明确了练习设计的调理性。 (1)、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科书上的练习是经过精选的,每道题、每项练习都承担着某项训练任务。老师在备课时应领会教科书编者配置这些练习的意图,这样才能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练习,不要盲目地把书上的题或练习册上的题从头到尾全做一遍。要充分发挥家庭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挥能力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个别老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出规定:写错一个字,重抄十遍;算错一道题,加做三道题。这种作业的目的虽然明确,但不正确。这是惩罚,而不是训练。这种惩罚性的作业不仅无意,反而有害,它促使学生厌烦做作业,在这种心情下做作业,甚至可能错的更多。 (2)、作业分量和难度都要适当
所谓分量要适当,就是要遵守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
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作业量过多,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作业量太少,就达不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
难易适当是对全班大多数学生而说的。作业难易程度,应是学生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但又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在作业
量及作业题目难度的设计方面,我们应遵循“难度较大的要多练,机械重复的内容要精练”的原则。
(3)、作业即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所区别
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除人人必须完成的统一要求外,应有一定弹性。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一些一定难度的选作题,由学生自原完成;学习很困难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少量补漏性的作业。
(4)、作业要经过精选,要具有典型性
课外作业量大质差,是我国小学教学工作中一个最普遍性的问题。把学生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练习上,这类做法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加重课业负担,降低教学质量,是必需制止和修正的。
(5)、作业作业形式设计丰富,切莫老一套
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作业形式的设计是所有作业设计现状中最不容乐观的。作业形式单一是现今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作业中的一个问题。
作业设计应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多变的形式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把做作业看成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6)、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实施指导,保质保量完成作业
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与老师解题思路是否交代清楚有很大的关系。题目抄在什么地方,要不要空行,要不要写竖式,要不要写验算,须一一交代清楚。尤其是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很有必要。最好是边交代,边示范,这样有利于提高家庭作业质量和效率。
3、学生作业有效性取得可喜成果。
(1)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学生对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课堂上,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很强烈,多数学生性情活泼好动,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实践初步构建起创设有效的作业的一般模式
(2)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特性。如今,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他们不再是等待教师下结论,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再把做数学作业看成是负担,谈“数”色变得现象也不复存在,课后讨论数学题目的人群越来越多,作业完成的速度和质量更是呈直线上升。
四.存在问题及设想
1、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2、教师在研究课、公开课时不能很好的处理练习的多样性和精炼性之间的矛盾,往往量有了,质却忽视了。
3、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
4、学生学习主动性还不够热烈,要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而言之,课题研究工作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
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端正作业态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探求家庭作业的创新思路,方法及策略,找出适合小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课题研究虽已结题,但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学生有效作业研究”的成果,把创建的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在我区推广。请各部门予以支持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
灵武市第二中学:孙鑫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我曾经就学生的作业作过调查:在化学课学习过程中,有71%的学生因为作业而伤脑筋,有36%的学生要求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有5%的学生有逃作业的现象,有10%的学生甚至更多的学生有抄袭作业的现象,有5%的学生希望老师不要布置作业。
随着课改进一步深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观念正在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各种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探究式阅读活动模式。但遗憾的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在平时教学中却没有被广大教师高度重视。“随意的作业”、“低效作业”形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成了学生的负担,甚至使部分学生因为作业完不成,而被老师训斥、批评,学生做作业,完全服从于老师,学生没有发言权,只有执行、完成的责任。这不仅违背了作业的本意,也挫伤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渐渐失去了热情与兴趣,也使化学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以上现象,显然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1)保护学生的实际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的
(2)促进学生学生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目的 (3)探讨有效作业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4)为教师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探究合作方式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3、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在我国,“学业负担过重” 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曾多次下发关于“减负”的文件,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学生家庭作业量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学者对家庭作业讨论和研究较多的也是关于作业量过大问题。但西方学者对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是全方位、多视角的,其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家庭作业问题进行再认识与审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1、课题界定
“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后教学的有机组成。 “有效性”是指确实起到效果并得到更好的作用。“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性”是指调查初中作业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2、课题支撑性理论
(1)、切实做好“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对学生来说,好的化学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收获是有益的补充,从而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
(2)、切实做好化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的好习惯。
(3)、切实做好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使学生积极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更好的与他人搞好团结协作关系。
作业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教学中若能有效的利用和发挥作业的功效,不仅能获得准确的、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还会增进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交流,这些无疑都会对化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1、目标
(1)化学作业要以人为本,要向思维、生活、个性开放,要情趣结合,使学生对作业愿做、乐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化学作业设计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可开发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化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3)化学作业应体现分层性、多样性、反思性要学以致用的实效性 (4)化学作业应体现合作探究。新课标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与探究。化学作业设计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匹配,探究性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加强化学作业信息量的反馈。 (6)校正措施得力
(1)自我批改
(2)分组批改
(3)当面批改
2.内容
(1)有效性作业的设计与批改(课堂、课外作业)。 (2)有效性作业的策略。
(3)有效性作业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展现。 (4)作业的适量与适时。 。
(5)作业的评价。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的对象
灵武二中初三部分班级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初三年级设置实验班(初三
1、
3、
5、
7、
9、11班)和对照班(初三
2、
4、
6、
8、
10、12班),实验班的课堂作业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作业布置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在做作业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做作业的情况, 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洁,化学用语的书写是否规范。) (2 )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3)经验总结法:积极做课题的理论、实践的经验总结,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双翼齐飞。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划分: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 查阅文献,收集国内作业布置研究资料,分析论证。(朱秀琴)
②调查灵武二中学生做化学作业现状。(朱秀琴)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
① 工作落实。(孙鑫)
② 进入课堂,通过看、询问课等多种形式研究典型案例。(所有课题组成员)
③邀请同行会诊,引领解决实验中作业的有效设计研究及小结阶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性作业教学(聂丽玲、马红艳)
④作业的有效批改研究及阶段小结(李文斌、马儒学) ⑤课题大事记、研究记录(孙鑫)
⑥实施的策略。
第一、加强校本教研。建议学校在引导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路子。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训练为主线。教师要在学生的求知积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启智。教师要在校本教研中探讨课堂的有效生成,研究什么是学生做不到的,什么是学生感兴趣的,什么是学生可以接受的达成过程,依靠学校团队的力量和地方教研员的帮助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坚持面对现实、有所作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人可以学好、个个可以成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第二、加强教学工作常规管理, 用制度减轻负担提高效率。对教学常规工作要严,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为了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不减质量,布置作业中遵循下列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
(2)作业的份量要适当。学校应强制规定平均每天学生化在每门课作业上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教师如果超量布置作业,学生可以拒绝做并向学校举报。教师有违如规定
增加学生负担的,被视为教学事故,发现就要受罚。
(3)作业要实行分层设计与布置。学生素质参次不齐,如作业一刀切,肯定加重学生负担,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提高。在作业布置中应分层次,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作业可分为A、B、C三个层次。大多数学生选择B类,这类作业难度适中。A类应该是完成B类基础上的拔高,要求明显高于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C类作业面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如果学有余力,选择B类作业的鼓励做A类作业,选择C类作业同学鼓励做B类作业。这种划分决不是简单的数量多少的区别,而是难度及题型的分层。这样,学生作业就有了层次,既确保巩固了课堂知识,又能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作业类型,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功意识。灵活开放的级别要求能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注重作业的开放性,促进学生创新思考 (1)强一题多解练习 (2)强规律总结练习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应该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作业的认识,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如果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在作业设计上多花一番心思,那必然会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3.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① 收集、整理课题材料。
② 撰写总课题结题及论文。
五、 预期成果
1.《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的结题报告—孙鑫
2.主题研究论文(总结心得)-- 聂丽玲、马红艳、李文斌、朱秀琴、马儒学。 3.资料汇编《有效作业设计与批改研究》的课题计划、参加课题研究调查问卷、课例、案例集,以及经验总结--聂丽玲、马红艳、李文斌、朱秀琴、马儒学。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作业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探究作业的系统性、层次性 、兴趣性、探索性、延展性、评价等 ,并进行一定的反思。
关键词
作业现状
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
中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设计和实施,而忽视对作业练习的系统筹划。有的在布置和完成作业的时机安排上不合理,只注重课后作业,忽视课前和课中的作业设计;有的作业内涵和知识点不够系统,片面注重大题量和高难度的练习,忽视基本知识的巩固;有的作业内容设计不科学,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有的只注重“做”而忽视“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作业练习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业练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科学系统地设计和安排作业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致使作业练习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学生因缺乏目的性而对作业练习失去动力和目标,产生了形如抄袭、重复写、应付完成数量、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等情形,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教师的题海战术而对作业练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部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形成严重学习障碍,致使教学低效或无效。因此,“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把课堂作为主战场认真备课精心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把作业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和把握,使教学与练习相互促进,增强教学实效。本文就这一课题从几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究。 有效作业设计研究 1. 作业设计原则
1.1作业设计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http://www.xiexiebang.com 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1.2系统性原则
在作业设计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根本,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首先完成的就是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同时把学习中的难点分解于作业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另外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一方面注意复习巩固有关的已有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另一个方面为后续知识做好准备,把后面的内容或方法渗透到前面的知识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保持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系统性。
1.3层次性原则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事实上,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足够的多样性,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蓬勃生机。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选课本后1-2个习题,与课中例题相仿,用以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同时可设计一道综合性强的题,供选做选用,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此得到提高。
案例
《苏科版九下6.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的第4课时,课后作业设计:
必做题 ( 课本习题6.2)
http://www.xiexiebang.com
题5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写出它们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2)y3(x3)2
2
4题7
通过配方,把下列函数化为ya(xm)2k 的形式,并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 y2x25x7 (4) y52x23x
2选做题
(徐州市2008年中考题----综合题)
,4)为顶点,且过点B(2,-5).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以A(
1 (1)求该函数的关系式;
(2)求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3)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当图象经过原点时,A、B两点随图象移至A、B,求△OAB的面积.
1.4兴趣性原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倾向,是一种伴随积极情感的需要形式,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力量。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先导,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意识力量。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就会视数学学习是一种煎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设计兴趣性作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开发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动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切入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如在学习了《苏科版九下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一节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份对数学教师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学生非常认真的设计了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其中调查内容包含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风格、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方面。这份作业深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和精力,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建议。
http://www.xiexiebang.com 1.5探索性原则
学
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有效作业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真正有效地促进数学学习。
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去构建,走进数学活动,依据情境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和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建构不同的数学模型。波利亚曾说过: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多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习题变式训练是一种极好的探索作业,变式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的变化形式,就是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之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的变化方式。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简单的运用变式就是把题目形式换一换,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展现形式,最好的方法是能让学生看到题目后去猜一猜问题是什么,并试着自己提出问题,真正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案例 《苏科版9上教材阅读材料“折纸与证明”》课后作业(泰州市2008年中考题)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本题属于操作性试题,能够较好的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题目的解答不难,特别是动手做一做即可。
如果教学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进行操作,注重动手实践,那么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就是说,本题也可以不操作而直接解答,当然节约解答时间。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理念
http://www.xiexiebang.com 的----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1.6作业设计的延展性
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打破那种单
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作业模式,设置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从封闭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与其它学科间融合,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如设计观察作
推荐专题: 小学生有效作业的设计与研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