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蒙特梭利数学展示页教案: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范文五篇)

2022-08-21 13:12:2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蒙特梭利数学展示页教案: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蒙特梭利数学展示页教案: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范文五篇)》。

第一篇:蒙特梭利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的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在教育上公认的贡献之一就是为自由下了明确的定义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本质的前提。

一、关于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推动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的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二、关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 这种人是在被"消灭"。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她认为儿童的活动应当是自愿的,是一种自然的潜在趋势,不能强加给他们。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她多次强调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 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内容,而且教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的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的操作。 "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而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都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只是环境,而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与手段,因此他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 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 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与用具 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能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一一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与场所。

4、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 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 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象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地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己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quot;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附:蒙台梭利关于"生命与环境"关系的描述: "整个环境(颜色与光泽、形状的调和等,儿童周围的全部)具备了吸引儿童的性质这种情形与自然界中,花朵与鲜艳的颜色吸引昆虫来吸取藏在花朵中蜜一般" "这瞬间,儿童会用耳朵倾听最能刺激他活动欲的事物。就像在草原上的花朵会竭力以香气色泽来吸引昆虫,而昆虫为了生存也必须尽力去寻找花朵一般"----《童年的秘密》

四、蒙台梭利对教师的要求

1、教育儿童的前提首先要了解儿童

2、教师的精神状态比技能更重要

3、机警、稳重、耐心、爱心、谦虚

4、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

5、对进步慢的儿童要有无止境的耐心

6、在观察的同时耐心等待,充满乐趣执着的观察儿童蒙氏教师的物质

1、谦卑的态度

2、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3、是环境的创设、保护者、也是儿童的沟通者

4、是观察者、引导者、不是主导者

5、是家长的沟通者

6、接受自己,接受别人

7、活泼的与儿童在一起,但不能把自己作为教室的中心点

8、热心、爱心、耐心、尊重心、责任心

9、机警、思维敏捷

10、动作优雅迷人,外表整洁,品质高贵

11、善于聆听儿童的心声

五、蒙氏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共同点与不同处 共同点

1、以儿童为中心

2、充满爱心,敬业精神

3、尊重儿童,不体罚

4、具有提高自身修养的愿望

5、严于律已,做示范

6、注意发展幼儿潜能兴趣

7、重视家庭教育

8、创设温馨的环境

9、善于评价,改正不足 不同点: 蒙氏教师 传统教师

1、个案指导,详细纪录

2、正面引导,积极辅导

3、尊重的多,不做过多干涉

4、引导者,辅导者角色

5、让幼儿自由选择支配时间

6、让幼儿宽松自由,自我超越

7、心境平和,全身心投入

8、根据需要创新教具

9、引导孩子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10、让幼儿放开自我发展

11、平等的爱

12、爱心,耐心,尊重融于行动 集体巡回指导,一般纪录强调负面行为多把自己的能力强加给幼儿权威角色浓让幼儿随着教师走评比的多,制造竞争氛围忙于其它,不能静心集体购置玩教具说的多,教的多保护多,限制多偏爱现象多说话多,帮助多,替代多

六、仅有一次特别的生命力 掌握幼儿的九大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 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 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 王家上个月搬家,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涕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不能安静。 上述现象,是否在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似曾相见?可惜许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就是觉而不察,亦或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至错失了幼儿独有的生命力。何为敏感期? 孩子人呱呱落地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头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 那是因为自然赋予正在发育成长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儿童发育的动力有二:一是敏感力,二是吸收性心智。其中敏感力是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这之为"敏感力"。 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在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词,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智力有卓越的贡献。掌握九大敏感期 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九种: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 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中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三、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您可以在家中用多样的感官教材,或在生活中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感受周围事物,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时,只要是不具危险性或不侵犯他人他物时,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您的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您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您培养孩子巨细靡遗、综理密微习性的好时机。

五、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九、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quot;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伸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敏感期的教育重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 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地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 当成人观察的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 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心灵的火焰 蒙台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孩子,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同时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协助,以避免错失一生仅有的一次特别生命力

第二篇:蒙特梭利小班教学教案

小班上学期课程 第一课时:

活动名称:工作毯的使用 活动准备:工作毯

教育目的: 直接:会使用工作毯。

间接:培养专注力。

活动过程:

1走线

(1) 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 如果是初次接触蒙氏线的小朋友,教师要介绍其名称,并简单展示。方法:五指并拢指向蒙氏线,“这是蒙氏线。”并站在线上,开始慢慢地走,走得时候前脚跟挨着后脚尖,注意不要掉到线下面。 (3) 站在线上双手叉腰,用温和的语气介绍工作规则:听到音乐的时候开始走,不能掉到线下,掉到线下的小朋友要从原地站到线上重新开始走。

(4) 配班教师辅导,随着音乐慢慢减弱停止,走线也停止,老师请幼儿取自己的小垫子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 问好,并互相认识,进行自我介绍。

(2)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做一个工作。”教师引领小朋友们走到工作毯架前介绍:这是工作毯。我们从这里拿工作毯,还要放回到这里。

(3) 示范工作毯的拿法:双手的四指并拢,和拇指分开,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抓握工作毯的中间部分,竖着拿起,与身体隔一拳的距离。将毯竖直拿出,垂直放入地毯架,不要使地毯散开。

(4) 请小朋友们坐到蒙氏线上,教师轻轻地取一块工作毯,走到蒙氏线前停下,跪姿,将毯放倒,一只手压住工作毯的一边,另一只手灵活的将毯打开。介绍说“我们很多工作要在工作毯上进行。”

(5) 指出地板上的红色标记,把工作毯的一角与之对齐。从上到下将工作毯抚平。

(6) 卷工作毯。将工作毯顺时针转过来,使短边对着自己,慢慢把工作毯卷好。邀请小朋友把工作毯放回毯架。

(7) 请小朋友们尝试。

错误订正:工作毯不散开。

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取一块工作毯,找个小标记,对齐放好工作毯。 请小朋友们在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具,轻轻放到工作毯上。 小朋友们自由工作,教师做个性化指导,并做好观察记录。主要观察小朋友的专注情况及原因。

请小朋友把教具归位,并收好工作毯。

第二课时

活动名称:与别人打招呼

活动准备:工作毯、小兔、小鸭、小猫的手偶

教育目的:直接:学习礼貌用语,会和别人打招呼“你好!”、“再见!”、“你早,你到哪里去?”。 间接:体会上幼儿园的快乐。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取小垫子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三个新朋友,小朋友来猜一猜谁来了。”

教师用双手挡住嘴,发出“喵喵喵”的声音,请小朋友猜,同时出示猫的手偶。“你们喜欢小花猫吗?见到它高兴吗?高兴的话就和小猫打招呼。”“小花猫也很喜欢你们,很高兴成为你们的朋友,看,它和我们打招呼呢”

教师拿手偶点点头:“你好!”

小猫要走了,说“再见!”

(2)同样方法,通过小鸭、小兔,练习“你好!”,“再见!”

(3)小结:两个拇指相对,微屈手指,“你早,你到哪里去?”,另一只拇指微屈拇指,"点头"回应。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轻轻地取一块工作毯,找个小标记,对齐放好.(2)请小朋友在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具,轻轻放到工作毯上。 (3)小朋友们自由工作,教师做个性化指导,并做好观察记录。在上次课程的基础上,着重指导教具的名称与归位对应。 (4)请小朋友把教具归位,并收好工作毯。

第三课时: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粗细组的嵌入

活动准备:工作毯(教师用)、插座圆柱体粗细组、椅子(数量和人数相等) 教育目的:直接:初步完成插座圆柱体的嵌入工作。

间接:培养专注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过程: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导入: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做一个新工作。”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帮助老师取一块工作毯。(配班老师适当指导) 教师接过来,要说“谢谢。” (2)展示流程及要点;

把准备好的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介绍:“这是插座圆柱体。” 示范拿法:双手五指并拢,扶座体两端的凹槽处。轻轻放下。 抽出圆柱体: 手势展示

方法:教师伸出惯用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不用的手指要藏起来),伸直胳膊,从左到右,缓慢移动,使每个小朋友都能看到。

缓慢合手指,捏住圆柄,垂直向上抽出圆柱体。放在与圆穴对应的位置。 从左到右,依次全部抽出。抽到两或三个的时候,邀请小朋友来试一试。 嵌入圆柱体:

触摸圆穴,触摸圆柱体的底,点点头,再通过视觉的对比,即把圆柱体底面和圆穴放在一起,然后再垂直放入。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缓慢触摸圆柱体和对应圆穴的边缘。

请小朋友来尝试。全部放入的时候,按照嵌入的顺序,依次触摸圆柱体和对应圆穴的边缘。

归位:请小朋友观察插座圆柱体在教具架上的位置。它一共有四组。

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教师指导。重点是嵌入练习。教师注意做好观察记录。 归位。

注意:在指导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工作礼仪教育,如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不要大声喊,先举手等。也可引导小朋友们合作,方法:想和小朋友操作同一件教具,可以说:“我可以和你一起工作吗?”那位小朋友最好能站起来,拉伙伴的手,一起坐下,欢迎他(她)的加入。 第四课时

活动名称:洗手

活动准备:清水一盆,肥皂,指甲刷,干毛巾,清水桶,脏水桶

活动目的:

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点心前及大小便后要洗手。

2、形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围坐在老师周围。 2.教师展示

(1) 选择在矮桌上进行此项工作。

(2) 介绍工作名称,请幼儿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3) 双手手背朝上放进清水盆中,翻转手心手背,使两面都沾湿,将手上的多余的水甩下。取肥皂从左手开始两面打肥皂,将肥皂放回。

(4) 两手相互摩擦,将肥皂打开成泡沫,然后从左手开始一根一根的清洗手指。最后用指甲刷清理指甲。

(5) 将指甲刷放在水中洗干净,然后放回。将手上泡沫清洗干净,将手上的水甩掉。将脏水倒入脏水桶。 (6) 将清水桶中的水倒入盆中,用清水将手涮干净,水倒入脏水桶。用毛巾将手擦干。将毛巾放回。

3.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个小盆,在小桌子上或洗手间的地板上或楼道上进行练习。结束后将小盆归位。 第5课时

活动名称:大把抓玻璃珠

活动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碗,其中一个碗内装玻璃珠 活动目的: 直接:练习五指的灵活性,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培养专注力和独立性。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本次课程要注意小朋友的形体气质练习。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教师跪姿,手自然放在腿上。请一位小朋友去帮老师取工作毯。

介绍“今天老师展示的新工作是大把抓。”

(2)先拿出左边的盛珠子的碗,放在工作毯上,再拿出右边的空碗,放在刚才碗的右边,把托盘放在工作毯的右下方。恢复跪姿。

(3)左手扶碗,伸开右手五指,向幼儿展示五指抓的动作,在空中抓握后慢慢移向左碗中,五指合拢,将手中的珠子抓起,平移到右碗上方,手指张开,将珠子放入碗中,请幼儿观察手指张开的状态。

(4)几次后邀请幼儿尝试。教师进行再示范,直到将左碗中豆子全部移到右碗中,再换手从右碗抓到左碗中。

(5)练习完毕后,请幼儿协助整理将教具归位。并在教具架前再次强调教具的位置。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 这个时期的小朋友喜欢重复操作,不要阻止小朋友选择以前的材料。对于选择不同材料的大把抓的小朋友进行鼓励指导,激发幼儿完成工作的兴趣。但是要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第6课时

活动名称:倒豆子

活动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不透明杯子,其中一个内装豆子

活动目的: 直接:练习倒的动作,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运动的调整,积累动作经验。

间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和做事能力。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本次课程要注意小朋友的形体气质练习。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教师跪姿,把倒固体的工作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展示的工作是倒固体。”

握住装固体的把手,轻轻地拿起来,暂时停住不动。 靠近左侧的杯子,把杯沿对着另一杯口中央,在距离5-8cm的上方开始倒。杯身慢慢倾斜到能倒下最后一粒。

把空杯子放回托盘中,左手拿起装满豆子的杯子,按前面的方法再倒回空杯子中。

邀请小朋友来尝试。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再示范。 请小朋友把教具和工作毯归位。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用完后归位。

这个时期的小朋友喜欢重复操作,不要阻止小朋友选择以前的材料。但是要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第7课时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粗细组名称练习 活动准备:插座圆柱体粗细组、工作毯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高矮。

间接:锻炼幼儿三指捏的能力,感知物体粗细的序列顺序。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 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的工作是插座圆柱体粗细组。”

(3)复习:按原来的展示方法,先强调插座圆柱体的拿法,然后把圆柱体依次抽取出来,摆放在对应的圆穴后。 (4) 取其中最高的和最矮的放在最前面。左手捏住圆柄把圆柱体横放在胸前,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对圆柱体的粗细和截面2个维度进行触摸感知。放下的时候命名:“粗的”、“细的”,。请幼儿传着摸一遍。 (5)用三阶段教学法巩固名称。

(6) 把其他的圆柱体都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示范选择任意两个圆柱体比较粗细。请幼儿说出差距较小的两个圆柱体的粗细。 (7)教师按以前的操作方法重现圆柱体的嵌入。

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拿法把教具归位,然后再把工作毯整理、归位。 注意: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把归位等环节安排给更多的小朋友去完成。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第8课时

课程名称:色板I

活动准备:色板I、托盘、工作毯、颜色宝宝的家(贴红色、黄色、蓝色标记的小筐各一个内装写有红、黄、蓝的三色卡片若干)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间接:增强视觉辨别能力。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双手放肩上、背手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教师跪姿,把色板Ⅰ从托盘中拿出来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我们的工作是色板Ⅰ。”

打开盒盖,把盒盖正面朝上,放在盒子的左边。

把色板拿出红黄蓝三块,散放在工作毯上,把盒子盖好,放于工作毯右下角。

(3)示范色板的拿法,同时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名称教学:

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色板木质两端(避免碰触色板的胶片)

展示:教师伸平手臂,缓慢从左到右移动色板,(照顾每个幼儿)同时说本块色板的颜色。

“谁想来试一试?”请宝宝来到教师的左侧。“请你指一指红色的色板”,“请把黄色的色板拿起来请大家看一看”。

“谁还想来试一试?” “请你把×色的色板拿起来。”(巩固拿法)

教师拿起色板,请大家一起说出它的颜色。

(4)教师拿出其余三块色板,散放在工作毯上,拿起红色的色板进行配对,教师示范一个,邀请小朋友实践。 (5)归位。教师把盒子拿到工作毯的中间,打开盖子,正面朝上放在盒子左侧,教师拿色板,说名称,左手扶住盒内已有色板的木质端,右手放进色板。盖好盖子。双手拿起,“学具不用了,要归位。”放进教具柜。 指标签和教具,说“色板”。

提示幼儿以后可以自己来取放色板。

观察记录:教师要注意多观察宝宝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三阶段教学时第二阶段反复进行,第三阶段要观察宝宝是不是真的已经掌握,创造一对一的教学机会。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第9课时

课程名称:穿珠

活动目的:直接:掌握二指捏、穿珠的技巧;

间接:增强手指灵活度,培养耐心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帮老师取工作毯,并铺工作毯。

教师拿穿珠的工作放在工作毯上。介绍:“今天我们的工作是穿珠。”

左手捏起一颗的珠子,右手捏住绳子的一端,留出约2厘米,从珠子的孔中穿过去,在珠子另一端露出大于1厘米绳子的时候,把线拉过去,整理珠子到线的底端。

同样方法,进行再次示范。

邀请小朋友来选喜欢的珠子,并穿上去。尽量让小朋友都尝试一下。 展示穿在一起的珠子。

把珠子一粒粒取下来,放在盘中,把线平整地放入托盘。 工作材料归位。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多准备些穿珠类型的材料。 (4)归位。 第10课时

课程名称:颜色分类

活动准备:圆圆板,底部贴有颜色控制圆片的透明容器(玻璃杯等) 活动目的:直接:分辨颜色,掌握简单的颜色分类。

间接:增强辨别能力,为数学分类打基础。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取工作毯,并铺好。

教师展示圆圆板,介绍名称。请幼儿观察杯子底部的颜色控制部分,示范将不同颜色的圆圆板放入相应的杯子里。 邀请小朋友进行工作。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注意多多复习,观察小朋友对工作材料的操作情况和提高程度,进行个性化指导。 第11课时:

课程名称:插座圆柱体大小组名称练习 活动准备:插座圆柱体大小组、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拓展思维,增强动手能力,增加幼儿对事物特征的感知觉体验。

间接:培养耐心,能够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换另外一首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 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的工作是插座圆柱体大小组。”

(3) 复习:按原来的展示方法,先强调插座圆柱体的拿法,然后把圆柱体依次抽取出来,摆放在对应的圆穴后。 (4) 取其中最高的和最矮的放在最前面。左手捏住圆柄把圆柱体横放在胸前,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触摸感知。放下的时候介绍:“高的”、“矮的”。

(5) 用三阶段名称教学进行巩固练习。

“哪个是高的?”请小朋友们指一指。“哪个是矮的呢?”邀请小朋友来挑选高的或者矮的展示给大家。

“这个是?”教师拿起其中一个圆柱体,请小朋友们一起回答。

“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教师把另外一个圆柱体藏起来后请小朋友们睁开,“看一看哪个不见了?”

(6) 把其他的圆柱体都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示范选择任意两个圆柱体比较大小。请幼儿说出差距较小的两个圆柱体的大小。 (7)教师按以前的操作方法重现圆柱体的嵌入。

(8)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拿法把教具归位,然后再把工作毯整理归位。

注意: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把归位等环节安排给更多的小朋友去完成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 (4)归位。

注意多多练习,重点为观察,激励,保障孩子自由工作时间可以自己多多动手。 可以给程度好的幼儿建议插座圆柱体某几组首尾相接,围成正方形,请幼儿把圆柱体抽出来放在正方形内,请小朋友把圆柱体归位。 第12课时

课程名称:舀珠子 活动准备:托盘内装两个同样的素色碗,其中一个为空碗,另外一个内装玻璃珠、小勺一个)、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学习舀的动作,培养小手肌肉的控制力,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间接:感知动作的顺序性,感受物体的正确移倒法。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拿取、铺放工作毯。

请一位小朋友去取今天展示的工作。配班老师指导配合。

教师请小朋友像平时老师做的一样,端托盘走,控制托盘内物体不晃动,到工作毯前,先蹲下,再调整为跪姿,把托盘轻轻放在工作毯上,并说:“请用。”教师带领大家致谢。(注意,这对本阶段的小朋友有难度,但教师要多给小朋友实践操作的机会。最初,可降低难度,教师接过小朋友手中的工作材料,先致谢,再带领小朋友们致谢。) 教师介绍展示工作的名称:舀珠子

示范方法:左手捏勺柄的根部,轻轻拿起,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慢慢张开准备好,左手将勺柄放在右手三指上,右手握住勺柄的中间偏上部分。左手控制(轻扶)碗,右手用勺将珠子舀起,保持角度不变,轻轻地提起来,在空碗的中央上方时,再把匙里的珠子倾倒下去。

舀到后面会越来越难,这时用左手托住容器,把容器稍微倾斜比较好舀。 邀请小朋友体验。暂不工作的时候,要把勺子放下。 请小朋友把教具归位,并认识教具在活动室的位置。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注意多多练习,重点为观察,激励,保障孩子自由工作时间可以自己多多动手。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程度 第13课时:

活动名称:插座圆柱体高矮组名称练习 活动准备:插座圆柱体高矮组、工作毯 活动目的: 直接:认识高矮。

间接:感知顺序。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去取工作毯。

(2) 教师跪姿,把插座圆柱体放在工作毯上,还原跪姿,亲切地介绍:“今天的工作是插座圆柱体高矮组。”

(3)复习:按原来的展示方法,先强调插座圆柱体的拿法,然后把圆柱体依次抽取出来,摆放在对应的圆穴后。 (4) 取其中最高的和最矮的放在最前面。左手捏住圆柄把圆柱体横放在胸前,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触摸感知。放下的时候介绍:“高的”、“矮的”。

(5) 用三阶段名称教学进行巩固练习。

“哪个是高的?”请小朋友们指一指。“哪个是矮的呢?”邀请小朋友来挑选高的或者矮的展示给大家。

“这个是?”教师拿起其中一个圆柱体,请小朋友们一起回答。

“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教师把另外一个圆柱体藏起来后请小朋友们睁开,“看一看哪个不见了?”

(6) 把其他的圆柱体都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示范选择任意两个圆柱体比较大小。请幼儿说出差距较小的两个圆柱体的大小。 (7)教师按以前的操作方法重现圆柱体的嵌入。

请小朋友用正确的拿法把教具归位,然后再把工作毯整理、归位。 注意:尽量使每个小朋友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把归位等环节安排给更多的小朋友去完成。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 (4)归位。 第14课时

课程名称:二指捏木钮

活动准备:二指捏木钮,立体四子棋

活动目的:直接:训练手指活动,增强其灵活度和精确性。 间接:为握笔做准备。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请一位小朋友拿工作毯,并铺放。

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中间,介绍教具名称。伸出惯用手的拇指、食指,伸平手臂,从左到右慢慢平移,并和小朋友目光交流。

用这两个手指慢慢张开、合上两次,做捏的动作,用这样的方法捏起木纽,放在教具的右边,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把木纽全部捏取完毕。 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按顺序把圆柄归位,一一对应。可由教师示范两次,然后请小朋友和老师轮流。 归位。

小结:小朋友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去拿较小的物体。整理归位。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注意小朋友的动手练习,教师的重点任务为观察,激励,保障孩子这时可以自己动手,小朋友们询问的时候可提供指导帮助。根据小朋友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程度。 第15课时

课程名称:倒水

活动准备:透明、带嘴带把的杯子两个、海绵、托盘、桌、活动目的:直接:提高倒水动作的精确性;

间接:练习双手配合,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请幼儿取自己的小椅子坐下,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教师摆放小桌子,并介绍今天的工作是倒水; (2) 杯子不拿出来,直接在托盘中进行操作。教师示范拿杯子的方法:左手托底,右手握柄;

(3) 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拿起有水的杯子,把杯子嘴对准空杯子,倾斜杯子,使水流出,落在空杯子中;

(4) 用海绵把洒落在桌子和托盘里的水擦干,请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再示范;

(5) 收回工作.教师寄语:这个阶段的幼儿手的控制能力不强,把洒落的水擦干即可,教师要有耐心。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16课时

课程名称:擦桌子

活动准备:清水一盆,抹布一块,脏水桶

活动目的:

1、学习擦桌子的方法,培养按秩序做事的良好行为。

2、形成讲卫生的生活习惯。 活动过程: 1.走线

(1) 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 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 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 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围坐在老师周围。 2.教师展示

(1) 教师选择在地上进行此项工作。将需要擦的桌子搬到自己面前,将清水盆,脏水桶放在桌子一侧,抹布放在桌子上。

(2) 介绍工作名称。请幼儿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3) 将抹布放进清水盆中浸湿,将多余的水拧出来。将抹布放在桌面上打开,折成方块,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提示“我们要把桌子擦干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将桌面擦一遍。将抹布放进清水盆中涮洗一下,再重复擦桌子一遍。将抹布放在右下角。

(4) 将水倒入脏水桶。

(5) 宣布工作结束。收起各种用具。 3.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抹布,擦自己的小椅子,或共同擦桌子。 结束后将用具归位。 第17课时:

课程名称:粉红塔(名称练习与垂直积高) 活动准备:粉红塔、工作毯、相关作业纸 活动目的:直接:分辨大小,培养专注力。 间接:发展幼儿动作、视觉、触觉的协调。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和小朋友们一起站在线上排队。 2.教师展示

(1) 请一位小朋友取工作毯,并铺放。

(2) 介绍今天的工作是粉红塔。并引领小朋友们到教具柜前,教师用手势指粉红塔再次强调名称和位置。

(3) 示范拿法,最小的用二指捏,然后用三指抓,大的先用左手托底,右手扶上面。一块一块地拿,请小朋友参与一起拿粉红塔,放到工作毯上。

(4) 从散放的粉红塔中拿最大最小的差异较明显的放于工作毯中间。教师拿起其中大的一块,右手轻轻触摸表面,放回,手势指并介绍:“大的”,同样指小的介绍:“小的”,接着用“请指一指大的”、“请拿起小的”、“老师手中的是?”、“工作毯上剩下的是?”等方式进行辨别、发音练习,达到巩固。

(5) 教师请小朋友来选择最大的一块给老师,请另外的小朋友选剩下的粉红塔中最大的一块给老师,老师用粉红塔小心地垂直造塔,中心对齐,垂直叠高。

(6) 教师双手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轻轻抚过塔身来做订正,鼓励小朋友们尝试。

(7) 将教具归位。

教师寄语:注意最初展示给孩子介绍粉红塔要是垂直塔状的。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注意小朋友的动手练习,教师的重点任务为观察,激励,小朋友们询问的时候再提供指导帮助。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计划和程度。 第18课时

课程名称:树嵌板

活动准备:树嵌板、树叶嵌板、工作毯、三步卡

活动目标:直接:认识树的构成,练习镶嵌动作,初步理解其中关系。

间接:培养对植物的热爱,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根据小朋友的进步添加材料,如,背手走、持物(小沙袋等)走等。 (4)走线结束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请小朋友取工作毯并铺好。

教师双手拿树嵌板,平放在工作毯上,介绍今天的工作。

从嵌板上取出树冠,放在嵌板左边,并介绍“这是树冠”。用三步卡与之对应。逐一取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从上而下排列。 注意:树叶和树枝不只一个,要并排放,对应的三步卡放在相应板块的左边,并一边对齐。

三阶段学习和练习树的各部分名称。

可参考的提示语:“这是…”、“请指出哪个是…”、“老师拿起的是…?”等。 注意反复练习。

归位。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同名称的多个板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3.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每人取一块工作毯,铺好。 (2)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3)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4)归位。

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组织集体活动:在作业纸上装饰汉字。发放工作材料。指导用笔和绘画。完成后帮助小朋友写上自己的名字。鼓励小朋友们以后尝试主题绘画工作,描画可爱的大自然。 第19课时

课程名称:长棒(名称) 活动准备:长棒

活动目的:直接:培养幼儿视觉的分辨力,通过触觉比较、感知长度的差异。

间接: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为数学教育做准备。

活动过程: 1 走线

(1)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适应新曲子走线。

(3)副班老师添加材料,在小朋友们路过的时候递上添加的材料如,小沙袋,主班老师在前示范,增加小朋友的专注程度。 (4)走线结束后,带领小朋友们坐在线上。 2 教师展示

(1) 请一位幼儿取来工作毯,铺好。

(2) 教师介绍新工作,取长棒,方法:两手握住棒的两端,轻放在毯上,请幼儿来尝试下一根,教师示范长过肩宽的长棒竖着拿,请幼儿尝试。每次拿一根。散放在工作毯上。

(3) 教师从中拿出最长的和最短的两根,一端对齐,借助视觉用三阶段教学法进行长短认识教学:指相应的长棒,进行“长的”、“短的”的名称教学。

(4) 邀请幼儿辨别、挑选,邀请幼儿触摸感知,进行比较,说出感受:“长的、短的”。缩小长短的差异,进行细微的长短感知。 (5) 教师示范比对方法:左手控制,右手二指从左到右触摸棒体,通过触觉感知长度,一端对齐,同法感知。

(6) 反复练习后将教具一根一根的从长到短放回。 2 自由工作

(1)请小朋友们排队逐次取自己的工作毯并铺放整齐。回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材料,轻轻放到工作毯上。

(2)教师指导并做观察记录。过程中可交换工作材料也可更换工作材料。注意给幼儿安静的工作环境。可指导小朋友们合作。

(3)归位。 第20课时

课程名称:拿托盘

活动准备:托盘内放一杯水

活动目的:

1、学习拿取物品的方法,培养按秩序做事的良好行为。

2、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1.走线

(1) 配班教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走线。 (2) 请小朋友们站在线上。随固定音乐走线。

(3) 主班老师可根据小朋友的进步变换姿势,如,手位变换(要和上个课时保持一致)。

(4) 走线结束后,请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围坐在线上。 2.教师展示

(1) 教师选择在地上进行此项工作。介绍工作名称是“拿托盘”。

(2) 教师展示:从教具柜上将托盘轻轻取出,双臂平衡,眼睛看着托盘内的物品,用眼角的余光注意周围的事物。将托盘放在教室另一侧的一张桌子上。水杯没有晃动,也没有水溢出。

(3) 请幼儿尝试将托盘拿回来或传给其他幼儿,练习取放托盘的技巧。 (4) 宣布工作结束。收起各种用具。 3.自由工作

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教师做观察指导。 结束后将用具归位。

小班下学期课程 第1课时:

课程名称:蓝色圆柱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蓝色圆柱体

活动目的:直接:培养视觉辨别能力,观察顺序。 间接:培养观察力,为数学学习做准备。 活动过程: 1.走线

(1) 配班老师控制音乐,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 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 教师展示

(1) 请小朋友取放工作毯,教师带领大家致谢。

(2) 教师介绍新工作,展示教具。把蓝色盒子拿到毯中间,打开盖子,把盖子放在盒子的左边,把圆柱一一取出,散放在工作毯上,盒子盖好,放在右下角。

(3) “比一比哪个是最高的?”把最高的摆出来,再找剩下的圆柱中最高的,依次从左到右摆好。

(4) 与幼儿一起进行巩固练习,打乱序列重新排列,或者拿走其中一个进行归位练习。

(5) 观察幼儿操作,如有不当之处,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再示范。 (6) 归位。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2课时

课程名称:拼插方块

活动准备:立体方块或一公分方块组、托盘、工作毯

活动目的:直接:练习拼插的动作,增强动作协调和控制能力;

间接:锻炼双手协调力。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 (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请幼儿拿取工作毯,铺放在教师面前,大家致谢;

(7) 教师介绍今天的工作,并出示教具,介绍教具名称,“这是一公分方块组(立体方块)”; (8) 把方块平放在胸前,用惯用手的食指触摸指出凹槽处,放在工作毯中间;取另外一块平放在胸前,用惯用手的食指触摸指出突起处,放在刚才的方块旁边;

(9) 教师双手同时拿起两块,把突起处对准凹槽处,双手同时向中间用力,把两块方块拼插在一起;

(10)教师请幼儿从托盘中找出不同的两块方块进行拼插,教师观察指导; (11)教师进行再示范,和幼儿一起拼插一个长长的串; (12)请幼儿自由讲述,这像什么;

(13)收回工作:逐个把方块拉出来放在托盘内,并把托盘放在教具架上。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3课时

课程名称:安静游戏 活动准备:计时器或钟表

活动目的:直接: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

间接:培养听觉专注力

活动过程: 1.走线 (1)配班老师控制音乐,主班老师站在线上,邀请小朋友站在线上进行走线。(2)在走线过程中一直要按前脚跟挨后脚尖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缓慢变化上

肢动作:手放肩上、手叉腰等。

(3)走线快结束时,主班教师慢慢坐下,手轻轻放腿上。准备下个环节。 2.教师展示

(1) 教师带领小朋友轻轻(没有声音)地站起来,双手叉腰闭上眼睛; (2) 教师带领幼儿做深呼吸,让身体渐渐放松;

(3) 教师出示并介绍计时器,说明规则:一会儿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不发出声音,当听到计时器的声音时把眼睛睁开;

(4)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并给定时器设定时间,一般为2-3分钟; (5) 铃声响起后,小朋友睁开眼睛,教师提问:刚才闭上眼睛后,都听到什么声音了?

(6) 请幼儿表达听到的声音; (7) 重复一两次。

教师寄语:开始如果有小朋友睁眼,提示不破坏安静环境即可。 3.自由工作

(1)请幼儿按顺序拿工作毯,并铺放整齐。 (2)邀请幼儿来到教具架前自由选择工作。 (3)工作期间教师做观察记录。

(4)幼儿询问的时候进行指导,指导幼儿更换工作等工作礼仪。 (5)指导幼儿对工作材料进行归位。 第4课

推荐专题: 蒙特梭利数学展示页教案:邮票游戏(不进位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