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推荐6篇)

2023-07-07 00:11:45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推荐6篇)》。

第一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属于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的特殊时期。这阶段的孩子家庭教育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及老师都将焦点放在放在了孩子的成绩及升学率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巨大的学业压力所覆盖,绝大多数的老师及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中学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变化错综复杂,趋近于成熟,但仍缺少经验,青春期的一些表现随之而来,因此这阶段的孩子极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随着大学生自杀以及青少年犯罪率的逐年升高,青少年心理问题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学生心里问题的存在以及他们心理发展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家庭是孩子来都世界所接触的最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家庭的教育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密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大的作用。

1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1.1父母强烈期盼影响学生的心里健康:父母过分的重视孩子的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心里不平衡、对他人表现出敌对情绪、抑郁、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由于父母过分的对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成绩的重视,一旦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轻则进行说教。重则打骂,从而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极其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厌学的情况。由于对孩子的学习过分的关注,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并在孩子面前对那些成绩好相对优秀的孩子大加赞扬,这回对孩子造成极大的挫败感,很有可能因为这样的情形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1.2父母过度的惩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父母过分的严厉、惩罚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主要由于父亲惩罚孩子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接受惩罚之后迫于父亲的威严,不敢将自己的愤怒及不满表达出来,将这种怨怼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这样负面的情绪长时间积累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心理问题。而母亲的惩罚往往会伴有言语上的说教,孩子同样不敢宣泄不满及愤怒因此同样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据统计大部分经常被父母惩罚的孩子成绩都不理想,有的甚至厌学、抗拒考试;还有一些孩子易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与人发生争吵、缺乏自信、更有甚者会对生活以及未来失去希望等一些抑郁症的表现。

1.3父母过度的干涉保护孩子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由于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里都被是若珍宝。父母以及家庭中其他长辈出于疼爱的心理过分的对孩子进行保护及干涉,以至于限制了孩子独立、自主、勇敢精神的发展。一部分孩子出现懦弱、焦虑、面对失败与挫折毫无承受能力。家长的过分干涉保护有时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体验,他会认为父母这样的行为是在故意与自己作对,并且将他人的好意也视为敌意。于是会产生逆反心理常常做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表现以及思想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等不良后果。

2家庭教育正确的做法

2.1父母加强自身素养提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到孩子。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首先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心胸狭隘的父母,很难教育处胸怀宽广的孩子。如果父母的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对孩子也是指指点点吹毛求疵,久而久之在长期的责备声中孩子就会产生强烈自我怀疑。有些父母常常抱怨孩子散漫、不喜欢读书等等。其实父母在抱怨孩子之前首先应想下自己,是否这些毛病都源于自身!因此父母的文化素养是对孩子社会化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理想、情操、道德水准、家庭关系、生活方式等等都取决于父母文化素养。因此家长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建立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对他人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在生活中感染孩子,更好的实行家庭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2.2创设和谐氛围建立良好沟通的亲子关系:家庭中良好亲自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父母将他们的健康理念、社会目标传达给孩子,有助于中学会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其树立良好的公德心及正确的价值走向,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亲子关系是人生社会关系的起点,中学生在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成功愉悦的体验,将会对其面对其他社会关系建立信心以及积极的影响。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给孩子展现出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也是良好亲自关系建立的重要保障。作为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思想动态、以及看问题的态度、观点,真正的走进其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是孩子真正的感受父母的关心、包容、理解、信任、体会家庭的温暖,把父母当作朋友。这样自然会喜欢与父母分享心事,父母给予的建议才会很容易的接纳。

2.3合理要求适当管理:热爱尊重孩子但不代表放纵,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讲不过分干预约束,但也要适当的要求。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的爱及呵护很容易过度。多数的父母都想尽最大努力为孩子铺平道路,生怕孩子吃一点点苦。但他们忘了在成长的道路上谁打磨练、痛苦荆棘是他们必须要经历及承受的。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无不亲力亲为,这样过多的干涉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及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还给他们自由的权利。圈养在笼子里的鸟儿永远学不会飞翔,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要想培养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首先将他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去接受磨练,培养其面对困难,应对问题的能力,再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中成长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力及耐力,从而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结语

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极其关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起点。因此在中学时期孩子身心成长的这一特殊时期家长正重视家庭教育,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提升自身素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探知子女的真正需求,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J].教育技术报,2012.

[2].初中生亲子关系性格特征及相关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

第二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仅需要高智商的人才,同时,还需要高情商的人才。又因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情商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家庭中家长的个人观念以及家庭的社会地位也会影响到儿童情商。然而,家庭教育关系着儿童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儿童今后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从小培养儿童的个人家庭修养,从而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且通过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这为完善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情商;影响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有些家庭的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其家庭教育无法跟上现在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这也给儿童情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会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对于儿童自身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不足,这就严重阻碍了儿童自身的发展,也无法更好的培养情商。这就需要家长能够重视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通过创新家庭教育方法来促进对儿童带来的影响,这也是家庭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就要与儿童进行多多交流,以此来增多儿童接受家庭教育的机会,并且开发他们的情商,让他们不断培养情商,从而获得竞争力。同时,也要让儿童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潜意识里重视情商的培养,这样也可以让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接受家庭给予自己的情商培养机会。而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然而这种问题学校并不能够解决,这就需要家长爱的教育来为孩子解决难题。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教育落后

因为有些家庭经济比较落后,这也使得家庭教育落后,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人员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在这方面没有给予重视,直接造成了儿童情商的发展。而且,由于儿童的家庭教育素养较低,在日后的成长与发展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不利于情商的培养,也会让他们因为情商不够而无法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可以更好的让儿童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些家庭教育落后的地区,儿童情商的发展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并且会影响到儿童长大后的发展。总之,家庭教育落后是现在儿童情商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影响的现状。

(二)家庭教育观念不足

而且,家庭教育观念不足也是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因。家庭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就是由于家人教育观念不足,家庭很多家庭都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也不会重视家庭教育给儿童情商带来的影响。缺乏家庭教育观念,那么就会在实际行动上落后,这样就会使得家庭教育无法得到重视,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只有具备了家庭教育观念,家长才能更加重视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且置办更多的家庭教育资源,以此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从而促进儿童情商的发展。同时,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观念,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有利于儿童情商发展。

三、家庭教育对儿童情商的影响

(一)家长自身的素质带来的影响

儿童善于模仿自己的家长,如果家长自身素质不好,容易引导孩子形成一系列的不良习惯,这样也不能给儿童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如果家长自身的素质较低,那么也不会有更好的文化素养以及家庭素质来教导儿童,让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儿童从小就会养成一些坏毛病,严重影响了儿童情商的培养。所以,家长自身缺乏素质会使得儿童严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儿童情商的发展。

(二)家庭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

当然,家庭生活环境也是儿童情商发展的影响因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儿童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中,这样就会从小给孩子心中留下一个阴影,并且让孩子从小都接受一些不良的习惯以及生活,这样会给孩子提供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从而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优越而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那么从小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让孩子从小就会接触到良好的东西,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也可以让还是更好地培养情商,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庭生活环境也会给儿童情商带来很大的影响。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还需要不断的改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情商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智商,同时还有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竞争力。当然,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以及家长对于儿童情商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并且家长自身的素质以及观念也是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所以,这就启示家庭能够培养家庭教育观,这样才能给儿童情商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渝江.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18-121.

[2]庞国斌.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唐维国.家庭教育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1(2)79-83.

[4]徐福荫.家庭教育方式创新与多元发展[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5]董亚芬.家庭教育的影响[J].外语界,2003(1).

[6]裴秋艳.对家庭教育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1.

[7]卢强.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J].电化教育研究,2013(9):91-97.

第三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摘要】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为孩子作出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孩子,协作交往能力,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当合格的家长。

【关键词】摇篮;家教;习惯;自立;协作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温馨的港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尤其是幼儿,模仿性强,总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处处为孩子作出表率。有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孝顺媳妇出娘家”,这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笔者就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影响和作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良好的家教应从幼儿做起

“要发家,看娃娃;要丰收看青苗”。一点不错。古人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其哲理颇深。它说明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的终身教师。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英国的思想家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号称世界第一学府的哈佛大学,培养出大批的专家、名流,他们都有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诸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且成为大发明家、作家、诗人、总统,还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巨星。在他们身上勤奋、刻苦、乐于奉献、治学严谨,早已习以为常,身上都充满魅力,都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称,他的成功是源于幼儿园,得益于良好的幼儿教育。从古至今,从外至内,太多的案例可以说明家教是第一位的,而良好的家教要从幼儿的抓起。

二、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基础抓起,从0开始。比如:幼儿进餐不会用筷子,就让他自己用小勺,不让就别喂。父母用适时进行鼓励:“宝宝长大了,可以自己吃饭了,这才是个乖乖仔!”放学了要把书包放好,自己的衣服、鞋袜、玩具要自己放在指定的位置,不要别人代替。自己的用具、用品自己存放,放得有条有理,这就是文明的行为和习惯。注意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家长,是明智的家长。作为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从能生活自理开始学做家务,经常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不会做家务的要强得非常多。孩子写作业,家长要监督、鼓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做完作业,让其自己整理、检查,装进书包。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小培养勤劳的习惯;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让他们坚持把事情做好,做到位,做精致。久之,就养成了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气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三、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习惯

刻苦读书、勤奋好学是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培养孩子勤奋学习实际是在培养孩子一种可贵的品质,在培养孩子坚强,坚韧,持之以恒等他们长大会成才中必要的良好品质。而正确的发音、规范的书写,流利的吟诵,动听的儿歌,都要从基础培养起。从小就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有目的地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从小养成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这样长大后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让他们懂得知易行难,任何成功和进步都是用双脚走出来的,用双手做出来的。作为父母一是首先自己做出样子,处处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孩子,孩子学习的时间,父母如果有时间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也学习,不但能享受和孩子共处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是给孩子做良好的榜样。二是要及时与幼儿园教师沟通,孩子年龄较小,发生在身边的好多事情也学不清楚,他们自身的行为自己不知道对错,所以一定要和幼儿园老师多沟通,多了解,要互通“情报”,要做到孩子的言行家长心里有数,心里有底,在老师的协助下共同教育孩子养成刻苦、勤劳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培养孩子的交往、协作能力

优秀的家长,总是鼓励孩子广泛交往,多交朋友,让小朋友来家做客,共同享受愉乐游戏;为小朋友庆贺生日,分享蛋糕,分享成长的欢乐。带孩子和他的小伙伴出游,在游玩过程中引导孩子协作能力,教会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作为家长,要与幼儿园密切联系,掌握孩子思想的晴雨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家校联手、及时纠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大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家长应“教他们多游戏”,这样才能发现他们的天生,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和天真,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这方面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事实告诉我们:“民主的家庭孩子们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成功率高;专制苛刻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创造性差,养成懦弱、胆怯、自卑、冷漠、孤僻等不良习惯。要鼓励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他们协作、合作能力,这样,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五、家长应积极上好家长学校,树立正确的教子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创新,东方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家长也要加强学习,加紧进修,不妨报名家长学校,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全新的教子观。不学“虎爸”、“狼妈”,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教育子女,用教育智慧启迪子女,用模范行为带动子女,用改革发展中的典型事例,英模事迹鼓励子女,鼓励他们热爱生活,勇于创新、顾全大局、勇于担当,让孩子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欢乐成长,家园联手,双管齐下,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晓.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3(5)

[2]刘晓燕.从家庭学习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J].教育教学研究,2009.6

第四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经济和发展等原因,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中青年选择进城务工,众多小孩成为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儿童教育,弥补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消极影响,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影响与对策

家庭教育是现代儿童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然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和发展等原因,绝大多数中青年选择了进城务工,众多的留守儿童正面临着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1.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在智力、道德、心理、认知等方面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会让他们在成长路上向善向好。特别是在竞争激烈、变化万千的时代环境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照顾、教育,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逐渐变得敏感、脆弱、内向、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向大人反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也将变得更加不可调和,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这是极不利于小孩子的成长的。

2.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人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个体才会成长的更为完善,也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不在身边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多数是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培养下长大,老人过分的宠溺或者教育失当,都会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儿童时期是人的各项能力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没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陪伴,没有受到应有的家庭教育,这使得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大大的受到影响。以至于很多小孩不懂得如何接纳他人、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他们显得格格不入,以致在进入青少年阶段之后,常常因为叛逆、莽撞而多走了很多弯路,甚至不少青少年还辍学、进少管所,可以说,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儿童、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策略

1.调整相关政策,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上学问题要想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得以弥补,打破城乡壁垒,制定相关政策,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是首要任务。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城镇上学难是儿童被留在农村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整合多方资源,减免借读费,降低收费标准等,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举措。

2.加强监督引导,全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系到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是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良好的学校教育进行弥补,全面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有效策略。因此,引进优秀的教师、配备应有的教学设备、修缮校舍、扩建操场等,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政府的沟通与协作,依靠青少年保护组织,将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列为工作的重点,坚持扶贫助学、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犯罪等工作,使农村留守儿童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下成长,并在较高的教育水平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在公平和谐的校园中培养健康的身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在我国广大农村,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不足的,他们甚至认为自己进城打工挣钱是对孩子负责的重要体现,没有意识到关爱孩子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相关青少年儿童保护组织与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农村家长工作,让他们及时关注儿童的成长并给予关爱,重视与儿童的沟通交流与增进与儿童的感情,了解子女的综合素质等。可以采取电话、短信联系,还可以进行逐个宣传教育等方式,保证家长与监护人、与儿童多进行沟通,让小孩从小在充满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共创社会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前提条件,培养社会人才,更是要从小孩抓起。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一样,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因此,社会各界要整合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父母也要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应选择就近就业,以无微不至的关爱感化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凤琴,袁真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

【2】郭妍.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6).

第五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而家庭教育方式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原因和改善策略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家庭教育

一、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

1.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课前学习习惯存在的不良问题首先便是难以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预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的积极影响是广所周知的,可是小学生基础知识不多、学习自觉性也较差,课前预习工作实施起来仍然难度很大。其次便是上课铃响心却难以收回,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通常会在课间进行一些剧烈的活动,追逐打闹使得情绪和身体都很难再短时间内得以平复,等到上课铃声响了便很难把心及时收回到课堂上来。

2.课中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听课方面,由于小学生的精神集中时间相对比较短,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周遭环境、事物的影响,容易做一些小动作、东张西望严重影响听课效率;其次是课堂上的发言情况,有些学生对课堂提问表现的极为积极,有些学生对答案没有信心便悄不吱声,有的同学虽然内心有回答问题的欲望,可是胆小要么不敢举手要么回答声音很小;最后是与同学的课堂合作情况不好,如今小学生中基本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不怎么喜欢与同学一起交流合作。

3.课后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生课后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小学生不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据了解很多小学生写作业的时候,家长都会陪在身边,帮忙看、读题目、叮嘱他们字迹不要潦草或者坐姿要端正之类的;二是小学生几乎不会自己去检查作业,这个学习环节都是家长来代替完成;三是小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大部分的小学生回家写作业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进行的,他们很少积极主动的离开电视机自觉的去想要完成家庭作业。

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

1.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一个孩子其成长发展的情况怎样,很大情况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但从笔者的调查结果看来,对孩子教育不上心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不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在孩子们面前不注意收敛自己的坏习气,把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很多家长虽然知道要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是自己却没有带好头,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还有一些家长在生活中过分宠爱孩子,不利于之后吃苦耐劳学习习惯的养成。

2.家长的文化程度

直接监管孩子学习的家庭人员的文化程度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他们拥有良好的文化教养,那么对于孩子们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若是他们自身都存在着一些学习上的陋习,那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肯定会是很大的。父母亲外出打工无法监督自己孩子学习生活这已经是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留守儿童”在此一方面的学习问题较为突出,他们的学习通常是在爷爷和奶奶的看管下进行但这个阶段的爷爷奶奶文化程度高的并不多。

3.家庭精神氛围的影响

虽然家庭中的文化氛围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家庭中的精神氛围也事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点。家庭精神氛围即整个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世风格和价值取向的融合而表现出的一种整体家庭风貌。这种整合后的精神氛围对整个家庭之中所有成员的行为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对处于小学学习习惯养成的孩子来说影响力远远大于家庭中物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三、通过改善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很多家长便想错误的认为家长主要负责孩子的监护责任,而孩子的教育责任则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其实,相比于学校与老师,家长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虽然小学生大部分的是时间实在学校度过的,可是父母与家人才是与孩子关系最为密切的,孩子对生活学习中很多事情的认识、了解,都是通过自己的父母得知的。所以家长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创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是成长的避风港,是人一生中所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因此一个家庭的风气对中孩子人格的塑造和习惯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习惯会受到其家长的正确的引导和熏陶,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相反,一个生活在充满陋习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必不可少的会被家中的不良风气所感染,养成一些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坏习惯。因此,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

孩子学习教育不仅仅是校方的责任,家长需要对学校方面安排的学习任务,布置的工作全力配合,全力支持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平时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定期与老师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达到家庭与学校两方面相互配合、共同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努力的局面。

四、小结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孩子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身处小学阶段的他们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应该抓住这一良好时机不遗余力的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出孩子优良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晓.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3(5)

[2]刘晓燕.从家庭学习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J].教育教学研究,2009.6

第六篇: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论文

摘要:青春期子女的性格发展深受家长沟通方式的影响,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较重视言语沟通,而对于非言语沟通的认识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从非言语沟通方式的概念及重要性入手,着重论述在家庭教育中不当使用非言语沟通可能会对青春期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家庭教育;子女性格

自古以来,家庭中的沟通都是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和相互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研究证明,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对青少年的性格有重要影响。近10年以来,随着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类家庭教育书籍大量出版,一些细分化的家庭教育课程在大中城市开设,大多数家长对言语沟通的关注较以往有所提高。但是,仍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现实,几乎所有的家长对非言语沟通都缺乏认识,更谈不上重视。这不仅会影响言语沟通的效果,还可能对正处于关键发展期的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如何推动家长了解非言语沟通,使他们足够重视并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地使用非言语沟通,这是摆在家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的非言语沟通:概念、类型及重要性

(一)非言语沟通的概念及类型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换信息、交流思想、说明观点、表达需求、阐明意愿、增进理解、融合情感、达成共识的过程。

①沟通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言语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或文字来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而非言语沟通则是指人们利用语词以外的其他方式的沟通,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姿势、姿态及语调语速等是常见的非言语沟通方式。近10年来,结合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学者甚至提出应将沟通中双方散发的气味、出汗等都纳入非言语沟通的范畴

②因为这些生物信息往往也传递出人们的焦虑、紧张或喜悦等心理内容。

(二)家庭教育中的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最为重视言语沟通,因为他们认为,语言是最能表达个人意见和情感的方式。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脊椎动物的语言在沟通中只起到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交流中的绝大部分信息通过非言语媒介传递,人们往往会通过非言语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非语言沟通能真正地反映出说话者的准确思想和感情,在沟通中起到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的作用。

①可见,非言语沟通对我们的影响力远大于语言。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而言,一是他们喜欢夸张的身体语言,沟通时使用这种方法可加深他们的印象,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②二是他们对于非言语沟通更加敏感,比童年期儿童更会分辨不同的非言语沟通中潜藏的信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应该注重非言语的使用,学会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方式,向青少年传达信息。

二、不当的非言语沟通方式对青春期孩子性格发展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一)不当的非言语沟通会导致青少年产生自卑心理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一般年龄在35-45岁之间,他们往往事业有一定基础,是单位或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力量,整天忙碌于发展事业;同时他们的父母也步入年老多病,需要照顾的时期。另外,一些家庭还面临二胎生养的问题。工作需要努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需要照顾,这些大部分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家长往往无法有效地处理好这些问题,因此难免有时会产生急躁的情绪,不自觉地对孩子表露出不耐烦或厌烦。而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天生有一种孺慕之情,这种情感大部分时候都表现为依赖和亲近,很多时候孩子会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来与父母交谈。但是,很多父母会觉得这些话题的交谈并无价值,对他们想要达到的沟通目标没有帮助,因而在沟通过程中无意识地表现出面部表情僵硬,眼神游离(面部表情),两手抱在胸前(姿势),语调懒洋洋(语音语调)等,传递出对孩子的话并不在意、更不感兴趣的信息。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最为敏感,长期被家长这样对待,会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谈话内容无法使父母感兴趣,会把过错归咎于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表达有问题或者是自己哪些方面表现得不好,所以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久而久之,他们不仅再也不愿与家长交流,关上了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大门,更糟糕的是,他们还会对自己做出消极评价,产生自卑心理。

(二)不当的非言语沟通会导致青少年变得胆怯,沉默寡言中国家长大都采用严养政策,对于孩子犯错更是信奉“棍棒底下出人  才”的理念。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家长有时为了给孩子一个深刻的印象,就对孩子一顿打骂,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常年在棍棒下生长的孩子,大都做事优柔寡断,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因害怕犯错而畏畏缩缩。有些家长虽然不采用体罚,但却对孩子语气严厉,表情凶恶,把教育孩子当成了骂孩子。这种做法虽不会伤害孩子的身体,但却会使孩子面对家长时不敢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反对家长。青春期孩子处于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在自我意识上会有快速的成长,而体罚和恶言相向都会使孩子畏惧表达自己,为了避免受家长打骂,他们往往会选择缄默。久而久之,他们在性格上也变得胆怯,沉默寡言。

(三)不当的非言语沟通会导致青少年失去自信和做事的兴趣中国家长总是认为表扬多了,孩子会骄傲自大,所以鲜少对孩子表达肯定和赞许,更鲜于用摸摸头、竖大拇指等动作表达对孩子的肯定和认可。⑤殊不知,长期得不到肯定和认可,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自信,丧失对挑战和优秀的兴趣。其实,只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对他/她竖起大拇指,或者鼓鼓掌,向他/她投去赞许的目光,家长并不需要说出“孩子你真棒”这样的话,孩子就会接收到家长传递的信息,获得成就感。

三、家长如何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

由于以家长为对象的家庭教育培训长期缺位以及目前整个中国社会对非言语沟通的认知不足,中国家长对于非言语沟通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几乎一无所知。近年来,一方面随着非言语沟通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成为一个跨心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必将推进全社会对非言语沟通的认识;而另一方面,80后家长群体感觉到了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必要性,更重视对家庭教育的学习,一些商业机构也开始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并在课程中设置了非言语沟通的内容……这两种情况必将推进中国家长对非言语沟通的认识、理解和实际应用。那么,具体来说,家长应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呢?首先,在孩子发言时,父母应及时调整身体姿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营造出真心倾听的氛围。孩子愿意主动倾诉,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父母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而在孩子倾诉过程中,父母也要对孩子传达出自己在认真聆听的信号,例如,在孩子开始倾诉时将身体正面朝向孩子,头部正对孩子,表明自己愿意关注孩子的说话;在孩子停顿时用点头的动作或期待的眼神来表明自己正在认真聆听;在孩子结束倾诉时,用鼓掌的方式肯定他愿意倾诉,并用平实的声调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些非言语沟通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重视,感到被接纳和认可,这是树立他们自信的第一步。其次,善于用非言语沟通表达认可,有意识地避开使用非言语沟通的“雷区”。非言语沟通一般是自发的、下意识的,但并非不可以调控,只要家长多注意关注自己的非言语沟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音语调等,通过学习和练习调节、控制非言语沟通,让它们与语言配合,表达对孩子的赞美,它们就可在沟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学会用鼓励性的微笑与赞许的语言相配合,表达对孩子的认可;有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也要记得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握握他/她的手臂来传达支持的信息。同时,家长要避开语气严厉、冷脸相对等非言语沟通的“雷区”,尽量不要使孩子感觉到被否定或不被认可。最后,时常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在感到疲惫、情绪激动或焦虑紧张的情况下,家长会很难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因此,家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冷静,随时监控自己使用非言语沟通的过程。如果感到疲惫,就诚实地告诉孩子:“我现在感到有点累,但我对你的话很感兴趣,我们可否晚一点沟通?”同时,家长要不断提高对自身情绪的监控能力,避免在情绪激动或焦虑紧张的状况下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总之,非言语沟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正确使用非言语沟通,不但可以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还能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引导他们成长为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更加平衡的情绪的人。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心理学必将对非言语沟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将能推动更多的家长认识到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并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地使用这一沟通形式。

注释:

①冯庚.沟通的概念及重要性[J].中国全科医学,2010(25):2814.

②孙庆民,傅绪荣.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概念厘定与相互作用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6(4):372-377.

③孙庆民,傅绪荣.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概念厘定与相互作用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6(4):372-377.

④蒋贵娥,马圆.沟通―――通向子女内心的桥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1):88-90.

⑤周恩建.浅谈家庭教育中的赏识教育[J].教育艺术,2005(9):11.

推荐专题: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德育形成的影响-德育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