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四(合集)

2023-07-07 00:10:2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四(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四(合集)》。

第一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可以说是教师们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规。长期以来,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一旦和孩子的家长产生理解上的矛盾,那么就很可能让教师处于弱势的地位。

这部《规则》详细的规定了能够实施惩戒的具体情况,同时又对教师严厉禁止的行为,做出了非常细化的规定。《规则》既充分保证了教师的权利,也充分保证了学生不受到体罚以及变相体罚。

个人觉得在这里面对于罚站的时间的规定,体现了一种人性化和严谨性。既可以对孩子起到惩罚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为过度罚站,引发孩子健康上面的风险。有了具体的时间规定以后,如果教师按照时间规定对孩子进行惩罚,孩子出现了晕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状况。在责任划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避免校闹。

可以让教师,真正做到,慎用惩戒,敢用惩戒,擅用惩戒。

同时,家长也不用担心,教师惩戒孩子的时候会用体罚的方式,因为相关的规则已经明确规定了教师不能采用的惩戒方式:

1、严禁击打、扎针。这意味着戒尺,教鞭等,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惩戒教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严禁过度罚站、机械抄写。这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呼应了教育部之前关于禁止机械性重复作业的相关规定。

3、严禁辱骂。教书育人,如果对学生采取人格上的辱骂,那么这样的教师妄为人师。这是对教师个人道德上面的规范。

4、严禁连坐。因少数人而惩罚全班这种心理上的压制性惩罚,损害公平性,也伤害同学团结,被禁止。

5、严禁因为成绩惩戒学生。进一步贯彻鼓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呼应减负政策。

6、选择性惩戒。维护了教育公平。

7、指派他人惩戒。避免教师借刀杀人式的惩戒行为,避免实施惩戒的学生心理畸形发展。

8、其他一切损害孩子身心的方式。为整个法规留了一个可控空间。

本人为这部《规则》的颁布送上一个赞,它详细规定了教师的行为,也保护了孩子的利益,既贯彻了减负的政策,也维护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条文中的一些细节,体现了规则设计者的智慧。也为现在比较紧张的家校关系,起到了调停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这部规则,在矛盾发生的时候,做出更科学的判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第二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

【教育惩戒,让我成为一朵坚强的向阳之花】

我是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还有另外的称呼——祖国的花朵、温室的花朵。我确实是祖国的花朵,可我不想做温室的花朵。每次听爸爸妈妈说起“现在的孩子都是温室的花朵,吃不了苦,经不起打击”,我都嗤之以鼻。虽然我不想被他们这样认为,但是,没有办法,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我依然需要求助于爸爸妈妈和老师,很多时候我会不自觉地犯一些错误。妈妈说我是一张白纸,在慢慢地涂画中,逐渐变成一个作品的过程,所以犯错是必经阶段。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惩戒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实施教育惩戒,树立良好学风。上课的时候我们有时会精神散漫,神游天地,进入自己的小天堂,但这不应该是我们学生接受、获得知识的状态。每一次老师给我们的提醒,每一次老师给我们的警告,都是在帮助我们端正态度,都是在将我们神游的心思拉回到课堂。这个时候,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就能凸显出来。因为有了惩戒,我们才会有所顾及,有了惩戒,才会让我们在更好的状态下认真地学习。

毕淑敏奶奶说“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的才有可能成栋梁。故要养深积厚,等待时机”。在我们成为参天大树的过程中,要经历的太多太多。现在的我们是一棵棵小树苗,会受到风吹雨打。就像现在,很多不良知识和外界因素对我们的干扰很大,比如网络传播的不良信息、网络游戏……这时,就需要老师和爸爸妈妈在旁边不断的引导和提醒,及时告诉我们哪些是积极的、向上的、正确的,哪些是会把我们带入深渊的。可知,教育惩戒的重要性是多么大。

小惩大戒,对于我们是有极大帮助的,可以增强我们的认知。妈妈说我现在的好好学习是为了长大以后能够有选择的权利,选择自己向往的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我如何才能掌握“选择”这项技能呢?在我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会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老师和家长能够及时发现我这棵小树苗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对我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这会让我成长的道路更加平坦一些吧。

人生的路上既有鲜花美景,也有荆棘险滩。美好与不幸总是并存,快乐与痛苦总是共生。正因为这样,我不想要做温室里的花朵,我要成为一朵善良、独立、坚强的向阳之花。我认为惩戒是成为向阳之花道路上的指南针,惩戒规则是帮助我们成长的铺路者。

第三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

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戒

网爆,15岁男生被6名未成年人围殴致死。此事一出。再次挑动人们的神经。

据报道,10月29日晚,陕西兴平市,15岁的初二男孩袁某,被6名未成年人用木棍群殴致死,后在一农田处被埋入土坑。6名杀人狂魔,其中有4人是职校学生。

教育悲剧真的不可避免吗?

如果是突发事件、偶发事件,人们的心理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但是,如果是人为因素,而且频频发生,那就得深思了,有必要探究悲剧的深层次原因了。

近年来,学生伤害事件不断上演,尤其是未成学生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频频出现,这些看似社会问题,其实根子在教育。

我们反复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可教育的结果是悲剧频出,而且不是小概率,这与教育方针的实现还有多大距离?

教育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因此,教育的手段就不可能是单一的。

但在今天,不少糊涂的家长,部分一线老师,在有些伪专家的忽悠下,教育观念严重出岔,因而失去了教育性。比如对孩子惩戒权的失落。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过:“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这就是说,孩子一旦有错,必须断然制止,实施惩戒,确保改正错误,从而健康成长,这不正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吗?

但在现实中,教育往往跑偏。不,有时候,教育简直是纵容。

去年10月份,大连13岁男孩蔡某杀害10岁女孩淇淇,并抛尸灌木丛,行为极端恶劣。这背后其实是家长教育惩戒的旁落。

早些年,蔡某上小学时,一次,路上强行搂抱一女生,双方家长在派出所调解时,蔡某父母对孩子的错误做法拒不认错。还有一次,蔡某在小区内,公然掀一女子裙子偷窥,人家找到蔡某父亲时,反遭蔡父羞辱。哪怕是蔡某杀害淇淇后,父母不仅不主动带孩子自首,其母反而在家里将作案现场血迹擦去,为孩子掩盖真相……

13岁的蔡某走到今天,其实之前早已埋下了极端行为的隐患,蔡某家教不当,致使蔡某的恶性愈演愈烈,变本加厉,最终滑向罪恶的深渊,其推手或始作俑者就是其父母。

20_年10月12日,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一位10岁左右的女孩,因为错下了地铁站,连踹妈妈6脚。女孩双手插在口袋里,妈妈拿着所有的行李。有路人劝阻时,这女孩却追打劝说着。这种场面,妈妈没有责怪女儿一句,不仅如此,当别人数落孩子时,妈妈却为女儿打圆场、开脱。

哑然!这样的女孩,在这样的妈妈的错误“教育”下,女孩还有未来吗?一个10岁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如此骄纵跋扈,做母亲的居然没有一点点惩戒,岂不是火上加油地放纵孩子的错误?

孩子犯错固然可气,但作为成人,面对孩子的问题不施以正当的教育,不能给以适当的惩戒,是十分可怕的。因为教育的不当,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次品”、“废品”,简直是“危险品”。

“赏识教育”、“快乐学习”,我们从不否认。如果有,那是再好不过的事,谁不想在蹦蹦跳跳、快快乐乐中完成学习和人的成长呢?

然而,教育从来就没有一味地赏识和快乐,学习任务的完成和人的健康成长,仅仅依赖释放天性是不可能的。

现在有些人大肆渲染“儿童中心”论调,有点过头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当然没错,因为过去一味强调“学科本位”、“教师中心”,致使教育的人性化严重不足。但是,极端放大人本思想,就矫枉过正了。所以,教育惩戒不能缺失。

没有惩戒,教育就不完整。因为教育本身是复杂的。不同孩子,成长过程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学段,采用的教育手段也是不同的,这不就是因材施教吗?

一个人的成长是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整体上长期地不用一点惩戒的教育是没有的。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对成人对儿童的各种惩罚措施、惩戒办法,是一以贯之的,无论你喜欢与否,接受与否。

社会生活中,欠债不还钱的老赖,就要受到失去诚信的惩罚。乱闯红灯,当然要给以交规处罚。

家庭活动中,贪玩游戏的孩子不学习,家长就得采取强制措施惩戒。对长辈无礼,必须惩戒孩子,习得礼貌待人。

学校呢?同样要有惩戒,否则任何学生都可以上课迟到,课堂不听讲,课下不做作业。没有惩戒,校园欺凌岂不泛滥?

人的成长必然伴随着错误性,这是事实,老师和家长没有必要讳疾忌医。

一线教师,没有必要羞于启齿惩戒这一话题,也不必陷入无休止地争论要不要惩戒的问题,更不能回避惩戒。

教育的本来面目,决定了教育惩戒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手段之一。唯有实施惩戒,教育才是完整的、完善的、正确的!

第四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我们作为学生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对标准内容的限定性、可操作性和合法性没有异议。在规那么规定和授权范围内,充分征求家长意见,配合制定适合学生开展教育规律的班规或班级公约,明确教育惩治范围和分类,做到客观公正、合法合规,使教师教育惩戒学生有章可循,并对家长和学生公开公示,也可起到警示提示的效果,解决了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这一突出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开展相关工作,为更好的实施相关规那么做好心理准备,共同努力创造和谐、人性化和法制化的教育生态。

教育惩戒规那么(试行),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权来为自己壮胆。

每一位教师也是某个孩子的家长,希望家长和校方相互信任、配合共同把一个个小幼苗浇灌、培育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好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以百年树人之心培育学生,虽然路程曲折漫长,但从细微处入手,从小小的班级开始,适当施惩戒,奖罚并行,终会成就参天的树林。

教育惩戒权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争论、呼唤、讨论中在20xx年3月1日和大家见面了。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教师体罚学生的争论也是一浪又一浪。规那么将对教师惩戒权的使用原那么、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作了详细的规定,对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我们每一位老师要好好学习,慎用、敢用、会用教育惩戒,教育学生不让位,家长也应该学习规那么,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越位。

规那么让学校、老师有了惩戒权,但我们教师一定要谨记,教育惩戒的初衷是"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惩戒不仅仅是赋予学校和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一种教育方式,通过“惩戒〞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一切不以教育为目的的惩戒都是一种流氓行为。

我们提倡有温度的惩戒。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管什么教育手段,保护好孩子身心健康是前提,健康是“1〞,其余为“0〞,有了“1〞,“0〞才有意义。因此我们的惩戒,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身心,要因人而惩,要尊重学生,不能侮辱到学生的人格。细看规那么有明确的规定,不得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惩戒只能使用在学生不良行为上。学习上的后进生是不可防止的,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还是要多多鼓励,花一点时间为孩子补缺补差。淘气捣蛋,不愿学习的孩子,老师在惩戒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孩子申辩的时机。社会很复杂,孩子很脆弱,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的,教师的惩戒更多的要让“爱〞挽救的往往不是一个孩子而是几个家庭。

教育要家校合力,校闹是一种病态,家长要理解并配合学校一起教育孩子。知识的学习学校教育大于家庭,但对孩子品行的影响,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局部就是模仿得来。规那么中对惩戒权的适用范围就是在学生的行为上,要让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引导,长期催促。孩子受到适当的惩戒,家长也不必要心痛,成长的过程,不可能只有鲜花,你不可能为孩子挡住所以的风雨。教育只有宽严相济,有奖有惩,孩子才能在人生的路上不偏不倚,健康向前。家校良好的合作才是教育最美的风景。

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那么(试行),这可以说是教师们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规。长期以来,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一旦和孩子的家长产生理解上的矛盾,那么就很可能让教师处于弱势的地位。

这部规那么详细的规定了能够实施惩戒的具体情况,同时又对教师严厉禁止的行为,做出了非常细化的规定。规那么既充分保证了教师的权利,也充分保证了学生不受到体罚以及变相体罚。

个人觉得在这里面对于罚站的时间的规定,表达了一种人性化和严谨性。既可以对孩子起到惩罚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为过度罚站,引发孩子健康上面的风险。有了具体的时间规定以后,如果教师按照时间规定对孩子进行惩罚,孩子出现了晕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状况。在责任划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防止校闹。

可以让教师,真正做到,慎用惩戒,敢用惩戒,擅用惩戒。

同时,家长也不用担忧,教师惩戒孩子的时候会用体罚的方式,因为相关的规那么已经明确规定了教师不能采用的惩戒方式: 1、严禁击打、扎针。这意味着戒尺,教鞭等,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惩戒教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2、严禁过度罚站、机械抄写。这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又照应了教育部之前关于禁止机械性重复作业的相关规定。3、严禁辱骂。教书育人,如果对学生采取人格上的辱骂,那么这样的教师妄为人师。这是对教师个人道德上面的标准。4、严禁连坐。因少数人而惩罚全班这种心理上的压制性惩罚,损害公平性,也伤害同学团结,被禁止。5、严禁因为成绩惩戒学生。进一步贯彻鼓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照应减负政策。6、选择性惩戒。维护了教育公平。7、指派他人惩戒。防止教师借刀杀人式的惩戒行为,防止实施惩戒的学生心理畸形开展。8、其他一切损害孩子身心的方式。为整个法规留了一个可控空间。

本人为这部规那么的公布送上一个赞,它详细规定了教师的行为,也保护了孩子的利益,既贯彻了减负的政策,也维护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开展。条文中的一些细节,表达了规那么设计者的智慧。也为现在比较紧张的家校关系,起到了调停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这部规那么,在矛盾发生的时候,做出更科学的判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中小学校园,需不需要一把“戒尺〞老师可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惩戒又该如何使用……记者从教育部官网得悉,教育部近日公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那么(试行)(以下简称规那么)。规那么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那么、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规那么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规那么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那么,“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那么,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规那么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那么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效劳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效劳、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那么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规那么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分方式,方便各方监督。同时,规那么也强调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规那么还明确了教育惩戒的相关救济程序,并鼓励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规那么将于20xx年3月1日起实施。下一步,教育部将积极指导推动各地、各校贯彻落实规定,依据规那么健全教育惩戒的实施、监管和救济机制,让学校、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让家长、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心怀慈悲,高举戒尺

一场球赛要想精彩绝伦,除了运发动精湛的球技、观众的文明观战,还需要裁判的准确执法。正是裁判比照赛规那么的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场上运发动最正确状态的发挥,该吹哨时就吹哨,该亮牌时就亮牌,甚至可以罚下场去。惩戒恰恰是为了让比赛更精彩。

人生如赛场,既有硝烟弥漫的竞争,也不乏波涛汹涌的暗战,虽不说是头破血流、你死我活,但也是你争我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越是充满竞争的地方,越需要惩戒的存在,没有了规那么的参与,一盘散沙,甚至是乌烟瘴气都在所难免。

曾几何时,随着国门的翻开,西方的许多教育方法蜂拥而入,不仅冲击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而且也带来了社会思想的不断开展。面对琳琅满目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界一时间真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于是赏识教育大行其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标语张扬在校园上空,保护孩子的天性成为纵容娇惯的借口,无私地保护成为“小皇帝〞们的庇护伞,开展的眼光成为学生任性妄为的障眼法。戒尺的悄声消退,恰恰是飞扬跋扈的粉墨登场;惩戒的众人喊打,恰恰是无视规那么的肆意生长;教师权威的颜面扫地,恰恰是目空一切的横行无忌。

当我们感慨“巨婴〞的横空出世,当我们悲叹“啃老族〞的层出不穷,当我们哀伤“精神缺钙〞的难以理喻时,是否想过,高悬在教育头顶的那把达摩克利斯剑的陨落,恰恰是许许多多教育怪相诞生的缘由。

环顾我们的周围,蔑视规那么者有之,逃脱责任者有之,心理脆弱者有之……尽管不能把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罪给教育,但是缺失了惩戒的教育变得软弱无力却是不争的事实。今日的问题青年,今日的柔弱中年,今日的蛮不讲理的老年,多年以前,他们可都是在接受教育的少年啊。惩戒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了惩戒的参与,教育成为了苍白的说教,成为了“滥好人〞的保护,成为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混日子。

曾经,我们是那么厌恶“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粗暴式教育思想,我们是那么厌恶“道貌岸然〞的学究式的师道尊严,我们是那么厌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等级森严的依附关系。于是我们迫切地希望打倒这一切,希望引入西方的教育思想,希望用国外的教育方法改造我们的教育,希望在教育上的“不破不立〞。然而,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育,如果眼中无“人〞,那终将是一种失败的教育。“过犹不及〞的古训恰恰在说明任何事物都应“有度〞,将所有的惩戒视为“封建余孽〞,直接导致的就是“斯文扫地〞“规那么殆失〞。

当然,惩戒不是教育的唯一手段,更不是教育的万能法宝,它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我们在成认它的价值和功能时,也没有必要将其推崇到无上的地位。适度是惩戒的必备条件,失去了这个条件,惩戒就可能沦落为“滥施暴力〞,成为“丧心病狂〞的代名词。

理想的教育惩戒应该是什么模样呢不由得想起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想起他手中的那把戒尺,“有,但不常用〞,“有〞说明了惩戒的存在,“不常用〞说明了适度的必须。归根结底,教育惩戒的目的不在惩罚,而在引以为戒,而在教书育人。

给我那把戒尺吧,我会把它轻轻打在犯规学生的手掌,然后师生会心地相视一笑,有真诚的关爱,更有严厉的督导。

第五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那里。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

第一,需要统一思想。惩戒是教育的基本手段,要理直气壮地谈教育中的惩戒问题,要对我们过去全面否定惩戒的错误做法拨乱反正。

第二,教师惩戒权的落实需要保证足够的可行性与包容性,尤其是在惩戒权与违规体罚的界限认定上,应给足够的包容。

第三,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需要理直气壮地支持老师的惩戒权,给予必要保护,而不是一味处罚教师。

第四,需要家长与舆论的理解与支持。

惩戒是基本的教育手段,多数老师对孩子的批评、管教与惩戒都是为了孩子好,否则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家长在管教孩子时还经常发生冲突,老师在管教孩子时在分寸拿捏上出现一些瑕疵就更能理解了,这时就更需要给老师多一些宽容。只有家长真正的支持与包容,老师才有胆量与勇气管教孩子,惩戒权才能真正落实,教育与孩子也才能真正健康发展

第六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可以说是教师们最希望看到的一部法规。长期以来,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在实施教育惩戒的时候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一旦和孩子的家长产生理解上的矛盾,那么就很可能让教师处于弱势的地位。

这部《规则》详细的规定了能够实施惩戒的具体情况,同时又对教师严厉禁止的行为,做出了非常细化的规定。《规则》既充分保证了教师的权利,也充分保证了学生不受到体罚以及变相体罚。

个人觉得在这里面对于罚站的时间的规定,体现了一种人性化和严谨性。既可以对孩子起到惩罚的作用,又可以防止因为过度罚站,引发孩子健康上面的风险。有了具体的时间规定以后,如果教师按照时间规定对孩子进行惩罚,孩子出现了晕倒或者是健康上面的状况。在责任划分上面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避免校闹。

可以让教师,真正做到,慎用惩戒,敢用惩戒,擅用惩戒。

同时,家长也不用担心,教师惩戒孩子的时候会用体罚的方式,因为相关的规则已经明确规定了教师不能采用的惩戒方式:

1、严禁击打、扎针。这意味着戒尺,教鞭等,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惩戒教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严禁过度罚站、机械抄写。这保护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呼应了教育部之前关于禁止机械性重复作业的相关规定。

3、严禁辱骂。教书育人,如果对学生采取人格上的辱骂,那么这样的教师妄为人师。这是对教师个人道德上面的规范。

4、严禁连坐。因少数人而惩罚全班这种心理上的压制性惩罚,损害公平性,也伤害同学团结,被禁止。

5、严禁因为成绩惩戒学生。进一步贯彻鼓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呼应减负政策。

6、选择性惩戒。维护了教育公平。

7、指派他人惩戒。避免教师借刀杀人式的惩戒行为,避免实施惩戒的学生心理畸形发展。

8、其他一切损害孩子身心的方式。为整个法规留了一个可控空间。

本人为这部《规则》的颁布送上一个赞,它详细规定了教师的行为,也保护了孩子的利益,既贯彻了减负的政策,也维护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条文中的一些细节,体现了规则设计者的智慧。也为现在比较紧张的家校关系,起到了调停的作用。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这部规则,在矛盾发生的时候,做出更科学的判断,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推荐专题: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心得体会四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