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五篇)》。
一、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方向
1.语文作业要适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技能,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消化。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不能因为急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老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作业,而不是以大量的作业使学生盲目应对,甚至造成学生出现抄袭、让别人代写作业等现象,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
2.语文作业趣味化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的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紧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泼水节》这篇课文,老师可以举行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场面并写出感想,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兴趣大幅度提升。
3.语文作业要开放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开放性强是语文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将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课内和课外的教育资源相融合,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不仅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做到与社会息息相关,此外,老师还应充分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语文教学论文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语文作业,供学生选择,使语文作业不但开放,且丰富灵活。
二、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语文质量的策略
1.多元化学习策略
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根据学生对学习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多元化设计,帮助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传统教学和作业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和需求,使作业设计具备个性化和丰富化等多元化特点。
2.营造趣味性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过于被动的学习状况,语文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兴趣才是学生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老师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借助多种感官共同融合的作业。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中,老师可以用手机或者录音机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然后提问学生小时候都在干什么,或者他们童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然后学生们就会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把生活中的小细节带到语文课堂中,在生活点滴中提炼美感,情境结合,在学生头脑风暴的时候,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童年趣事,使学生在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3.强化探究性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倡导学生探究发现、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老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把教材中动人场景,或漂亮的风景,通过自己的想象画下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描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质量。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14.4.15 篇二: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10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6)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研究步骤(2011.4-2011.12)(1)准备阶段:(2011.4-2011.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2)实施阶段:(2011.5-2011.6)a、(2011.5-2011.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2011.9-2011.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2011.11-2011.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总结阶段:(2011.11-2011.12)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调查研究
研究方案 教学设计 文献资料 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 学生的反馈意见 研究论证
实践理论
反复 分析、评价
概括、调整
2、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
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刻制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3、整理编排研究期间的教学课件、调查访谈录音及问卷调查等相关资料篇三: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开题报告[1]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负责人:张富莲
联系方式:*** 年月日:2014年11月10日
南韩村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时间:
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提高语文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语文教学独有的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知识育人的素质的特点。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主导与主体的互动,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语文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能灵活运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驾驭课堂,从容施教,此为课题研究目标之一。
通过本课题研究,拓展我校教师的研究平台,提升我校语文教研层次,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带动并促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此为课题研究目标之二。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化平淡的课堂为神奇的世界,增加课堂的艺术魅力,营造宽松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启与拓展,师生的情感得以交流和升华,课堂教学的开展得以高效与顺畅,是语文教学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魏书生老师教导我们:“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因此,通过优秀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开启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的趣味,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高效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是我们研究这一课题的的另一目标。
通过导入语确立全课的基本语调,实现了内容定旨、情感定调、语调定格,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是本课题研究的第四个目标。
总之,通过这一课题研究,我们试图探索出各类课型有效的导入方法和途径,为教师能根据学生和文本的不同,设计出有效的导入方式提供借鉴,从而顺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特点,落实新课程下科学实效的授课方法与体制的改革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与任务。
课题名称的界定:课堂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导入,其内容包括两个大方面:第一,课堂导入的特点;第二,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导语既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还要讲究艺术性。
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特点及方法,旨在借助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丰富教师课堂导入的方式与方法,优化教师根据不同单课题名称的界元体系、课型内容灵活运用导入方式的艺术与策略,帮助教师定和解读 获取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求知欲、积极性的技能与手段。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各类课型有效的导入方法和途径,为教师能根据学生、文本的不同设计出有效的导入提供方便与指导,为校本教研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入模式和过程表现。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结合课堂的主体与主导各自不同的角度开展探索与研究,使得研究的成果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
本课题预定12个月完成。
研究阶段预期:
一、申报阶段(2014.11-2011.12)
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二、前期实施阶段(2015.1-2015.7)
成立课题组,举行开题论证会。探讨基础研究流程及分工,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
(1)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首先了解学生对语文课堂导入的需求及认识;
课题研究的步
骤和举措
(2)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意义;(3)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一般遵循原则‘(4)反思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研究语文课堂导入的趣味
性、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艺术性、科学性等特点;
(5)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新科导入易犯的错误,探索新的方法策略;(6)设计和编制合理的导入教案。
(7)完成中期研究报告。
三、后期实施阶段(2015.8-2015.10)
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四、总结鉴定阶段(2015.11-2015.12)
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和优秀教案实录,出示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基本要求和优质导入评定标准。
举措: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研究法:教育理论书籍是我们需要涉猎的理论营养。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了解前人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问卷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方法进行研究,调查实施课堂导入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真实的依据。
3、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地反思、总结。
5、实践操作法:将研究过程中的研究结果及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用实践检验,不断完善。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河龙中心学校张湖南
一、课题名称: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1、作业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潜在功能。有效作业的布置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
3、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方面:目前对于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已日趋深入,二期课改的语文新教材中相当重视语文作业的内容,注意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还加强了感悟、积累、实践,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学生的生活。此外,近几年的好多语文教学类刊物上也刊登了大量关于语文作业设计和评价方面的文章。这些都为本课题组进行课题实验提供了借鉴的条件。
2、国外方面:对于学生作业的设计,国外的教学家们早已摈弃了课本的约束,课文的限制,大多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的作业,通过教师自己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同事相互合作来完成某一专题研究,这也为本课题进行课题实验开了先河。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研究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能使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能初步总结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以达到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氛围。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
三、研究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功能。语文新课程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优化语文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语文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重在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优化语文作业的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更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作业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为设计出源自于师生双方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
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量力性和差异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容量。语文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作业在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作业量应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要有差异性,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作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合。在作业设计中,把语文学习与学习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使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作业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评判。使作业的评判做到过程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师生都是作业评判的主题,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研究步骤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1月)
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表,以及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观察表和评分标准。
2、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10年5月)
(1)、第一阶段:通过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对学生作业进行心理分析,找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活动中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2)、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丰富作业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研究案例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作业方式和内容,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作业设计,研究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有效作业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
小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和教师问卷表
2、实施阶段:
各阶段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跟踪表
3、总结阶段: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编撰研究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4、最终成果形式:
结题报告、研究案例汇编、研究论文。
七、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相关课题在不同的学校也曾研究过,都各有特色,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题申请人及参与者都是小学一线教师,且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为研究者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文献,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校、教务处、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设计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2.《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语文教师应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学生家庭作业繁重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沉疴,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呼声。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整天埋头于“作业堆”中,作业形式简单枯燥,训练要求统一,浪费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因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作业设计,虽然在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综合语文素质存在许多问题。致使部分学生的“等、靠”观念很强,每个班总有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作业。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方面:近几年,国内教育者加大了对同类课题的研究力度,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
2.国外方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课外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如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二是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再如美国教师经常设计一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他们认为应当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很快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时,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特别显得有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语文作业”指小学一、二、三学段的课内、课外作业,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既有知识、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既有教师设计的,也有学生自主创意的各种实践形式。“发展性”即把长期以来重记忆、重技能、重传承的传统作业训练转变到自主探究、注重养成、创新实践的轨道上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灵魂,“发展”贯穿实验研究全过程,在实践中促进知识向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段之间的递进发展,促进“三维”一体的互动发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起点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的发展。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也将获得相应的发展。“评价”,语文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养成的常规环节和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的诊断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和评价的导向功能,贯串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作业练习的全过程。研究的着力点是作业的轻负、高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小学语文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三、研究内容
1.学生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本方面内容的研究是学生积极并乐于完成作业的基础。以情感认知为主线,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实践体验等途径进行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使学生爱学、乐学、享受学习。
2.构筑语文学科的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本研究内容从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创设出新型的作业形式,并形成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
3.突出情感,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此内容的研究意义重大,成功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出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不仅注重知识学习成果的评价,还应注重知识学习过程、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
四、研究步骤
1.设计申报阶段(2012.5---2012.8)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2.实施阶段(2012.9-2012.12)开题论证,明确目标,进入实质性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改变传统的作业观,作业评价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形成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2013.1--2013.3)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领导专家中期评估验收。完成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课堂教学展示,形成语文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
4.结题鉴定阶段(2013.4-2013.6)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形成新课程体系下的语文作业发展性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不断进行新的课外作业内容及样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激发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及反馈评价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预设研究结果
1.作业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2.作业内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具体如下:
1.理论学习材料集(包括理论学习文章、书籍、学习笔记、心得等)。
2.论文集(包括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师生发生变化的相关案例、反思等专辑)。
3.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4.学生课外作业优秀作品集
2015“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设计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2.《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语文教师应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良好的发展。3.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学生家庭作业繁重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沉疴,极大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呼声。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整天埋头于“作业堆”中,作业形式简单枯燥,训练要求统一,浪费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因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的作业设计,虽然在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能力,发展综合语文素质存在许多问题。致使部分学生的“等、靠”观念很强,每个班总有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作业。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方面:近几年,国内教育者加大了对同类课题的研究力度,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
2.国外方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课外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如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二是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再如美国教师经常设计一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他们认为应当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很快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时,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特别显得有意义。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语文作业”指小学一、二、三学段的课内、课外作业,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既有知识、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既有教师设计的,也有学生自主创意的各种实践形式。“发展性”即把长期以来重记忆、重技能、重传承的传统作业训练转变到自主探究、注重养成、创新实践的轨道上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灵魂,“发展”贯穿实验研究全过程,在实践中促进知识向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段之间的递进发展,促进“三维”一体的互动发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起点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的发展。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也将获得相应的发展。“评价”,语文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养成的常规环节和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的诊断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和评价的导向功能,贯串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作业练习的全过程。研究的着力点是作业的轻负、高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小学语文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三、研究内容
1.学生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本方面内容的研究是学生积极并乐于完成作业的基础。以情感认知为主线,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实践体验等途径进行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使学生爱学、乐学、享受学习。
2.构筑语文学科的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本研究内容从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创设出新型的作业形式,并形成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
3.突出情感,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此内容的研究意义重大,成功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出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不仅注重知识学习成果的评价,还应注重知识学习过程、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
四、研究步骤
1.设计申报阶段(2015.5---2015.8)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2.实施阶段(2015.9-2015.12)开题论证,明确目标,进入实质性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改变传统的作业观,作业评价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形成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3.中期论证阶段(2015.1--2015.3)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领导专家中期评估验收。完成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课堂教学展示,形成语文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
4.结题鉴定阶段(2015.4-2015.6)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形成新课程体系下的语文作业发展性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不断进行新的课外作业内容及样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激发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及反馈评价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预设研究结果
1.作业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2.作业内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具体如下:
1.理论学习材料集(包括理论学习文章、书籍、学习笔记、心得等)。
2.论文集(包括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师生发生变化的相关案例、反思等专辑)。
3.完成课题结题报告。4.学生课外作业优秀作品集
推荐专题: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