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思考(优秀范文六篇)

2022-12-14 00:39:28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思考(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思考(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广大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会公德建设凸显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使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我们小组于半个月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5份(问卷有限,所作分析和结论仅供参考)。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认识以及个人道德实践等方面。

(一)、行为文明方面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图书占位子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图书馆是很多爱好学习的同学常去的地方,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环境是相当的不错的,绝对是同学们看书、做作业的首选之地。这样问题也就来了,如果看书的人很多,小小的图书馆怎么能保证每个看书的同学都有座位呢,占位子的现象也就随之而来。在我们的调查之中有3.6%的同学认为应该这么做,这样做的话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50.9%的同学认为大家都这样,见怪不怪,32.7%的同学认为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12.7%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

文明、礼貌,这些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心理面是知道怎么做的,但是在行动上却没有起到起个表率的作用,长时间的这种占座行为习惯让大家都麻木了,同学们的态度变得很无所谓。明知道这个行为是不道德的,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但是没有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不道德的行为。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行为文明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二)、爱护公物方面

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或旅游景点处的“涂鸦”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6%的同学认为蛮不错的,它展现了个人风采,并且可以自由的宣泄感情,有54.5%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它破坏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响,有20%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有10.9%的同学认为这是很随便的事,关注自己就行,10.9%的同学认为要想办法杜绝这种不良行为。

从数据和生活的观察上来看,大学生在爱护公物方面心理上是能够接受的,落实到实践中绝大部分大学生做的还是好的。对于自己的东西每个人都很爱惜的,但面对公共财产时,人性的弱点就显示出来了,有时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公共财产就成了牺牲品,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近三成同学的却对这种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很可怕的,这是低端的个人素质。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保护环境等方面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公共场合制造了垃圾,有64%的同学表示“一般不会扔”,有6%的人选择“经常仍”,另外有9%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周围没有人的时候会仍”,有21%的同学认为“只有在找不到垃圾箱的时候才会扔”。数据表明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这个现象应该是和社会现象一致的,当今社会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很多人为了一己之利不择手段,当然不否认还存在许多为社会服务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要以当代大学生去影响下一个时代,而不是随波逐流,保护好环境,从自己做起。

活动总结

虽然这次调查活动,涉及范围比较小,调查对象比较局限,数据量有限,但是通过此次活动,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后的公德教育指明方向。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一、引言: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是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所以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就所在院校(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对象为大二学生。利用自制问卷预调查5份,结果发现在问卷的问题设计、语言文字以及格式排版等存在些问题。特别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起初有像“你觉得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怎么样”的主观问题,导致很多问卷在该问题上都是空白或寥寥几句话,关键是这种问题对本次的调查无益,所以我对问卷进行一番调整,并自己填写问卷,以被调查者的角度审视设计的问卷。随后对40名电信学生进行了匿名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份,其中男生21份,女生14份。

二、调查数据分析:

总体概况

经过数据分析显示,虽然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在一些方面存在缺陷,但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也就说明了对基本的道德行为和范畴,大家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更应认识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践行之,而要想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则要求我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次调查主要涉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和遵纪守法和对社会公德整体认识的问题。下面将就这几方面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展现和分析。

助人为乐

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在别人得到帮助的同时自已也能从中得到快乐,这是人的一种高尚行为。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31.43%的人觉得很有意义并乐于参加,45.71%的人有时间才会去,22.86%的人则不乐于参加。而对于爱心募捐活动,经常参加的有34.29%,偶尔参加的为60%。而对于参加的动机,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得到的结果我觉得大学生虽然知晓这种活动的必要性,但未能践行,说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

对于乞讨的态度,80%的人会是视对象而定,只有17.14%的人会伸出援助之手。视对象而定的人觉得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应乞讨,所以不帮,再者则是因为现在社会上骗子比较多;而帮的情况下主要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可以理解,社会的阴暗面多少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取向。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大家能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即使对方四肢健全,可以存在欺骗嫌疑,只要你帮助的人里面有真正需要帮助的,哪怕只有那么几个,我觉得这是值得的,也许就是你那不起眼的一两元钱,说不定就能帮助他们度过苦难。所以,这进一步说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确实有待提高。

文明礼貌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貌,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也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当在公交车上遇到弱势全体时,80%的人会主动让座,其余20%的人则有时会让,大家普遍尊老爱幼相当必要,需要给予弱势群体以同情和帮助。说明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持肯定态度。

对公共场合吸烟的行为74.29%的人很反感,17.14%的人较反感;而当公共场合有人插队时,82.86%的会在内心抱怨,8.57%的人会马上制止。

以上数据都说明了在文明礼貌层面,大学生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遵纪守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的责任。

调查结果显示,20%的人坚决不会闯红灯,45.71%的人在赶时间的时候会,而31.43%的人在没有车经过的时候会;当捡到物品时,91.43%的人会主动交公;但当看到校园内的消防栓损坏时,会告知相关人员和若无其事的人则几乎对半。以上数据都揭露出了当代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有待加强。这是由于当今的特定社会现象使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而当问及对社会公德是什么概念时,68.57%的人认为是心理上对社会的热爱从而希望它变得更好,并尽全力支持;而14.29%的人会偶尔用行动支持。这表明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理解是很准确的,没有太大的偏差。

三、大学生社会公德情况总结:

通过如上数据的初步分析,可将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总结如下:

遵守社会公德对于从小受正规教育的当今大学生而言,应该是道德的底限。虽然多数大学生能按照公德的要求去行事,但落实到每一项,有很多同学达不到公德的要求。换句话说,社会主义道德观虽然依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一统天下,其它的道德观、价值观已经对其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列如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参差不齐从小就对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如今社会处于转型期,非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在社会上大量存在,也会使大学生的公德观发生一定的改变。

大学生在践行社会公德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知”“行”脱节问题。当公共场所出现插队情况时,82.86%的学生选择了沉默,而只有8.57%的人会马上制止的数据让人难免有点心寒。所以道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都只停留在“知”的'层面,而没能去“行”。而作为将“知行”作为校训的交大学子更应尽快改变这种现状。

四、应对措施:

作为个人,在平时要从我做起,严于律己,增强修养,树立社会公德意识,不断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孩子做好榜样;家庭成员间可互相监督劝导,争做模范家庭。

学校则应积极举办公德素质宣传,时常进行道德素质演讲;尽快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改善校园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道德观念。

国家社会要做好监督、引导工作,加大对损害公共利益行为的惩罚力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1日

调查地点:xxx校区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人: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分工:小明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小刘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小李执笔,小嘿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和定稿。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精神文明的面貌和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较高的期望。大学生遵循社会公德对自身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2009年11月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进行,调查对象为大一学生,我们利用自己编制的问卷对100为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男生50份,女生50份,男生女生各占50%。

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小组成员对数据结果进行了讨论:吴佳慧设计问卷并分发问卷,刘敏杰统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梁瑞霞执笔,李茜茜协调成员关系并负责修改报告定稿。

讲文明礼貌:难付诸行动

在文明礼貌方面,在被调查人员中81%的大学生能做到尊敬师长,尤其是女生,92%的女生都表示遇到老师会主动问好。但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被调查者会主动让座56%的同学会视情况而定,尤其是男生,占42%的男生选择视情况而定。这说明大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知程度还算高,但要付诸行动却有些困难。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古语也有云“不学礼,无以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更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让文明的气息洋溢在神州大地上,让世界人民领略“礼仪之邦”的魅力。

爱护公物:有待提高

在爱护公物方面,约52%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态度仍不坚定,是否爱护公物还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在对“课桌文化”的看法上,48%的同学认为那无所谓。只有29%的同学坚决反对“课桌文化”。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爱护电话亭和指示灯的,56%的同学即使情绪不好也绝对不会通过砸电话亭,踢安全指示灯来发泄。但是在爱护图书馆的书籍方面存在极大问题,竟然多至64%的同学存在不爱惜书的行为,比如污损、丢失、折叠书籍,甚至还存在撕页,不归还现象。

这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在爱护公物方面,女生比男生做得要好,66%的女生非常爱惜公物并且认为应当维护好公共设施,而男生在这方面还有些逊色。爱护公物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当从我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与每一个国民携起手来共同珍惜和爱护社会公共财产,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保护环境:意识较强

保护环境方面,有89%的大学生认为在公共场作乱涂鸦是不好的,是在破坏环境,而其中女生占94%,男生占84%,而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无所谓,更有极少部分人认为好,能展现自我风采。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而且在这方面,女生的社会公德一是要高于男生。对于随手乱扔垃圾这一问题,有90%的大学生选择我不会样做,但是却只有5%的人会选择把它捡起来。这说明在这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但是在爱护草坪方面有53%的人会踩上去,认为自己玩耍时最重要的,小草被踩一下无所谓。有7%的人会视自己心情而定,而只有10%的人不会踩上去。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而我们――大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挑起这个重担,保护环境,就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

遵纪守法:情况可观

在遵纪守法方面,大部分大学生都有较高的守法意识,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加强。例如:在如何看待考试作弊现象一题中,68%的同学认为应该严惩,其中女生60%,男生76%。认为考试作弊是小错误教训一下就行的同学占总人数的23%,其中女生24%,男生22%。仅有9%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现象很正常,其中女生占8%,男生占10%。从上述数据可知,大部分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应该严惩,但仍有1/3的同学存在投机取巧,世故圆滑的意识,应当引起关注。当问到见到贵重物品是否交公时,81%的同学认为该主动交公,其中82%的男生,80%的女生,男女生比例接近。除此以外,有10%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只有9%的同学选择不交。总体而言,在遵纪守法方面,男女学生都有较高的意识,但还存在部分同学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强,需要在多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及纪律意识。

助人为乐:总体乐观

在助人为乐方面,对于在学校举行的爱心募捐活动中,被调查的大学生有62%的同学选择“经常参加”,有26%的同学选择“偶尔参加”,只有12%的同学选择“从不参加”。但面对乞讨人群时,有37%的同学选择“同情并给与帮助”,54%的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9%的同学选择“鄙视,觉得肯定是个骗子”。这说明大学生总体上来说还是富有爱心的。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更应当乐于助人,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分析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总体情况乐观,积极向上,而且女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要稍强,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待加强。

比如在公交车上面对老弱病残时,只有32%的大学生会主动让座,大部分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在爱护公物方面,面对校园内的课桌文化还有很多同学并不表示强烈反对,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这方便自己记东西。图书馆的状况更是糟糕,书籍被破坏的程度很大,大部分同学只是方便自己阅读,随便折叠书本。在保护坏境方面,大学生的意识还是较强,绝大部分同学反在公共场合乱涂鸦,大部分同学不会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但仍有一部分同学随意践踏草坪。很可观的是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遵纪守法意识,都能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都认为要严惩考试作弊行为。对乐于助人方面也有半数的同学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上述行为虽然不能在总体上影响学生,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对于作为21世纪接班人的大学生,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势在必行。

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失范德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大学生处于一个成年与未成年的过渡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和确定,判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力较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误导,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差,造成道德观念淡薄,甚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学校方面,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且对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学生容易忽略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在家庭方面,父母不拘小节,自身不太注重社会公德,没有起到榜样作用,造成大学生从小养成不良习惯,缺乏社会公德意识。在社会方面,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人无视社会公德,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给大学生在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造成冲击。

我们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作用。尤其是大学生本身的因素是主观因素,起决定作用。大学生应当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误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公德的观念。如: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身边的同学朋友;多阅读有关美德的书籍,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明确自己的方向,不受外界不良的风气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学校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加强规章制度的管理,加大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同时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而且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创新社会公德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以身作则,提高重视度,为小孩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社会方面,国家应当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要严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快社会公德法规划进程,加快社会公德行为的舆论监督。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广大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使社会公德建设凸显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使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便备受关注。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我们小组于半个月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5份(问卷有限,所作分析和结论仅供参考)。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认识以及个人道德实践等方面。

(一)、行为文明方面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图书占位子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图书馆是很多爱好学习的同学常去的地方,一般来说图书馆的环境是相当的不错的,绝对是同学们看书、做作业的首选之地。这样问题也就来了,如果看书的人很多,小小的图书馆怎么能保证每个看书的同学都有座位呢,占位子的现象也就随之而来。在我们的调查之中有3.6%的同学认为应该这么做,这样做的话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50.9%的同学认为大家都这样,见怪不怪,32.7%的同学认为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12.7%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

文明、礼貌,这些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心理面是知道怎么做的,但是在行动上却没有起到起个表率的作用,长时间的这种占座行为习惯让大家都麻木了,同学们的态度变得很无所谓。明知道这个行为是不道德的,没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但是没有实际行动去改变这一不道德的行为。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行为文明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二)、爱护公物方面

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或旅游景点处的“涂鸦”我们已经司空见惯。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6%的同学认为蛮不错的,它展现了个人风采,并且可以自由的宣泄感情,有54.5%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好的,它破坏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响,有20%的同学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有10.9%的同学认为这是很随便的事,关注自己就行,10.9%的同学认为要想办法杜绝这种不良行为。

从数据和生活的观察上来看,大学生在爱护公物方面心理上是能够接受的,落实到实践中绝大部分大学生做的还是好的。对于自己的东西每个人都很爱惜的,但面对公共财产时,人性的弱点就显示出来了,有时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公共财产就成了牺牲品,这是一种极其自私的行为,近三成同学的却对这种行为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很可怕的,这是低端的个人素质。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保护环境等方面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在公共场合制造了垃圾,有64%的同学表示“一般不会扔”,有6%的人选择“经常仍”,另外有9%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周围没有人的时候会仍”,有21%的同学认为“只有在找不到垃圾箱的时候才会扔”。 数据表明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这个现象应该是和社会现象一致的,当今社会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很多人为了一己之利不择手段,当然不否认还存在许多为社会服务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要以当代大学生去影响下一个时代,而不是随波逐流,保护好环境,从自己做起。

活动总结

虽然这次调查活动,涉及范围比较小,调查对象比较局限,数据量有限,但是通过此次活动,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后的公德教育指明方向。

第五篇:对社会公德的思考

从老人乘车无人让座引发对社会公德的思考

一、课题提出

“面对着整车人,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叫冷漠。”身患癌症的老人朱祥林用颤抖的嘴唇回忆了心碎的一幕。十多分钟的时间内,朱祥林老人手持癌症病历苦苦哀求有人能让出一个座位,换来的均是冷漠的双眼。

人流拥挤,从中门挤进时已没有了座位。停留片刻无人主动让座,呼吸困难的老朱不得不趁着女售票员售票间隙,坐在她的座位上休息。“大伯,我要掌控中门开关,您坐在这里我不能工作。”话音未落,售票员胡晓东开始向全车人喊道,“哪位乘客能给这位体弱的老先生让个座?”原本喧闹的车厢安静了下来,但无人应答。“哪位乘客能给这位体弱的老先生让个座?”胡晓东提高了嗓门,但车厢依旧静悄悄。“哪位先生、女士能给这位体弱的老先生让个座?”胡晓东环视着拥挤的车厢,依旧没能换来任何回音。“哪位先生、女士能给这位体弱的老先生让个座?”四次动员乘客让座无果,为了不影响售票员的正常工作,朱祥林离开了售票员座位,不能持久站立,他坐在了中门附近的台阶上。地势低矮,人群拥挤,坐过两站后,朱祥林呼吸急促,面色发青。然而就坐在他旁边的青年乘客们,依旧似乎没有看见。朱祥林试图爬起来缓和呼吸,但终因体弱多次努力均未成功,最后还是在一位同样没有座位的女士帮助下,才最终站立起来。为了减轻疼痛,朱祥林用颤抖的双手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癌症病历,用虚弱的声音央求全车的乘客:“我一个肺癌病人,真的撑不住了,谁能给我让个座?”车内再次陷入了沉寂。看不下去的售票员再次动员乘客让座,然而,话音还是石沉大海,就这样,车辆已经过五站路,两公里。

目睹这个场景,人们忍不住要问,给老人让一个座位到底能有多难?2005年3月,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相当一部分不愿意主动让座的人,所提出的原因是“别人不让,我也不让”。面对需要帮助的老人,每一个人都把眼睛盯在别人的身上,把希望寄托于别人的自觉与自律,这样的结果是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变成了绝望。公交车上的乘客们再次一同见证了这种转变。

图略

身患肺癌的七旬老人朱祥林述说自己在公交车遭遇的无人让座的经过

图略

一位老人乘坐一辆公交车,尽管车上广播不停地发出“请给老弱病残孕让个座”,但这位老人周围的乘客要么“睡着了”,要么视而不见。

二、调查目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就是以礼仪著称,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提出“以德治国”这么说来“德”不仅对一个国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对一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所以社会公德是衡量一个国家全民素质水准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社会公德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所以衡量一个人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但是习惯养成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巨的,而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数量的道德实践不可能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但随着人们跨入一个崭新的世纪,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较过去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人们生活与社会这个大家庭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接踵而至,而且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社会公德已被大多数人所淡忘,因此引发了我们对社会公德的思考与质疑,以礼仪著称的中国今天究竟变成了什么样?是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提高反映出的正常现

象?还是道德的沦丧?还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没有养成?

三、调查过程

为了能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学生对社会公德这个社会的焦点话题的看法,我们在陈经纶中学分校的初一和初二的同学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乘坐公交车时,您看到过什么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最多选4项)

(1)上车争抢座位(2)逃票

(3)抽烟(4)从车内向车外扔杂物

(5)大声喧哗(6)带宠物

(7)破坏车内环境(8)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

2、您认为目前北京市哪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较严重;(最多选择4项)

(1)乘车时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2)随便占用公共场所

(3)出言不逊,污言秽语(4)破坏环境

(5)毁坏公物(6)没有人情味

(7)浪费资源(8)在公共场所喧哗、怪叫、争吵

(9)将公物占为己有

3、您认为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原因是;(可最多选择3项)

(1)管理制度不完善(2)舆论监督不够

(3)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差(4)忽视思想教育的结果

(5)社会风气不好

4、您认为改善目前社会公德问题的最有效办法是:(请只选2项)

(l)加强舆论监督(2)制定和宣传各类文明公约

(3)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4)从小进行普及教育及治理

第一题

从以上两个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选第一项、第五项和第八项的人数较多,共占了总人数的57%,说明上车抢座位、在公交车内大声喧哗和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的行为很常见,同时也可以看出大多数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这说明大多数违反社会公德的人都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毫不顾及他人感受,缺乏责任意识,所以抓好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

第二题

从以上两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选第一项、第三项和第八项的人数较多,共占了总人数的45%,说明乘车时不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已经成为同学心中一个很严重的社会公德的问题了,而出言不逊和浪费资源的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市民根深蒂固的问题了,尽管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但生活在北京的市民的文明程度还有待提高,否则,将会有损于首都北京的形象。第三题

从以上两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选第一题和第三题的人数较多,共占了总人数的54%说明很多人认为管理制度不完善、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成为了现在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普遍较差,就会造成社会风气不正。所以要消除这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首先要从这两点做起。

第四题

从以上两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选第三题和第四题的人数较多,共占了总人数的61%。说明人们认为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和从小进行普及教育及治理的方法对提高公民社会公德比较有效!!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提高全民社会公德已经到了靠实行严厉的罚款制度来解决的地步。

四、调查结果

我国宪法把遵守社会公德作为公民的义务,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被调查者在调查问卷上胡乱填写,使很多调查问卷都因无效而作废,对我们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比如:在填写性别时,有人把“男”“女”的选项都划上了“√”;有人把一道题的每一个选项都划上了“√”;在其他一栏中,有些人不按要求,随便填写……

经过我们咨询老师,询问请教同学,分析出以下被调查者胡乱填写的原由及心理:1 敷衍了事,为了应付调查故意捣乱,存心制造障碍寻求乐趣,发泄不满,把自己的坏心情施加到他人身上张扬个性,为了显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同时,我们针对老人乘车让座问题在大街上还作了随机访问,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大家的观点。

一位老年人:以老迈之躯登上拥挤的公车却无人让座,如此冷漠的风气使人心寒。

年轻人甲:在一天繁忙工作之后,公交车上的老年人仅为坐几个站去买菜或运动就凭着年龄优势而堂而皇之地享受公交资源是一种不体谅他人辛劳的行为。

年轻人乙:人都会老,每个人都要学会尊老爱幼,年轻人有体力,有精神,站站没啥.当自己变老时,也就会享受到如此待遇,我想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一位上班族:很多老年人很喜欢倚老卖老,好象什么都是应该的欠他似的,让人很反感,要得到别人尊重,就得自重,老年人也该自重,年轻人站一会无所谓啦。

一位大学生: 毋容置疑,不可争辩,给老人让座是一种基本道德!

一位中学生: 我觉得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给老人让座是一种平常得再平常的事情,因为我每次坐公交车,都会有人给他们让座,当然也包括我在内.老年人更应该得到关心,爱护,因为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身体比不上年轻人,年轻人站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关系,可是老年人就不一样了.一位中年妇女:人都有老的一天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一位中年妇女:该不该给老人让座,在我看来要看情况看地势,大家可以想想自己一个人加班到深夜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有一个位置坐上去后那种感觉,同时又有一个老人在你旁边,你发挥传统美德让座后,老人坐得心安理得,认为这是应该的,是天经地意的事情,而不告诉你一句“谢谢”,或者说我还站得动,不需要,此刻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多少就不说了,只是举一种情景来说明,没有谁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和尊敬每一个位老人,但是该不该让座,想清楚在去行动吧!

综合调查过程及访问结果,我们总结出如下几条:

1、部分市民生活习惯不良,缺乏社会责任感,虽然这些人在市民和来京人员务工人员中并不占多数,但给首都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响。

2、市民对宣传不太关心,参与率低,缺乏积极性。宣传教育形式单一乏味、内容浅显、与百姓生活脱节导致实际效果差等问题。

3、政府主管部门在城市管理上存在问题。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并且执行不力度不够。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往往需要多部门参与综合执法,而这恰恰是欠缺的。

4、某些公共服务设施不具备或不完善,让市民感到不方便。

五、改进措施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 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恩格斯说过,社会公德是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列宁也认为,所谓社会公德,就是“公共生活规则”。在列宁看来,这种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要求。对于现在社会上种种不文明的行为,经本小组研究,找出以下改进措施:

1、加大社会公德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可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为此,要积极宣传公民道德,广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把市民喜闻乐见的社会公德宣传活动逐步深入到社区中,让市民参与其中,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并普及公共文明礼仪知识。新闻媒体要开辟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文明礼仪知识。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促进公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2、重视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养成的基础。古语说:“德教为先。”德教即是道德教育。教育部门应该重视道德教育,首先从幼儿园开始就对未成年人其进行道德教育,在心中就种下一个文明的种子,深化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把社会公德教育带到课堂中,成为一门学科来学习。使其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为祖国未来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等时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一个公德小监督员,提醒违反社会公德的市民,我想,面对一个孩子善意的提醒,大人们不会不有所动容。

3、家长、家庭承担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责任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环境对社会公德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孩子从小受到一个文明的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才能逐步培养起良好的社会习惯。

4、加强舆论监督

对破坏社会公德的不道德行为,开辟访谈节目,对市公安局、市城建局、市行政执法管理局等与公共设施联系密切的单位领导进行专访,介绍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影响,关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德话题,动员全市人民积极参与监督,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5、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公共服务设施

在重视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进行管理,德治和法治两手抓,政府主管部门在城市管理上也应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严重违法乱纪者应惩之以法,晓之以理,比如加入宣传队伍,以实际行动进行改正,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警戒和教育的作用。另外我们还需要健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注重照顾老弱病残的生活和出行方便,同时张贴宣传标语,倡导人人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如此一来,人人互相监督提醒,文明和谐逐渐形成。

6、取西方文明之精华,扬中华民族之国光

我们在创建和谐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和进行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报以谦虚地心态,主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避免盲目,取其精华,避免弯路。要保留和弘扬东方文明,同时借鉴和学习西方文明,加快发展脚步,让中华民族这一礼仪之邦永远绽放美德之光。

良好的社会公德,必然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生活环境,没有污染,没有喧闹,置身于这样一个整洁优美、轻松和谐的氛围里,你说你的心情能不愉快吗?

这就是本小组调查、分析并创新的结果。正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无数个体的行为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公共秩序基石。每个个体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整体社会风气的形成。所以把人生看作一场考试,社会公德就是每个人必须回答好的一个问题;把社会公德看作一场考试,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试题。面对社会公德这场考试,不知正在看论文的您又能得几分呢?希望大家可以重视这个问题,从我做起,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

第六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关键词:公共生活,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意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时间:20xx年xx月xx日星期一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对象:大学生

形式: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调查实践,数据统计,我顺利完成了大学生社会公德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主干群体,80%左右的被调查的'同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意识;仅有10%公德意识薄弱。在文明礼貌方面,接近90%能做到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关,也是树立中国人良好国际形象的迫切需要。

在助人为乐方面,大学生作得更是出色。近93%的人能做到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40%的同学在爱护公物方面仍持不定态度,要不要爱护公物还要看情况而定。仅有50%会明确如何对待公共财物。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应该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公共生活是指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的生活空间。而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准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每个大学生的义务。作为有较高素养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化为提高自身强大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碱性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践行社会公德并不难,提升敬人礼让的境界同样不难,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是讲社会公德;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是讲社会公德;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是讲社会公德;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是讲社会公德;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是讲社会公德,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慢升华的。

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有着社会舆论的监督,我们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因此更讲社会公德。但在缺少监督的网络空间里,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网络生活中已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活动中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遵守网络生活中道德要求的重要意义:对维护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有积极作用;保证大学生的业余学习和生活健康.丰富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活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个别大学生误入歧途。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做到: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大学生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网络上存在不少虚假、低级庸俗甚至反动、浮秽和色情的内容,同学们要提高鉴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做到不涉足不良网站,不浏览不良的内容。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已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收发邮件、实时聊天、视频会议、网上留言、网上交友等。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等活动。同学们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动,在网络交往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的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同学上网成瘾,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进而导致耽误学业、甚至放弃学业的现象。值得同学们警惕的是,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游戏已成为近年来青少年刑事犯罪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虑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匿名隐蔽特点,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得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的效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道德自律成了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保障。大学生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不论在哪一领域哪一层次,大学生都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我们大学生理应养成遵守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

推荐专题: 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思考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