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合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合集)》。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刘晔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112080701002
近日,经老师介绍,阅读了这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颇有感触,现将本人的部分观点分享下: 此篇序言是马克思对他在1857年至1858年间写好的手稿重新进行修改整理,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名出版时写下的,文章发表于1859年1月。《序言》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经典文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作了系统、完整且经典性的表述。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说:“这个原理,不仅对于经济学,而且对于一切历史科学(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为了制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马克思早在40年代初就开始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因为他发现要了解资本主
(二)叙述了研究经济问题的动机和原因;
我对该表述的理解。
15年的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来说意义重大。一共四页,的结果。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马克思自己说:“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他在序言中多次提到要“自己弄清问题”。真正做学问的人会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否定再否定,而急功近利的人们却汲汲于发了多少论文等形式主义。现下社会过于浮躁,马克思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更是我们这些即将进入科研道路的硕士研究生需要重视的。也就是启迪我们学知识,做学问,必须做好经历炼狱的准备,我们做不了哥白尼、马克思,我们可以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2011.09.25
浅谈对马克思生产分配理论思想的认识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笔记
在马原课布置下这片读书笔记之后,我便上网下载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电子版,我的专业并不涉及政治经济学,不过在加深对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创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具体过程的了解的同时,能从中找到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所启示的东西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仅仅这样一篇“序言“就让我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一遍下来,一头雾水,什么也没看明白;于是一连几天每天读上几句,并在网上找相关的术语解释才真正了解了马克思在书中描述的中心思想。
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指出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把单个的孤立个人作为出发点以及抽象地谈论“一般生产”的观点。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中,强调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指出思维的具体性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它是研究的结果而不是起点。还论证了物质生产发展同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以及各种艺术形式发展的不平衡关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着重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方法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辩证关系的原理,马克思这样描述自己的研究结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反之,“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且这生产关系是客观的,这是政治经济学说中毋庸置疑的部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最基础,最真实的政治经济理论。
就我对于政治经济学浅薄的知识储备,我只能对文章进行表面上的理解,并没有能力去深入研究思想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在这里,我只能放弃去讨论抽象的哲学思想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已经给出具体定义的辩证关系谈谈我看到并理解了的东西,要凭自己的能力去读透这篇文章,真的需要我再学上一年半载的了„„
从题目上便可以知道,我主要想说的问题就是关于文中马克思提到的,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关系的四个环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也就必须研究这四个环节的关系。马克思分别从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与分配的辩证关系以及生产与交换的辩证关系三个方面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现实辩证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1.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对于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马克思提出了两方面的观点:
第一,消费与生产直接统一:马克思认为,“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说明消费与生产是同时发生的,在过程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同步性。这里的“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是指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耗费原料、燃料等自然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也要消耗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等人力资源;“消费直接也是生产”是指通过个人消费,使得个人身体生长、脑力和体力得以恢复的过程,即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第二,消费与生产相互依存:马克思认为,“生产媒介着消费,消费也媒介着生产”。所谓“生产媒介着消费”,是指生产创造出消费品,为消费的提供条件和对象,没有生产,消费便没有了条件,没有了对象,消费也就无从谈起了;所谓“消费也媒介着生产”,是指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需求和动力,为产品创造主体,使生产在消费中得以完成,没有了消费主体、没有了消费,产片就无法称之为产品,生产也就不能称之为生产。生产和消费的相互依存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互不可缺,但又相对独立。
2.消费与分配的辩证关系
关于消费与分配的关系。在产品和生产者之间出现了分配,分配借社会规律决定生产者在产品世界中所占有的份额,因而出现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消费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分配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消费,而消费作为分配的最终实现也反作用于分配。生产决定消费,但它同时又需经过分配及交换这个中间环节而对消费起作用,同理,消费也需通过交换和分配反作用于生产。马克思认为,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成果,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的形式决定于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根据对资产阶级社会的资本与利息和利润、劳动与工资、土地与地租的分析,马克思得出了生产决定分配的结论,他说: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就对象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就形式说,参与生产的一定方式决定分配的特殊形式,决定参与分配的形式。”
分配包括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的分配和产品的分配。生产要素的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之中,属于生产本身内部的问题。生产要素的分配决定生产的结构并决定产品的分配,但生产要素的分配本身是一定历史生产的产物,决定于生产方式。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马克思批判了一些政治经济学家把生产和分配看作同样重要的观点,认为这是最庸俗不过的。他主要批判了经济学家李嘉图把现代生产的本题当作分配而不是生产了理论。李嘉图的这一理论从表面上看和现实生产情况十分相同,因为生产资料、利润以及产品等的分配确实可以体现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生产的背后隐藏着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劳动产品如何分配等,而在分配这一环节上能充分反映出这一点,这也是有些如李嘉图的经济学家把生产和分配的关系颠倒过来的理由所在。但是马克思认为这是表面现象,他认为“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是同一关系的进一步规定。”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有这种本来构成生产的一个要素的分配,产品的分配自然也就确定了。所以马克思说:“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后,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
3.生产与交换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在生产和交换的关系上阐明了两个方面的原理: 第一,交换的内容和形式:
马克思分析的交换的内容有四个方面:①劳动者在生产本身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能力的交换。②生产资料的交换,即“用来制造供直接消费的成品的手段’’的产品相交换。③生产经营管理者之间以及生产经营管理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即“所谓实业家之间的交换’’④生活资料的交换,即“产品直接为了消费而交换“。
交换的形式包括两种:一是直接交换。二是间接交换,即通过货币的交换。通过货币的交换就是流通,它是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只是交换的一种形式,所以马克思说“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而不是交换的唯一形式。随着交换的不断发展,流通也就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交换形式,主要的、基本的交换形式。在政治经济学中讲的交换形式,主要是指流通。所以,马克思说,流通“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
第二:交换是由生产决定的:
马克思所分析的前三方面内容的交换,都是“作为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马克思说,劳动者之间的能力与活动的交换。“直接属于生产,并且从本质上组成生产。”生产资料的交换“本身是包含在生产之中的行为”。“所谓实业家之间的交换,不仅从它的组织方面看完全决定于生产,而且本身也是生产活动。”生活资料的交换,是在生产和分配同生活资料的消费之间的“中介要素”,“表现为独立于生产之旁,与生产漠不相干。’’但是,这种交换实际上仍然“是由生产决定’’的。因为,如果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资料可供交换。马克思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生产决定交换:①交换是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了社会大分工的产物,没有分工也就没有交换。②“私人交换以私人生产为前提”,就是说交换的性质是由生产的性质决定的。③“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和结构决定的。
4.结论
马克思在经过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之间的一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生产决定消费、分配和交换。当然,马克思并没有忘记它们反过来对生产的影响“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的积聚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 “消费的需要决定生产。”总之,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处于决定性的地位,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换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初中时的政治课里便接触过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理论,也了解过马克思关于生产分配的辩证关系,但当时只记得这个结论,并没有对具体的细节有过丝毫的了解,如今,借此机会,也经历了一次马克思的辩证思想,在巨人的思想中穿行了一回。作为一门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原理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启迪,前人的哲学智慧和思想光辉,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独特的作用,哲学并不是空洞乏味的,思想也并不是深奥而脱离实际的,循着前人的脚步探索哲学的宇宙,站在巨人的肩上体会思想的高大。
推荐专题: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