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范文6篇)

2022-12-10 00:38:5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范文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范文6篇)》。

第一篇:生本课堂“三环节”教学模式评课

生本课堂“三环节”教学模式评课

张继山校长执教的《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突出单纯的计算,而是通过计算,得出连减简便算法的一般规律,并在实际计算时根据算式中数字特点灵活地选择简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老师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把 “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转变为 “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生本教育”。尽量放手学生自己去探究,老师适时加以引导。本节课老师采用了我校形成的“三环节”模式进行教学,即:快乐自学(个体自学,小组合作)——激励导学(班级展示,点拨释疑)——轻松练测(巩固反馈,拓展升华)。

我们的“三环节”模式与县教研室总结全县而形成的“三环节”模式是大同小异的,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板块的划分略有不同。我们的“快乐自学(个体自学、小组合作)”其实就是教研室的“前置学习”;我们的“激励导学(班级展示、点拨释疑)”就是教研室的“交流释疑”;我们的“轻松练测(巩固反馈、拓展升华)”就是教研室的“巩固提升”。

在这里,我首先简要地分析一下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教材的原题是:“一本书一共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这道题若依据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列式应为234―66―34,也许学生在考虑简算时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认为“66页”是昨天看的,理应先减,“34页”是今天看的,理应后减。所以,教师将此例题改为:“学校买来234本课外书,分给一年级66本,分给二年级34本,还剩多少本?”这里的“66本”和“34本”是一种并列关系,列式时可以不分先后。由此可见教师在分析、挖掘教材时是何等的细致、认真!

这节课主要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交流(8︰27~8︰34,计7分钟)

1、课前交流,回顾梳理旧知,明确学习目的。

张校长的课前交流是学生采用“生生对话”的形式,自己组织复习运算定律及其运用。学生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就涉及甚至为以后的教学作了铺垫,即学习和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目的就是为了简算!

2、导入阶段,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习热情。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张校长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创设“减法的性质”的情景进行探究。情景的导入自然,顺理成章。

二、快乐自学(8︰34~8︰47,计13分钟)

探究阶段(个体自学、小组合作),环节紧凑清晰,过渡自然流畅。整个探究阶段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

1、个体自学(其中8︰36~8︰41,记5分钟)

张校长用了简洁的两个提示(“列算式解决‘还剩多少本’,并想想理由。”和“仔细观察算式,能简算的用简算。”期间,老师还提醒学生尽量做到“有几种列式方法写几种”。)组织学生自学。这两个自学提示简单、明了,体现了“低入”的原则。

2、小组合作(其中8︰41~8︰47,计6分钟)

一句“虚心使人进步„”引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列式和计算方法。

小组合作是学生在个体自学的基础上,还有一些疑惑、困惑,或者还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再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在这里,老师设计了如下三个小组合作的问题:(1)、这几种算法有什么不同?(2)、你认为哪几种算法比较好?为什么?(3)、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几种方法吗?一方面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还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三、激励导学(8︰47~8︰57,计10分钟)

1、班级展示

“交流展示”是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利用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渴望表现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首先,“交流展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竞争等学习活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为学生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有一组展示出:①234-66-34,②234-(34+66),③234-34-66。他们已经发现可以根据数据特点调换同级运算顺序也可以进行简算。即234-(34+66)=234-66-

34、234-34-66=234-66-34。并且进一步上升为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由个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老师都实践到了。从学生的展示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内心已经认识到了“减法的性质”及其灵活运用。

交流的形式比较灵活,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通过小组合作,难点自然突破。

2、点拨释疑

班级展示与点拨释疑可以是明确分开的,也可以是融为一体的。在这个环节,我想谈一点我对“质疑释疑”的理解。质疑释疑可以是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但是当学生不能质疑或者没有生成重难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必须解决,那就需要教师来质疑学生,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辅以教师点拨,共同解决疑问。在本节课教师基本上就是一体的,即学生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质疑、有释疑,还有教师加以点拨。

这节课上,除了生生质疑释疑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生:我想问一下‘在什么情况下计算更简便?’紧接着,老师说:‘是啊,我也想问一问,什么情况下用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计算简便?什么情况下先减去第二个减数简便呢?’教师用了一招“借力打力”,马上将问题又抛给了学生。

“点拨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轻松练测(8︰57~9︰14,计17分钟)

练习阶段,层次清晰。练习有巩固练习,更有拓展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练习是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内化的过程,是学生能力进一步拓展的过程。

1、巩固反馈

巩固反馈就是针对性的练习,基本上就是与所学的例子相似。例如练习1、2两题,主要就是巩固本节课最基本的知识。

后面的拓展升华更有看点——

2、拓展升华

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a-b-c=a-(b+c)=a-c-b”这一最基本的连减的简便算法后,教师又设计“我的地盘我做主”自由选择的练习。这道题特别有新意,一是灵活多样(有连线、计算、填空、选择、辨析等类型),学生能感觉到兴趣与挑战,二是题目虽少,覆盖面却很广,如有错、有对、有更优的选择且加以分析;易错题的提前辨析(155-38+45:①155-(38+45);②155+45-38;③155-45+38。还有25+75-25+75,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三是教师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简算时不能简单地引用“a-b-c=a-(b+c)=a-c-b”,而要根据题目中的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灵活地选择简算方法。最后还给学生提供一道开放性的逆向思维的题“5050-1-2-„-99-100=?”让学生扮演了一次今天的高斯!

课后总结时,“有没有需要向其他学生提醒的?”(“去括号变符号”的法则学生在此只是感悟),让学生自己去纠正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并强化认识。“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方法与内容。(合作学习获取知识;减法的简便算法。)

总之,教师在这节课中以问题统领各个环节,整个流程体现了四个“突出”,即:突出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了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释疑和探究。)突出了合作(全班分成13个小组,每小组4-5人,每位学生都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突出了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第二篇:“导学案”的自主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 学案导学 自主和谐 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这是一篇关于导学案的作用,学案导学模式,导学的意义的文章。自主和谐”课堂教学模式举例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 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 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教师不再 是知识的垄断者和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知识获取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设 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严重不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培养 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才能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 生互动、合作、交流、对话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把课堂还给学 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学案导学、自主和谐”即利用适合具体学情的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方 法、知识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还承担着引导 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要搞清楚学案导学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学案是什么.我们所说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根据这个定义,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 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 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 做”的作用.简言之,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 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 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 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这 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 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 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 理论的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很好的理论依托.这是我们研究学案导学法过程中逐渐认识 到的,并已成了我们设计学案、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学案导学法的提出也使我们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了.长期以来,我们过去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一般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或者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在实 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所以这种理解不足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 所以,在没有具体教学机制保证的情况下,人们自然转而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但这也是难以彻底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缺乏的问题的.如“情境 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和“和谐教育”等,实际上也都存在着这个问题,就是过多地依靠教师的能力而缺乏有效的、容易仿效的机制.学案的提出可以在很大程 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

二、编制学案的基本思路、要求及框架

1.学案设计基本思路与要求

(1)紧扣《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 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探索,要紧紧围绕双基,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 形成为重点,与教材紧密相连,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境中, 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 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初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学案设计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 主学习及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倡导学 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创造性学习.

2.学案设计的基本框架

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明确目标 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探究新知 教师设计问题要科学合理,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具有启发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转化思想”把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已有的数学知识、思想方 法去解决,对相关公式、性质、定理进行推导.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追根溯源的重要内容.

例题分析 设计1-2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与点评(基本题目可不给出解答过程,留空白,先让学生分析、解答再反馈.每个题后都要有“归纳点评”.

双基练习 设计3--5个紧扣教材的基本题目让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

能力拓展 设计2--3个综合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总结反思 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梳理,对教法、学法及易错知识点进行反思.

分层测试 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3.学案的评价

评价学案的最终标准当然是它的实践效果.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三、“学案导学、自主和谐”课堂教学模式举例

学 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我们认为,这种借助于学案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 论和相互质疑.建议采用以下三种具体的教学程序.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习

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 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 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我们一般要 求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实际上,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质上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认识,完善和纠正 各种错误的观念和观点.这种课型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 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综合知 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 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充分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开放性学案导学教学不限于一个 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和教 学,特别适合于几何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习题演算,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完全地展示给学生,这里借鉴了近年来关于认知 学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不要求学生能够即刻解决教师或者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能够通过尝试让学生充分暴露在认识的不足或者知识体系 上缺陷,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内容.评价环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和验证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可由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案通常以问题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学案中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活动.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价值,而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了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习和运用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学生形 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还具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 创造性.

四、“学案导学、自主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独立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独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 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4.实践运用: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运用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5.反馈矫正: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

6.总结提升:在上述教学环节完成后师生一道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总结提升.

对“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的思考

引言:本学期以来,我校学习杜郎口模式,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我校的教师取消了教案,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导学案”。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也就是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学校对“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非常重视,从格式到环节都做了明确要求。本文主要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从“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希望“导学案”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的功效。

本学期我校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所谓“高效课堂”就是通过推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达标检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轻松、愉快、高效、主动地去学习。此模式旨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导学案”正是打造这种教学模式有效载体。“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也就是说“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关系到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之成败。在这里我仅谈自己对“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一些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对“导学案”的定义

我们所说的“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根据这个定义,“导学案”绝 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 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简言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导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导学案”的使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②教 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

2.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 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因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 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 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四、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五、认识和操作层面上存在的误区

1、以教案定学案

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体水平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

推荐专题: “333”导学练教学模式及课堂思考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