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劳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2022-12-08 21:55:53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教研组工作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篇:劳动教育教研计划

我校劳动教育型实践活动将密切联系学校实际,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究劳动教育在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熟悉,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校长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密切与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熟悉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创建唐山市劳动基地和唐山市绿色校园”为抓手,

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拓宽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我校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参与劳动体验过程享受成果”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劳动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行,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三、活动设想

1、时间:综合实践课

2、主要参与对象:三至六年级学生

3、筹备:

劳动工具:锄头铁锹水斗等

种子:各种应季蔬菜种子瓜类种子向日葵种子等

其他:薄膜化肥农家肥等

来源:一部分学校购买,一部分向学生征集

4、 领导小组:组长:董聪会副组长:董岳喜董秀文

成员:董福林董连廷及各班班主任

顾问:王胜祥

四、实施程序(按班级分工负责)

1、清理劳动场地,改良土壤。

2、土。

3、种下青菜苗,放土,施肥,浇水。

4、浇水,施肥。

5、捉虫。

6、收获。

第二篇:小学劳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上级教育教研计划精神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重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研兴教,以研强师,为打造名师搭建平台,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内涵,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促进师生整体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评价改革为切入点,用目标引领,促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2、教学管理目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教学工作每个环节规范化、科学化。

3、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主要工作: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制度

1、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

(1)落实课程计划。新学期,我校要认真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制定好课程表,抓好课程管理,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开齐上足课程,不任意增减和调换科目及课节。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开发。积极参加市级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心小学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校落实课程计划情况进行检查,列入学校常规管理评价依据之一。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的相关细则,对照教师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和校(园)目标管理考评细则,制定常规管理细节表,严格落实。各项考评、奖励过程性依据全面而详实。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工作做到突出一个“严”字,落实到“有序”上;强化一个“优”字,落实到“创新”上;明确一个“实”字,落实到“效益”上,使教学管理有新的举措,新的发展。

(3)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新学期,要求每位教师避免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长才智。

(4)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心小学定于四月份上旬开展五、六年级的综合素质竞赛,我们应早规划,早部署,力争在县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学生学习习惯的管理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体上包括遵守时间,按时上学,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学习时心神专注,善于支配时间,写字坐姿正确,书写规范,整理学习用品、爱护书本、保持书本清洁、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等方面。如果细化到各学科中,比如数学方面的独立思考、审题、抄题及计算过程中进行复核,认真打草稿、验算等方面。我们要把这些细节工作作为大事来抓,提到工作议程中,根据年级段的不同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以检查促落实,以展示评比促进工作的推进,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自然。

3、加强六年级教学质量

新学期,我校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六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了解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扎实抓好、抓实六年级的各项工作。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的质量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六年级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习惯,认真钻研教材,把准课标方向;要倡导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风气;要“精讲多练”,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效果,把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过程,力求“轻负高效”;要认真做好“培优转后”工作,采取“结对帮扶”等措施,让后进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不折不扣地扎扎实实地推进提出的“三个工程”,把握教学主旨,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以“主题教学月”为载体,打造学习型校园

本学期继续开展好主题教学月活动,把每个主题月的研究问题分解成问题链中的一个点,形成教学特色的珠子,一学期、一学年串起来形成教学特色推进的过程。坚持开展好教研组活动,同时把教师准备和搜集的单行材料一同装订,体现出前后研究的序列性、跟进性,体现解决教学问题的实效性。

教师专业成长是打造学习型校园的主旋律,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通过开展读书竞赛、学习有感、学习经验介绍等活动提高教师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打造学习型校园。

加强主题化教学研究,开展“主题教学月”活动。教研形式由过去的块儿状(低、中、高)改变成条状的学科教研活动,分为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科任组,每月根据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确立研究主题,将问题成为教研的主题,然后进行主题研究,最后是解决问题。月月有主题,科科有研究,人人有提高。按照今年的工作行事历,学校将安排十次教研活动,分三个教研系列,学校将做出教研活动具体安排,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主讲人、定活动方式、定学科内容,每次活动,研究主题就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疑难问题,也就是说“活动”――就是解决问题,让教研活动达到真、实、活、效。即: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形式多样、少时高效。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细节设计的研究,扎实教学过程的实施,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和高效

加强教学细节设计研究是我校课改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深入和继续,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高效。本学期继续加强教学细节设计的研究,以案例为依托,以问题为突破口,开展细节设计研讨活动,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开展细节设计研讨活动,中心议题放在课堂教学环节的一个点上,利用案例剖析的形式,共同研究一个议题,也可以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个性问题或共性问题等,本学期继续开展教学比武活动,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更加艺术性、互动性、探究性,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教研领域,根据中心小学教研室制定的详尽的意见――抓实三个板块,即基础、实用板块,引领、辅导板块,打造、锤炼板块,使教师达到对教材理解、把握的统一和规范,在教学的管理、艺术、学法指导、课题研究等各个方面实现突破。二是落实“课题带动”策略,改革校本教研,提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质量;改革英语和语文阅读实践教学,提高读写教学的水平。三是学习外校经验定位于本校的教学特色,。

1、健全学习制度

抓好业务学习,坚决执行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按照教育局统一规定的业务学习内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将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确保学习有计划、有时间、有内容、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把新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不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

2、继续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学技能。

为使全体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组织和安排好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的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

3、贯彻新课程标准,继续加强对新教材教法的学习研究,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实施技能。

为了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对新教材的实施,以年级组为单位,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对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作深刻的分析,领悟新的教学思路,加强对教师们实施新教材当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突出新教材实施的实效性。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让我们在发展中辞旧,怀壮志迎新,我们要铭记使命,锐意积极,以发展的意识、改革的思想、创新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之中去,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彩,把简单的事情做经典,为开创仙华小学教育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专题: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 教研活动总结 劳动教研组工作计划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