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范文5篇)

2022-12-08 21:53:49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范文5篇)》。

第一篇:对城市人的发展的影响

对城市人的发展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能够促进举办城市树立起对外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回味力、亲情力,对内具有规范力、凝聚力、推动力、自豪感的良好城市形象,促进举办城市的改革 开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举办城市政府创新、高效、勤政、廉洁的个性化形象。体育 健儿们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奋勇争先、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全国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提高了我国人民集中力量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1)生活质量

承办一个大型的体育赛事要求举办的城市具有齐全的体育设施,便利的交通,先进的通讯设备,稳定的社会政治,良好的治安秩序,畅通的有序交通,安全的赛场住地,漂亮的 城市建设,清新的空气环境,给运动员提供一个美丽、清洁、舒适的竞赛环境,给城市居民 提供一个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些条件无形中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 生活质量。

44.肖锋,黎冬梅,李鸿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大都市的要求和产生的经济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

报,2004,(4).2)人口素质

一个大型赛事能够被批准承办,这是对城市和市民的一份信任。为了这份责任,全市市 民的民心得到进一步集聚,共同的目标使大家拧成一股绳,以最大的热忱办好比赛。每位市 民是城市的灵魂,他们的文明程度、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与城市的形象与未来发展紧密 相连。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环保、公益的意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与推崇。市民的社 会责任心得以增强,人们为能给比赛出一份力而感到荣幸。从出租车、商场、酒吧、宾馆到 志愿者、医疗人员等等都希望以高质量的服务来迎接比赛,把自己与城市最美的一面展示给 来宾。

通过观看比赛使人们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使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同时 也推动了城市居民群众体育的开展。通过媒体对赛事的宣传,能更好地引起群众对体育的关 注,激发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使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为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锻炼 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举办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对于扩大体育赛事所在地的公众效应,加强东道主国家市

民的凝聚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城市形象还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 信任,政府形象本身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勤政廉洁、公正高效的政府,通 过良好的城市形象,又可以进一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任,这对改善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最 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市民维护城市形象和建设发展城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 义。

第二篇: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一辩早已在开篇陈词中就提到流动人口分为 流入人口 和 流出人口,所以流动人口的增加不仅仅是指流入人口的增加也有流出人口的增加。城市也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让我们从大局的方面来看。两个城市之间或多个城市之间不断的有人口相互流动,相互交换文化、货币等这不就是靠商业活动带动城市发展么?以前孔雀东南飞,人口主要往沿海地区流动,现在西部大开发,孔雀西南飞。这就说明了国家政策可以引导流动人口的增加,既然可以控制,也就说明了,我们的增加并不是没有限度的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达到最大,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的,为了利于城市发展和流动人口利益的和谐共进,互通有无。

当然对方辩友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小方面,那再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实例:上海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上海最髙最有名的建筑就是位于南京路髙达24层的国际饭店,但30年来上海的髙层建筑已超过2000座,其他的基本建设如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的建设大军无不来自外地各省市的来沪民工大军,他们为建设新上海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不断增加的流动人口,就没有今天上海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新面貌。上海如此,深圳如此,北京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如此鲜活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请问对方辩辩友如何解释?

城市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发展,劳动力决定生产力,所以城市发展需要劳动力。城市要发展,缺不了多元的文化,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带来不同地区的文化,所以物质发展、文化发展皆需要流动人口的增加!

流动人口是在中国户籍制度条件下的一个概念,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的人口。

单单的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但对方可曾想过,如果不处在一个客观平等的条件下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如果对方真要这么比较的话,就是要告诉我们看书是损伤眼睛的,但我们能忽略获取知识吗?不,我们珍重!跑步损害肌肉组织,但我们能忽略身体健康吗?不,我们珍重!所以,在这里请对方辩友一再珍重!

地区发展不平衡,首先我们清楚认识到,我们这是“先使一部分人富裕起来”所以以前孔雀东南飞,但现在我们已经走向下一阶段,西部发开发,孔雀东南飞。这说明是国家政策在调控流动人口,说明我们今天讨论的增加是可控制的,是理智的行为,而不是一种盲目的增加,在其到达一定程度后,达到饱和程度,即便国家不调控,想必也不会有人到一个连吃饭睡觉都成问题的地方居住,相信对方辩友也不愿意露宿街头。

请问对辩友是不是杭州户籍?

请问对方辩友认为自己在杭州对杭城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 教育部副部长赵兴婷同志表示我国流动人口已经有90%以上流动儿童入学,并且是在公有学校入学。只要政府有能力去处理他,他就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第一,从政治层面看,流动人口的增加,给城市送来了大批专家学者,为城市健康,稳定,高速的发展出谋献智。虽然我们看到了大量低文化水平的流动人口的增加给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压力,但城市不也在变压力为动力吗?我们的法律法规完善了,管理制度健全了,与此同时,城市不也在雄赳赳,气昂昂,迈向更富强吗?

第二,从经济层面看,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千万大学生背负自己的理想信念,为振兴大西北送去了新鲜血液,无穷动力。高素质人才也不断流向大城市,为城市创造了更加丰富的财富,推动了城市更快脚步的发展。大量农民工也流入发达城市,但他们却选择了最脏最累最苦的工作,为创造出更加繁荣,更加美好城市而贡献了多少血汗呀。流动人口增加同样带来了就业压力等问题,但五根手指还有长有短,吃饭还会消化不良,那难道我们就不吃饭了吗?我们更应该看到他们对城市的巨大贡献呀,相信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全国一盘棋的和谐局面会更加和谐的发展下去。

第三,从文化层面看,流动人口的增加,必然会推动各民族,各地区间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融合。将来的城市不仅是经济多元化的中心,而且也将是文化多元化的中心。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和谐统一。

第三篇:辩稿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的发展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的发展弊大于利。开宗明义,流动人口是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以工作、生活为目的的异地居住人员。所谓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提升。我方的立论标准是流动人口的增加为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弊与利哪个占主导地位。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流动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资源紧张,影响基础设施运作,制约城市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造成了城市公共资源的紧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日益上涨的房价已向我们显示了流动人口的增加引起的住房紧张问题,日益拥堵的交通也向我们警示了流动人口增加造成的道路紧张问题,这些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它的运作能力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有专家研究发现,我国15座城市每天因交通拥堵而损失近10亿元。这些数据在告诉我们,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的发展弊大于利

二、流动人口的增加造成城市犯罪率上升,影响城市治安,制约城市发展。经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大部分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其道德修养也有所缺失,他们来到城市在贫富差距的巨大落差下,在自身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时,不得已走向犯罪道路,对社会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对城市治安造成恶劣影响。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在各类刑事案件中,流动人口涉案比率达23.5%。可以说,流动人口犯罪已成了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治安的主要威胁。试问,一个犯罪频频,社会动荡的城市如何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呢?因此,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的发展弊大于利。

三、流动人口的增加造成社会保障不足,影响居民生活,制约城市发展。一部分流动人口来到城市时也带来了自己的子女,孩子们的到来使得当地教育资源紧张,也使得对当地人口的教育保障无法真正实现。再者,流动人员不仅带来了医疗紧张、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也可能带来某些传染性疾病,给城市带来医疗压力。社科院研究表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造成城市整体发展缓慢。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的发展弊大于利吗?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流动人口的增加对城市的发展弊大于利!

第四篇: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对流动人口控制政策的放松,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流动人口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反过来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重要意义。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成为城市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城市化形成原因利弊分析建议与对策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城市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这些人中有学生群体,工人群体,可更多的是一类被我们成为“农民工”的群体,他们是现在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因素。最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农民工群体为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

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城市流动人口现状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情况:第一,流动人口规模大,一些城市流动人口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常往人口;第二,经济性流动人口比重高,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形成了大规模的“民工湖”;第三,人口流动周期长,流动人口在城市的滞留时间普遍加长;第四,经济发达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且流动人口的构成日趋多样化。

二、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形成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形成原因有多种理论视角,如二元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供需理论同化理论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推拉理论”。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在市场经济和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迁移和移民搬迁的原因是人们可以通过搬迁改善生活条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因素就成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就成为推力。人口迁移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当然,以往的研究也提出,流入地和流出地各自都有推和拉两种因素,即流入地和流出地都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力;此外,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还有中间障碍因素,比如流入地与流出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会对流动产生影响。

三、流动人口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流动人口的涌入对城市以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流动人口的积极影响。

第一,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增 加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他们参与到城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第三产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以这些流动人口为媒介,先进的知识技术工具,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优良的工作制度传入城市,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的涌入使深圳一夜崛起并不断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流动人口本身构成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形成庞大的购买力.在城市中生活,流动人口的衣食住行无疑都要依靠城市供给.这必将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相关行业的发 展,进而带动城市经济腾飞.第二,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效益.城市是文化的大熔炉,城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种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流动人口在进入城市的同时,也将各个地方的特色文化带入城市.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 不同地域的习俗,方言,文艺形式等在城市中相互交织,汇聚,使城市的文化氛围更趋多元, 自由, 为新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广阔深厚的土壤.同时,流动人口所具有的流动性,还使其在离开城市之后,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天然使者,不断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第三,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社会效益.显然可见,没有稳定的 社会环境,就没有城市的健康发展.统计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已达2.5亿之巨,不计其数的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得不到稳定的保障.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维护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而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增加在满足了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农村待业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由此可见,流动人口的增加在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家庭收入等方面, 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社会效益, 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流动人口的消极影响

第一, 给城市当中的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之处。大量的人口意味着大量的生活垃圾,要处理这些垃圾需要很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以及管理人员,目前很多城市还不具备这一条件。另外,由于与城市中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随地吐痰,乱仍纸屑的现象都是屡禁不止,给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 以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对农村地区造成了农村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它使中国农村人口的老化速度快于城市.虽然由 于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这一老化的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并不表现在农 村男性年轻劳动力的短缺上,但会较突出地表现在农村老年人的供养问题上.另一方面, 有些地方大量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特别是举家流动,造成了农村土地抛荒的现象.这些流出的农民既不愿割断他们与土地的联系纽带,又无力从事生产经营, 从而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 流动人口包括他们中的学龄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进一步加重了城市住房和交通, 电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和卫生设施的负担, 如不能逐步加以解决, 水, 不仅流动人口衣,食,住,行,医疗以及他们的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和合理要求不能得到维护和满足,而且还会形成私搭乱建的“棚户区”, 加剧交通堵 塞和水电供应紧张,破坏环境卫生, 形成新的文盲, 从而造成流动人口与常住 人口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第四, 少数的城市流动人口特别是一些无固定工作,无固定收入,无固定住 所的流动人口, 给城市的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带来一定的问题和隐患.今天不少城市的流动人口犯罪比重逐年上升, 计划外生育时有发现.考虑到流动人口男性多,年轻人多,育龄者多的特点, 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防止其犯罪和超计划生育的问题。

四、建议与对策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条件, 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明确合理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积极解决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重要意义, 将这项工作切实列入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需要改变迄今在宏观经济发展目标中缺乏这方面要求的不合理状况.应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确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目标和速度, 转移的渠道和措施以及实现转移的支撑条件.第二, 积极扶持和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并将其与有条件, 有潜力的小城镇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外部的劳动力转移统一 起来, 使之成为今后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迁移流动的主渠道.第三,合理引导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合理调节人口流动的总量,结构和速度,组织好流动前,流动中和流动后的全程服务,降低流动成本,维护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第四, 深化城乡改革, 进行制度创新, 主动适应未来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第五篇:关于流动人口对广州发展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流动人口对广州发展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

调查人:

调查结果:

一、广州市流动人口的基本态势

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广州市有流动人口394万人,占广州市普查登记人口994万人的40%。居住半年以上331万人,占广州市户籍人口47%,占普查登记人口的33%,居住半年以下的63万人,占广州市户籍人口的9%,占普查登记人口的6%。几乎每10个人中便有4个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市人口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流动人口分布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叫外来人口,把居住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叫暂住人口,二者合称流动人口。

在我市,外来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区,共79万人,其次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4区外来人口共有239万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2.15%。外来人口较少的是东山区、荔湾区、越秀区三个老城区和从化市,四区(县级市)共有外来人口24万人人,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5人口。剩下的4区(县级市)外来人口占总数的20.35%。外来人口占了流动人口的绝大多数,占全市流动人口的84%。暂住人口规模较小,以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居多,共有暂住人口36万人,占暂住人口总数的57.58%。

流动人口最多的是白云区,其次为番禺区、天河区、海珠区,4区共有流动人口283万人,占全市流动人口总数的71.85%。

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流动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海珠区、芳村区、番禺区占半数以上,花都区、增城市再次之,东山区、荔湾区、越秀区和从化市的比率最低,仅占户籍人口的百分之十几。与常住人口比较,全市40%的人口来自流动人口。

(二)流动人口的构成1.性别构成流动人口中男性比例略高,性别比(男性/女性)为1.20。省内男性比例

高于省外男性比例。三个旧城区、芳村区、花都区,省外男性相对较多,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增城市、从化市,省内男性相对较多,天河区省内、省外流动人口性比例较均衡。除芳村区、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外,暂住人口中的男性比例更高,说明男性的工作更不稳定。

2.年龄构成根据年龄分组,外来人口中15—34岁年龄组占人口的74.86%,户籍人口这一比例为33.66%。说明外来人口的年龄几乎高度集中在15—34岁年龄组,年龄跨度仅为20岁,是一个青春、朝气蓬勃的年龄组。而户籍经济活动人口则呈正态分布,经济活动年龄从15—54岁,跨度有40岁,两者比较足足相差一倍。

3.文化程度

外来人口以初中为主体,文化程度低的和文化程度高的均少于户籍人口。省外的外来人口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体,省内的外来人口以小学文化程度居多。

4.职行业构成从行业分布来看,外来人口以制造业为主,占51.96%,另有接近半数的外来人口从事一般的商业活动和其它第三产业。省外的外来人口从事制造业的多,省内的外来人口从事批发一零售贸易、餐饮业居多。

(三)流动人口流动模式

流动人口迁移以(18—38岁)经济活动人口为主体,流动人口以务工经商为主体,现在全家流入的情形越来越多,省内流动人口全家流动的比例较高,(0一14)岁人口占了外来人口总数的7.52%。随迁了一小部分家属,这是流动人口主要的流动形式。

从迁移原因来看,80%的人是务工经商,其次是随迁和投亲靠友。省内流动人口随迁家属和投亲靠友的比例明显高出省外流动人口。

从住房情况来看基本上以租房为主。除了工厂或单位提供的宿舍,租房是流动人口的主要选择。对全户流入的户主进行追踪分析,填报住房状况42887个户主(户),租住商品房占51.72%,租公房占15.91%,其他(一般为租私房)占14.11%,三者共占81.74%。

从流入的地区来看,离广州越近的省份,流入的人口越多。在全市215万外来人口中,来自湖南省的最多,有63万人,其余依次为四川省、广西省、江西省、湖北省、河南省,流入人口数均超过10万。上述6省共151万人,占全市外来人口总数的70.27%。再其次为贵州省、重庆市、安徽省、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陕西省,流入人口有几万,其余各省市流入人口均不足一万人。

二、流动人口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大批的流动人口涌入广州,对促进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以及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广州产业结构调整。据统计,2001年,广州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08.6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929家,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超过80%,而在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业人员85%是外来流动人员。以上情况表明,大量的外来人员来我市发展和就业,极大地加快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

(二)提供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广州部分行业劳动力匮乏的局面。外来流动人口大多来自外省市偏远、贫困地区,具有吃苦耐劳、便于管理的特点。特别是他们没有较高的福利要求,因而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在某些国有企业中,本市固定工的月工资收入是同工种同岗位外来工的1.5—2倍。又由于外来工大多是流出地年青、体质好、有朝气、受过教育的人口,这些人的就业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

就工作领域来看,外来流动人口成为广州劳动力相对不足的制造业、餐饮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的主力军。据调查,1995年,广州市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约占本市职工总数的40%,在建筑、商业、服务、纺织行业的一线工人中,约48%以上是外来工。单位用工中,外来工从事在本市招不到工人的苦、脏、累、重、险、毒、高温等工种的占68%;从事在本市不易招到工人的中等工种占22%;从事在本市能招到工人的一般工种仅占10%。由此可见,外来工多集中于我市劳动力较缺、劳动强度大的第一线及苦、累、毒、险等工种,缓解了这些行业、岗位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保证了相关产业的生产和发展。

(三)冲击了传统的就业体制,带动了广州就业方面的改革。传统的劳动就业体制制造了就业目标的非经济化,就业途径的单一化,就业领域的分割、封闭,就业和福利保障一体化。流动人口的出现对广州传统就业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就业的目标、途径开始多元化,有力地促进了开放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了广州就业制度的改革。灵话的用工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新进取的欲望,强化了整个社会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广州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育。

(四)加速了广州与外地的文化和信息交流。调查显示,广州市的流动人口除汉族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其它少数民族和外籍人士。外来流动人口在广州经商、交流甚至通婚,有利于广州与外地间的物质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和民族人口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广州的社会进步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五)扩大、刺激了广州的消费。流动人口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流动人口带来了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就刺激了消费,也刺激了为流动人口服务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在外来人口聚居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了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餐饮、零售、理发、娱乐、房屋出租等行业。据统计,目前广州市有流动人口394万,假如用在衣食方面的消费,以每人每月平均100元计,则每年在广州市的消费达47.28亿元,这对广州发展服务业、饮食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目前70%以上的流动人口住在居民家中,即使按照保守的估计,假定在394万流动人口中有一半的人租房子住,房租费为每年1000元,则广州市居民每年可向流动人口收取19.7亿元,这笔可观的收入无论是用于消费还是用于储蓄,都会对广州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广州的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常生活很大程度离不开流动人口的参与和奉献。但是,流动人口具有的群体来源多、文化素质低、流动性大、短期行为严重的特点,加上城乡结合部管理比较薄弱,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治安问题更为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90年以来外来流动人

口犯罪比例逐年上升,且刑事大案、要案不断增多,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危害城市的社会稳定。

(二)流动人口的盲目流动导致流量、流速、流向的不合理性,造成城市管理的难度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

(三)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城乡结合部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在流动人口聚

居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了许多违章建筑,环境卫生状况比较差,火灾隐患十分严重,这与广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是极不相称的。

(四)增大了广州城镇就业压力。

调查感想

广州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穗务工和经商的结果。日益增多的流动人口,现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容忽视的人口群体。

大批的流动人口涌入广州,对促进广州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以及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流动人口具有的群体来源多、文化素质低、流动性大、短期行为严重的特点,加上城乡结合部管理比较薄弱,带来的消极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有效疏导流动人口,提高正面效应,我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2.提高流动人口整体素质。

3.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4.建立流动人口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重视流动人口问题,充分利用流动人口众多的优势,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安定的广州。

推荐专题: 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