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作业】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2022-11-28 23:54:07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业】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作业】马克思调查报告(范文六篇)》。

第一篇:作业马克思调查报告

学生的恋爱调查报告----恋爱的马克思理论分析

一、前言: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为了贴切我们的实际生活,我们小组就在我们大学生的恋爱观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内容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对象是广州大学的学生,还有自己在其他大学的朋友,总数为一百份有效问卷(问卷星),由于大学恋爱的普遍和学生思想的开放,使得这次调查显得比较顺利。然后结合问卷数据和马克思理论来分析我们身边的恋爱问题,目的在于让我们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以及希望我们能借此建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

二、数据分析: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但是,我们的恋爱心理既是成熟的,又是不成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毕竟,现在的大学生经历的事情还比较少,社会经验缺乏,很难对爱情观有正确的理解,下面让我们来归纳一下我们身边的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普遍性。有31.1%的同学正在热恋当中,有54%的同学正在观望状态,一旦找

到合适的也会考虑谈恋爱,只有6.6%的同学觉得不会考虑在大学谈恋爱。

2、盲目性大。现在的大学里,恋爱氛围很浓重,到处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情侣,很多大学

生已经将恋爱看成是一种风尚,觉得自己不拍拖就落伍,看到别人恋爱自己也在心动,于是乎盲目地去跟风,没怎么想过恋爱的责任方面的问题。

3、思想开放化。据我们了解,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注重传统的国家,思想通常都比较保守的,但自从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的思想开始变得开放,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由于社会接触不多的原因,而宅在宿舍看了很多外国的最新的电影,韩剧或者那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思想开放性跨度很大。当我们调查到亲密程度什么最是合适时,竟有14.7%的同学认为可以达到性抚摸甚至性行为,而47%的同学选择了拥抱,37%的同学选择了接吻。而在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的问题上,有54%选择了不清楚,视情况而定;22%选择了完全可以,没什么大不了;24%选择了自己不能这样做。

4、恋爱人数呈上升趋势。现在赞同恋爱的不仅仅是学生了,曾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位

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没谈过恋爱的大学不算上过大学。”所以,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在刚经历过高考的痛苦后,很容易收到外界的干扰,加上自己在大一时间上的充裕而选择恋爱。

5、在恋爱中开始注重结果的重要性了。当问到对恋爱的理解时,有52%的同学认为是为了

选择终身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有42%认为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只有3%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考虑到将来的。这个数据和我之前的了解有差别,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里,能抵受诱惑的人太少了,一堆堆的爱情电影,一部部的爱情偶像剧,一首首的不切实际的情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们的爱情观,让他们抵受不住异性的诱惑而谈恋爱。这个数据似乎有改良的迹象。

6、恋爱的浪漫色彩浓烈。其实,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父母,而自己创

业而赚到经济来源的比较少,要知道,谈恋爱就要花钱,在这个物质世界里,难道那种谈心的爱情还盛行么?即使有,也是占少数的。而身在象牙塔的大学生,对于未来的憧憬总是那么理想,加上身边氛围的影响,变得是那么地追求浪漫温馨,但是浪漫虚幻的恋爱只会让爱情经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场。

三、大学生的爱情观:

其实爱情观是由个人的世界观所决定的,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方法论则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网上数据的显示,热恋期大概就是半年左右,过了那个时期,双方的问题就会开始暴露出来,往往伴随出来的是种种的争吵,而指导这些行事方式的就是世界观,所以要想双方争执得少,双方的世界观越接近越好。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幼稚的人和幼稚的人在一起没什么问题,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在一起也没什么问题,成熟的人和幼稚的人再一起问题就多了”,这句话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信念起着支配和导向作用,对自身的爱情观也是如此。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我们在恋爱方面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相反,错误的世界观怎会在我们的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所以我们在恋爱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完善与塑造自己的世界观,形成自己的个性,让正确的世界观引导自己做正确的举措,如在大学里谈恋爱,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要谈恋爱,是跟风吗?是玩玩吗?还是真的喜欢对方而想和她在一起。正确的世界观将会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正确的解决矛盾的方案。

当世界观和“爱情”这个名词连用时,就会形成“爱情观”,其含义不再是某种看法和观点,而会形成一种像“爱情法则”的说法,其实爱情是一种情感依赖,爱的文化进程就是博弈,它的结果是情,爱与情是一个象物又象魂的物势影像,定义为爱情,通常是指人们在恋爱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感情。但是现在的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加上大学生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稳定,人生观还没能完全地树立起来,他们很难理解真正的爱情是什么,但可以借助适当的恋爱来帮助他们来理解爱情,从而形成真正的“爱情观”,但这些都是依赖于正确的世界观的。

从调查表上的统计数据我们知道,有46%的同学选择男女友依据是和自己知趣相投,有40%的同学选择了因为人品好才选择对方的,也就是有一种找到知己的想和对

方在一起的感觉,那么爱一个人最根本到底是因为爱这个人和人品及附属物,还是爱着爱情这种感觉本身,或者说是爱着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脱离现实的完美幻象呢?这就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也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物质是指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所以爱情中的物质不光包括我们的躯体和躯体中的灵魂,还包括不是光靠想象就能实现的一切东西,比如人品,能力,财产,家庭等。而爱情中的意识指的是脑海中爱的感觉,就是那种很难说的清的感觉。爱情其实是很奇妙的东西,但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维系它,这就需要无穷的毅力还有勇气了。我们知道,恋爱需要花时间,金钱,精力等等,与此同时,大学生还有繁重的学业需要兼顾,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

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通常指历史唯物主义。其实,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怎样的方法论。

例如,辩证唯物主义的爱情观就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联系发展全面地认识一个人,比较科学和理性。两个人相恋,对对方都有自己的认识,可能看到对方好的一面,也可能看到对方不好的一面,但人无完人,这些全靠你来权衡,喜欢一个人就要喜欢他的全部,喜欢他就要忍受住他的缺点,忍受不住就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再严重到不行了,就唯有分开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特色,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为了对方的不喜欢而改变自己,最好改到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那值得么?那你就要想清楚了,是要在鲜花丛中被当成“狗屎”,还是找棵小草当她的“养料”,全都在于你那辩证的思考中,从大学生的恋爱状况可以知道,他们都是忍不住对方的缺点而导致那惊人的分手率的,这就是因为之前说的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所导致的,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没有正确的方法论,也就没有正确的爱情观。这些都是要通过大学生们在认识和实践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也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要求。

四、大学生恋爱当中出现的问题:

1、混淆友谊的感觉和恋爱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爱情错觉,就是在和异性的交往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正常的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的来临。这常常会使当事人想入非非,自作多情,让那个学生陷入痛苦之中,如果处理不当,没有正确的人生观,那人可能会对以后的恋爱、婚姻留下“后遗症”,即以后的日子会对这些产生消极的看法和想法,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克服爱情错觉的困扰,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思考人生问题,形成自己的人生观,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选择,切勿感情用事。

2、恋爱动机不良。数据表示,有33%的同学在谈恋爱动机选项选择了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还有就是受氛围的影响而从众谈恋爱,这些种种可能导致在恋爱过程中即伤害了对方,又没有结果,而且还花费了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这种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有必要去做么。

3、不懂得维护恋爱。也就是不懂得对爱情保鲜,一份恋爱需要保鲜,那怎样保鲜呢?

马克思告诉我们,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属性,没有不变的人,恋人也会“改变”,这里的改变时指阅历会让恋人逐步成熟,从量变积累到质变。因为你的恋人是不断发展的,你们的爱情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在恋爱中行不通,所以恋爱保鲜很重要。这就需要你的配合了,你也要不断地发展,进步,跟得上你恋人的步伐,在恋爱当中,缺不了风趣与幽默,往往新鲜的事都会是保鲜爱情的最佳的营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爱情同样是普遍联系的,最开始也许你们是二人的世界,但是你们的爱情最后也会和外界联系。你们共同的朋友是你们爱情成长的催化剂,接受对方就必须接受对方的朋友,和你们的爱情成为了有机的整体。谁说爱情不能永恒,只要你能在你们的爱情中溶入亲情和友情的成分,你们不仅只是爱人,同样也亲人,更是朋友,这样你们之间的爱情绝对比原先单纯的爱情来得持久很多。

4、失恋问题。数据表明,有59%的同学能够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到其他方面或者当做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只有13%的同学不能接受失恋,觉得生活没意义,学习没动力。这时候,我们最好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帮助分担,或者用适当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打球,大哭等等。

五、小结

首先,让我们看看马克思对于爱情的看法。对男女之间的情爱,马克思坦坦荡荡,从不遮遮掩掩,装得道貌岸然,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在马克思看来,一个人没有爱情来温暖和丰富生活,是“过于冷酷”和“过于贫瘠”的,他曾说:“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种爱就是不幸。”“要想美好地度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结合,因为半个球是无法滚动的,所以每个成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找到和自己相配的一半。”看看,马克思对情爱说得是多么淋漓至尽。作为一名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对情爱竟是这样的执着追求。

恋爱是美好的,但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它,用唯物辩证的眼光看待它,分析它,这样的恋爱才可能成功。一下是我们对于培养健康的恋爱心理的几个小小建议:

1、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私隐,尊重对方的自由,人格,兴趣爱好等等,不要

强迫对方按照自己意愿改变自己。

2、要专一。要知道,多角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喜欢一个人就要始终如一,双方在生活上,在学业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能同甘共苦,能经得住困难的考验。

3、要宽容和理智。对于对方的缺点要懂得容忍,从多角度看问题。正确对待失恋问题,要

知道,恋爱中的失恋是正常的,但作为有道德,有理想的大学生,要懂的振作,重新站起来,学会转移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事业上去,不做情侣还可以做朋友,失恋而不失德,这才是有肚量,有风度的高素质的大学生的体现。

4、恋爱过程中要含蓄文明,举止文雅,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用含蓄、谦恭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我们要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使起恰到好处。

虽然恋爱是美好的,但大学生毕竟以学业为重,大学生恋爱不等同于荒废学业。如果要谈恋爱,就把恋爱当做自己学习的一种动力。但毕竟精力和时间都有限,这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思维考虑问题,合理安排时间,这样,恋爱的火花才能点燃我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爱之书】、还有网络资料

调查问卷链接:http:///jq/728874.aspx

作者:杨文棋 0923010100 计算机学院093班

报告设计及资料收集成员:

组长:杨文棋

组员:林小路,杨扬,叶名山,温幸飞,卢伟俊,梁衡

第二篇:马克思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式大学生走向政治上成熟的重要环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不仅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且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调查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运用政治、教育、数学统计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就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参与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在肯定大学生政治参与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剖析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并对政治参与规范,有序进行提出几点思考。

调查对象

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是当代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这次调查选择了在四川理工学院营盘校区。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状况的态度,是否愿意参与民主选举,如何看待自身的民主选举权利,以及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的民主选举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50份,收回150份。

调查过程

我组成员在接到老师任务后迅速展开工作。在此就本次调查的过程进行简单说明:我组于11月6日下午3:00召开小组会议,讨论本次调查主题—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和具体调查项目,并于11月9日发给老师确认。在11月21日收到老师回复后,我们在当天下午再次召开了一次小会,并分配任务,明确了各成员的具体调查任务。经过3天的调查,组长于24日收回各成员的调查问卷。在25日,由成员整理出调查结果,并制出调查统计表,之后由成员写出调查报告。27日将调查问卷结果以邮件形式发送到留有联系方式的同学邮箱中。以上即为本次小组的具体调查过程。

调查结果

经过这次调查,大学生对政治参与持冷漠态度。具体结果如下:对于政治参与的确切定义,很了解的只占8.1%,而了解很少的占36.49%;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发展状况,不满意占24.32%;对于民主选举,是否愿意参加这个问题,如果动员就参加占81.08%,突出对政治参与不重视;如何看待民主选举权利,很重要,关系自身利益占54.06%,自己一票作用不大占44.59%;在各类投票中,感觉随便选一个占40.54%,不感兴趣占25.68%;不愿意参加政治选举的原因,一票不起作用占40.54%,对候选人不了解占32.44%;影响政治参与因素,参与渠道不顺畅占37.84%;政治参与的态度,说不清占33.78%,不参与占24.32%;同学最常讨论问题,政治问题只占3.38%,自身就业问题占46.62%;看待身边选举活动,很无聊,形式主义占25.68%;对现行选举制度,不满意占22.30%;对于目前某些干部的贪污腐败,觉得与我无关,不关心就占22.29%;在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的民主选举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大学生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缺乏相应渠道,虽然起到一些作用,但作用不大占50.68%,甚至无法发生作用占27.78%;以上就是此次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主要变现

1.心理上的腻烦。大学政治教育以及政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单调繁杂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对政治产生腻烦心理的主要原因。另外大学生对政治没有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注意力被转移了。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切身的利益上。因此大学生对专业课和实用技能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现实政治动态和民主政治建设状况却普遍缺乏兴趣,甚至存在腻烦心理。

2.认知上的模糊。

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政治冷漠人群中往往对政治有或多或少的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最常见的有“政治=腐败”论与“政治黑暗论”。大学生政治认知上的模糊主要表现为政治认知的缺乏,政治角色意识模糊,政治信仰危机。由于官员腐败成风和西方政治文化渗透的影响,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下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3.行为上的消极。政治行为主要是指政治参与行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主要有投票和选举、加入政党和参与政治活动。本来受教育程度越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力越高。但实际上,正好相反,大学生作为高等学历的人群,其参与政治反而更加消极。在大学中,入党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大学生对入党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这并不能代表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强。与其说入党是大学生的一种政治参与行为,倒不如说是一种政治投机行为。在大学里,会有一些党团组织的活动,无非是学习人大报告,宣扬共产党的先进性,所以广大大学生对这些政治活动也是非常抵触。因此可知,大学生在政治行为上是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成因。1.政治体制的影响。

①政治体制不健全。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仅表现在经济上处于初级阶段,同样在政治上也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仍然不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表现形式。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不够完善,制约了人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主要表现为人民代表的实质性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人民代表的推举多半重其专业成就与社会影响,其参政议政的能力则往往摆在次要地位。另外,一些政府官员的当选也降低人民代表性。因此我们可以从我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反映出我国的法制体制仍不健全,大大影响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有效性,当代大学生同样也受此影响。

②政府官员滥用能力。虽然,我国的法制和监督制度仍不是很完善,但总体上也已经发展到比较高的层次。在立法上已经做到比较完善,但作为执法行政人员就不那么规规矩矩,往往会出现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许多政府官员抵制不了诱惑,纷纷走而挺险,谋取私利。这表现在一方面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自己能当选不择手段贿赂选民代表,操纵选举,并且未能及时得到监督揭露,以至于造成极坏的影响,这些钱权交易、暗箱操作等强奸民意的做法也极大的危害了选民的感情;另一方面在行使自己职权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官商勾结、贪污腐败、官员与和黑社会勾结等及其恶劣的现象,这不仅降低公众对共产党的信用度,而且危害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③政府部门的冷漠。由于政治体制的缺陷,一些地方政府权力过于集中,使得政府和民众、上层和基层之间难以沟通,很多民众的问题也很难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另外,政府个别部门对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漠视,也造成公民对政治生活的抵触。这也使得刚刚参与政治生活的大学生产生政治恐惧,引起对参政效能的怀疑,最后逃避政治。2.社会环境影响。

①不良的社会风气。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随之丛生。腐败现象、官商勾结、官员与黑社会勾结、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日益严重,而且随着社会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互联网对信息的无选择传输,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大学生接触的社会不良现象日益增多。这一切都致使当代大学生忽略了政治,冷漠了政治。

②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严峻的形势下,现实的生存机会的竞争压力,使“功利主义”在大学中普遍盛行,大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很少关注政治。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对政治参与漠不关心,缺乏热情,基本上都是采取逃避、敷衍的消极行为。3.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影响。

①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每个学校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没有大的改革,已经落后于当今社会。这种落后性表现在内容上理论性过强,脱离实际;在教育方式上,才去单向灌输,形式单一,搞强迫命令。此外还缺少社会政治实践的支持。

②大学学校管理。长期以来,学校管理者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总把学生当作管理关系中次要、从属、被动的一方来对待,存在着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说了算”的现象。这样,学校管理忽视学生的存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机会不多、渠道不畅,使大学生对他们身边的民主参与的不足表现的无可奈何,对距他们较远的社会政治更是冷漠、逃避,甚至消沉,限制了自身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

4.大学生自身不足的影响。

①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偏差。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单一型转向多样化,务实化倾向越来越严重。长期以来的集体利益第一,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的主导价值取向受到极大冲击。大多数大学生更多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不再信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②对政治参与报酬估量低。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很现实,而政治离自己很远,因此不关心。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够。因此,在现实的利益报酬方面大学生们还是理性的选择了远离政治,花更多的时间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

三.改变冷漠现状对策。1.国家要加强政治体制建设。

首先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开拓和疏通参与通道,健全政治参与需求,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其次要开拓政治参与渠道,应重视大学生作为选民的权利,积极组织大学生投票和选举;还要加强监督力度,实行党内和党外监督,特别是加强党外监督。2.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大力惩罚腐败,完善民主制,创建良好的民主政治环境;加大对政治的正面宣传,合理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和要求,促进理解和宽容。

3.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地价值观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政治参与,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改变大学生对政治冷漠的现状;正确认识和积极主动参与,要摒弃一些原有的错误,学习正确的政治理论,要有正确方式和渠道学习政治和获得政治信息;勇于担负起政治和历史使命,主动适应民主政治化和政治参与法制化的前进趋势,努力培养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参与意识,从自身做起,勇于担负起时代和民族赋予的政治使命和历史使命。

总之,要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状,国家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社会要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加强政治教育和政治参与实践;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个人修养,正确的认识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政治,大学生对政治冷漠的现状得以改变。

关于大学生民主参与现状的问卷调查统计

1.您的性别: A男(35.13%)

B女(64.87%)

2.您所在的年级: A理科(8.91%)

B文科(90.54%)

C其他(1.35%)3.您的政治面貌:A共青团员(58.16%)B中共党员(35.13%)C入党积极分子(2.70%)D预备党员(2.02%)E群众(2.08%)4.您对于政治参与的确切定义 A很了解(8.1%)B一般了解(49.32%)C了解很少(36.49%)D不清楚(6.09%)

5.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状况 A非常满意(4.05%)B比较满意(54.05%)C不满意(24.32%)D说不清(17.58%)

6.您认为我国以后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A越来越好(30.41%)B保持不变(14.86%)C可能恶化(28.38%)D说不清(26.35%)

7.对于民主选举,您是否愿意参加?A非常愿意(6.76%)B愿意(5.40%)C如果动员就参加(81.08%)D不想参加(6.76%)

8.如何看待自身的民主选举权利:A很重要,关系自身利益(54.06%)B可有可无,与自己关系不大(1.35%)C自己一票作用不大(44.59%)9.你愿意参加以下哪个政党 A中国共产党(60.81%)B其他民主党派(25.68%)C其它(13.51%)10.您认为大学生入党的动机是:A对自己的仕途发展有好处(33.78%)B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47.04%)C理想和信念的追求(20.27%)D更有利于就业(18.91%)11.在各类投票选举中 A按老师和领导的意志(27.02%)B感觉,随便选一个(40.54%)C能代表自己意愿的人(6.76%)D不感兴趣(25.68%)

12.您不愿意参加政治选举的原因 A选举对我不重要(27.02%)B我的一票不起作用(40.54%)C对候选人不了解(32.44%)

13.您认为哪些因素影响您参与政治生活 A个人能力意愿(40.54%)B参与渠道不顺畅(37.84%)C没有时间(6.76%)D没有效果(14.86%)

14.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对待政治参与的最好态度是 A积极参与(40.20%)B尽可能少参与(2.70%)C说不清(33.78%)D不参与(24.32%)

15.您周围的同学最常议论的话题是 A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问题(3.38%)B目前比较突出的经济问题(6.76%)C自身就业问题(46.62%)D国际形势等问题(3.38%)E日常学习生活问题(23.65%)F其他(16.21%)

16.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中,最关注的是 A娱乐体育(47.30%)B新闻时政(10.14%)C休闲类(23.65%)D其他(18.91%)

17.如何看待身边的选举活动:A很无聊,形式主义的东西(25.68%)B很好,有助于增进民主(10.14%)C不支持也不反对(64.18%)

18.作为大学生,对现行的选举制度的看法:A非常满意(27.02%)B比较满意(50.68%)C不满意(22.30%)

19.对于目前某些干部的贪污腐败,您的态度是:A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反对(47.30%)B官场潜规则(30.41%)C与我无关,不关心(22.29%)20.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的民主选举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问题 A大学生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缺乏相应渠道,虽然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作用不大(50.68%)B起很大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新一代民主建设的希望(15.54%)C自身在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有限,甚至无法发挥作用(27.78%)

第三篇:马克思调查报告

XXXX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 目:关于XXXX大学附近村 庄留守儿童的社会调研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2年 8月 5日

关于XXXX大学附近村庄留守儿童的社会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0日至2012年7月29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XXXX大学附近村庄

调查对象及范围:留守儿童

调查主题: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关爱建议

调查人员:

摘要: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留守在农村的“空巢”儿童一方面自我要求严格,具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对父母外出务工持理解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存在教育贫乏、亲情缺失、安全无保障、心理个性变异等问题.农村“空巢”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从其实质上看,它是我国城乡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不协调发展的一种重要表征

关键字:留守儿童 关爱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进入城市打工,因为他们身处在城市里,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根本无法将自己的子女带到身边。所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儿童甚至会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问题的研究

我们分别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思想状况等方面,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开办学习辅导班等方式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调查结果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根据调查,留守儿童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

2、由于村庄面积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

3、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据调查了解,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难得打一次电话、写一封信、寄一本学习用书,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的表达能力不够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够了解,不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帮助、指导,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

5、从对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来看,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外出表示理解,小部分对父母外出的态度是无所谓,而当他们在和父母多呆一起和家里的经济情况能变好之间选择时,绝大多数的儿童选择和父母多呆一起,少数表示无所谓。在看待父母的外出是否影响自己的性格时,一半的儿童认为有影响。

三、措施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

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1、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

3、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几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将爱带进了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我们让爱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中得以传承。我们匆匆走过,收获的不止是美丽的风景。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是我们此次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父老乡亲的支持与配合。无论是队员们的吃住问题,活动的宣传,或是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抑或是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活动,当地群众都热心的帮助我们,这是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团结、奉献精神是一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的团结之心以及用真情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与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关键。

4、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村民的感谢等等,都让我们收获感动,收获欣慰。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传承!

五、总结: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阵营,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最好窗口。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调查报告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探

索和实践,终于形成了适合中国自己发展的一部理论体系——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当今社会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

命,所以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是十分必要的。就此目的,我们小组在近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

论成果对大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我们主要是通过发放填写问卷的方式,一共12道题,有效答卷为100份,在这100份数据中,我们

发现这样的事实,现就调查报告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了解程度

生活中许多事情是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在这调查的大学生中其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占30%,调查显示,当

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情况较为乐观,绝大数被调查学生对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都有了

解,但是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具体内容的不多,调查显示平均80%人回

答完整准确(其中选毛泽东思想占91.7%,选邓小平理论占84%,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83.3%,选科学发展观占64.3%,选资本主义理论占6%,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占10.7%,而完整准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以上调查表明,当代大学

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教育总体来说是踏实有效的,但

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方面仍有待完善和

提高。为此,应着重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观

点和基本方法,并论证其正确性,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去

分析当今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让学生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内得出正

确的结论。

二,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自己影响的认识

调查显示,有53.6%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对工作和学习有实质性

利益的一门学科,有29.8%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是一种信仰,有16.7%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精神性洗脑。问到如何看待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理想信念之间的关系时,有59.5%的学生认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影响理想信念的主导思想,有22.6 %的学生认

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受到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冲击,有 17.9% 的学

生认为没有影响。有41.7%的同学认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我们联

系紧密,很实用。有50.12%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对自己价值观有帮助。有57.7%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由问卷调查得知,在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让人比较满意,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有益的较多,这说

明我们在校大学生在学习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是有意识关注马

克思主义。在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很有作用的,基

本上都知道何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化的马克

思主义的态度比较端正,并且愿意认真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

为体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现今社会作用,我们还围绕当代中

国时事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掌握了详实的一手资料。总的来说,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你比较感兴

趣的社会实践内容”一题中发现大学生关注民生问题,例如住房、医

疗、教育、物价、食品安全等占67.9%,关注党的建设,例如腐败

与反腐败、选举制、民主与法制建设等占29.8%,关注与大学生自

身相关的问题,例如学习、生活、感情与就业等占59.5%,关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例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信仰等占

26.2%,关注其他占1.2%。其中大学生关注民生最多,可见当代大学

生还是较好的。在“近来扶老太太反被诬和”小悦悦“事件中路人的淡漠等引发了社会的道德问题,如果你在现场,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一题中不加考虑直接去救助占28.6%,先找证人再救助占20.2%,会

拨打110或120等,但不会接触当事人占47.6%围观占7%,不管不顾,直接走开占1.2%。可见由于一些社会事件,如

今相当部分大学生也怕救人,究竟是社会的责任还是大学生本身素质

有待提高,不得而知。但如今的形势下,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

问题,我们大学生应该明朗看待,掌握和应用思维工具去预见美好的明天。

四、调查报告之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调查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一些大

学生的影响是不大的。这是由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了解引起的。我们希望大学生能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走向幸福的未来。但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大学生的影

响,现实生活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继续抓好

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其中,首要任务是端正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态度。为什么要端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态度,主要有以下的原因:大学生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首先,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可以把握好个人乃至民族的前进方向,可以明辨是非;其次,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为自己提供许多科学的辩证思维,可以很好地掌握和应用思维工具;第三,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最后,青年大学生可以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从而有助于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当合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态度得到端正,就为后续教育打下基础。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情况仍然有待加强。对此,应当加强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加强理论教学的纵深展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加深其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认同,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群众基础。其次,直面热点问题,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调查生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问题的关注,也显露出一些同学对中国发展道路存在一定的迷惘。对此,应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时事热点问题予以旗帜鲜明而鞭辟入里的解读,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予以充分的介绍与肯定,引导学生辨明是非曲直,抵制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后,重视实践育人,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新方式、新渠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大学生们的自身要求,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应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国情考察、社会调研、专业实习、志愿服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使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更加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仅可以提高思想觉悟,同时也能让大学生更深入科学地学习专业领域学习内容。

第五篇:马克思校园调查报告

景德镇陶瓷学院

校 园 调 查 报 告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学 生 姓 名:李慧如 叶丽 刘威 曾坤 胡逸飞

学 生 组 数: 第四组

所 在 院 系: 工商学院

所 在 班 级:14市场营销1.2班

指 导 老 师:曾老师

报 告 提 交 日 期: 2015年12月14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题——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14市场营销1.2班 成员姓名及学号:

李慧如 114050600227(队长)刘威114050600117 叶丽 114050600242 胡逸飞114050600112 曾坤114050600108 前言:

众所周知,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拓展知识面,就应该了解其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问题,探索如何解决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有针对性地给予广大同学指导和帮助,努力提高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针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我组同学特作此调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旨在了解我国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能够为学校的教育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15年12月09日至2012年12月13日。

调查地点:陶院新区

调查对象:陶院在校生及其他高校部分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网页链接问卷形式(实发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当今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找出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多或者少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以此探究出增进大学生提高课外阅读量的办法。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到大学生们读书的动力及目的,并以此希望学校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希望大学生们以此办法并抓住学校举办活动的契机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思维素养。

二、问卷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读书时间相对较短,读书动力不足

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读书时间明显偏短,较少有学生平均每周阅读时间达5小时以上,这些数据里还包括长时间不间断阅读小说。

在课余时间里,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玩手机,看小说。而至于阅读动力问题,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提高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而对于阅读时间偏少,动力不足的原因,本组成员随机采访了部分同学,某些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都在读书,但大部分都是课本,尤其是大三以后,在考研工作等选择压力下,课业负担加重,几乎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也有受访者坦诚“自己有时间宁愿看电影,上网娱乐。”或者“从没有读书的习惯。” 课业负担重,对网络等其他替代品的偏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还有受访者表示,在上了大学之后,总是寻求各种机会,做兼职,在生活中分出很大一部分赚钱,但是还有学业,所以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业上面。以上都是当代大学生阅读时间相对较短,动力不足的原因。大学生读书动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认清读书的重要性。我组成员认为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动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学校开展相应的活动,宣传读书的好处,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使之能够成为习惯。

2. 课外读物类型以休闲娱乐性质书籍为主。

在所调查的同学中,受访者大多选择休闲娱乐性书籍进行阅读。在调查数据表中,47%的受访者表示倾向于选择此类阅读取向。这也暴露了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对自己要求太低,生活太散漫。没有目标,生活长期处于迷茫状态。同时约34.6%左右的同学表示自己会阅读和专业有关的书籍,如英语辅导书,专业辅导书和老师推荐的书籍,这样可以更快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其余少部分同学则会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学经典名著阅读,目的为了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找到能放松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中更加积极的面对困难。

3. 阅读习惯各有不同,阅读质量不高

在对阅读书籍习惯的调查统计中,有关数据表明,阅读习惯于书籍种类呈一定相关关系:大多数以娱乐为目的的学生在问卷中选择大部分时间只是快速,粗略阅读很少笔记,而以学习参考为目的阅读的学生在问卷中选择在会读书过程中做详细的笔记和认真阅读。很少部分学生表示自己会在读书后仔细思考写读后感等。大部分的同学表示自己读书的质量和速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而且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无法做到全神贯注。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己无法投入,缺乏耐心和定力。

4. 清楚读书的重要性而难以付诸实践

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反馈,大多数同学表示读书不仅能帮助自己学到知识,有助于学业,还能提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利于身心放松,拓宽视野。至于如何看待大学生读书问题,多数同学表示应博览群书,提高素养,多读经典图书。

但多数同学问卷信息显示,即使他们很清楚读书的重要性,可是很难做到多读书,读好书。究其原因,主观方面是当代大学生的懒惰心理,客观方面在于学校和社会没有做好正确的导向。

三、对调查问卷所反映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能力所限,本次调查存在一定得局限性,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问题。首先,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偏少毋庸置疑。比尔盖茨曾不止一次强调书籍的重要性;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说过:大学时间读书的多少是他最后决定是否录用招聘人员的唯一标准。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大学时代读书的数量和质量能够间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和道德情操,从这种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一种娱乐或者获取具体知识的工具,“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说明了读书对于人生,修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针对大学生不良阅读倾向问题,从高校本身来说,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必要时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可以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再有,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可以通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回馈,本组同学总结出以下改善建议:

1.从兴趣开始培养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要提高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可以组织活动来提高阅读能力,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同学们的心理,使大家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而且在活动中应该互动、比如让同学们上台讲故事等等。长此下去,同学们就有可能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们可以采用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2.选择性读书

有的同学认为“大学时代要博览群书”,因而见书就读。这其实是不合适的。“博览群书”的概念由于时代的不同,“群书”所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今天,人们常用“信息爆炸”来形容信息量的增长速度,一个人能力再强、阅读速度再快,也是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书读完。因此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比如说选择图书的能力就变得重要起来。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从读书的效果出发,必须学会有选择地读书。

四、总结: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能忽视阅读对于个人品质提高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多渠道培养和践行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多方位全面发展。

第六篇:作业马克思调查报告

学生的恋爱调查报告----恋爱的马克思理论分析

一、前言: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为了贴切我们的实际生活,我们小组就在我们大学生的恋爱观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内容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对象是广州大学的学生,还有自己在其他大学的朋友,总数为一百份有效问卷(问卷星),由于大学恋爱的普遍和学生思想的开放,使得这次调查显得比较顺利。然后结合问卷数据和马克思理论来分析我们身边的恋爱问题,目的在于让我们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以及希望我们能借此建立一个正确的爱情观。

二、数据分析: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但是,我们的恋爱心理既是成熟的,又是不成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毕竟,现在的大学生经历的事情还比较少,社会经验缺乏,很难对爱情观有正确的理解,下面让我们来归纳一下我们身边的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普遍性。有31.1%的同学正在热恋当中,有54%的同学正在观望状态,一旦找

到合适的也会考虑谈恋爱,只有6.6%的同学觉得不会考虑在大学谈恋爱。

2、盲目性大。现在的大学里,恋爱氛围很浓重,到处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情侣,很多大学

生已经将恋爱看成是一种风尚,觉得自己不拍拖就落伍,看到别人恋爱自己也在心动,于是乎盲目地去跟风,没怎么想过恋爱的责任方面的问题。

3、思想开放化。据我们了解,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很注重传统的国家,思想通常都比较保守的,但自从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的思想开始变得开放,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由于社会接触不多的原因,而宅在宿舍看了很多外国的最新的电影,韩剧或者那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思想开放性跨度很大。当我们调查到亲密程度什么最是合适时,竟有14.7%的同学认为可以达到性抚摸甚至性行为,而47%的同学选择了拥抱,37%的同学选择了接吻。而在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的问题上,有54%选择了不清楚,视情况而定;22%选择了完全可以,没什么大不了;24%选择了自己不能这样做。

4、恋爱人数呈上升趋势。现在赞同恋爱的不仅仅是学生了,曾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位

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没谈过恋爱的大学不算上过大学。”所以,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在刚经历过高考的痛苦后,很容易收到外界的干扰,加上自己在大一时间上的充裕而选择恋爱。

5、在恋爱中开始注重结果的重要性了。当问到对恋爱的理解时,有52%的同学认为是为了

选择终身伴侣,是婚姻的前奏,是以共同生活为目的的;有42%认为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只有3%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没有考虑到将来的。这个数据和我之前的了解有差别,因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里,能抵受诱惑的人太少了,一堆堆的爱情电影,一部部的爱情偶像剧,一首首的不切实际的情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们的爱情观,让他们抵受不住异性的诱惑而谈恋爱。这个数据似乎有改良的迹象。

6、恋爱的浪漫色彩浓烈。其实,现在大部分的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父母,而自己创

业而赚到经济来源的比较少,要知道,谈恋爱就要花钱,在这个物质世界里,难道那种谈心的爱情还盛行么?即使有,也是占少数的。而身在象牙塔的大学生,对于未来的憧憬总是那么理想,加上身边氛围的影响,变得是那么地追求浪漫温馨,但是浪漫虚幻的恋爱只会让爱情经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场。

三、大学生的爱情观:

其实爱情观是由个人的世界观所决定的,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方法论则是人们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网上数据的显示,热恋期大概就是半年左右,过了那个时期,双方的问题就会开始暴露出来,往往伴随出来的是种种的争吵,而指导这些行事方式的就是世界观,所以要想双方争执得少,双方的世界

推荐专题: 实习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网 【作业】马克思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