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报告(范文2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报告(范文2篇)》。
实践过程:
准备阶段:讨论调查的问题
实施阶段: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展开工作,各尽其责
总结阶段:资料整合,整理数据,进行分析
基本思路与方法:
调查形式:网上相关资料查询
我们小组共有六名成员,采用网上查询的形式,并采用讨论等方式对获取的 资料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课题研究意义:
1.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2.使当代大学心怀一种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3.使当代大学生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4.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继承下去。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也正发生着许多转变。从外国的品牌,外国的流行语到外国的生活方式等都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是否已经淡忘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呢?这样下去,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文化会不会就此而衰落呢?面对这样的事实,人们到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持何种态度呢?
就此问题,我们就当今“大学生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的调查与研究。
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熟悉度一般,一些常识性问题仍不清楚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在一次针对性调查中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11%的人对传统文化非常的喜爱,其中大部分同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只是一般,然而还有13%的人讨厌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应该全盘摒弃。
当查询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时,有20%的人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会继续发扬光大;50%的人持中间态度,认为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其中占比例较大的一部分人对此问题持无所谓的态度,表示不关心这方面的内容;其中坚决否定传统文化内容的人数占了7%。总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各持有不同的观点。
2.如何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方式多样,但以重拾古人过节传统和加大宣传居多
首先,我们调查了采取什么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
对开展有关活动重拾古人过节传统及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等加大宣传认同度最高,大学生也很认可各种商业促销活动,认为这种方式也是加大宣传的一种好方法。当然,当代大学生对一些观点也并非盲目认同,他们做出的选择是他们理性思考的结果。例如,当问及他们对韩国端午节申遗有什么感觉时,其中大部分人都对此非常的反感,认为韩国不尊重别国的文化,抄袭别人的传统。从中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至少在对传统发展方面,是有着自己的理性思考的。
3.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不排斥传统,也不拒绝现代
行为倾向并非行为本身,它是一种行为意图,是建立在认知和情感基础上的行动准备状态。因此,对传统文化的行为倾向的调查,更能体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查发现,参加中国的传统节日仍然是大学生的主要选择,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是包括青年人在内的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节日情结;而圣诞节等西方较为流行的节日位居第二。阅读方面,大学生更青睐“走遍美国”和“日本漫画选集”两本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阅读趣味,功利性阅读、读图时代等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如果结合前面提到的阅读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问题,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引导青少年阅读经典、阅读承载传统文化的书刊,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改革,用当代青少年更易接受、更愿接受的形式去表现传统文化内容,板着面孔说教只能让青少年越来越疏离传统文化,一味迎合青少年的趣味无疑又滑向了另一个极端。
4.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及评价:途径多,但效果不一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中,“继承”排在第一位,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再加上学习压力较大,使得课外阅读对获得知识包括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不多。还有一些就是通过各种媒介比如电视等,在“影视节目”方面,随着“百家讲坛”、“东方讲坛”、“文化中国”等精品电视栏目和一大批历史题材剧目的出现,并以其形象生动、直观亲切的形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第二位渠道。另外,“课堂学习”的选择率也比较高。从大学生对这些途径的有效性评价来看,课外阅读、课堂学习和影视节目分列前三位。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对电脑网络的有效性评价并不低,但实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的大学生通过该途径接触传统文化。如何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普及率高等优势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调研总结:
这次我们的课题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在这次课题活动中,我们小组六人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关调查与研究,并对查询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调查,让我们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在查找相关资料与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体会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们,并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这次调查的成果是我们小组一起努力的成果,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一,对待的态度也有些许差别,但是大家都有一个统一的态度,就是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应用。中国上下五千年璀璨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灿烂夺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并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创新,为实现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的“中国梦”而不懈坚持与奋斗。
参考资料: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 《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网 中国大学生青年网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 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采用总体描述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展示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现状, 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有一定帮助,并通过此次活动唤醒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认知、大学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而谁又能给出准确理解?对于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御,酒令,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又会怎样呢?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 青年一代,当出生时,就已经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 要么有严重的误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为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们进行此次调查,旨在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就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中坚。
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及重要意义
1. 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也包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既包括中国古代教育,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既包括中国古代艺术,也包括中国古代史学;既包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包括中国古代宗教与中国古代哲学。
2.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探索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当代与未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当代和未来中国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诚信的高尚情操。
三.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世界多元文化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唯有高擎中华文化的大旗,弘扬民族传统,加强国民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才能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学的时间是宝贵而又有限的,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学习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更能增强爱国情怀.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我们对不同大学学生进行了采访 与问卷调查.本课题从
1.认同: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现在的许多媒体很商业化,
2.知晓: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存在一部分人更倾向西方的节日,例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等。其中有高达90%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模糊的概念,具体哪些不了解;对于喜爱的节日的调查中,大部分人倾向于春节,有18%的人喜欢西方的节日,他们逐渐淡化了对本民族节日的认同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很广,而人们的喜好也不相同,其中对于国画、对联、书法的喜爱程度比较高,而对戏剧、古诗
3.态度:现代大学生普遍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当大学生们听到韩国把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说成是他们国家的发源地时,有59.3%的人感到非常的气愤,极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而有26.4%的人感到很无奈,中国
的传统文化日渐走向衰落,剩下的人则觉得无所谓,事不关己。当代大学生都对中国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到非常自豪,所以他们认为重视抢救和保护传统文化很有必要,而且积极响应并从自身做起。
四,对大学生如何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建议
对大学生如何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建议,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认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政府,社会三大方面以及大学生自身修养和非物质文化方面等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
(1)把传统文化教育课设置为必修课。无论文科或是理科,工科,应把传统文化教育课设置为必修课.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也可在大学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组织各种讲座和竞赛,并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文学协会或组织.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们不仅能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更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其
(2)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审美教育可加强个人的精神情操,加强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精神。高校中通过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民族审美能力,培养大学生这种东方文化品格.有组织,有计划地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组织他们观看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演出,尽可能地使他们多接触不同门类的传统文化现象.还可以定期举办讲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最终完成学生对传统文化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2 政府努力
政府要加强对各种社会媒体的管理.不仅要对国家主流文化进行宣传,还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同时有效控制
3.社会合作
社会合作重视民间力量,积极创造和拓展民间文化交流空间,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广泛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和学习活动, 在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自觉自愿的,官方和民间互动和各民族间互动的良性文化学习氛围, 比如在城市可以社区或工作单位为单元,经常组织一些旨在 复兴和宣传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艺活动和竞赛等.
4.大学生应注重自身人文修养
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另外,大学生应消除“功利主义”的思想,花点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各种人文讲座、文化交流活动等。
5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资本,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神高度。它是国家民族文化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打下文化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
(1)加强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
(2)制定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形成相应的传承保护的法律体系,让工作制度化。
(3)统一思想,建立传承机制,吸引广大人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优秀文化
五,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此次调研,我们的初衷在于促进大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把自己塑造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前进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不仅仅是看他手里有多少证书或掌握多少技术,一国的文明程度重要的也不光是看他们的经济有多发达,而是体现在文化的表现形式上。一个开放自信的民族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绝不能丢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个人成才以及社会兴旺的基础和关键。
参考文献:
马戎,周星,《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赵嘉文,马戎,《民族发展与社会变迁》,民族出版社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王军,李宝章.传统与后现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姜丹,邱琳. 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探析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陈晓芸. 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 科学版
中华传统文化网 http://www.chinactwh.com/
中国书法网 http://www.zgsfw.net/
中国教育在线 http://www.eol.cn/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