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范文五篇)》。
年龄:三岁半
班级:小六班
个案情况简述:
熙熙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熙熙父母离异,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琪琪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熙熙走过去抢琪琪的图书.因琪琪抓住图书不放,熙熙就在琪琪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熙熙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熙熙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熙熙在第l小组,他拿着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这时,熙熙发现黄黄和春明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黄黄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熙熙一步上前去抢黄黄手巾的头饰,黄黄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黄黄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春明.
4.分组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熙熙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一位小朋友开玩笑。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回去看图片了,等老师不注意他了,他又到另一名小朋友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他很开心。
一、冢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熙熙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丁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熙熙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2.熙熙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3.熙熙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4.熙熙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熙熙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熙熙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巾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熙熙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熙熙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熙熙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四、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两个月的家园共同教育,熙熙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推荐他当组长、小老师等。这不断足使他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取得更大的挂步。
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
摘 要:幼儿时期,1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到2岁左右的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冲突,如打、推、咬等。幼儿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频率上看,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的数量逐渐增多,到四岁最多,之后数量就逐渐减少。从具体表现上看,多数幼儿采用身体动作的方式,如推、拉、踢等,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随着言语的发展,幼儿从4-5岁开始逐渐增加言语的攻击。言语攻击在人际冲突中便显得越来越多,而身体动作的攻击反应则逐渐减少。从攻击性质上看,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但慢慢出现敌意性的攻击行为。攻击性行为是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身上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我们我加以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矫正策略。
关键词:幼儿 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攻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行为,它与亲社会相反。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攻击性行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性攻击性行为,指幼儿为了或者某个物品所作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另一种是敌意的攻击性行为,则是以人为指向目标,其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讽刺、殴打等。在幼儿的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侵犯”别人的侵向。在互相“侵犯”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更对自己、家庭、社会造成危害。所以家长,老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一定要加以认真对待。
1.国内研究现状
李清和王晓辰认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因素、个体认知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虽然有其生理层面的因素,但攻击性行为是在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它具有可改变性,主要的矫正方法有移情训
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练、榜样示范、适时奖惩和创设良好的环境。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心理失调诊断与统计手册(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法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如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里反省,或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等,直到他平静下来为止。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的攻击原型。有时候,父母有必要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故意忽略,而特别关注被攻击的对象。如果孩子想以攻击性行为来引起他人注意的话,父母的做法也许会使他“有所悟”,这样反而又有所帮助。最关键的是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家长要更多地以平静、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将“冷处理”与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
5.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儿童之所以出现攻击性行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儿童。对于这一类孩子,父母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会孩子懂得正确宣泄自己的感情,通过正当渠道把自己的烦恼、愤怒宣泄出来,尽可能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重点不仅在于不要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更在于使孩子掌握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呵斥和一怒之下的简单体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有可能强化孩子的不良模仿
总上所述,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往往受心理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难免使孩子出现不适应,造成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学前儿童是实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一阶段对孩子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早幼儿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孩子,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教育者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正面引导和教育,切忌用粗暴的方式惩罚儿童,平时,教育者要善于培养他们的爱心和以人为善的品格,这才能铲除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土壤,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结 论
通过观察研究分析到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明确幼儿攻击性行为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正确引导其行为。幼儿时期是个人习惯养成和性格特征变化最重要的时期,正确的引导对幼儿今后成长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开始的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到最后的记录分析,从幼儿个案入手,观察现实生活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征和表现,并且结合理论分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从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幼儿个人因素分析问题的具体发源。并且也提出了大众传媒这一特殊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要加强对少儿不宜接触的元素的管控,尽量让孩子远离打斗,暴力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者动画作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解他人和集体,促进孩子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为今
泰州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后孩子的发展做准备,避免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必要的弯路和潜在危险。
参 考 文 献:
[1] 蒋俊梅.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J].教育探索,2002(8): 33-35.[2] 孙云晓.改变学校、家庭教育的28个观念(上)[J].中小学管理,1998(5): 6-11.[3] 黄小莲.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21-24.[4] 钱雪娟.“攻击”后的反思———幼儿攻击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J].学前 教育研究,2004(10):66-68.[5] 纪林芹.幼儿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其家庭相关因素[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5(11):93-101.[6]黄小莲.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44-47.[7] 胥兴春.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J].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6):7-12.[8] 王练.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角色分析与思考[J].幼儿教育,2006(5):13-15.[9] 陈兴玲.攻击性初中学生的执行性功能初步研究[J].心
理科学,2003(5)31-32.[10] 孙晓玲,吴明证,李晓文.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研究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2003(2)45-46.[11] 佘翠花.幼儿同伴冲突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
究[D].山东: 山东师范大学,2007:123-131.[12] 蒋秋芳.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7:25-45.6玲 2002:77-112.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
王俊尧今年3岁,是班级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有时自由活动时他双手一齐拍打他身边小朋友的肚子,把小朋友拍哭。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有时他学着电视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把小朋友的衣服弄脏,撕破,甚至打伤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等。
明明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为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等,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点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
一、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遗传因素
(二)家庭教养方式
有一些家长非常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狠狠地揍他。打不赢就用脚踢,用嘴咬,用手挖!”在大人的纵容下,孩子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如上述案例中的明明,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他跟着奶奶生活。奶奶个性好强,文化素质低,外号是“死不讲理”。奶奶担心自己的孙子在学校吃亏,就经常这样教育孩子,致使孩子产生了一种不健康的自护心理。
值得指出的是,如果说一个孩子在偶然出现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会有所增强;若再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三)大众传媒
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果儿童经常看暴力影视片,武打片,玩暴力电子游戏,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二、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策略
(一)逐步培养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能力
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成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首先教师要使幼儿知道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让幼儿体验到自己的攻击行为给他人带来的痛苦。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会产生内在的动力,使幼儿对自己的攻击行为感到羞愧,促进幼儿自觉地减少攻击行为。移情训练的事例如下:
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往往习惯于请个子比较大、力气强壮的幼儿扮演诸如“大灰狼”之类的强势角色,请文弱的幼儿扮演“小羊”之类的弱势群体。为了促进幼儿的移情,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换位,即让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扮演弱小者“小羊”,使其体验到被攻击的痛苦和无助;而让弱小的被攻击者扮演“大灰狼”,使其感受到“力量”的魅力。通过这种角色换位,将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有些孩子见到小动物,会去虐待它,以发泄内心的某种感情。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养成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的家长要常观看育儿知识展览,阅读有关育儿方面的书籍。作为被攻击孩子的家长要摆脱“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辱”的心态。“以牙还牙”只会制造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作为具有攻击性孩子的家长,首先要提高攻击性行为对孩子和社会有消极影响的认识,走出攻击性行为不算严重错误的认识误区。对于孩子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可以通过夸大后果的方式讲明它的危害,并在孩子面前旗帜鲜明地表达对这一行为的反对态度。
(三)防止大众传媒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防止幼儿接触不良大众传媒,某些影视特别是暴力影视剧,可能会使孩子学会一些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深刻认识到它带来的危害性,坚决杜绝大众传媒对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家长要尽量减少给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小班年龄阶段,幼儿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与幼儿一起观看有意义的影碟、录像、电影等,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并表现剧中人物的可爱、善良、勇敢向上、助人为乐等。在家里,家长可以陪伴幼儿观看类似这方面的影碟、录像、电影等。同时,家长还要尽量给孩子创设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
(四)教师要努力为小班幼儿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心理环境
如果教师对待幼儿严厉苛刻,则幼儿必定对教师心存畏惧,被动服从。在这种气氛中,幼儿往往会把对教师的不满情绪通过攻击同伴发泄出来。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给幼儿造成过多的挫折感和压抑感,从而减少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因素。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幼儿用言语来倾诉内心体验的攻击性情感,引导他们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问大哭大叫一通,以宣泄内心无法排泄的挫折、愤怒与烦恼,让幼儿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与置换活动,去转移幼儿的攻击性情感。
(五)教师与家长积极配合,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性
教师在幼儿园要把具有攻击性强的幼儿放在心上,把他们的攻击行为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家里,家长不要只忙于自己的事情,忽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另外,教师与家长要经常交流,采取一致的教育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幼儿矫正攻击性行为。
(六)在活动中创设条件,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教师在设置环境时,应给幼儿创设一个尽量避免冲突的空间。各活动区域应稍有间隔,防止幼儿因空间过分拥挤,引起无意的碰撞而造成冲突和摩擦。玩具数量要充足,以减少幼儿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和策略
----谈幼儿攻击性心理的转变
余姚市阳明街道中心幼儿园
潘丽丹 摘要:根据有关调查报告及教学实践表明,目前有90%以上的幼儿有行为攻击的倾向,但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并不加以足够重视。而作为教育组织者,却视为这是教育过程中最繁琐而又最难以解决的一项不良行为问题。幼儿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急切地报复对方,如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幼儿的跟踪,阐述教师是如何引导幼儿改正攻击性行为的。关键词:攻击性行为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指主体的需要受挫折时出于敌意对客体实施的伤害性行为。是幼儿最常见的行为问题,通常表现为:身体攻击:推人、咬人、拽人。言语攻击:骂人。有攻击性的幼儿不但给他人和整个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也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发展。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一般与同伴的关系就较差,得不到同伴的接纳和认可,也成为教师眼中不受欢迎的人。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一种消极的环境中,其身心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生理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当然,由于受气质的影响,同性别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幼儿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的影响
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互冲突矛盾的结果,便产生了攻击性行为。
3.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有的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在与同伴交往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生了攻击性行为;还有的家长经常采取恐吓、打骂的教养方式,结果造成孩子模仿;还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亏,教孩子打人和欺负别人,久而久之幼儿形成了攻击的习惯。
4.大众媒介的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把更多的时间给了电视,但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都充斥着许多暴力、复仇的镜头,甚至面向儿童的动画片、卡通片也在宣传着暴力的情绪,而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因好奇、刺激而 模仿,对于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5.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交往密切,许多活动常常要轮流、谦让、协商等,由于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因得不到或者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6.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也会强化攻击性行为
当受到攻击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攻击性行为。
《指南》中也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孩子,进行全系统的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案例描述
班级中的裘振宇小朋友平时调皮好动,总喜欢去惹别人。每次自由活动时都有小朋友来告状,说裘振宇欺负他们,“揪头发,拉手,破坏玩具”等,对于他这个好“攻击他人”的恶习,教师一度无计可施。不是把他抓到一旁站着,就是批评一顿。但这些办法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效果,习以为常的他变得越来越“坏”,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教师静下心来默默的反思,这样长期下去不行,一定要找到“坏”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努力把他的坏习惯给纠正过来,于是教师进行了家纺。了解到裘振宇家里有三个小孩,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因为孩子多,再加上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爸爸妈妈对她们比较凶,动不动就一顿打骂,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只有用暴力才能解决问题。
四、引导措施
根据家访的情况,分析孩子的具体现状,教师也查阅了许多理论的资料,从以下一个方面开展了引导:
(一)细心观察,耐心引导
幼儿年龄小,训斥、棒打等粗暴手段用不得,当有攻击行为发生时,一定先要弄清楚原因,不可无原则迁就,更不可放纵。态度不能粗暴生硬,也不能单调无味说教,没道理的话语,孩子听不进去,反而会引起反感。一次盥洗,裘振宇又把同桌的思羽弄哭了,教师走过去板起脸刚要质问,舒舒说:“老师,是思羽要去洗手了,可是还没轮到她,裘振宇叫她不要去,她还是要去,裘振宇才抓她,她就哭了。”听了这句话教师开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通过对裘振宇的观察与沟通,找出他打闹的原因是“用行动代 替言语”。然后对症下药,教师就耐心引导他和小朋友相处时,不要太冲动,不要动手动脚,不要用手抓或推,用嘴巴说话就可以了,并坚持从正面引导,及时具体指出其为什么错,错在哪里,怎样做才对,让裘振宇明白自己的错误,并能有明确的改正方向,这对裘振宇改正错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造成不良影响。
(二)善于诱导,正面教育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主体性意识的逐步发展,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及其明显,缺乏同伴间的合作,群体意识较差。要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让他们懂得交往。有一次在拼娱乐场裘振宇努力了很久还是没拼出什么,豪豪好意要帮他,才说几句他就急了,不仅扔下雪花片,还动手打了豪豪,结果豪豪跑来告诉老师,他还觉得委屈,冲到豪豪前面大喊大叫,教师蛮有兴致地问:“怎么啦?你动手打他还不许他告诉老师吗?”裘振宇摇摇头说:“我拼不好又不要他说,可是他说我不会。”这时教师也顺水推舟地告诉他:“你有没有听清楚他要跟你说什么,你就是性子太急了,要学会倾听别人讲话,现在我们一起听听豪豪要跟你说什么好吗?”听了豪豪的话他才觉得自己错了,才心平气和地向他道歉。第二天,他仍和那些小伙伴和好了,一起玩游戏。
(三)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幼儿的攻击行为最终会导致对他人的侵犯,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虽说攻击性行为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体力上的对抗和竞争,但这也需要在社会行为规范的框架下进行,如参加对抗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拼搏精神等,平时幼儿发生抓、咬、踢人的不文明行为,家长不要纵容,则要坚决制止并加以教育。幼儿有攻击性行为不是天生的,有时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解决问题,达到目的。教师发现这类经常性侵犯其他同伴的幼儿,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父母的不良影响。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彼此发生冲突,为了一点小事就争执不休;或和邻居吵闹,甚至动手;平时教育孩子也是棍棒相加,以打骂手段为主等;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使孩子变成火爆脾气。其和同伴交往时如有不顺心或不如意时,就会模仿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用暴力解决一切。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四)说服教育,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应及时给予指出并教育。在一次区域活动中,裘振宇用积塑拼了一把剑,正正觉得好玩走过去,刚拿起积塑“啪”地一声,裘振宇的剑打在了他的头上,教师马上快步走过去说:“裘振宇你怎么打人?”他很在理似的说:“他抢我的玩具。”这种想法对小班孩子来说并不少见,教师心平气和地问他:“这玩具是谁的?”他瞪大眼睛看着我,教师耐心地说:“这玩具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我们大家的,每个小朋友都可以玩,所以正正拿积塑,你打他就是你不对了,假如正正在玩积塑你去拿,他打你,他也是错的,大家一起玩,不打人才是好孩子。爱打人的小朋友我们都不会喜欢他的。”
通过半年的跟踪、引导。现在的裘振宇再也不会无缘无故打人了,看到别人打架,还会去劝架呢!爸爸妈妈看到振宇的这个表现也很欣喜,都说振宇像换了个人似的,长大了,懂事了。现在的他身边朋友也越来越多了。教师也真正体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只要我们用心、用爱,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园,特别是小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种行为,小班时期是发生孩子打、咬、抓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幼儿攻击性行为不仅给幼儿园的生活及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麻烦。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篇1甲甲今年3岁,在小班中个子较矮,但他力气很大。他经常突然跑过去把别的小朋友推倒在地,有时有意去拧其他小朋友的脸,有时也会因为争夺玩具而大打出手。甲甲的这种行为使的其他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因此影响了他的正常人际交往,长期这样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他的这种行为。让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纠正,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耐心的帮助,让幼儿慢慢的来改正,家长和幼儿园也要沟通,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篇22009年出生的昊昊是一个攻击系性行为非常典型的孩子。平时一贯自私、任性、我行我素,不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样样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如不称他的意,就会大哭大闹,损坏公物或攻击其他的小朋友,有时还会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所以小朋友都很害怕和他交往。
这是发生在大班的一件事。一天早上,奇奇带来了一个新的奥特曼。区域活动时,老师在认真地辅导美工区的孩子。这时康康和昊昊都想玩,康康先拿到了奥特曼,昊昊马上跑过去,一把夺过来。康康追过去抢,就这样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一直抓着奥特曼不放,突然,听见“嘎吱”一声,奥特曼的一只手断了,接着昊昊就给康康一记耳光。康康“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等老师闻声走过去,康康的脸上已留下了红红的手印子。
放学了,康康的奶奶来接孩子时,老师向家长说明这个情况。康康的奶奶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了,非常的生气,要找昊昊和他的家人算帐。在老师的多次解释和道歉下,总算劝住了家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篇3这天是家长开放日。晨间活动时,豪豪用自己带来的玩具搭了一把“枪”,小小想借来玩一会儿,豪豪断然拒绝。过了一会儿,豪豪去上厕所了,等他回来时发现小小拿着他的玩具抢,便愤怒地大叫,还抡起双拳使劲打小小。教师见状连忙拉住豪豪,但豪豪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嘴里喊着:“打死你,打死你……”
这一幕就发生在豪豪爸爸眼前。豪豪爸爸悄悄用摄像机把豪豪的行为记录了下来。经过一上午的细心观察,爸爸发现小朋友都不太愿意跟豪豪玩。活动结束后,爸爸忧心忡忡地找到教师。教师觉得当天的事一定对爸爸有很大的触动,便借机询问爸爸在家是否听豪豪说过“打死你”这样的话。爸爸反映,豪豪在看动画片时偶尔会喊“打死你”。这使教师意识到类似《铠甲勇士》这样充斥着打斗场景的动画片可能是豪豪的不良模仿源。爸爸很认同教师的分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提出以下建议:多陪陪豪豪,以减少他看动画片的时间。还可以选择陪豪豪外出打球等豪豪喜欢的活动来代替看动画片。可以陪豪豪一起阅读“小兔汤姆”系列图画书等,在阅读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豪豪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
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篇4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她看见莎莎笔盒里正好有一支,想也没想伸手就去拿,嘴里还宣称:“这是我的!”莎莎也正想用这支红色蜡笔,丝毫不肯让步。这下佳佳可生气了,一下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并把莎莎推倒在地上,还用小脚去踢她。
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儿童往往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被定义为攻击性行为。表现形式 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如玩具等。 表现年龄 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期。 表现类型 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 性别差异 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男孩的攻击性强于女孩。
看过"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儿童行为矫正案例
2.幼儿园案例分析范文
3.中班幼儿个案记录
4.多动症临床表现
推荐专题: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