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小策略实施案例(推荐6篇)

2022-11-26 21:48:21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小策略实施案例(推荐6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小策略实施案例(推荐6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尊敬的班主任老师:

您好,向您递交这份深刻的顶撞老师的检讨书,以反省我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与不尊重老师的错误行为。此刻,我对自己的顶撞老师的错误言行感到非常的愧疚。

回顾这次忘记带书以及顶撞老师的错误行为,自己主观错误在于无视课堂纪律。首先要知道,身为一名学生,课堂是万分庄重与严肃的地方。课前我须及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而我恰恰没有做到,反而顶撞老师,一错再错。

对于我顶撞老师的言行,则是由于我年少任性,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认识并反省自我导致了我对于老师的不尊重。在此,我为自己给老师带来的麻烦说一声:“非常抱歉,请原谅我的任性”。

此次反省,我意识到上课不认真听讲是很严重的错误,它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更会导致自己听不到老师强调的事情,为以后的学习带来不便。老师给我指正错误而自己却不服从,由于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忘记了老师的辛苦教诲,我为此感到十分后悔,再次恳请老师的原谅。

我保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正我的错误,上课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改掉自己任性的坏毛病,端正学习态度,端正对老师的态度,最后,我为自己给老师带来的不便说声抱歉。

签名:diyifanwen.com

时间:20xx年**月**日

第二篇:中学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细胞培养的学习,体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两幅烧伤程度不同的病人图片。

师: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过后,都会有烧伤病人。在治疗烧伤病人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却无奈,用他人的皮肤来源不足,而且会产生排异反应。怎样获得大量的自体健康皮肤呢?这个难题,动物细胞工程为我们找到了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利用经典图片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动物细胞培养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组织,将它分散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三)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培养动物所用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器官或组织。

将组织取出来后,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等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液。

放在培养瓶中的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在培养箱中培养的过程叫做原代培养;随着细胞生长的和增殖,培养瓶中的细胞越来越多,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这称为传代培养。传代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叫做细胞株;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并且带有癌细胞的特点,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系。

(四)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的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还可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

2.营养:合成培养基中有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

3.温度和pH:适宜温度为36.5℃±0.5℃ ,适宜pH为7.2-7.4 。

4.气体环境 :主要是O2和CO2。

(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1.生产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 

2.健康细胞培养;

3.作为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

4.科研方面:筛选抗癌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等。

(六)思考讨论

1.为什么选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动物细胞培养材料? 

答:因为这些组织或器官上的细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强。

2.为什么培养前要将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细胞? 

答:成块组织不利培养,分散了做成细胞悬浮液利于培养。 

3.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为什么要用胰蛋白酶对取出的动物组织进行处理? 答: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可以使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的其他成分酶解,获得单个细胞。

4.细胞株和细胞系有什么区别?

答: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5.动物细胞培养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较植物组培培养基有何独特之处? 

答:主要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独特之处有:A.动物细胞培养液为液体培养基;B.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中有动物血清等,而植物组培培养基多数选取蔗糖为营养物质。

6.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绿色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答:不能,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不能发育成新的动物个体。

动物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研究手段,教师在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之后,可以通过问题式探索,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动物细胞培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分析

富源县墨红镇中学

杨建民

案例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依据我校实际情况,我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鱼》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一是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查阅整合资料、观察交流,培养了学生收集和思考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二是通过课堂上设计的一些合作探究、走进生活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乐于探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参与各种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并且具有了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可能都有养鱼的经验,对鱼也比较熟悉,因此课堂参与积极性高。但是他们大多注意的是鱼的形态,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是怎么呼吸还不清楚,对于一些鱼的结构术语掌握程度不深。教材分析: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种类最多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呈流线型,体表大多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多种多样的鱼,能大致说出常见鱼类的名称。

②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③识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能力目标:尝试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鱼。初步学会运用生物知识观察分析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①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②形成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和环保环境的意识。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鱼类的呼吸。

制作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直观性实用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准备鱼、鱼缸和解剖盘、镊子等实验材料,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环境。教学过程: 导入:

师:优美的歌声能愉悦心情,先请大家听一首《荷塘月色》,找找其中的生物有哪些? 生:这首歌里写了荷、鱼两种生物。

课件:展示金鱼的图片和各种鱼的图片,尝试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师:你对鱼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鱼的世界,探求它们生存的奥秘!课件:先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然后是珊瑚虫、海葵、蚯蚓的图片(像蚯蚓、珊瑚虫,体内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阅读教材P19,完成导学稿自学一,3分钟))。

生1:腔肠动物的代表有水螅、水母、海蜇等。生2:扁形动物的代表有涡虫、日本血吸虫。

生3:线形动物的代表有蛔虫、丝虫,环节动物的代表有蚯蚓、沙蚕、水蛭等。生4:软体动物的代表有河蚌、蜗牛,节肢动物的代表有蜈蚣、蝗虫。

师:我们一起总结这些动物的特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得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一、多种多样的鱼

师:现存的动物已知的有150余万种,其中脊椎动物约占5%。而鱼又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我国又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河流湖泊,以此鱼的种类也十分丰富。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结合教材P19~21,完成下列问题。

课件:任务一:请同学们观察教材P20-21图片结合常识思考下列问题并完成自学二:(3分钟)

1、说说你所吃过、见过的鱼。

2、我国主要的优良淡水鱼品种有哪些?海水鱼有哪些?

生1:我知道的鱼有草鱼、鲫鱼、鲤鱼、鲨鱼。生2:我还见过带鱼、比目鱼。

师:根据鱼生活的水域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课件:图片(淡水鱼和海水鱼)。

二、鱼的主要特征

师:鱼生活在水中,如果我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那些问题?鱼有哪些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课件:播放《鱼》的视频

生:鱼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观察与思考:

合作探究一: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师:小组合作观察鲫鱼。

课件:出示提纲

1、鱼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

2、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3、鱼的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特点,这些特点对鱼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4、结合教材P20鱼的结构标注图,填写鱼各鳍名称。

5、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5分钟后各小组代表抢答)组3:鲫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

组5: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

组1:鲫鱼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粘液。这能起到保护身体和减少水的阻力的作用。

组2:投影鱼各鳍的名称。

组4:不全面。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师: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鲫鱼身体分部,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在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体表有鳞片覆盖,在水中游泳是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来完成的。请同学们在教材22-23页用红笔给关键词画线。接下来进行合作探究二:鱼的呼吸

课件:展示合作探究二:鱼的呼吸

观察鱼的呼吸。

1、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方流出?

2、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变化?

3、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什么?他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呼吸?

4、鱼离开水后,很快死亡的原因是什么?(8分钟)

指导学生完成演示实验:用吸管把蔬菜汁慢慢滴在鱼口中,让学生观察蔬菜汁流入鱼口后,从那里流出,并思考其意义。随后播放研究鱼呼吸的视频,使其更直观的了解水经过鳃后,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取一缕假发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给学生提示。(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使学生有的放矢。视频和实验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组3: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

组2: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相比,溶解的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组5: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鳃。鳃有鳃丝,在水中散开,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气体的交换。

组1: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粘结,会导致呼吸困难,窒息死亡。师:很棒!现在我们思考这种现象。

课件: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识,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道理?(2分钟讨论)

生:晚上没有阳光,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经过一个晚上,湖水的含氧量下降。所以鱼要到水面呼吸。

课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同时存在的,晚上没有阳光,所以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经过一个晚上,湖水的含氧量下降。鱼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氧气所以浮头甚至跳出水面。

师:“鱼离不开水”,请同学们归纳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课件:归纳鱼的主要特征:(1分钟)生1:鱼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

生2:鱼的游泳是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

师:很棒!“鱼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教材23页第三段黑体字部分,用红笔勾出来。请你判断“章鱼”、“鱿鱼”、“墨鱼”、“鲍鱼”,这些名称里带有“鱼”字的动物,是否是鱼? 生:不是鱼,没有鱼的特征。例如没有脊椎、没有鳍等。

师:它们不是鱼,而是软体动物。联系生活,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

课件:七嘴八舌-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分钟思考、讨论。小组抢答)展示年年有余(鱼)年画。

生1:可以食用、药用、饲料或饵料、科研。生2:可以作为观赏品及工业原料:如珍珠,纽扣等.生3:融入中国文化,例“竭泽而渔”、“临渊羡鱼”等。

师:回答的很到位。我们知道,鱼类养殖业和捕捞业都是国家的重要产业,千百万人以渔业为生。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原因,鱼类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你给人类提几点建议,应该怎样保证可持续发展渔业? 生:说出几点建议。练习当堂检测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充分证明了学生的潜力。我不再担心学生的活动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却担心由于我不能及时解放自己的思想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探究性学习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在合作中培养责任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做到:

1、重视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提高。评价的方式注意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顺利提高各种能力。

2、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泰戈尔曾说:“不是短暂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我深深的感到教育的真谛蕴藏于此。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爱去温暖孩子,用智慧启发孩子,以真情走进孩子。怀揣美丽约会的心情走进教室,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以一个幸福的教育人的心态面对,真心实意感化学生,学生定能给我们一个美好的课堂!

第四篇:中学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技能】:

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课前准备:

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回顾atp的生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学家发现,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复杂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回顾旧知识,受教师的问题所引导,进入新课。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引导其他学生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对实验的设计、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有氧呼吸

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以幻灯片为辅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注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变化、产物。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比较,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学生来计算。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40%左右,其余60%左右转变为热能。

回答问题(线粒体)

观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讨论后,分别讲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比较两者的区别

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第一课时小结及练习

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

小组讨论,完成概念图

(五)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人体所有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情况下等

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能量的变化

以乳酸、酒为例子,讲授发酵的概念。

通过用图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别,指导学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举出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

第五篇:中学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

草履虫

单细胞 生物

练习巩固:略。

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

第六篇: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案例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学生获得生物知识和检验生物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生物基本概念和生物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生物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对实验教学研究的总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初中三年级的生物教学是生物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生物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生物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1、努力开足学生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本期完成演示实验39个,分组实验29个,实验活动3个。学生实验做到每2至4人一组,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打分。一学期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根据条件把它改成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演示实验。

3、开发家庭小实验

配合教学内容,每逢放假,都向学生布置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生物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都详细记录下来,回校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二、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

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生物实验使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很大,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趣中学,致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为生物知识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推荐专题: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小策略实施案例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