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更多文库 > 1号文库 > 详情页

加强作风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优秀范文六篇)

2022-11-26 21:45:50

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作风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千文网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作风纪律建设的重要性(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加强作风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三)以作风整治为突破,加强廉政勤政建设,推进队伍管理水平提升

工商部门和干部的作风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点,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好的作风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凝就顽强的战斗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作风,败在作风;一个单位的形象,好在作风,坏在作风;要不断开创xx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这是事业的需要,社会的期盼,人民的呼唤。我来到

局工作已经4个月,对我们这支队伍的作风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的来说,我既有信心,又感到忧心,有信心的是,我们队伍的底子是好的,我们过去的工作成绩可以说明这一点:近几来,历届市局党组对干部作风建设十分重视,对干部作风进行了多次集中整顿,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开展保持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全局各级工商部门注重强化自身建设,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整体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总体来说,系统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队伍。但我们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少数干部不良现象时有反弹,优良作风难以持久的问题更是十分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一是缺乏大局观念。有些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研究不够,贯彻不力,在思想和行动上 1

不能确保政令畅通,在贯彻落实中出现了“肠梗阻”现象;二是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单位和干部“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工作中互相推诿、扯皮、上交矛盾的事时有发生;有的干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出现有的干部办事服务态度差,感情冷漠,方法简单,口气生硬,极个别甚至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三是工作标准不高。有的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解决服务办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工作热情减退,缺乏争先创优意识。三是工作自由散慢。有些单位上班纪律相当差,八点上班九点到,下班未到早溜掉,群众办事人难找;有的干部上班时间在电脑上玩游戏、闲聊。少数单位的会风极差,不请假旷会现象比较突出。

1、坚持铁心硬手抓作风。

年底快到了,全局各项工作都到了冲刺阶段,我知道全局各单位尤其是基层分局时间紧,任务重,都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但必须抽出时间把本单位的作风整顿工作做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解决好队伍作风问题,我们的业务工作就能事半功倍,我们的各项任务必能圆满完,全市工商系统要深刻认识开展作风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要认识到作风正则干部强,干部强则事业兴。干部作风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感受,关系省局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能否落实到位,关系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成败。因此,干部作风如何,不仅是精神状态、落实成效问题,更是政治

立场、政治本色问题。要以开展作风整治活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工商队伍素质提升。要以一流的干部作风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要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学习效果。要通过开展集中整治,切实解决当前全市工商系统干部工作作风中的“庸、懒、散”、领导作风中的“假、浮、蛮”、为政不廉中的“私、奢、贪”、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中的低效率等突出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顿,使我局的队伍作风能达到“六个新”的目标要求,即:工作作风有新转变,纪律意识有新增强,服务水平有新提高,重点工作有新突破,部门形象有新提升。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全省各级纪委对各地、各部门作风效能情况的不定期暗访将贯穿全年始终,而且肯定要抓一批顶风违纪的典型,各单位万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心存侥幸。一旦被暗访曝光,就属于顶风违纪,就要成为被枪打的“出头鸟”,不但败坏工商形象和集体荣誉,而且个人要被从重从快严肃处理,同时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我希望全系统每一个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爱岗敬业、积极履职,立即投身到作风集中整治活动中去,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争当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传承者。

以服务发展为己任,推进工商服务效能提升

全市工商系统要不断增强服务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牢记“有为才有位”,只有全面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才有应有的地位。要始终坚持“服务为先”,引导全系统干部树牢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抓住国家振兴中央苏区和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认真履行职能,积极投身于我市抓项目、扩投入,兴产业、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中,做到主动、自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论是在窗口上班还是在机关上班的人员都要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等效能制度,对所有前来办事、咨询的人员都要热情接待,耐心解答,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工商部门的文明水平和亲和力,不得出现态度生硬、不耐烦以及让办事人员长时间等待等情况。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一次性告知落实不理想的问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要认真受理效能投诉,对查实的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坚持刚柔并举。在对“四个严重”案件从重、从快、从严予以惩处的同时,要讲究监管执法的人文关怀,坚持执法原则性,讲求执法艺术性,增强执法服务性,注重监管刚柔并举和执法宽严相济,努力实现行政执法法律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加强纪律建设,确保政令畅通的问题。那就是系统内少数单位和个人仍然存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对上级的工作部署“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对三令五申的纪律要求置若罔闻的现象。表现在:有的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项仍然不及时汇报;有 的单位执行着装、值班、车辆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时紧时松,不严格、不经常;有的干部执法办案随意性大,全然不讲程序,甚至没立案就收当事人的钱;这些纪律松弛、作风散漫的现象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势必贻误事业、损害形象,甚至毁掉干部。要教育干部职工真正从内心认识到,组织上要求严是爱,松是害。广大干部职工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制度,千万不要因为违纪违法葬送自己的政治前程、工作岗位和家庭幸福。下级服从上级是基本的组织原则。上级做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提出的要求、交办的事情,下级要无条件执行,这是一条政治纪律,没有什么价钱可讲。全市工商系统各单位要强化纪律意识,确保政令畅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思想上统一认识、行动上统一步调,自觉维护省局、市局党组权威。今后,对纪律松弛、我行我素,屡教不改、玩世不恭的干部职工包括领导干部,该通报的通报,该调整的调整,该处分的处分,直至清除出工商队伍,以体现纪律和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狠抓班子建设做表率。作风建设也好,廉政建设也好,关键在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是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标杆和第一责任人。为此,各县(市、区)局一把手更要做思想上的引领人、学习上的先行人、工作上的带头人、制度上的示范人,对待工作要敢抓敢管、敢于较真、敢担责任。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好班长带出好班子,以好班子带出好队伍。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推动工商事业不断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

用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鼓励干事的,重用成事的,批评挑事的,处理闹事的,调整误事的,查处犯事的”,严格遵守和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相关政策,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干部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绝不让老实人、实干者吃亏,绝不让能力强、素质高的同志叹息。建立合理的干部流动机制。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基层人员实施轮岗,要疏通机关内部行政科室与业务科室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的干部流动渠道,促进干部合理流动。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使用的最大化,从而永保工商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正确对待体制调整问题。体制调整实际上主要涉及到各县(市、区)局一把手的问题,各单位一把手务必要带头做好稳定工作。要正确认识、正确对待体制调整。如何正确对待,我看省局党组王书记的四句话就是很好的概括,即看得懂、想得开、忍得住、行得稳。要充分认识到,不管体制调整与否,我们的基本职能不会变,我们的日常工作不会变,我们的队伍不会变,我们接受上级局业务指导的关系也不会变。在体制调整不明朗的情况下,能否正确对待个人进退去留,能否安心本职工作,稳定思想,带好队伍,是衡量一个干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的重要“试金石”。将来如果体制要变,也要相信组织会妥善安排干部去留,同时组织上也会将个人在敏感时期的表现作为安排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我们要通过对体制调整的态度表现来看党性、看作风、看胸怀、看干部,无论变还是不变,一把手都要保持稳定,做好表率。

5、促进基层建设出成效。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活则全局活,基层强则全局强。要继续用创建精品分局的理念来加强基层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推进基层分局工作从被动、简单行政向积极、和谐行政转变,从单一式、被动服务向全方位、主动服务转变,从粗放式、突击管理向精细化、长效管理转变。要加强基层制度建设,修订和完善服务发展、市场监管、消费维权、队伍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制订严谨的注册登记、日常巡查监管、12315工作、案件查处、暂扣罚没物资管理等各项工作流程,通过职责明确的岗位工作流程规范干部具体行政行为,强化制度执行力和机制约束力,提升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要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一是按需分类培训,增强针对性。围绕中心工作以及受训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求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按职分级、按岗分类、目标明确的教育培训体系。对基层执法人员,以巡查监管、执法办案、服务发展为核心,侧重于执法基本知识、岗位基本技能、电子化办公、公文写作等方面培训。二是改革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培训,力求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干部学习兴趣,增强培训效果。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把激励机制引入培训管理,将考核与奖惩、培训与使用、监督与教育有机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将培训与上岗、任用、晋升、考核、奖励及有关个人经济利

益紧密挂钩,切实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要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认真落实总局颁布的“政治坚定,忠于职守;执法为民,高效服务;依法监管,公正维权;严守禁令,廉洁勤政”32字工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不断提高全系统工商干部的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倾注在服务发展上,把本领体现在监管维权上,以工商文化建设的新成果推进效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6、创新绩效考核严奖惩。当前,各级各部门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出台了不少制度,制定了不少标准,提出了不少要求,在质和量方面都进行了细化、具体化,可谓用心良苦。其实制度再全、标准再高、要求再严,如果不落实,其效果等于零。为此,必须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把绩效考核作为有效的载体和抓手,我考虑市局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绩效考核机构,直接对市局党组负责,负责考核标准制定、日常考核组织、考核结果评定等项工作。对县局和基层分局坚持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采取日常督查、季度暗访考评和年终交叉考评相结合,以日常督查考核为主的考评方式。要创新各级机关科室考核方式,认真借鉴南昌市局公务员绩效考核管理先进经验,建立全面完善的市局(县局)机关人员绩效管理体系,量化公务员考核标准,建立月度考

核、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机制,突出以月度考核为主的平时考核方法,实现公务员考核常态化管理,使考核更具科学性,营造人人有压力、工作有动力、机制有活力的良好氛围。要严格兑现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晋升、奖励和惩处挂钩,当政治待遇和物质待遇上的差距不足以鞭策后进人员时,就要在干部队伍管理中设置高压线,如待岗、末位调整等制度。通过强化风险机制,形成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提升效能,推进全市工商系统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让我们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开阔的思路,进一步提振信心、团结协作、克难奋进、扎实工作,以服务“五个**”建设的新水平、新作为、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打铁还需自身硬”,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的挑战,指明了共产党员努力的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牢记使命、迎难而上,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心系群众、执政为民。一是政治上要过硬。就是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坚决服从中央决策部署,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始终做到大局为重、人民利益为重,勇挑重担、勇担责任,真心为民谋福祉,真情为民办实事,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二是思想上要过硬。作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得起各种考验,做到“政治清白、思想清明、工作扎实、做事干净”,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三是能力上要过硬。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党员干部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和能力,来自勤奋的学习、实践的磨砺。只有坚持不懈乐学、博学、善学,才能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规政策和工作方法技能;只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才能真正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三农”领域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以优良的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篇: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一个组织或团体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这个组织或团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组织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按照制度的刚性程度和作用范围,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制度简单分为5种:

1、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保证管理秩序的根本性的管理制度。

2、管理规定:对某专项的涉及到全组织或某一个专业系统内的工作所做出的具体要求。

3、管理办法:对于一项具体工作、操作步骤或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的管理所做出的要求。

4、实施细则:对于组织管理系统内某一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5、工作条例:组织内部局部性的、或阶段性的工作所做出的系列化规定。

以我们知识产权局工作所涉及的制度为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廉洁从政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等属于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财务管理办法》、《青岛市知识产权局档案管理办法》等属于管理办法,《政务公开实施细则》、《》等属于实施细则,《请假制度》、《会议制度》等属于工作条例。目前来看,以上各项制度都在良好运行当

中,着力解决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想”腐败的问题,逐步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通过组织行为改进原有规程或建立新规程,以追求一种更高的效益,其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制定公共规则,二是保证规则执行,三是坚持公平原则。一个组织或团体内部的制度建设水平和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组织或团体的发展水平,适恰的制度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局正在执行的制度有数十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日常办公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干部纪律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其它工作制度。如何做好制度的系统化与有机整合呢?我们认为:

一.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大推进工作制度化的力度。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由于行为主体存在人性弱点、行为能力差异以及行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规范和约束的功能指向往往侧重于消解人性弱点、增强行为能力和克服客观环境不利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康芒斯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则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规范和约束”的机理。制度经济学中常常引用“分粥”的案例来说明制度的功能:在一个僧多粥少的庙里,人们发现掌勺和尚分粥有多有少,因人而异,很不公平,于是掌勺和尚改由大家推选。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方法也行不通,因为谁都有私心,大家推选的掌勺和尚其实也亲疏有别,难以公平。经商量,决定轮流掌勺,一人分一顿,情况虽一时有所好转,但时间一长,发现问题更多,因为个别和尚不仅分亲疏贵贱,轮到自己时还又吃又藏。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在轮流掌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规矩:分粥者必须最后拿剩下的那一份。这样,问题最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制度的功能和力量重视不够,更多地强调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这是对制度及制度功能的深层次把握和运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应当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实现制度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按系统论的观点,机制就是系统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过程。在若干制度构成的系统中,制度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运行就构成了机制。小平同志讲“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同样,好的机制能事半功倍,坏的机制却使坏者更坏并造成恶性循环。坏机制的典型是“补偿性反馈”。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故事:西绪福斯背叛了宙斯,死后被打入地狱受惩罚。每天清晨,他都必须将一块沉重的巨石从平地搬到山顶上去。每当他自以为已经搬到山顶时,石头就突然顺着山坡滚下去。这样西绪福斯必须重新回头搬动石头,艰难地挪步爬上山去。对这个故事加以引申,我们可以发现,西绪福斯把这个石头搬得越高,石头就会掉得越低,他就必须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完成任务,这就是“补偿性反馈”。这个例子从反面说明了建立良性机制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也在研究制度、制定制度,但常常由于没有从完善机制的角度对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使制度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相反的运作。比如,由于缺乏机制的约束, 有制度而不执行或不能执行,往往比没有制度所产生的效果更坏,因为制度的权威受到了嘲弄。

三.加强制度建设应当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背景中考察就会发现,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还需要构建一个闭合的、关联的、科学的制度系统,这个制度系统中各部分既各有分工、互不冲突又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结构、功能和功效的缺失。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就需要日常办公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等加以配合执行;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就需要干部纪律工作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等制度来加以约束。在某种意义上,制度建设所追求的已不是某一项制度的创新,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强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良性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全局的各项制度之间应当协调一致,如果各部门的制度互相不能够协调一致,遵守制度的人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建立完整统一的制度体系,应当将各个部门制定的内容相似的制度进行统一设置。

四.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制度建设关键是要管用、可行。制度都是人订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组织或团体的发展而不断修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果一项制度的出台得到了全体组织成员的支持,这样的制度肯定不能出台,因为这样的制度,肯定直接或间接地牺牲了组织结构中某一方的利益;如果都反对,这样的制度也不能强制推行,因为不仅法不治众,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组织结构不同利益群体的失衡,这和组织成员都赞成所产生的问题是一致的。但凡好的制度,肯定是有一部分人反对,有一部分人赞成。好的制度,肯定是考虑到了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关联成员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并经过严谨周详的论证才能出台。因此,制度应该尽可能全面,同时组织中每一业务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节以及利益可能波及到细小方面都要有制度的身影,也就是说制度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入到组织的各个环节角落。不然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缝隙、制度本身的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投机事情发生。如果制度与制度之间矛盾交叉,更会导致有关部分无法执行,该制度效力的减弱,进而导致整个组织制度效用的减弱。制定制度与修改不合时宜的制度可采取干部职工论证、横向交流论证、研讨论证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保障被大多数人接受,建立制度激励机制。

对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管理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地进行修订,将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规定予以废止,重新制定、完善适合管理需要的、统一的制度。

第四篇: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围绕“治庸强本领、治懒提效率、治散提精神、治贪扬正气”的活动主题,结合“铸魂行动”,加强党性检查,强化作风建设,切实做到转变作风抓落实、服务群众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发展、团结协作建佳绩。

1.坚持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

在学习方法上,要积极参加县委办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在保证学习时间上,要坚持业余时间自学与单位集中学习结合起来,努力钻研政治理论、业务理论,学习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历史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坚定信念,提高素质。

2.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服务意识

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的工作,严于律己,始终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站在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思考工作,积极创新,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四个意识。

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展现史志部门良好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不断开拓史志工作新局面。

4.廉洁奉公,从严律己,争做勤政廉政的表率。

要把干净自身作为工作底线、道德底线,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淡薄名利,克己奉公,慎言、慎行、慎微、慎交友,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远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履职,始终保持好党员干部的浩然正气。

第五篇: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心得体会

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先进性靠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来保持。根据中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市纪委四届三次全会、区纪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上级关于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部署,按照区委的要求,我院从7月22日开始开展了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作为XX区法院的党组书记、院长,通过系统地学习领导讲话和学习材料,加深了对今年以“加强作风建设,保障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纪律教育活动的理解,结合我院目前正在开展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法院工作实际,制定了教育学习月的实施方案,采取扎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教育重点,创新教育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并带头学习,带头参加教育活动,确保这次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在我院扎实开展,进一步全体干警的廉洁自律、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在现阶段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保障科学发展”教育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保障科学发展”纪律教育活动,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对法院工作而言,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纪律教育学习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决定领导干部工作思路的抉择、工作目标的确定以及履行职责的态度和行为,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干部、一个班子、一支队伍的健康成长,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顺利发展。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才有了根本的保证。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解决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方面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法院各项工作中去,推动法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争当全市法院工作排头兵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纪律教育学习是提高宗旨意识的现实要求

“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法院工作的工作宗旨。法院作为司法审判部门,既有为人民排忧解难的条件,但也有司法腐败的危险。因此,法院党员干部必须要持之以恒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不断增强党性观念,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结合本单位的实际,与时俱进地调整教育思路,确定教育重点,创新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大力宣传党纪条例,发挥纪律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氛围,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实现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要通过开展纪律教育,让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筑牢思想政治防线,不断增强法纪观念,自觉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规范司法行为,认真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考验,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执法水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

三、加强纪律教育学习是推动“排头兵”实践活动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全市法院系统在不断开展争当全市法院工作排头兵实践活动,确保法院审判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旁听观摩庭审、见证执行等诸多活动,树立了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上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努力工作,不断加强纪律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将这种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并不断发扬下去,继续深化学习教育活动,推动排头兵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努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使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通过纪律教育学习,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为争当全市法院工作排头兵提供保证。

作为法院的一名领导干部,要以这次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为基础,以全省法院司法巡视工作为契机,以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干警大局意识、公仆意识、效率意识、规范意识、创新意识,促进队伍司法作风建设科学发展。

首先,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在营造优质司法环境上下功夫。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自觉把审判工作融入大格局、大目标中去思考、谋划和部署,准确、及时地领会、应对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找准司法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一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法统筹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与支持行政执法,着力营造政通人和的政务环境。狠抓司法便民利民各项措施的落实,着力加强涉诉信访和审判监督工作,依法统筹司法便民利民与引导公民合法理性维权,着力营造亲民平和的诉讼环境。

其次,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在落实司法为民工作上下功夫。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怀亲民之心,勤办便民之事,常行利民之举,致力于改善民生、维护民生、保障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依法及时公正审理就业就学、劳动争议、社会保障、医疗纠纷、拆迁安置、土地征用等各类涉及民生问题及群众权益的案件。依法调解、各种矛盾纠纷,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在服判息诉、案结事了上下功夫。采取更加有效的便民措施,进一步解决好执行难问题。

第三、进一步增强效率意识,在不断提高司法能力上下功夫。始终抓住审判工作不放松,坚持公正效率不动摇,切实履行好司法审判职责,做到作风建设和审判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双促进,以作风建设的成效推动审判、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进一步突出审判管理工作的效能,建立健全与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相关的各项机制。切实提高法官的司法审判能力、把握大局和服务大局能力、研究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协调关系和平息纠纷的能力。

第四、进一步增强规范意识,在改进审判纪律作风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遵守司法操守,保持司法廉洁,把司法为民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把作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教育、党风廉政建设、“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用作风建设的成效推动司法规范化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健康深入发展。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群众、多深入调查,多了解民情,切实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不必为”的反腐倡廉体系。

第五、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上下功夫。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法官队伍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不断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探索加强司法工作的新途径,打造加强司法工作的新亮点,开创司法工作的新局面。

新形势、新任务对法院工作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要我们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深化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相信,通过这次纪律教育学习活动,法院的司法作风加深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区经济建设提供司法保障。

第六篇: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科学的积极的制度的建立,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一个组织或团体推行一种规章制度的诱因在于这个组织或团体期望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而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组织内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组织与外部衔接的有效性。按照制度的刚性程度和作用范围,我们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制度简单分为5种:

1、管理制度:是组织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保证管理秩序的根本性的管理制度。

2、管理规定:对某专项的涉及到全组织或某一个专业系统内的工作所做出的具体要求。

3、管理办法:对于一项具体工作、操作步骤或对于一个具体的项目的管理所做出的要求。

4、实施细则:对于组织管理系统内某一个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步骤所做出的具体规定。

5、工作条例:组织内部局部性的、或阶段性的工作所做出的系列化规定。

以我们知识产权局工作所涉及的制度为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廉洁从政制度》、《信访工作制度》等属于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青岛市知识产权局财务管理办法》、《青岛市知识产权局档案管理办法》等属于管理办法,《政务公开实施细则》、《》等属于实施细则,《请假制度》、《会议制度》等属于工作条例。目前来看,以上各项制度都在良好运行当中,着力解决干部“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想”腐败的问题,逐步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

制度建设是通过组织行为改进原有规程或建立新规程,以追求一种更高的效益,其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制定公共规则,二是保证规则执行,三是坚持公平原则。一个组织或团体内部的制度建设水平和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组织或团体的发展水平,适恰的制度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局正在执行的制度有数十条,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日常办公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干部纪律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以及其它工作制度。如何做好制度的系统化与有机整合呢?我们认为:一.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进一步深化对制度功能的认识,不断加大推进工作制度化的力度。制度的功能在于规范和约束行为。由于行为主体存在人性弱点、行为能力差异以及行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度规范和约束的功能指向往往侧重于消解人性弱点、增强行为能力和克服客观环境不利因素。美国经济学家康芒斯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则进一步解释了这种“规范和约束”的机理。制度经济学中常常引用“分粥”的案例来说明制度的功能:在一个僧多粥少的庙里,人们发现掌勺和尚分粥有多有少,因人而异,很不公平,于是掌勺和尚改由大家推选。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方法也行不通,因为谁都有私心,大家推选的掌勺和尚其实也亲疏有别,难以公平。经商量,决定轮流掌勺,一人分一顿,情况虽一时有所好转,但时间一长,发现问题更多,因为个别和尚不仅分亲疏贵贱,轮到自己时还又吃又藏。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决定在轮流掌勺的基础上再加上一条规矩:分粥者必须最后拿剩下的那一份。这样,问题最终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制度的功能和力量重视不够,更多地强调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虽然两者都很重要,但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进程中,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坚持走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这是对制度及制度功能的深层次把握和运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应当着眼于机制的建立完善,努力实现制度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按系统论的观点,机制就是系统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与作用过程。在若干制度构成的系统中,制度的相互作用和实际运行就构成了机制。小平同志讲“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同样,好的机制能事半功倍,坏的机制却使坏者更坏并造成恶性循环。坏机制的典型是“补偿性反馈”。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故事:西绪福斯背叛了宙斯,死后被打入地狱受惩罚。每天清晨,他都必须将一块沉重的巨石从平地搬到山顶上去。每当他自以为已经搬到山顶时,石头就突然顺着山坡滚下去。这样西绪福斯必须重新回头搬动石头,艰难地挪步爬上山去。对这个故事加以引申,我们可以发现,西绪福斯把这个石头搬得越高,石头就会掉得越低,他就必须花费更大的力气才能完成任务,这就是“补偿性反馈”。这个例子从反面说明了建立良性机制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也在研究制度、制定制度,但常常由于没有从完善机制的角度对制度进行系统研究,使制度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相反的运作。比如,由于缺乏机制的约束, 有制度而不执行或不能执行,往往比没有制度所产生的效果更坏,因为制度的权威受到了嘲弄。

三.加强制度建设应当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背景中考察就会发现,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还需要构建一个闭合的、关联的、科学的制度系统,这个制度系统中各部分既各有分工、互不冲突又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结构、功能和功效的缺失。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制度就需要日常办公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等加以配合执行;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就需要干部纪律工作制度、纪检监察工作制度等制度来加以约束。在某种意义上,制度建设所追求的已不是某一项制度的创新,而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加强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良性机制。作为一个整体,全局的各项制度之间应当协调一致,如果各部门的制度互相不能够协调一致,遵守制度的人就会感到无所适从,建立完整统一的制度体系,应当将各个部门制定的内容相似的制度进行统一设置。

四.加强制度建设应当要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制度建设关键是要管用、可行。制度都是人订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组织或团体的发展而不断修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如果一项制度的出台得到了全体组织成员的支持,这样的制度肯定不能出台,因为这样的制度,肯定直接或间接地牺牲了组织结构中某一方的利益;如果都反对,这样的制度也不能强制推行,因为不仅法不治众,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组织结构不同利益群体的失衡,这和组织成员都赞成所产生的问题是一致的。但凡好的制度,肯定是有一部分人反对,有一部分人赞成。好的制度,肯定是考虑到了组织成员以及组织关联成员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并经过严谨周详的论证才能出台。因此,制度应该尽可能全面,同时组织中每一业务环节、服务环节、管理环节以及利益可能波及到细小方面都要有制度的身影,也就是说制度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入到组织的各个环节角落。不然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缝隙、制度本身的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投机事情发生。如果制度与制度之间矛盾交叉,更会导致有关部分无法执行,该制度效力的减弱,进而导致整个组织制度效用的减弱。制定制度与修改不合时宜的制度可采取干部职工论证、横向交流论证、研讨论证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保障被大多数人接受,建立制度激励机制。

对于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管理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地进行修订,将不符合形势发展需要的规定予以废止,重新制定、完善适合管理需要的、统一的制度。制度的重要性

邓小平也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企业制度是维系一个企业作为独立组织存在的各种社会行为的总和,各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的“立法”,是企业规范运行和行使权利的重要方式,在法律的大框架内,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种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规章,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潜在效益,提高组织协调姓,提升管理有效性。

企业制度是死板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很多时候权力的确可以压倒很多事情,还能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下属的喝彩,称之为有魄力,是干大事。殊不知,丢开先进的现代管理手段,而三拳两脚地去治理一个公司,这恰恰是有“魄力”的,但也绝不是一个谋求长期发展的企业应有的行为。不可否认,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是停留在“人治”的阶段,很多事情都是通过所谓的“情面”来谋求解决。同一件事情,有些人有“面子”,而有些人没“面子”,处理起来就不太一样,置制度如无物,这样子不但会使一些不正之风的滋生,同时也会给更多的员工带来伤害。

曾经看过一句话,所谓的管理,就是管好自己的行,理顺别人的心。企业的管理者若能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行为规范,坚持捍卫企业的制度,维护制度的尊严,同时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充分考虑具体情况,不使制度过于教条,也不使制度过于严苛,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归属感,那企业的成功也就在理所当然了。

根据根系原理,一棵树的枝叶出现各种毛病甚至死亡,缘由便在于根系不够茁壮。根系是深深地埋在土地里的,远不如枝叶来得引人注目,很难被关注到,通常,枝叶有问题,人们就会去治疗枝叶,这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在一个企业而言,制度便是根系,企业的表象便是枝叶,表象很容易被发觉,也容易治理,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一个企业的制度能够真正地扎根在日常的管理中,而不是作为一个摆设,才能获得期望中的结果

规范化和制度由来--从人治和法治,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九大瓶颈:人才瓶颈/盲目扩张/浮躁冒进/做作造势/人治文化/管理混乱//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得意忘形

·科学管理阶段的特征:运作职能规范/岗位职责明确//行为准则具体/运作程序标准/信息传递程序/资源利用科学

什么是规范化管理?--“金九化”,“银七条”,“铜五项”

·“金九化”:决策程序化/控制过程化/目标计划化/组织系统化/措施具体化/工作流程化/考核定量化/评估定时化/信息反馈及时化

·“银七条”:战略规划/管理体制/领导体制/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人才调配

·“铜五项”:组织目标/组织执行/组织控制/组织考核/组织奖惩

为何要规范化管理?--经营的好让企业赚到钱,管理的好让企业更健康

·规范化管理八导向

·目标导向:目标决定成功

·市场导向:更多地强调服务

·人性化:做一个“傻气”的管理者

·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能量化、能测评的才是能管理的 ·细节导向:只有细节不能模仿

·沟通导向: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宝洁/迪斯尼/招商银行/宜家

制度的策划和设计--是全面健全?还是精简准确?

·制度设计的基本理念:周密细致规划/建立完善培训/制度重在执行/不断改进提升

·制度不是裁判员和运动员

·两个案例:万科和远大

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执行比制度本身更重要,比执行更为重要的是什么?

·什么是制度的执行?

·为什么制度不能发挥作用?制度不合理或无制度/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执行力的三大精髓: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

·人员为什么缺乏执行力?不坚持到底/无细节观念...制度的检查和考评--不检查=不重视,考评=找凶手?员工出了错,应该惩罚谁?

·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必须表格化,表格必须数据化,数据体现落实处

·业绩辅导和帮助:业绩辅导中的沟通是提升执行的关键

·制度的考核和评价:员工自我评价/上级的评价全面公正/工作目标评定与人事管理结合/及时反馈信息

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制度建设能够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吗?制度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制度建设的不足

·从科学管理走向现代管理(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塑造

小议企业制度建设

当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始人留下一笔遗产——250本书,学校将它们一直珍藏在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图书馆。在火灾发生前,一个学生恰巧将其中一本《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到馆外阅读,而幸免于难。第二天,他得知火灾的消息,意识到自己这本书已是那250本珍品中唯一存世的孤本。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找到校长,把书还给学校。校长收下书感谢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理由是他违反了校规。有人提出异议,毕竟是他使哈佛留下了“这唯一的遗产”。校长则不这么认为:他感谢那个学生,是因为他诚实;开除他是因为校规不可违反。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完全有效。法理第一,坚持制度化管理,这便是哈佛大学的行事态度。哈佛的成功源自其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同样对于一个企业也一样,如果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那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正所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许多企业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的阶段,那么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的因素是什么呢?

一、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强。制度的产生源于企业管理的需要,然而企业管理层在出台制度前,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只是凭借主观需要进行编写。这样出台的制度只是表面上满足了管理者的需要,根本无法有效推行。久而久之,还会导致由于管理层与基层制度执行不畅通而产生矛盾,重则影响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往往是由各职能部门起草,这样起草出台的制度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得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协调发展。

三、企业领导对制度建设不够重视。企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重视制度出台的及时性、可操作性。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壮大,规模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再依赖企业领导的个人魅力,而只有靠制度去规范和约束。

四、企业培训、导向力度不够。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是员工的行动指南。企业如果只组织管理人员对新制度进行学习、培训,那么导向面就会比较狭窄,不利于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执行。

为切实规范员工工作行为、量化员工工作业绩,企业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过程,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制度编写人在编写制度前,一定要深入基层调研。本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促使制度运行上下畅通。

二、建立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由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牵头,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统一汇编和梳理,提高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指导性。

三、企业领导人要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工作,经常组织召开管理工作总结和提升研讨会,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为企业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

四、加大宣传和导向力度。在条件许可得情况下,组织全员学习,加强企业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民营企业制度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制度是决定企业活动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制度,企业是一定要失败。作为民营企业的领导者更应该非常投入地去建立制度体系,非常忘我地去维护这种体系。

从家族式的小企业到建立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制度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寻求扩张的民营企业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同时必须下决心去维护自己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在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企业的制度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的各个层面的权责关系:企业的经营层、管理层与执行层如果职责不清或者经常出现越位,不仅权力难以制衡,更可怕的是会让员工觉得无所适从,以至相互推委责任,使得他们的责任感荡然无存,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混乱之中。

第二、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有一个由初始状态到中间状态,再到理想状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制度的建设要在诊断自己企业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这样一来制度化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梳理企业的过程,更重要的,它还是管理者了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对制度的依赖程度,以及员工心理承受力和对制度认可程度的过程。第三、管理者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必须取得决策层的支持和引导,从而在制度的建设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与决策层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决策层追求的目标与价值导向,对制度的最终成功实施十分重要。

第四、企业制度建设必须围绕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来进行。企业的发展要建立相应的中、长期目标,他为企业的管理干部和员工指明了今后企业前进的方向。而企业制度的建设是保障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因此,企业的制度建设必须紧跟企业的发展目标。脱离了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度建设将是一纸空文,制度也就形同虚设。民营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正所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许多企业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的阶段,那么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的因素是什么呢?

一、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强。制度的产生源于企业管理的需要,然而企业管理层在出台制度前,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只是凭借主观需要进行编写。这样出台的制度只是表面上满足了管理者的需要,根本无法有效推行。久而久之,还会导致由于管理层与基层制度执行不畅通而产生矛盾,重则影响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往往是由各职能部门起草,这样起草出台的制度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得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协调发展。

三、企业领导对制度建设不够重视。企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重视制度出台的及时性、可操作性。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壮大,规模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再依赖企业领导的个人魅力,而只有靠制度去规范和约束。

四、企业培训、导向力度不够。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是员工的行动指南。企业如果只组织管理人员对新制度进行学习、培训,那么导向面就会比较狭窄,不利于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执行。为切实规范员工工作行为、量化员工工作业绩,企业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过程,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制度编写人在编写制度前,一定要深入基层调研。本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促使制度运行上下畅通。

二、建立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由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牵头,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统一汇编和梳理,提高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指导性。

三、企业领导人要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工作,经常组织召开管理工作总结和提升研讨会,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为企业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

四、加大宣传和导向力度。在条件许可得情况下,组织全员学习,加强企业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

一、健全和完善现有制度,形成周全缜密的制度体系 1.清理修改各项制度

首先,要对以往建立的各种制度进行认真的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不起作用的制度要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相互矛盾的制度要重新整合;对“真空”、新兴领域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填补制度建设的空白。其次是要将有缺陷、有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三是要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份。同时要做好执行制度的宣传、准备工作,使全体员工知晓制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促使员工在工作中能严格按制度执行。2.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

在制定制度时,必须制定严谨的制度执行措施,使原则性的制度措施、原则性的要求、抽象的条文更加明确具体,以便有效地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同时,在庞大的业务工作网络中,提炼出几个核心内容,明晰每一个业务流程,如营销系列、物流系列、专卖系列、管理系列等,再根据这些核心内容的实际情况,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用流程来推动制度执行者的工作,让制度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部门而言,谁是主导部门,谁是参与部门,谁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应该具有什么权限,这些内容都必须在描述关键业务流程时体现出来,这等于给执行者的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和职能进行定位。定位明确,执行者和各部门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业务流程才能顺畅运行。3.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

首先要为每一个岗位制定科学、具体、精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一岗位的岗位名称、任职条件、工作项目、工作依据、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工作责任、责任追究等内容,将每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细化,并尽可能做到量化。其次是要细化各项配套制度工作,必须明确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内涵,明确各岗位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以确保环环相扣,使之形成一整套监督措施和管理办法,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还应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借鉴国外大企业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达到制度的创新。

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塑造

仅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工作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实现管理方式上的变革,即对管理者的角色要重新定位。从以前纯粹的管理监督、宏观指导等角色,向信息沟通(包括对上级和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协调,引导内部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角色的转换。其核心就是通过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把企业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等转化为全体员工贯彻执行制度的自律、自主、自觉的行动。这不仅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也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措施。

首先,增强员工忠诚度。一是管理者对员工要诚实守信。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不能对员工开空头支票。二是要关心员工,爱惜员工。通过对员工的关怀,让员工充分发挥其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三要开展典范教育,培养员工奉献精神。树立一些典型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奉献者有回报,以此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四是培养员工“坚决服从”的意识。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主动的,善意的服

推荐专题: 加强作风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
本站文档由会员上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发送邮件至89702570@qq.com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千文网移动版
冀ICP备2020027182号